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七年级美术下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七年级美术下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七年级美术下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课型:欣赏.评述媒体使用:微机、幻灯、PPT教学目标:知识储备点: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理论基础。
能力培养点: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能力。
情感激发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难点: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教学关键: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1分钟)1、教师准备教具:图片或其他文学及影像资料、教材2、学生准备学具:有关齐白石、董希文等画家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二、引课:(5分钟)展示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虾》,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所了解的画家及其作品创作的情况,从而引出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三、新课:(20分钟)(一)展示绘画作品和与其相对应的真实物象的照片,引导学生将二者进行对比,探讨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虾》齐白石1、请学生谈一谈齐白石的笔下的虾给人何样的感觉?2、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所了解的齐白石创作的情况3、齐白石作品的特点: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出水芙蓉图》佚名《五马图》徐悲鸿《向日葵》梵高《在激流中前进》杜键《泥猴》张致和(二)分析董希文的《开国大典》1、请说出这幅油画的创作背景。
2、画家运用了哪些美术手法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画中天安门的廊柱3、在对人物的表现上,油画《开国大典》与照片相比较,哪个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二)欣赏作品,请学生考虑美术作品必须源于生活吗?抽象艺术也是源于生活吗?色彩的美、悲壮的美、笔法的美、材料的美(三)美术作品是如何高于生活的?1、再现性艺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是逼真写实的,作者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蕴籍艺术家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教案设计
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教材: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课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型:欣赏课班级:七一班一、教材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
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
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
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
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美术作品作为人的意识的物化形态,是美术家能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结果,它作用于社会。
美术作品的创作分再现性和表现性的两类。
再现性的艺术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逼真写实。
艺术家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以栩栩如生而称道。
表现性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
画面的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或予以荒诞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表现性艺术中的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中,画面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虽然与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仍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
因而它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初一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分享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课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二、课时1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感受艺术家如何用作品表现对生活的想法、感受、传达自己的情绪;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不同作品的形式、内容,了解作品创作背后的现实,并通过了解创作背景和作品本身,了解如何创作;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赏析艺术家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作品本身,提高审美,树立正确的三观。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难点:正确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过程,以及创作技巧对情感传达的推进作用。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一段《白鹿原》电影的选段。
提问1:大家知道这是什么电影吗?讲诉的是哪一段真实历史呢?学生回答+老师小结:是的,这部电影片段来自XXX。
老师引出本课重点内容,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我们今天就跟着艺术家的作品,来具体感知一下,他们的艺术作品,是来自于生活的哪一面,艺术家又是怎么一个创作过程,让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得到升华。
(二)新课教学1、赏析美术作品《血衣》初步了解《血衣》的创作背景提问1:请一位同学来简单介绍一下《血衣》这副作品所展现的历史?初步了解《血衣》的创作过程演示法,多媒体课件逐步展示作者如何创作一个人物提问1:大家觉得画中这位人物,作者最初的画稿和最终的画稿,有什么不一样?给人的感受有没有不一样?学生回答+老师小结:人物所画的角度不一样,终稿能感觉到人物更加的悲愤。
更深入了解《血衣》这副绘画作品中,所创作的人物,从人物所处位置、外形、动作、表情上,作者是如何表现的?提问1:请一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物,并推测出自己理解的这位人物的情绪或者心情。
2、让学生尝试赏析美术作品《格尔尼卡》对比法,老师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格尔尼卡的灵感来源,让学生们先用眼睛看实景照片,请学生们记住现在的情绪。
讲授法,老师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格尔尼卡》这副抽象画作,讲解作品里各元素的表现形式和传达的情绪,请各位学生体会,能不能引起共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03
美术创作高于生活的体现
美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内心情感的呈现
美术创作可以表达人们内心的情 感,通过色彩、线条和构图等方 式,将情感转化为可视化的形式 ,使观众产生共鸣。
情感的升华
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往往是对 现实生活情感的升华,通过艺术 创作,情感得以净化和强化,更 具感染力。
美术创作中的个性化表现
历史事件
重大的历史事件,如战争、和平 、革命等,都可以成为美术创作 的主题,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对
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文化遗产
古代的雕塑、壁画、陶瓷等文化 遗产,它们的艺术风格和技艺, 对后世的美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
响。
神话与传说
各种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为 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 感,艺术家们通过这些故事创作 出富有想象力和象征意义的作品
,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发现其中具有艺术价值的元素。
02
记录素材
将观察到的素材记录下来,可以通过拍照、速写、笔记等方式进行记录
,作为后续创作的参考。
03
创作实践
基于观察到的素材,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创作一幅具有“源于
生活高于生活”元素的美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要注意对素材的艺术
加工和处理,使之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日常用品
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如餐 具、家具、灯具等,它们 的形状、颜色和质感都可 以成为美术创作的灵感。
建筑风格
现代建筑、古老建筑、外 国建筑等各种建筑风格, 以及它们的结构、线条和 色彩搭配,都是美术家们
获取灵感的宝藏。
街头文化
街头的涂鸦、招牌、广告 等也是美术创作的丰富源 泉,它们代表了城市的文
化和气息。
审美境界的拓展:美术作品往往能够引领观众进入一种超越现实的审美境界,在这 种境界中,观众能够感受到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第一课源于生活_高于生活
血 衣
创作素材赏析
血 衣
创作素材赏析
血 衣
创作素材赏析
血 衣
创作素材赏析
血 衣
人物形象赏析
血 衣
人物形象赏析
手持亲人血衣的妇女, 手在颤抖,脚已发软, 身体扭曲,几乎昏倒, 一腔深仇大恨,尽在 悲痛欲绝之中 。
血 衣
人物形象赏析
手拿字据的老农,劳动了 一辈子的双手粗大有力, 创造了无数财富,但又一 贫如洗,反而欠下一身债 。
1896年
————————
1901年
1906年
不同時期的自画像————
1907年
1938年
1973年
初识
格尔尼卡
同学们观察这幅画,请谈谈最初的印象 和感受。
历史背景
1937年4 月26 日发生 了法西斯空军 轰炸西班牙北 部巴斯克重镇 格尔尼卡的事 件。镇上的无 辜居民惨遭屠 杀。毕加索义 愤填膺,随即 拿起画笔,进 行构思,终于 以此事件为题, 画了这一幅震 撼画坛的《格 尔尼卡》。
拿着断剑、倒地、 顽强斗争、死不瞑目。
战士右手握着折断的剑,剑旁有一朵鲜花,这 是对死去战士的悼念。
格尔尼卡
局部赏析
灯在这里象征什么?
像眼睛似的电灯,灯光
像锯齿一样射向四周,光
明、和平、希望,寓意法 西斯的罪恶 在灯光里暴 露无遗。
格尔尼卡
举灯的女人象征什么?
局部赏析
伸长胳膊、举着灯、 灯光射向四周象征着 光明。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禹
州
市
夏
都
中
心
学
校
赏析
开国大典
油画 董希文
第一单元 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目标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分析并理解。
教学准备教材,教学课件,白板等教学过程一.导入白板展示《血衣》王式廓《血衣》的作者为王式廓,尺寸为23厘米×40厘米。
作品取材于我国土地革命斗地主的场景,画面抓住一位悲痛欲绝的妇女,正举起血衣的瞬间。
描绘了激愤的人海与起伏的山峦。
在沉郁浑厚的黑白色调中汇成了震撼人心的控诉。
作品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二.欣赏分析 1.作者介绍王式廓(1911-1973)从小生长在农村,具有像农民一样质朴的性格,参加革命后又长期和农民接触。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的每一幅作品,他都以诚挚的语言划刻了不同时期人物的精神气质,给人以十分鲜明的历史感。
素描作品《血衣》是他从1953年到1959年所画的主题性创作。
2.提问:在这幅画面上我们能看到那些内容?《血衣》中,无论是双目失明的母亲,持血衣控诉的妇女,持字据的老汉,残废者或是青年民兵等等,每一形象,画家都进行了真实的描绘,都鲜明地洋溢着作者对主人翁的深厚同情和热爱,对于这些受侮辱,受损害的善良农民的悲惨遭遇的不平。
作品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在生活中遭受过巨大不幸的妇女,她的痛苦,哀伤和愤怒,都在形象的动态中表现出来。
人物再现的真实,更揭示出人物内心世界。
更加表现出她久经磨难的经历和刚毅的性格。
3.观察细节,对主角头像的处理是正面好还是侧面好?刚着手画时,持血衣的妇女是正面。
这样处理画家觉得不够含蓄,也不够有力。
后来他又画了很多头像,半侧面,侧面……探索到最后,妇女把脸转了过去。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和了解生活中的美术,以及美术与生活的相互关系。
本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感受美术的多样性和魅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和其意义。
学习和掌握观察和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术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生活中的美。
通过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美术的热爱。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及其意义。
让学生掌握观察和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术的热爱。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
如何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如何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本课的教学课件、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和学生作品。
一些与美术有关的实物或图片资料。
2.学生需要准备:学生需要有良好的观察和思考习惯。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基础。
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美术术语和概念。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美术?美术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学习新课(3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美术作品(如绘画、雕塑、建筑等)和实物(如服饰、家居用品等),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多样性和魅力。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美术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并派代表进行展示和交流。
第一单元 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 第一课 源于生活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美术创作一般过程的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了解美术作品创作于现实生活、画家个人情感、物质材料及艺术技巧的关系,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和评述等方法,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观察生活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一特征。
难点: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
【教学方法】讲授法、对比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本、课件【教学过程】1、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阶段:展示作品王式廓的《血衣》素描稿及其创作的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播放相关的视频,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1935的的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6年考入日本东京美术学校,1937抗战暴发,回到国内,从事抗日救国运动,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的抗日宣传画。
如《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血战台儿庄》等。
1938年来到延安,《二流子的转变》标志着他绘画艺术的成熟。
建国后历任央美教授,研究部主任,中国美协常务理事等职务。
从目前所见资料来看,王式廓从1950年开始构思,到1973年5月23日去世前还在为这件作品搜集形象与色彩素材,前后历时二十多年,是一件在新中国美术创作史上至死末完成作者创作意图的绘画作品。
1959年应建国十周年大庆,王接受了此画的油画创作任务,但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末必能完成,王就在自己的素描草稿及习作的基础上顺势升级为完整的素描创作《血衣》诞生了。
关于构图的形式问题,王式廓也进行了探索,他在画面中加强了对比的运用。
人教版 七年级美术(下)第1单元第1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竹节毛驴(竹雕 现代)胡振昆
作者使用粗细、长短不同的竹管作 为驴的头部、颈部和躯干,再用带 节的竹枝作为驴腿,组合成行走动 态不同的毛驴。
三猴(黏土捏塑 现代)张希和
作者充分利用黏土的特性,并通过熟 练的技巧和简单的工具,捏塑出了这 些活泼调皮、憨态可掬的猴子形象。
翠玉白菜(玉雕 清)
这件玉雕巧妙的体现了玉雕技法中的“巧色”技艺,作者把玉料的翠色部分雕琢成菜叶, 白色部分雕琢成菜帮,使得一棵青翠欲滴的白菜跃然呈现在人们面前。
为 了 一 个 造 型 反 复 进 行 探 索
母亲手持血衣控诉地主的典型情节和瞬 间,形象地向观众表明,身受三座大山 压榨的奴隶,已经站立起来了。她那向 后扭转的体态,是一个明确的表情,一 种肢体语言,饱含辛酸与仇根。而血衣 本身正是历史的铁证,是对封建阶级的 无情揭露
双目失明的老妈妈,眼眶深陷,满腔凄楚,欲哭 无泪,她太想见到翻天覆地的外部世界了……
七年级美术(下) 第一单元
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 第1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你认识这些作品吗?
源于生活 社会生活在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美术作品不是机械地反映社会生活
提炼、加工、能动地反映生活
因而又高于生活
美术作品分类:
再现性 美术
表现性 美术
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 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写实的, 画家通过写实绘画表达情感 和思想。
《格尔尼卡》
毕加索 /1881—1973年
西班牙著名画家、雕塑家,立体主义的创始者。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 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
毕加索长期在法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他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 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在西班牙内战和纳粹占领法国期间,毕加索坚定地站在民主和进 步势力一边,积极参与反法西斯斗争 。
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教案 2023—2024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展示一些著名的艺术作品,以及艺术家创作的过程。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向学生展示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的过程。
(4)教师指导:教师在课后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疑问、提供创作指导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课时,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艺术创作实践。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一年一月一日(星期一一)第一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
称)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教学内容分
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本节课将带领学生探索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理解艺术作品是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将其升华成为具有更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
教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日常用品、自然风景照片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_第一单元第一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美术创作过程的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与现实生活、画家的个人情感、物质材料及艺术技巧的关系,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与评述等方法,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分析不同的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中,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在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地观察生活以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掌握美术的基础理论。
2.难点:对现实生活与艺术创作的关系探讨,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特征。
导入直接导入(4min)师:同学们拿到课本之后先自习两分钟,快速浏览第一课的内容。
接下来我会问同学们几个问题。
问题一:美术等于画画吗?问题二:美术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一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二是需要创造性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技巧)师:不知道同学们有么有听过这样一句话“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那人们为什么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堂发展活动一:赏析美术作品《血衣》(10min)1.仔细观察《血衣》这幅作品,想一想画家为什么要对同一个人物绘画这么多次?随便画一个表情可不可以?2.了解《血衣》的创作背景3.教师小结:画家对画稿细小的变化和草图的反复修改,对美术创造中的人物形象与生活中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体现了画家对人物形象严谨苛刻的艺术态度,作品中的每个人物形象都来自于生活,相貌性格各不相同。
他们的原型都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贫困农民。
经过画家的提炼、加工,能动的反应生活,使美术作品更高于生活,并充实丰富了生活的内涵。
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过对美术创作普经过程的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绘画题材、方式、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了解美术作品创作于理想生活、画家个人情感、物资材料及艺术技巧的关系,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和评述等方法,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加强先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先生更加用心观察生活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一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1、课前浏览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阶段:展现作品王式廓的《血衣》素描稿及其创作的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播放相关的视频,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提出成绩: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求哪些条件(考虑哪些要素)?先生围绕成绩展开考虑,初步发表本人的看法。
3、发展阶段:(1)模仿作品《血衣》中的几组人物抽象,上台表演人物的外型姿势,体验人物内心情感,加深对作品人物性情及作品内涵的理解。
经过先生参与、观看,不仅激发了学习热情,更能从先生成功与不成功的表演中感遭到人物外型艺术的魅力。
表演完后,教师在根据先生的表演,结合作品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条件进行分析。
(2)展现油画作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及其创作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播放相关的视频,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提出成绩: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抽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抽象有甚么不同?画家为甚么要这样画呢?先生考虑初步发表本人的看法。
(3)展现课本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刻美术作品,引导先生分析材料本省的特点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格尔尼卡》
帕布罗.鲁伊斯.毕
加索(Pablo Picasso, 1881~
1973 )
出生于西班牙马加拉, 法国共产党党员,是 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 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 家。他和他的画在世 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
朽的地位。
❖ 《格尔尼卡》,毕加索作,1937年,布面油画, 349.3×776.6厘米,索菲亚皇后博物馆藏。
光明、和平、希望,寓意
法西斯的罪恶在灯光里暴露 无遗
被刺伤、仰头嘶鸣
正在遭受灾难的西班牙人 民
龇牙咧嘴、冷漠
法西斯的冷血、残暴邪恶
《格尔尼卡》
构图 造型 色彩 表现手法
构图:
造型:
色彩:
黑白灰为主色调 突出恐怖、哀痛的气氛
表现手法:
象征、立体主义、夸张、 变形、对比
什么是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 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 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 始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 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 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 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 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 展现的目标。
3.毕加索又是怎样画的呢?
局部欣赏:
牛头
动作表情:面无表情、冷漠、 龇牙咧嘴
象征意义:象征法西斯的残暴 与邪恶
局部欣赏
抱孩子的母亲
动作表情:仰天痛哭、悲痛 象征意义:象征战争中失去
亲人的人
画面形象 抱孩子的母亲 举灯的女人
求救的人 奔跑的人 断臂倒地的战士
鲜花 灯 马 牛
表情动作或形状
1910
《 卡 斯 维年 乐创 像作 》
1912年创作 《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
1937
《 哭 泣 的年 女创 人作 》
1938年创作 《女孩与小船》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课件
• 史学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为不同的时期— —早年的“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盛年 的“黑人时期”、“分析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 (又称“立体主义时期”)、后来的“超现实主 义时期”等等。下面介绍毕加索不同时期的部分 作品,供你欣赏。
•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 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 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 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PPT学习交流
17
毕加索在克利希大街的居所 1896年,十五岁的毕加索
毕加索与妹妹劳拉
PPT学习交流
《发明者的夜晚》 96.5 ×1PP2T6学c习m交流1953年 油画 中国美术馆14 藏
《井冈山会师》 142×210PPcT学m习交1流959年 油画 中央档案馆15藏
毕加索和他的画
如果没有毕加索,现代艺术根本就不会是这个样子……
PPT学习交流
16
毕加索生平
• 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是当代西方最有 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 才,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而奔赴延安。后长期任教于延安鲁艺、北方大学、华北师大及
中央美术学院,建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研究部主任
、中央美院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常务理事等职,是我国社会
主义时期最杰出最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之一。
王式廓多才多艺,一生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包括油画
、木刻、素描、速写,还有鲜为人知的中国画和书法。著名作
去世时未画完 民的头像时,因劳累过度手握画笔倒在油画架旁。当地党政领
的双人头像 导立即投入抢救工作。经过18个小时的紧张抢救无效,王式廓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学习资料
《发明者的夜晚》 96.5 ×126cm 1953年 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1973年4月,他接受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油画《血衣》的创作任务,到河南安阳 、巩县等地搜集素材。在二十几天中,每天带病工作十三四个小时,5月22日下午 ,在画一老一少农民的头像时,因劳累过度手握画笔倒在油画架旁。当地党政领 导立即投入抢救工作。经过18个小时的紧张抢救无效,王式廓教授不幸与世长辞 。
图1 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
《血衣》再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时农民斗争地 主时的场面。
《血衣》构图宏大,全画 以举血衣的妇女为中心,把庞 大的人群组织在瞬间情节的绘 画高潮中,多层次却主次分明, 显示了画家把握大场面构图的 能力。那手持亲人血衣的妇女, 手在颤抖,脚已发软,身体扭 曲,几乎昏倒,一腔深仇大恨, 尽在悲痛欲绝之中;
王式廓的《血衣》写生稿
111973年王式廓为把《血衣》画成油画 .带病到河南巩县再度深入生活,积累 素材。为收集色彩的形象素材,王式廓 深入农村、水利工地进行写生,工作起 来总是废寝忘食,在短短的29天里,他 画了74幅画。
世界美术大师---------毕加索用画笔控诉战争
• 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是当代西方最有创 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 ,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包括油画、木刻、素描、速写,还有鲜为人知的中国 画和书法。著名作品有《参军》、《井冈山会师》、 《发明者的夜晚》等。他的代表作大型素描《血衣》 ,以空前的思想深度和历史深度,以震撼心灵的艺术 力量和民族的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巨大变革 。
与世长辞。
《参军》 60 1951年×92cm 1951年 油画 中国美术藏
第一单元 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第一课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前言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任何美术创作都源于生活,即使有一些作品不能一眼看出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联,但它们都是从我们现实生活中得到的灵感和启发创作出来的,所以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两分钟)
展示一个源于生活的设计(三分钟)
以书中作品血衣为例
画家王式廓生平
几个习作稿
欣赏画家其它画(十分钟)
画家毕加索生平
讲述整幅画意
欣赏其它作品(十分钟)
因才施艺的创造
书上作品
欣赏其它作品(五分钟)
一、题材鉴赏,当有了题材之后才能给予美术作品一定的生命力、影响力、艺术力,只有题材深刻,才能为作品的成功夯下坚实的基础。
二、立意鉴赏,立意也可以说是灵感,只有灵感的迸发才能让美术作品不俗套,有深刻创意思想的美术才更具有说服力,影响力。
三、绘画技法,能否运用娴熟的绘画技术和表现手段才能把美术作品想表达的思想展现给世人。
《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四)总结:“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艺术作品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使艺术家发现了美。生活还给予艺术家以激情,使艺术家凭着感悟创造美。然后他们以各种艺术手段为媒介,再现或表现美。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由此而来。
表现(抽象) 客观特征
王式廓简介请学生阅读
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欣赏作品:
1. 作品简介P3
2. 《血衣》作品的艺术形象来源于哪里?
3.画面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4.将作品中人物分组
5 . 作品当中哪个人物形象让你感受最深?
6.讨论:
手拿血衣的妇女头像的造型,为什么修改好几次?
7. 作者创作作品的经历?
教学设计
课题:《美术是创造性劳动》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一课题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与艺术创作的关系的讨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一特征,让学生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现实掌握美术的基础理论,为以后的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是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功能与价值有初步体验和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的热爱和活,热爱艺术的思想。
学生读,用心体会这段话
七、教学评价设计
作品名称理解内容
《血衣》
《格尔尼卡》
A式
A B C
A B C
内容创作性的理解
A B C
A B C
作者情感的理解
A B C
A B C
对“艺术高于生活源于生活的理解”
A B C
A B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开的鲜花
寓意画家对死难者的哀悼
锯齿状、向剑一般发出 犀利的光
光明、和平、希望,寓意
法西斯的罪恶在灯光里暴露 无遗
被刺伤、仰头嘶鸣
正在遭受灾难的西班牙人 民
龇牙咧嘴、冷漠
法西斯的冷血、残暴邪恶
《格尔尼卡》
构图 造型 色彩 表现手法
构图:
造型:
色彩:
黑白灰为主色调 突出恐怖、哀痛的气氛
第一单元 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
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 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
俄罗斯 马斯连尼科夫·韦塔利 静物
感受下列作品所表现的不同的主观情感
马
蒂
斯
《
马
挪
蒂
威
斯
蒙
夫
克
人
《
像
呐
》
喊
》
同学们,我们接下来要来欣 赏的这幅画出自一位二十世纪 “最伟大,最杰出,最富创造性, 最具诱惑性,最有争议性,最有 影响力”的艺术家之手,猜猜看, 他是谁呢?
《格尔尼卡》
帕布罗.鲁伊斯.毕
加索(Pablo Picasso, 1881~
1973 )
出生于西班牙马加拉, 法国共产党党员,是 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 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 家。他和他的画在世 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
朽的地位。
毕加索
油画
问题: 为什么这幅画叫格尔尼卡?
创作背景 毕加索简介
《格尔尼卡》
1.画面中作者表现了哪些形像? 2.这些形象有什么特点呢? 3.毕加索又是怎样画的呢?
局部欣赏:
牛头
动作表情:面无表情、冷漠、 龇牙咧嘴
象征意义:象征法西斯的残暴 与邪恶
局部欣赏
抱孩子的母亲
动作表情:仰天痛哭、悲痛 象征意义:象征举灯的女人
表现手法:
象征、立体主义、夸张、 变形、对比
什么是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 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 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 始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 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 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 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 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 展现的目标。
立体主义”表现手法:(例:牛头)
求救的人 奔跑的人 断臂倒地的战士
鲜花 灯 马 牛
表情动作或形状
象征意义
抱着孩子、仰天痛哭 失去亲人的西班牙人民
伸长胳膊、举着灯、灯 (让人联想到纽约的自由
光射向四周
女神)
举着双手,抬头向上呼 救、恐惧、无奈
奔跑、痛苦、渴望、希 象征战争中所有受苦受难
望
的、受到残害的西班牙人民
拿着断剑、倒地、顽强 斗争、死不瞑目
艺术风格 毕加索作品欣赏
思考讨论:
1.画中都画了些什么? 2.画中各要素表示什么? 3.毕加索为什么要这么画? 4.画面的色彩问题?
画面里没有飞机,没有炸弹,却聚集了残暴、 恐怖、痛苦、绝望、死亡和呐喊。
被践踏的鲜花、断裂的肢体
濒 死 长 嘶
的 马 匹
号 啕 大 哭 的 母 亲
这些都是对法西斯暴行的无声控诉。画家以半抽象的立 体主义手法,以超时空的形象组合,打破了空间界限,蕴含 了愤懑的抗议,成就了史诗的悲壮;在支离破碎的黑白灰色 块中,散发着无尽的阴郁、恐惧,折射出画家对人类苦难的 强大悲悯。
1905
《 拿 烟 斗年 的创 男作 孩 》
1910
《 卡 斯 维年 乐创 像作 》
1912年创作 《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
1937
《 哭 泣 的年 女创 人作 》
1938年创作 《女孩与小船》
绘画不需要理解,而是要人们为之动情 ----毕加索
1、 打散 2、叠加、拼贴、重组 3、新形象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立体主义 时期”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谈一谈:
通过刚才的讲解,对于《格 尔尼卡》大家又有了进一步的 认识。如果现在让我们再来欣 赏这幅画,你又有什么不同的
感受?还觉得它“乱”吗?
课后活动
请同学们在课下选好一幅美术作品,课本上的 或者是自己网络上搜集到的作品,用文字写出作品 的详细介绍(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