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中的个人异化、失范与后现代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功能主义:社会环境造成个人的问题



1.特定文化型塑了个体品格(我们往往仅对 个人做出评判,而没有对社会做出评判); 2.群体意识的丧失 曾经的“记忆共同体”沦落为一块“生活 方式的飞地”。 在现代社会,不再有固定的标准用来衡量 个人的成就,个人只能同左邻右舍去比较 自己的物质收获,拼凑出“自己成功”的 一些印象。
而来的不安,人们只能在虚幻的兴奋和幻想中寻找逃避,
不再回到属于他们的土地之上。


3.失范状态 个体归属感的丧失(独身主义者剧增) 人生重大转折远远超过父辈 无法界定的成功与严峻的无序竞争 在抛弃既有意义体系、精神或神圣的理由 以及使前现代社会充实有序的迷人观念同 时,我们对现代生活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复杂社会中个体生活的模糊
现代社会中的个人
——异化、失范与后现代主义
参考文献


wk.baidu.com





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译林出版社, 2009 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化社会》,三联书店上 海分店,2002 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 社,2004 郑也夫:《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上海人民版社, 2007 贝斯特:《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 》,中央 编译出版社,2002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8 熊培云:《重新发现社会》,新星出版社,2010
五、未来的选择

人间末路(电影《2012》):竞争伴随一生
;虚拟世界成为人们永远的伴侣,而人际间交 往越来越少;对于孑孓一身者来说,逃避之门 在幻想、刺激器控制大脑、自杀。

美好未来: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让人们重新
审视人生美好生活;不同利益群体和亚文化的 增加,使每个人几乎都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群体 ,与之分享有意义的、受欢迎 的和更加美好 的生活方式。
三、符号互动论:寻找有意义的本体


基本观念:一方面,即便在最具压迫性的 社会结构中,共识始终能够达成;另一方 面,个人问题是正常的人际互动衍生物, 无需改变整体社会结构就能加以缓解。 1.社会变革与个体调适:角色扮演与印象管理 2.大众社会个性的丧失:世俗化(
secularization)、原教旨主义及其向传统的回归 、利他性逃避(altruistic escape)、觉悟的陷阱
四、后现代主义:与过去决裂

后现代主义将过去所有关于社会的概念都 看作是毫无意义的。对他们而言,变化是 扰乱的,而非进化性的,他们反对一切客 观性和科学分析的观念。至于未来,他们 认为由于高新技术控制了大部分现实和生 活中的活动,人类将拥有更少的个性、自 由选择和亲密感。


自我疏离、家庭失调和科技社会非人性的 、快速的变化—这些因素无论单独作用还 是共同影响—造成了集体感的失落、不满 和无意义感。对许多人来说,生活本身就 是一个社会问题。他们感到彷徨无助,被 这个无情世界的极端复杂性所压倒。 媒体道德的灭失和社会责任的缺位,进一 步加剧了人主体性的失落感。
两个基本观念


1.看似微观层面的个人问题,常常源于宏观 结构上的社会问题。社会造成了在许多个 人相互关系中的日常问题(失范),也带 来了我们如何界定和感受自身的混乱(异 化)。 2.现存主要社会价值标准具有相当的副作用 或潜在功能。将现代生活臵于一个历史背 景之中,就可以看到过份强调物质并不是 造成价值混乱的惟一原因。个人主义、理 性主义和科技进步的伟大目标在很大程度 上导致了我们现在的问题。





1.1异化的两个深刻体验:第一,个人感觉 是自身生活环境中的陌生人;第二,人类 失去了对其生活至关重要的某些东西。 1.2韦伯悖论(Weberian paradox):日常 生活是个铁笼(iron cage);日常生活是台 机器;“人生如戏”或“游戏人生”。


2.软弱无助 2.1劳动阶层的软弱无助:由于对劳动缺乏控




3.政治异化: 个人的不信任感和异化的急剧上升,导致 人们对政府不信任度增加,人们对政治缺 乏兴趣和了解。 4.个体自我疏远: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变化 导致人主体性的丧失。 虚假需求谎言、“空姐综合征”、孤芳自 赏 错误的消费价值观,使我们隐藏在有意塑 造的虚假自我的面具背后进行竞争,无法 看到真实或有价值的自我和他人

在过去,不懈劳作是绝大多数的命运,闲暇始终是一种 奢望。尽管生活艰辛而痛苦,但却真真切切。人们与自 己命里注定的一块现实和谐相处,切身感受到土地的味 道、四季更替、生死不断轮回的意识。现在,越来越多
的人拥有了闲暇,但是他们不仅越来越脱离了土地,而
且与自身也逐渐脱节。从我们这个大得多的世界的地平 线上,无数声音在召唤我们去接近、去理解和享受,但 我们的耳朵却对此无动于衷。我们拥有的是闲暇,而非 使用它的技巧。因此,闲暇变得一片空虚,而由于接踵
二、冲突论:异化与软弱无助


1.异化(alienation)
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 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 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 源。 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 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 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 异化在一定历史阶段同对象化与物化有关。但是,异化不 等于或归结于对象化与物化。
制而造成的弱小无助感;由于只是生产终端产品 的一小部分而造成的意义失落感;由于工人不再 属于亲密劳动团体而造成的社会异化;由于劳动 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不再是个人价值实现而造 成的自我疏远。

2.2知识阶层的软弱无助:在信息社会中,创
造性和自我实现的工作倒退为一个文员社会,案 头工作变得平淡乏味、毫无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