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第八章 换热与蓄热装置
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复习题
热能与动⼒⼯程基础复习题热能与动⼒⼯程基础⼀、名词解释第1章1.热能动⼒装置:燃烧设备、热能动⼒机以及它们的辅助设备统称为热能动⼒装置。
2.原动机:将燃料的化学能、原⼦能和⽣物质能等所产⽣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动⼒设备。
如蒸汽机、蒸汽轮机、燃⽓轮机、汽油机、柴油机等。
3.⼯作机:通过消耗机械能使流体获得能量或使系统形成真空的动⼒设备。
第2章1.锅炉:是⼀种将燃料化学能转化为⼯质(⽔或蒸汽)热能的设备。
2.锅炉参数:锅炉的容量、出⼝蒸汽压⼒及温度和进⼝给⽔温度。
3.锅炉的容量:指在额定出⼝蒸汽参数和进⼝给⽔温度以及保证效率的条件下,连续运⾏时所必须保证的蒸发量(kg/s或T/h) ,也可⽤与汽轮机发电机组配套的功率表⽰为kW 或MW 。
4.锅炉出⼝蒸汽压⼒和温度:指锅炉主汽阀出⼝处(或过热器出⼝集箱)的过热蒸汽压⼒和温度。
5.锅炉进⼝给⽔温度:指省煤器进⼝集箱处的给⽔温度。
6.煤的元素分析:C、H、O、N、S。
7.锅炉各项热损失:有排烟热损失,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灰渣物理热损失,及散热损失。
8.锅炉热平衡:指输⼊锅炉的热量与锅炉输出热量之间的平衡。
9.锅炉的输出热量:包括⽤于⽣产蒸汽或热⽔的有效利⽤热和⽣产过程中的各项热损失。
10.锅炉的热效率:锅炉的总有效利⽤热量占锅炉输⼊热量的百分⽐。
在设计锅炉时,可以根据热平衡求出锅炉的热效率:11.锅炉燃烧⽅式:层燃燃烧、悬浮燃烧及流化床燃烧三种⽅式。
12.层燃燃烧:原煤中特别⼤的煤块进⾏破碎后,从煤⽃进⼊炉膛,煤层铺在炉排上进⾏燃烧。
13.悬浮燃烧:原煤⾸先被磨成煤粉,然后通过燃烧器随风吹⼊炉膛进⾏悬浮燃烧。
这种燃烧⽅式同样⽤来燃烧⽓体和液体燃料。
14.流化:指炉床上的固体燃料颗粒在⽓流的作⽤下转变为类似流体状态的过程。
15.流化床燃烧:原煤经过专门设备破碎为0~8mm⼤⼩的煤粒,来⾃炉膛底部布风板的⾼速⿎风将煤粒托起,在炉膛中上下翻滚地燃烧。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第3版)》 第3版-习题参考答案
COPH 5.95
1)压缩机进口处体积流量: qV,R 0.031468m3 /s
2)压缩机理论功率: P0 18.7kW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第7章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7-5 取k=3.5W/(m2·K) , FR=0.9,可求得集热效率: ηc,ti=50=0.445 , ηc,ti=100=0.235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 第3版
第1~8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 导 论
1-5 为压缩过程,做功量为 W= -40 kJ 1-6 为放热过程, 热量是 QB=-390 kJ 1-7 轴端输出的功率为 L
Ws q(m h1 h2 ) 33.8 (2500 2300)kW 676.0kW
1-8 油泵所需功率为 P=267.07 kW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q0=127.4 kJ/kg,qv= 1327.1 kJ/m3;
质量流量 体积流量
qm,R 0.1177kg/s qV,R 0.0113m3 /s
理论功率 理论制热量
P0 3.03kW k 18.03kW
理论制冷系数
COPL 0 4.95
理论制热系数 6-7
3-10 喷嘴出口高度ln 40.8mm ,可取为41mm 3-14 工况改变后通过喷嘴的流量将减少10.8%。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第4章 热力发电与核电
4-13 凝结水混合后的比焓值
hwx6 358.93kJ/kg
4-14 汽轮发电机组的主要热经济指标:
汽耗量 D0 302.594t/h
全厂热效率 标准煤耗率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 绪论资料
三、热能的发生
热能发生途径:
直接产生——如地热能、海洋热能
通过能量形式转换产生——
化学能的转换:燃烧放热反应,生成CO2和水
电能转换:焦耳效应 辐射能转换:热辐射 核能转换:核裂变和核聚变中释放出大量的热 机械能的转换:摩擦生热
四、热能的特点
能量的转换:人类所用能源基本上都是由一次能源经一次或多次 转换而来。 汽轮机:化学能——蒸汽的热能——经汽轮机转换为机械能; 内燃机:化学能——燃气的热能——经活塞连杆机构转换为热能 。
c m gZ Wu pV Q E W U m 2
对流动系,有用功为轴功 Wu ,工质流入、 流出时的损失功为 pV 故 W Wu pV 令,H=(U+pV)定义为焓。则
•
1 c 2 m gZ Wu Q H m 2
3.电能:与电子的流动和积累有关的能。 特点:以静电场能或感应电场能的形式储存;以电流形传递 电能;能有效地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
4.辐射能(电磁能):物体以电磁波形式发射的能。
特点:以电磁射线形式表现; 根据电磁波的波长分为 γ 射线、x射线、热辐射、微波、毫 米射线、无线电波等。 热辐射——是原子振动而产生的电磁能,包括紫外线、可见 光射线、红外线等。 辐射强度与物质温度有关,并产生热效应——叫热辐射。
s H s L
ss 0
第三节
能源的利用及评价
意义:非再生能源的有限性,以及能源利用率又 不高。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所以,有效地、有计划地利用能源是很重要, 为此对能源利用进行评价。 评价的目的,就是监督,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化学能:仅以贮存形式存在的能量形式。如燃料的化学能。
特点:与其它物质的原子和分子相结合时释放出来。
蓄热式换热器
的直接混合来换热的。
引言
off
fuel
燃烧器 B
炉温 1350℃ 钢板 1250℃
on
fuel
蓄热室B
排气 150℃
air 切换阀
蓄热室A
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蓄热式热交换器主要用于流量大的气-气热交换场合, 如动力、石油化工、冶金等工业中的余热利用和废热回收。
5.1 结构和工作原理 5.2 与间壁式换热器的比较 5.3 传热设计计算特点
2)除了在蓄热式换热器的冷、热气体进口处之外,冷热 气体的温度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
在蓄热式换热器高度方向上取某一A-A截面,在整个周期内, 该处蓄热材料及气体的温度按图所示情况变化。
5.1 结构和工作原理
5.1.2 阀门切换型蓄热换热器
fuel
fuel
燃烧器 B
炉温 1350℃
钢板 1250℃
排气 150℃
air 切换阀
阀门切换型蓄热式换热器
(a) 蓄热式烧嘴
(b)烧嘴转
蓄热燃烧原理图
空气 煤气
原理图
外置式单蓄热室结构图
砌筑尺寸 砌筑尺寸
内置式蓄热室结构图
外置式双蓄热室结构图
蓄热式烧嘴结构图
5.1 结构和工作原理
从玻璃加热池上 排出的高温烟气进入 蓄热格子体时的温度 约为1100~1300℃, 通过蓄热室后温度约 为400~600℃,进入 蓄热室的空气温度约 100~120℃,排出时 达到约900~1100℃, 然后进入加热池内供 燃油使用。
燃烧器 燃烧室
高炉热风炉结构图
5.1 结构和工作原理
5.1.1 回转式蓄热换热器
回转式换热器又叫再生蓄热式换热器, 主要由圆筒形蓄热体(常称转子)及风罩 两部分组成,分为转子回转型和外壳回转 型。
第八章 换热与蓄热装置(3)
λ为物质的熔化热,m为物质的质量。
Q = mλ
第三节 热能储存原理
• 固—液相变储热的物质在热力学和化学方面应有的主要性 质: 1)具有合适的熔点温度; 2)有较大的熔化热; 3)密度大; 4)稳定性好; 5)腐蚀性没有或很小。
第三节 热能储存原理
3. 热化学法储存 a) 化学反应蓄热 其是指利用可逆化学反应的结合热储存热能。 b) 浓度差蓄热 利用酸碱盐在浓度发生变化时会产生热量的原理来储存 热量。 c) 化学结构变化蓄热 利用物质化学结构的变化来储热。
第三节 热能储存原理
1. 显热储存 显热储存在无相变的条件下,利用物质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吸热(或放 热)来进行储热。如下式所表示:
Q = mc (T 2 − T1 )
为了有较高的容积储热密度,储热物质应有较高的比热 容和密度,并且大量获取和价格便宜。 如表8-4和表8-5所示的部分显热蓄热物质。
第三节 热能储存原理
第三节 热能储存原理
第三节 热能储存原理
2. 潜热储存 潜热储存是利用物质发生相变时需要吸收(或放出)热 量的特性来进行储热。 1)固体物质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如六方晶格的锆,在871℃,
晶格变化,吸收53kJ/kg 的热量。
2)固、液相间的相变,即熔化、凝固(相应的熔化热、凝 固热)。如表8-6所示:
第八章 换热与蓄热装置
第一节 换热器的结构与传热计算 第二节 换热器设计计算基本方法 第三节 热能储存原理 第四节 蓄热技术的应用及蓄热器热设计
第三节 热能储存原理
一.储能的作用、方法与要求 二.热能储存原理
第三节 热能储存原理
一. 储能的作用、方法与要求
• • • 储能的作用 储能的方法 储能的要求
机械工程中的传热和换热设备
流量异常:检查设备内部流量,判断故障原因
提高传热和换热设备的可靠性措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更换老化部件: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部件,提高设备性能
定期检查: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清洁和润滑:定期清洁和润滑设备,减少磨损和腐蚀
调整和优化:根据设备运行情况,调整和优化设备参数,提高设备效率和可靠性
节能环保: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材料创新:采用新型材料,提高设备性能和寿命
智能化:实现设备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可靠性
感谢您的观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汇报人:XX
复合换热器的发展趋势:向高效、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换热设备的工作原理
换热器的分类
按照传热方式分类:直接接触式、间壁式、混合式
按照结构分类:管壳式、板式、螺旋式、套管式、热管式
按照工作原理分类:对流式、传导式、辐射式、相变式
按照用途分类:制冷用、制热用、空调用、工业用、船舶用、航天用
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导热的原理:热量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直到温度平衡
导热的应用:传热设备中的导热管、散热片等
对流换热
对流换热的定义:通过流体流动实现热量传递的过程
对流换热的原理: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温度差导致流体流动,从而实现热量传递
对流换热的类型:自然对流、强制对流和混合对流
对流换热的应用:散热器、热交换器、空调系统等
制冷设备:用于食品保鲜、药品储存等
热处理工艺:用于金属、陶瓷等材料的热处理
化学工业:用于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量交换
太阳能利用: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和热泵系统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制冷和空调是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两个领域。
制冷是一种冷却过程,除用于食品冷冻加工、化工和机械加工等工业制冷外,其最主要的应用是空调。
空调中既有冷却,也包括括供暖、加湿、去湿以及流速、热辐射和空气质量的调节等。
本章将以制冷循环或逆向循为核心,重点阐述制冷与空调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关系和性能评价等内容。
第一节概述一、制冷的定义与分类制冷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将物体冷却,使其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以下,保持并利用这个温度。
按照所获得的温度,通常将制冷的温度范围划分为以下几个领域:120K以上,普冷;120N0.3K,深冷(又称低温);0.3K以下,极低温。
由于温度范围不同,所采用的降温方式,使用的工质、机器设备以及依据的具体原理有很大差别。
工程应用上有多种人工制冷方法,如适用于普通制冷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蒸气喷射式制冷,适用于深度制冷(制冷温度为20~160K)的气体膨胀制冷、半导体体制冷、磁制冷等。
空气调节系统中所用的人工制冷方法主要是蒸气压缩式、吸收式制冷。
二、制冷研究的内容制冷研究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研究获得低于环境温度的方法、机理以及与此对应的循环,并对循环进行热力学的分析和计算。
2)研究循环中使用的工质的性质,从而为制冷机提供合适的工作介质。
3)研究气体的液化和分离技术。
例如液化氧、氮、氢、氦等气体,将空气或天然气液化、分离,均涉及一系列的制冷技术。
4)研究所需的各种机械和设备,包括它们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结构设计。
三、制冷技术的应用制冷技术的应用几乎渗透到各个生产技术、科学研究领域,并在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1.商业及人民生活食品冷冻冷藏和舒适性空气调节是制冷技术应用最为量大、面广的领域。
商业制冷主要用于各类食品冷加工、冷藏储存和冷藏运输,使之保质保鲜。
现代的食品工业,从生产、储运到销售,有一条完整的“冷链”。
所使用的制冷装置有:各种食品冷加工装置、大型冷库、冷藏汽车、冷藏船等,直至家庭用的电冰箱。
蓄能
1、蓄能装置:实现热量(冷量)转移,削峰填谷的作用。
2、蓄能装置性能:装置容量、蓄能功率、泄能功率、蓄能热效率等。
蓄能装置是未来能源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和发展战略,是实现能源可再生化和高效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
虽然它在协调冷热负荷与电负荷的匹配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实际上所起作用的大小受制于需求负荷分布的特点。
但蓄能装置如何使用才能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需要进行优化运行计算。
蓄能装置的容量大小也应结合运行效益和投资进行综合考虑。
3、在选择蓄热材料时,设计者应该综合考虑到蓄热能力、初投资、运行费用、占地面积、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等。
4、在规范《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50495-2009 中规定,以空气作为工作介质的太阳能采暖系统,应该选用岩石床或相变材料作为蓄热材料。
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能量,这部分能量称为相变潜热。
与显热蓄热相比,相变材料具有高蓄热能力,而且在蓄热过程中具有近似等温的特性。
最典型的是相变墙体的发明与研究,即将相变材料和建筑基体材料相混和,涂抹在房间围护结构的内表面,构造成一种新型复合相变墙体。
这种墙体利用了相变材料在恒定的温度区间里具有极强蓄热能力的特性,不但能够极大地提高墙体的蓄热性能,而且充分有效地吸收透射入房间的太阳辐射能。
与相变材料相比,卵石蓄热属于显热蓄热,蓄热能力较低,占用面积大,但具有易与空气换热、成本低、与建筑的一体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和便于管理等特点,已经被广泛认为是可行的蓄热材料用鹅卵石制作的文化石墙具有耐酸、耐寒、吸水率低、不易风化等特点,是一种自然防水、会呼吸的环保墙圈,冷空气从下部风口进入,卵石与空气换热后,热空气从上部风口流出。
值得注意的是,蓄热器四周应具有保温性能。
图5-1 以卵石为蓄热材料的蓄热器结构示意图断面流速、卵石粒径和卵石床长度对蓄热器性能的影响。
(1)以热平衡法为基础,建立了以卵石为蓄热材料的蓄热器数学模型。
(2)搭建实验台,对蓄热器内部卵石温度、空气温度以及空气穿过蓄热器时的流动阻力进行测试。
蓄热式换热器ppt课件
蓄热板:蓄热板由厚为0.5~1.25mm钢板压 成的波纹板和定位板两种组件相间排列而 成。定位板起传热面和使波纹板相对位置 固定的作用。
5.2 与间壁式换热器的比较分析
5.2.1 温度分布特点 由于蓄热式换热器的热交换是依靠蓄热物质的热容量以及
冷、热流体通道周期性地交替,使得蓄热式换热器中传热面及 流体温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特点。 特点:
1)蓄热材料的壁面温度在整个工作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 且在加热期间的变化情况与冷却期间的变化情况也不相同。
回转式换热器的主要优点: 1)结构紧凑,体积小,节省钢材。与管式换热器相比节省钢材
1/3左右,所占容积只有管式换热器的1/10。 2)布置方便。 3)因为蓄热板的温度高,烟气腐蚀的危险性小,所以检修周期
较长。
回转式换热器的主要缺点: 漏风量大。
空预器的漏风原因及分类
空预器的转子是转动的,在转子与空预器上下壳体及圆周壳体之间存在一定 距离的间隙。由于冷风侧和热风侧各个仓室之间的流体压力、温度和流速的差异 ,造成了流体在不同仓室之间的相互泄漏,即空预器内部漏风。 空气预热器漏风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携带漏风。携带漏风主要是因为空气预热器在转动过程中,一部分驻留在换热 元件中的空气被携带到烟气中去,一部分驻留在换热元件中的烟气被携带到空气 中去。这种情况造成的漏风量很小,但这种漏风是空气预热器的构造无法避免的。 (2)直接漏风。直接漏风主要是由于空气预热器结构本身为保证安全运行而使烟 气与空气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同时,由于烟气和空气之间存在压差也会产生漏 风。直接漏风主要包括径向漏风、轴向漏风、旁路漏风、中心筒漏风。径向漏风 占直接漏风量的80%左右,主要是因为转子上、下端温度差异而发生蘑菇状变形, 进而造成密封间隙的增大和漏风率的增加。
热能与动力工程概论 教学 吕太 热能动力装置通用设备PPT学习教案
煤粉制备设备的作用与分类
碎煤设备的类型包括反击式碎煤机、锤击式碎煤机、环锤 式碎煤机及齿辊式碎煤机。筛分设备的类型包括滚筒筛、概率 筛、振动筛、共振筛及固定筛。
磨煤机大致分为三种: (1) 低速磨煤机 转动速度为15~25r/min,目前常用的 是双进双出钢球筒式磨煤机、单进单出钢球筒式磨煤机。 (2) 中速磨煤机 转动速度为50~300r/min,目前常用 的是MPS中速磨煤机、RP(或HP)中速磨煤机、MBF中速磨煤机 。 (3) 高速磨煤机 工作转速高达750~1500r/min,目前 常用的是风扇式磨煤机。 上面提到的煤粉分离设备指的是粗粉分离器,还有一种煤 粉分离设备叫做细粉分离器。它是指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中, 把煤粉从气粉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设备,也称旋风分离器。从 细粉分离器分离出来的煤粉进入煤粉仓待用。
三、煤粉制备设备的作用与分类
第13页/共115页
煤粉制备设备的作用与分类
煤粉制备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先把煤 破碎成一定粒度,再研磨成粉状。这就需要煤 的破碎设备和研磨设备。另外,在煤的破碎过 程中,还需要筛分设备;在煤的研磨过程中, 还需要分离设备。筛分设备的作用就是将从碎 煤机出来的大煤块(筛上物)重新送回到碎煤 机破碎,将合格煤块(筛下物)送入磨煤机; 煤粉分离设备的作用就是在磨煤机磨制送出的 煤粉中,将不符合粒度要求的煤粉重新送回到 磨煤机中继续研磨,将符合粒度要求的煤粉送 入煤粉仓中。
蜗壳出口处气流速度一般仍然很大 。为了有效利用这部分能量,在蜗壳
蜗
出口装设扩压器。因为气流从蜗壳流 出时向叶轮旋转方向偏斜,所以扩压 1-尖舌;2-深舌;3-短舌;4-平舌 器一般做成向叶轮一边扩大,其扩散 角
通常为6°~8°,如图所示。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基础知识 XXXX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基础知识》
四、几个重要的热力学概念
❖ 比热(容)
质量比热:是单位质量气体的温度变化一度时传递的热量
定压比热、定容比热 ❖ 比内能 ❖ 比(热)焓
❖ 比熵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基础知识》
五、典型的热力过程
动力装置中,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换都是由热 力过程或热力过程组成的循环来完成。
径 流 式
反轴 速动流 度式式 式
斜 流 式
冲 动 式
流体 气体 液体 气体 液体 气体 液体 气体 液体
动力机械 工作机械 汽轮机 压缩机 膨胀机 鼓风机、风机 水轮机 泵
汽轮机 压缩机 膨胀机 鼓风机、风机 水轮机 泵
汽轮机 压缩机 膨胀机 鼓风机、风机 水轮机 泵
汽轮机 水轮机
横流风机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二、流体的性质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基础知识》
❖ 基本状态参数
p、T、ρ 是可测量的状态参数,被称为基 本状态参数。通过基本状态参数可以导出其它参数。
临界参数
0.5
a=
dp d
(RT)0.5
当气体速度c与当地音速a相等时(即马赫数 M=c/a=1),气体达到临界状态,相应的气体参数也 被称为临界参数 。
水轮机
片 式
燃气轮机
容 蒸汽机 积 气压传动 式 内燃机
液压马达
可压缩
工作机
不可压缩
透平压缩机
叶片泵
风机
容积式压缩机 容积泵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容积式流体机械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基础知识》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闭卷填空题备考
闭卷填空题备考:第一章:1.流体机械分类:速度式,容积式,喷射式2.速度式流体机械分类:反动式径流式,轴流式,斜流式,冲动式3.容积式流体机械分类:往复式活塞式,柱塞式,回转式螺杆式,罗茨式,涡旋式,滚动活塞,齿轮式,滑片式4.热交换器分类: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间壁式换热器分类:管式沉浸式,喷淋式,翅片管式,套管式,管壳式,热管式,板式波纹平板式,螺旋板式,板壳式,板翅式第二章:1.叶轮机械的典型结构:离心式工作机,轴流式原动机,轴流式工作机,原动机和工作机联合装置;第三章:1.过流部件三大部分:叶轮,吸入室,压水室或扩压部件2.叶片式流体机械中的能量损失分类:流动损失,泄漏损失,机械损失第四章:1.涡轮机又称透平机,它是汽轮机、燃气轮机、透平膨胀机、水轮机等叶轮动力机械的总称;2.汽轮机、燃气轮机、透平膨胀机的工质都是气体,都是高温高压气体在其流道中膨胀成低温低压气体,同时对外输出机械功;3.气体涡轮机的主要结构形式有径流式和轴流式;4.按汽轮机功能分类:汽轮机可分为凝气式汽轮机和供热式汽轮机;5.按蒸汽参数高低分类:汽轮机可分为低压汽轮机、中压汽轮机、高压汽轮机、超高压汽轮机和亚临界压力汽轮机、超临界压力汽轮机和超超临界压力汽轮机;6.按做功原理可以分为冲动式汽轮机和反动式汽轮机,按汽轮机气缸个数可分为单缸汽轮机和多缸汽轮机,按汽轮机轴的个数分为单轴汽轮机和双轴汽轮机,按级数分为单级和多级汽轮机;7.冲动级有三种不同的形式:纯冲动级,带反动度的冲动级,复速级8供热式汽轮机有背压式汽轮机和调节抽汽式汽轮机;9汽轮机调节系统:液压机械液压调节系统,功率——频率电液调节系统,数字电液调节系统10汽轮机调速系统三部分:转速感受元件,传动放大机构,配汽机构11航空燃气轮机: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12水轮机结构类型:混流式水轮机,轴流式水轮机,翼流式水轮机,切击式水轮机第五章:1.内燃机结构型式分为往复活塞式内燃机使用最广泛,旋转活塞式内燃机和燃气轮机等;2.内燃机分类:按工作循环的冲程数:二冲程循环机,四冲程循环机按汽缸数分类:单缸机,多缸机按曲轴转速分类:高速机,中速机按进气方式分类:自然吸气式内燃机,增压式内燃机按所用燃料分类:柴油机,汽油机,煤气机以及天然气机等按冷却方式分类:水冷式内燃机,风冷式内燃机按着火方式分类:压燃式又称自燃式,点燃式3.活塞式压缩机和泵的分类:按所能达到的排出压力分类:低压压缩机,中压压缩机,高压压缩机,超高压压缩机;低压泵,中压泵,高压泵按气缸中心线相对地平面的排列方式分类:立式,卧式,对动式,对置式,角度式分为L、V、W 形,扇形按气缸液缸容积的利用方式分类:单作用式,双作用式,级差式压缩机按气体达到终了压力所需的级数分类:单级压缩机,两级压缩机,多级压缩机按密封方式分类:开启式,封闭式,全封闭式4.内燃机结构:气缸体——曲轴箱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油系统,点火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启动装置5.三大运动件:活塞,连杆,曲轴6.三个主要固定件:气缸体,气缸套和气缸盖第六章:1.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进气,压缩,做功,排气2.二冲程柴油机工作过程:换气,压缩,燃烧,膨胀3.内燃机三种理想循环:等容加热循环,等压加热循环,混合加热循环4.内燃机实际循环包括的过程:压缩过程,燃烧过程,膨胀过程,换气过程5.柴油机燃烧室分为统一式燃烧室和分隔式燃烧室6.统一式燃烧室分为开式、半分开式、球型油膜式以及复合式等型式;其启动性能由好到差是半分开式、复合式、球型油膜式7.分隔式燃烧室分为涡流室和预燃室;8.柴油机的燃料供给系统是由燃油箱、柴油粗滤器、输油泵、柴油精滤器、喷油泵、喷油器、燃油管泵以及调速器等组成;9.喷油器分为轴针式喷油器和孔式喷油器;10.调速器分为单程式调速器,两极式调速器、全程式调速器;11.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一般由油箱、油管、汽油滤清器、汽油泵和化油器等组成;12.汽油机燃烧室分为楔形燃烧室、浴盆形燃烧室和半球形燃烧室;13.汽油喷射方式有三种:向缸内直接喷射、向气缸盖进气道喷射、向进气管中喷射;14.汽油喷射装置类型分为机械汽油喷射装置和电子控制汽油喷射装置;15.柴油机增压方式分为机械增压系统、废气涡轮增加系统、复合增压系统;第八章:1.管壳式换热器分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形管式换热器和套管式换热器2.混合式换热器分为冷水塔和混合式冷凝器;3.混合式冷凝器分为液柱式冷凝器、液膜式冷凝器、填充式冷凝器、喷射式混合冷凝器第九章:1.燃烧系统和汽水系统主要部件与其间的连接管道和炉墙构架等组成的整体成为锅炉本体;2.锅炉的类型:按用途分类:电站锅炉和工业锅炉按容量分类:小型中型大型按蒸汽压力分类:低压锅炉、中压锅炉、高压锅炉、超高压锅炉、亚临界锅炉、超临界锅炉按燃烧方式分类:层燃炉、室燃炉、旋风炉、流化床炉按工质在锅炉蒸发受热面中的流动方式分类:自然循环锅炉、强制寻欢锅炉、直流锅炉、低倍率循环锅炉3.燃油的主要特性参数:黏度、凝固点、闪点与燃点、含硫量、灰分;4.煤粉燃烧器分为直流燃烧器和旋流燃烧器;5.锅炉受热面主要包括蒸发受热面、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以及空气预热器;第十章:1.空调系统分类:根据空气处理设备的集中程度: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分散式空调系统根据负担室内热湿负荷所用介质不同:全空气系统、全水系统、空气—水系统、制冷剂系统第十一章:1.蒸汽动力循环:火电厂蒸汽动力装置循环——朗肯循环,回热循环,中间再热循环,热电循环。
换热与蓄热装置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图8 -5
总目录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型式
返回本章 上一页 下一页
a) 列管式 b) 双套管式 c) U形管式 d) 浮头式 结束
插图8-2 管壳式换热器 (换热器端盖已打开 )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插图8-3 U形管换热器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总目录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今举一例为气流横向冲刷顺列管束,此时的对流放 热系数为
d 0.2Cs Cn
算:
d
Re
0.相对节距影响的修正系数,按下式计
Cs 0.2[1 (2 1 3)(1
2
2
) 3 ] 2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上一页 下一页
总目录
返回本章
结束
图8-1 自然通风循环水冷却塔示图
1—冷却水喷淋装置 2—填料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上一页
3—冷却风
下一页
结束
插图8-1 火电厂 用双曲线型循环 水冷却塔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蓄热式(或称再生式、回热式)换热器——利用固体 壁面的蓄热作用,让冷、热流体交替流过固体壁面, 达到热量传递的目的。如图2-39所示空气预热器就 属回转型。蓄热式换热器还可分为回转型、阀门切 换型和蓄热体颗粒移动型三种型式 。
1 F 1 F t 0 (t1 t 2 ) x dF 0 t x dF F F 则可求得顺流、逆流的平均温差为: t ' t " t lm t ' ln ''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斜针翅式换热器
h) 蜂窝形热交换器
i) 板壳式换热器
1-冷水入口 2-蒸汽加热管进口 3-排污管 4 -蒸汽加热管 5-冷却水进口 6-叉管 7-水煤气进口 8-冷却室 9-冷却水出口 10 -分离器 11-水煤气出口 12-回转支座 13-螺旋板 14-定距柱 15-头盖 16-垫片 17-切向接管 18-支架 19-活动端板 20-密封垫 21-上导杆 22-固定端板 23- 压紧螺杆 24-板片 25-盖板 26-导流片 27-封头 28-翅片 29-隔板 30-封条 31 -热管 a) 盘管形 b) 螺旋板式 c) 板式换热器 d) 板翅 式换热器 e) 翅片式换热器f) 热管式换热器 g) 斜针翅形换热器 h) 蜂窝形换热器 i)板 壳式换热器 图8-4 间壁式换热器的结构型式
图8-1 自然通风循环水冷却塔示图
1—冷却水喷淋装置 2—填料 3—冷却风
插图8-1 火电厂 用双曲线型循环 水冷却塔
蓄热式(或称再生式、回热式)换热器——利用固 体壁面的蓄热作用,让冷、热流体交替流过固体壁 面,达到热量传递的目的。如图2-44所示空气预热 器就属回转型。蓄热式换热器还可分为回转型、阀 门切换型和蓄热体颗粒移动型三种型式 。
1-气体分配器 2-折流板 3-换热管 4-气体 出口
e)
f)
g)
a) 固定管板式 b) 双套管式 c) U形管式 d) 浮头式 e) 螺旋折流板 f) U形管管束 g) 列管管束 图8-5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型式
插图8-4 管壳式换热器 (换热器端盖已打开 )
插图8 - 5
U型管式换热器工作原理
第八章 换热与蓄热装置
8.1 换热器的结构与传热计算 8.2 换热器设计计算基本方法
8.3 热能储存原理 8.4 蓄热技术的应用及蓄热器热设计
换热与蓄热装置是热能利用系统中的两个重要组成 部分,它们分别承担热能的传递和储存、调节的任务。 换热器有哪些类型? 构造上有什么特点及对热量的 传递有什么影响?换热与蓄热的原理?如何进行设计? 这些问题将在本章中得到解决.
8.1 换热器的结构与传热计算
8.1.1 换热器分类
随冷、热流体接触的方式不同,换热器分为间壁 式(也称表面式)直接接触式和蓄热式三种。 间壁式换热器——其工作原理是热流体将热量传 递给冷流体要通过一层固体壁,如锅炉中的省煤器, 各种废热锅炉以及油冷却器等。 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如图8-1,火力发电站用 的双曲线壳体型循环水冷却塔。
2) 湍流
Nu 0.023R pr
0.8 e
n
式中,流体被加热时, n 04 ; . 流体被冷却时, n 03 . 。 适用范围为 Re 1104 ~1.2 105
l / d e 60, pr 0.7 ~ 120
光滑管道
| t| | t w t f | 不大。
(2)流体在非园管内(如:方形、锯凿形、波纹形 等流道)及在具有折流板的流道内(为管壳式换热器 中壳侧流道)流动时。 每一种流道都有它各自的计算对流换热系数的关系 式,读者可查阅专门书籍。 (3)流体定向冲刷管束时 不同情况下其计算式也就不同。
1 对流换热系数 (1) 流体在管内流动时 1) 层流
N u 1.86Re pr
适用范围为 Vd Re 2200
1/ 3
d / l f /
1/ 3
0.14
0.48 pr 16700
d Re p r 10 l
0.004 f / 9.75
管壳式换热器是最常用的一种结构型式,它虽然在换 热效率、紧凑性和金属消耗量等方面不及其它换热器, 但是它具有结构坚固、可靠性高、适应性广等优点。 最常见的管壳式换热器有固定管板式(列管式)、双套管 式、U形管式和浮头式几种,见图8-5。
1-管束; 2-管板;3-壳体;4-管箱;5-接管; 6-分程隔板;7-折流板
8.1.3 换热器传热计算的基本公式
换热器传热计算的基本公式为传热方程和热平 衡方程,即传热方程
KFt
热平衡方程
" C1 (t1 t1 )
" C2 (t 2
t2 )
换热器计算中,传热系数K的计算式因不同型式而 异。对于管壳式换热器,可按以下近似式计算: 1 K 1 1 1 2 上式是在壁面清洁的情况下,若壁有结垢时还应考 虑垢层的热阻。 当换热器材质为金属时,通常 甚小,通常可略去, 这时传热系数K为:
今举一例为气流横向冲刷顺列管束,此时的对流放 热系数为
d 0.2Cs Cn
算:
d
Re
0.65
Pr
0.33
Cs 为考虑管束相对节距影响的修正系数,按下式计
Cs 0.2[1 (2 1 3)(1
2
2
) 3 ] 2
8.1.2 间壁式换热器的型式和基本构造
间壁式换热器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换热器,有多 种分类法。 按工作流体间的相对流动方向可分为顺流(或并 流)、逆流、错流和混流多种方式,见图8-2; 按流程数量可分为单程和多程换热器,如图8-3。 按传热表面几何形状可分为很多种,见图8-4。
a) 顺流 b) 逆流 c) 错流 d) 总趋势为逆 流的四次错流 e) 先顺后逆的平行混流 f ) 先逆后顺的串联混流
1 2 K 1 1 1 2 1 2
1
换热器内流体的换热有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通常 可只考虑对流换热,但在有高温气体时,则高温气 体侧应同时考虑对流和辐射,即
1 d f
射放热系数 ( w / m2 k) 。
2 ( w / m k) ; d f 为辐 式中, d 为对流放热系数
图8-2 流体流动方式
a) (1-1型)单程换热器 b) (1-2型)多程换热器
图8-3
单程和多程换热器
a)
盘管式换热器
b)
螺旋板式换热器
插图8-2 螺旋板式换热器工作原理
c)
可拆式板式热交换器
插图8-3
不可拆式板式热交换器
d) 板翅式热交换器
纵翅
横翅
实物
e) 翅片管热交换器
f) 热管式热交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