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边际理论 农业技术经济学 课件
合集下载
农业技术经济学-课件
04
CHAPTER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
总结词
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探究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实际应用效果。
详细描述
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基于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通过统计分析手段探究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实际应用效果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深入了解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实际应用情况。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的方法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的方法包括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种,静态分析主要
考虑一次性投资和收益,而动态分析则考虑时间因素和折旧。
03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的实践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的实践包括对各种农业技术的综合评价、对区域农业
发展的规划评价以及对政策措施的效应评价等。
农业技术的投资决策
农业技术投资的特点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农 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农 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水平。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技术经济学关注农业的可持续发 展,通过合理的技术选择和资源配置,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 境。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农业技术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世界各国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和农业生产技术 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一门学科来研究农业技术领域的经济问题。
农业技术项目评估
对已实施完成的农业技术项目进行效果评估和总结,为后续项目提供经验和借 鉴。
农业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创新
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将农业技术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的共赢。
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融合
推动农业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有效融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生态,促进农 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生产函数与边际分析课件
三种生产函数。根据生产函数曲率的变化,有3种类型:固定边际 报酬、边际报酬递增和边际报酬递减。以y=bx为例。
y A:Y=2x Y=bx
01 2 3 45x
B: Y=x2 Y=axb
在3个图形中,真正意义上的边际报酬递减只在图C中成立。
A图中,X每增加1单位使Y固定增加2单位,可变投入X为固定 报酬;b=a>1
2024/7/30
第5讲 农业生产函数与边际分析
7
边际分析基础
边际分析(Marginal analysis)是以增量的概念来 研究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产出问题。增量也就是 指变化量,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的数量。当投 入的生产要素增加某一数量时,产品产出量也 会随之改变。用这种增量比率的方法研究农业 生产中的投入产出变化规律,便是边际分析。 通常用数学式表示为△x(平均变化率)或dy/ dx(精确变化率)。
根据上面的计算式,每确定一个x的投入量,即可计算出相应的精确边际产 量值。比如,当x=25时,精确的边际产量MP=3.625
2024/7/30
第5讲 农业生产函数与边际分析
13
新古典三阶段生产函数
长期以来,新古典生产函数已经普遍用于描述农业 生产关系。如下图,随着投入x1使用的增加,起初 投入的生产力也增加,函数以递增速率上升至“拐 点”,然后函数由递增速率增长转为递减速率增长。 即函数在拐点之前凸向横轴,拐点之后凹向横轴。
12
MPP与APP实例
见p69例 表4-2,又如下表:饲料投入与牲畜增重关系表
处理编号
饲料投入x
牲畜增重y(TPP)
边际产量(MPP)
平均产量(APP)
0
0
0
1
5
19.375
y A:Y=2x Y=bx
01 2 3 45x
B: Y=x2 Y=axb
在3个图形中,真正意义上的边际报酬递减只在图C中成立。
A图中,X每增加1单位使Y固定增加2单位,可变投入X为固定 报酬;b=a>1
2024/7/30
第5讲 农业生产函数与边际分析
7
边际分析基础
边际分析(Marginal analysis)是以增量的概念来 研究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产出问题。增量也就是 指变化量,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的数量。当投 入的生产要素增加某一数量时,产品产出量也 会随之改变。用这种增量比率的方法研究农业 生产中的投入产出变化规律,便是边际分析。 通常用数学式表示为△x(平均变化率)或dy/ dx(精确变化率)。
根据上面的计算式,每确定一个x的投入量,即可计算出相应的精确边际产 量值。比如,当x=25时,精确的边际产量MP=3.625
2024/7/30
第5讲 农业生产函数与边际分析
13
新古典三阶段生产函数
长期以来,新古典生产函数已经普遍用于描述农业 生产关系。如下图,随着投入x1使用的增加,起初 投入的生产力也增加,函数以递增速率上升至“拐 点”,然后函数由递增速率增长转为递减速率增长。 即函数在拐点之前凸向横轴,拐点之后凹向横轴。
12
MPP与APP实例
见p69例 表4-2,又如下表:饲料投入与牲畜增重关系表
处理编号
饲料投入x
牲畜增重y(TPP)
边际产量(MPP)
平均产量(APP)
0
0
0
1
5
19.375
农业技术经济学课件 (5)
1 2
ij ln X i ln X j u
i 1 j 1
26
最小二乘法 OLS
特点 要素弹性不变; 模型形式固定; 计算结果粗略 须事先知道要素弹性 结果中含有其他因素 的作用
侧重于测算技术效率 估计方法复杂
模型形式设定放松; 同时考虑了偏性和中 性技术作用; 估计方法简单
TFP指数法
即:
TFPT st lnTFPst ln( (总 总投 产入 值指 指数 数))sstt
TFPst
1 n 2 i1
(is it )(lnyit
ln yis )
1 n 2 i1
(is it )(lnxit
ln xis )
Ø 总要素生产率TFP(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是指一
个生产单元(企业、行业、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 产的总产出和总投入之比。它常用作衡量一个行业或地区 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性指标,TFP的增长则是科技进步、效 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等)提高的综合体现。反映了与广 义科技进步内涵的相同内容,因此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 等同于广义科技进步率。根据定义,时期s、t的总要素生 产率TFPs、TFPt可分别表示为:
2
汤氏指数一般写成对数形式:
ln QT ST
n is
i1
it
2
ln qit
ln qis
这种对数形式为实际计算提供了方便。
33
TFP的度量 ——常用的生产率指数
汤氏指数运用
令x y 分别表示投入和产出的数量,ω、υ分别表示产出和 投入的价值份额,下标ij分别表示第i种产出物和第j种投入 物,下标st表示不同的时期(或地区、或企业)。在大多数 实证研究中所计算的汤氏生产率增长率的形式为: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五章
动农业科技进步。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通过对农业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 帮助农民和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 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 粮食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与发展
农业技术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农业技 术经济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已成为农业领域的重要学科。
发展趋势
未来,农业技术经济学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为农业的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02
CHAPTER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农业技术创新的原理
农业技术创新的概念
农业技术创新是指将新的农业科技成 果引入农业生产中,以提高农业生产 效率和经济效益的过程。
04
CHAPTER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前沿问题
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的新趋势
01
02
03
农业生物技术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作 物,提高抗逆性和产量, 降低环境污染。
精准农业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 工智能技术,实现农业生 产的精准监测、智能决策 和高效管理。
可持续农业
关注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 性,采用生态友好型农业 技术,降低农业对环境的 负面影响。
量。
农业技术经济学还可以帮助 农民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变 化,制定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的销售策略,提高农产品市
场竞争力。
农业技术经济学还可以为农 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 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过 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管理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通过对农业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 帮助农民和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 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 粮食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与发展
农业技术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农业技 术经济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已成为农业领域的重要学科。
发展趋势
未来,农业技术经济学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为农业的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02
CHAPTER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农业技术创新的原理
农业技术创新的概念
农业技术创新是指将新的农业科技成 果引入农业生产中,以提高农业生产 效率和经济效益的过程。
04
CHAPTER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前沿问题
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的新趋势
01
02
03
农业生物技术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作 物,提高抗逆性和产量, 降低环境污染。
精准农业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 工智能技术,实现农业生 产的精准监测、智能决策 和高效管理。
可持续农业
关注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 性,采用生态友好型农业 技术,降低农业对环境的 负面影响。
量。
农业技术经济学还可以帮助 农民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变 化,制定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的销售策略,提高农产品市
场竞争力。
农业技术经济学还可以为农 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 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过 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管理
农业经济学导论PPT课件
3、教师教学方法
• 以教师讲授为主,配以幻灯,增强学生 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适当安排课外自学、 阅读参考资料、讨论课引导、激发学生 思考、分析能力。
第四节 学习目的要求和教学、 考核安排
• 一、学习目的要求 • 二、教学、考核安排
• 三、课程学习教材及参考教材
第四节 学习目的要求和教学、 考核安排
第二节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 二、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三、研究对象
第二节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课程性质
• 部门经济学:专门从事农业经济活动规律的研究 • 应用经济学:经济理论在农业部门的具体应用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课程地位
•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
农业经济学
四川省重点建设课程 四川农业大学优质特色课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 第二节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第三节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体系结构、内 容和方法 • 第四节 学习目的要求和教学、考核安排
第一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 一、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学的概念 • 二、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 三、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 经济管理学院资料室
4、资料查找处
• ——经贸学院资料室 • ——学校图书馆:学生期刊 室、图书阅览室(一楼)、 文献检索室(三楼)、流通 部(四楼) • ——电子阅览室:中国学术 期刊、人大复印资料、维普 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 Internet。
• 土地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专业选修课
二、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前继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 后继课程:农业技术经济、农(林)业企业经营管
农业经济学ppt全套教学课件
第四节 农业与农民、农村
一、“三农”问题的缘由
二、“三农”问题成因
三、“三农”问题的破解
(二)“三农”问题的破解逻辑
“两条腿走路”的战略:
➢ “外部战略”: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展农民的就业空间; ➢ “内部战略”:改善农业的内部分工,推进农业的产业升级转型。 ➢ 具体的解决思路:
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谢谢!
第二章 农业自然资源要素
农业经济学 2015年高教版
目录
Content
s
第一节 土地资源
第二节 水资源
第三节 气候资源及生物资源
学完本章,你应该做到
本章要点
➢ 掌握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的 基本概念、特征以及他们对农业的重要作用;
➢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 了解理配置与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的路径选择。
➢ 农民作为消费者的市场贡献; ➢ 农民作为商品提供者的市场贡献;
(三)要素贡献
➢ 为非农产业部门提供劳动力;
➢ 为非农产业部门提供土地资源;
➢ 为非农产业部门提供资金;
(四)外汇贡献
(五)增长贡献
第二节 农业的地位、贡献与功能
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三、农业的多功能性
(一)生态环保功能 ➢ 农业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空气、水、土壤等良好的生态环境, 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第三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农经学科 二、中国农经学科 三、现代农经的发展 四、农经研究对象 五、农经研究的内容
农业经济学是在土地、劳动、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稀缺要素的约束条 件下,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出发,研究现代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 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一、“三农”问题的缘由
二、“三农”问题成因
三、“三农”问题的破解
(二)“三农”问题的破解逻辑
“两条腿走路”的战略:
➢ “外部战略”: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展农民的就业空间; ➢ “内部战略”:改善农业的内部分工,推进农业的产业升级转型。 ➢ 具体的解决思路:
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谢谢!
第二章 农业自然资源要素
农业经济学 2015年高教版
目录
Content
s
第一节 土地资源
第二节 水资源
第三节 气候资源及生物资源
学完本章,你应该做到
本章要点
➢ 掌握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的 基本概念、特征以及他们对农业的重要作用;
➢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 了解理配置与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的路径选择。
➢ 农民作为消费者的市场贡献; ➢ 农民作为商品提供者的市场贡献;
(三)要素贡献
➢ 为非农产业部门提供劳动力;
➢ 为非农产业部门提供土地资源;
➢ 为非农产业部门提供资金;
(四)外汇贡献
(五)增长贡献
第二节 农业的地位、贡献与功能
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三、农业的多功能性
(一)生态环保功能 ➢ 农业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空气、水、土壤等良好的生态环境, 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第三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农经学科 二、中国农经学科 三、现代农经的发展 四、农经研究对象 五、农经研究的内容
农业经济学是在土地、劳动、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稀缺要素的约束条 件下,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出发,研究现代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 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分析
4.1.3农业生产函数研究的问题
4.1.4农业生产函数的特点 4.1.5边际分析的概念 4.1.6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3
4.1.1农业生产函数的概念
农业技术经济学
农业生产函数是指在特定的农业技术条件下,农业生产 要素的投入量和农产品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 系。如图:
农产品产出量 生产函数
生产集
7
4.1.4农业生产函数的特点
农业技术经济学
农业生产函数除了具有一般生产函数的特点外,还有它自 己独有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农业生产函数是对农业生产过程高度简化的数学模型。
农业生产函数反映农业生产的周期性。 农业生产函数一般不具有重复性。 通过以上对农业生产函数特点的描述,可以看出,生产函 数作为数量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有着鲜明的实用性。应 该根据不同问题、不同产品和生产因素、不同地区和时间、 不同的研究目的,去建立相适应的生产函数。不存在适用 于解决许多问题的统一的生产函数。
MP AP
O
x0
x1
x2
x
图4—3 TP、AP、MP之间的关系
14
4.2.1TP、AP、MP以及生产三阶段的划分
农业技术经济学
生产三个阶段的划分 引入产出弹性这一概念
Eo=
y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C
B
y / y = x / x
MP AP
A(拐点) O y
TP
依据EO的大小划分 生产的三个阶段,如图。
10
4.1.6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农业技术经济学
在理解该规律时应注意:第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某 点之前是不适用的,只有要素投入达到某点之后才会出 现;第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具有严格的限制条件,即 技术水平不变、其它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不变;第三, 技术进步会推迟报酬递减的出现,但不会消灭报酬递减 规律。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二章 农业技术经济学基本理论
10
2.2农业生产要素组合理论
2.2.1农业生产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2.2.2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原理的含义 2.2.3农业生产要素的均衡配置 2.2.4农业生产要素的替代性
11
2.2.1农业生产力系统
(1)农业生产力的内涵:是农业系统在一定区域、一定
时期内,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技术要素共同作用下,其生 产与发展能力的综合表现。
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农业技术经济学
第四版
第二章 农业技术经济学基本理论
内容概要
1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理论 2 农业生产要素组合理论 3 农业技术进步理论
2
2.1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理论
2.1.1经济效果与技术效果的概念 2.1.2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含义、临界 2.1.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整体论 2.1.4提高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途径
两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率先进入了世界上最 小国家的行列。
33
kongxz@
各国农业技术变迁的一般趋势
从资源禀赋角度看,各国农业技术变迁的 一般趋势是——节约劳动的技术进步趋 向是发展机械化,节约土地的技术进步 趋向是生物革新.
2019/11/22
34
kongxz@
劳动对象
会
环
环
境
管理、信息
境
系统组合方式
结构
规模
13
布局
时序
2.2.2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原理
(1)要素组合原理又称“木桶效应”原理 : 经济总体的整体功能水平取决于总体中最弱一部分
(最小构成因子)的能力值。 (2)“木桶效应”原理启示:
1)各生产要素,是必要且缺一不可的。 2)各生产要素的投入的不均衡性。 3) “最小构成因子”的突破。
最新农业经济学PPT课件
0.4.2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农产品市场 2.农业生产要素 3.农业微观经济组织 4.农业发展与宏观调控
复习思考题
1.理解下列基本概念:农业,农业多功能性,粮食安 全,农业经济学的研究 对象与内容。
2.理解与掌握农业的基本特性。 3.知晓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深刻理解农
业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4.农业的作用及其延伸。 5.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18世纪中叶,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魁奈 分析了法国农业经营情况,认为大农业 比小农业具有优越性。
英国经济学家阿瑟·扬(Arther.Yang) 1770年出版了《农业经济论》,比较具 体详细地论述了农业生产要素配合比例、 生产费用和经营收益的关系。他被认为 是农业经济学的创始人。
但是,农业经济思想的更大发展是在德国。
美国的盖尔·克拉默则认为,农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社会 科学,它研究人类在一段时期内选择利用技术知识和稀缺 资源如土地、劳力、资金和管理生产食物、纤维以供社会 各种成员消费。农业经济学和经济学一样都是为寻求发现 因果关系。农业经济学应用经济理论方法探索对农业和农 业企业问题的解答。
朱道华在其所主编的《农业经济学》中则认 为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概言之,就是农 业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包括农业生产力的 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以及 两者相互间的运动规律。从广义上看,农业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农业生产方式的更 选和各个历史时期农业生产方式。但通常的 农业经济学是狭义的,是以研究现阶段的农 业生产方式为主的,所以有主要研究资本主 义农业生产方式的农业经济学,或以主要研 究社会主义农业生产方式的农业经济学。
0.3.3 近代资本主义后期的农业经 思想(19世纪40年代~20世纪初)
农业技术经济学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一章P1 农业技术经济学是我国独创的一门学科。
P1~P2 农业技术经济学······物力和财力的消耗.P2 科学技术日益受到重视······重要因素。
P3 科学技术在农业······报酬递减。
P3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建立······和兴起阶段。
、P4 第二阶段······技术革段。
P4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
P4 20世纪80年代······的召开。
P4 近年来·····重要的作用。
P5 狭义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P5 技术不仅仅·····的结果。
P5 原来的技术·····已经物化。
P5~P6 技术具有·····中介属性。
1.~4.P6~P7 第一级····第二级······第三极······P8 技术进步······的影响。
P9 技术已成为·····再生资源。
《农业经济学导论》课件
农业贸易自由化的影响
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规模扩大,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 程。
农业贸易自由化的挑战
农产品进口增加,竞争压力加大,农业生产 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难度加大。
区域农业一体化的发展与实践
区域农业一体化的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断涌现,农业成为区 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领域。
南南合作的意义
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间开展平等互利合作的重要形式,有助于缩小 南北差距、促进世界经济平衡发展。
南南合作的实践
发展中国家间在农业技术交流、农业教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的合作实践。
THANKS
感谢观看
需求量。
农业供求关系:均衡与非均衡。
农业市场价格形成与波动
农业市场价格形成
01
生产成本、供求关系、政策因素等。
农业市场价格波动
02
季节性波动、周期性波动、异常波动。
农业市场价格预测
03
基于历史数据、供求关系、政策因素等。
农业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农业市场失灵的表现
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品、规模不经济等 。
政府通过征收农业税来调节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和资源配置。
农业税收影响
调节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分配,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生产 结构的优化。
农业税收政策的问题
税收负担过重可能导致农业生产者减少投入和提高价格,对消费者造 成不利影响。
农民收入来源与增长途径
农民收入来源
种植、养殖、外出务工、土地流转等多元化收入来源 。
《农业经济学导论》ppt 课件
目录
• 农业经济学概述 • 农业市场与供求关系 • 农业生产与资源配置 • 农业政策与农民收入 • 农业可持续发展 • 农业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
《农业经济学》PPT课件
• 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极大提高; 农民生活到达富裕;
•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 新农村。
二、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 1、衡量农业兴旺程度的指标
2、反映环境良好程度的指标
3、富裕文明的指标
第四节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一、国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美国型——资本集约型:美国、加拿大 等国
——国情: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 ——实现农业现代化:先农业机械化,
传工程、基因工程的开展可以证实。
3、从外延看: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 性的、世界性的、历史性的概念。 (P33〕
• 综合性:生产、生态、社会形成协调开展的高 效系统。产前、产中、产后各部门的协调
• 世界性: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比较。
• 历史性:随时代开展,内涵和标志不断变化。
二、农业现代化的内容
• ——国情:工业相对兴旺,劳动力和耕 地资源都不太丰富
• ——二者并举,生物技术和机械技术现 代化并进,物质投资和智力投资并举, 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共同提高。
二、从国情出发,走中国式 农业现代化道路
• 国情:一国的地理、环境、人口构 成、自然资源、民族传统、文化习 俗、科技水平及国民经济开展水平 等。
〔一〕生产技术现代化 〔二〕生产手段现代化 〔三〕农业劳动者现代化 〔四〕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1、生 产 技 术 现 代 化
• 培育和推广良种,实现良种化—提高土地 生产率
• 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 采用先进技术:栽培、耕作、畜牧、饲养
技术
2、生产手段现代化
•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中广泛地运用机器 设备来替代人畜力的过程。
?农业经济学?PPT课件
本课件仅供学习使用 学习完毕请自行删除 本课件仅供学习使用 学习完毕请自行删除 本课件仅供学习使用 学习完毕请自行删除
•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 新农村。
二、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 1、衡量农业兴旺程度的指标
2、反映环境良好程度的指标
3、富裕文明的指标
第四节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一、国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美国型——资本集约型:美国、加拿大 等国
——国情: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 ——实现农业现代化:先农业机械化,
传工程、基因工程的开展可以证实。
3、从外延看: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 性的、世界性的、历史性的概念。 (P33〕
• 综合性:生产、生态、社会形成协调开展的高 效系统。产前、产中、产后各部门的协调
• 世界性: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比较。
• 历史性:随时代开展,内涵和标志不断变化。
二、农业现代化的内容
• ——国情:工业相对兴旺,劳动力和耕 地资源都不太丰富
• ——二者并举,生物技术和机械技术现 代化并进,物质投资和智力投资并举, 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共同提高。
二、从国情出发,走中国式 农业现代化道路
• 国情:一国的地理、环境、人口构 成、自然资源、民族传统、文化习 俗、科技水平及国民经济开展水平 等。
〔一〕生产技术现代化 〔二〕生产手段现代化 〔三〕农业劳动者现代化 〔四〕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1、生 产 技 术 现 代 化
• 培育和推广良种,实现良种化—提高土地 生产率
• 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 采用先进技术:栽培、耕作、畜牧、饲养
技术
2、生产手段现代化
•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中广泛地运用机器 设备来替代人畜力的过程。
?农业经济学?PPT课件
本课件仅供学习使用 学习完毕请自行删除 本课件仅供学习使用 学习完毕请自行删除 本课件仅供学习使用 学习完毕请自行删除
第五章 边际分析
研究要素的最佳投入量,就是确定变动要素的 最佳投入量。在确定最佳要素投入量时,假设其他 生产要素固定不变,仅改变变动要素的使用量,此 时的生产函数可写为:
y f ( x1 /, x 2 x n )
式中, x 1 为变动要素, x 2 x n 为固定要素。 要素最佳投入量是指获得的最大利润时的要素投入 量
由上述分析可知,变动要素投入量不论 是在第一阶段还是在第三阶段都属于不合理 的生产行为,第一阶段没有充分发挥固定要 素的潜力,第三阶段造成变动要素的浪费。 只有第二阶段才是生产行为较为合理的阶段, 要讲究要素利用的经济效益,就应把变动要 素投入在生产的第二阶段。
练习: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1)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是减少 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2)
第三节 多项变动要素合理配合
一、要素组合类型
1.不存在替代关系 2.可以按固定比例替代 3.作用不同,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效益有
差别(如K和L)
二、等产量曲线
两种可变要素 x1 和 x2 投入量与产品 y 的产量 x2 y 0 1 2 3 4 5 6 7 8 9 10
x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0 17 32 45 56 65 72 77 80 81 80 13 30 45 58 69 78 85 90 93 94 93 24 41 56 69 80 89 96 101 104 105 104 33 50 65 78 89 98 105 110 113 114 113 40 57 72 85 96 105 112 117 120 121 120 45 62 77 90 101 110 117 122 125 126 125 48 65 80 93 104 113 120 125 128 121 128 49 66 81 94 105 114 121 126 129 130 129 48 65 80 93 104 131 120 125 128 129 128 45 62 77 90 101 110 117 122 125 126 129 40 57 72 85 9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0/3
2020/10/3
TPP
APP MPP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二、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边际 产量与总产量的关系
• 1.边际产量与总产量 • 总产量的一阶导数就是边际产量。反映
在图形中,就是MPP与TPP
2020/10/3
MPP与TPP
第 二、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边际
如果磷肥、小麦的价格均为0.4元,则A地块投入100 单位为要素利用最佳状态,而B地块投入40单位为要素 利用最佳状态。 但现仅有100单位磷肥,若全部投入A地块可得盈利 182.44元;若在保证B地块处于要素利用最佳状态,其 余的全部分配给A地块,可得盈利398.44元。若将磷肥 在两块地上平均分配,可得盈利393.52元。由此可见, 要素分配方案的不同,导致盈利的不同。
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
有限要素的合理利用是指对于一定量的限制要素应该 如何分配于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技术单位,从而获得 最大的收益。 【例】某农户现有100单位的磷肥,要把这有限的磷 肥分配在两块土壤肥力不同的地块上生产小麦,那么 每块地应各分配多少,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020/10/3
不同土壤肥力地块的生产函数
地块
投入单位 0 20 40 60 80 100
地块A
y
MPP
352
413 3.05
464 2.55
504.7 2.04
535.4 1.535
556.1 1.035
地块B
y
MPP
540
568.9 1.445
591.4 1.125
607.5 0.805
617.5 0.485
620.5 0.165
2020/10/3
• 总产品:是指在其他投入资源不变情况下,随变动资 源 x 投 入 量 变 化 所 取 得 的 产 品 总 量 。 常 用 TPP 表 示 ( Total Physical Product) 其函数式为: TPP =f(X)
2020/10/3
• 边际产出的不同,决定了生产函数的类别。边际产出递 增,总产量曲线呈下凹而上升的;边际产出递减,总产 量呈向上凸起而上升的;边际产出恒为一个常数,总产 量呈直线型。
MPPpx/py
2020/10/3
方法之一:列表法
已知施用肥料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肥料施用量 (单位)
总产量
△X
X
Y
0
0
1
1
5
1
2
14
1
3
30
1
4
55
1
5
67
1
6
73
1
7
75
1
8
73
1
9
2020/10/3
70
1
△Y
MPP
5
5
9
9
16
16
25
25
12
12
6
6
2
2
-2
-2
-3
-3
APP
-5 7 10 13.75 13.4 12.17 10.71 9.13 7.78
二 节
产量与总产量的关系
2.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单 项 变
APP=TPP/X APP'=(TPP'X-TPP)/X2
动
=(MPPX-TPP)/ X2
资 当APP递增时,即随着资源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
源
时,总有
的 合
MPPX-TPP>0 即MPP>APP
理 同 理 , 当 APP 递 减 时 , 即 APP'<0 则 有
第五章 边际理论
第一节 边际分析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单项变动资源投入产出的边际分析 第三节 资源组合的边际分析 第四节 产品组合的边际分析
2020/10/3
第一节 边际分析的基本概念
一、边际分析的概念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三、生产函数三阶段和生产弹性
2020/10/3
边际分析概念
式中y表示玉米亩产量,x表示复合肥亩投入量。Px=0.4元/ 公斤(复合肥价格),Py=1.2元/公斤(玉米价格)。
M P 1 .5 P20 4 .030 x96
根 据 边 际 平 衡 原 理 : 有 1.5243-0.0096x=0.4/1.2 , x=124kg
2020因/10/3此,化肥的最佳投入量应为每亩124公斤。
配
6
72 85 96 105 112 117 120 121 120 117 112
7
77 90 101 110 117 122 125 126 125 122 117
置
8
80 93 104 113 120 125 128 129 128 125 120
9
81 94 105 114 121 126 121 130 129 126 121
23
→将生产函数划分为三阶段,其依据、目的何在?
2020/10/3
第二节 单项变动资源投入产出的边际分析
一、单项变动资源投入量最佳点确定的原理 二、单项变动资源投入量最佳点确定的方法
2020/10/3
原理:边际均衡原理
在资源报酬递减的情况下,在资源投入的合理阶段, 当边际产品等于资源价格与产品价格比时,此时的资 源投入量是最佳的,可获最大纯收益。
当PX = 4,PY = 2,求最佳的投入量X? 若PX = 10,PY = 2,结果又怎样? 满足MPP = 5的资源投入量有多种:X =1 ,X
=6,但哪一种资源投入是最佳的呢?
2020/10/3
方法之二:图解法
Y
O
X
2020/10/3
方法之三:代数法
例如,某地玉米生产函数为:
y291 2.52x40 3.00x4 2 8
利
MPP<APP
用
当APP最大时,即APP'=0 则有MPP=APP
2020/10/3
生产弹性及生产函数三阶段理论
1.生产弹性 生产弹性是指产品产出变动率与资源投入变动率的比
率。即 E=△Y/Y △X/X 就是依据生产弹性的大小将生产函数划分为三阶段。
2020/10/3
2.生产函数三阶段
1
2020/10/3
第三节 资源组合的边际分析
一、成本最低的资源组合分析 二、扩展线与盈利最大的资源组合
2020/10/3
第
(一)等产量曲线
三
节
两
表3 两种变动要素与产品产量
项
x1
变
y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动
x2
资
0
0 13 24 33 40 45 48 49 48 45 40
源
1
17 30 41 50 57 62 65 66 65 62 57
2
32 45 56 65 72 77 80 81 80 77 72
的
3
45 58 69 78 85 90 93 94 93 90 85
合
4
56 69 80 89 96 101 104 105 104 101 96
理
5
65 78 89 98 105 110 113 114 131 110 105
2020/10/3
TPP
APP MPP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二、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边际 产量与总产量的关系
• 1.边际产量与总产量 • 总产量的一阶导数就是边际产量。反映
在图形中,就是MPP与TPP
2020/10/3
MPP与TPP
第 二、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边际
如果磷肥、小麦的价格均为0.4元,则A地块投入100 单位为要素利用最佳状态,而B地块投入40单位为要素 利用最佳状态。 但现仅有100单位磷肥,若全部投入A地块可得盈利 182.44元;若在保证B地块处于要素利用最佳状态,其 余的全部分配给A地块,可得盈利398.44元。若将磷肥 在两块地上平均分配,可得盈利393.52元。由此可见, 要素分配方案的不同,导致盈利的不同。
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
有限要素的合理利用是指对于一定量的限制要素应该 如何分配于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技术单位,从而获得 最大的收益。 【例】某农户现有100单位的磷肥,要把这有限的磷 肥分配在两块土壤肥力不同的地块上生产小麦,那么 每块地应各分配多少,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020/10/3
不同土壤肥力地块的生产函数
地块
投入单位 0 20 40 60 80 100
地块A
y
MPP
352
413 3.05
464 2.55
504.7 2.04
535.4 1.535
556.1 1.035
地块B
y
MPP
540
568.9 1.445
591.4 1.125
607.5 0.805
617.5 0.485
620.5 0.165
2020/10/3
• 总产品:是指在其他投入资源不变情况下,随变动资 源 x 投 入 量 变 化 所 取 得 的 产 品 总 量 。 常 用 TPP 表 示 ( Total Physical Product) 其函数式为: TPP =f(X)
2020/10/3
• 边际产出的不同,决定了生产函数的类别。边际产出递 增,总产量曲线呈下凹而上升的;边际产出递减,总产 量呈向上凸起而上升的;边际产出恒为一个常数,总产 量呈直线型。
MPPpx/py
2020/10/3
方法之一:列表法
已知施用肥料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肥料施用量 (单位)
总产量
△X
X
Y
0
0
1
1
5
1
2
14
1
3
30
1
4
55
1
5
67
1
6
73
1
7
75
1
8
73
1
9
2020/10/3
70
1
△Y
MPP
5
5
9
9
16
16
25
25
12
12
6
6
2
2
-2
-2
-3
-3
APP
-5 7 10 13.75 13.4 12.17 10.71 9.13 7.78
二 节
产量与总产量的关系
2.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单 项 变
APP=TPP/X APP'=(TPP'X-TPP)/X2
动
=(MPPX-TPP)/ X2
资 当APP递增时,即随着资源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
源
时,总有
的 合
MPPX-TPP>0 即MPP>APP
理 同 理 , 当 APP 递 减 时 , 即 APP'<0 则 有
第五章 边际理论
第一节 边际分析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单项变动资源投入产出的边际分析 第三节 资源组合的边际分析 第四节 产品组合的边际分析
2020/10/3
第一节 边际分析的基本概念
一、边际分析的概念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三、生产函数三阶段和生产弹性
2020/10/3
边际分析概念
式中y表示玉米亩产量,x表示复合肥亩投入量。Px=0.4元/ 公斤(复合肥价格),Py=1.2元/公斤(玉米价格)。
M P 1 .5 P20 4 .030 x96
根 据 边 际 平 衡 原 理 : 有 1.5243-0.0096x=0.4/1.2 , x=124kg
2020因/10/3此,化肥的最佳投入量应为每亩124公斤。
配
6
72 85 96 105 112 117 120 121 120 117 112
7
77 90 101 110 117 122 125 126 125 122 117
置
8
80 93 104 113 120 125 128 129 128 125 120
9
81 94 105 114 121 126 121 130 129 126 121
23
→将生产函数划分为三阶段,其依据、目的何在?
2020/10/3
第二节 单项变动资源投入产出的边际分析
一、单项变动资源投入量最佳点确定的原理 二、单项变动资源投入量最佳点确定的方法
2020/10/3
原理:边际均衡原理
在资源报酬递减的情况下,在资源投入的合理阶段, 当边际产品等于资源价格与产品价格比时,此时的资 源投入量是最佳的,可获最大纯收益。
当PX = 4,PY = 2,求最佳的投入量X? 若PX = 10,PY = 2,结果又怎样? 满足MPP = 5的资源投入量有多种:X =1 ,X
=6,但哪一种资源投入是最佳的呢?
2020/10/3
方法之二:图解法
Y
O
X
2020/10/3
方法之三:代数法
例如,某地玉米生产函数为:
y291 2.52x40 3.00x4 2 8
利
MPP<APP
用
当APP最大时,即APP'=0 则有MPP=APP
2020/10/3
生产弹性及生产函数三阶段理论
1.生产弹性 生产弹性是指产品产出变动率与资源投入变动率的比
率。即 E=△Y/Y △X/X 就是依据生产弹性的大小将生产函数划分为三阶段。
2020/10/3
2.生产函数三阶段
1
2020/10/3
第三节 资源组合的边际分析
一、成本最低的资源组合分析 二、扩展线与盈利最大的资源组合
2020/10/3
第
(一)等产量曲线
三
节
两
表3 两种变动要素与产品产量
项
x1
变
y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动
x2
资
0
0 13 24 33 40 45 48 49 48 45 40
源
1
17 30 41 50 57 62 65 66 65 62 57
2
32 45 56 65 72 77 80 81 80 77 72
的
3
45 58 69 78 85 90 93 94 93 90 85
合
4
56 69 80 89 96 101 104 105 104 101 96
理
5
65 78 89 98 105 110 113 114 131 110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