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女子—林徽因》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8分)(1)南北纵览,“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伟大的长城wēi rán yì lì___ __ __ __于chóng shān jùn lǐng___ __ __ __之间,里里外外都是一片茫茫无边的积雪。

(2)当时日寇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等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cǎo jiānrén mìng___ __ __ __。

“暴风雨”“悲愤的河流”这些意象告诉我们,艾青hún qiān mèng rào___ __ __ __地爱着的土地是布满痛苦、躯体上有太多凝结成块的流不动的悲愤的土地。

(3)《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采用《诗经》中的复沓手法,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得全诗dīhuí yǎn yì___ __ __ __,rú yuàn rú sù___ __ __ __。

(4)林徽因,一代才女,xiù wài huì zhōng___ __ __ __的民国女子,早已化为一代传奇,于历史中定格为"人间的四月天"。

她的语言wēn wǎn dàn yǎ___ __ __ __,如行云流水,又如拂面的春风。

2.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意(2分)(1)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______外妖娆。

(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______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3)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______(4)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______3.根据所给提示默写:(5分)(1)《沁园春雪》中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记练习梁漱溟 林徽因 奥巴马

传记练习梁漱溟 林徽因 奥巴马

(2008·山东高考)我所认识的梁漱溟我是在梁先生于重庆北培创办“勉仁学院”时(1948年)认识他的。

“勉仁”是梁先生的斋名,取儒家“勉于行仁”的意义;先前他也以“勉仁”办了一所中学。

我是在建校以后去的,在那里待了一年多,所以对梁先生的学问与人格也有一些了解。

他是个了不起人物,从性情、智慧、个人人格各方面来讲,在这种时代,要找这种人,已经不太容易了。

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

他和一般社会上的名人、名流不同,他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例如“乡村建设运动”,就是梁先生思想见之于行动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讲说学问而已。

“乡村建设”的实践,就他思想的渊源来看,可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代表。

这本书是梁先生应王鸿一之邀,在山东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题的演讲稿合辑而成的。

那时他还很年轻,不到30岁。

这是当时非常了不起的一本著作,思辨性非常强,自成一家之言,不是东拉西扯,左拼右凑出来的,而是一条主脉贯串而下,像螺丝钉钻缝入几的深造自得之作,可说是第一流的。

梁先生没出过洋,又不是什么翰林学士,但一样可以讲中西文化问题;黑格尔没到过中国,也不认识中国字,但到现在为止,讲中西文化问题的,没有一个超过黑格尔的,谁能够像黑格尔了解到那种程度的?这就是哲学家的本事了。

梁先生讲中西文化,完全出自于他对时代的体认及民族的情感,而这又是承续自他家庭中关心国事的传统。

梁先生的父亲梁济(字巨川),在民国七年时,为抗议象征着固有文化的清朝之灭亡,而自杀身亡。

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也是梁先生格外关注的文化问题。

究竟,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中国文化在满清统治了三百年之后,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一直难以步上正轨,而源始于十七、八、九世纪近代文明的西方文化,就摆在眼前,应该如何作个抉择?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要读他的《中国文化要义》,保存中国传统。

保存文化是对的,那一个民族能否定自己的文化?但想了解中国文化并不容易,读《中国文化要义》恐怕不如读《东西文化其及哲学》。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板桥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板桥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板桥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14题。

(15分)“生前著作无虚日”叶永烈梁实秋,宽广的前额,深色边框眼镜,白发稀疏,总是笑盈盈的。

一个脾气耿直而性格爽朗的人。

在中国文坛上,他是一棵根深叶茂的老树。

梁实秋在海峡两岸,都享有颇高的知名度。

大抵因为他的生命的后期将近40年的时光,都是在海峡彼岸度过的,他在台湾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识。

他曾拍着自己高高的前额说:“我大不喜欢上街。

一走出去,我这张脸马上就叫人认出来了!”在他去世之后,台湾报刊称他为“文学大师”“一代宗师”“国宝级的作家”……在海峡这边,老年人是从当年“新月派”作品中熟悉他的名字,中年人是从鲁迅的杂文和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梁实秋的批判知其大名,年轻人则从《最新实用英汉辞典》《远东英汉大辞典》上见到“主编梁实秋”而知其人。

自从1986年4月中国友谊出版社印行《雅舍怀旧》和上海书店重印40年代的《雅舍小品》以来,作为作家的梁实秋,才开始为大陆的读者所认识。

虽说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现在来评论鲁迅和梁实秋在30年代那场大论战孰是孰非尚为时太早,留诸后人去论功罪吧。

梁实秋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

我倒以为,在众多的关于梁实秋的评论文章中,以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写的《秋之颂》一文(1987年11月4日台湾《中国时报》)最为公允,如实地勾画出梁实秋先生的形象:“梁实秋的贡献有许多方面。

台湾读者最熟悉的该是散文家梁实秋,尤其是《雅舍小品》的作者。

其次,该是翻译家梁实秋,尤其是莎士比亚的传人。

再其次,该是学者梁实秋,尤其是中文版英国文学史的作者。

一般学生最熟悉的,则是各种英汉字典的编者梁实秋。

台湾读者认识的梁实秋,是一位智者,字里行间闪动着智慧与谐趣。

……”古人常以“著作等身”来形容著作之丰,而对梁实秋来说,该是“著作超身”了。

把他的著作一本本摊开,连一张乒乓球桌面也放不下!他的一生的文学丰碑,是花费37年光阴,独力译出全部莎士比亚剧作——37出莎剧,加上莎诗3卷,煌煌400余万字。

《林徽因传》阅读附答案

《林徽因传》阅读附答案

《林徽因传》阅读附答案第一篇:《林徽因传》阅读附答案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7分)林徽因传(节选)张清平①1920年初夏,林徽因伴随父亲来到了欧洲。

②各处景物走马灯似的从眼前流过,各种印象叠加在了一起:巴黎街头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空气,罗马游览胜地绿色松林如波涛般望不到尽头,阿尔卑斯山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法兰克福一碧如洗的蓝天上盘旋的鸽群,钟声、鸟鸣、树林、草地组成了和谐的交响,风情万种;遗址、遗迹如珍奇宝石穿成的项链,浪漫多姿;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

③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

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

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

在父亲频繁外出的时间里,孤零零的她时常想,父亲出去给别人演讲些什么呢?他讲的那些问题有那么重要吗?他怎么根本就不在意近在身旁的女儿呢?④一个人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偎在壁炉旁,一本接一本地阅读英文版的书刊。

此时,她才对北京培华女子中学严谨的学风心怀感激。

来到英国后,她没有怎么费力就能够自如地与人交流和用英语阅读。

她读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读丁尼生、霍普金斯、勃郎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

刚开始,她的阅读还带有学习英语的目的,可读着读着,这些书就引领着她进入了一个令她心醉神迷的世界。

尽管其中的一些作品她早在国内就看过林琴南的中译本,可如今读过原著,她才知道那些文言的译本是多么蹩脚,简直不能传达原文的情致于万一。

徽因天性敏感细腻,文学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种种体验,激起了她强烈的共鸣。

⑤伦敦的天气仿佛永远只有好坏两极。

春夏之际,太阳明媚而艳丽。

垂柳柔柔的枝条在风中软软地飘荡,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着青葱绵密的草坪,一切都有着鲜明的色彩,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这时节,徽因总爱跟着女房东一同外出。

女房东是一位建筑师,徽因常和她一道出去写生、作画。

她最爱去的地方是剑桥一带,那里有画不完的各种建筑和景致。

高考作文素材(女子)

高考作文素材(女子)

传奇女子——林徽因柳已青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

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

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

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

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

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

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

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

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

《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

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

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

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

广州市岭南中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三试卷

广州市岭南中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三试卷

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模拟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红楼》景语李书磊①《红楼梦》是一种新的现象,它提供的是一个新的天地和新的方式,所以就会有许多人不习惯,因不习惯而不喜欢、而拒绝。

清代人周永保致友人的一封信就代表了这种心态。

信中说:“最可厌者,莫如近世之《红楼梦》,蝇呜蚓唱,动辄万言,汗漫不收,味同嚼蜡。

世顾盛称之,或又从而续之,亦大可怪也。

”“蝇鸣蚓唱,动辄万言,汗漫不收”十二字准确地表述了不喜《红楼》的原因,事实上这十二个字也传神地总结了《红楼梦》所拥有的新的艺术因素:重平常细节和内在心理,与传统小说的传奇风格相去远矣。

看来一种新的艺术形态的出现是一种冒险,它对习见的传统是一种挑战,对读者的趣味也是一种新的训练和培养;灵活而开放的读者能够接受这种培养,迟钝且顽固的读者却常常拒绝,因而也就失去了获得新的审美满足的机会。

这种人可以称之谓“趣味的落伍者”。

②但是,《红楼梦》难道真的是天外来客吗?其实,如果我们在《红楼》中细心查考,我们就会发现《红楼梦》与《水浒》、《三国演义》所代表的叙事传统相联系、相承袭的蛛丝马迹。

一个重要的迹象就是《红楼》的景语。

③中国古代传统小说是以情节为中心的,与情节有关的事件、人物、对话才是正文,而与情节无关的景物则是可有可无的闲文,然传统小说也写景,但那景语多是体现类型而不是呈现个性的,常常是“有诗为证”地铺张一番,而这一番景语可以置换到任何一部小说中。

写景的成语化表现了对情节迫切而焦急的渴求心态,表现了对情节的重视之下对情绪的忽略。

《红楼梦》也很少写景,在许多现代作家肯定会细细地描绘一番的地方曹雪芹都浑然不觉地放过了。

在小说中虽然也有写景的地方,但大都是笼统的成语:“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

”(第一回)到了太虚幻境这样的仙境,本该有所渲染,但曹雪芹也同样用成语交待过去了:“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

传奇女子林徽因文本阅读答案

传奇女子林徽因文本阅读答案

传奇女子林徽因文本阅读答案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传奇女子——林徽因柳已青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

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

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

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

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

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

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

③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

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

《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

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

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

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练习及答案

性的偶像。 ③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
,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 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 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 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传》的价值,在 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 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
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名师导读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诗中,作者借歌颂四
月的春天,将心中的爱以一幅幅四月丰美的画面作 比,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诵读诗歌时,在感受音 乐美和绘画美的基础上,理解意象,体会意境,品 味诗歌语言,把握诗人的情感。
基础训练
1.阅读文段,完成(1)—(2)题。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是怎样的“四月天”?它轻líng而满含
7.诗人将 “你”比作四月天,通过创设多个优美意境,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你”深深的喜爱以及对从对方身上看到的生命的 希望和活力的赞美之情。
课外延伸
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 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 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 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 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 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
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⑥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
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 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 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 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 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 ;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2021年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2021年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哈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姓都来归附他。
A.令狐潮率军包围了张巡,还以书信劝降;张巡的六名将领也劝他投降,张巡设计杀了他们,士气因此大振。
B.在城中箭已用尽的情况下,张巡捆扎了千余草人,向贼兵“借”来几十万支箭,表现了他不同寻常的机智。
C.通过交锋,令狐潮很佩服雷万春和张巡的治军,并以天道称赞他们,结果遭到张巡的斥责,并被打得落荒而逃。
A.潮闻玄宗已幸蜀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B.巡阳许诺阳:假装
C.贼笑不设备备:防备
D.潮惭,益兵围之益:更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且上存亡不可知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B.①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②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C.①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①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分别其众,妫、檀及胡兵悉斩之,荥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节选自《资治通鉴》)

2018-2019-林徽因传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5页)

2018-2019-林徽因传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林徽因传阅读答案篇一:《林徽因传》阅读附答案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7分)林徽因传(节选)张清平①1920年初夏,林徽因伴随父亲来到了欧洲。

②各处景物走马灯似的从眼前流过,各种印象叠加在了一起:巴黎街头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空气,罗马游览胜地绿色松林如波涛般望不到尽头,阿尔卑斯山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法兰克福一碧如洗的蓝天上盘旋的鸽群,钟声、鸟鸣、树林、草地组成了和谐的交响,风情万种;遗址、遗迹如珍奇宝石穿成的项链,浪漫多姿;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

③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

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

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

在父亲频繁外出的时间里,孤零零的她时常想,父亲出去给别人演讲些什么呢?他讲的那些问题有那么重要吗?他怎么根本就不在意近在身旁的女儿呢?④一个人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偎在壁炉旁,一本接一本地阅读英文版的书刊。

此时,她才对北京培华女子中学严谨的学风心怀感激。

来到英国后,她没有怎么费力就能够自如地与人交流和用英语阅读。

她读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读丁尼生、霍普金斯、勃郎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

刚开始,她的阅读还带有学习英语的目的,可读着读着,这些书就引领着她进入了一个令她心醉神迷的世界。

尽管其中的一些作品她早在国内就看过林琴南的中译本,可如今读过原著,她才知道那些文言的译本是多么蹩脚,简直不能传达原文的情致于万一。

徽因天性敏感细腻,文学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种种体验,激起了她强烈的共鸣。

⑤伦敦的天气仿佛永远只有好坏两极。

春夏之际,太阳明媚而艳丽。

垂柳柔柔的枝条在风中软软地飘荡,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着青葱绵密的草坪,一切都有着鲜明的色彩,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林徽因传》(节选)阅读及答案

《林徽因传》(节选)阅读及答案

《林徽因传》(节选)阅读及答案《林徽因传》(节选)阅读及答案①1920年初夏,林徽因伴随父亲来到了欧洲。

②各处景物走马灯似的从眼前流过,各种印象叠加在了一起:巴黎街头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空气,罗马游览胜地绿色松林如波涛般望不到尽头,阿尔卑斯山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法兰克福一碧如洗的蓝天上盘旋的鸽群,钟声、鸟鸣、树林、草地组成了和谐的交响,风情万种;遗址、遗迹如珍奇宝石穿成的项链,浪漫多姿;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

③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

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

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

在父亲频繁外出的时间里,孤零零的她时常想,父亲出去给别人演讲些什么呢?他讲的那些问题有那么重要吗?他怎么根本就不在意近在身旁的女儿呢?④一个人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偎在壁炉旁,一本接一本地阅读英文版的书刊。

此时,她才对北京培华女子中学严谨的学风心怀感激。

来到英国后,她没有怎么费力就能够自如地与人交流和用英语阅读。

她读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读丁尼生、霍普金斯、勃郎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

刚开始,她的阅读还带有学习英语的目的,可读着读着,这些书就引领着她进入了一个令她心醉神迷的世界。

尽管其中的一些作品她早在国内就看过林琴南的中译本,可如今读过原著,她才知道那些文言的译本是多么蹩脚,简直不能传达原文的情致于万一。

徽因天性敏感细腻,文学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种种体验,激起了她强烈的共鸣。

⑤伦敦的天气仿佛永远只有好坏两极。

春夏之际,太阳明媚而艳丽。

垂柳柔柔的枝条在风中软软地飘荡,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着青葱绵密的草坪,一切都有着鲜明的色彩,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这时节,徽因总爱跟着女房东一同外出。

女房东是一位建筑师,徽因常和她一道出去写生、作画。

她最爱去的地方是剑桥一带,那里有画不完的各种建筑和景致。

《传奇女子――林徽因》阅读答案(5篇)

《传奇女子――林徽因》阅读答案(5篇)

《传奇女子――林徽因》阅读答案(5篇)《传奇女子――林徽因》阅读答案 1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传奇女子――林徽因柳已青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

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__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

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

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

的确,林是20世纪__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

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

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__女性的偶像。

③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__思想的知识分子。

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

《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

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

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__古建筑,为保留__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

《林徽因传》阅读附答案

《林徽因传》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7分)林徽因传(节选)张清平①1920年初夏,林徽因伴随父亲来到了欧洲。

②各处景物走马灯似的从眼前流过,各种印象叠加在了一起:巴黎街头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空气,罗马游览胜地绿色松林如波涛般望不到尽头,阿尔卑斯山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法兰克福一碧如洗的蓝天上盘旋的鸽群,钟声、鸟鸣、树林、草地组成了和谐的交响,风情万种;遗址、遗迹如珍奇宝石穿成的项链,浪漫多姿;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

③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

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

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

在父亲频繁外出的时间里,孤零零的她时常想,父亲出去给别人演讲些什么呢?他讲的那些问题有那么重要吗?他怎么根本就不在意近在身旁的女儿呢?④一个人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偎在壁炉旁,一本接一本地阅读英文版的书刊。

此时,她才对北京培华女子中学严谨的学风心怀感激。

来到英国后,她没有怎么费力就能够自如地与人交流和用英语阅读。

她读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读丁尼生、霍普金斯、勃郎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

刚开始,她的阅读还带有学习英语的目的,可读着读着,这些书就引领着她进入了一个令她心醉神迷的世界。

尽管其中的一些作品她早在国内就看过林琴南的中译本,可如今读过原著,她才知道那些文言的译本是多么蹩脚,简直不能传达原文的情致于万一。

徽因天性敏感细腻,文学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种种体验,激起了她强烈的共鸣。

⑤伦敦的天气仿佛永远只有好坏两极。

春夏之际,太阳明媚而艳丽。

垂柳柔柔的枝条在风中软软地飘荡,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着青葱绵密的草坪,一切都有着鲜明的色彩,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这时节,徽因总爱跟着女房东一同外出。

女房东是一位建筑师,徽因常和她一道出去写生、作画。

她最爱去的地方是剑桥一带,那里有画不完的各种建筑和景致。

徽因拿着一本书,坐在草坪上,四下望去,皇家教堂富丽庄严,皇家学院散发着宁静、幽雅的气息,“三一学院”图书楼上,拜伦雕像风神潇洒地凝视着遥远的天际。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人至晚年,往往会于回忆之中,沈从文说过“回忆是有毒的”,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靠回忆活着的人,确已缺少了创造的活力。

没有回忆的人生又是有的。

回忆往往是人生驿站上的回眸。

你,可将经验性的东西展示给后人,使其少走弯路。

A.沉迷缺憾追根究底 B.沉溺缺憾追根溯源C.沉溺缺失追根究底 D.沉迷缺失追根溯源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三,不仅成功树立起中国智能手机的良好形象,而且改变了运营商和消费者对华为手机的认识。

B.政府部门既要明确其与慈善组织的关系,也要加强对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的管理,这样才能为慈善事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C.李娜在网球场上的坚韧表现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在为中国体育赢得全世界瞩目的同时,也有效传达了关于力与美的正能量。

D.汉赋虽然呈现出堆砌词藻以至好用生词僻字,但在丰富文学作品的词汇、锤炼语言辞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A.打扰您了!我想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并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B.明日搬新家,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恭请光临!C.贵书店即将开张大吉,无论是多忙,到时我都一定会拨冗出席!D.天气日渐寒冷,侄儿在校是否需要叔父寄送御寒物品?望钧裁!4.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A.传统如陷阱,陷入便不能自拔。

B.只有走出传统,才能推陈出新。

C.面对传统,应当学会自我救赎。

D.泥古不化,易被传统捆住手脚。

5.请用简洁明白的语言表述划线句的意思。

你心里有了许多话,你要描写一件事,这件事老在你的心里打转,它一切都准备好了,单等你拿语言把它送出来。

那你就把它送出来吧,不要怕你的文字不“美”,言语不“文”。

用花轿送出姑娘固然好看,初学写作好比穷人,把你的姑娘用牛车拉出去吧。

人物传记阅读训练

人物传记阅读训练

罗曼·罗兰(节选)【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①罗曼·罗兰,法国文学大师,著有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等作品,并获得了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罗曼·罗兰的文学生涯从他个性中的矛盾体逐渐发展而成,他从父亲那里吸收的爱自由、爱挑剔的高卢人精神,和从母亲那里得到的艺术感受力使他具有了以下常被描绘得奇怪的特征:一个宗教社会主义者,一位反神权的神秘主义者,一位革命的理想主义者,一名非教条主义的基督徒。

他还是一位在充满巨大国际竞争的世纪坚持国际合作主义者。

罗兰爱法国,但他拒绝承认一个国家能够成为理性和必要的统一体。

这样看来,他身上似乎具备一系列的悖论,而他又不断地在他的小说和随笔作品中将这些表现出来。

②热切参与那个时代的知识界活动的罗兰探求着将信仰、希望、爱情以及勇气等品质带给他的社会,这种信念解释了他最初为舞台写作的原因——重新激发英雄主义和对他的祖国的信仰。

这里最好的例子是他1898年的剧作《狼群》。

③因为受挫于舞台条件的过分严苛,罗兰转向对著名人物的研究,他写的关于贝多芬的抒情生活的文章,以及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研究,这些对他心目中的英雄的纪念并非评论性传记,而是为获取这些伟人精神而做的充满诗意的努力。

罗兰在描绘贝多芬肖像的同时,试图画出20世纪的肖像及其梦想。

④罗曼·罗兰对传记的兴趣充分体现在他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之中。

这部小说为20世纪力求捕获整个生命经历的伟大传记小说开辟了道路。

罗兰否认这部作品是小说,作品松散的结构和问题也很自然地显示出他对形式的拙劣掌握。

不过,在罗兰眼里,一个人的生活不能被关闭进文学形式的狭隘领地中。

《约翰·克里斯朵夫》写的是一位音乐天才与自身、与艺术及社会之间的斗争;罗兰刻画了一个充满矛盾和不协调的性格,一位满怀生命热情却又遭到敌对世界误解的极其诚恳的艺术家。

它被称为20世纪的最高贵的小说作品。

统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统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

林徽因张鸿一林徽因是民国时期的才女,也是中国现代著名建筑师。

她出生于浙江杭州,后随家迁居北京。

1920年,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在英、法、意、比、德、奥六国游学一年。

在此期间,她游历了欧洲很多著名的建筑,这让她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3年,她从伦敦大学建筑系毕业,回国后在北京从事建筑事业。

1924年,她与梁思成结婚,婚后二人共同致力于建筑学的研究与实践。

二林徽因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

她的文笔优美,情感真挚,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她的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等。

其中,散文作品《你是人间四月天》被誉为她的代表作。

三《你是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她多篇脍炙人口的作品。

这部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这篇散文,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

四《你是人间四月天》这篇散文,以“你是四月天里的阳光,温暖又明媚”为开头,通过对四月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散文中,作者将四月天与爱情、友情、亲情等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赞美。

五以下是对《你是人间四月天》的赏析:1.语言优美:散文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2.情感真挚:作者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3.哲理深刻:散文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人在阅读中有所感悟。

4.结构紧凑:散文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使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列对林徽因的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林徽因是民国时期的才女,也是中国现代著名建筑师。

B. 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后随家迁居北京。

C. 林徽因在伦敦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回国从事建筑事业。

《一代才女林徽因》阅读理解及答案

《一代才女林徽因》阅读理解及答案

《一代才女林徽因》阅读理解及答案《一代才女林徽因》阅读理解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一代才女林徽因林杉阳光正在窗户上泼洒着桔黄色的写意。

林徽因用目光寻找着那一对靛蓝色的小鸟,它们在窗外的竹梢上跳着、唱着,仿佛从唐诗中飞来的鸟儿,阳光梳理着它们轻灵的羽毛。

有时它们便跳到窗台上来,在这个狭长的窄窄的舞台上蹁跹着。

林徽因多么羡慕窗外的一切,羡慕在窗台上舞蹈的小鸟,她也需要那么一小点儿平凡而简单的欢乐,而此刻,她却只能躺在病床上,一任阳光在窗棂上涂抹着晨昏。

从大足考察回来之后,因劳累又受了风寒,她的肺病再次复发,连续几周,高烧四十度不退。

上坝村无医无药,梁思成去李庄镇请来史语所的医生为她诊治,无奈他也学会了打针。

艰苦的日子伴着川南的冬天来临了,营造学社的经费几近枯竭,中美庚款基金会已不再补贴,只好靠重庆的教育部那杯水车薪的资助。

成员的工资也失去了保障,幸亏史语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负责人傅斯年和李济伸出援助之手,把营造学社的五人划入他们的编制,每个人才能拿到一点固定的薪水。

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人的工资大部分都买了昂贵的药品,用在生活上的开支就拮据起来,每月开了工资,必须马上去买药、买米,通货膨胀如洪水猛兽,稍迟几天,就会化作废纸一堆。

林徽因吃得很少,身体日渐消瘦,几乎不成人形,在重庆领事馆的费正清夫妇,托人捎来一点奶粉,像吃油一样谨慎地用着,为了改善一下伙食,梁思成不得不学着蒸馒头、煮饭、做菜,他还从当地老乡那儿学会了腌菜和用桔皮做果酱。

实在没有钱用的时候,梁思成只得到宜宾委托商行去当卖衣物。

衣服当完了,便只好把宝贝一样留下来的派克金笔和手表送到那山一样巍峨的柜台上。

帐房先生对梁思成视为生命的东西,却越来越表现出冷漠和不耐烦。

一支二十年日夜伴随他的金笔,一只从万里之遥的美国绮色佳购得的手表,当出的价钱只能在市场上买两条草鱼。

拿回家去,他神色凄然地说:“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

”林徽因除了苦笑,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三人行】高一语文寒假作业自我提升训练 综合训练01(教师版)

【三人行】高一语文寒假作业自我提升训练 综合训练01(教师版)

【三人行】高一语文寒假作业自我提升训练综合训练01(教师版)周一【组卷说明】本试卷由重点中学资深教师精选国内百所重点高中语文测验密卷,运用十几年教学经验撰写详细解析编写而成。

“考点精确,试题精选,考查精准”是本套试卷的最大特色。

一、基础小题1.(13四川雅安中学高一上期中)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舸.(gě)漫溯.(shù)鲰.生(zōu)挥斥方遒.(qiú)B.叱.骂(chì)卮.酒(zhī)青荇.(xìng)目眦.尽裂(c ì)C.菲.薄(fěi) 颓圮.(pǐ)参乘.(shèng)杞.人忧天(qǐ)D.下载.(zǎi)长篙.(hāo)泥.(nì)古长歌当.哭(d àng)2、(13江苏无锡一中高一上期中)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商榷雾霭沉湎入不付出B.恣意发轫濡染完美无瑕C.磕绊翱游悠邈魂牵梦萦D.谛造搭讪诳语四肢百骸3.(13成都外国语高一上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不断完善自我。

B.三十年真是弹指一挥间,回想初逢时,我们都是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现而今大家都已双鬓染霜,垂垂老矣。

C.日本右翼势力炮制了一出购买钓鱼岛的闹剧,他们的表演十分拙劣,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D.近年来,“红色”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探险旅游等特色旅游方兴未艾....,甚至成了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4.(广东龙川一中高一上12月考)排列语句顺序恰当的是 ( )①细胞液是碱性时,花青素呈蓝色,碱性较强,就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便是。

②不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

③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显示出来的。

④而当细胞液是中性时,则呈紫色。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专题十七、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教师用卷)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专题十七、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教师用卷)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卷(十七)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林徽因:美与智慧的绝唱蒯乐昊我们常常要借助一个男人的光线,才看到他背后的女人——对于那些从民国时代走来的文艺女青年们——但林徽因是个例外。

在她身上,折射着许多优秀男人的光芒,而她反过来又为这些男人增添了光彩,我们举着她这支蜡烛,把那些有着别样才情与身世的男人照看得更加清楚。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不无骄傲地对徐志摩说:“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彼时林徽因刚满16岁,但谈吐和悟性已经超越了她的年龄,在她的美貌和聪慧面前被迫放低天伦辈分的不只是林长民,徐志摩也不顾自己是林徽因父亲的好友,且在国内已有妻儿,公然闹离婚并追求起这个刚刚中学毕业的小姑娘来。

这段公案因影视、小说、文史学家津津乐道的介入而妇孺皆知。

林徽因最终没有选择徐志摩,她和梁思成在长辈的安排下相识相爱了。

梁启超对长子寄予厚望,亲自挑选了未来儿媳,并在林徽因丧父后视她一如亲女。

两家安排只待梁思成从清华一毕业,就送他们一起去美国深造。

这对小儿女于是常在一起憧憬未来,林徽因告诉梁思成,她以后准备学习建筑。

梁思成大感意外,他从未想过文弱的女孩子要学盖房子:“建筑?”他反问道,“你是说房子?还是建筑物?”林徽因笑起来,她左边脸腮上有一个不对称的酒窝:“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建筑学吧!”这位建筑学巨匠晚年承认,自己最初选择学习建筑,只是为了林徽因,“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都不知道。

”——梁思成以多种重要身份存在于历史之中,但贯穿他一生的核心身份,竟首先是个一心疼顾老婆的温和男人。

这一点,在后来的金岳霖事件里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见过梁氏夫妇的人,莫不承认他们是恩爱的一对。

1923年一次学生游行示威中,梁思成被军阀金永炎的汽车撞伤,并因此留下终身残疾,林徽因每天都来安慰他寂寞的病榻,为他拭汗、打扇、读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奇女子—林徽因》阅读附答案
柳已青
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

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

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

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

的确,林徽因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

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

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

③林徽因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

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

《林徽因》一书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

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

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

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

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

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

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爱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

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的朋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

如果说没有林徽因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

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

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

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

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

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⑥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

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

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