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机工程学)第7章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
安全人机工程学课件-作业空间设计

2.通道与走廊
(1)单人侧身通过,宽度W,则Wmin ≥330mm; (2)单人正向通过: Wmin ≥510mm;Woptimum
=760mm; (3)双人通道: Wmin ≥1.22~1.37m; (4)有单侧开门的通道: Wmin ≥1.67~1.83m; (5)双侧开门的通道: Wmin ≥2.1~2.34m。
3. 作业空间设计的目的
从大的范围来讲,就是组织生产现场,把 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和工具等按生产任务、工 艺流程、人的操作要求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 给能量、物质和人员确定一个最佳的流通路线 和占有区域,从而提高工作系统总体上的可靠 性和高效性。从小的范围来讲,就是合理设计 工作岗位,以保证作业者在工作位置上便于工 作,保证操作活动的准确高效,并以最低的体 力负荷和心理负荷获得最高的劳动生产率,同 时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安全人机工程
Chapter7 作业空间设计
7.1 作业空间
1. 作业空间的定义 在工作系统中,人、机、环境这三
个基本要素是相互关联而存在的。每 一个要素都根据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 并按优化系统功能的原则,使这些空 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些空间的总 和就叫作业空间,也称工作空间。
2. 作业空间的三个空间范围
功能尺寸是指为了确保实现产品的某一功能而在设计 时规定的尺寸,有:
最小功能尺寸=(人体)设计界限值+功能修正值
最佳功能尺寸=(人体)设计界限值+功能修正值+心理修正值
7.3 工作场所的性质对作业空间的要求
在作业空间总体布局时,必须同时考虑两方面的因素: (1)从机器、设备的功能结构因素出发考虑完成工序所
4. 作业空间设计 在现代人机工程学中的地位
随着工矿企业向大型化、现代化方面发展,工 作系统所消耗的能量日益巨大,物质流量不断增加, 对人的操作要求显著提高,这使得作业空间设计变 得越来越重要,并成为协调工作系统内人-机-环境 等各个组成部分的相关关系和提高系统整体性能的 最关键的措施之一。
安全人机工程学习题汇总-王保国版-有答案

安全人机工程学习题一:名词解释第二章:人体的人机学参数水平面作业范围:人在台面前,在台面上左右运动手臂所形成的轨迹范围。
垂直面作业范围:手臂伸直,以肩关节为轴做上下运动所形成的范围。
坐姿空间作业范围:人坐姿时手脚所能达到的最大范围。
百分位数:工程上常以正态分布的某个百分位a处的人体尺寸数值Xa作为设计用人体尺度的一个界值以控制设计的适应范围,该界值称为百分位数。
方差:描述测量数据在中心位置(均值)上下波动程度差异的值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指由于抽样的随机性而带来的偶然的代表性误差第三章:人的生理因素及生物力学特征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一次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能被感觉器官感受的刺激强度范围。
视角:确定被观察物尺寸范围的两端光线射入眼球的相交角度。
视力(视敏度):能够辨出视野中空间距离非常小的两个物体的能力。
视距:人在操作系统中正常的观察距离。
视野:当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时所能看到的正前方空间范围。
动视野:当头部固定不动,眼球自由转动时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静视野(注视野):指当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时所能看到的正前方空间范围。
明适应(亮适应):当人从黑暗处到光亮处,有一个对光适应的过程。
暗适应:在黑暗中视觉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
视错觉:人观察外界物体形象和图形所得的印象与实际形状和图形不一致的现象,是视觉的正常现象。
掩蔽效应: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掩蔽作用而提高的现象。
听觉(掩蔽)残留:由于人的听阈的复原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掩蔽去掉以后,人耳的效应并不立即消除的现象。
听觉的辨别阈限:在某频率下,仍能够听到的该纯音的最小声级的分贝数。
反应时间:人从接收外界刺激到做出反应的时间。
疲劳:当人体内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平衡不能维持,作业能力出现明显下降时叫疲劳。
在人体发生可以概括为失去功能或打乱功能的变化,也就是发生机能变化、物质变化、自觉疲劳和效率变化的现象。
闪光融合值:当闪光频率增大到某一值时,人眼对高于这个频率以上的闪光没有辨识能力感觉它是连续的光源第四章:安全人机功能分配人机功能分配: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地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功能分配。
安全人机工程学课后习题答案

安全⼈机⼯程学课后习题答案安全⼈机⼯程学第⼀章⼀,⼈机关系随社会的发展有很⼤的变化,请举例说明其变化及其特点答:1 原始⼈机关系,旧⽯器时代的⽯⼑、⽯枪、⾻针等⼯具⼤部分呈直线形状,有利于⼈使⽤;到新⽯器时代,⼈类所⽤的锄头、铲⼑及⽯磨等的形状,更适合⼈的使⽤。
那是的⼈类在⽤这些⼯具进⾏笨重的体⼒劳动时,就⾃发地存在保护⾃⼰和提⾼劳动效率两⽅⾯需要解决的问题。
2 经验⼈机关系,这些⼯具由于⼈的使⽤经验、体会促使⼈机关系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级,由⾃发到⾃觉,逐渐科学化。
但这个时期的⼈机关系及发展只是建⽴在⼈类不断积累经验和⾃发的基础上。
3 ⼈机关系越来越复杂,机器要求操作者接受⼤量的劳动成果,例如:飞机的飞⾏,座舱及仪表位置设计考虑⼈的⽣理、⼼理和⽣物⼒学特性等。
⼆,如何理解⼈机⼯程学的含义?答:⼈机⼯程学是根据⼈的⼼理、⽣理和⾝体结构等因素,研究系统中⼈、机械、环境相互间的合理关系,以保证⼈们安全、健康、舒适地⼯作,并取得满意的⼯作效果的⼀门科学。
三,阐述⼈机⼯程学与安全⼈机⼯程学的联系与区别。
答:安全⼈机⼯程学是从安全的⾓度和⼈机⼯程学的着眼点研究⼈与机的关系,运⽤⼈机⼯程学的原理和⽅法去解决⼈机结合⾯的安全问题的⼀门新兴学科。
安全⼈机⼯程学基础研究的⽅法与⼈机⼯程学的研究⽅法基本相同,但是研究问题的⾓度和着眼点主要侧重于从适应⼈的安全性特征去研究⼈机界⾯。
四、举例分析你所熟悉的⼀个⼈机系统的⼈、机及其结合⾯答:计算机。
在⼈机系统中,存在⼀个⼈与机相互作⽤的“⾯”,所有的⼈机信息交流都发⽣在这个⾯上,通常把这个“⾯”称为⼈机界⾯。
在⼈机界⾯上,向⼈表达机械运转状况的仪表或器件叫做显⽰器。
对机械来说,显⽰器执⾏的功能是输出,⽽对⼈来说,是输⼊。
⽽显⽰器就是⼈与计算机的结合⾯。
⼈即安全主体。
机这⾥是指计算机。
五、请说明安全⼈机⼯程学在安全⼯程学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答:安全⼈机⼯程学是安全⼯程学学科体系的⼀部分也是实现安全⼯程学的科学依据和最活跃的⼈的作⽤因素,它与其他三个⼦系统相互交叉、渗透、影响、制约、互为补充,从⽽构成了安全⼯程学这⼀整体。
人机工程---作业空间设计

术语和符号3.1 水平基准面P XY在工作岗位,人站立的或座椅放置的平面(见图1至图3)。
3.2垂直基准面P YZ与人体冠状面平行,与水平基准面相垂直,并且通过工作岗位上限制人体向前的点所在的平面[见图1(a)至图3]。
3.3座位面高度S座位设计平面与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
3.4 坐姿工作岗位的相对高度H1坐姿时手操作平面与座位设计平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
3.5 立姿工作岗位的工作高度H2立姿时手操作平面和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2和图3)。
3.6工作平面高度 A安放作业对象或工装夹具的平面和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
3.7 作业面高度 C手作业平面和工作平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
3.8 工作台面厚度K工作平面与限制大腿向上动作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
3.9 脚支撑高度 F脚支撑面的几何中心与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
3.10 小腿空间高度U座位设计平面与脚支撑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
3.11 大腿空间高度Z限制大腿向上动作界面与座位平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
3.12 坐姿工作岗位的腿空间高度G限制大腿向上动作界面与脚空间上方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
3.13 立姿工作岗位的脚空间高度I容脚空间上方界面与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2)。
3.14 腿部空间进深T1垂直基准面和限制小腿或膝前伸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
3.15 脚空间进深T2垂直基准面与限制脚前伸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
3.16 腿部空间宽度 B限制膝或脚向外侧扩展的两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b)]。
3.17 横向活动间距 D两相邻工作岗位上的纵向中平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b)]。
3.18 向后活动间距W垂直基准面和限制人体向后活动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
人机工程学教案

人体系统
基本概念:系统的重要特征在于系统的整体功能高于部分之和
人体系统设计程序:是按照系统论的方法而进行的一种总体设计
人体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自成体系的设计思想和与之相应的设计技术
人机系统检查与评价
授课时间
第6次课,第6周 星期二第7-8节
课时
2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习题课□ 实验课□ 上机课□ 技能课□ 其他□
授课题目
第六章工作台椅与手握工具设计
目的与要求
了解控制台的形式和工作座椅设计的主要依据;了解办公台的设计要点;掌握手握式工具的设计原则。
人的因素:人是人机系统中最活跃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最难控制的环节
机器的因素:机器的因素主要对机械及电气系统进行归纳,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普遍的代表性
环境的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生产,生活,室内,室外,自然,人工环境等
人机系统的综合研究内容:人机系统的综合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系统的最佳效果
人机系统设计的一般程序
重点与难点
重点:视听觉机能及其特征,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的机能及其特征,人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模型。
难点:人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模型。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肌肉
肌肉的生理特征:肌肉的人分类,肌肉的运动特征,收缩中的生理代谢
肌肉收缩与神经控制的关系:神经控制的作用方式,反射系统
肌肉施力:肌肉施力的分类,静态施力的生理效应,静态施力极限,减少静态施力设计
人体模板的应用:需要借助人体模板进行辅助制图,辅助设计或辅助演示
宋体五号左对齐(各部分内容的时间分配、板书安排、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在此加以说明)
作业环境布置原则

环境健康与安全作业环境布置原则1.作业空间与作业场所作业空间就是人进行作业所需的活动空间以及机器、设备、工具所需空间的总和。
人在各种情况下劳动都需要有一个足够的、安全、舒适、操作方便的空间。
这个作业空间的大小、形状与工作方式、操作姿势、持续时间、工作过程、工作用具、显示器与控制器的布置、防护方式及工作服装等因素有关。
作业场所一般泛指生产场所,如一个工厂的生产区,或生产区中的一个车间等。
因此,生产场所的范围比作业空间的范围大。
作业空间或作业场所中的设备、显示器、控制器、物质材料、工具等都统称为元件或要素。
2.布置原则作业场所布置是指对给定的作业场所,规划、安排与定位生产设备、作业空间、显示器、控制器、物质流程、人的流程、各种管线等,使它们的空间定位达到高效、协调、安全舒适、美观。
任何元件都可有其最佳的布置位置,这取决于人的感受特性、人体测量学与生物力学特性以及作业的性质。
对于一定的作业场所,由于设备、显示器、控制器及其他元件很多,要使每个元件都处于其本身理想的位置很困难。
因此,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来安排。
在进行布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人机工程学原则人机工程学的原理是我们合理布置作业场所的理论依据,从人机系统的整体来考虑,作业场所的布置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方便、准确的操作。
(2)重要性原则即优先考虑对于实现系统作业的目标或达到其他性能的最重要的元件,将它们布置在本身理想的位置。
一个元件的重要性应根据其作用来确定,有些元件可能并不频繁使用,但却是至关重要的,如紧急制动器,一旦设备异常,必须保证操作能迅速而准确。
(3)使用频率原则显示、控制器、工具、材料等应按使用的频率优先排列。
经常使用的元件应布置在作业者易见易及的位置,如冲床的动作开关。
(4)功能原则即按设备、显示器、控制器、工具等元件的功能相关关系来进行适当的编组排列及布置。
如温度显示器与温度控制器应编组排列,配电指示与电源开关应处于同一布置区域。
第七章 作业岗位及作业空间设计

1、坐姿手工作业岗位 图7—2(a)、(b)分别为坐姿手工作业 岗位的侧视图和俯视图时需确定的 与作业有关和与人体有关的尺寸 2.立姿手工作业岗位 图7—3为立姿手工作业岗位的侧视 图,其俯视图同图7—2(b)。图中代 号同图7-2 3.坐、立姿交替手工作业岗位 坐、立姿交替手工作业岗位侧视图 见图7-4,其俯视图见图7—2(b),图 中代号含义亦同图7—2。
⑦大腿空间高度Z和小腿空间高度U的最小 限值见表7-3
一、三种作业岗位的特征
1、坐姿作业岗位 坐姿作业岗位是为从事轻作业、中作业且不要求作 业者在作业过程中走动的工作而组织的。当具有下 述基本特征时,宜选择坐姿岗位。 ①在坐姿操作范围内,短时作业周期需要的工具、材料、 配件等都易于拿取或移动。 ②不需用手搬移物品的平均高度超过工作面以上15cm 的作业。 ③不需作业者施用较大力量,如搬动重物不得超过 4.5kg,否则应采用机械助力装臵。 ④在上班的绝大多数时间内从事精密装配或书写等作业。
3.坐、任务的性质,要求操作者在作业过程中采用不同 的作业姿势来完成,而只有不同的作业岗位才能满足作 业者采用不同作业姿势的要求,为此情况而组织的作业 岗位称坐、立姿交替作业岗位。具有下列特点时,建议 采用坐、立姿交替岗位。 ①经常需要完成前伸超过41cm或高于工作面15cm的重 复操作。如果不考虑人体可及范围和静负荷疲劳的特点, 可取坐姿作业岗位;但考虑人的特点,应选择坐、立姿 交替岗位。 ②对于复合作业,有的最好取坐姿操作,有的则适宜立 姿操作,从优化人机系统来考虑,应取坐、立姿交替岗 位。
(二)手工作业岗位尺寸设计
根据与作业相关的程度,三种手工作业岗位中的尺寸均分为 与作业有关相与人体有关两类,下面分别介绍两类尺寸确定 方法。 1、与人体有关的作业岗位尺寸 由国家标准中与作业者人体有关部位第5或第95百分位数值 推导出与人体有关的岗值尺寸,列于表7—l。
安全人机工程学_选择题

三、选择题1、( 4)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英国完成的。
①美国②德国③法国④英国2、人体测量的数据常以百分位数来表示人体尺寸等级,最常用的是以第5%、第( 1)%、第95%三种百分位数来表示。
①50 ②60 ③70 ④553、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象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3)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①50 ②80 ③90 ④554、有限度的或受身体延伸所限制的空间尺寸(象抓握物体的可及距离、控制器的位移、显示器与测试点位置、安全防护罩上的空隙等),应以第(4)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①50 ②20 ③10 ④55、人的感觉印象最多的来自(2 )。
①耳朵②眼睛③嗅觉④其他感官6、人们往往根据自己过去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和感知现实的对象,这是人知觉的(3)性。
①选择性②整体性③理解性④恒常性7、阳光下煤快的反射率要比黄昏时粉笔的反射率高,然而人们仍然把粉笔看成白的,把煤快看成黑的,不会依反光率的高低而颠倒黑白,这是知觉特性的(4)性。
①选择性②整体性③理解性④恒常性8、( 2)是由瞳孔中心到被观察物体两端所张开的角度。
①视力②视角③视野④视平面9、视野是指人眼能观察到的范围,其中在头部固定,而转动眼球注视某一中心点时所见的范围成为(3)。
①静视野②动视野③注视野④视平面10、在人的三种视野中,( 2)范围最大。
①静视野②动视野③注视野④视平面11、人机工程中,一般以( 1)为以据设计视觉显示器等有关部件,以减少人眼的疲劳。
①静视野②动视野③注视野④视平面12、如图1-1的视觉现象为( 2)。
①视错觉②眩光③暗适应④明适应图1-113、眼睛的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快,即先看到水平方向的东西,后看到垂直方向的东西。
所以,一般机器的外形常设计成(4)。
①三角形②正方形③竖向长方形④横向长方形14、人眼视觉的暂停时间平均需要(2 )s。
安全人机工程学(习题库)

第一章概论1.人机关系随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变化,请举例说明其变化及其特点。
2.如何理解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含义?3. 阐述人机工程学与安全人机工程学的联系与区别4. 举例分析你所熟悉的一个人机系统的人、机及其结合面5.请说明安全人机工程学在安全工程学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6.何为安全人机工程学?其任务与研究范围是什么?第二章人体的人机学参数1.为什么说人体测量参数是一切设计的基础?2.人体测量数据如何处理?3.使用人体数据的原则是什么?4.手、脚作业域如何确定?5.人体测量数据的运用准则有哪些?6.作业椅与工作台如何确定合适?7.结合实际举例说明人体数据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三章人的生理和心理及人体生物力学特性1、何谓人的感觉适应性、感觉有效刺激及感觉相互作用,对上述特性的研究对安全工作有什么作用?2、人的视觉、听觉各有哪些特征?3、何谓人的反应时间?如何能缩短人的反应时间?4、如何能提高人的信息处理能力?5、何谓注意?有哪些特征?6、由非理智行为而发生违章操作的心理因素有哪些表现?7、如何应用能力的个体差异搞好安全工作?8、色彩对人有哪些生理、心理影响?作业场所和工作面色彩选择应注意哪些问题。
9、噪声对不同工作内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0、人体活动范围可分为哪几类?如何根据作业特点确定适宜的作业范围?11、人体四肢操纵力有哪些特点?对操纵器布置有哪些影响?12、在进行安全人机系统设计时,为了使动作速度、频率和准确性、灵活性很好的结合,必须遵循哪些规律?13、影响人体作用力的因素有哪些?14、何谓疲劳?疲劳形成的原因?15、如何能减少或改善作业人员的疲劳?第四章安全人机功能匹配1、何为开环与闭环人机系统?2.举例说明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3.常见的机械事故有哪些?4. 机器设备的本质安全从哪几个方面着手?5. 机械设计需要考虑哪些安全人机工程学要求?6.何谓“人机功能分配”?为何要对人与机进行功能分配?7. 人、机各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如何合理分配其功能?8.人机功能分配的原则是什么?9.举例说明人机功能分配不当造成的危害。
安全人机工程学习题

安全人机工程学习题第一章 安全人机工程学概述及其研究方法1 安全科学是一门跨学科、跨行业的新兴科学,试从分支学科的角度分析一下安全科学的体系层次。
2 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可概括为哪几个方面,请谈一下你对这些理论的认识与理解。
3 系统科学是以系统及其机理为研究对象的一种元科学,试阐述系统科学的体系可划分成哪几个层次?并阐述各层次的内涵。
4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它是从哪几个基础理论出发的?着重分析哪几个要素?历经哪几个步骤?去实现整个系统总体性能的哪些目标?5 何谓人机工程学?它所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其内涵是什么?6 何谓安全人机工程学?它在安全科学、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以及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科中处于什么位置?如何理解它所处的位置?7 在人-机-环境系统的整体高度上去研究人的特性与孤立地去研究人的特性有何区别?请举例说明。
8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哪些方面的内容?为什么要进行这些方面的研究呢?为什么在进行某一方面研究时仍然强调把人、机、环境作为系统整体,从系统整体出发去进行相应方面的研究呢?9 研究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说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必须要以系统科学、安全科学、工程生理学、工程心理学、优化理论、管理科学以及工程控制理论为基础理论,瞄准人-机-环境系统,强调系统性,注重工程应用性。
坚持以人为中心,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研究人、机、环境三大要素相互间如何才能达到最佳匹配,实现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最优。
你如何理解这段话?能否举例说明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10 为什么说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是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两大基本手段?请举例说明。
第二章人的基本特征1 人的基本特性包括哪些方面?为什么研究人-机-环境工程问题时必须了解和掌握人的基本特性呢?2 什么是人体的静态测量?它与动态测量有何区别?3 某地区人体测量的平均值1650x m m -=,标准值57.1D S mm =,求该地区第95、90以及第80百分位的尺寸数据。
安全人机工程学第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

蓝色——表示指令,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定。 黄色——表示提醒人们注意。凡是警告人们注意的器件、
设备及环境都应以黄色表示。 绿色——表示给人们提供允许、安全的信息。
30
对比色是使安全色更加醒目的反衬色,包括黑、白两种颜色。 安全色与对比色同时使用时,应按下表规定搭配使用。
安全色和对比色
安全色
对比色
17
高温环境作业的优化设计主要从技术、保健和生产组织 三方面进行。
技术:主要有隔热、散热和排热等措施
1)隔热主要通过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和屏蔽热源来实现。 2)散热主要通过降低湿度和增加气流速度来实现。
3)排热主要通过换气和释放冷气来实现。
18
保健:保健措施
1)合理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高温作业者大量出汗,应及时 补充适当的水分与盐分,以免脱水或水盐代谢紊乱。
7
1)限制光源亮度 2)合理分布光源 3)直射转为反射 4)避免反射眩光 5)减少亮度对比
8
1)限制光源亮度 2)合理分布光源 3)直射转为反射 4)避免反射眩光 5)减少亮度对比
应尽可能将眩光光源布置在视线外 微弱刺激区,采用适当的悬挂高度 和必要的保护角。
学习掌握作业空间安全性设计的基本原则、作业场所空间 布置及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布置的基本内容。
2
7.1 作业环境
1.照明形式
天然采光。 人工照明:一般照明、局部照明、综合照明、特殊照明。 混合采光。
3
一般照明
局部照明
特殊照明
4
自然光是人工光源不能比拟的,设计时应该最大限度利用 自然光。
9
1)限制光源亮度 2)合理分布光源 3)直射转为反射 4)避免反射眩光 5)减少亮度对比
人机工程学___第七章_手握式工具设计设计

Anthropometry and Application
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
第七章 手握式工具设计
Anthropometry and Application (2)保持手腕处于顺直状态
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
第七章 手握式工具设计
Anthropometry and Application
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
第七章 手握式工具设计
Anthropometry and Application
(三)一般手握式工具设计指南
手工具物理特徵 重量及配重 握柄直徑 握柄長度 握柄握距 握柄形狀 握柄斷面形狀 握柄溝槽 握柄角度 人机工程学 設計指南 重心儘可能接近手掌中心,重量應小於 2.3kg 應在2-8cm之間,力握時最佳握把直徑為5cm 最短應為10-12.5cm,握柄的尾端不能壓迫 到手掌 最佳握距在5-6cm,不宜超過13cm 應使手掌與握把間的接觸面積最大 在推力和拉力兼有的作業下,採用寬高比為 1:1.25 的矩形握柄 手指溝槽可提供較好的摩擦力、避免滑手, 深度不宜超過0.32cm 握柄角度在19°左右可以減少手腕尺偏 Ergonomics
二手握式工具设计原则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第七章手握式工具设计anthropometryandapplication22解剖学因素1避免静肌负荷手臂自然下垂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第七章手握式工具设计anthropometryandapplication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第七章手握式工具设计anthropometryandapplication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第七章手握式工具设计anthropometryandapplication2保持手腕处于顺直状态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第七章手握式工具设计anthropometryandapplication把手弯曲式工具设计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第七章手握式工具设计anthropometryandapplication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第七章手握式工具设计anthropometryandapplication3避免掌部组织受压力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第七章手握式工具设计anthropometryandapplication4避免手指重复动作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第七章手握式工具设计anthropometryandapplication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第七章手握式工具设计anthropometryandapplication三把手设计参数一手部人机尺寸人体手部尺寸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第七章手握式工具设计anthropometryandapplication二把手设计参数11直径
安全人机工程学——简答题

第一章:概论22、何为安全人机工程学?其任务与研究范围是什么?P9定义:从安全角度和着眼点处罚,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系统中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任务:为人机系统设计者提供系统安全性设计,特别是确保人员安全的理论、方法、准则和数据。
范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共同研究的综合科学课题。
第二章:人体的人机学参数80、人体在劳动中的氧债是怎样形成的?P25劳动开始时,由于人体呼吸、循环机能跟不上氧需,致使肌肉在缺氧在状态下活动,这种供氧量与需氧量的差值,称为氧债23、已知体重W,大致计算人体体积的公式是什么?P28V=1.015W-4.93727、为何要进行人体测量尺寸的修正?(百度)(1)在人体尺寸上留下适当着装修正量(2)人体测量躯干挺直而作业时躯干自然,考虑自是不同引起的变化量(3)实现产品不同操作功能需要的修正量28、简述人体测量数据的选用原则。
P35(1)最大最小原则(2)可调性原则(3)平均准则(4)地域性原则(5)数据更新原则(6)功能修正与最小心理空间相结合的原则(7)标准化原则(8)姿势与身材关联原则(9)根据用途合理选择百分位和适用度准则第三章:人的生理因素及生物力学特征10、疲劳测试有哪些方法?P94反应时间测定法、闪光融合频率测定法和综合测定法。
1测定心率2呼吸分析法3触两点辨别阈法4膝腱反射阈的测定5反应时间测定法6频闪融合阈值测定法7色名独唱时间法8皮肤电流测定法(百度)11、人体闪频融合值怎样测定?(百度)提高明暗交变速度(即闪光频率),以现场问答方式,对被测者进行测试,当被测者刚把闪光看成连续光线时的闪光频率,此频率被称为融合,此频率值从旋转的扇形上读出;从这个融合向下逐渐降低闪光频率,在刚开始出现能判断为非连续光时的闪光频率,此频率被称为闪光。
7、何为反应时间?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有哪些?P58人从接收外界刺激到做出反应的时间。
因素:(1)随感觉通道的不同而不同(2)与运动器官有关(3)与刺激性质有关(4)随执行器官不同而不同(5)与刺激数目的关系(6)与颜色的配合有关(7)与年龄有关(8)与训练有关29、简述减少反应时间的途径。
安全人机工程学综合测试试题一(含答案)

安全人机工程学综合测试试题一(含答案)一、名词解释1.作业空间2. 视野3. 局部照明4. 反应时5. 感觉阈值二、填空题(3分×5=15分)1.影响人机系统的因素有()、()、()。
2.人体测量的基准面有水平面()、()和眼耳平面。
3.热环境的基本评价参量有()、()、()、()。
4.人体测量的数据常以百分位数来表示人体尺寸等级,最常用的是以第()、第()、第()三种百分位数来表示。
5.人体的疲劳分为()疲劳和()疲劳。
三、选择题(3分×8=24分)1.以下()不是操纵器按操控功能分类的结果?A. 开关式操纵器B. 转换式操纵器C. 调节式操纵器D. 时间操纵器2.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象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A. 50B. 80C. 90D. 453.在人的三种视野中,()范围最大。
A. 静视野B. 动视野C. 注视野D. 视平面4.人眼视觉的暂停时间平均需要()s。
A. 1.7B. 0.17C. 5D. 175.只有频率在()范围内的声音人耳才能感觉到,即才能引起听觉。
A. 20~20000HzB. 10~20000HzC. 40~200000HzD. 30~200000Hz6.下列()不属于疲劳测定方法。
A. 闪光融合值测定B. 空气含氧量测定C. 能量代谢率测定D. 心率测定7.以下()不是作业环境中的一般照明形式A. 天然采光B. 人工照明C. 混合采光D. 机械照明8.模拟显示大都是靠指针指示。
指针设计的人机学问题,主要从下列几方面考虑,但其中()不属于重点考虑范围。
A. 形状B. 宽度C. 长度D. 材质四、简答题1.防止和减轻眩光对作业的不利影响,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2.工作空间设计的一般原则?3.仪表刻度盘尺寸选取的原则?4.请简述噪声控制方法?5.人和机器的基本界限分别是什么?五、论述题1.论述提高机器可靠性的目的以及提高机器可靠性的方法。
(安全人机工程学)第7章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

色彩环境
总结词
色彩环境对人的心理和生理有显著影响。
详细描述
不同的色彩可以引发不同的心理感受,如冷暖、轻重等。在作业环境中,应合理选择色彩搭配,以提高工作效率 和减轻疲劳。例如,冷色调可以使人感到清爽、冷静,适合用于需要集中精神的作业环境;而暖色调可以营造温 馨、舒适的氛围,适合用于休息和放松的环境。
详细描述
工具和设备应放置在工作台附近,便 于取用;设备控制面板应易于理解和 操作;对于高频使用的工具和设备, 可设置专门的存放区域,方便快速取 用。
安全通道与作业空间
总结词
安全通道与作业空间应保持畅通,避免障碍物影响通行和作业安全。
详细描述
通道宽度应满足通行需求,至少应容纳两人并排行走;通道地面应保持平整,避免滑倒等意外事故; 作业空间内不应有突出的设备或物品,以免碰撞或刮伤。
人体舒适度与作业姿势
人体舒适度是作业空间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不同的人体尺寸和作业姿势会影响舒适度。 设计时应考虑人体在作业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提供合适的作业姿势和空间。
人体尺寸与作业效率
人体尺寸不仅影响舒适度,还与作业效率密切相关。合适的作业空间设计可以提高作业效 率,降低疲劳程度,提高工作质量。
人体模型在作业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安全人机工程学第7章作业环境与作 业空间
目录
• 作业环境 • 作业空间 • 人机界面 • 安全防护措施 • 人体尺寸与作业空间设计 •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的评价与优化
01
作业环境
照明环境
总结词
照明环境对作业效率和视觉健康有重要影响。
详细描述
照明不足或过度都会导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等问题,影响工作效率。因此, 应合理设置工作区域的照明,确保光线充足且均匀分布,避免眩光和阴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
表 7-2 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
工作地点温度 /℃ 30~32 >32 >34 >36 轻劳动 /min 80 70 60 50 中等劳动 /min 70 60 50 40 重劳动 /min 60 50 40 30 工作地点温度 /℃ >38 >40 >42~44 轻劳动 /min 40 30 20 中等劳动 /min 30 20 10 重劳动 /min 20 15 10
放散大量辐射热和对流热的车间 (辐射强度大于 2.5 × 105 J/(h·m2)) 轻作业 散热量不大的 放散大 量湿气 的车间 散热量大的 轻作业 中等作业 重作业 中等作业 重作业
3
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
1. 高温 1) 高温作业环境界定
(1) 在有热源的生产场所中,热源的散热率大于83 736
暖棚。尽量保持车间、个人衣着干燥,进行耐寒锻炼,提供高
热饮食。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
16
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
7.1.2
照明环境
1. 照明环境 美国照明工程学会(Illuminating Engineering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IES)指出,光照是一种能够使视网膜兴奋,并 产生视觉感的辐射能。
2
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
表 7-1
车 间 和 作 业 的 特 征 轻作业 散热量不大的 主要放 散对流 热的车 间 需要人工调节 温度和湿度的 散热量大的 中等作业 重作业 轻作业 中等作业 重作业 轻作业 中等作业 重作业
工厂车间内作业区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标准
冬 温度/℃ 14~20 12~17 10~15 16~25 13~22 10~20 20~23 22~25 24~27 8~15 16~20 13~17 10~15 18~23 17~21 16~19 ≤80% 不超过室外温度 5℃ 不规定 ≤80% 不超过室外温度 3℃ 不规定 ≤80%~75% ≤70%~65% ≤60%~55% 不 规 定 31 32 33 不超过室外温度 5℃ ≤70% ≤70%~60% ≤60%~50% 不规定 不 规 定 不超过室外温度 5℃ 不规定 不 规 定 不超过室外温度 3℃ 不规定 季 相对湿度 温度/℃ 夏 季 相对湿度
11
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
2. 低温 1) 低温作业环境界定 《低温作业分级》(GB/T 14440—1993)规定:在生产劳动 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气温不高于5℃的作业称为低温作业。 常见的低温பைடு நூலகம்业有高山高原工作、潜水员水下工作、现代化工
厂的低温车间以及寒冷气候下的野外作业等。
12
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
病理损伤三个阶段。
5
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
图7-1 机体在高温环境下的生理反应
6
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
3) 高温环境的影响 人在高温环境中作业时体温会升高,心情容易烦躁不安, 由此引起的各种不舒适会影响机体的脑力劳动、信息处理、记 忆力等部位的正常功能发挥。以空气温度为33℃、相对湿度为 50%、穿薄衣服进行作业时所处环境的温度为有效温度。
J/(m3· h); (2) 作业环境的温度在寒冷地区高于32℃,在炎热地区高 于35℃; (3) 作业环境的热辐射强度超过4.186 J/(cm2· min);
(4) 作业环境的温度高于30℃,相对湿度(RH)大于80%。
4
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
2) 高温环境人的生理反应 高温环境下进行作业会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 比如大量出汗、增加心脏负荷以及人体对环境应激的耐力降低。 此时人体的热平衡会遭到破坏,高温对人体的这种负面作用会 随着环境中热负荷的加重更加强烈,通常会经历代偿、耐受和
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
第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
7.1 作业环境 7.2 作业空间安全性设计
1
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
7.1 作 业 环 境
7.1.1 温度环境
环境的温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过热或者过冷都会对人 体引起不良的生理反应,不利于正常作业。根据作业特性和劳 动强度的不同,要求工厂车间内作业区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必须 满足相应的标准,如表7-1所示。
7
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
图7-2 不降低脑力劳动效率的温度与暴露时间的关系
8
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
图7-3 温度对劳动效率的影响
9
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
4) 高温的控制措施 高温作业环境的设计应该遵循国家标准的要求(《高温作
业分级》GB/T 4200—2008),如表7-2所示。
17
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
表 7-3
房间或场所 1. 通用房间 实验室 一般 精细 检验 一般 精细、 有颜色要求 控制室 一般控制室 主控制室 计算机站 仓库 大件库(如钢坯、 大成品、气瓶) 一般件库 精细件库(如工 具、小零件) 2. 机、电工业 大件 机电仪表 装配 一般件 精密 特精密 0.75m 水平面 0.75m 水平面 0.75m 水平面 0.75m 水平面 200 300 500 750 25 25 22 19 80 80 80 80 可另加局部照明 可另加局部照明 可另加局部照明 可另加局部照明 0.75 m 水平面 0.75 m 水平面 0.75 m 水平面 0.75 m 水平面 0.75 m 水平面 0.75 m 水平面 0.75 m 水平面 1.0 m 水平面 1.0 m 水平面 1.0 m 水平面 300 500 300 750 300 300 500 50 100 200 22 19 22 19 19 28 25 — — — 80 80 80 80 80 80 80 20 60 60 可另加局部照明 可另加局部照明 可另加局部照明 可另加局部照明 — 盘面照明不小于 200lx 防光幕反射 — — 货架垂直照度不 小于 50lx
2) 低温环境人的生理反应 与高温环境下类似,在低温环境下进行作业时,人体也会
经历代偿、耐受和病理损伤三个阶段。
13
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
3) 低温环境的影响 在认知能力方面,低温环境对简单的脑力劳动影响不明显。 Horvath和Freedman以一群在-29℃的气候室内居住了14天的士 兵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他们的视觉分辨反应时间与 在中等热环境下比较相似。但是,冷风会分散人的注意力,所
以会延长人的反应时间。
14
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
图7-4 军火工厂相对事故发生率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15
第 7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
4) 低温的控制措施 对于低温的主要防护措施包括对低温环境的人工调节和对 个人的防护。通过暖气、隔冷和炉火等方法进行人工调节,使 室内气温保持在人体可耐的范围内。个体的防护可以穿用符合 标准的防寒服装,冬季应有防寒、采暖设施,露天作业要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