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加原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叠加原理
I 24 10A (3 1) // 6
电流源单独作用如图(c) I 3 4 3A
31
所求支路电流 I I I 7A
返返回回 上上页页 下下页页
戴维南定理
1. 有源二端网络
a
R1
R2
(1)定义:具有两个出线 端钮或一个端口、并且 US 内部含有电源的电路称 为有源二端网络。
IS
b
0.5
电阻R获得最大功1 率为 1
R
R0 R
6V
PRmax
U
2 OC
4R0
9 2.25W 4 (a) 电路图
U OC
(b)等效电路
3. 获得未知网络戴维南等效图电2.1路2 例的2.6 图实验方法
a
a
a
a
a
a
I SC
ISC R0
NSS
NSS
NSS
NU OSCS V
N U OC SS V
NSS A
b
(a) 完整电路
返返回回 上上页页 下下页页
I1'
R1
a
I
' 2
US
R2
b
(b)电压源单独作用
图 2.3 叠加原理示意图
I1 R(1 2)Ias单I2 独作用时I1' 产R1生的a 电I 2' 流
US
U
IS
I1
RR22 R1 R2
IS
US
I2
R1 R1 R2
IRS2
(3)电b 压源和电流源共同b 作用
返返回回 上上页页 下下页页
图 2.10 例 2.5 图
(2)求入端电阻R0。
22
33
R0 3
电流源单独作用如图(c) I 3 4 3A
31
所求支路电流 I I I 7A
返返回回 上上页页 下下页页
戴维南定理
1. 有源二端网络
a
R1
R2
(1)定义:具有两个出线 端钮或一个端口、并且 US 内部含有电源的电路称 为有源二端网络。
IS
b
0.5
电阻R获得最大功1 率为 1
R
R0 R
6V
PRmax
U
2 OC
4R0
9 2.25W 4 (a) 电路图
U OC
(b)等效电路
3. 获得未知网络戴维南等效图电2.1路2 例的2.6 图实验方法
a
a
a
a
a
a
I SC
ISC R0
NSS
NSS
NSS
NU OSCS V
N U OC SS V
NSS A
b
(a) 完整电路
返返回回 上上页页 下下页页
I1'
R1
a
I
' 2
US
R2
b
(b)电压源单独作用
图 2.3 叠加原理示意图
I1 R(1 2)Ias单I2 独作用时I1' 产R1生的a 电I 2' 流
US
U
IS
I1
RR22 R1 R2
IS
US
I2
R1 R1 R2
IRS2
(3)电b 压源和电流源共同b 作用
返返回回 上上页页 下下页页
图 2.10 例 2.5 图
(2)求入端电阻R0。
22
33
R0 3
叠加原理.ppt
+
++
I2'
U–S
E –
R1
R3 US'
–
R2
I2
+
R1
R3 IS U–S
(a)
(b) E单独作用
(c) IS单独作用
解:由图(c)
I
2
U
S
R3
RI22
R3
R2
5 IS 5 5
0.5 5
1 0.5A
2.5V
I2
I
2
I
2
1
0.5
0.5A
US
U
S
U
S
5
2.5
7.5V
B
根据叠加原理,I2 = I2´ + I2
解: I2´= I2"=
?1A ?–1A
I2 = I2´ + I2 =
0A
【例题讲解】 I= ? 用叠加原理求:
10 4A
10
10
-
I
20V
+
“恒流源失效” 即令其开路。
解:
10
原电路=
10 10
I´
+
10 10
I"
4A
I'=2A
I"= -1A
I = I'+ I"= 1A
【 重点与难点 】
叠加定理中对不工作电源的处理: 电流源不工作,相当于开路 电压源不工作,相当于短路
例1:电路如图,已知 E =10V、IS=1A ,R1=10 R2= R3= 5 ,试用叠加原理求流过 R2的电流 I2 和理想电流源 IS 两端的电压 US。
叠加定理PPT
齐性定理
只有一个电源作用的线性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或电流和电源成正比。如图:
I1
R1
R2
R3
+ E1
I2
I3
可见: 若 E1 增加 n 倍,各电流也会增加 n 倍。
•
感 谢 阅 读
感
谢
阅
读
I2'' R2
(b)
(c)
E 单独作用
IS单独作用
叠加原理
R1 I1
+ E1
R2 I2
+ E2
R3
I3
E1和E2共同作用时,求得电流及方向如图所示
R1 I1
R2 I2 + E2
R3 I3
电路中只有电源E1作用,求得电流及方向如图所示
R1 I1
+ E1
R2 I2
R3 I3
电路中只有电源E1的作用,求得电流及方向如图所示
+
E– IS R1 I1
I2 R2
解方程得:
(a) 原电路
I1'
I1''
即有
I1 = I1'+ I1''= KE1E + KS1IS I2 = I2'+ I2'' = KE2E + KS2IS
I2'
I2''
注意事项:
① 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 ② 线性电路的电流或电压均可用叠加原理计算,
但功率P不能用叠加原理计算。例:
2.6 叠加原理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叠加原理:对于线性电路,任何一条支路的电流,都可以 看成是由电路中各个电源(电压源或电流源)分别作用时, 在此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的代数和。
结构化学1.2.4态叠加原理ppt课件
0li*jdx0l*jidx
0 i≠j 1 i=j
一维势相中的波函数构成正交归一的完
全集合。 转至77页
34
〔6〕可根据 ψn(x) 求得一系列力学量 a: 能量En
H ˆE ,En2h2,n1,2,3 8m l2
b: 粒x 垐 子x 在,x 箱 n 中(x 的) 位a 置n(x),x ?
x
假设认为电子具有不依赖于轨道运动的自旋运动具有固定的自旋角动量m和相应的自旋磁矩u描述电子运动的完全波函数除了包括空间坐标xyz外还包括自旋坐标对于一个具有n个电子的体系其完全波函数应为
(结构化学)1.2.4态叠加原理
假设 Â =a 那么物理量A对于 所描述的状态有确定 的值a 。
假设 Â a 那么物理量A对于 描述的状态没有确定 的值,只能求得它的平均值〈 a 〉。
( 0 ) 0 A c o s 0 B s i n 0 0 A 0
B 0
(l) 0 B sinkl 0 sinkl 0
I II III
24
sinkl 0
kn,(n0,1,2, )
l
n≠0,n也不能为负值。
Bsin n x
l
I II III
25
sinkl 0
kn,(n0,1,2, )
Bsin n x
l B 2
l
2 lsinnlx,E8 nm 2h l2 2,n1,2,3
28
3、解的讨论
〔1〕一维势箱中粒子的波函数,能级和 概率密度分布图
29
〔2〕能量量子化是微观体系的特征
E E n 1 E n (n 8 m 1 ) l2 2 h 2 8 n m 2 h l2 2 (2 n 8 m l1 2 )h 2
库伦定律--静电力叠加原理 ppt课件
2019年10月25日星期五源自第6章 静电场17
库仑定律
6.1 库伦定律 静电力叠加原理 万有引力定律
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
F
1
4 0
q1q2 r2
er
万有引力
F
G
mM r2
er
系数: k 1 9.0 109 Nm2C 2
4 0
方向:
同性电荷相斥, 异性电荷相吸。
引力常量: G 6.67261011 N m2 kg-2
物体能够产生电磁现象归因于物体所带的电荷 以及电荷的运动。
当物质处于电中性时,质子数=电子数,当物 质的电子过多或过少时,物质就带有电。物体带电 的本质是两种物体间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即一物体 失去电子带正电,另一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
定义: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作电量。 单位:库仑(C)——注意不是国际单位制的 基本单位
6.1.2 库仑定律
库仑 (C.A.Coulomb 1736 1806)
法国物理学家,1785 年通过扭秤实验创立库 仑定律, 使电磁学的研 究从定性进入定量阶段. 电荷的单位库仑以他的 姓氏命名.
第6章 静电场
11
6.1 库伦定律 静电力叠加原理
6.1.2 库仑定律
1、点电荷
点电荷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当两 个带电体本身的线度比它们之间的距离小 得很多时,带电体可近似地当作点电荷, 即不考虑其大小和形状。
Fe
4
1
π 0
e2 r2
8.2 108 N
Fg
G memp r2
3.6 10-47 N
Fe 2.27 10 39 Fg
第6章 静电场
基尔霍夫定律及叠加原理的验证.ppt
510
D
330
- U2 6V
对
直流数字电压表
注意:测量UAB
三、叠加定理及实验数据分析
- +
令U2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K1投向右侧,开关K2投 向右侧)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
错
U1 12V
I1 R 1
A
510 F
I3
k1
E
510 R 3 R4
510
D
R2
I2
1K B
C R5
330
U1、U2 共同作用
12
6 7.4 1.18 8.57 -1.15 -0.37 4.46 3.75 3.77
• 验证叠加定理的正确性,以I1为例:
I1 =8.6+(-1.19)=7.41≈7.4A
• 分析计算值与测量值产生误差的原因。
二、基尔霍夫定理及实验数据分析
•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 电流插座中,测量出电流值
F I1 R 1
510
+ U1
6V
-
E
R4
510
A I3
510 R 3 D
R 2 I2 B
1K
U2 +
12V -
R5 C
330
+ mA -
电 源 插头 电 流 插座
二、基尔霍夫定理及实验数据分析
• 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分别测量两路电源及 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
• 四、相关理论知识
一、实验仪器的介绍
• 1、复习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方法 • 2、复习直流数字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 3、介绍直流数字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 4、复习基尔霍夫、叠加定理
实验电路板的使用方法
直流数字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必备】高中物理竞赛之电流叠加定理(共29张PPT)
I1
40 5103
8mA
得端口处的短路电流为
Isc = I1 + Ic = 1.75 I1 = 14 mA
故得
Ro
Uoc Isc
25k
对应戴维南等效电路如图(c)所示
说明:
当有源二端网络内部含受控源时,在它内部的独 立电源作用为零时,等效电阻Ro有可能为零或为无 穷大。当Ro = 0时,等效电路成为一个电压源,这 种情况下,对应的诺顿等效电路就不存在,因为等 效电导Go = ∞。同理,如果Ro = ∞即Go = 0,诺 顿等效电路就成为一个电流源,这种情况下,对应 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就不存在。通常情况下,两种等 效电路是同时存在的。Ro也有可能是一个线性负电 阻。
本讲小结
1、叠加定理适用于有唯一解的任何线性电阻电 路。它允许用分别计算每个独立源产生的电压或电 流,然后相加的方法,求得含多个独立电源的线性 电阻电路的电压或电流。
5、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研究的是线性含源单口 网络,它们分别指出了线性含源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模型。应用该两个定理可以简化复杂的含源电路,从 而使电路分析变得简便。
I2 I2 I2 0 .5 0 .7 1 5 .2 A 5
注意:
根据叠加定理可以推导出另一个重要定理——齐性定理,它 表述为:在线性电路中,当所有独立源都增大或缩小k倍(k为 实常数)时,支路电流或电压也将同样增大或缩小k倍。例如, 将上例中各电源的参数做以下调整:US1 = 40 V,IS2 = 6 A, 再求支路电流I1和I2。很明显,与原电路相比,电源都增大了1 倍,因此根据齐性定理,各支路电流也同样增大1倍,于是得 到I1 = -3.5 A,I2 = 2.5 A。掌握齐性定理有时可使电路的分 析快速、简便。
电场叠加原理.ppt
p r3
方向如图。
40
(r
ql 2
l2 4
)3
2
思考: 任意点的场 强如何求?
p 40r
3
方向如图。
例7、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中间有一圆孔,求轴上 E =?
R
E
x
两种方法
圆环 R
相减法
例8、均匀带电球面,求轴上 E =?
dl
d R
r
E
dq
dE
dq 40 R 2
Rd 40 R 2
d
R
dE y
y
dEx
dE
Ex
dE x
dE cos
0
2
40
R
cos
d
x
40
E
R
E y
dEy
2
dE sin
sind
0 4 0 R
4 0 R
2、电场有能的性质: 电场力可以移动电场中的带电体。 (电场力对带电体做功)
3、电场
对导体产生静电感应现象。 对绝缘体(介质) 产生极化现象。
二定1、、义电电:场E场强强度度FE
q0
:
电场
(N c
“力的性质”
, V m)
用E
Q
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受到的力。
描述。
q0
E
F
方向:沿正电荷受力方向。
方向相反。
四 电场强度叠加原理 试验电荷 q0 在点电荷系q1、
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PPT课件
第一步:写出u入射波函数;
y入射波=Acos(t+2x/)
t
t
2x
反射点处的振动方程
第二步:写出入射波在反
射点的振动方程,考虑有 无半波损失,然后写出反
y MN=A cos (t - 3 / 2 +π)
射波在反射面处的振动方
在波密媒质反射有半波损失
程。
t第 数三,t步注:意x写,出u3反反射/ 4射波波的波传函播 则反射波的波动方程为
振幅皆为A=5 cm, 频率皆为100 Hz, 但当点A为波峰时,
点B适为波谷。设波速为10 m/s, (A、B两波源的振动垂
直于平面),试写出由A、B发出的两列波传到P点时干涉
的结果。
P
解:
u n
0 .1
m
15 m
设A的相位较B超前,则
A0 B0
A
20 m
B
则P点的相位差应为
201
合振幅 A A12 A22 2A1 A2 cos A 2 2A2 cos( ) 0 P点因干涉而静止。
凡是使
cos
2x
0
的各点相位为2nt。
凡是使
2x
cos
0的各点相位为-2nt。
而
cos
2x
0
的各点即波节处不振动。
因此相邻的波节之间的相位是相同的,而波节的两边
相位相反。
同一波节间的各点步调一致,相邻波节间各点的步 调正好相反。 (c) 考察驻波的能量
当各质点振动达到最大位移时,各质点动能为零,驻 波能量为势能,波节处形变最大,势能集中在波节。
一、波的叠加
(1)几列波相遇后,仍保持它们原有的特性(频率、波长、 振幅、振动方向等)不变,并按照原耒的方向继续前进,即 各波互不干扰-----波传播的独立性。
y入射波=Acos(t+2x/)
t
t
2x
反射点处的振动方程
第二步:写出入射波在反
射点的振动方程,考虑有 无半波损失,然后写出反
y MN=A cos (t - 3 / 2 +π)
射波在反射面处的振动方
在波密媒质反射有半波损失
程。
t第 数三,t步注:意x写,出u3反反射/ 4射波波的波传函播 则反射波的波动方程为
振幅皆为A=5 cm, 频率皆为100 Hz, 但当点A为波峰时,
点B适为波谷。设波速为10 m/s, (A、B两波源的振动垂
直于平面),试写出由A、B发出的两列波传到P点时干涉
的结果。
P
解:
u n
0 .1
m
15 m
设A的相位较B超前,则
A0 B0
A
20 m
B
则P点的相位差应为
201
合振幅 A A12 A22 2A1 A2 cos A 2 2A2 cos( ) 0 P点因干涉而静止。
凡是使
cos
2x
0
的各点相位为2nt。
凡是使
2x
cos
0的各点相位为-2nt。
而
cos
2x
0
的各点即波节处不振动。
因此相邻的波节之间的相位是相同的,而波节的两边
相位相反。
同一波节间的各点步调一致,相邻波节间各点的步 调正好相反。 (c) 考察驻波的能量
当各质点振动达到最大位移时,各质点动能为零,驻 波能量为势能,波节处形变最大,势能集中在波节。
一、波的叠加
(1)几列波相遇后,仍保持它们原有的特性(频率、波长、 振幅、振动方向等)不变,并按照原耒的方向继续前进,即 各波互不干扰-----波传播的独立性。
电场的叠加原理 课件
b
a
+q
d
d
d
针对性训练
《精讲精练P14—变3》如图所示,半经为R 的硬橡胶圆环,带 有均匀分布的正电荷Q,现从环上截去长为Δs的一小段,若 Δs << R,则剩余部分的电荷在环心O处产生的场强多大?方向 如何? Δs R O
电场强度的叠加
电场强度是矢量,遵循平行四 边形法则
E1
P
+Q1
−Q2
电场强度的叠加
1.等量同种电荷中垂线上的场强:
EA
EO=0
E2
A
E1
EA=2E1COSθ
+Q
E2
E1
O
+Q
E ∞ =0
电场强度的叠加
2.等量异种电荷中垂线上的场强:
EO=2E1
E1
A
E2 E1
EA=2E1COSα E
A
+Q
O
E2-Q
E ∞ =0
电场强度的叠加
学案—10.
一半径为R的圆环,其上均匀带正电 ,圆环中心O点的电场强度如何?其轴 线上场强的方向如何?
Hale Waihona Puke E2OAE合 E1
针对性训练
《精讲精练P15—10》 如图,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与均匀带电 薄板相距为2d,点电荷到带电薄板的垂线通过板的几何中心。 若图中a点处的电场强度为零,根据对称性,带电薄板上的电 荷在图中b点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多少?,方向如何?
a
+q
d
d
d
针对性训练
《精讲精练P14—变3》如图所示,半经为R 的硬橡胶圆环,带 有均匀分布的正电荷Q,现从环上截去长为Δs的一小段,若 Δs << R,则剩余部分的电荷在环心O处产生的场强多大?方向 如何? Δs R O
电场强度的叠加
电场强度是矢量,遵循平行四 边形法则
E1
P
+Q1
−Q2
电场强度的叠加
1.等量同种电荷中垂线上的场强:
EA
EO=0
E2
A
E1
EA=2E1COSθ
+Q
E2
E1
O
+Q
E ∞ =0
电场强度的叠加
2.等量异种电荷中垂线上的场强:
EO=2E1
E1
A
E2 E1
EA=2E1COSα E
A
+Q
O
E2-Q
E ∞ =0
电场强度的叠加
学案—10.
一半径为R的圆环,其上均匀带正电 ,圆环中心O点的电场强度如何?其轴 线上场强的方向如何?
Hale Waihona Puke E2OAE合 E1
针对性训练
《精讲精练P15—10》 如图,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与均匀带电 薄板相距为2d,点电荷到带电薄板的垂线通过板的几何中心。 若图中a点处的电场强度为零,根据对称性,带电薄板上的电 荷在图中b点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多少?,方向如何?
波动之波的叠加原理(动画)课件
验。
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波动之波的 叠加原理的应用领域,将其应用
于更多的学科和实际问题中。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可以进 一步完善波动之波的叠加原理的 理论体系,推动物理学的发展。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声呐定位系统
声呐定位
声呐通过向水中发送声波信号并接收回声信号,测量目标物的位置和距离。在海 洋探测、水下考古、军事侦察等领域,声呐定位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声呐干扰与反干扰
声呐定位技术也面临着干扰和反干扰的问题。为了防止敌方干扰或侦察,需要采 取相应的技术手段来保护声呐信号的安全传输。同时,干扰对方声呐系统也是一 种有效的战术手段。
02
波动之波的叠加原理动画演示
动画演示准备
01
02
03
确定动画演示目标
明确通过动画演示要传达 的波动之波的叠加原理知 识,以及演示的目标受众 和学习目标。
设计动画演示内容
根据目标受众和学习目标 ,设计动画演示的场景、 角色、情节等,确保内容 生动有趣且易于理解。
制作动画演示素材
根据设计内容,制作所需 的图形、音效、文字等素 材,为动画演示提供基础 支持。
效果和听觉体验,如立体声效果、回声、混响等。
实例三:电磁波叠加
要点一
总结词
电磁波叠加是电磁场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通过电磁波 的叠加,可以产生各种电磁波现象和传输效果。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当两个或多个电磁波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叠加。电磁波叠 加时,如果两个电磁波的相位相同或相近,会产生相干现 象,增强电磁波的强度和能量;如果两个电磁波的相位不 同或相差较大,会产生散射现象,使电磁波向各个方向散 开。通过电磁波的叠加,可以产生各种电磁波现象和传输 效果,如无线电信号传输、卫星通信、作好的素材导入到动画制作软件中,构建完整的动画演示场 景。
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波动之波的 叠加原理的应用领域,将其应用
于更多的学科和实际问题中。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可以进 一步完善波动之波的叠加原理的 理论体系,推动物理学的发展。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声呐定位系统
声呐定位
声呐通过向水中发送声波信号并接收回声信号,测量目标物的位置和距离。在海 洋探测、水下考古、军事侦察等领域,声呐定位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声呐干扰与反干扰
声呐定位技术也面临着干扰和反干扰的问题。为了防止敌方干扰或侦察,需要采 取相应的技术手段来保护声呐信号的安全传输。同时,干扰对方声呐系统也是一 种有效的战术手段。
02
波动之波的叠加原理动画演示
动画演示准备
01
02
03
确定动画演示目标
明确通过动画演示要传达 的波动之波的叠加原理知 识,以及演示的目标受众 和学习目标。
设计动画演示内容
根据目标受众和学习目标 ,设计动画演示的场景、 角色、情节等,确保内容 生动有趣且易于理解。
制作动画演示素材
根据设计内容,制作所需 的图形、音效、文字等素 材,为动画演示提供基础 支持。
效果和听觉体验,如立体声效果、回声、混响等。
实例三:电磁波叠加
要点一
总结词
电磁波叠加是电磁场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通过电磁波 的叠加,可以产生各种电磁波现象和传输效果。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当两个或多个电磁波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叠加。电磁波叠 加时,如果两个电磁波的相位相同或相近,会产生相干现 象,增强电磁波的强度和能量;如果两个电磁波的相位不 同或相差较大,会产生散射现象,使电磁波向各个方向散 开。通过电磁波的叠加,可以产生各种电磁波现象和传输 效果,如无线电信号传输、卫星通信、作好的素材导入到动画制作软件中,构建完整的动画演示场 景。
电工实验---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实验课件(新)
电工实验台空气开关来自交流调压停启钥 止动匙 按按开 钮钮关
打开实验台电源顺序: 打开空气开关钥匙旋到开按下启动按钮 关闭实验台电源顺序: 按停止按钮钥匙旋到关关闭空气开关
三相交流电控 交流实验仪表 制开关及输入 输出显示
直流电源及测试仪表
内装交流实 验的粗导线
粗细导线不得混放
内装直流实 验的细导线
实验电路
负载RL
2.戴维南定理验证(3) 把UOC , RO , RL和电 流表串联,然后测量 RL上的电压U。
UOC
mA
RO RL
实验须知
1、严禁打开实验台的后面板,以防触电。
2、严禁餐饮,垃圾放入垃圾箱。
3、禁止在实验台上涂画。
4、未经老师许可不得调换实验箱。连线拆线 时一定要断电操作,拆线时抓住线端轻轻 拔下,不得拉扯导线。
5、实验结束,关闭电源,凳子放入工作台下, 导线放入规定的抽屉,粗细导线不得混放。
6、违反规定扣除实验分或取消实验成绩。
±12V,±5V 固定电压输出
两路直流电压 源调节旋钮
1. 叠加原 理实验电 路
K3拨到上面
注意:实验中三个故 障开关键不能按下。
测电压时注意:例如测UAB时, A端一定要接电压表的正极, B接负极,如实的记录电压的 正负和大小,其它以此类推。
电流 插孔
每台配一条 电流测试线,
连接导线
2.戴维南定理验证(1),(2)
测直流电压 的电压表
测直流电流 的电流表
复位开关
量程开关按键 开始把量程选到最大,再根据显 示值选合适的量程,如果有报警 声说明量程小,按下复位开关, 重新选大的量程。
注意恒 流源的 极性
恒流源 输出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
小试牛刀
1、叠加原理只适用于_线_性_电路,而且叠加原理只能来 计算电路中的_电_压_和_电_流__,不能直接用于计算_电_功__率_。
2、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E1 单独作用时,R1、R2、R3的
电流分别是-4A、2A、-2A, E2 单独作用时,R1、R2、R3的
电流分别是3A、2A、5A,则
1、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
2、计算某一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应将电路中其他 独立恒压 源视为短路,独立恒流源视为开路,所有独立电源的内阻保 持不变。
3、进行叠加时,注意各分量参考方向与总量的参考方向是否一 致,一致则叠加时取正,否则取负。
4、线性电路中,功率P不能用叠加原理计算,因为P=I2R、 P=U2/R不是线性关系
叠加原理
科目:电工基础 作课人:毛东建 部系:电气工程事业部
1
-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一)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 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即ΣI=0
2
-
(二)回路电压定律:
在任一回路中,各段电路电压降的代数和恒 等于零。
即ΣE= ΣIR或ΣE- ΣIR=0
3
-
戴维南定理
各支路电流I1=__-1_A,I2=__4_A
I3=__5_A.
15
-
归纳总结与作业
通过本课题学习,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叠加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2、相关注意事项
作业:练习册第二题(包括1、2两道计算题)
16
-
17
-
注:独立源单独作用是指当某一独立源起作用 时,其他独立源都不起作用,即独立恒压源用 短路代替,独立恒流源用开路代替。
7
-
叠加原理之
(一)留一源,去他源,保内阻,来计算。 (二)有几源,算几遍,各算各,不相干。 (三)同一量,代数和,轻松算,得答案。
8
-
抛砖引玉 之例题引领
(例3-9):如下图所示,用叠加原理求各支 路电流,并计算R3上消耗的功率。
任何线性有源二端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等效 电压源来代替,该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等于 该两端网络的开路电压,其内阻等于该二端 网络的入端电阻。
三步骤:
(1)移支路,成二源,算电压。 (2)移电源,成无源,算电阻。 (3)画维南,连支路,算答案。
4
-
叠加原理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叠加原理的内容 2、了解叠加原理适用条件。 3、能正确使用叠加原理分析电路并计算。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叠加原理及适用条件。 2、能正确使用叠加原理分析电路并计算。
三、教学难点: 能正确使用叠加原理分析电路并计算。
5
-
6
-
启示:解含几个独立电源的复杂电路时,可将
其分解为几个电源单独作用的简单电路 来研究然后叠加计算结果,求得原电路 的实际电流、电压。
即: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等于 每个电源单独作用时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 代数和,这就是叠加原理
9
-
解题过程
解:(1)将原电路分解为E1和E2分别作用的两个 简单电路, 并标出电流参考方向
10
-
解题过程
(2)分别求出各电源单独作用时各支路电流
E1单独作用时
11
-
解题过程
E2单独作用时
12
-
解题过程
(3)将各支路电流叠加(求出代数和),
叠加原理解题时,注意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