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需要绿叶衬,烘云托月出彩来

合集下载

映衬

映衬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的联系和区别所谓映衬,就是映照、衬托。

映照,就是用光线照射而显出物体的形象;衬托,就是为使事物的特征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来陪衬或对照。

文学作品中的映衬主要指后者,诗歌自然也如此。

由“陪衬或对照”来看,映衬有两种,一种是正衬,一种是反衬。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就是正衬。

试想登上天姥山的半山腰,就能望见东海日出,听到天鸡的啼鸣,那么天姥山山峰必然高入云天,连接仙境,出“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盛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又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极写天台山之高,但面对天姥山却像是要向东南倾倒下去,足见“天姥连天向天横”。

反衬的著名例子是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正因为听上去觉得蝉叫声特别喧噪、鸟鸣声特别清亮,所以山林幽静至极,以闹衬静,静境深广。

又如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用“酒肉臭”反衬“冻死骨”,更显人民的痛苦、悲惨。

映衬(无论是正衬还是反衬)的目的,或是为了突出所描述事物的特点,或是为了强调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映衬(衬托、烘托)有色彩相衬: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红”得特别鲜明浓烈;“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亮”得格外夺目惊心。

有景物衬情:衬法有两种,衰景衬悲愁、美景衬欢乐是正衬,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枫叶荻花秋瑟瑟”,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乐景衬哀情(或相反)是反衬,如杜甫诗“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有人物相衬:如“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极言罗敷之美;“未免被人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李商隐《华清宫》),讽刺杨贵妃美色误国。

有动静相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四千年来车马寂,古槐深巷暮蝉愁”(张籍《法雄寺东楼》)。

此外还有大小、多少、冷暖、远近、高低、明暗等等方面的映衬,在阅读赏析时也应注意。

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

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

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大,比照,衬托,借代,排比,对偶,反复,顶真,互文,用典等。

下面我们详细的讲解。

一、比喻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

通俗点说,就是打比方,用另外一个事物来比这个事物。

构成比喻的两者间必须是不同性质的事物,且二者间有相似性。

比喻这个修辞格一般要具备本体、喻词和喻体三局部。

通常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使用比喻往往能突出事物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到达生动传神、具体形象的表达效果。

1、明喻所谓明喻,即比喻的事物(喻体)和被比喻的事物(本体)同时出现,两者之间有的有比喻词,常用的喻词有:像、好似、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有的省略比喻词,但都表示“甲像乙〞(即本体像喻体)的意思。

例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把西湖比作西施,有明显是比喻词“比〞。

苏轼用这个比喻来说明西湖的美丽。

2、借喻借喻是比喻的一种。

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如李贺赞美端砚的诗句有“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就是直接用“紫云〞喻美丽的端砚石料。

3、暗喻暗喻又叫“隐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例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此句中本体是君和妾,喻体是磐石和蒲苇,喻词是作。

这里用磐石来比喻男子的敦厚,用蒲苇来比喻女子的坚贞。

作者用这个比喻来说明焦仲卿和刘兰芝二人之间感情的深厚和笃定。

二、拟人指把事物人格化,即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这里作者运用“护〞和“排〞这两个属于人特有的动作的词,使用拟人手法赋予“水〞和“山〞人的特点,把山水写的更加生动形象活泼,更能表达出作者那种和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

初中语文常见表现手法归纳

初中语文常见表现手法归纳

初中语文常见的表现手法一、衬托(烘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用甲事物 (宾) 配衬乙事物 (主) ,就是衬托。

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衬托主要突出衬托的事物,而对比突出两者。

衬托,也叫映衬,按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关系,可分为正衬与反衬两种。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子①: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唐李白(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

例子②: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

)例子③: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二、渲染:原属中国画技法是一种,为突出形象之用。

作为文学表现手法,指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外貌、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铺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描写的主要对象或主要方面,加强艺术表现效果,深化主题。

1、渲染的方法有两种:(1)反复: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以抒发情感,渲染情绪,突出主题。

(如:《周总理,您在哪里》(2)烘托:借描写环境或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的一定情绪。

鲁迅小说《故乡》开头对故乡冬景的描写,对人物凄楚的心理和主题有渲染的作用。

2、渲染的特点:(1)有中心,正面描写。

即渲染是围绕一定的中心来展开。

指文中主人公的感情或描绘的中心事物。

如白乐天《琵琶行》第二节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红花绿叶 烘云托月——《明湖居听书》的衬托手法

红花绿叶 烘云托月——《明湖居听书》的衬托手法

红花绿叶烘云托月——《明湖居听书》的衬托手法
文达
【期刊名称】《当代修辞学》
【年(卷),期】1986()6
【摘要】《明湖居听书》节选自刘鹗的《老残游记》第二回,原来的标题是"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

文中集中描写美人王小玉的绝唱。

作者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对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作了绘声绘色的描写。

文章用了大量篇幅展开侧面描写,通过写白妞演唱的场景、周围的人物和听书人的议论等,从侧面把白妞的绝技烘托出来,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全文共有九个自然段,侧面描写占了六段,而正面描写只用了三段。

关于正面描写的语言艺术很多文章已作了分析,本文着重谈侧面描写。

【总页数】2页(P57-58)
【关键词】黑妞;读者;文章;白妞说书;王小玉;人物烘托;侧面描写;绝唱;三日不绝;美人;腔调;唱腔;说唱音乐;侧写;《明湖居听书》
【作者】文达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
【相关文献】
1.从烘云托月到急矢中的--《明湖居听书》写作艺术浅谈 [J], 马莉
2.红花还需绿叶衬,烘云托月出彩来——例谈衬托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 [J], 李仰臣
3.烘云托月虚实相映:浅谈《明湖居听书》的描写艺术 [J], 孙明
4.红花还需绿叶衬烘云托月出彩来——跟着课文学技法之“侧面衬托” [J], 李仰臣
5.烘云托月水涨船高──浅谈《明湖居听书》中的侧面描写 [J], 瞿思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侧面描述:烘云托月见奇崛

侧面描述:烘云托月见奇崛

侧面描述:烘云托月见奇崛
杜芳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年(卷),期】1999(0)9
【摘要】舞台摄影,绝不仅囿于拍摄演员正影、背影、侧影的光彩照人和远影的扑朔摇曳。

为了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演员的多彩风姿,而是镜头总会摇向那些热情有加的观众,他们或鼓掌喝彩,或登台献花,或眉目送情。

此时会更让旁观者感受到演员歌喉的圆润、舞姿的轻盈。

这观众的喝彩、献花、送情就是一种侧面烘托,这种侧面烘托会把演员表演的精良展示得更淋漓尽致。

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口技》一文。

《口技》开篇所渲染的“满座寂然,无敢哗者”的肃静紧张的气氛正是“忽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所造成的客观效果,首次侧面烘托出口技人表演之“善”;“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总页数】2页(P39-40)
【关键词】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初中语文教材;贾雨村;口技;舞台摄影;客观效果;渲染;演员表演;旁观者
【作者】杜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34
【相关文献】
1.烘云托月月更明——浅谈《守财奴》的侧面描写 [J], 庞焕英
2.烘云托月,精彩迭出——古代诗歌的侧面烘托例说 [J], 朱耀照
3.烘云托月月更明——谈几种侧面描写的方法 [J], 张瑞红
4.烘云托月意更悠——浅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让人物形象更丰满 [J], 潘雪霞
5.红花还需绿叶衬烘云托月出彩来——跟着课文学技法之“侧面衬托” [J], 李仰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的联系和区别教材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的联系和区别教材

渲染 渲染则是用水墨或颜色 烘染物象,是指通过对 环境、场景或人物的行 概念 为、心理等细节描写以 突出形象,(正面)加 强艺术表达效果。
烘托 烘托是指用水墨或淡彩在 物象“外廓”层层着墨, 使物象明显、突出的一种 方法。着意从侧面描写, 制造气氛,以求突出所写 之物象。
着眼于制造气氛之本身, 充分利用场面气氛来“烘 通过对环境,人物的行 托”另一层面侧面着意刻 特点 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 画,以使所要表现的人、 描写、形容、修饰,来 物、事鲜明突出,收到 突出形象,表现中心。 “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答题格式:用***的***衬托****的*****(感情)----衬托 通过描写***,***,****等景物,渲染*****的气氛, 烘托******的(感情)
• 烘托: •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 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 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这种技法用在古诗词中, 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图中使用粉红朦胧 的灯光,渲染了什 么气氛?
• 反衬主要有以下几种: • 一、以动衬静。 • 如《老山界》中写静夜:“除此之外,就是寂 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这里作者用蚕吃桑叶,马驰平原等四个比喻写出声响, 以此来衬托山中夜的寂静,使人更觉其静。 • 二、以丑衬美。 • 如《苏武》一文,为了突出苏武的崇高品格, 作者特意用张胜、卫律、李陵这三个叛徒来反衬,鲜 明地突出了苏武威武不能屈、利禄不能诱、私情不能 移的民族气节。从而使苏武这一历史人物更加光彩照 人。
轮廓外部,使物像鲜明
是两种事物都得交待,二 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主要 者相互映衬一对一的映衬, 特点 事物不一定交待出来,必须采用 也可以是多对一的映衬。 多个次要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

例析小说作品中“次要人物”的大作用

例析小说作品中“次要人物”的大作用

例析小说作品中“次要人物”的大作用摘要:人物形象是小说作品的中心要素,在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时,人们往往着力于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而忽视次要人物的重要作用。

其实,小说作品中的次要人物在推动情节展、映衬主要人物、反映社会生活、深化小说主题等方面均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小说次要人物推动情节映衬人物反映生活深化主题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为此,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就构成了小说必备的三个要素,而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中心要素。

纵观古今中外的优秀小说,大都以集中的笔墨,着力刻画一个或几个主要人物,以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作为作品人物形象塑造的焦点,并随之配置和描写一些必不可少的其他次要人物,从而对社会生活进行广泛的艺术概括。

但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往往津津乐道地对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而忽略了次分要人物的重要作用,其实,小说作品中的次要人物在推动情节展、映衬主要人物、反映社会生活、深化小说主题等方面均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品味。

1 穿针引线,推动情节发展“人物是情节的制造者”,大多作品中的次要人物,在“情节”方面起着线索作用,以他们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串起小说内容,使小说更具真实感,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更趋自然,因此,看似轻描淡写的次要人物,其实都是在积蓄力量,厚积而薄发,穿针引线、推波助澜,使小说呈大张大合的态势,从而使读者获得与众不同的审美感受。

换句话说,作者利用他们不一定是为了塑造一个艺术典型,而主要是为了推动情节的发展,起到叙事手段的作用。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一位次要人物,正如作者所言:“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

”可见其地位之低、身份之微。

但作者在安排《红楼梦》结构时,却精心找来与贾府地位极大悬殊的这么一个小人物、小村妇,通过“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引出贾府的一系列事件,让她穿什引线,推动情节的发展,揭开这个贵族家庭的面纱,把它外在威严、势派和内部的奢靡、腐朽展现在读者面前。

精品解析:2023届高考语文金榜猜题卷(全国卷)(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3届高考语文金榜猜题卷(全国卷)(解析版)
(摘编自郝戎《<我们这十年>:热忱描绘新时代宏伟气象》)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3年以后 近十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均高于同期世界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平均增长水平。
B.我国经济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014年到2020年,每年以8%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
“科学”号使我国海洋科学研究从近海迈向远海,从浅海迈向深海,为我国开展远洋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乃至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强有力的能力支撑,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综合科学考察船之一。
(选编自王凡《“科学”号,十年源自考在深海》)材料二:近十年我国CDP总量一览(万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朝着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不仅国内生产总值屡创新高,国际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6.6%,高于同期世界2.6%和发展中经济体3.7%的平均增长水平。其中,2014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相继跨越60、70、80、90、100万亿元大关,2021年更是突破110万亿元,达到114.4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为2012年的1.8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比传统学界,《南宋中兴诗坛研究》研究角度较新,注重从宏观角度对南宋中兴诗坛群体动态进行分析。
B.在对作家作品进行分析时,不能只注重个体,还应该注重文学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生态及士人心态等内容。
C.作家间关系、作家群体情况、文学思潮的变化都属于文学群体有机活动系列,是文学史研究的内容之一。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红花还需绿叶衬,烘云托月出彩来——例谈衬托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

红花还需绿叶衬,烘云托月出彩来——例谈衬托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

红花还需绿叶衬,烘云托月出彩来——例谈衬托手法在作文
中的运用
红花还需绿叶衬,烘云托月出彩来例谈衬托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衬托手法在各种作文中都有广泛的运用,它可以有效地丰富文摘表达,使文章变得更加鲜明有力。

比如一则小故事,表达出某种意义,未必能及时引起读者的共鸣,而通过衬托的技巧,使文章更生动,更有力量。

首先,衬托的手法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

衬托的本意是“衬托花”,意指把花苞或花朵衬托在明亮的色彩之中,使其显得更加灿烂、夺目。

而在文章中,衬托的技巧可以使文字更加集中,更有力量。

以张老师的一段文字为例,“大明湖边,红花笼罩于绿叶之中,无数游人,惊叹于大自然的奇妙,而那略有不美之处,便变得有了趣。

”这里用“红花笼罩于绿叶之中”来衬托,强调了大自然之美,而不美之处也有了趣味。

其次,衬托手法可以丰富文章的色彩。

《红楼梦》中,林黛玉失魂落魄,宝玉焦急痛哭,其中描写道:“池塘之中,红莲开了,烘云托月,出彩来。

”这里,虽然遇到不幸,但通过衬托,将悲伤的背景变得绚丽多彩,令人惊叹。

此外,衬托的手法还可以增强文章的立意。

比如,《智勇双全》中描写了王大锤与孙小蒙的故事,两个爱护家乡的勇士,当孙小蒙把黑熊射中后,描写道:“仰面望去,山前明月照,青山红楼何处有。

”这里,衬托的手法将孙小蒙形象描绘得更加动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思
念之情。

衬托的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起到了极大的效果。

衬托可以增强文章的色彩,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因此,作者在写作时,要学会运用衬托的技巧,以使文章更具有个性特点。

只有学会了衬托,才能把文章更好地表达出来。

表现手法-衬托、铺垫和伏笔的作用及区别

表现手法-衬托、铺垫和伏笔的作用及区别

表现手法-衬托、铺垫和伏笔的作用及区别一、衬托常言道,“红花还需绿叶配”,写文章也是如此,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常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次要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就叫衬托。

被衬托的主要事物叫本体,用作陪衬的次要事物叫衬体。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用甲事物(宾)配衬乙事物(主),就是衬托。

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衬托也是辞格之一,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的或相反的事物作为陪衬的一种修辞方式。

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正衬,是用相类似的事物作为陪衬以充分反映主要事物。

简言之,是以美好的景物来生乐,以凄苦的景物来衬哀,或以次要的人物来衬主要人物。

如鲁迅的《故乡》:“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

”用荒凉萧索的环境和气氛,衬托作者悲凉的心情。

反衬是用与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事物作陪衬以突出主要事物。

反衬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南朝梁王籍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绝妙之处就在于用蝉噪、鸟鸣作反衬,把深山密林中那种幽静宜人的意境表现了出来。

这种以动衬静的手法在诗文中运用广泛。

鲁迅的《祝福》在结尾处描绘了鲁镇年底时的声声爆竹,一派欢乐的祝福景象,强烈地反衬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有力地揭示了主题。

(一)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1、正衬:就是用与主要事物有类似点的事物从正面陪衬主体。

例如: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举例:(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2)“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的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天加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

浅谈衬托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黄玉芝

浅谈衬托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黄玉芝

浅谈衬托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俗语说:“红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这种表现手法能够突出和深化艺术形象,使作品含蓄深厚,避免描写的直露,并能够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现举例加以说明:衬托分为两种形式:正衬和反衬。

如:桃花潭水深千石,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正衬);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志向大。

) (反衬)一、正衬正衬,是用相类似的事物作为陪衬以充分反映主要事物。

简言之,是以美好的事物来生乐,以凄苦的事物来衬裒,或以次要的人物来衬主要人物。

衰景衬悲愁、美景衬欢乐是正衬,1、以景衬情,即通过具体生动的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渲染人物的感情或人物的性格。

例如:这女人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孙犁《荷花淀》)该例通过对水生嫂编织芦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这里是以景衬人。

例如: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里,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这里用荒凉萧条的环境和气氛,衬托作者悲凉的心情。

(鲁迅《故乡》)例如:桃花潭水深千石,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2、以人衬人:如“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极言罗敷之美。

这是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对罗敷外貌的描写。

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衬托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

红花需要绿叶衬,烘云托月出彩来

红花需要绿叶衬,烘云托月出彩来

但③只写了对话的内容,显得呆板,而④不仅写了对话的内容,人物活灵活现了。
师:例④采用的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呢? 生:正面描写。 人是记叙文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学生写作的基本技能。那么,如何写人呢? 从描写人物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就是直接 描绘、刻画人物,主要包括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如《一面》对 鲁迅先生的外貌的多次描写,《背影》中对“父亲买橘子”的动作描写等。 (出示课件 2) 正面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肖像,或写语言,或写动作, 或写心理。正面描写是忌平淡、忌拖沓,须形神俱备,生意勃勃。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人或事物来衬托,使人物更形象, 更鲜明。常用的侧面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景衬人,就是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 人物性格或渲染人物心理;一是以人衬人,就是通过其他人的反映,从侧面来衬托主要 人物,如《陌上桑》写众人为罗敷的容貌所倾倒的描写即是此法。又可分为正衬(用好的 衬托出更好的)和反衬(用坏的衬好的或用好的衬坏的)两种。 (出示课件 3) 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 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 描写对象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间接描写,还叫 衬托法。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 二、例文导学 前面我们刚学过孙犁的一篇小说《芦花荡》。这篇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就很典型, 文中正面描写老英雄的外貌、肖像、语言心理动作,同时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 老英雄的人物美。请同学们将课文中正确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地方找出来,并体会其 作用。 学生讨论后明确。 正面描写有: 1、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的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 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 除非是在白洋淀上。(外貌描写,突出老头子的精明能干,敏锐机智) 2、老头子没听见,拼命的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语言描写,体现老头子过于自信的性格特征) 3、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 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

记叙文中衬托手法的运用绿叶扶花烘云托月

记叙文中衬托手法的运用绿叶扶花烘云托月

记叙文中衬托手法的运用:绿叶扶花烘云托月发布时刻:2020-10-27 13:21 来源:网络转载佚名[] []绿叶扶花烘云托月——浅说记叙文中衬托手法的运用衬托是记叙文经常使用的技法之一,即用刻画相类的其他事物作为陪衬,来充分反映所写的事物的一种写作方式,“绿叶扶花”“烘云托月”那么是人们对衬托的一些形象化说法。

一样说来,“绿叶扶花”多是用来形容“以人衬人”这一类衬托手法的运用的。

如《三国演义》里“三顾茅庐”这一节,为了突显诸葛亮的形象,作者就极为巧妙的运用了“绿叶扶花”的表现手法。

先有徐庶、司马徽介绍,后遇崔州平、诸葛均、黄承彦等。

这些人都道貌超级,才气非凡。

刘备几回把他们当做诸葛亮,但是他们只是知亮者,比不上诸葛亮。

写诸葛亮的朋友、兄弟、岳父正是从正面衬托诸葛亮有超群之才貌。

一个未出场的诸葛亮通过如此衬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如此的前提下,再正面写隆中计谋,诸葛亮的形象就越发突出了。

在那个地址,刘备、关羽、张飞对突出诸葛亮也起到了陪衬作用,尤其写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佩服,更说明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

要运用好“绿叶扶花”这一衬托手法,第一,必需研究处置好衬托者和被衬托者各自的特点和彼此关系,既不鹊巢鸠占,也不戕枝弱干,主次必然要分明。

如《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一节,用众将的无能,华雄的嚣张,袁绍的平庸,来衬托关羽的英勇果敢、武艺超群。

那个地址衬托与被衬托之间的关系很是分明,处置精当。

若是描述对象之间,只有相互联系而没有主次之分,就不能组成衬托。

第二,不要顾此失彼,作为衬托方与被陪衬方之间常是相辅相成的。

比如“三顾茅庐”中,刘备之行衬托诸葛亮才貌非凡,反过来,诸葛亮的难遇难请也衬托刘备礼贤下士,求贤如渴的心情。

写张飞不耐烦,衬托刘备耐心和孔明难请,反过来,也衬托张飞粗莽撞撞的性格。

如此主次人物的形象都会在衬托中变得越加饱满起来。

再次,要擅长依照主次人物的特点与彼其间的关系,灵活巧妙的运用正衬与反衬。

初中作文指导:《红花还得绿叶衬 红花还得绿叶衬

初中作文指导:《红花还得绿叶衬 红花还得绿叶衬

一、 什么是侧面描写
• 所谓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 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 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独特 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 通过对被描写对象的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 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衬托 法。
二、常见的侧面描写的方法
• 1.以人衬人: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
• 七、实践操练: 从下面提供的题目中,选一个你认为最能写 得好的题目,写一个片断。 要求:
• ①使用多种描写手法(行动、语言、心理等描写) • 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 ③不少于300字。 • ④抄写好后,在文中用红笔划出侧面描写的文字。
1、考试过后 3、公园一角
2、篮球比赛 4、语文课上
• 如《七根火柴》歌颂了一位无名战士,作者用大量的笔 墨描绘自然环境:“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 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 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 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打在 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环境是多么 的险恶啊!而无名战士呢,是“倚着树杈半躺在那里, 身子底下是一汪浑浊的污水”,身体是多么的虚弱啊! 这一切表明无名战士自己是最需要火柴的,可他却把仅 有的七根火柴无私地奉献了出来。作者通过对“物”的 描写,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忘我革命精神的无名战士的形 象。
• 2、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 3、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四、口头练习( 找出下面各段中的侧面
描写,说说其表达效果。)

1、《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 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 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 2、《小英雄雨来》: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 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真可惜!”“有志不 在年高。”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 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 • 3、魔术使人眼花缭乱,“双枪刺咽喉”则令人胆颤心惊。你看, 两位少年阔步上场,向观众行了个礼,然后同时抓起一杆两头带 枪尖的铁枪,将枪尖分别对准自己的咽喉,一起用力顶,枪杆成 了弧形,一秒、两秒……场内静极了,仿佛连空气都凝滞了。 “孩子,别玩命!快放下!”一位老奶奶带着哭腔喊道。两位少 年并不在乎,我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忽然,俩人同时“嗨” 了一声,枪杆竟然被折成了“U”字形。人们都惊呆了,过了好一 会儿,人们才醒悟过来,顿时,掌声、叫好声一齐响起来……

常见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的作用和答题格式1

常见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的作用和答题格式1

常见修辞手法答题格式:手法+分析+情感•比喻: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____比喻成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之情。

•比拟(拟人):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____以人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排比:参考格式:兼顾描写对象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之情。

语调铿锵,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加表现力。

•设问(目前多见于说明文):参考格式:概括该修辞手法表现(引出)的内容+引起思考和注意、兴趣。

这句话运用了设问句,设计问题引出/强调_______,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反问: 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_____(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语气更强烈,发人深省,语气更强烈,激发读者思考。

•夸张: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_______,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表达效果突出。

•反复: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了____(句子描绘的内容),强烈地表达_____(句子表达的情感)•对偶•对比(修辞,表现手法)•双关•顶真:例: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例;她笑得很甜。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形象(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体会) _____。

•常见写作手法(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

1、对比。

包括烘托(红花衬绿叶,烘云托月,众星捧月)、反衬(以反衬正,以有衬无,以动衬静,以虚衬实。

正反对比。

抑扬褒贬对比)。

作用:都使文章主旨表达更加鲜明。

2、托物言志、借物喻义、象征作用:含蓄委婉地表达中心。

3、设置悬念作用:加强表达效果,吸引、感染读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指导课教学案一体化设计(教案)红花需要绿叶衬,烘云托月出彩来训练目标:通过学习能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作训练重点:1、通过训练,学生能了解正面描写的作用,掌握正面描写的基本方法2、通过训练,学生能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掌握侧面描写的基本方法训练难点: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以正面描写为主,不宜正面描写的,用侧面描写加以渲染烘托。

课时安排:1—2课时训练过程:一、活动导入师:我们学过都德的《最后一课》,课堂上严肃的气氛,韩麦尔先生悲痛的神情,都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印象深刻,让我们深感共鸣,悲痛欲绝。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震撼人心的效果呢?想一想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生:作者运用了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

尤其运用了细节描写。

师:好的“描写”使文章内容生动而不空泛。

正如有一位科学家,他一辈子都在研究青蛙,可是晚年他很后悔地说道:“我当初错了,我不该研究青蛙,我应该研究它的一只眼睛。

”这“眼睛”,就是细节,就是描写。

师:我们怎样用好描写这种方式呢?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理解这个问题。

(出示课件1)①他的脸上布满皱纹。

他很老,脸上似乎布满了尿素麻袋。

②她的嘴唇红红的,看得出她往那儿涂过很多廉价的化妆品……好像刚吸过血一样。

③外婆刚进门,我便哭着问:‚隔壁胖婶说我妈死了,是真的吗?‛外婆说:‚别听她胡说,你妈还活着,到外地出差去了。

‛④外婆来了,像挑了千斤的担子,一步一晃。

我赶忙扑上去告诉外婆:‚二婶说我妈妈不在了……‛外婆一下站直了,气得不行,小声嚷着:‚谁说的,由得她红口白牙咒人,活着,活着,一千一万个活着。

‛她蹲下来摸着我冻红的手,哄着我说:‚孩子,别听她的!你妈妈出远门去了,我刚才还托前庄上你姨夫给她捎了几个钱去……‛说着,她把头扭了过去。

师生讨论后明确:例①、②的描写不合理,例③和④两段对话的内容都差不多,但③只写了对话的内容,显得呆板,而④不仅写了对话的内容,还在对话中穿插了说话人的神态和必要的动作,使人物活灵活现了。

师:例④采用的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呢?生:正面描写。

人是记叙文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学生写作的基本技能。

那么,如何写人呢?从描写人物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就是直接描绘、刻画人物,主要包括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

如《一面》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的多次描写,《背影》中对“父亲买橘子”的动作描写等。

(出示课件2)正面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肖像,或写语言,或写动作,或写心理。

正面描写是忌平淡、忌拖沓,须形神俱备,生意勃勃。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人或事物来衬托,使人物更形象,更鲜明。

常用的侧面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景衬人,就是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性格或渲染人物心理;一是以人衬人,就是通过其他人的反映,从侧面来衬托主要人物,如《陌上桑》写众人为罗敷的容貌所倾倒的描写即是此法。

又可分为正衬(用好的衬托出更好的)和反衬(用坏的衬好的或用好的衬坏的)两种。

(出示课件3)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

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间接描写,还叫衬托法。

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

二、例文导学前面我们刚学过孙犁的一篇小说《芦花荡》。

这篇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就很典型,文中正面描写老英雄的外貌、肖像、语言心理动作,同时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老英雄的人物美。

请同学们将课文中正确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地方找出来,并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后明确。

正面描写有:1、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的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外貌描写,突出老头子的精明能干,敏锐机智)2、老头子没听见,拼命的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不怕。

他打不着我们!‛(语言描写,体现老头子过于自信的性格特征)3、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

(心理描写,逼真表现出老头子过于自尊,爱憎分明的感情)师总结:以上这些描写属于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

但是文中还有侧面描写的地方,以物衬人,写有关的景或物,来达到烘云托月的作用,是在哪里,怎么写的呢?学生讨论后找出文中有三段景物描写。

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师生共同讨论,明确这段景物描写属于侧面描写,既表现出老英雄的神奇,又烘托出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

)2、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

(明确这段景物描写侧面表现出老英雄的功劳和神奇。

)3、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烘托出老头子痛打敌人时内心的轻松、愉悦之情。

)三、要点点拨1、怎样处理描写(1)动作描写要细致分解。

文章离不开人物,人物要有性格(即常说的人物形象),而性格的塑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物的行为,所以动作行为描写是描写人物最常用的方法。

怎样才能把动作行为写得具体、生动、传神?传统的武打动作或电视镜头,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把一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雪地捕鸟”那一片段:‚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这里“扫”、“露”、“支”、“撒”、“系”、“牵”、“拉”、“罩”等动词,把捕鸟的动作一一分解开来,形象生动,让我们一看就明白捕鸟的过程或方法是怎么一回事。

(2)语言描写要插入动作神态。

人是会说话的,所以写人的文章大多离不开语言描写。

但写语言就只写语言,写对话就只是问什么答什么,而忽略了人们说话时带有的不同情绪、不同神态,以及各种手势动作等,文章就不会生动形象。

这样,语言描写的作用也就会大打折扣。

请看下面两段关于同一话题的对话描写(放幻灯片):①小明对小李、小张说:‚我看见一个家伙穿着一件中裤,是用尿素袋制成的。

‛小明还没说完,便忽然大笑起来,‚他……他裤脚那儿还印着‘净重50公斤’。

‛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②小明笑了一阵,又傍着小李和小张的肩膀坐下,乐得合不拢嘴,但他还是说了:‚一个家伙……穿一件用尿素袋制成的中裤,‛又大笑起来,‚他,裤脚那儿还印着‘净重50公斤’的文字‛。

小明说着哈哈大笑,笑得流出了眼泪,站了起来。

小李也站起来,用手捧着肚子,尖声笑起来,就跟哈叭狗的叫声一样。

小张的笑声提高了两个调门,而且笑得那么厉害,站也站不稳了。

师生讨论后明确:这两段话描写的是同一话题,但①只是一顿一说的,只写了对话的内容,显得空泛,不传神,而②不仅写了对话的内容,还在对话中穿插了说话人的神态和动作,写出了笑的动态美,既形象,又生动,好像那三个人就站在我们面前表演“笑”一样,活灵活现。

(3)写外貌要融入情节,体现个性。

一个人出现,我们第一眼可能会注意他的外貌,所以外貌描写在写人的文章中也是不可少的。

我们写作中的问题出在,大凡写人的作品,对人物进行刻画,一开始便从头写到脚,比如写《我的妹妹》开篇便是“我的妹妹圆圆的脸蛋,红红的嘴唇,黑黑的眼睛,高高的鼻梁,长长的辫子,穿一件花布衣服、蓝布裤子,脚上穿一双白色运动鞋……”这样的描写,让人家反而以为你的妹妹是布娃娃呢,没有人的气息,没有人的活性,很呆板。

这样的描写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游离于情节之外,没有个性,没有创新,常常起不到表现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作用。

请看朱自清《背影》中写父亲外貌的一段(放幻灯片):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师生讨论后明确:由于作者将父亲肥胖的体态,臃肿的衣着,走路腿脚不灵便等外貌描写融入去月台买桔子的情节中,就真实而生动地写出了父亲行动的艰难,突出了其爱子的深情。

(4)景物描写要层次清晰、角度多样。

写景要注意安排好写景的层次,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去描绘。

让我们来品读一下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一段写景的文字(放幻灯片):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教师点拨使学生明确: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由低到高);皂荚树 桑葚 菜花 草间(由高到低);草间 云霄(由低到高)。

层次清楚,富于变化,十分形象生动。

2、常用的侧面描写方法(1)以人衬人。

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

如《母亲的回忆》在写母亲勤劳的美德时,重点叙述的是“我”小时侯在母亲的影响下能自觉地给母亲和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儿:‚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显然,母亲的勤劳影响了“我”,而使“我”渐渐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写“我”并不是侧重点,侧重点是表现母亲的勤劳,这是以写“我”而达到间接写母亲目的的一种侧面描写方式,换句话说,写“我”的行为恰恰是为了衬托母亲勤劳的品质。

(2)以物衬人。

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写有关的景或物。

如《在烈日和暴雨下》‚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一个水世界。

……祥子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他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

‛(这里重点写暴雨之“暴”,侧面表现祥子在暴雨中拉车如同“挣命”的情景)(3)以物衬物。

如《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云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

‛(最后一句是侧面描写,渲染出了山峰之高,江面之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