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I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CT—MRI融合技术在颅脑肿瘤靶区勾画中的价值研究

CT—MRI融合技术在颅脑肿瘤靶区勾画中的价值研究

Co cu i n C / n l so T MRIi g u in s o l e u e o ei e t g g o s tr e v l me i - o f r lr d oh r p o ma e f s h ud b s d frd l ai r s a g t ou n 3 D c n oma a i te a y f r o n n
c a o e e r lt rnie r b a umo s r.
【 y o d 】 Ba epam ; T m gah , — y o ptd Mant snneiaig I g r es g Ke r s ri nols s o orpy Xr m ue ; w n ac geir oac g ; mae o si , ce m n pc n
Af i e s il H bi n esy B oig 70 0 C ia fl dHo t , ee U i ri , ad 0 1 0 , hn ia t pa v t n
【 bt c】 A s at r
0 jcv T xle h reo C / R ae ui r ・m ni a cn r ar ii be i t e oep r t o f T M Im g f o i te d es nl ofm l a ao o e l i snn h e i o o d tn
关键词
脑肿瘤 : 体层摄 影术 , x线计算机 ; 磁共振成像 ; 图像处理 , 计算机辅 助
Th a u f CT/ RI i g u i n f r d l e t n o r s a g tv l me o r n o e e r lt m o s S n - e v l eo M ma e f so o e i a i f g o s t r e ou fc a i c r b a u r HIHo g n o

探讨核磁共振(MRI)、CT检查对颅内肿瘤的诊断价值

探讨核磁共振(MRI)、CT检查对颅内肿瘤的诊断价值

247研究数据显示,人体脑部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增加,由于肿瘤容易压迫患者的血管和神经,从而使患者发生情感障碍、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情况,而在手术前对患者实施准确诊断,对患者治疗、预后效果均具有重要意义[1]。

目前常用诊断方式包括C T 和M R I 两种,但临床对于上述两种方式的诊断效果尚无明确报道。

因此,本次研究对核磁共振(MRI)、CT 检查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选100例颅内肿瘤患者,患者均实施核磁共振(MRI)、CT 检查,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

纳入标准:(1)确诊为颅内肿瘤;(2)患者和家属均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完成研究。

排除标准:(1)排除其他恶性肿瘤者;(2)排除精神异常疾病者。

年龄21岁~70岁,年龄平均值(46.17±1.21)岁,其中男60例、女40例,所有患者均存在头痛和呕吐症状。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CT 诊断方式、MRI 诊断方式。

CT 诊断方法:C T 的仪器来源于东软公司64排螺旋C T,将碘帕醇及碘氟醇作为CT 对比剂,对患者头部进行横断面平扫、平扫联合增强扫描,患者实施C T 诊断完毕后,24小时后再对患者实施MRI 诊断:给予患者使用1.5Avanto 超导全身磁共振扫描仪,选择扎特酸葡安作为增强对比剂,使用剂量为:体重一次0.2 ml/kg,注射速率每秒2.5 ml。

参数设置(1.5T 磁共振):梯度回波(T r a 及S a g)T1WI:TR:195 ms,TE4.7 ms;快速自旋回波(Tra-Fs)T2WI:TR:4370ms,TE:99 ms,层厚设置3~5 mm、层间距0.3 mm;FOV200~250 mm,弥散加权成像(Tra):TR:2600 ms TE82 ms。

1.3 观察指标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符合率、诊断正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放射科影像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放射科影像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放射科影像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放射科影像学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医学技术,在肿瘤诊断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通过不同的放射学检查技术,放射科医生能够观察和分析人体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以及病变变化,从而帮助医生做出早期、准确、可靠的肿瘤诊断。

本文将介绍放射科影像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并探讨不同的放射学检查技术在该领域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一、X线摄影X线摄影是一项常用的放射学检查技术,通过传统的X光机进行。

它可以提供关于肿瘤的轮廓和位置的基本信息。

X线摄影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骨肿瘤的检测方面,其成像速度快、成本低、操作简单,非常适合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但是,X线摄影的分辨率比较低,不能提供关于肿瘤内部组织结构的详细信息,因此在肿瘤类型的鉴别和定性诊断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先进的放射学检查技术,通过使用X 射线和计算机图像重建技术来生成人体内部器官的横断面图像。

CT扫描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提供准确的肿瘤定位和分期信息,还能够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大小、形状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此外,CT扫描还可以进行增强扫描,通过给患者静脉内注射对比剂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对血管灌注情况的观察。

这对于检测肿瘤内部薄壁血管的情况以及鉴别恶性与良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CT扫描对于较小的肿瘤或者肿瘤早期转移的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尽管CT扫描使用的辐射剂量已经大大减少,但和其他放射学检查相比,仍存在一定的辐射风险,需要医生在选择检查方法时进行权衡。

三、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基于强磁场和无线电波的成像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多平面和多序列的解剖与功能信息。

在肿瘤诊断中,MRI可以提供较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对于检测脑肿瘤、骨髓肿瘤以及腹部和盆腔等部位的肿瘤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MRI扫描除了可以提供肿瘤的定位和分期信息之外,还可以对肿瘤进行功能信息的观察。

CT与MRI影像融合技术在脑肿瘤三维适形放疗中的应用

CT与MRI影像融合技术在脑肿瘤三维适形放疗中的应用
f e c t e d me l a n o ma c e l 1 .Ce l l 1 9 9 1, 6 5: 2 5.
[ 2 ] B o t o n WE, Mi k u l k a WK, He ly a C G, e t 1. a E x p r e s s i o n f o p r o l i f e r a -
参 考 文 献
[ 1 ] L e o n e A,F l mo w U . K i n g C R: e t 1 a . R e d u c e d t u m o r i n c i d e n c e ,
Me t a s t a i c p o t e n t i a 1 . a n d e y t o k i n e r e s p o n s i v e n e s s o f n m2 3一t I a n s -
[ 4 ] 雷文东 , 张汝刚 , 闫水忠 , 等. n m 2 3基 因在人 肺癌 中的表达 及
其淋 巴结转移的关系[ J ] . 中华肿瘤杂志 , 1 9 9 4 , 1 6 ( 1 4 ) : 2 7 7 .
[ 5 ] 郭亮, 叶明福 , 王亚丽 . 胃肠 道 多 发 性 上 皮性 肿 瘤 1 0例 P C NA
重建技 术准确 勾画靶 区( G T V) 。结 果 : 融合 图像为 医生准确的 勾画靶 区和正常 器官提 供 了更好 的方法 , 并极 大的 改善 了勾画 靶 区、 正常组织、 危险器官轮廓的可靠性 , 使靶 区的确定更加方便 快捷。讨论 : C T和 MR I 图像融合技术相 比与单 独 C T定位脑
要意义 。
3 讨 论
3 . 1 自发 现癌细胞 转移抑 制基 因 n m 2 3一H 1以来 , 有关 其 与肿瘤 转移关 系的研究 逐渐受 到重视 。H e n n e s s y等 对 7 1 例乳腺 癌标 本研 究 发现 n m 2 3一H 1与淋 巴结 转 移 呈负 相 关 。雷文东等对 8 8例肺 癌的研 究中也发现 n m 2 3一 H 1与肺 鳞 癌的淋巴结转移呈 负相关。本文 选用 n m 2 3一H 1 抗 体研 究结果 显示 3 0例官颈鳞 癌与淋 巴结转 移呈 负相关 , 与国 内 外有关报道结果基 本一 致 , 说明 n m 2 3一H 1基 因参 与宫 颈 鳞癌淋 巴结转移过程 的调 节。 3 . 2 P C N A对分级 与判 断预 后有 价值 J , P C N A是 D N A合

脑部良恶性肿瘤的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分析

脑部良恶性肿瘤的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分析

2015年第02期饮食保健ERCP 和EST 是安全的袁不会增加并发症及病死率遥Kelly 等认为早期或超早期手术不会改变胰腺炎的病程转归袁而以延期手术比较合理袁便于详细检查胆道袁在明确诊断和炎症消退的情况下袁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或做比较彻底的胆道手术遥关于LC 的时机袁有的学者主张在郧孕的较早时期行蕴悦,必要时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尧栽管引流术遥Schietroma 等的研究表明袁10天内LC 对轻尧重症ABP 病人均可行遥而Uhl 等咱24暂则认为轻症ABP 在发病后7天内是安全的袁而重症ABP 因可能增加感染的危险性故最好在发病3周后行LC遥总之袁急诊EST 是重症ABP 的首选治疗措施袁即使ERCP 未清楚显示有结石存在也应考虑EST 治疗遥无论轻尧重症ABP 病人均应常规在发病后行LC袁以预防ABP 的复发遥参考文献[1]巫协宁,重症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中华消化杂志,1999,19.[2]秦仁义,胆源性胰腺炎中胆道结石处理方式和时机的探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脑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2%袁发病率约1/10万袁常见脑肿瘤包括胶质瘤尧脑膜瘤和转移瘤袁术前对肿瘤的恶性程度进行评估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遥常规CT 依据病灶大小尧数目尧形态尧实质信号特点尧增强表现等表现做诊断袁如遇不典型者袁则定性诊断困难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MRI)是近几年来医学硬件和软件都有迅速发展后出现的新的检查技术遥它不再是单纯的形态学检查方法袁而是能反映脑组织功能状态信息的技术遥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脑部良恶性肿瘤的CT 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袁现报告如下遥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脑肿瘤患者30例袁入选标准院依据病史尧临床表现及头颅CT 检查进行确诊曰起病至入院时间在7天以内曰均未进行脱水尧化疗或放射治疗曰所有病人均在术前1周进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尧DTI 成像与CT 扫描遥病理检查恶性12例袁良性18例遥其中男20例袁女10例曰年龄20-82岁袁平均年龄为55.2依11.4岁遥1.2诊断方法:CT 检查院采用美国GE 公司的Light Speed32层CT 机袁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碘海醇(300mg/ml)50ml 后延时5s袁以1转/0.5s 的速度进行连续50s 扫描遥MRI 检查院采用MR 磁共振扫描仪袁头颅正交线圈袁DTI 自带后处理图像分析软件遥常规对轴位+矢状位T1WI袁轴位T2WI+T2FLAIR袁DTI 序列及增强后T1WI 轴位尧矢状位尧冠状位扫描遥造影剂为钆喷酸匍安袁剂量为0.1mmol/kg袁经肘静脉快速注入遥1.3统计分析:本文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袁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对比采用X2检验袁P<0.05代表有显著性差异遥2结果2.1诊断结果:CT 诊断为恶性脑肿瘤15例袁良性脑肿瘤15例曰MRI 诊断为恶性脑肿瘤13例袁良性脑肿瘤17例遥2.2诊断效果:与病理结果对比袁CT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75.0%和86.7%袁MRI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2.3%和100.0%遥MRI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明显好于CT 诊断(P<0.05)遥3讨论脑肿瘤的发病率高袁其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脑部疾病遥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袁脑肿瘤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遥在病理特征上袁脑肿瘤后脑组织局部血肿导致脑水肿随时间逐渐加重袁是脑肿瘤重要致死因素遥CT 扫描是目前诊断本病的最好手段袁不仅能精确确定肿瘤位置尧大小和它邻近结构的关系遥但是脑肿瘤的发病部位尧性质及年龄特点袁加之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疾病早期缺乏典型占位性神经体征袁难与其他颅内疾患鉴别遥MRI 的扩散张量成像(DT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磁共振新技术袁是一种能在活体显示白质纤维束走行的无创成像方法袁能反映白质纤维束的病理状态及其与邻近病变的解剖关系遥是目前唯一反映人体活体组织空间组成信息及病理状态下各组织成分之间水分子交换的功能状态的检查方法遥CT 诊断为恶性脑肿瘤15例袁良性脑肿瘤15例曰MRI 诊断为恶性脑肿瘤13例袁良性脑肿瘤17例遥与病理结果对比袁CT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75.0%和86.7%袁MRI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2.3%和100.0%遥MRI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明显好于CT 诊断(P<0.05)遥总之袁相对于普通CT袁MRI 成像能科学的量化脑肿瘤的改变袁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更好袁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遥参考文献咱1暂晏怡袁唐文渊袁邓朝霞等援弥散张量成像对肿瘤脑浸润的量化和应用咱J暂援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袁2008袁34(11)院666-670援咱2暂刘影袁李传福袁张凯袁等援3.0T MR 扩散张量成像在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咱J暂援临床发射学杂志袁2007袁26(3)院213-215援咱3暂费小瑞袁牛朝诗援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诊疗中的应用咱J暂援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袁2008袁21(1)院45-47援咱4暂李少武袁田胜勇袁李子孝袁等援扩散张量成像在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的应用研究咱J暂援放射学实践袁2007袁22(3)院234-237援脑部良恶性肿瘤的CT 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分析张标贵州省盘江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医院放射科摘要院目的院分析脑部良恶性肿瘤的CT 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遥方法院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脑肿瘤(恶性10例袁良性20例)患者均经CT 平扫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遥结果院CT 诊断为恶性脑肿瘤15例袁良性脑肿瘤15例曰MRI 诊断为恶性脑肿瘤13例袁良性脑肿瘤17例遥与病理结果对比袁CT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75.0%和86.7%袁MRI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2.3%和100.0%遥MRI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明显好于CT 诊断(P<0.05)遥结论院相对于普通CT 袁MRI 成像能科学的量化脑肿瘤的改变袁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更好袁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遥关键词院恶性脑肿瘤曰良性脑肿瘤曰CT 曰核磁共振成像渊上接第53页冤治疗与预防。

CT和MRI的临床应用

CT和MRI的临床应用

CT和MRI的临床应用介绍CT和MRI是医学影像学中广泛使用的两个影像检查技术。

CT(Computed Tomography)是利用X射线进行多层次扫描,得到体内各部位的断面影像,广泛应用于检测颅脑、胸腹部、骨骼等部位的病变和异常。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则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进行扫描,其具有丰富的组织对比度和高分辨率优势,特别适用于软组织和血管成像。

本文就CT和MRI的临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CT的临床应用颅脑影像学颅脑CT检查可用于诊断多种疾病:如颅内肿瘤、脑血管病变、脑膜瘤、脑出血、颅骨骨折等。

CT检查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特点。

利用CT能够快速得到颅脑各部位的精细图像,早期发现异常,有利于此后的治疗。

胸部影像学胸部CT检查适用于胸闷、咳嗽、咳痰、气促和咯血等症状的病人。

该检查有利于诊断各种肺疾病、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症、肺气肿以及肺癌等。

此外,胸部CT检查也可用于检测心脏和心血管系统病变。

腹部影像学腹部CT检查可用于诊断多种内脏器官的病变。

如肝癌、肝硬化、胆管结石、胰腺疾病、肾病、肾结石、腹主动脉瘤等病症。

腹部CT检查可以检测和确定肿瘤的类型和位置,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化疗和手术等治疗方案。

骨骼影像学骨骼CT检查可用于检查创伤、骨折、关节疾病等。

骨骼CT图像具有高分辨率和对比度,能够显示出骨骼的细微结构和受损情况。

MRI的临床应用颅脑影像学MRI的神经系统成像应用广泛,特别适用于检测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如脑卒中、癫痫、脑外伤、脑炎、多发性硬化症等。

MRI图像具有极高的对比度和分辨率,因此能够清晰地显示脑组织的内部结构和神经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脊柱影像学脊柱MRI影像学检查广泛应用于诊断脊柱及周围软组织和神经系统疾病,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髓炎、脊髓肿瘤等。

MRI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脊柱及相关结构的解剖结构,特别是软组织和神经系统结构的详细图像。

肝脏影像学MRI是目前检测肝脏病变的最好方法之一,其结构与功能信息均可提供丰富的扫描内容。

影像学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与应用

影像学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与应用

影像学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与应用肿瘤诊断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为医生提供了判断肿瘤的性质、定位和评估治疗效果的关键信息。

而影像学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工具,在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影像学技术角度,探讨影像学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和应用。

一、X线摄影X线摄影是影像学中最早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技术,它通过将X射线通过人体进行摄影,形成一幅平面影像,以观察患者的内部结构。

在肿瘤诊断中,X线摄影可以直接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特征,如肺部肿瘤的阴影和骨骼肿瘤的骨质改变等。

此外,X线摄影还可以辅助进行穿刺活检或者介入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加精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二、超声造影超声造影是一种利用超声波进行成像的影像学技术。

它通过探头将高频超声波传入患者体内,然后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信号,从而获得人体组织的图像。

在肿瘤诊断中,超声造影可以实时观察肿瘤的形态和血流情况,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性质和阶段,还可以引导穿刺活检和介入手术等操作。

相比于其他影像学技术,超声造影无辐射、便捷、成本低廉等优点使其在肿瘤诊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利用X射线旋转成像原理得到体内切面影像的影像学技术。

CT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能够清晰显示肿瘤在人体组织中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变化等信息。

在肿瘤诊断中,CT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胸部、腹部、头颈部等各个部位的肿瘤,并对其进行分期和评估,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此外,CT还常用于肿瘤的放疗计划制定和疗效监测等方面。

四、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进行图像重建的影像学技术。

MRI能够非常清晰地显示软组织结构,并具有优于CT的对比分辨率。

在肿瘤诊断中,MRI不仅可以观察肿瘤的位置和形态,还可以对肿瘤进行血管造影、多参数成像等,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MRI 还能够准确评估脑肿瘤、盆腔肿瘤、乳腺肿瘤等的治疗效果,并为肿瘤复发的检测和监测提供可靠依据。

医学影像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已经成为了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尤其是在神经外科领域,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神经外科专业的角度,详细探讨医学影像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且深入的了解。

一、医学影像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基本应用神经外科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来恢复或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因此医学影像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作用主要是协助医护人员确定病变的位置和范围,以及预测手术后的效果和潜在的风险。

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包括CT检查、MRI检查、PET-CT检查及电脑辅助导航系统等。

1. CT检查CT检查是一种可以帮助医生获得患者头颅内部结构的高清晰度成像技术。

CT技术通过使用X射线检查器和计算机将患者体内的组织、器官、血管和骨头等放大成图像。

在神经外科中,CT检查应用广泛,可精确定位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变的位置和范围。

2. MRI检查MRI技术是通过磁共振现象获得患者体内组织、器官、血管和骨头等的高清晰度成像技术。

MRI技术是非侵入性的,与CT检查相比,其分辨率更高,对软组织的成像效果更好。

在神经外科中,MRI检查被广泛应用于诊断脑部肿瘤、血管畸形、神经磁共振成像和脑炎等。

3. PET-CT检查PET-CT检查是一种功能成像技术,可以同时获取患者体内的代谢信息和结构形态信息。

PET-CT检查可以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来诊断癌症和其他疾病。

在神经外科中,PET-CT检查主要用于诊断脑肿瘤、血管疾病和脱髓鞘疾病。

4. 电脑辅助导航系统电脑辅助导航系统是一种三维成像技术,为神经外科手术中的精确定位和导航提供了高级辅助手段。

这种系统可以使用患者的MRI图像和CT图像,将它们应用于患者的实时手术场景。

通过电脑辅助导航系统,神经外科手术精度得以大大提高,手术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得以降低。

二、医学影像技术在不同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1. 神经外科手术的前期准备医学影像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的前期准备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颅内肿瘤CT,MRI诊断特点

常见颅内肿瘤CT,MRI诊断特点

&颅内肿瘤为常见病,约占神经系统疾病的1/4。

按来源分:原发性肿瘤:源于颅骨、脑膜、血管、垂体、脑神经、脑实质和残留的胚胎组织的肿瘤。

转移性肿瘤和淋巴瘤。

按部位分:幕下肿瘤:常见于婴儿及儿童。

幕上肿瘤:常见于成人。

&肿瘤定位征:①颅壁局限性变化;②蝶鞍变化;③岩骨及内耳道变化;④钙斑; ⑤松果体钙斑移位。

&星形细胞瘤[临床表现] 以20-40岁多见,其临床症状、体征随肿瘤分级和部位不同而异。

常见有颅内压增高和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影像学表现] X线:可正常或仅有颅压增高或钙化。

2. CT:⑴Ⅰ、Ⅱ级星形细胞瘤:①平扫:颅内均匀低密度病灶,CT值18~24 HU多数与脑质分界不清,占位表现及脑水肿可不明显。

②增强:Ⅰ级无强化或仅轻度强化。

Ⅱ级可表现为连续或断续的环形强化。

(2)Ⅲ-Ⅳ级星形细胞瘤①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略高密度或混杂密度病灶或囊性肿块,可有点状钙化和肿瘤内出血,与脑质分界不清,形态不规则。

占位表现及周围水肿均较显著。

②增强:因肿瘤血管形成不良,造影剂易发生血管外溢,故有明显强化。

形态与厚度不一,在环壁上有时出现一强化的肿瘤结节,是星形细胞瘤的特征。

有时可呈边界不清或清楚的弥漫性或结节性强化诊断要点:①癫痫、脑损伤的定位征象,高颅压表现②Ⅰ、Ⅱ级星形细胞瘤CT以低密度为主,坏死囊变少,占位征象轻,强化少。

③Ⅲ、Ⅳ级级星形细胞瘤CT以混杂密度为主,呈花环状,坏死囊变多,占位征象重,均有强化④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中有瘤,瘤中有囊,实质部分强化明显,易出现阻塞性脑积水。

⑤MRI示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少突胶质细胞瘤1.CT表现:①多为混杂密度肿块,边缘不清楚;囊变区呈低密度。

②瘤内有钙化(70%),呈条状、斑点状或大而不规则,其中弯曲条带状钙化有特征性。

③瘤周水肿轻,占位效应轻。

④增强示肿瘤轻至中度强化,亦可不强化;不典型病例可表现为皮质低密度,类似脑梗死灶。

颅脑MRI的临床应用及脑肿瘤的MRI诊断

颅脑MRI的临床应用及脑肿瘤的MRI诊断

CO中毒迟发性脑病
女,45岁,反应迟钝, 记忆力下降12天。
CO中毒迟发性脑病
女,45岁,反应迟钝, 记忆力下降12天。
酮症酸中毒脑表现-DWI呈弥漫性高信号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2010-7-27 女,6岁,乙脑
2011-2-24 2010-7-27
脑肿瘤诊断的思路
定位:轴内,轴外 定性:影像征象,临床信息(年龄,性别,症状,
3.进入检查室之前,应除去病人身上携带的一切金属 物品、磁性物质及电子器件。
【检查前准备】
4.告诉病人所需检查的时间,扫描过程中平静呼吸, 不得随意运动,若有不适,可通过话筒和工作人员 联系。
5.婴幼儿、焦躁不安及幽闭恐惧症的病人,根据情 况给适量的镇静剂或麻醉药物。一旦发生幽闭恐惧 症立即停止检查,让病人脱离磁共振检查室。
中回波有利于显示Cho代谢物
TE=135ms
TE=30ms
定位图
TE=30ms时,Cho/NAA=1.21; TE=135ms时,Cho/NAA=6.12。
增强T1WI+脂肪抑制
增强T1WI+脂肪抑制序列可以 明确平扫高信号病灶是脂肪组 织(可被抑制呈低信号),还 是其它成像(仍呈高信号)。
多方位直接成像有 助于病灶准确定位 -MRI的优势之一
术后大体标本
病理结果: 囊性成熟性畸胎瘤。
术后组织切片图
M
RI



术后3个月复查 病灶已完全切除
脑 内 肿
左侧颞叶单发脑转移癌
男,67岁,记忆力减退1个月。
肺窗-横断面图像。
脑部发现转移 癌必需行肺部 CT检查。
同前病例, 左上肺癌伴 脑转移。
纵隔窗- 增强冠状 面重建图 像。

CT和MRI有什么区别?各自适用于哪些病症?

CT和MRI有什么区别?各自适用于哪些病症?

CT和MRI有什么区别?各自适用于哪些病症?CT图像是经数字转换的重建模拟图像,是由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固有矩阵排列而成,用灰度来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

MRI也是数字化图像,是重建的模拟灰度图像,也具有窗技术显示和各种图像后处理的特点。

那么CT和MRI有什么区别呢,能检查哪些疾病?CT是什么?能检查哪些疾病?CT的中文全称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器,是一种利用放射线对人体某一部位进行断面扫描的检查方法,操作比较简单、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而且价格也不高,可用于全身多种脏器疾病检查,比如头部、胸部、腹部以及骨骼系统等病变检查,特别是对头部胸部和骨骼系统,有着其他检查方法无法替代的诊断价值。

但是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它的缺点,CT的缺点是因为它利用放射线,所以对人体有一定辐射,所以在检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护,特别是对儿童患者。

CT又称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人体某一部位的断层扫描图像进行重建,获得二维或三维断层图像的扫描技术,是一种无创检查,由于扫描时间短、图像清晰等特点,容易被大多数患者接受,其基本原理是X线从不同方向,沿着身体某一个选定的断层进行照射,测定透过的X光量,数字化以后经过计算,得出该层面各个组织容积的吸收系数,然后重建图像,从而获得可视化信息。

由于CT是全角度的对人体各个层面进行扫描,所收集的信息比X光线扫描要全面得多,其密度分辨率明显优于X线图像,所以可以更好地显示软组织的结构。

有些器官,比如脑、脊髓、纵隔、肺、肝、胆、胰以及盆部的脏器,都可以用X线进行断层扫描,头部创伤、癌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经常用到CT,如今,CT已经成为人体重要的诊断手段。

一般CT对所有的器质性疾病都可以进行检查,尤其是对密度差异大的器质性、占位性病变可做出定性诊断,如脑部的疾病,其中对肿瘤、出血、梗死等病变检查效果好。

胸部的疾病由于肺内含气,不管是炎症还是肿瘤,和含气的肺组织的对比特别明显,检查效果好,也可对纵隔疾病,周围大血管、脂肪以外的病变诊断;对于腹部实质脏器,比如肝、胆、胰、脾、肾的肿瘤、结石,都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医学影像分析及临床应用

医学影像分析及临床应用

医学影像分析及临床应用医学影像分析是现代医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通过对患者身体内部的影像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

这项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的健康带来了许多好处。

一、MRI技术在脑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MRI(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伤的影像技术,对于观察人体内软组织有着很好的分辨能力。

在脑部疾病的诊断中,MRI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大脑的结构,帮助医生找到异常部位,诊断病变性疾病,如脑卒中、脑肿瘤等。

通过MRI的精准成像,医生可以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

二、CT技术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CT(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是一种借助X射线进行断层扫描的影像技术,对于检测胸部疾病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CT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肺部的结构,帮助医生检测肺部感染、癌症等疾病。

通过CT技术,医生可以快速准确地做出诊断,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三、PET技术在肿瘤筛查中的应用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影像成像的技术,对于肿瘤筛查有着很好的效果。

在肿瘤的早期筛查中,PET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异常代谢的部位,及时发现潜在的肿瘤病变。

通过PET技术,医生可以尽早发现肿瘤,提高治疗成功的几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总结:医学影像分析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更好的效果。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分析技术将在未来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磁共振功能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它基于核磁共振原理。

在脑肿瘤
诊断中,MRI广泛应用于发现、定位和评估肿瘤。

MRI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肿瘤的发现和定位方面。

MRI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脑组织中的异常结构,进而检测出肿瘤的存在。

与传统的X射线
和CT扫描相比,MRI具有更强的敏感性和分辨率,能够更精确地检测小型肿瘤。

MRI还可
以通过不同的成像序列来区分肿瘤和正常组织,进一步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MRI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还包括肿瘤的分级和评估。

MRI可以通过不同的成像参数,如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和增强扫描等,提供丰富的信息。

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大小、位置和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MRI来评估,从而确定肿瘤的分期和分级。

MRI还可
以通过脑功能成像技术,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等,评估肿瘤
对周围组织功能的影响,以及疗效的监测。

MRI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还包括手术规划和疗效预测。

MRI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3D
图像,帮助医生更精确地确定肿瘤的位置和范围,从而制定手术方案。

MRI还可以通过提
供肿瘤的血供和代谢信息,预测肿瘤的生长和疗效,指导治疗决策。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和定位肿瘤,评估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和周围组织的关系,预测疗效和指导手术规划。

随着MRI技术
的不断发展,相信它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颅内鞍区肿瘤CT、MRI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意义

颅内鞍区肿瘤CT、MRI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意义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APR. 2022, Vol.20, No.04 Total No.150CT and MRI Imaging Manifestations and 【通讯作者】钱金甲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1920·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04月 第20卷 第04期 总第150期扫描前准备:清楚患者身上所有金属物质。

患者体位选择:患者平躺于扫描床,选取仰卧位。

扫描参数:管电压110kV,管电流200mA,扫描层厚、间距均为5mm。

扫描部位:扫描自C2椎体下缘到颅顶,首先进行平扫,在平扫完成后,利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80mL碘海醇,进行增强扫描。

扫描完成后利用CT后处理工作站,对患者轴位扫描图像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图像重建,将图像数据传输到PACS系统,由专科医师针对扫描图像进行阅片和分析诊断。

1.2.2 MRI检查 检查仪器选用GE 1.5T磁共振,患者平躺于扫描床,取仰卧位,选用头颈线圈,进行常规自旋回波(TSE)序列T 1WI、T 2WI、DWI和矢状T 1WI和FLAIR序列轴位成像。

扫描范围:对腹部及病变部位先进行平扫,平扫完后注入Gd-DTPA试剂进行增强扫描。

扫描完成后进行图像后处理,最后由诊断医师进行阅片得出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鞍区肿瘤影响特征,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基准,计算CT及MRI检查对颅内鞍区肿瘤检出正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s )描述;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CT及MRI检查对颅内鞍区肿瘤检出正确率 CT对颅内鞍区肿瘤检出正确率为87.27%(48/55),MRI检出正确率为96.36%(53/55),CT稍低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医学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1. X射线摄影:这是最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之一,通过X射线通过人体并在胶片上产生影像来观察身体的内部结构。

在肿瘤诊断中,医生可以利用X射线摄影检查来观察肿瘤的发展和定位,从而进行精确的治疗计划。

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CT能够更准确地观察身体的内部结构,提供更多的信息用于肿瘤的诊断和定位。

3. 磁共振成像 (MRI):由于其清晰度和组织分辨率,MRI可以提供多种信息诊断能力。

它通过设置不同的参数实现多种解剖断层成像,且是唯一一种能够无创地观察人体内部组织的影像技术。

在脑瘤的诊断、治疗和手术指导方面,MRI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通过对脑肿瘤的分割,医生可以测量脑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其他参数,确定肿瘤的生长状态和变化过程,对脑肿瘤进行定量分析和随访比较。

4. 超声波:超声波技术常用于观察人体浅层组织,如乳腺肿瘤。

它可以通过高频声波显示组织的结构和形状,用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肿瘤。

5.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这种技术可以观察肿瘤的代谢和功能,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以及转移情况。

以上这些技术都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诊断肿瘤,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
治疗方案。

然而,各种影像技术都有其优缺点和应用范围,医生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影像技术进行诊断。

DR、CT、MRI不同肿瘤患者放射诊断选择也不一样

DR、CT、MRI不同肿瘤患者放射诊断选择也不一样

DR、CT、MRI不同肿瘤患者放射诊断选择也不一样DR、MRI、CT?是三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检查方式下面,我们就对这三种检查方式在不同肿瘤患者中进行科普一、介绍1、CTCT的检查是比较的适合一些器官、肝脏等机体的检查,可以进行图像成像的扫描,对于身体器官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可以查出身体隐藏的疾病,对于一些隐藏比较深的疾病,都可以通过传统CT检查出来,那么。

CT能检查出什么呢?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说一说吧! CT可以检查出一些先天性的疾病,通过此类方式检查,把体内隐藏的一些潜在疾病,比如脑膜、畸形等疾病都可以通过ct检查出来。

对于一些神经性疾病都可以通过ct成像的图片查看出来,可以及时的了解病根的具体位置、具体大小和病理性质等,都会有很好检查效果。

CT可以检查出肝病和肾病,这类症状一般都是慢慢积累形成的疾病,也是潜伏时间比较久的疾病,通过ct 的检查,可以把这类病症直观的展现在图像中,可以观察这类病症的具体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对症下药,尽快恢复健康。

CT可以检查出胰腺病,通过此类检查可以判断身体有无胰腺癌、慢性胰腺炎以及囊肿等症状,可以进行及时的检验和治疗,检查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CT检查技术还比较适合于肺、纵膈、胸壁、头颈部、腹膜后、盆腔、脊柱和四肢等部位的病变,可以通过CT进行扫描成像,可以通过成像图片查看疾病症状,可以很好地进行诊断,尤其是有些病灶比较的小,而且又难以判定的症状或者说病变性症状,都可以通过CT检查和诊断出来。

1、MRI:MRI检查,这是英文缩写,它的中文名字叫核磁共振检查。

对于核磁共振检查,很多人都已经比较了解。

对于核磁共振检查来说,它主要原理是通过人体内氢元素的含量多少,来作为相应的成像原理。

如果氢含量高,相对而言在MRI的检查过程当中,它在T1像上就会出现相应的黑色表现,也就是专业术语说的信号强度比较低。

当在T2像的时候,它会出现比较白色的情况,这种情况证明它的信号强度比较强。

CT和核磁共振(MRI)在颅内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CT和核磁共振(MRI)在颅内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CT和核磁共振(MRI)在颅内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发布时间:2023-01-04T08:55:02.055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9期作者:林文彪[导读] 探究CT和核磁共振(MRI)在颅内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林文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广东汕尾,516600【摘要】目的:探究CT和核磁共振(MRI)在颅内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21.10.1~2022.10.1收治疑似颅内肿瘤患者300例,给予CT和MRI检查。

比较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

结果:MRI对颅内肿瘤患者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颅内肿瘤患者诊断中应用CT、MRI均有一定价值,诊断结果方面MRI相比于CT更加准确,是更为理想的诊断手段,应该推广使用。

【关键词】颅内肿瘤;CT;MRI颅内肿瘤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肿瘤形成后不断增长压迫血管与神经,导致患者神经、感知觉异常,威胁生命,生活质量下降[1]。

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颅内肿瘤治疗效果的关键,需要采取有效、准确的诊断手段进行确诊,然后对患者开展相应治疗,切除肿瘤并预防并发症[2]。

临床上主要应用影像学检查对颅内肿瘤患者进行诊断,常用CT、MRI检查手段,各有优势和不足,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诊断手段选择。

CT对于颅内肿瘤的位置显示比较准确,MRI在软组织成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3]。

因此,颅内肿瘤患者诊断中CT与MRI应用价值的争论从未停止,了解CT与MRI操作步骤、原理、效果对于提高颅内肿瘤患者诊断准确率有重要影响。

本次研究选择2021.10.1~2022.10.1收治疑似颅内肿瘤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探究CT和MRI在颅内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10.1~2022.10.1收治疑似颅内肿瘤患者300例,给予CT和MRI检查。

患者性别:男性166例、女性134例;患者年龄:37-84岁,平均年龄(59.68±5.31)岁;病程1-6个月,平均(4.05±0.48)个月;体质量21-25kg/㎡,平均(23.21±0.54)k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inoma

听神经瘤占颅内肿瘤的8%~10%。是 成人后颅凹常见的肿瘤,约占后颅凹肿 瘤的40%,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中 年人好发。听神经由桥延沟至内耳门长 约1cm,称近侧段;在内耳道内长约1 cm,称远侧段。听神经鞘瘤3/4发生在 远侧段,1/4在近侧短。

数目 单发或多发(常见转移瘤)
占位征象 脑沟、池、室消失、狭窄或移 位 水肿 与恶性程度有关

脑瘤CT平扫表现
低密度+更低密度
代表肿瘤组织液化
坏死。
混杂密度
高、低、等密度混合存在。
脑瘤CT增强扫描
目的 发现肿瘤;鉴别(是否,良恶); 大小。 增强显著 脑外,恶性 增强不明显 良性多见 增强均匀 良性常见 增强不均匀 坏死,恶性多见 环状增强 转移瘤等
〔影像学表现〕 X线:内听道扩大;椎动脉造影可见小 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近段向上内移位。 CT:平扫见桥小脑角内占位,呈圆形 或半圆形,等密度占50~80%,肿瘤可 囊变、坏死和出血,出血后可呈高密度 改变,瘤周水肿轻;局部脑池扩大;50 %~80%的病例有内听道漏斗状扩大或 骨质破坏;脑干和四脑室受压移位,幕 上梗阻性脑积水。


多形 胶质 母细 胞瘤
(二)脑膜瘤(meningioma) 中年女性较多,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细 胞,多居于脑外,占颅内肿瘤 15% — 20% , 属脑外肿瘤,中老年多见。多位于矢状 窦旁、大脑凸面、蝶骨嵴、嗅沟、桥小 脑角、大脑镰或天幕,少数位于脑室内。 组织学分为合体型、纤维型、过度型、 沙粒型和成血管细胞型。
CT/MRI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颅内肿瘤是常见疾病;分类: (一)按来源分类:包括颅骨、脑膜、 血管、垂体、脑神经、脑实质和残留的 胚胎组织; (二)原发性和转移性; (三)良性或恶性; (四)按部位分,幕上、幕下、鞍区、 桥小脑角区,等

磁共振成像的原理
生物组织中含有1H、13C、19F、23Na、31P等元 素,有磁性的元素有百余种。 在现今,研究和使用的最多的是1H。
恶性胶质瘤CT表现
3.MR表现: ( 1 )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 T1 加权呈低信号, T2加权呈高信号,信号强度均匀,由于血脑屏 障受损轻,水肿轻、占位效应轻,肿瘤无强化 或强化轻。 ( 2 )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由于肿瘤发生间 变,细胞密度及多形性增加,肿瘤血管增多以 及瘤内大片坏死、出血而占位效应明显,水肿 广泛,血脑屏障受损重,肿瘤T1加权呈混杂信 号,以低信号为主,间杂更低、更高信号,T2 加权混杂性高信号,肿瘤坏死灶和灶周水肿信 号,强化明显,坏死灶不强化。恶性度越高, T1和T2值越长,囊壁和壁结节强化愈明显。

– 1H是磁化最高的原子核,可以得到较强的信号(即
SNR高); – 1H占活体组织中原子数的2/3,数量丰富。
MRI时,均指的是1H原子核。 MRS应用时,除1H外,还用到其它一些元素 ,如:


31P可用于判定磷代谢产物的浓度,并可根据无机磷
波谱的位置,测定pH值; – 13C可用于帮助诊断酶缺乏性疾病;

2 1
右侧小脑星 形细胞瘤
(1平扫、2、 3增强扫描, 4为CT平扫)
3
4

(2)恶性星形细胞瘤:平扫多为等、低、 高混杂密度或呈囊性变,有斑点状钙化 或瘤内出血,边界不清,瘤周水肿及占 位效应较明显,因肿瘤破坏血脑屏障而 强化明显,多为形态不规则、厚度不一 致的强化环,可见壁结节强化,也可呈 弥漫性强化。

脑瘤MRI表现
肿瘤内含水分较正常组织多,使T1信
号低,T2信号高。水分越多信号越明 显。 绝大多数为T1WI 低信号,T2WI高信号; 少数等信号。 肿瘤内出血:T1、T2可均为高信 号。
脑瘤MRI表现
肿瘤内的钙化均无信号。
信号均匀不伴水肿常提示良性;信号
不均匀伴水肿常提示恶性。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 1 、平扫:( 1 )肿瘤呈均匀高密度(占 75%)、等或低密度,边界清 (2)沙粒样钙化或不规则钙化 (3)邻近骨质增生或破坏 2、增强扫描:肿瘤90%均匀一致强化, 10%—15%呈不典型环状强化。

脑膜瘤CT平扫+强化
右额脑膜瘤
(动态CT增强扫 描,呈典型的脑 膜瘤曲线)
弛豫时间与MR成像
人体不同器官的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的T1、 T2是相对恒定的,而且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差别。 这种组织间弛豫时间上的差别,是MRI的成像基 础。获得选定层面中各种组织的T1、T2值,就可 获得该层面中各种组织影像的图像。用信号接收 器收集信息,数字化后输入计算机处理,将获得 的每个体素的T值进行空间编码,再经转换器将每 个T值转为模拟灰度而重建图像。

MR表现: 1、平扫:脑膜瘤在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 在 T2WI 呈高信号,少数呈等或稍低信号; 脑膜瘤附近脑皮质和脑白质内移;脑瘤 周围水肿可有或无;肿瘤周围见包膜呈 环形低信号; 2、增强扫描呈中度以上强化,邻近脑膜 强化称为“脑膜尾征”,具有一定特征。

3、 DSA造影可见颈内、外动脉双重供血 征象和(滚雪球征); 4、头颅平片:脑膜瘤常出现颅内压增高 征和松果体钙斑移位,对定位诊断有一 定帮助。有定位乃至定性诊断价值的表 现为骨质改变、肿瘤钙化和血管压迹的 增粗。骨质变化包括增生、破坏或同时 存在。
4
CT平扫表现

高密度 高于脑组织密度,常见于钙化、 出血
等密度 与脑组织密度相等,常见于脑膜 瘤和其他少见肿瘤。 低密度 低于脑组织密度,绝大多数的肿 瘤。



脑瘤CT平扫表现

部位
脑膜瘤 与颅骨、大脑镰相连 转移瘤 脑周边 鞍内 垂体瘤 鞍上 颅咽管瘤 桥小脑角区 听神经瘤
脑瘤CT平扫表现
增强规律同CT。
(一)胶质瘤(glioma) 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属脑内肿瘤, 占颅内肿瘤40%。包括星形细胞瘤、少枝 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等, 最常见者为星形细胞瘤。

影像学表现
1.颅骨平片:主要观察颅高压和肿瘤定位征。 2.CT表现: ( 1 )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平扫多为脑内边 界较清的低密度灶,可见斑点状高密度钙化灶, 瘤周水肿轻,占位效应轻,病灶轻微强化或不 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