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高考生物考前梳理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实验4调查当地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含答案)
高考生物考前梳理:4.调查当地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选择身边的一个生态系统,如森林、湿地、池塘、农田、校园等,对其中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
在活动前,应拟订计划、明确目标、确定分工。
下面是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活动方案,供你们参考。
目的要求1.调查当地的农田生态系统,明确它的组成成分。
2.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情况,并作出评价。
3.对所调查的农田生态系统提出能量流动方面的改进建议。
活动建议农村的同学要进行实地调查,城市的同学可以通过询问亲友、电话访谈、搜集书籍报刊资料、走访农业部门等方式进行调查。
参考调查点稻田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包括水稻、杂草、浮游植物等;消费者,包括蜘蛛、田螺、鱼(如泥鳅、黄鳍)、青蛙、浮游动物、昆虫、鸟类等;分解者,包括多种微生物。
调查过程中要注意对以下问题进行分析。
1.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主体是什么?还有哪些种类的生物是生产者?农民是用什么方法抑制其他生产者的数量的?提示:生产者主体是水稻,其他生产者有杂草、浮游植物等。
农民主要通过喷洒除草剂或人工除草的方式抑制杂草的生长。
2.初级消费者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对农业生产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对这些初级消费者,农民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提示:初级消费者有田螺、浮游动物、植食性的昆虫和鸟等。
一般而言,植食性的昆虫和鸟等对水稻生长构成危害,田螺数量较多时也会对水稻生长构成危害。
农民采取喷洒农药、竖稻草人等措施防止或减少这些动物的危害。
3.次级消费者有哪些?它们与农作物是什么关系?提示:次级消费者有肉食性鱼、青蛙和蜘蛛等。
一般而言,这些消费者对水稻生长的利大于害。
农民通过禁捕,或适量放养等措施,实现生态农业的目标。
4.养殖动物的饲料来源有哪些?5.农民对作物秸秆是如何处理的?提示:农民对秸秆的传统处理方式有焚烧或填埋等;现代农业生态工程提出了综合利用思想。
例如,秸秆可作为多种工业原材料,还可以用来生产沼气,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能量。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2课时+示范教案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2课时)◆教学目标1.用生态金字塔表征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生物量或数量等关系。
2.概述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3.尝试调查当地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态金字塔。
【教学难点】尝试调查当地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复习导入新课。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什么特点呢?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是多少?为什么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假设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是A,第五营养级最多可以获得多少能量?最少可以获得多少能量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上述问题,结合第1课时的知识进行解答。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0%~20%。
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消耗的能量越多。
A×(20%)4 =A/625;A×(10%)4 =A/10000。
【新知讲解】一、生态金字塔【学生活动】阅读课本57~58页生态金字塔的内容,认识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转换成面积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得到的金字塔图形,叫作能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用类似的方法表示各个营养级生物量(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之间的关系,得到的图形叫作生物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表示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的数目比值关系,得到的叫作数量金字塔。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数据,指导学生构建能量金字塔的模型。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据构建能量金字塔模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
【教师活动】展示资料分析。
资料1:夏季某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个体数量统计表,单位为个/hm2。
资料2:夏季两个生态系统生物量统计表,单位为g/m-2。
【学生活动】根据数据分别建构两个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高中生物农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现状调查
高中生物农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现状调查■范伟芳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高级中学 511300)【摘 要】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问题,我们课题组通过活动设计,重点叙述了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食物网等营养结构,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了解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情况等几方面内容。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能量流动;调查【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274-01 一、活动目标为了使增城高级中学高二(252)个理科生能更深刻的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问题,便于更好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便于更好地进行生物教学及开展课题研究,在高二开设的校本课程中选择一部分课时组织学生开展农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研究.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到农田实地考察,取得图片,获得一手资源.进而了解高中生对农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掌握情况。
农田生态系统都是从生产者农作物开始的,人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是农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消费者,也是农田生态系统的控制者.人类总是努力使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朝着对人类最有异的方向流动.[1]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的活动目标是:1通过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明确当地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评述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情况;2.尝试绘制当地农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流程图,结合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为了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对所调查的农田生态系统提出能量流动方面的改进建议;3.使学生通过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更加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验节约粮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实施方法1.材料用具:小水桶锄头放大镜调查表笔记本等,有条件的学生可用数码相机等工具。
2.突破难点:(1)根据具体解决的问题采用文献分析法或实地调查法;(2)建议农村学生采用实地调查法。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农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又有序的整体,其中物质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农田里,物质循环涵盖了多种元素,例如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以及铁、锰等微量元素。
以氮元素为例,氮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参与植物体内许多重要化合物的合成,如蛋白质、核酸等。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的来源较为多样。
一部分氮来源于大气中的氮气,通过固氮微生物的作用将氮气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氨态氮或硝态氮。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就是一种典型的固氮微生物,它们与豆科植物共生,为植物提供氮素。
农民施用的氮肥也是农田氮素的重要来源。
植物吸收了氮元素后,会将其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当植物的叶片、茎秆等部分凋落或者被收割后,这些含氮的有机物质又会重新回到土壤中。
土壤中的微生物开始发挥作用,它们分解这些有机物质,将其中的氮元素释放出来。
一部分氮可能会以氨的形式挥发到大气中,但大部分会经过微生物的转化,再次变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从而完成氮元素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循环。
磷元素同样在农田物质循环中有特殊的地位。
磷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生物分子的组成部分,如磷脂、ATP等。
农田中的磷主要来源于土壤中的磷矿石以及磷肥的施用。
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磷元素,磷在植物体内参与能量代谢、光合作用等重要生理过程。
当植物残体归还土壤后,土壤中的磷酸酶等酶类会分解含磷的有机物质,使磷元素重新回到土壤中,继续被植物吸收利用。
能量流动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也是一个关键的过程。
与物质循环不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单向流动的。
太阳能是农田生态系统能量的根本来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质中。
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植物利用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这个过程是农田生态系统能量输入的起点。
植物所固定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作用,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呼吸作用会消耗一部分能量,将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实验报告: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一、前言: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一章节,我们知道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
可是,单单靠掌握书中的知识是不足以让我们理解透彻的,因此,我们就当地的农田生态系统做出详尽的调查,通过实践解决一些问题来加深我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二、调查过程:
1.调查方式:实地调查、询问亲友、网上搜集资料、电话访谈。
2.调查问题:参考教材P97
(1)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主体是什么?哪些种类的生物是生产者?(2)农民是用什么办法抑制其他生产者的数量?
(3)初级消费者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对农业生产有益的/有害的?
(4)对这些初级消费者,农民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5)次级消费者有哪些?与农作物有什么关系?
(6)养殖动物的饲料来源是怎样的?(7)农民对农作物秸秆是如何处理的?
(8)人们通过什么方式来提高光能利用效率?
(9)怎样才能使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三、根据调查所得,试画出这个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式图。
四、撰写调查报告
根据调查结果,写一篇有关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分析报告(另附纸)
五、交流:就调查报告内容与农民进行交流。
根据交流情况,对调查报告做进一步修改,设计一个优化的农业生态系统。
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典型的调查法 ; ②根据调 查手段采用访谈法 ; ③ 根据具
体解决 的问题采用文 献分 析法或 实地调查 法 ; ④建 议
农村学 生采用 实地调查法。
生 产者 调查 农作物 的名称 其他 生产者名称 抑制 其他生产者的方法
实地调查
其他季节
2 . 3 实施 步骤
实施 的步骤 如下 : 农业生态 系统 的构成 以村材料用具 动 物分类图鉴 、 植物 分类 图鉴 、 铁锹、 锄头 、 水桶 、 天平 、 调 查表 、 笔记 本等 , 有条 件 的学生 可 用小型 录音机 、 录音笔 、 数码 相机 、 摄像机 等采访 工具 。
2 . 2 难 点突破
① 或根 据调查对 象 的选 择范 围采 用
・
5 8 ・
生物 学 教学 2 0 1 3 年( 第3 8 卷) 第7 期
调 查 当地 农 田生态 系统 中的 能量 流 动情 况
沈初 见 ( 浙 江 省 绍 兴 市 第 一 中 学3 1 2 0 0 0 )
摘 要 本文通过活动设计 的形式 , 重点叙述 了通过调查 当地农 田生 态系统 , 明确生态 系统 的组成成 分 , 了解 系统 中能量流动 的
访谈计划 ; ④ 养殖动物 的饲 料来 源是 怎样 的?⑤ 农 民 对作物秸杆是如何处理 的?⑥人们通 过什 么方式 来提
高光能利用效率 ? 2 . 3 . 3 实际调 查方 法 以某地 稻 田生态 系统 能量流 动调查 为例来 说 明。课 题研究 小 组在教 师 的带 领下 , 与稻 田主人一起去 稻 田进 行调 查 , 首先 对 当季稻 田中 的主要农 作物进行识 别 , 具 体农 作物 的名 称可 以查询 植 物分 类图鉴或者询 问农业 技术人员 。对 其他季节农 作物 的种植 情况 以及抑 制杂草 生长 的方 法 , 可 以询 问 稻 田主人 。对消费者的调查应该选 择 l m x l m 的范 围
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研究
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研究农业生态系统是位于自然界中的一个巨大系统,包括土壤、植物、动物等多种生物组成。
在这个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研究,以期从不同角度全面理解这一复杂而精密的系统。
一、物质循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营养元素在生态系统内不断循环利用的过程。
首先,农田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同时通过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满足自身生长所需。
然后,植物死亡后将有机物质释放到土壤中,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如氮、磷、钾等。
最后,这些无机物质再次被植物吸收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二、能量流动能量流动则是指在农业生态系统内,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分解者的传递和转化过程。
在农田中,太阳能是最主要的能源,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转化为化学能,再通过植物被其他生物消费吸收,最终被分解者转化为热能释放到环境中。
这一过程中,能量不断流动和转化,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联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
物质循环为能量流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而能量流动则驱动着物质循环的进行。
只有二者良好协调配合,农业生态系统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四、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影响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效果和生产效率。
如果物质循环受阻,会导致养分的累积和泄漏,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如果能量流动不畅,会导致生态系统内各个群落之间的失去平衡,从而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稳定。
五、保护物质循环的重要性保护物质循环是维护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
种植根系多样、有机质充足、微生物种类丰富的作物,能够增加土壤养分的储备和循环利用率,减少养分流失;采取循环农业的模式,通过合理的轮作、耕作等措施,促进养分在系统内的良好循环,提高养分利用率。
基于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研究——探究
基于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研究——探究▪实践——以“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为例【摘要】在“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一节教学中,笔者尝试通过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调查与资料分析,探究桑基鱼塘和水稻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从而组织深度学习,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真实情境;深度学习;科学思维;新课标《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本》中指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总目标。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 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地,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生物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将抽象的教学情境化、生活化,为此,笔者在对教材、学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梳理基础上,制定了“基于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探究实践”的教学策略,来开展“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的教学。
一、教材分析:“探究▪实践——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尝试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桑基鱼塘、水稻田等的能量流动情况,探讨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形成合理利用资源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旨在使学生能在分析当地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加以应用——从增加能量输入、提高能量利用率和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二、教学目标:新课标中相关内容标准属于应用水平,即学生能够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将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应用于新的情景中加以简单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关注农业的发展和生态农业的建设。
生命观念:通过分析桑基鱼塘和水稻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引导学生概述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农田能量流动的示意图,掌握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科学探究:应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综合的思维能力。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嘿,朋友!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在一片广袤的农田里,阳光热烈地洒下来,绿油油的庄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跳着欢快的舞蹈。
而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正隐藏着关于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奇妙秘密。
这时候,老张头正戴着他那顶破旧的草帽,弯着腰在田地里忙碌着。
他一边擦着额头的汗水,一边嘴里嘟囔着:“这庄稼啊,就跟孩子似的,得精心照顾着,才能长得壮实。
”老张头的儿子小张也在旁边帮忙,他可没有老张头那么有耐心,时不时就直起身子,抱怨着:“爸,咱这么辛苦,这能量到底都跑哪儿去啦?”咱们先来说说这能量的源头,那无疑就是太阳啦!太阳就像个慷慨的大富翁,毫不吝啬地把能量撒向大地。
可是这能量到了农田里,可不是平均分配的哟!就像家里分糖果,有的孩子多拿几颗,有的孩子就只能少拿点。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庄稼们算是比较幸运的“孩子”,它们能直接吸收到不少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把这些能量转化为自己生长的动力。
你看那一片片饱满的麦穗,一颗颗沉甸甸的玉米棒子,可都是吸收了能量的成果。
但这能量流动可不简单,从庄稼到其他生物,那也是有讲究的。
比如说,害虫来了,它们咬了庄稼,这部分能量就被害虫“抢”走了一些。
这就好比一个调皮的小孩,非要从别人手里抢走糖果。
而老张头为了保住庄稼,就得喷农药消灭害虫,这又消耗了一部分能量。
再说说家畜,像牛啊羊啊,吃了庄稼或者草料,这能量就从植物转移到了动物身上。
可是这转移的过程中,可不是百分百都能用上的,就像你充电的时候,总有一些电能会损耗掉一样。
家畜们在消化、呼吸、运动的时候,都会消耗掉不少能量。
而且啊,这能量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流动,就像水流过石头,会有阻碍,会有损失。
比如说,庄稼收割后,一些秸秆没有被充分利用,就白白浪费了一部分能量。
这多可惜啊!咱们再来类比一下,这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就像是一场接力赛。
太阳把能量棒交给庄稼,庄稼再传递给家畜,一环扣一环。
可每一次传递,都会有能量“掉棒”,没办法完全传递下去。
优秀教案评选(王仕昭 教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人教版]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学校: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姓名:王仕昭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二学生2.学科:生物3.课时:2课时4.课前准备:教师:引学案、多媒体、相关教学资料学生:复习生态系统结构;思考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能量流动二、教案课题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目标:A、知识性目标⑴、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⑵、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重点)。
⑶、说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B、技能性目标⑴、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⑵、指导学生构建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
⑶、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加以分析,培养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计算能力。
(4)、调查或探讨一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C、情感性目标⑴、通过小组分工与自主性学习相结合,培训同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⑵、注重生态学观点的培养,同时关注农业的发展和生态农业的建设。
⑶、站在生态道德的角度,关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验节约粮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三、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该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重点内容,课标要求层次为分析水平: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从考试的角度来看,本节内容常作为考试热点,往往把分析和计算结合在一起。
该节与其他章的联系:第4章《种群和群落》是学习本章的基础。
生态系统是比种群、群落层次更高的生命系统,需要以种群和群落这两个层次的生命系统的理解为基础。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可以与必修1中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包括光合作用)建立联系。
2022届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实验专练(4)实验分类综合训练之模拟、调查、制作模型类
2022届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实验专练(4)实验分类综合训练之模拟、调查、制作模型类考向分析综合练习1.为加深对分离定律的理解,某同学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小球(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
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球并记录。
则对此模拟实验的叙述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每次抓取完应将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中,保证每种配子被抓的概率相等B.两个小桶代表的是雌雄生殖器官C.两个小桶内的小球数目可以不相等,但是每个桶内的D和d的小球数目一定要相等D.两个小桶内的小球数目必须相等,但是每个桶内的D和d的小球数目可以不相等2.某同学利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容器中各放置两种小球,球上标记的A、a、B、b代表基因;实验时每次从甲、乙两个容器中各随机抽出一个小球,记录组合情况,如此重复多次并计算各种组合间的比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容器中的小球可能代表精子,也可能代表卵细胞B.本实验模拟了两对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C.甲、乙两个容器中的小球总数量应为1:1D.重复的次数越多,组合间的比例越接近1:1:1:13.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
下列关于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模型要体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联系B.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C.在设计制作细胞模型时,首先要考虑模型是否美观D.数学模型可以用特定的公式、图表等表示4.在M数分裂模型(2n=4)制作实验中,制作了4条黄色和4条红色的染色单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条黄色的色单体应大小相同,4条红色的染色单体也如此B.模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细胞中应有4条黄色和4条红色的染色单体C.模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每个细胞中应有2条染色体且颜色不一定相同D.模拟产生的一个配子中可能含有4条黄色的染色单体5.下列关于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属于物理模型B.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数学模型C.拍摄洋葱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D.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概念模型6.多指是一种人类遗传病。
2023届高三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调查类实验学案
实验三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必修二P91)一.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2.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3.通过实际调查,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二.实验原理:①人类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②遗传病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和家系调查的方式了解发病情况三.方法步骤: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工作。
其程序是:组织问题调查小组→确定课题→分头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汇报交流调查结果四、注意事项:1.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2.为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小组调查的数据,应在班级和年级中进行汇总34、调查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根据调查结果画出遗传图谱。
调查遗传患病率时,要在人群中随机调查。
四、相关知识。
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隐性遗传病隔代出现。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隔代出现,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世代相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人类常见遗传病有哪些?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实验四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必修三P75)一.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2.能对土壤中部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3.学会设计表格进行观察和统计。
二.实验原理: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三.方法步骤:1.提出问题2.制定计划3、实施计划1)准备2)取样:取样可以在野外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3)采集小动物:使用诱虫器取样,比较方便,且效果较好,但时间可能要长一些。
也可采用简易采集法:将采集到的土壤放在瓷盆内,用放大镜观察,同时用解剖针寻找。
实验一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
三、畜牧业结构及产出
猪2000头,出栏率80%;役畜30头; 鸡3000只,产蛋鸡占80%。
四、系统输入
农业机械100马力;燃油3000公斤; 用电45000度;化肥30kg标准氮肥/亩, 农药0.2千克/亩;用工300×1000个工/ 年;煤225吨,饲料150吨。
14
五、系统输出
粮食商品率5%;畜产品商品率为 60%。劳力输出30%;
4
5
参数设定
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的人工辅助能投入包 括有机能和无机能,无机能主要有化肥、农药、 燃油、电力、农具等,有机能主要有劳动力、 种子、畜力、饲料、有机肥料等,劳动力按每 年工作250d,畜力按每年250d计算。
6
(二)结果分析
1、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投入结构
7
8
2、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的能流分析
9
10
11
四、案例设置
Ⅰ、生态系统状况
一、资源条件:
幅员面积3.5km2,人口2500 人,耕地面积180ha,辐射量 139kcal/cm2.y;
12
பைடு நூலகம்
二、种植业结构及产出:
水稻50 ha,产量7320千克/ ha;玉 米80 ha,产量4500千克/ ha;小麦70ha, 产量3000千克/ ha;油菜90ha,产量 1500千克/ ha;薯类70 ha,产量4500千 克/ ha;其它35 ha,产量45000千克/ ha (蔬菜等鲜重)。
四、各业中单位产品的辅助能投入量。
19
Ⅲ:分析
分析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存 在的问题,并结合有关专业知识和 生态学知识,提出解决办法。
20
15
六、基本参数假定
饲养牲畜用工100头/人.年(猪),禽等 10000只/人.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养殖需要的营养大致包括纤维素、淀粉、蛋白质、 维生素、矿物质等,通常可使用农作物秸秆/藤蔓、牧草、 粮食(如玉米)、饼粕、添加剂(如维生素、矿物质)等, 具体的要根据养殖动物的需求合理搭配各种营养。
5.农民对作物秸杆是如何处理的?
农民对秸秆的传统处理方式有焚烧或填埋等;现代农业提 出了综合利用思想,例如,秸秆可作为多种工业原材料,还 可以用来生产沼气,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能量。
初级消费者有:田螺、浮游动物、植食性昆虫、植食性鱼、 鸟类等。一般而言,植食性昆虫和鸟类等往往对水稻生长构 成危害,田螺、植食性鱼数量较多时也会对水稻生长构成危 害。农民采取喷洒农药、竖稻草人等措施防止或减少这些动 物的危害。
3.次级消费者有哪些?它们与农作物是什么关系?
次级消费者有:泥鳅、黄鳝、肉食性鱼、青蛙等。一般 而言,这些消费者对水稻生长利大于害。农民通过禁捕, 或适量放养等措施,实现生态农业的目标。
利用情况如图: 该玉米种群各个环节能量利用情况
(1)
(2)图b所示生态系统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还有一部分可以 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被人类再度利用,因此,该 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充分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2.不能。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物质总是由有序朝着无 序的方向发展。
硅藻能利用获取的营养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释放能 量,依靠能量完成物质由无序向有序的转化,维持其生命 活动。
6.人们通过什么方式来提高光能利用效率?
光能利用率一般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 所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有的能量,与这块土地所接受的太阳 能的比。 合理密植。
7.怎样才能使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通过稻田养鱼等措施,实现立体化生态农业;通过建造 沼气池,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这些玉米的含碳量折合成葡萄糖是6687.5 kg, 计算公式是(12+18)/12×2675, 这些葡萄糖储存的能量是1.07×108 kJ 计算公式是EG=MG×1.6×104;
这些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是3.272×107 kJ 计算公式为ΔE呼=ΔMG×1.6×104;
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季节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1.3972×108 kJ
计算公式为E固=EG+ΔE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占所固定太阳 能的比例是23.4%;
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效率是1.64% 计算公式为η=1.3972×108/8.5×109。
因此,可以说农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 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 化;占优势地位的作物就会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
与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是:
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结构较简单,优势群落往往只有 一种或数种作物;伴生生物为杂草、昆虫、土壤微生物、 鼠、鸟及少量其他小动物;大部分经济产品随收获而移 出系统,留给残渣食物链的较少。
生态农业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系统工程的方法,遵 循自然规律建立起来的农业生产体系。
它的主要特点是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全面发展,应 用现在技术,资源高效利用,内部良性循环,稳定持续发 展。如: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农作物秸秆利用生态系统等。
参考调查点:稻田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 (1)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 生产者: 水稻、杂草、浮游植物等; (3)消费者:田螺、泥鳅、黄鳝、鱼、青蛙、浮游动物、 昆虫、鸟类等; (4)分解者:多种微生物。
1.你所调查的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主体是什么?还有哪 些种类的生物是生产者?农民是用什么方法抑制其他生产者 的数量的?
生产者主体是水稻,其他生产者有杂草、浮游植物等。农 民主要通过喷洒除草剂,或人工除草的方式抑制杂草的生长。
2.初级消费者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对农业生产有益的?哪 些是有害的?对这些初级消费者,农民分别采取了哪些措 施?
4.下图是一个食物网,如果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 有2/5来自鼠,有1/5来自蛇,那么鹰要增重20克体重, 最多要消耗植物多少克?
【调查】 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 的作用非常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 主要成员。
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人们必须 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 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
感谢下 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