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文化浅谈古今教育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传统文化浅谈古今教

育制度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从中国传统文化浅谈古今教育制度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之一,有着5000年的历史。一个产生的如此早的国家一直兴盛至今,一定有什么重要的因素在扶持着她,这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文化对人的直接作用则体现在对人的教育上。教育者社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进步。

中国最早的教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是当时最为着名的教育家,由此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中国传统教育更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从教育价值观到教育内容和方法,无不渗透着儒家的精神。中国历来重视教育,视教育为民族生存、国家安定的命脉。因此中国很早就把教育纳入为国家的事业。

《大学》中说:“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然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教育就在于格物致知,修身养心,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把个人的学习同国家兴亡的命运联在一起,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虽然当时是对统治者所言的,但历代知识分子都把它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艺术创作、科技发明无不对中国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中国文化也不限于儒家,还应包括道家、佛教,乃至其他各派思想。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注重自身修养与提高,特别强调自律,自我修养。孔子曰:“为仁由己”,又曰: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讲的都是自我修养,而且认为自我修养是人一生的事,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中国传统道德虽然是封建社会的产物,许多内容渗透了封建思想,但是其中有许多精华,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人类共有的品质,具有普遍的人性。所以,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被世界誉为中华美德。

此外,因材施教作为传统教育的原则,一直被人们所重视。最早实施因材施教的是孔子他对自己的学生很了解,能够说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智力水平,并且针对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各种不同的人才历代进步教育家都重视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教学中不能没有统一的要求,但也应该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学生资质、性格、才能、志趣等方面的差异,通过不同的途径,最终实现共同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有深刻全面地了解,准确掌握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是古代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在现今的教学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它有利于各类人才的培养,能把各类学生的潜力发掘出来,而不至于使每个学生在统一的大要求下都变成一样平庸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教育制度的影响)我们耳熟能详的科举制度在我国古代沿用了数千年,开放的考试形式,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扩大和巩固了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一考试—做官三者

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繁荣。同时又存在诸多弊端: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科举与现代高考有很多相似之处,从探索科举与学校教育教学关系的历史发展规律入手,看现代高考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关系,可以为当前的高考改革提供历史借鉴,使高考改革有利于中学的育才,大学的选才育才. (从科举看高考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关系)

选官用人乃国家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都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逐步建立了一套考试与选官制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自古就有“得人者昌”,“失贤者亡”之说。因此认真总结中利与弊:利在于: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一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

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繁荣。弊在于: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校教育教学与选官用人)

总之要用继承和发展的观点认识我国古代考试制度的变革和发展。(一句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教育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同时其消极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其中科举制度对现今考试制度的影响尤为重要。科举制度产生于隋朝,到了唐代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制将人才的选拔制度和培养制度结合在一起,学校根据科举考试的要求来组织教学活动,学校教育成为科举考试的前提,科举又是学生做官的必由之路,于是,科举刺激了人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但科举的影响力仍然延续至今。可以说,现今社会是一个文凭社会,能力反而次之,这与科举时不管是否有真才实干,只要会引经据点,考取功名就能做官是一样的。虽然现在没有社会等级制度但读书做官的心理仍影响着人们,广大学生家长都希望能通过读书,拿个好文凭,找个金饭碗,从此飞黄腾达。这也是现在推行素质教育,高考制度每年都在改变,试图变得更符合素质教育,但很难见到其成效的原因。(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对我们教育制度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