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规定
特殊幼儿、残疾幼儿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制度
特殊幼儿、残疾幼儿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制度幼儿园制定了“残疾儿童”随园保教工作管理制度,以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式,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这是为了提高民族素质,为残疾儿童提供教育的有效途径。
幼儿园认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有很多好处,例如使残疾儿童就近入学,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促进普教带特教,XXX,相互结合,共同提高。
因此,幼儿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使其逐步完善。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对象主要是智力、视力、听力、语言、肢体等类别的残疾儿童少年。
视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条件是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5而低于0.03,且没有其他残疾的低视力儿童少年。
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条件是双耳听力损失,其中听力损失轻的一耳听力损失程度在41-70分贝,且没有其他残疾的重听儿童。
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条件是智商(IQ)值在50-70之间,且没有其他残疾的轻度弱智儿童少年。
招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应当对其残疾类别和程度进行检测鉴定和筛查,未经严格鉴定的儿童不得视为随班就读对象。
幼儿园依法接收本园服务范围内能够在园生活研究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服务,不得拒收。
每年9月份各园点要将残疾儿童名册和接收教育情况上报中心园,并由中心园汇总统一上报教育局。
随班就读学生一经确认,幼儿园必须为其建立学籍档案,其内容包括残疾证明、基本情况登记表、个别教育计划和个别教育实施方案、特殊幼儿追踪记录(包括思想品德、行为惯、缺陷补偿、适应能力、各科成绩等)。
幼儿园建议,随班就读学生每班1人为宜,最多不超过2人,幼儿园可根据实际适当减少该班级中正常学生的人数。
安置座位时应考虑残疾儿童的需要和老师照顾方便。
随班就读的任课教师应该选择热爱残疾儿童、思想和业务素质较好的教师来担任,并保持相对稳定。
改革随班就读学生的考核评价制度,使其符合特殊教育规律,有利于残疾儿童自信心的培养。
考核和评价内容应该从幼儿自身的成长出发,多加鼓励和评价,可以从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行为惯等方面考虑。
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确保随班就读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残疾儿童的教育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随班就读学生及其相关教师、管理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提高随班就读教育质量,促进残疾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实现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有机结合。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成立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中层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资源教师、康复教师、校医等人员组成。
第五条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随班就读工作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检查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六条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定期研究、解决随班就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第七条建立随班就读工作档案,记录学生基本信息、教育计划、教学进度、考核评价等内容。
第三章教育与教学第八条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制定符合实际和发展需求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并建立成长手册。
第九条教师应充分了解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第十条优化教学环境,确保随班就读学生在学校各项活动中享有平等的权利。
第十一条定期开展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特殊教育专业素养。
第十二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的成长。
第四章资源与设施第十三条按照国家对资源教室的建设和配备要求,设置资源教室,区域设置合理,无障碍设施完善。
第十四条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设计不同的服务项目,开展个别辅导、心理咨询、康复训练等专业服务。
第十五条定期对资源教室、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五章评价与考核第十六条建立随班就读学生评价体系,对学生思想、能力、技能等不同方面的进展情况进行系统评价。
第十七条定期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考核,包括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资源教室使用情况、学生成长情况等。
第十八条对在随班就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随班就读工作制度
三类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工作制度
一、组织管理
1、成立领导小组,组成由分管领导负总责,普教员、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齐抓共管的领导组织,要求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对待三类生,工作中应体现对特教生相关的教育、教学、生活等优先安排。
3、每学期要按时制定好《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教育计划。
4、对承担随班就读工作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在工作量的计算中给予体现。
二、教育教学管理
1、教学要面向全体,教师备课中要体现《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内练习、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中留给《随班就读》生回答的问题。
2、上课时在课内对《随班就读》学生做到有巡视、有板演、有提问、有反馈。
教师在班级授课过程中要贯彻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伙伴合作,要根据三类生的不同特点实施教学过程。
3、作业要从随班生的实际出发,适当降低作业的难易度和数量。
对随班生的作业批改和个别辅导要有机结合,优先面批、及时辅导、订正等要体现激励。
4、测验内容随班生采用同样试卷进行考核可以适当延长时
间,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试题的难度作适当的调整或单独命题。
做好随班生期中、期末卷的收集工作。
5、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积极创设资源教室。
有计划地对《随班就读》学生加强课外个别辅导,并做好辅导记录。
学校随班就读工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促进残疾儿童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特殊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随班就读工作,包括随班就读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
第三条随班就读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全纳教育原则:尊重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促进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2. 个别化教育原则:根据残疾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实施个别化教育。
3. 家庭与社会参与原则:鼓励家长和社会各界参与残疾儿童的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4. 教育与康复相结合原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成立学校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中层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资源教师、康复教师、校医等人员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随班就读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制定学期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第六条建立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制度,包括随班就读学生认定、教育计划制定、教学实施、考核评价、资源配备、教师培训等。
第三章随班就读学生管理第七条随班就读学生认定:1. 学校根据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认定。
2. 学校应定期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评估,调整教育计划。
第八条教育计划制定:1. 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明确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
2. 教育计划应与家长沟通,征得其同意。
第九条教学实施:1. 教师应按照教育计划,实施个别化教育,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的需求。
2. 教师应定期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其提高学习成绩。
第四章教师培训与管理第十条学校应加强对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第十一条随班就读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1. 具有教师资格证书;2. 熟悉特殊教育理论和方法;3. 具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随班就读管理工作细则
随班就读管理工作细则为使随班就读工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有关规定要求特制定此细则。
一、总则1、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是对残疾儿童少年进行义务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力措施。
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人民政府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大力提升全县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的迫切需要。
2、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有利于残疾儿童就近入学,有利于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有利于普教带特教,特教促普教,相互结合,共同提高。
3、学校、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使其逐步完善。
二、对象4、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对象,主要是指智力、视力、听力、言语、肢体等类别的残疾儿童少年。
确定对象的依据是持有残疾证。
5、招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应当对其残疾类别和程度进行检测鉴定和筛查,未经严格鉴定的儿童不得视为随班就读对象。
其姓名和档案材料应该严格保密,由有关干部和任课教师掌握,不得在学生中扩散。
对经过鉴定的残疾儿童由学校确定,并报特教中心批准为随班就读对象。
三、入学6、学校依法接收本校服务范围内能够在校学习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服务,不得拒收。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入学年龄与普通儿童相同,特殊情况可以适当放宽。
四、报批7、每年9月15日前各校要将残疾儿童名册和接收残疾儿童入学情况上报县特教中心审批,对新增的随班就读学生一律要交验有关证明的复印件。
五、建档8、随班就读学生一经确认,学校和资源室必须为每个随读学生单独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1)残疾证、户口簿复印件;(2)随班就读教师工作手册;(3)反映随读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等方面的配有文字资料的图片。
六、安置9、随班就读学生每班1至2人为宜,最多不超过3人。
10、安置座位时应考虑残疾学生的需要和老师照顾方便。
11、随班就读任课教师应当选择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素质较好的教师担任,并保持相对稳定。
七、考评12、改革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考核评价制度,使其符合特殊教育规律,有利于残疾儿童自信心的培养。
大学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帮扶制度
大学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帮扶制度简介大学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帮扶制度是为了促进残疾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研究和生活的一项支持政策。
该制度旨在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资源,以确保残疾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学校教育,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实施步骤以下是大学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帮扶制度的实施步骤:1. 申请程序:- 残疾学生需要向学校的特殊教育办公室提交随班就读申请。
- 申请材料包括学生的残疾证明以及相关的医疗文件。
2. 需求评估:- 学校特殊教育办公室将组织专业人员对残疾学生的个别需求进行评估。
- 评估结果将有助于确定学生在研究和生活方面需要的支持和资源。
3. 支持方案制定:- 学校特殊教育办公室将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支持方案。
- 支持方案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研究辅助工具、家庭协助、学术辅导等。
4. 帮扶措施实施:- 学校将提供必要的帮扶措施,确保残疾学生能够顺利随班就读。
- 学校教职员工将积极协助残疾学生解决在研究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5. 定期评估:- 学校特殊教育办公室将定期对帮扶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 如果需要,支持方案将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帮扶制度的好处大学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帮扶制度的实施将带来以下好处:- 促进残疾学生的学业发展: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残疾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参与研究,并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 提高残疾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专业支持和资源的残疾学生会增强自信,更有动力去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 促进社会共融:大学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帮扶制度的实施将促进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关注,促进残疾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友善交往。
总结大学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帮扶制度是一项旨在促进残疾学生平等参与大学教育的政策。
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资源,该制度将帮助残疾学生克服困难,实现他们的学业和生活目标。
同时,它也将促进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和了解,促进社会共融的发展。
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
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2011年修订)一、总则1.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的特殊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2.实施义务教育的普通中小学必须招收能适应其学习生活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遵照本办法为其学习提供便利和帮助。
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幼儿教育机构、普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招收符合入学条件的残疾学生就读。
3.随班就读是我国对残疾人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是我国特殊教育格局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国际融合教育理念与我国特殊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也是我国普通教育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4.随班就读工作要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普通学校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支撑,构建完善的随班就读工作机制和科学的支持保障体系,稳步扩大随班就读的规模,提高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对象与安置5.随班就读对象是指所有能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的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包括脑瘫)、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包括孤独症)、多重残疾等残疾人。
6.招收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应该由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其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进行确认或评估鉴定。
有残疾证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由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确认并备案后,经与家长协商后对其入学安置做出具体安排。
疑似残疾儿童少年的评估鉴定程序,一般先由家长或教师向普通学校提出申请,由学校指定或委托有关人员或机构进行初步筛查,登记造册后上报给县(区)级随班就读管理机构,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或委托有资质专业机构进行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评估鉴定。
评估鉴定结论征得家长同意后,对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做出具体安排。
对被认定为残疾的儿童少年,要定期复查,如发现认定不当或有误,必须予以纠正。
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施细则-全文及解读
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管理,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制定本实施细则(简称"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招收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普通中小学校(以下简称"普通学校〃)开展随班就读工作。
第三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公平融合为导向,强化依法治教、依法治学理念,高度重视关爱残疾学生,健全随班就读工作体系和保障机制,全面实施融合教育,努力提高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质量和水平。
第四条随班就读是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同普通学生共同就读、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帮助残疾儿童少年更好适应、融入和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
第五条随班就读工作应坚持公益普惠,科学评估、应随尽随,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普特融合等原则,全面提高融合教育质量,推动特殊教育公平融合高质量发展。
第六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指导全省开展随班就读工作。
地级以上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随班就读工作的统一规划实施检查、指导、评估等。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责任主体,应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当地普及义务教育整体工作中,加强统筹谋划,建立完善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科学规划随班就读学校布局,优化随班就读资源教室、资源教师等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均衡配置,统筹做好招生入学、教育安置、学籍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巡回指导检查等工作,不断提升随班就读质量。
第二章对象、认定与入学安置第七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对象,指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各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
随班就读管理工作细则
随班就读管理工作细则为使随班就读工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有关规定要求特制定此细则。
一、总则1、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是对残疾儿童少年进行义务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力措施。
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人民政府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大力提升全县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的迫切需要。
2、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有利于残疾儿童就近入学,有利于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有利于普教带特教,特教促普教,相互结合,共同提高。
3、学校、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使其逐步完善。
二、对象4、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对象,主要是指智力、视力、听力、言语、肢体等类别的残疾儿童少年。
确定对象的依据是持有残疾证。
5、招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应当对其残疾类别和程度进行检测鉴定和筛查,未经严格鉴定的儿童不得视为随班就读对象。
其姓名和档案材料应该严格保密,由有关干部和任课教师掌握,不得在学生中扩散。
对经过鉴定的残疾儿童由学校确定,并报特教中心批准为随班就读对象。
三、入学6、学校依法接收本校服务范围内能够在校学习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服务,不得拒收。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入学年龄与普通儿童相同,特殊情况可以适当放宽。
四、报批7、每年9月15日前各校要将残疾儿童名册和接收残疾儿童入学情况上报县特教中心审批,对新增的随班就读学生一律要交验有关证明的复印件。
五、建档8、随班就读学生一经确认,学校和资源室必须为每个随读学生单独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1)残疾证、户口簿复印件;(2)随班就读教师工作手册;(3)反映随读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等方面的配有文字资料的图片。
六、安置9、随班就读学生每班1至2人为宜,最多不超过3人。
10、安置座位时应考虑残疾学生的需要和老师照顾方便。
11、随班就读任课教师应当选择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素质较好的教师担任,并保持相对稳定。
七、考评12、改革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考核评价制度,使其符合特殊教育规律,有利于残疾儿童自信心的培养。
随班就读管理工作细则
随班就读管理工作细则随班就读管理工作细则为了规范和制度化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我们特制定了这份细则。
一、总则1.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力措施,也是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的迫切需要。
2.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有利于残疾儿童就近入学,提高入学率,促进XXX结合,共同提高特殊教育水平。
3.学校和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逐步完善工作。
二、对象4.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对象主要是智力、视力、听力、言语、肢体等残疾儿童少年,依据是持有残疾证。
5.招收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前应进行检测鉴定和筛查,未经严格鉴定的儿童不得视为随班就读对象。
其姓名和档案材料应该严格保密,由有关干部和任课教师掌握,不得在学生中扩散。
经过鉴定的残疾儿童由学校确定,并报特教中心批准为随班就读对象。
三、入学6.学校依法接收本校服务范围内能够在校研究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服务,不得拒收。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入学年龄与普通儿童相同,特殊情况可以适当放宽。
四、报批7.每年9月15日前各校要将残疾儿童名册和接收残疾儿童入学情况上报县特教中心审批,对新增的随班就读学生一律要交验有关证明的复印件。
五、建档8.随班就读学生一经确认,学校和资源室必须为每个随读学生单独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1)残疾证、户口簿复印件;(2)随班就读教师工作手册;(3)反映随读学生研究、生活、活动等方面的配有文字资料的图片。
六、安置9.每班1至2名随班就读学生为宜,最多不超过3人。
10.安置座位时应考虑残疾学生的需要和老师照顾方便。
11.随班就读任课教师应当选择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素质较好的教师担任,并保持相对稳定。
七、考评12.改革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考核评价制度,使其符合特殊教育规律,有利于残疾儿童自信心的培养。
13.考核、评价内容:要从思想品德、文化知识、社会适应能力、缺陷补偿、行为矫正、劳动技能等方面考虑,不得单纯以文化知识为唯一评价标准。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实施的解决方案
随班就读是指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教育学校中跟随同龄正常儿童就读,并接受特殊教育教学和支持服务的一种教育方式。
对于残疾儿童少年的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实施,以下是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
1.提供专业的评估和个别化的教育计划:对于每位残疾儿童少年,应提供专门的评估,确定其具体的教育需求。
制定个别化的教育计划,针对其个体差异和教育目标进行指导。
2.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人员:确保学校配置足够数量和质量的专业特教教师和辅导员,他们应具备相关残疾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3.建立支持团队和合作机制:建立一支由特教教师、孩子家长、学校管理人员和其他支持人员组成的支持团队,通过合作和相互支持,共同促进随班就读工作的成功。
4.形成积极的教育环境:为残疾儿童少年创造积极、包容的教育环境。
教师和同龄学生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残疾的特点和需求,消除偏见和歧视,提供支持和帮助。
5.提供适当的辅助设备和技术支持:根据残疾儿童的需要,配备适当的辅助设备和技术支持,例如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设备、电动轮椅、电子辅助工具等来增加他们参与学习和社交活动的能力。
6.强化课程和教学的个性化:根据残疾儿童的特殊需求,对课程和教学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例如,提供更多的时间和资源,降低要求的难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7.提供社会支持和心理辅导:除了教育方面的支持,残疾儿童还需要得到社会支持和心理辅导。
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一些活动,鼓励正常学生和残疾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尊心。
8.定期评估和跟踪:建立有效的评估和跟踪机制,以监测残疾儿童的学习进展和个体需求的变化,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9.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并评估个人教育计划,分享教育资源和经验,让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参与者。
10.加强政策和法律保障: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保障残疾儿童享有平等而又适当的教育权利。
同时,提高对随班就读工作的投入和支持,提供专业培训和经费保障等。
中学随班就读学校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特殊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成立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随班就读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实施。
2.设立随班就读教师团队,负责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教学、生活管理和心理辅导等工作。
三、入学管理1.学校要按照国家规定,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确保其入学率。
2.入学时,学校要对残疾儿童少年的身体状况、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3.学校要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设施,确保其在校期间的安全和健康。
四、教育教学管理1.学校要制定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计划,确保残疾儿童少年能够接受与普通学生相同的教育内容和教学要求。
2.教师要根据残疾儿童少年的个别化教育计划,调整教学方法,关注其学习进度,提高其学习效果。
3.学校要组织随班就读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残疾儿童少年的全面发展。
五、生活管理1.学校要关心残疾儿童少年的生活,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和心理健康辅导。
2.学校要建立健全随班就读学生的住宿管理制度,确保其住宿安全、舒适。
3.学校要加强对残疾儿童少年的安全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六、家校合作1.学校要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定期与家长沟通残疾儿童少年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同关注其成长。
2.学校要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3.学校要为残疾儿童少年的家长提供心理支持和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教育孩子。
七、监督检查1.学校要定期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学校要设立举报电话和邮箱,接受社会监督,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八、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本制度由学校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接收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制度和规定
钟市小学关于接收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制度和规定为了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依法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利,制定本制度。
1.对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少年进行检测和鉴定的程序视力、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少年由医疗部门、残疾儿童康复部门或当地盲、聋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测鉴定。
对智力残疾(特别是轻度)儿童少年的确认一定要慎重。
一般先由家长或学生所在班级的教师提出名单,经家长同意,在家长和班级教师的共同参与下,请旗级以上专业鉴定机构进行严格的鉴定并形成书面鉴定报告。
对被确认为智力残疾的儿童少年,要定期复查,如发现有误,必须立即纠正。
智力残疾儿童少年的鉴定结论,仅作为对其采取特殊教育方式的依据,不得移作他用。
其姓名和档案材料应该严格保密,仅由有关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任课教师掌握、不得在学生中扩散。
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每班以1至2人为宜,最多不超过3人。
2.保障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的学习、活动权利学校应当依法接收本校服务范围内能够在校学习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不得拒绝。
学校要安排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活动,补偿生理和心理缺陷,使其受到适于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教育和训练,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学校应当对残疾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逐步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精神。
同时要加强对普通学生的思想教育,以逐步形成普通学生与残疾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校风和班风。
学校应针对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康复训练活动,积极探索康复训练的内容和方法,配合专业机构对残疾儿童少年进行矫治或治疗。
3.对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少年给予适当的照顾和管理学校应建立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档案,主要包括个人和家庭情况、残疾鉴定、个别教学计划、学业、考核评估等资料。
每年一次对随班就读残疾儿童进行统计,上报旗教育局备案。
特殊幼童、残障幼童随班就读工作管理措施
特殊幼童、残障幼童随班就读工作管理措施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特殊幼童和残障幼童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措施,以确保他们能够融入普通教育环境并接受优质教育。
2. 定义- 特殊幼童:指因某种特殊原因而需要特殊教育支持的幼童,包括但不限于智力障碍、语言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等。
- 残障幼童:指身体或智力上存在严重不足或障碍的幼童,涵盖肢体障碍、自闭症、多重障碍等。
3. 随班就读工作管理措施为确保特殊幼童和残障幼童能够适应普通幼儿园环境并取得进步,以下管理措施应得到实施:3.1 幼儿园准备工作- 幼儿园应配备专业特殊教育教师,能够提供个别化的教育支持和辅导。
- 提供无障碍设施和辅助工具,以满足特殊幼童和残障幼童的需要。
3.2 制定个别教育计划(IEP)- 根据特殊幼童和残障幼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别教育计划,明确研究目标和支持措施。
- 定期评估和调整个别教育计划,确保其有效性。
3.3 提供合适的支持- 幼儿园教师应接受相关培训,提高对特殊幼童和残障幼童的理解和支持能力。
- 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个别化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研究成果。
3.4 促进社交融合- 鼓励幼童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特殊幼童和残障幼童与其他幼童的社交融合。
- 组织适当的活动和游戏,培养他们的友谊和团队意识。
3.5 家校合作- 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交流特殊幼童和残障幼童的研究情况和需求。
- 家长应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共同关注幼童的发展和进步。
4. 监督和评估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特殊幼童和残障幼童随班就读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以上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参考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权益保障法》该文档旨在提供一套初步的特殊幼童和残障幼童随班就读工作管理措施,具体操作细节需结合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进行制定和执行。
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
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促进残疾人教育公平与包容,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残疾学生的随班就读工作。
第三条随班就读是指残疾学生在普通教育机构的正常教学班中接受教育。
第四条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应当享受平等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并接受与普通学生相适应的培养。
第五条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随班就读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六条学校应当根据残疾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适合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加强师资培训,保障残疾学生的学习权益。
第七条家长和社会应当积极支持残疾学生的随班就读工作,营造包容、尊重的教育环境。
第二章随班就读对象的确定与申请第八条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年龄符合普通学校招生条件;(二)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或得到家庭的相应照料;(三)身体或智力等残疾程度适宜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
第九条家长或残疾学生本人应当向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提出随班就读申请,提交以下材料:(一)申请表;(二)残疾证明;(三)相关医疗证明或评估报告;(四)家长书面意见。
第十条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三章随班就读的实施第十一条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应当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共同确定。
第十二条学校应当为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助器具和设备,并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特殊教育教师进行支持。
第十三条教师应当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给予平等关怀和重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残疾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残疾学生的情况并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
第四章随班就读工作的保障措施第十五条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相关的培训和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特殊幼儿、残疾幼儿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制度
幼儿园“残疾儿童 " 随园保教工作管理制度为了使我园残疾幼儿随园保教工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与制度化,根据有关规定与要求特制定此细则。
一、总则1、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就是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与国残疾人保障法》得需要,就是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得行之有效得途径,也就是提高民族素质得有力措施.2、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有利于残疾儿童就近入学, 有利于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得入学率,有利于普教带特教,特教促普教,相互结合,共同提高。
3、幼儿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使其逐步完善.二、对象4、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得对象, 主要就是指智力、视力、听力、语言、肢体等类别得残疾儿童少年。
视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得条件应就是: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 0、05而低于 0 、03,而且没有其她残疾得低视力儿童少年。
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得条件应就是:双耳听力损失, 其中听力损失轻得一耳听力损失程度在41—70分贝, 而且没有其她残疾得重听儿童。
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得条件应就是:智商 (IQ )值在 50-70 之间,而且没有其她残疾得轻度弱智儿童少年。
5、招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应当对其残疾类别与程度进行检测鉴定与筛查,未经严格鉴定得儿童不得视为随班就读对象.(1)视残儿童:经医院鉴定或以残疾证为准。
(2)听残儿童:经医院鉴定或以残疾证为准。
(3)肢残儿童:经医院鉴定或以残疾证为准。
(4)智残儿童少年得鉴定或筛查结论,仅作为对其采取特殊教育方式得依据,不得移作她用. 其姓名与档案材料应该严格保密,由有关干部与任课教师掌握,不得在学生中扩散。
三、入学6、幼儿园依法接收本园服务范围内能够在园生活学习得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服务,不得拒收.四、报批7、每年9 月份各园点要将残疾儿童名册与接收教育情况上报中心园,并由中心园汇总统一上报教育局。
五、建档8、随班就读学生一经确认,幼儿园必须为其建立学籍档案,其内容包括:(1) 残疾证明;(2)基本情况登记表;(3)个别教育计划与个别教育实施方案。
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
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正文】一、总则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旨在规范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实施过程,保障残疾人顺利接受教育,提高其各项能力,促进融合发展。
二、相关术语⒈随班就读:指残疾学生根据个别化教育计划,在普通学校接受全日制学业教育的方式。
⒉教育资源配置:指依据残疾学生实际情况,提供具有特殊需求的各项教育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人力资源、教育设施、助具、辅助技术等。
⒊个别化教育计划:指根据残疾学生的学习能力、特殊需求和家庭背景等因素,对其进行个体化规划,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评估标准等。
三、残疾人随班就读的组织管理⒈学校责任⑴学校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学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为符合条件的残疾学生提供随班就读机会。
⑵学校应根据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⑶学校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特教教师,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和辅导。
⒉教师责任⑴教师应了解残疾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⑵教师应积极与残疾学生及其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并予以帮助和指导。
⑶教师应接受相关培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四、残疾人随班就读的实施过程⒈行政审批⑴残疾学生家长应向相关教育主管部门提出随班就读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⑵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对申请进行审核,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策。
⒉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⑴学校特教教师应与残疾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面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家庭背景,并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⑵个别化教育计划应明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等,确保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⒊教学实施⑴学校应根据个别化教育计划,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如助具、辅助技术和特殊学习环境等。
⑵教师应按照个别化教育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逐步适应普通学校的学习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规定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2011年修订) 2012-04-1820:33编辑器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2011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一、总则1.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的特殊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2.实施义务教育的普通中小学必须招收能适应其学习生活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遵照本办法为其学习提供便利和帮助。
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幼儿教育机构、普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招收符合入学条件的残疾学生就读。
3.随班就读是我国对残疾人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是我国特殊教育格局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国际融合教育理念与我国特殊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也是我国普通教育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4.随班就读工作要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普通学校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支撑,构建完善的随班就读工作机制和科学的支持保障体系,稳步扩大随班就读的规模,提高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对象与安置5.随班就读对象是指所有能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的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包括脑瘫)、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包括孤独症)、多重残疾等残疾人。
6.招收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应该由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其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进行确认或评估鉴定。
有残疾证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由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确认并备案后,经与家长协商后对其入学安置做出具体安排。
疑似残疾儿童少年的评估鉴定程序,一般先由家长或教师向普通学校提出申请,由学校指定或委托有关人员或机构进行初步筛查,登记造册后上报给县(区)级随班就读管理机构,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或委托有资质专业机构进行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评估鉴定。
评估鉴定结论征得家长同意后,对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做出具体安排。
对被认定为残疾的儿童少年,要定期复查,如发现认定不当或有误,必须予以纠正。
残疾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学习,一般不要求对其残疾类型和残疾程度进行评估鉴定,可由幼儿园组织专家对残疾幼儿的能力、特殊需求等进行综合诊断和评估,以便为其提供适宜的教育服务。
残疾学生进入普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等的评估鉴定程序,可由学校组织专业人员对达到录取分数标准并具备学习能力的残疾考生进行综合评估,以便为其接受教育提供便利。
残疾人的评估鉴定结论,仅作为对其采取特殊教育及其相关服务的依据,其姓名和档案材料要严格保密,未经家长许可不得移作他用。
7.在普通幼儿园、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每班以1至2人为宜,原则上不超过3人。
接纳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班级可相应减少班额。
残疾学生相对较多的学校或重度残疾学生就读的学校,可根据需要附设特殊教育班。
残疾儿童少年应当就近入学。
在城市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也可以由教育行政机构协调相对集中在指定幼儿园或学校就读。
拒绝接收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责令其限期改正。
普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等可根据残疾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校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安置形式为其提供教育。
三、学籍管理8、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入学年龄,应当与当地普通儿童少年相同。
特殊情况需出具相关机构证明,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其入学年龄可以适当放宽。
9.义务教育阶段的随班就读学校要将残疾儿童少年列入学生学籍名册,同时为残疾学生建立个人教育档案。
档案内容应包括个人和家庭情况、残疾类别、残疾程度、适应行为、各科学业状况以及个别化教育计划等。
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幼儿园或普通学校也应为残疾学生建立个人教育档案。
10.随班就读学校要严格控制随班就读学生的辍学率。
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休学等要报经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
11.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确保残疾儿童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对于完成当地规定的小学教育年限并有能力继续升学的残疾学生,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其发展需要、家长意愿和当地教育情况,安排到普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或职业学校继续学习。
特殊情况下,由家长或学生申请,并经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可以考虑其继续安置在原学校学习,直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年限,毕业时发给毕业证书或完成义务教育证书。
四、教育教学12.学校要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日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在所需教材、设备、资料、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
13.各级各类随班就读学校应当积极创建尊重、宽容和友爱的校园环境和氛围。
对残疾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乐观面对人生,逐步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加强对普通学生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学生的教育,逐步形成普通学生与残疾学生相互尊重、相互接纳、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良好校风和班风。
14.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随班就读学校应当根据残疾学生的需要,完善校内教育教学无障碍设施,为残疾学生平等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创造无障碍校园环境。
15.学校要根据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特殊需求,因材施教,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制订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
各学科教学应当结合本学科特点,在教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对残疾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重视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使其受到适合的教育和康复与训练。
16.随班就读教学原则上执行普通学校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学校可以根据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作适度调整。
学校要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设置适合其需要的特殊课程。
17.随班就读学生一般使用与普通学生相同版本的教材。
教育部门和各级随班就读资源中心(指导中心)要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情况,配备适合需要的教科书(如盲文版、大字版等教科书)等。
18.随班就读学生以班级学习为主,学校可根据残疾学生的情况和学校的条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允许残疾学生走班、选科等。
19.教师在随班就读教学中,要处理好普通学生与残疾学生的关系,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关注残疾学生的特殊学习需要,实施针对性教学。
20.随班就读学生人数较多的普通中小学应设立资源教室,安排专职或兼职的资源教师,配备适当的教具、学具、康复训练设备(器材)和图书资料等,为随班就读学生得到针对性辅导和训练创设必要的条件。
普通幼儿园可根据残疾儿童的需要,适当增加教师编制,配备适当的玩具、学具、康复训练设备和图书资料等,满足残疾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残疾学生就读较多的普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等应该设立残疾人服务资源中心,配备计算机读屏、电子放大器、盲文复印机、有声读物、助听设备等,为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和保障。
21.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估应该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提高。
评估形式要灵活多样,评估内容应包括思想品德、文化知识、社会适应能力、缺陷补偿以及潜能开发等。
普通学生的综合评估要增加尊重和帮助随班就读学生的考核内容,以便更好地促进残疾学生和普通学生的交流与融合。
22.承担随班就读任务的学校或幼儿园应该注重当地康复、医学、特殊教育中心等专业人员的作用,争取多方机构和当地社区的支持,充分调动社区资源,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促进其全面发展。
23.要建立家校联系和合作机制。
教师应当与残疾学生家长经常交流学生情况,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
学校或幼儿园也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普通学生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五、师资队伍24.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师资队伍包括班主任教师、任课教师、资源教师和巡回指导教师。
班主任教师要遴选热爱残疾学生、有奉献精神、有管理能力的教师担任。
随班就读任课教师应当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掌握随班就读的基本教学原则和方法,并具备基本的特殊教育基础知识和技能。
资源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应当具有特殊教育专业或相关专业背景或接受过特殊教育及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有相当丰富的教育残疾学生的教学经验或康复训练实践经验。
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和幼儿园,要根据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实际需要加强相应的师资配备。
25.普通师范院校、普通幼儿师范院校和有条件的综合性院校应当开设特殊教育课程,以保证新入职教师具备适应随班就读工作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
26.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随班就读师资队伍的建设,把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教师培训计划。
在职普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中应有一定比例的特殊教育内容。
承担随班就读任务的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随班就读的岗前和岗后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7.学校或幼儿园应当将承担随班就读任务的普通教育教师工作量纳入教师岗位绩效考核指标。
28.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随班就读学校或幼儿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奖励和补贴办法,逐渐使随班就读教师与当地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享有同等待遇,并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六、支持保障29.县级及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施,要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当地义务教育的整体规划,制定有利于促进随班就读工作开展的政策和措施。
协调当地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建立和完善本地区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逐步将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入学指标列入当地义务教育督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指标体系。
30.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随班就读工作需要,可建立随班就读资源中心(指导中心),也可委托当地特殊教育学校(中心)行使随班就读资源中心(指导中心)的职能,为随班就读工作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保障。
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随班就读工作需要为这些机构制订合理的人员编制和经费预算,安排专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特殊需要的教材、学具和辅助用具等。
省级随班就读资源中心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实施本省随班就读工作的督导、年度检查、师资培训、随班就读学生所需的教材等工作。
县(区)级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实施随班就读工作督导、年度检查、师资培训、教学研究、经验交流、残疾儿童少年鉴定和评估等工作。
随班就读学生数较多的地方,应当在其辖区内的普通中心学校内设立随班就读巡回指导中心,负责辖区内随班就读教师的咨询及随班就读学生的巡回辅导。
31.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措施,确保残疾人随班就读经费的需求,根据需要逐年增加对随班就读学校或幼儿园的经费投入。
省、市(地)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设立的特殊教育专项资金中要划拨一定比例经费用于随班就读工作。
参照本地特殊教育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制定随班就读的生均经费标准,保障本地区随班就读工作的经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