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实用课件

合集下载

第13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课件(共14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课件(共14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赏析:“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 推移,给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 字写出江面平静辽阔,展示诗人的广 阔胸襟。
颔联写进入楚地所见的壮阔景色。 抒发了诗人初出荆门的喜悦、激动的 之情,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奋发 进取的精神。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赏析:颈联以静观的视角,运用比
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 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 是远景。
颔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 的好,想一想好在何处?
“随”——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 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 悦开朗的心情。
“入”——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 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 想象,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2)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 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 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随着眼前景物的变换,诗人自然地 描绘出画卷般的景色,乡思旅情,尽在诗中。 B.颔联炼字精妙,“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 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C.颈联描写了一幅空阔辽远的月夜云天图,想象大胆奇特,有灵动之感,情 韵悠长,表达出诗人豪迈的心情和新鲜的感受。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用拟人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 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收束全诗,余音袅袅。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 (共108张PPT)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  (共108张PPT)
黄河
译 文 : 浩瀚的沙漠上升起一股 孤 烟 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译文: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 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山前线。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这首诗的首联交代了哪些内容?
目的
地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露出失意情绪。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1.试着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疏通诗歌意思。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只剩下。空,只、仅
译 文 : 举 目 四 望竟没有一个相识的人,(我) 只好放声歌唱来怀念古代的隐士了。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诗歌以《野望》为题,读首联,找找诗人“望”的 时间、地点,感受诗人“望”的心境。
地点
时间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呼应尾联,表现诗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 ? 由 此 描 绘 了 一 幅怎样的画面?
上 (绘景)
尾联:紧张的斗争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2.深入研读诗句,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2.诗歌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 天的“归雁”,它们正是远赴 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 以“蓬”“雁”自比,从中透 露出内心忧怨难言的激愤抑郁 之情。
3.《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 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 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 在哪里?

第13课《唐诗五首》(44张PPT)++22-2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44张PPT)++22-2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 蹄”中,“乱”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 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开之多更显 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
4、本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湖水,云脚,早莺,新燕 等景物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 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对西 湖,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点出出使的季节——春天。
长河落日圆
颈联绘景—— 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
“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暖,微带苍茫 。 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 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野望
——王绩
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 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 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 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 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 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嗜酒,能饮 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 《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 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 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翻译
❖ 傍晚时分站在诗人隐居的地方纵目远眺, 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 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 猎物回去。
❖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咏一曲长歌 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30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30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舟而下。游经三峡,渡过荆门山,进入了江汉平
原。一直在山区生活的李白,首次见到宽阔的平

原,完全不一样的视觉感受,给李白一种全新的

感觉和体验。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特点?它们衬托出平原的什么特点?
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 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表现诗人的彷徨无依。
3.采薇
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 之子伯夷、叔齐在商朝灭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 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诗文对比
野望 [ 唐 ]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背景: ·贞观初年,因疾罢归 河渚间,躬耕东皋,故 自号“东皋子”。 ·性情简放,“不喜拜 揖”,其诗多写饮酒及 隐逸田园之趣,赞美嵇 康、阮籍和陶潜,嘲讽 周、孔礼教,以抒怀才 不遇之苦闷,曾三仕三 隐。
《黄鹤楼》
《使至塞上》
作者:
作者:
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
唐代诗人。
承 树“承树”就皆是秋第色二,联山承山接唯第落一联晖,。紧或承写题景眼,或颔叙几事处,早展开莺来争写暖,树是,首谁联家的新延燕续与啄延春申泥。。

牧“转人”表驱示犊诗返意,转猎折马、带变禽换,归会。联 见由、 之事颈 景及联写人所、乱及花景渐,或欲由迷景人及眼情,、浅及草理才,能总之没要马另蹄辟。
蹊径或变换角度。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背景链接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对 吐蕃的战争中取得重大胜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 北边塞慰问,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节度判官,这实 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写出使途 中的所见所感。
诗词诵读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使至塞上
[唐]王 维
yán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大”突出沙漠的浩瀚无边。
“孤”写出景物的单调,使烽烟显得格外醒目。
默写常考句
【转】写景 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颈联画风一转, 运用白描手法, 描绘了奇美壮 丽的塞外风光。
“直”表现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颈联四美: ①构图美:从上到下,“落日”—“孤烟”—“长河”;从近 到远,“孤烟”—“落日”—“大漠”,层次丰富。 ②线条美: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长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 ③色彩美:黄色的大漠,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色彩艳丽。 ④意境美:缓缓升起的狼烟,波澜不惊的长河,即将西下的落 日,意境雄浑。
3.(鄂州中考)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示例】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 烽烟笔直地伸向天空。黄河似一条金带,平躺在大 漠远方。一轮浑圆的红日,正静静地悬挂在西边的 天空中。
结构梳理
首联(起) 叙事
使 至
颔联(承)
抒情
塞 上
颈联(转)
绘景
(遵义中考)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圆”的妙处。
考点 品析诗歌炼字
[答题支架]
释含义,明手法 描景象,摹情态 点作用,表情感
可结合字(词)性,解释其含义,或指出其所 运用的特殊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5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55张PPT)

征蓬.(péng) 仍怜.(lián) 没.马蹄(mò)
燕.然(yān) 贾.亭西(jiǎ ) 白沙堤.(ddīī)
2.作者链接 王维(701-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 朝著名诗人、画家,字 摩诘,号摩诘居士。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 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 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 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 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 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 有《王右丞集》。
3.整体感知 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交流点拨】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 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又 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 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在萧关巧遇巡逻侦 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山前线。
四、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1.收集描写黄鹤楼的诗。 【交流】
黄鹤楼 贾岛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
2.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各名文。 【交流】湖北: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 范 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 王勃《滕王阁序》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诗歌,圈点课文生字词。
东皋.(gāo) 采薇.(wēi)
徙.倚(xǐ ) 崔颢.(hào )
驱犊.(dú) 萋.萋(qī)
2.作者链接 王绩(约 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人,唐代诗人。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酒经》《酒谱》,注有《老》《庄》。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 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 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 《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 诗在上头”的赞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含内置音频)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含内置音频)

感音律之美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①律诗每首8句4联,依次为首联、颔 联、颈联、尾联。 ②律诗的中间两联(颔联、颈联)中 的上下句是对仗的,它的平仄、词性、 结构、意义相对。 ③这首律诗的韵脚押韵的字依次是 “依”“晖”“归”“薇”, “i”“ui”“ei”为平声韵,声调悠 久。
13 唐诗五首
目录
DIRECTORY
0 1 野望 ——王绩 0 2 黄鹤楼——崔颢 0 3 使至塞上——王维 0 4 渡荆门送别——李白 0 5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文体知识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唐代近体诗(绝句、律诗)
而言。「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比较如下:
诗体 格律
句数
古体诗 无严格束缚
字数 不严格限制
写作背景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 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 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 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 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
黄鹤楼 作 者 : 崔 颢
• 黄鹤楼 崔颢 李白都曾留下千古名篇


三 大
• 岳阳楼 在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著称。

楼 • 滕王阁 位于江西南昌,以王勃的《滕王阁序》著称
黄鹤楼 <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qī qī yīnɡ wǔ

最新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23张PPT)

最新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23张PPT)
题壁美诗篇,
千古《黄鹤楼》
黄 鹤
楼 崔

岳阳楼 滕王阁 鹳雀楼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 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 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 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 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 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yī
另一传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 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 们为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 黄鹤楼。
知人论世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
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 《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 海浮沉,终不得志。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 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背景知识
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此楼,产生了一种吊 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 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唱出了这首浑然天成的 诗歌,这也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文学科普1.0:唐七言热搜榜NO.1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 楼》为第一。”
——【南宋】文学评论家严羽 《沧浪诗话》

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川、原 野。
长江中的小洲, 在黄鹤楼东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分明的样子。
草木茂盛的样子。

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碧绿长满
文 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故乡

黄昏中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烟雾笼罩的长江更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41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41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
“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
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
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
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
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
其间的河流,写以“长”字。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
动静结合 正面衬托 反面衬托
尾联:直抒胸臆,隐逸山林。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直抒胸臆
小结:野望
本诗首联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动作,同时奠定本诗孤寂的感情基调。中间 两联写景及景中人的活动,动静结合,正面衬托,反面衬托,把诗人的孤寂彷徨 之情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的联结起来。尾联直抒胸臆,直接表达诗人的怅 惘孤寂的心情,抒发归隐山林的志向。
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
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
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 征 蓬 出 汉 塞 , 归 雁 入 胡 天 。
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抑郁和孤寂 落寞。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
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点出随从不多。
过:去往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我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
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杂乱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 马蹄。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38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38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从山水 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关,我们在吟诵着千 古名句,我们也在体味着人间百态。所以无论 明天你将回到哪里,身处何方,又将展开怎样 的人生,不要忘了这段日子里我们共同感受到 的那份感动,那份沉醉,那份喜悦,那种振奋, 那是你们绽放出来的光芒,那也是中国诗词永 远的魅力!
其次,它有画一样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 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 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
最后,它有画一样的色彩。黄沙漫漫的大漠,橘红 色的夕阳静居天际,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 起一缕直上高空的烽烟,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 诗中有画,名句赏析 ·
· 读古诗,说画面 ·
1、《野望》的颔联和颈联描 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你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 品诗境,说情感 ·
颔联和颈联写作者在东皋田野纵 目远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 在夕阳的余晖中,静谧而萧瑟。牧人 驱犊归家,猎马满载而回,兴致盎然。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
· 品诗境,说情感 ·
使至塞上
我轻车简从慰问边关, 诗人驾车经过了居延。 像飘飞的蓬草出汉塞, 又似归雁飞入到胡天。 茫茫大漠烽烟独起直, 滔滔黄河落日大又圆。 萧关偶遇侦察的骑兵, 得知统帅在燕然前线。
渡荆门送别
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我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漫游。 重山随着平野出现渐渐逝尽, 长江进入无边原野缓缓流淌。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 云层形成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 不远万里继续护送我的行舟。
· 品诗境,说情感 ·
(四)《渡荆门送别》
根据前三首诗中学到的体会作者情感的方法,参考 课后思考探究第四题,自学这首诗。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3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34页)
早期诗多写闺情,流于纤艳。后历边塞,诗 风变为雄浑奔放。
著有《崔颢集》
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此楼,产生了一种吊古伤今、人去 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 而出,唱出了这首浑然天成的诗歌,这也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小结:
本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画 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 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解的孤寂之情。
苦闷、矛盾、孤寂、落寞 喜悦
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
首联 起 首联点题
承 写所见之景
结构
颔联 颈联

先从远景开始描画秋天山 野的静态,再转入近景,
先写动物,再转入植物 的描写。
写人的动态
尾联 合 都是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情感。
黄鹤楼
崔颢(hào)
崔颢(约704~754),盛唐诗人。汴州(今 河南开封)人。开元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司勋 员外郎。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 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做”,强调继承《诗经》 “风雅比兴”的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 “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
白居易(772-846)
早期所作的讽喻诗,较广泛尖锐地揭发了时政弊 端和社会矛盾,于民生困苦也多有反应。自遭受 贬谪后,意志低沉,晚年尤甚,诗文多怡情悦性、 留连光景之作。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深寻思念。
抒情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4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4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古诗赏析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_______诗。 首联交代了________和________ 。
古诗赏析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交代了出使原因和目的地 。
古诗赏析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 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黄鹤楼
崔颢
作者介绍
崔颢(704?—754),唐代诗人。汴州(今
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723年)登进士第。 唐玄宗开元(713—741)后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 望(杜佑父)门下任职。唐玄宗天宝(742—756年) 初年,入朝为太仆寺丞,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 前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来的边塞生 活使他的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 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名著当时。《全唐诗》 存其诗四十二首。
古诗赏析
2.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 作者什么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 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和诗人的喜悦心情。
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全诗情景交融,对尽 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 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 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 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 白沙堤。
渡荆门送别
李白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
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 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 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 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 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 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 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 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优质课件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优质课件全

把握律诗的结构——起承转合:
元代范德机的《诗格》:“作诗有四 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 要渊永。”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 法方面的术语,是艺术创作常用的结构技 巧之一。
一首律诗一般由四联构成,分别称为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往往遵循起承 转合的格局。
首联,起,开门见山,直接扣题。 颔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 颈联,转,转折变化,由此及彼。 尾联,合,呼应开头,收束全诗。
【作者简介】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唐代诗人。他生长在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开 元、天宝时代,他二十岁左右中进士,因干谒 著名学者李邕,不被赏识,自此“文誉”被毁, 有二十年左右时间,多在京城以外做官或当外 官的幕僚,一生漫游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中唐的文学家把他与盛唐大诗人王维并称: “沈(佺期)、宋(之问)既殁,而崔司 勋颢、王右丞维复崛起于开元、天宝之 间”。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 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秋色”“落晖”这些词充满了浓浓 秋意,淡淡伤感。诗人举目四望,山、树 都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 萧瑟。
“返”“归”这些充满温情的词在诗 人这里,却呈现出忧郁、孤独、清冷的色 彩,这都是诗人心绪投射于外物的反映。
“采薇”运用了典故,诗人在现实中 难觅知音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 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抒发了诗人的隐 士情怀。
使至塞上
王维
放声吟诵,读出节奏。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此诗押“ɑn”韵,在诵吟韵脚字时,要特 别注意平仄起伏,这样读诗,才会读出韵味来。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诗意。

第13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课件(共17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课件(共17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固复习
远渡地点
叙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出蜀目的
荆 门
对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水 远景 写
送 偶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俯视
仰视
月云 近景 景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拟人
由景及情 留恋故乡
抒情
中心思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诗人从蜀地至荆门沿途所 见景物,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 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图画,表达了诗人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及对故乡的依 依惜别之情。
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我还是喜爱故乡的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 行的小舟。(抒情、拟人)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作者在5岁那年便随父亲到四川,在那里度过 了青少年时代,因此常称四川为“故乡”。 长江水自蜀东流而下,所以作者称它为“故 乡水”。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故乡水以人的 情态,说故乡水来送自己,表达自己对故乡 的留恋和不舍。
渡远荆门外 来 楚国游
我乘舟远渡到荆门以外,去楚地漫 游。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 联交代了什么?
——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了此 行的地点和事由。
山随平野尽, 江入 流。
山随着平旷的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长江 奔入辽阔无际的原野。
观后赏析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赏析“随”和“入”字
“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 换、推移的情景真切的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空间 感和流动感。 “入”字描绘了江水流向远方、水天相接的开阔境 界,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的豪情万丈的胸怀和 喜悦昂扬的激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片欣赏
合作探究
1.《黄鹤楼》一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 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 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 感情的。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 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 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 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 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写作特色
1.绘景如画,借景抒情。 全诗写的是 秋色中的山野,诗人把孤寂彷徨之情与笼罩 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地结合起来,给读者带 来直觉的艺术观感和美的愉悦。
2.多种表达,语言质朴。 这首诗首尾 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 景—情这一反复,语言清新,自然流畅,言 浅味深,句句有力。
黄鹤楼
2.传说李白登临黄鹤楼时曾言:眼前有景道不 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 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 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 “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 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
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 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 “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
王维
pénɡ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yān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课文解读
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
单车:一辆车,
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 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
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 仰结合,虚实结合。
主旨概括
这首诗通过描写 诗人登临黄鹤楼的见 闻和感受,抒发了吊 古伤今之感,抒写了 诗人思念家乡的愁思。
结构梳理
起→借用传说引出黄鹤楼
黄 承→感慨仙人已去 鹤 楼 转→描写登楼所见
崔颢
学习目标
1. 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背诵并默 写诗歌。(重点)
2. 初步了解律诗的章法结构,学习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的写法。(难点)
3. 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失意和思乡的情感。
知识链接
“黄鹤楼”,古代名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 蛇山的黄鹄矶上。《太平寰宇记》:“昔费登 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此 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的。 诗题点明了写作的对象和内容。
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残阳 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 的情怀。
小牛,这里指牛群。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诗意:
泛指猎获的鸟兽。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骑 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动态画面。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 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 画面鲜活了起来。
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
表明此次出使随
使至塞上 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
从不多。
欲:要。
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问:慰问。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飘飞的蓬草,古诗中
相视,互看。
采食野菜,比 喻隐居不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意:
举目四望竟没有一个相识的人,我 只好放声歌唱来怀念古代的隐士。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细细体会诗歌,回答问题:
1.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首联以平平淡淡的叙述,写在暮色之中, 诗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不 可名状的孤寂无依之感涌上心头,使之无 法平静下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 闷,同时为中间四句写景做铺垫。
合→抒发思乡之情
意愁 境而 高不 远怨
写作特色
1.浑然一体,意境天成。 这首诗写 景有近景、远景、日景、暮景,变化奇妙, 气象恢宏,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 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绘景如画, 色彩缤纷,浑然一体,意境天成。
2.意中有象,虚实结合。 诗的前四句 叙写仙人乘鹤的传说,写的是想象,属于虚写; 而后四句写眼前所见所感,抒发个人情怀,属 于实写。全诗虚实结合,将传说与眼前的景象 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 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更能表 现世事茫然之慨。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王维集校注》卷二(中华书局1997 年版)。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以监察御史 的身份出使凉州,当时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战胜吐蕃, 唐玄宗命王维出塞慰问将士、察访军情。这实际是 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写出塞 时的沿途景色。
诗歌朗诵 自由练习有感情朗读诗歌,注
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使至塞上
尾联表明作者在现实中难觅知音, 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的孤独心情。
结构梳理
首联:叙事、抒情——迷茫、失意
野 颔联:远景、静态 景色宜人
望 颈联:近景、动态
尾联:巧用典故——追怀古贤
前孤 途独 渺无 茫依
主旨概括
这首五言律诗透过对东皋秋景进行描 绘,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光色相衬的 田园秋景图,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 惆怅,抒发了一种避世归隐的情怀。
使至塞上
王维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人和诗歌写作背景,领会诗歌主旨, 体会诗人的情感,背诵并默写诗歌。(重点)
2. 品味诗歌雄浑遒劲的语言特色,学习融情于 景、虚实结合的写法。(难点)
3. 体会古代将士戍守边疆的艰苦,学习古人为 国尽忠的精神。
作者名片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 诗人、画家。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边塞 诗、山水诗、律诗、绝句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作,与 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苏轼称赞他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诗作有《山居秋暝》 《相思》《使至塞上》等。著有《王右丞集》。
诗歌朗诵 自由练习有感情朗读诗歌,注
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yīnɡ w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还家园, 牧人驱犊返, 猎人带着猎物回去。 猎马带禽归。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 相顾无相识, 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 长歌怀采薇。
合作探究 1.这首诗是如何体现动静结合、光影相映的?试 结合诗句分析。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 前景观的粗线条描绘,着重于色彩,层层树林已 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的 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纵
长江中的小洲,
晴日里的原野。
在黄鹤楼东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分明的样子。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意: 故乡。 烟霭笼罩江面。
晴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碧绿 的芳草长满鹦鹉洲。太阳将要落山,故乡在何 处?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发愁。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树、牛犊、 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光线与色彩的 调和,远景与近景的搭配,都显得那么自然和谐, 令人不得不产生某种遐想,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 的田野之中。
2.诗歌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具体诗 句谈谈你的看法。
首联点明躬耕归隐的隐士身份, 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13 唐诗五首
新课导入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 家辈出,佳作迭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 唐诗的魅力。
野望
王绩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人及诗歌写作背景,能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诗歌。(重点)
2.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诗句朴素清新、流畅 自然的语言,体会律诗的韵律之美。(难点)
3. 结合诗句内容,体会诗人彷徨无依、孤独抑郁 的情感。
作者名片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 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朴素自然, 对于扭转齐梁以来绮靡诗风,开创唐诗盛世 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体知识
律诗 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 习惯上称之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 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 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 不押。一般说来,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 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 称“ 排律” 或“长律”。
诗歌朗诵 有感情地自读诗歌。注意读准
读音和节奏。 野望
ɡāo
王绩
xǐ y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huī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dú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wēi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课文讲解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只剩下,仅留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离开,离去。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诗意:
飘飘荡荡的样子。
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
一座黄鹤楼。(仙人驾)黄鹤离去不再返回,
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荡。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颈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