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与《声声慢》风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雨霖铃》与《声声慢》的风格

摘要:柳永和李清照分别为北宋和南宋婉约派的代表人物,通过对他们的代表作《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声声慢·寻寻觅觅》进行对比,从写情、写景、用语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感受同是婉约词作,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与魅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婉约词派;比较分析;艺术风格

宋词有豪放、婉约之分,柳永和李清照分别为北宋和南宋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名篇《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时入选职高语文课本,这两首词同属于婉约词,有很多相似点,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呢?笔者认为应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

一、同为婉约,写情:离愁别恨,如泣如诉

柳永是宋词开拓期的代表之一,是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李清照主张“词别是一家”,反对以诗文之法为词。他们都把婉约词的创作推向新的水平。他们的词在内容上、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广度上,虽然有着明显的局限性,但他们抒写个人身世、在表露与亲人离愁别恨上,其情态之深厚、细腻,又是其他词人无法比拟的。《雨霖铃》《声声慢》在总体风格上未超出婉约词的范围,并被后人誉为婉约词中极有代表性的千古名作。

《雨霖铃》抒发的是词人离亲之痛。柳永早年屡试不第,仕途坎坷。面对“生离作死别”的红粉知己,由于双方感情极深,所以这种感情表现得尤为缠绵、深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细节刻画,在执手、相看、无语中,泪眼达万绪,使人伤心落魄。真

把儿女深情写到入木三分的程度,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雨霖铃》正是从细腻的情感世界中,道出了婉约的韵味。《声声慢》抒发了词人在国破家亡之后的那种孤愁之情。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北宋灭亡后,夫妇二人先后南渡,不久丈夫暴亡,她失去了依靠,孤身漂泊。词中透露出对亡夫的追忆,对离乱生活的哀怨。词的开头连用七对叠词,逐层深入地刻画了由于战乱而饱经磨难的妇女形象。征鸿的声声啼鸣中传达着词人的绝望哀愁,使人读来有一种哽咽难言,悲伤至极的感受。晚秋、淡酒、急风、飞雁、黄花、梧桐和细雨,种种情景触动了主人公愁苦凄凉的心情,加上梧桐的雨滴声声,真可谓触处皆愁,如泣如诉。词人这样消极绝望的表现,不只是个人的愁苦,而是代表多少不幸妇女在动乱时代里的苦难遭遇,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二、同为铺叙,写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首先两首词同为铺成叙述,但笔法却各呈异彩。《雨霖铃》先由写景入笔,然后写人的离别。在描述离别场景时,先后从场面,人的心绪和“执手相看泪眼”的细节动作以及“无语凝噎”的内心活动等方面精雕细刻,把人物情态表现得很真实细腻、入微传神。眼前离别写完之后,词人又把他的笔触伸向主人公远行之后的种种设想中去。写设想的情景时,仍扣住眼前的离别时刻。从傍晚写到“暮霭沉沉”的万里征途,再到深夜的借酒浇愁,再到酒醒杨柳岸的黎明。《声声慢》则从早晨起床后百无聊赖的寻觅,借酒浇愁,写到风送雁声增加惆怅,逐步深入地抒发可伤可叹的情和景。下阕由秋

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独坐无聊,时光难熬,黄昏到黑夜,用秋雨打梧桐极写愁情之苦,最后以一个“愁”字概括全词。两首词在铺叙中时序安排都极为清晰,章法严谨不乱,人物内心世界在铺叙中得到委婉细致的表现。

其次两首词同写秋景,融情于景。《雨霖铃》起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作者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离别意。“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将离情推至极点,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这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意境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绵,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声声慢》从“寻寻觅觅”点出环境的“冷冷清清”,接以“凄凄惨惨戚戚”,仅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李清照对秋景的选择可谓意境独到。写晚风、秋雁、梧桐和细雨,触处皆愁。

三、同为慢词,用语:口语通俗,叠词传神

语言上,两首词通俗晓畅,词人都善于从民间汲取营养,提炼生动活泼的民间口头语言,充满了生活气息。《雨霖铃》中“念去去”“千种风情”,《声声慢》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等俗语口语的运用,纯朴自然,雅俗共赏。

两首词在语言上另一特色是叠字的运用。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怨为凄厉,强化了感情的迸发,产生了音乐的效果。如《雨霖铃》中的“去去”“沉沉”,《声声慢》中叠字运用更是脍炙人口,受到古

今诗家的高度评价。“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连十四个叠字,嘈嘈切切,似银瓶乍破,珠落玉盘,摄人心魄,使人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通过以上比较,学生能够对这两首词有较为明确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通过比较能从相似中发现问题,启发思考;通过思考,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阅读思路。(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射阳职业教育中心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