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三节 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

合集下载

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
一、园林植物种植的概念
园林植物种植——也称植物造景、景观种植或植物配
置,是指师在园法林环自境然中进,行自回然景归观的自营造然,即按照
植物生态学原理、园林艺术构图和环境保护要求,进
行合理配以植,少创造胜各多种优,美、咫实用尺的园山林空林间环境,
以充分发挥园林综合功能和作用,尤其是生态效益, 使自然环境得以改善。
⒈ 两株者居同组的四、一分组
⒉ 两株者分居两组,不单独 成组者要居他种包围之中的四、
一分组
第三节 园林植物造景的常用形式
树丛配置,株数越多就越复杂,其它的树丛均可 由此变化而来。六、七、八……均可类推。树丛设计 仍然在于统一中求变化,差异中求调和。树丛树木株 数少,种类也宜少,树木较多时,方可增加树种,但 一般10~15株的树丛,树种也不宜超过五种。外形十 分类似的树可以增多种类。
第三节 园林植物造景的常用形式
对植——常用在建筑物门前,大门入口处,用两株树形整齐美观的种类,左右相对配置。
对植
第三节 园林植物造景的常用形式
第三节 园林植物造景的常用形式
3)行植(列植) 乔灌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行成排地种植叫行植。行植的株行距 取决于树种的特点、苗木规格和园林主要用途。乔木3---8米,灌 木l---5米。
第三节 园林植物造景的常用形式
(1)三株式树丛
三株配合,适于同一树种或两个树种,两种者必须同为乔木或 灌木。三株式树丛,树木的大小、姿态都要有差异和对比。三株忌 栽在一条直线上或栽成等边三角形,最大的一株和最小的一株要靠 近一些,成为一组.中等的一株自成一组,两组的动势上要呼应, 构图才不致分割。二种树种者,异者不能单独成组。
第三节 园林植物造景的常用形式
列植——树木呈行列式种植,有单列、双列、多列等形式。多用于行道树、植篱、防护林用形式

第三章 园林植物栽植技术

第三章 园林植物栽植技术

第三章园林植物栽植技术学习目标:熟悉园林植物栽植的理论知识;掌握草本植物栽植的方法掌握水生植物栽植的方法掌握木本植物栽植的方法第一节概述一、园林植物栽植的概念及类型1.园林植物栽植的概念园林植物栽植,就是按园林设计要求,根据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生态环境条件,将苗木移栽定植在园林绿地中的技术。

2.园林植物栽植的目的园林植物绿化效益发挥的前提,必须依赖于植物的成活。

只有通过精细栽植,才会保证成活,减少养护成本。

3.园林植物栽植的类型园林植物的栽植分定植、假植、寄植。

定植:按照造景的要求,将植物栽植在预定位置,以后不再移走。

假植:已经出圃的苗木,如果不能及时运走或运到新的地方后不能及时栽植,此时需要将植株根系埋入湿润土壤,防止失水。

寄植:在建筑或园林基础工程尚未结束,而工程结束后又必须及时进行绿化施工的情况下,为了贮存苗木、促进生根,将植株临时种植在非定植地或容器中。

二、园林植物栽植成活的原理及关键1.栽植成活的原理保持和恢复植物体内水分代谢的平衡,提供相应的栽培条件和管理措施,协调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发育的矛盾,使其根旺株壮、枝繁叶茂,达到园林绿化所要求的生态指标和景观效果。

2.植物栽植成活的关键(1)防止苗木过度失水在园林植物栽植过程中,要严格保湿、保鲜、防止苗木过多失水。

(2)促发新根促进苗木伤口的愈合,发出更多的新根,恢复扩大根系的吸收表面和能力。

(3)保证根系和土壤的紧密接触根系和土壤颗粒密切接触,才能使水分顺利进入植株体内,补充水分的消耗。

第二节草本园林植物栽植一、一二年生草本园林植物的露地栽培(一)露地栽培的优缺点优点:投入少设备简单生产程序简便缺点:产量较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二)栽植技术1、整地作床(畦)露地栽培一、二年生草本园林植物,要选择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地势平整、水源方便和排水良好的地块,在播种或栽植前进行整地。

(1)整地作床的意义改进土壤物理性质,使水分空气流通良好,种子发芽顺利,根系易于伸展;保持土壤水分;促进土壤风化和有益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可溶性养分含量的增加;可预防病虫害。

园林植物栽植技术规程(参考Word)

园林植物栽植技术规程(参考Word)

园林植物栽植技术规程(参考Word)园林植物栽植技术规程名目第一章总则其次章普通规定第三章栽植前的预备工作第一节施工依据其次节栽植材料的质量要求第三节土壤预备第四章栽植第一节乔木和灌木的栽植其次节大树移植第三节草坪、花卉栽植第五章验收附录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提高上海市绿化栽植质量,充分发挥绿化功能,特制定本技术规程。

第1. 0.2条本规程系按照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上海市古树名木管理规定》、参照一九八二年建设部颁发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内容而制定。

第1.0.3条本规程适用于本市区、县公共绿地及专用绿地。

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绿地,均可参照执行。

其次章普通规定第2.0.1条凡列为工程的栽植工作应具备与工程有关的各项批准文件。

第2.0.2条综合工程中的栽植工作,应在主体工程、地下管线及道路工程等完成后举行。

第2.0. 3条绿化栽植应在栽植时节举行。

综合工程的主体工程如在非栽植时节完工,栽植工作应在随后的第一个栽植时节内完成。

第2.0.4条成活率和保存率一、在栽植时节内栽植树木,凡是由本地区移植的苗木,其成活率应大于95%,由外地移植的苗木,其成活率应大于90%。

因特别缘由在非栽植时节栽植树木,成活率可另行议定。

二、栽植一年以上的树木保存率应大于98%。

三、计算成活率和保存率时,不包括因人为机械损伤,各种污染以及自然灾难等客观缘由所造成死亡的树木。

第2.0.5条树木与架空线、地下管线以及建造物等应保持下列距离。

一、树木与架空线的距离1.电线电压380伏,树枝至电线的水平距离及垂直距离均不小于1.00m。

2. 电线电压3300伏至loooo伏,树枝至电线的水平距离及垂直距离均不小于3.00m。

二、树木与地下管线的间距1.乔木XXX与各种地下管线边缘的间距均不小于0.95m。

2.灌木边缘与各种地下管线边缘的间距均不于0.50m。

注:各种管线指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煤气管、电力电缆、弱电电缆。

《植物造景》课程电子教案

《植物造景》课程电子教案

教案首页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教学方法以及学时时间分配导入:通过对“植物造景”的字面意思进行导入,首先是“植物”,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植物,都包含哪些,我们校园中常见的都有哪些?其次是“造景”,字面意思就是造景色。

“植物造景”字面就是通过一定的植物进行景色的创造和设计。

通过对字面意思的了解后,让学生知道本门课程在环艺专业的地位及重要性。

新课讲授:第一节植物造景的概念及意义一、概念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二、意义(一)美化环境(二)构建生态环境降低噪音、降低风速、防止水土流失讲授5分钟讲授,案例分析20分钟第二节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状况一、中国的四大名园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二、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的私家园林(一)植物选择上皇家园林:玉兰、牡丹、石榴(玉、富、多子多福)色彩多以红、黄(二)私家园林:梅、兰、竹、菊、松、荷(隐喻节操高尚)讲授,案例分析20分钟三、中国植物配置的特点(一)主要以欣赏植物姿态、崇尚意境为主如:“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牡丹富贵、石榴多子(二)姿态独特的以单株运用较多,丛植者大多是同一树种。

(三)一般不对树型进行规整和修剪,体现其自然美。

作业:理解植物造景(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课堂小结:通过本章内容的讲解,主要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植物景观的概念、意义,对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有深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对本门课程有学习的兴趣及动力。

课后教学反思(教学后记)教案首页功能像一幅画的骨架,能够成室外环境的基本构架和骨架,同时还能补充建筑高度,从而使布局具有立体轮廓。

(二)灌木1.大灌木(大于2米)如海桐、腊梅花、石榴、栀子花、散尾葵、火棘、椤木石楠、石楠、紫荆2.中灌木(1-2米)如紫叶小檗、大叶黄杨、小叶女贞、金叶女贞、金钟花、连翘、杜鹃花、凤尾竹3.小灌木(小于1米)如六月雪、小叶栀子、茶梅、八仙花、鸭脚木、熊掌木、鹅毛竹灌木用途:大灌木犹如一睹围墙,能在垂直面上构成空间的闭合,顶部开敞。

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 第三章 园林布局形式

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 第三章 园林布局形式
4、深圳,又出现了抽象式园林。
深圳抽象式园林
三、决定园林形式的因素
(一)园林性质和内容 (二)地区的自然条件 (三)所处的环境条件 (四)文化传统与审美意识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纪念碑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烈士雕塑
美国华盛顿韩战纪念园——排雷兵雕塑群
• 纪念性园林布局形式特点——多采用中轴对称、
规则式园林的基本特征
4、建筑
强调建筑控制轴线。主体建筑组群和单体建筑多采 用中轴对称均衡设计,多以主体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 形成与广场、道路相组合的主轴、副轴系统,形成控 制全园的总格局。
规则式园林的基本特征
5、道路广场
广场多呈规则对称的几何形, 主轴和副轴上的广场形成主次分 明的空间;
道路均为直线形、 折线形或几 何曲线形。广场与道路构成方格 形式、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 不对称的几何布局,它的曲线部 分有圆心,是一段圆弧。
自然式园林的主要特征
1、地形、地貌
自然式园林讲究“因高堆山”、“就低挖湖”,追 求因地制宜,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力求“虽由人 作,宛自天开”。地形的剖面线为自然曲线。
自然式园林的主要特征
2、水体
自然式园林中的水体是独立的空间,自成一景, 形式多样,人可接近。水体轮廓为自然的曲线,水 岸为自然曲线的斜坡.
规则严整和逐步升高的地形处理,从而创造出雄伟崇 高、庄严肃穆的气氛。
美国华盛顿韩战纪念园——士兵雕塑
美国华盛顿韩战纪念园——士兵雕塑
• 案例2:动物园——主要属于生物科学的展示范
畴,要求公园给游人以知识和美感,所以,从规划 形式上,要求自然、活泼,创造寓教于游的环境。
动物园
动物园 美国华盛顿韩战纪念园——士兵雕塑
二、新形式的发展与演变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程序及图纸表现课件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程序及图纸表现课件
种植设计平面图、立面图、局部剖面图、 植物名录表及种植设计说明书等内容。
5.2.2种植设计图的类型
种植设计平面图
1、在种植设计平面图中应标明树木的准确位置、树 木的种类、规格、配置方式等。
2、当植物种类及数量较多时,可分别绘出乔木、灌 木、草本的种植图。
3、根据植物的种植形式有以下三种标注方式 :
种植设计要与场地规划同时进行,按一定 的程序步骤进行。
5.1.1现状调查与分析
获取项目信息 (1)委托人对项目的认知程度和具体要求 (2)委托方提供的图纸资料 :
测绘图(规划图);现状树木分布位置图;地 下管线图;气象水文资料;地质土壤情况;地域特 色、民风民俗等。
5.1.1现状调查与分析
现场踏勘 (1)核对、补充所收集的图纸资料 (2)把握场地的感觉、场地与周围区域的关
(3)植物的种植修剪和造型代号可用罗马数字:Ⅰ、Ⅱ、 Ⅲ、Ⅳ、Ⅴ、Ⅵ…,分别代表自然生长形、圆球形、圆柱 形、圆锥形……等。
5.2.2种植设计图的类型
点状种植的标注
点状植物的两种表示方法
5.2.2种植设计图的类型
片状种植的标注
(1)片状种植是指在特定的边缘界线范围内成片种 植灌木和地被植物(除草皮外)的种植形式。
3、大面积的施工图网格放线用基准点或基准线放线定点。
5.2.2种植设计图的类型
植物种植设计立面图
立面图主要在竖向上表明各园林植物之间的 关系、园林植物与周围环境及地上、地下管线设 施之间的关系等。
5.2.2种植设计图的类型
植物种植详图
表示种植平面图 中的某些细部尺寸、 材料和做法等,图 的比例尺通常为 1:20~1:50。
1 PG1 2 PD1
片状种植苗木名录表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尊重科学,符合规律。合理的 处理好植物个体和个体之间, 个体和群体之间,群体和群体 之间以及个体、群体与环境之 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每个植物 的作用,维持稳定的植物景观。
因地制宜,适地适物。考虑 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长规律, 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使其 正常发展。
种类多样,季相变化。大多 数的景观随着季节的更替而 变化。应使用教多的植物种 类,使每个季节都有代表性 或者特色景观。
任务一植物种植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01
理论讲解
02
一.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1. 满足功能要求 2. 同环境条件协调 3. 满足艺术要求 4. 经济原则
种植设计的原则
尊重自然,保护利用。在保 护和利用自然植被与地形生 境的条件下,创造自然,和 谐,优美的园林。
合理布局,满足功能。从绿 地的性质和功能出发,对不 同植物合理布局。如综合性 公园因观赏,活动,休息等 功能不同,而相应的该设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花坛,草坪,丛林而不同。
树列设计的株距取决于树 种特性、环境功能和造景 要求,一般乔木间距3-8 米,灌木间距1-5米。
树种选择:具有整齐、严 谨、韵律、动势等景观效 果,所以要选择树冠较整 齐、耐修剪的树种。混合 树种宜少不宜多,一般不 超过三种,数列延伸线较 短时,多选一种,若两种 就采用乔灌间植,一高一 地
行道树的设计
通常分三种情况:
自然式为主,结合规则式。 规则式为主点缀自然式。 规则与自然并重。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类型
应用类型分:
树木种植设计:对各种树木包括乔木、灌木以及木 质藤本植物等的景观进行设计。 ○ 按景观形态和组合方式分为: ○ 孤景树、对植树、树列、树丛、树群、树林。
花草种植设计: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第1章绪论1.1 园林种植设计概念园林种植设计是在园林中安排、搭配植物材料,由园林植物和种植设计两个词组组成。

园林植物的概念很明确,指栽植、应用于园林绿地中,具有防护、美化功能,或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植物。

包括木本的乔木、灌木、藤木、竹类及草本的花卉、地被、草坪。

种植设计目前国内外尚无明确的概念,而与其相关的名词很多,如植物配置、植物配植、植物造景等,虽然内容都与种植设计有关,但还是有所差异,主要表现在侧重点不同。

梁永基在《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中指出:“观赏植物配植即是按园林植物形态、习性、物候期和布局要求等进行合理搭配、种植的措施。

”朱钧珍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中指出:“园林植物配置是按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

”苏雪痕在《植物造景》中指出:“植物造景,顾名思义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这三个概念的共同点都是把植物材料进行安排、搭配,创造植物景观。

教材中出现的植物配植是各类植物之间的安排、搭配,突出的是植、栽植;而植物配置是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之间的安排、搭配,突出的是置、放置。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设,意为布置、筹划。

计,意为主意、策略、计划。

设计,意为在正式作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

这就是说,设计即是为达到目的前的一个过程、措施、方法,是动态的活动,而不是静态的结果。

园林种植设计是根据园林总体设计的布局要求,运用不同种类及不同品种的园林植物,按科学性及艺术性的原则,布置安排各种种植类型的过程、方法。

简单地说,即是营造、创建植物种植类型的过程、方法。

完美的园林种植设计,既要考虑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特性、植物与生境及其他植物间的生态关系,又要满足景观功能需要,符合艺术审美及视觉原则,其最终目的是营造优美舒适的园林植物景观及植物空间环境,供人们欣赏、游憩。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植篱造景设计:
几何型:
呈几何形状,其断面为矩形、梯形等,是最常见的 形式,需定期修剪。
建筑型:
设计成城墙、拱门等式样,用于中、高篱和树墙中。 选择常绿树种,定期修剪。
自然型:
多用于花篱、彩叶篱、果篱和刺篱中。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第三节 草本花卉植物造景设计
整理课件
一、花池
定义:
由草皮、花卉等组成的具有一定图案画 面的地块称花池。
整理课件
2、组合花坛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3、综合花池
整理课件
二、花坛
定义:
外部平面轮廓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种以各 种低矮的观赏植物,配置成各种图案的花池, 称为花坛。
中心部分高,四周逐渐降低,倾斜面在5-10 度之间,边缘用砖、水泥等做几何矮边。
整理课件
1、独立花坛
定义:
内部种植观赏植物,外部平面具有一定几何形状 的花坛,可作局部构图主体,外形轮廓一般为几何形。
整理课件
1、密林的设计应用
指郁闭度高的树林景观,(70%-100%)。
单纯密林: 简洁、壮观,但层次单一,缺乏季相景观。
如水杉林、枫香林、桂花林、竹林等。 混交密林:
多层结构,不同树种以片状、块状混交组合。
整理课件
2、疏林的设计
郁闭度在40%-60%。多为单纯乔木 林。
根据景观功能和人为活动使用情况不同 分为: 疏林草地、疏林花地、疏林广场。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B、模纹花坛:
又称毛毡花坛、图案式花坛等,是采用不同色 彩的观叶或花叶兼美的植物组成,以精美图案纹样 为表现主题的花坛。
常用的植物种类:
植株矮小,萌蘖性强,枝叶细密,耐修剪。 小叶红、小叶绿、五色苋等。

第3章园林植物的栽培技术a.docx

第3章园林植物的栽培技术a.docx

第2章园林植物的栽培技术学习目标:了解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熟悉园林植物露地栽培技术与保护地栽培技术。

掌握园林植物栽培的基本程序和技术要点。

能力目标:1、掌握主要园林植物的生态适应性;2、了解本地区气候、地形、地势、土壤种类等自然生态因子,并进行综合分类;3、能根据各种自然条件,进行树种规划。

4、掌握园林植物栽植技术。

2. 1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每一个城镇都应结合当地的具体条件,筛选出一批在当地能较好发挥园林绿化功能的树种, 供绿化参考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绿化树种应用的盲目性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使城镇逐渐形成自身的绿化特色。

3.1.1园林植物的适地适树(一)基本概念适地适树是使栽植树种的生态学特性(树)与栽植地的立地条件(地)相适应,实现“树’,和“地”的有机统一,达到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的较高水平。

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只有按适地适树的原则,将植物栽植在它最适宜生长的地方,才能充分发挥所选树种的最大经济、技术效益,降低成本。

因而,适地适树是园林绿化树术栽培的基本原则,也是英他一切工作的基础。

在园林树木栽培中,“树”与“地”的统一是相对的,两者之间不可能绝对地融洽, 也不可能实现永久的平衡。

适地适树的“地”是指栽植树木所处的环境条件,它不仅受到自然力的制约,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即使在初期两者之间是适应的,但这只是暂时的,经过一定的时间,或受人类活动的干扰,或自然环境本身发生变化,很有可能变成不适应。

因而适地适树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二)适地适树的途径适地适树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1.选择为特定立地条件选择与英相适应的树种,称为选树适地,是在园林绿化工作中最常用也最常见的做法;为特定树种选择能满足其要求的栽植地,称为选地适树,在特定情况下才使用,如种植珍贵树种时,就必须选择适宜的栽植地。

2.改造当栽植地的立地条件与所选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不相适应时,应采用适当的措施加以改造。

一般有两种方式:(1)改地适树:即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善栽植地段立地条件中某些不适合所选树种生态学特性的方面,使之适应栽植树种的基本要求,达到“地”与“树”的相对统一。

植物种植设计教案

植物种植设计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园林植物造景概念一、园林植物造景涵义园林植物造景[1],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园林植物景观。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一、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思想与文化背景植物,是风景环境中的主体物质之一[8]。

“有名园而无佳卉,犹金屋之鲜丽人”。

植物以它个体和群体的不同组合形式,千姿百态的形状,变幻无穷的色彩,诗画般的风韵,形成了不同的环境气氛,展现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我国历代园林都很注重植物景观的营造,选择植物题材更有许多传统的手法和独到之处。

中国园林植物造景深受历代山水诗、山水画、哲学思想乃至生活习俗的影响。

在植物选择上十分重视“品格”;形式上注重色、香、韵,不仅仅为了绿化。

而且还力求能入画,要具有画意,意境上求“深远”“含蓄”“内秀”。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喜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情画意般精巧玲珑的景点布置,偏爱“曲径通幽”的环境[8]。

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善于寓意造景,选用植物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

如竹,因有“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品格,被喻为有气节的君子,还常常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季节变化,表达人们一定的思想感情和形容某一意境。

如“夜雨芭蕉”表示宁静的气氛。

有的植物,只从其名称上便可直接领会其含义,如吉祥草、如意兰。

(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自然观人类按哲学观与文化传统去创造空间。

中国古代强调“天人合一”,人类是自然中的一部分,因此追求返朴归真、向往自然。

老庄哲学开起端,模仿自然山水营建园林成为一时风尚,形成了中国古代山水诗画与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这类园林中极力模仿自然,贯穿了天人合一,顺从自然的哲学观[8]。

其立意多为清高隐逸、超世脱俗,反映了守土重农的意思。

其中“三境界”观(生境、画境、意境)对植物造景的影响最大。

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

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

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第一部分.一般原则一、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进行园林种植设计,首先要从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

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

二、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一)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多对植、行植,而在自然式园林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

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采用不同形式的种植形式,如一般在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采用自然式种植。

如右图:不同位置种植的植物形态、大小是不同的,才能创造出协调、多彩的景观。

(二)考虑四季景色变化园林植物的景色随季节而有变化,可分区分段配置,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

在重点地区,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方,应使四季皆有景可赏,即使一季节景观为主的地段也应点缀其它季节的植物,否则一季过后,就显得极为单调。

(三)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四)配置植物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组织透视线。

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常看整体、大片效果,如大片秋叶,看才欣赏单株树型、花、果、叶等姿态。

更主要的还是要考虑庭园种植方式的配置,切忌苗圃式的种植。

配置植物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

植物的个体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型、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

三、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按照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选择植物种类,例如行道树满足主要功能蔽荫的同时,要求选择树干高,容易成活、生长快、适应城市环境、耐修剪、耐烟尘的树种。

而绿篱要求选择上下枝叶茂密,耐修剪能组成屏障的树种。

种在山上的植物,要求耐干旱,并要衬托山景。

水边植物要求能耐湿,且与水景相协调。

在纪念性园林中,可以种些象征纪念对象性的树种和被纪念人所喜爱的树种等。

(完整版)3.4、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完整版)3.4、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2)主次分明,创造自然的群落景观
自然群落景观
辟出风景线
(3)突出韵律,展示丰富的立体轮廓
行道树
变化起伏凹凸的轮廓丰富 自然,但不杂乱
(4)结合多种景观要素,建造和谐的景观环境
A、植物造景与建筑
置建筑于丛林中
植物衬托建筑
Hale Waihona Puke B、植物造景与水体6 7
( )( 注)( 意合 5 植理) 物设考 造置虑 景种四 的植季 经密景 济度色 原和的 则搭变
2)三株树丛:宜采用同种或两种树木。
若同种树,应同为常绿或落叶,同为乔木或灌木,大小和姿态应有 所变化。平面布置呈不等边三角形。常采用“2+1”式分组设置,最大
和 最小靠近栽植成一组,中等树木稍离远些栽植,两组之间应有动势呼 应,整体造型呈不对称式均衡。若为两种树,则同种的两株分居两组, 且单独一组的数目体量要小,方可达到即统一又变化的效果。
6. 林植
是指成片、成块种植的大面积树木景观。林植所形成的种植类型 称为树林,又称风景林。树林多用于大面积公园的安静休息区、风景 游览区或休、疗养区及卫生防护林带等。树林按按林种组成又可分为 纯林和混合林,种植密度可分为密林和疏林。
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以林地
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以十分数表示,完全 覆盖地面为1。简单的说,郁闭度就是指林冠覆盖面积与地 表面积的比例
如就光因子而言,作为第一层的大乔木应为喜光树种 ,亚乔木层可为半耐阴的,灌木层中分布东、南、西三面外 缘的宜为喜光的,而分布在乔木庇荫下及北面的灌木可为 半耐阴或阴的。
7)种植设计形式
群植的设计形式有两种:单纯树群和混交树群。 单纯树群只有一种树木,其树木种群景观特征显著,景观规模与气氛大于

园林植物的配置及种植设计 - 种植技术

园林植物的配置及种植设计 - 种植技术

园林植物的配置及种植设计-种植技术1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1.1 保证植物的多样性在园林设计中,要注意草、灌、乔等不同植物的搭配。

并且还要注意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相协调,引进多种类植物。

根据园林气候和水土特征,选择适宜的植物群。

同时还要注意对植物的立体种植,做到植物的科学配置,因地制宜,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保证园林植物的多样性。

1.2 注重对色彩的应用色彩是最容易识别的视觉因子,园林设计中色彩的运用会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如果色彩组合得当,就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所以色彩在园林设计中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正如有一句话所说“色彩是直接能对心灵发生影响的手段”,所以注重对色彩的应用对于景观园林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注重植物与空间搭配园林的实际空间是有限的,所以设计者要合理配置植物,充分利用园林空间。

假如空间结构是坡面,就可以在周围布置一些藤本植物,如紫藤、金银花等。

还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搭配,比如在岸边种植垂柳等,增加垂柳随风依依的画意美。

2.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2..1 种植规划设计的意识淡薄园林管理者在园林开发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园林的规划,把工作重心放在项目的开发上,把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放在次要的地位,认为只要在园林中栽几颗树,铺一些草就可使得植物造景显得有些单调,脱离了正确的方向。

以致后来出现了一块块呆板的草坪,完全失去了自然美的特征。

2..2 缺乏规划设计人才近些年,园林设计单位往往利用高薪酬去社会上聘请一些园林设计人才,但是由于对植物学、景观学、园林造景这方面知识的欠缺,导致无法根据园林的实际情况去进行植物种植设计,不懂得对色彩的运用,往往把园林造景工程做成了植物造林工作,大大降低了园林的艺术美。

加之有的单位对人才培养的不重视,缩减他们学习、交流的时间,也不投入大量的资金去对员工进行培训,从而无法使员工从植物种植设计工程中获得实践的经验。

2..3 景观缺乏特色景观园林设计时,管理者不充分注重颜色的选择,没有合理运用色彩学和色彩搭配。

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

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
树群的外貌,要注意植物的季相变化,使整 个树群四季都有变化。
图3-49 树群设计效果图
图3-50树群设计效图
图3 -51树群
6.密林、疏林 (1)密林 密林根据组成树木的种类可分为单
纯密林和混交密林。
1)单纯密林 2)混交密林 3)设计要求 (2)疏林
(二)花坛的种植设计
(四)创造美的效果 1.要与园林形式相协调 2.掌握植物的美学特征
(2)根据空间位置分类 1)平面花坛 2)斜面花坛 3)立体花坛 (3)根据花坛的主题分类 1)花丛式花坛 2)图案式花坛 3)草坪花坛 4)木本植物花坛 5)混合花坛 6)花台
图3-52花坛平面图
图3-53花坛效果图
(一)因地制宜 (二)符合绿地的性质功能 (三)合理配置 注重景观 1.合理的配置密度 2.合理的层次配置 3.合理配置考虑近远期的关系 4.合理配置考虑时间的变化
树木,称之为孤植树。 (1)孤植树的作用 (2)孤植树应具备的条件 (3)孤植树的布置位置 (4)孤植树的树种选择
图3-33孤立树效果图
图3-34广场上的孤立树
2.对植
对植一般是指两株树或两丛树,按照一定的轴 线关系左右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法。
(1)对植的作用 (2)对植设计 (3)树种选择 3.列植
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
园林植物种类丰富,形态、色彩各异,给设计 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它也是现代生态园林 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主要有乔灌木、花坛、 花境、绿篱、攀缘植物、草坪及地被植物、色 块。
乔灌木的种植设计
园林植物乔、灌木的种植类型通常有以下几种。 1.孤植 是指树木的孤立种植类型,孤植的
花坛是在具有一定几何轮廓的种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 色彩的观花、观叶与观景的园林植物,从而构成一幅富 有鲜艳色彩或华丽纹样的装饰图案以供观赏,就称之为 花(Flowbed)。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标准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标准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任务要求学生在掌握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生态习性的前提下,掌握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法,科学合理运用各种植物营造相对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创造宜人园林景观。

二、课程教学目标1.素质目标:(1)具有诚实守信、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2)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的精神;(4)具有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5)具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6)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能遵守职业道德规范;(7)具有知识、技术及时更新及追踪新技术发展的能力。

2.知识目标(1)了解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概念;(2)掌握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3)掌握园林植物的选择原则;(4)掌握花坛花卉植物种植设计;(5)掌握草坪植物的配置的色彩、季相与装饰;(6)掌握园林中不同水体的植物种植设计;(7)掌握不同类型的道路的植物种植设计;(8)掌握建筑室外环境的植物种植设计。

3.能力目标:(1)能完成不同类型的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能力;(2)能完成植物种植设计图绘制的能力;(3)能完成园林中不同水体的植物种植设计;(4)能完成不同类型的道路的植物种植设计;(5)能完成建筑室外环境的植物种植设计。

(三)参考课时32学时(理论教学16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四)课程学分2学分。

(五)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六)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充分利用多媒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现场参观、社会调查、实践操作等形式开展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课堂互动,以小组活动为载体,开展课余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评价方法教学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植物是园林中有生命的要素,使得园林更能充满生机,同时植物的生态效应也为人类带来自然而舒适的感受。

而植物这一有生命的设计要素有着与其它园林要素不一样的特征,进行植物造景时既要考虑植物本身生长发育特点,又要考虑植物对生物环境的营造,满足功能需要,符合审美及视觉观赏原则,即园林植物的造景,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

一、园林植物的景观功能1.园林植物的观赏作用园林植物作为园林设计一个必不可少的设计要素,本身也是一个独特的观赏对象。

园林植物的树形、叶、花、果、干、根等都是具有重要的观赏作用,园林植物的形、色、姿、味也有独特而丰富的景观作用。

园林植物种类丰富,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有乔木、灌木、花卉、草坪植物等;按植物的观赏特征,有观形、观花、观叶、观果、观干、观根等类型。

在人类长期应用植物的实践中,还赋予了植物一定的拟人的性格,如竹、松、梅喻“岁寒三友”等。

园林植物群体也是一个独具魅力的观赏对象。

茂密的树林,鲜艳的花卉,平坦而开阔的草坪等都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感受。

乔木林地所形成高低起伏的林冠线以及自然流畅港湾状的林缘线都是园林中独特的景观。

随着气候的变化,园林植物群体呈现不同的季相景观:春天丛花灿烂,秋天层林尽染。

2.园林植物的造景作用园林植物作为一个园林设计要素,具有很强的造景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园林植物可单独作为主景进行造景,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观赏作用(图3-30)。

图3-30 园林植物作主景(2)园林植物可作园林其它要素的背景,与其它园林要素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景。

如利用园林植物群体景观所产生的整体感,起到背景的作用(图3-31)。

图3-31 植物作背景(3)利用园林植物分隔空间,增强空间感,从而达到组织空间的作用(图3-32)。

图3-32 花带分隔空间(4)利用园林植物引导视线,形成框景、漏景、夹景。

如图3-33所示图3-33 园林植物形成漏景(5)利用园林植物阻挡视线,形成障景(图3-34)。

图3-34 园林植物做障景,遮挡不良城市景观(6)利用园林植物加强建筑的装饰,柔化建筑生硬的线条(图3-35)。

图3-35 植物装饰建筑(7)利用园林植物创造一定的园林意境。

中国传统文化中,赋予了植物一定的人格化。

在纪念性陵园中广植松柏,表示革命烈士的精神长青长存等。

二、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1.功能性原则不同的园林绿地具有不同的性能和功能,园林植物必须满足绿地的性质和功能的要求,完成统一的园林景观。

比如街道绿化主要解决街道的遮荫和组织交通问题,防止眩光以及完成美化市容作用,因此选择植物以及植物的种植形式要适应这一功能要求。

在综合性公园的种植设计中,为提供游人各种不同的游憩活动空间,需要设置一定的大草坪等开场空间,还要有遮荫的乔木,成片的灌木和密林、疏林等(图3-36)。

街道绿化主要解决街道的遮荫和组织交通问题,防止眩光以及完成美化市容作用。

在校园的绿化设计中,除考虑生态、观赏效果外,还要创造一定的校园氛围等等。

因此,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对于每一个园林绿地都要充分考虑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选择好植物种类以及合适的植物种植形式。

图3-36 公园绿地2.艺术性原则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时要遵循形式美法则,创造和谐艺术景观。

同时还要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1)园林植物配置要符合园林布局形式的要求园林总体规划形式如果是规则式,乔木、灌木常采用规则式布局手法,除乔木和灌木外,其它植物也采用与规划形式对应的布局形式;如果是自然式,也常采用与之协调的自然式配置手法。

(2)合理设计园林植物的季相景观园林植物季相景观的变化,能给游人以明显的气候变化感受,体现园林的时令变化,表现出园林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

如春季山花烂漫;夏季荷花映日、石榴花开;秋季硕果满园,层林尽染;冬季梅花傲雪等(图3-37)。

园林植物的季相景观也需在设计时总体规划,也不能出现满园都是一个模式。

根据不同的园林景观,呈现的不同的景观特色,精心搭配园林植物,合理利用季相景观。

因为季相景观毕竟是随季节变化而产生的暂时性景色,具有周期性,并且时间的延续是短暂的,突发性的,不能只考虑季相中的景色,也要考虑季相后的景色。

如樱花开时花色烂漫,但花谢后却很平常,要做好与其它植物的搭配。

在园林中可按地段的不同,分段配置,使每个区域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

在重点地区,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方,应四季有景观,作好不同季相的植物之间的搭配。

春花烂漫荷花映日层林尽染梅花傲雪图3-37 合理安排季相景观(3)要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是多方面的,园林植物个体的形、色、香、姿以及群体景观都是丰富多采的。

在园林植物搭配时,要考虑园林植物个体之间以及群体相互协调。

如不同形状植物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搭配,能产生较好的观赏效果。

(4)注重植物的群体景观设计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不仅仅只是表现个体植物的观赏特性,还需考虑植物群体景观。

乔、灌、草、花合理搭配,形成多姿多彩,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

不同树形巧妙配合,形成良好的林冠线和林缘线。

如图3-38所示。

图3-38 植物的群体景观(5)注重与其他园林要素配合在植物配置时还要考虑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的搭配,处理好植物同山、水、建筑、道路等园林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图3-39)。

图3-39 植物与建筑、水体有机配合3.科学性原则(1)因地制宜,满足园林植物的生态要求为创造良好的园林植物景观,必须使园林植物正常生长。

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与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统一。

因此在进行种植设计时,要对所种植的植物的生态习性以及栽种地的生态环境都要全面了解,了解土壤、气候以及植物的生态习性,才能做出合理的种植设计。

在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时,要尽量选用乡土树种,适当选用已经引种驯化成功的外来树种,忌不合适宜地选用不适合本地区的其他树种。

(2)合理设置种植密度树木种植的密度是否合适将直接影响功能的发挥。

从长远考虑,应根据成年树木的树冠大小来确定种植距离。

在种植设计时,应选用大苗、壮苗。

如选用小苗,先期可进行计划密植,到一定时期后,再进行疏植,以达到合理的植物生长密度。

另外在进行植物搭配和确定密度时,要兼顾速生树与慢生树、常绿树与落叶树之间的比例,以保证在一定的时间植物群落之间的稳定性。

(3)创造稳定的植物群落在植物配置过程中,需要构建人工植物群落。

人工植物群落的构建需要根据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充分利用不同生态位植物对环境资源需求的差异,正确处理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以保持群落的稳定性,增强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维持植物群落的平衡与稳定。

4.经济性原则进行植物配置时,一定要遵循经济性原则。

在节约成本、方便管理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投入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改善成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服务。

例如,可以保留园林绿地原有树种,慎重使用大树造景,合理使用珍贵树种,大量用乡土树种。

另外也要考虑植物栽植后的养护和管理费用。

三、园林植物的配置形式与要求园林植物的配置是按照园林绿地总体设计意图,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选择好植物种类,根据景观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植物配置形式,完成整个植物造景,体现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园林植物的配置形式多样,按照园林植物应用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配置形式:1.乔灌木的配置形式(1)孤植孤植树是指乔木孤立种植的一种形式,主要表现树木的个体美。

孤植树在艺术构图上,是作为局部主景设置或者是为获取庇荫而设置。

孤植树必须有较为开阔的空间环境,游人可以从多个位置和角度去观赏,一般需要有4倍的树高度的观赏视距。

孤植树可以栽植在草坪、广场、湖畔、桥头、岛屿、斜坡、园路的尽头或拐弯处、建筑旁等。

在设计孤植树时,需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一般要有天空、水面、草地等作背景、衬托,以表现孤植树的形、姿、色、韵等。

如图3-40所示。

图-3-40 孤植孤植树对树种的要求较高,一般要求树木形体高大、姿态优美、树冠开阔、枝叶茂盛、生长健壮、寿命长、无污染或者是具有特殊价值等。

有时为了增强其雄伟感觉,可以用二株或三株同种树紧密种植在一起,形成一个单元,远看与单株植物效果相同。

常见适宜作孤植树的树种有香樟、榕树、悬铃木、朴树、雪松、银杏、七叶树、广玉兰、金钱松、油松、云杉、白皮松、枫香、白桦、枫扬、乌桕等。

(2)对植对植是指按一定轴线关系对称或均衡对应种植的两株或具有两株整体效果的两组树木的一种配置形式,其形式有对称和非对称两种。

对称栽植:常用在规则式构图中,是用两株同种同龄的树木对称栽植,一般栽植在入口两旁,要求树形、姿态一致。

非对称栽植:多用在自然式构图中,运用不对称均衡的原理,轴线两边的树木在体形、大小、色彩上有差异,但在轴线的两边须取得均衡。

常栽植在出入口两侧、桥头、石级蹬道旁、建筑入口旁等处。

对植树的设计对于树种一般要求树木形态美观或树冠整齐、花叶娇美。

对称栽植多选用树冠形状比较整齐的树种,如龙柏、雪松等,或者选用可进行整形修剪的树种进行人工造型,以便从形体上取得规整对称的效果。

非对称栽植形式对树种的要求较为宽松,数量上可不一定是两株。

如图3-41所示。

图3-41 对植(3)列植列植是指按一定的株距,沿直线(或曲线)呈线性的排列种植。

列植在设计形式上有单纯列植和混合列植。

单纯列植是同一规格的同一种树种简单的重复排列,具有强烈的统一感和方向性,但相对单调、呆板。

混合列植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木进行相间排列,形成有节奏的韵律变化。

混合列植因树种的不同,产生色彩、形态、季相等变化,从而丰富植物景观。

但是如果数种超过三种,则会显得杂乱无章。

列植需要选择树冠形体整齐、耐修剪、抗病虫害的树种。

数列的株行距取决于树种的特性,一般乔木3~8米,灌木1~5米。

图3-42 列植列植用于一般自然式园林局部或规则式园林,如广场、道路两侧、分车绿带、滨河绿带、办公楼前绿化等,行道树是最常见的列植景观。

如图3-42所示。

(4)丛植丛植通常是由两株到十几株同种或异种乔木、灌木,或乔、灌木组合而成的种植类型。

是园林绿地中重点布置的一种种植类型。

丛植是指由多株植物作不规则近距离组合的种植形式。

丛植是具有整体效果的植物群体景观,主要反映自然界植物小规模群体植物的形象美。

这种群体形象美又是通过植物个体之间的有机组合与搭配来体现的。

作为树丛,可以是单纯树木的配合,也可以是树木与同山石、花卉等相结合,形成丰富景观。

树丛可作局部主景,也可作配景、障景、隔景或背景。

作为庇荫用的树丛,通常采用树冠开展的高大乔木为宜,一般不与灌木配合。

树丛下可以放置自然山石或设置座椅,以增加野趣和供游人休息。

丛植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①两株配合。

两株树丛配置既要协调,又要有对比,如果两株植物大小、树姿等完全一致,就会显得呆板;如果差异过大,又显得不协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