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一、前言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它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新文学运动的崛起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的剧变,新文学运动迅速兴起。

这一运动以推翻旧文化传统为目标,强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关注社会问题,追求个体的内心体验。

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作家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们以《新青年》等刊物为平台,倡导新思想、新观念,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

三、现代派文学的探索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学进入了现代派文学的探索阶段。

这一时期的作家,以郭沫若、茅盾、冰心等为代表,开始追求艺术的现代性和个性的表达。

他们提倡自由写作,追求创新和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同时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现代派文学的出现,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四、抗战文学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国社会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抗战为主题。

抗战文学以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战争的真实描写而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郭沫若的《七律·长城行》、朱自清的《背影》等作品成为经典之作,激励了无数人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五、社会主义文学的崛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社会主义文学也随之崛起。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以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和革命英雄形象为主题,代表作品有巴金的《家》、韩愈的《报告文学》等。

社会主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思想和精神支持。

六、文学改革与思潮的交替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新一代作家开始追求个体的自由和多样性,他们在文学形式和题材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这一时期的作品,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批判,也有对现代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

代表作品有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它们以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
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进了马克思 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初步运用,并在相 当程度上决定着以后几十年的文坛面貌;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革命+恋爱)
三、左翼文学兴发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 的文学及其它多种倾向文学彼此竞争,共 同丰富了三十年代的文学创作。
乡土叙述体:
东北作家群:萧红《呼兰河传》萧军
2024/3/12
小说由于其表现手法的多样、表现范围的 广阔成为文学的主要体裁。
鲁迅《狂人日记》
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而 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不同于近代所产生 的文学改良,它所带来的是文学观念、内 容形式上的全方位的革新。
在文学观念上,将“文以载道”、游戏消 遣等种种传统的文学思想作为封建制度及 其思想体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 反映时代的积极的文学思想成为共识。
注,知识分子的主体地位上升。 市场经济对文学的潜在影响开始凸显。
(商品文学、官方文学、纯文学)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王朔《动物凶猛》
《十八岁出门远行》 苏童《米》,《妻妾成群》 格非 短篇小说《欲望的旗
陈忠实《白鹿原》 毕飞宇《青衣》
帜》
史铁生《命若琴弦》
阿城 《棋王》
王小波 《青铜时代》
在文学内容上体现着现代民主主义、人道 主义思想,充溢着觉醒的时代精神;
在语言和形式上,摒弃了文言文和僵化的 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文写作,并广泛吸 收了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手法。
第二个十年(1927-1937):“革命文学”
一、“五四”所开启的相对自由的思想氛 围消失,文学主潮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得 空前政治化;
2024/3/12
由于中国现代性不是自然发生而是被迫反应,这 种创伤经验使中国现代性同时面对反抗传统的难 堪与质疑西方的尴尬。西方现代性无力为中国现 代性提供一个完整体系而是在知识和价值之间充 满了巨大裂痕,这就造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 代性具有两面性:中国文学现代性一直企图以断 裂方式展开:“文学革命”率先触发由传统向现 代的激变,“革命文学”更以激进方式为一个阶 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革命鸣锣开道,“社会 主义文学”成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强有力的意识 形态,文革中大字报铺天盖地淹没冤死者与惨死 者的尸体,改革文学又为改革摇旗呐喊20世纪中 国文学的现代性始终在激进中变革,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1.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诗界革命”的口号由梁启超在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声誉最高。

3.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标志全面步入文学现代化历程。

4.1916年9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词《敬告青年》中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5.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以此为文学革命的宗旨,把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结合起来。

6.《小说月报》是20年代小说界第一刊物。

7.各文艺团体中,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

8.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1925年五卅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9.第二次文学论争,1922年,新文学阵营又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

10.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根据生活实感创作了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短篇小说《怀旧》。

11.鲁迅自己认为《故事新编》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

12.郁达夫自己称王以仁“他是我直系的传代者。

”13.浪漫抒情派小说是五四文学中最明显受西方文学影响的16.新月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以徐志摩和陈西滢影响最大。

17.周作人的散文历来就有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两种风格。

18.最能表现周作人散文个性的却是他称之为“美文”的艺术性散文,即散文小品。

1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量尝试散文诗创作的第一人。

20.“意在言外,文必已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这是郁达夫对冰心的性格和散文风格的评价。

21.鲁迅评价“浅草—沉钟社”是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时间最久的团体。

22.《戏剧》月刊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戏剧杂志。

23.胡适《尝试集》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别体。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第一时期(1917—1927)“20年代文学”、第一个十年文学萌芽期第二时期(1928—1937)发展期第三时期(1938—1949)相对成熟期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①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③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①、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②、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学语言获得了解放,文体形式经历了全面革新;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中 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

中 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从 1917 年新文化运动开始至今的文学发展历程。

在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流派和思潮。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开端。

这一运动倡导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深刻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0 世纪 20 年代,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两个重要的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主张“为人生”的文学,强调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代表作家有茅盾、叶圣陶等。

茅盾的《子夜》是一部具有广阔社会视野和深刻思想内涵的长篇小说,展现了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社会的复杂面貌。

创造社则强调文学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色彩,代表作家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以豪放的激情和浪漫的想象,表达了对新时代的向往和追求。

20 世纪 30 年代,左翼文学兴起。

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作家积极参与社会革命,关注社会现实,作品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批判性。

此外,还有京派文学和海派文学。

京派文学追求文学的纯正和高雅,代表作家有沈从文等。

沈从文的《边城》描绘了一个优美而宁静的湘西世界,展现了人性的美好。

海派文学则注重表现都市生活和市民心理,代表作家有张爱玲等。

张爱玲的小说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揭示了都市人的情感困境和生存状态。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文学成为了鼓舞人民斗志的有力武器。

田间的街头诗、艾青的诗歌等都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敌人的仇恨。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等作品反映了农村的变革和人民的觉醒。

新中国成立后,文学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

“十七年文学”中,出现了许多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历史的作品,如梁斌的《红旗谱》、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干扰,但仍有一些作家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创作。

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现当代文学三十年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1.1915年9月,独秀发表《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是文学革命的第一篇宣言。

2.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作人、雁冰、地上、统照等等;月刊《小说月报》;写法上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

3.文学革命取得重大胜利是白话文推翻文言文,白话文获得全面的推广;4.创造社于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成员:郭沫若、资平、郁达夫等等,都是在日本留学的学生;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五卅”为界分前后期,前期为艺术而艺术,后期同情无产阶级革命;5.新月社、语丝社6.迅主要作品《呐喊》《彷徨》深刻思想主题:国民性与人性主题(1)对旧中国不幸人生的艺术概括(例如啊Q的不幸人生)(2)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彻底揭露(《狂人日记》《祝福》)(3)对国明精神弱点的揭露批判(阿Q精神、阿Q主义)(4)对普遍存在的人与人之间隔膜,冷酷关系的揭露批判(祝福中的人们把祥林嫂的悲剧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5)对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思考(伤逝中)(6)对美好人性的赞颂(一件小事中车夫撞了人之后。

)7.小说情节,结构模式:(1)看/被看模式,例如《示众》里面因为一个示众的罪犯而引起的人们的聚集,将看与被看体现得淋漓尽致.罪犯被人看,也在看别人,而围观的人们在相互的看,又被看;(2)离去-归来-再离去的还乡模式,例如《故乡》,小时候看到的闰土形象,后来出去读书回来时再看到润土,此时的形象完全不同了,后面又离开了故乡,体现了这一模式;8.阿Q的精神特征:一般特征:遵守“男女之打防”,盲目排外;主要特征:精神胜利法,虚妄自大,麻木健忘,自轻自贱,化丑为美,欺软怕硬;9.问题小说,针对社会现象,人生问题,提出问题,试图解决问题核心,人生目的,意义,价值题材;主题:个性自由,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妇女解放故事社会(问题)代表作家:冰心,庐隐,地山10.问题小说衰落的原因:1.一般只是提出问题而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或是抽象的“爱的哲学”或是皈依宗教信仰等,削弱了作品的思想艺术力量,客观上也造成某些积极影响;2.在艺术上问题讲说比文学革命初期的作品元素,更多的摆脱了旧小说的痕迹,但作品视野比较狭窄往往承载概念化的毛病。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的萌芽与初创(1840-1919)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与国家改革的呼声,中国现代文学逐渐萌芽并开启了新的历程。

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社会逐渐意识到必须更新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

甲午战争的失败更加深了民众对国家危局的认识,文人纷纷呼吁文学要为国家振兴谋发展。

第二章:新文学运动的兴起与多样化发展(1919-1949)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新文学运动的全面兴起,思想启蒙与现代文学的探索成为主题。

鲁迅、郁达夫等文人以言辞犀利的文章控诉时局,唤起全国人民的觉醒。

声嘶力竭的呼吁引导了近现代文学的多样化发展,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文学思潮相继兴起,形成多层次的文学声音。

第三章:新中国文学的诞生与成长(1949-1976)新中国成立后,文学为人民服务的口号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作家。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文学的主旋律,文学作品大多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精神风貌和人民生活。

《红楼梦》、《茶馆》等标志性作品悉数问世,文学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蓬勃发展。

第四章:改革开放与文学多元化(1978-至今)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后,文学走向多元化,自由度提升。

民间文学、实验文学、网络文学等多种形式大放异彩,作品内容更贴近民生,风格更加富有活力。

王蒙、毕飞宇等多位作家涌现,文学作品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呈现出更多元的表现形式。

结语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文化的交流,中国现当代文学继续推陈出新,为中国文化的蓬勃发展贡献着力量。

不管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还是自由与责任的辩证,中国现当代文学始终承载着时代的变迁与人民的期盼,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愿今后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能够蓬勃发展,继续书写中华民族的文学辉煌!。

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

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

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一、我国现当代文学从时间上来划分,我国现当代文学是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的,它的源头便是著名的五四文学运动。

五四新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文学革命,它是与传统文学迥异的现代文学,它不仅仅是艺术形式的不一致,思想上也更为新潮,更为突出。

随着新中国的逐步建立,他推动新文学运动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我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从文学发展的多样性、主题的走向以及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文化整体批判时期、政治分野与文化批判时期、政治分野与文化反思时期、政治与文学一体化时期和政治变革与文化转型时期[1]。

二、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具体发展变化1文学内容涉及的生活范围更广泛五四文学运动之后,中国文学进入了现代文学史的开端。

中国的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有了明显变化。

文学创作者笔下融入了更多的平民形象和普通生活。

其中以普通农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尤为突出,作品涉及的内容以及生活范围有所丰富和增加。

这些作品从普通群众视角出发,通过对普通人生活中的幸福与痛苦的描写,侧面上反衬出社会的安稳与动荡,并根据当时的生活环境,描绘了一幅幅民主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

随着中国人从压迫中解脱后,中国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得文学反映生活的领域明显扩大,为文艺创作开辟了宽阔的道路。

文学创作者的视野开拓到农村、工厂、部队、学校,等等。

尤其是过去文学作品中很难见到的工业、科技题材,少数民族生活题材等都有了新的开拓和创造,极大地填补了文学创作题材上的欠缺部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上天入地,无所不及。

这标志着我国现当代文学的不断解放、突破与创新。

2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了新的进展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应用在文学方面,意思就是说文学的创作源泉是源自于实际生活的[2]。

因此文学创作者在具体生活的基础上对人物写实和艺术深化推动历史推动文明的发展,这也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重任。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当代文学人物塑造题材类型作品中,成功刻画了一批典型的人物形象。

中国当代文学的进化轨迹

中国当代文学的进化轨迹

中国当代文学的进化轨迹中国当代文学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的。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在体裁、主题和风格上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以下是中国当代文学的进化轨迹:1. 文学自由的回归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文学受到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文学创作缺乏自由度。

然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文学环境逐渐自由开放,作家们开始大胆地探索和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

这种文学自由的回归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现实主义的复兴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的真实状况成为了作家们关注和揭示的重要题材。

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复兴,作家们通过真实而生动的创作描绘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展现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

3. 个体意识的觉醒改革开放带来了个体意识的觉醒,作家们开始更加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个人命运。

他们通过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探索个体在社会背景下的存在和价值。

4. 文化多元的呈现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文学开始呈现出更多元的文化面貌。

作家们注重挖掘和展示多样化的文化元素,回顾历史,探索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关系,并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5. 全球化的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当代文学也受到了外来文化和思潮的影响。

作家们开始融入国际视野,吸收外来文化的元素,创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作品。

这种全球化的趋势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总之,中国当代文学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从文学自由的回归到现实主义的复兴,从个体意识的觉醒到文化多元的呈现,再到全球化的趋势,每一步都为中国当代文学增添了新的色彩和活力。

中国当代文学的进化轨迹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变迁,也展示了作家们面对时代和社会的创作努力和追求。

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从20世纪初到现在的各种文学形式和流派。

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的心理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不同时期的文学思潮、代表作品和作家等方面,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进步”,呼吁废除封建传统,推动社会变革。

在这一时期,徐志摩、胡适等作家提倡白话文写作,使文学更加贴近人民生活。

而五四运动则是新文化运动的高潮,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激情和反抗精神。

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 正传》等作品,直接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阶段:抗日战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在抗日战争期间受到了严重的干扰,但也孕育了一批优秀的作品。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强调民族自豪感和抗争精神,如巴金的《家》、冰心的《雪》等作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文学作品开始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和价值观,以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困境。

茅盾的《子夜》、钱钟书的《围城》等作品,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矛盾和人性的复杂性。

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一时期,文学作品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批判,许多作家被迫放弃写作或遭受迫害。

但文化大革命也孕育了一些重要的作品,如余华的《活着》、王朔的《黄金时代》等作品,它们以独特的视角和风格,揭示了文化大革命对个人和社会的摧残。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作品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一些作家继续关注社会问题,揭示改革开放中的弊端和不公平现象,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杨绛的《洗澡》等作品。

另一方面,一些作家开始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如余秋雨的《豆腐西施》、张小娴的《我不是潘金莲》等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中国现代文学在近百年的历史中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阶段。

从早期的思潮启蒙到现代主义的崛起,再到后现代主义的冲击,中国现代文学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发展轨迹。

本文将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进行探讨,以进一步了解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一、思潮启蒙与新文化运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思潮启蒙与新文化运动。

在这一时期,一批有识之士通过文学的方式来发起对封建传统的批判和解构。

背离传统文学形式的约束,他们以白话文为主要表达方式,大胆地探讨个人主义、民主和科学等新思想。

鲁迅、茅盾等作家的作品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随着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文学逐渐崛起。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个体的内心世界,注重探索存在主义的思想和情感。

著名作家徐志摩、郭沫若等代表了这一时期的文学风貌。

他们运用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手法,呈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思想追求。

三、文革与文学的复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文学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岁月。

许多作家被迫沉默,文学创作受到严重限制。

然而,文革结束后,中国文学经历了一次全面的复兴。

一大批新锐作家如余华、莫言等在80年代末期的小说创作中崭露头角。

他们的作品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个体的命运,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四、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冲击随着90年代的到来,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开始引起重要的关注与讨论。

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故事结构、人物塑造和时间线性进行了颠覆与解构,突出了语言游戏和叙事实验。

著名作家王小波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其幽默、讽刺和自由的风格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五、当代文学的多元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文学创作的形式和传播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网络作家骆宾基、六六等人的作品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关注。

中国现当代文学简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简史

姚雪垠(1910-- )
萧红(1911~1942)
周而复(1914~)
杨沫(1914--1996)
茹志鹃(1925~)
王蒙(1934-- )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 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他是我 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 家。
小说集:1.《呐喊》(《呐喊自序》《狂
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阿Q 正传》《社戏》等);2.《彷徨》(《祝 福》《在酒楼上》《高老夫子》《伤逝》 等);3.《故事新编》(《补天》《采薇》 《铸剑》《出关》《起死》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简史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第 一 个 发 展 阶 段
自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这30年是我国新民主主义时期,就是现代文学时期。
第 二 个 发 展 阶 段
第 三 个 发 展 阶 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1919年至1927年
1917.1《文学改良刍议》
1917.2《文学革命》
郁达夫
(1896—1945)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 山 西沁 水 县人 。 现代 著名 的 作家 , “山药蛋”派的代表。
小说:《小二黑结婚》
《李有才板话》
《李家庄的变迁》
《三里湾》
赵树理
(1906-1970)
《求雨》
《老杨同志》
孙犁( 1913 — )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 著名作家。
茅盾(1896-1981) 叶圣陶(1894-1989)巴金(1904-2004) 冰心(1900—1999)
老舍(1899-1966)
曹禺 (1910—1977)
郁达夫(1896—1945)

简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

简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

简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
古代文学:1840年以前。

近代文学:1840——1919现代文学:1919——1949当代文学:1949年以后
另有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先秦文学可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中国现当代文学简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简史

• 我们目前采用的观点:由于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政 治思想的密切联系,在目前的现代文学研究领域, • 现代文学各个历史阶段划分如下: • 第一阶段:1917---1927,通常称为“五四”十年, 这是新文学最初的十年,中国文学在这个时期实现 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 第二阶段:1928----1937年6月,通常称作“左联” 十年,这个时期的文学呈现向左转的局面,无产阶 级文学比较繁荣。 • 第三阶段:1937年7月---1949年9月,通常称为抗 战十年,这个阶段的文学过去往往被分成国统区和 解放区两部分,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这个时期文 学研究的空白点相对较多,过去许多被遮蔽的作家 作品和文学现象近年来都逐渐被发掘出来。
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 郭沫若作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人,其多 方面的文化成就自然受到广泛的关注; • 茅盾的小说深受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理论的 影响,力图对现代中国的社会的总体面貌 和历史进程作出深刻地描写; • 巴金的小说写出了现代中国人尤其是青年 人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写出了他们在 传统家庭制度中的苦闷和躁动不安;
文学欣赏
中国现当代文学简史
•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历史分期: • 传统的看法 :1917——1949,随着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成立,中国现代文学也在此处戛然而止, 中国的文学从此进入了当代文学阶段,于是中国 文学自1917年之后就被分成了两个部分:现代文 学和当代文学,并成为学科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 新的观点:1985年钱理群与黄子平、陈平原共同 提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要把20世纪 中国文学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把握。
二、作家作品研究
• 过去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家的研究有 所谓鲁、郭、茅、巴、老、曹的 • 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金庸等作家都 已经成为本学科公认的大师。其中,鲁迅、 钱钟书、金庸的研究最为活跃,已形成了 所谓的鲁学、钱学和金学。

中国近当代文学史

中国近当代文学史

中国近当代文学史近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也被称为现代文学。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样而丰富,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个体的内心世界。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中国近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一、文学思潮的迸发20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巨大的变革,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这些变化为文学思潮的迸发提供了土壤。

新文化运动是近当代文学的开端,它呼吁民主、科学、自由,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背负着时代使命的作家们纷纷投身其中,提出了新的文学理念和创作方法。

二、现实主义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和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实主义成为主流文学思潮,作家们开始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命运。

他们通过写实的手法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呼吁社会正义和改革。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等。

三、抗战文学的崛起在抗日战争时期,文学成为了壮大国家力量和鼓舞民众的重要手段。

抗战文学以抗战为背景,表达了民族的抗争精神和对敌人的仇恨。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的精神。

鲁迅的《呐喊》和茅盾的《子夜》等作品成为了经典之作。

四、文革对文学的影响文化大革命是中国近当代文学史中的重要事件之一。

在这个时期,文学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打压。

许多作家被迫停笔,他们的作品被禁止出版。

但同时,文革也激发了一些作家的创作热情,他们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反抗。

五、改革开放与文学的复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家们开始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经验,文学作品呈现出更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同时,文学市场的开放也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发展。

六、后现代主义的出现近当代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后现代主义的出现。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的文学观念和形式进行了颠覆和批判,提出了多元化和模糊化的创作思路。

这种文学风格追求形式的自由和创新,通过语言的游戏和叙述的碎片化来探索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2篇

中国现当代文学2篇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产生的中国文学作品,包括对于社会、政治、历史等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描绘,以及对于人性、情感等主题的探索。

本文将分两篇来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第一篇: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发展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

在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文学界也出现了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家,如鲁迅、季羡林等。

他们的作品回应了当时社会上的问题,探索了新的表现形式和主题。

1949年以后,中国成立了新中国,文学也开始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引导。

毛泽东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文学成为了宣传社会主义理念和塑造新社会人物形象的工具。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茅盾、巴金等。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变革带来了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创造了许多新的文学题材。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界涌现出一大批新生代作家,如莫言、余华、杨绛、余秋雨等。

他们的作品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人文关怀、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人性和情感的探索。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内心世界。

从古典文学的传统延续到现代的创新实践,中国作家们通过文字记录下人们的心灵沉思和社会变迁,传递着观念和情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文化图景。

第二篇: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点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第一,关注社会现实。

现当代文学作品往往以真实的社会背景为基础,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的描写,反映社会的变迁和问题。

作家们通过文字传递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关切,呈现出多样的观点和态度。

第二,关注人性和情感。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对于人性和情感的探索是一个重要主题。

作家们鲜明地刻画了人物的个性和情感体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人的内心反思和情感变化,引发读者共鸣。

第三,探索文学形式的多样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在追求内容创新的同时,也注重形式语言的新颖与变革。

他们尝试运用不同的叙事方式、结构设计和语言特点,创造出独特的文学风格,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力。

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析

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析

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析1 古代文学:先秦—清末(1840年前)近代文学:1840—1917年,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过渡时期。

现代文学: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为开端,到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召开。

当代文学: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以后的文学。

2 《新青年》: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陈独秀主编,创刊号登载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一文,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端。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重在“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

《新青年》是中国现代思想的发端。

3 1917年1月,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大力倡导白话文。

1917年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主张。

这两篇文章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端。

4 文学革命的意义:1、体现了思想解放和思想启蒙的特征。

2、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力量。

3、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4、使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

5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

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茅盾等,描*** 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

强调“为人生而艺术”。

6 创造社:1921年6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最重要的社团之一。

发起人: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田汉等。

前期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在文学理论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忠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反对“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写实主义。

7 从鲁迅那里,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两大主要题材——农民和知识分子。

8 鲁迅在历史转折关头参与历史发展的宣言,中国第一篇白话现代小说。

《狂人日记》9 《狂人日记》主题:“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端”,充满了尖锐而深刻的理性批判精神。

艺术特色: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艺术创新,扩大了小说的审美张力,从不同的思路解读“狂人”形象,可以得出不同的认识。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领域,承载了中国社会和人民的心声与思想。

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与演变,展现出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和思潮。

本文将从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发展、代表作品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运动和五四运动。

戊戌变法运动的推动者们提倡民主、科学、思想自由,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五四运动则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里程碑,青年学生们通过文学表达对传统封建制度和文化的批判,倡导新文化运动,追求个人自由与人民解放。

二、发展1. 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

文学家们积极探索新的表达形式和内容,提倡用白话文写作,反对以古文、文言文为主的传统文学形式。

胡适、陈独秀等人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他们的文学观念和创作风格对后来的文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抗战文学时期抗战文学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侵略和压迫,文学家们通过写作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战争的反思。

郭沫若、周扬、许地山等文学家的作品传达了抗战精神,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3.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时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长的时期,延续了几十年。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以宣传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塑造社会主义新人为主题,同时也面临着隐喻和批判的限制。

鲁迅、茅盾、巴金等文学家是该时期的代表,他们的作品对于塑造现实主义文学风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代表作品1. 鲁迅的《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位疯子的自述,揭示了当时封建封建主义教育和社会制度的毒害,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茅盾的《子夜》《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述民族资产阶级的生活和内心的矛盾,揭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腐朽和没落,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介绍本文档将重点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初至今,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演变,反映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化。

我们将探讨不同时期的文学风格、主题以及一些重要的作家和作品。

五四文学运动(1919-1927)五四文学运动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的起点。

这场运动在中国“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下兴起,标志着文学从传统形式转向现代性。

许多年轻的作家和文学家开始在文学作品中探索新的思想和观念,对封建传统进行反思。

胡适、鲁迅等作家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新时期(1949-1976)新时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开始,这一时期的文学主题主要以宣传社会主义、夸大革命和建设成就为主。

文学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意味,融入了大量的宣传元素。

钱钟书、茅盾等作家被认为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文化大革命(1966-1976)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对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文学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和控制,许多作家被迫停笔或遭受迫害。

然而,也有一些作家通过隐晦的方式表达对动荡局势的思考和批评。

改革开放(1978-至今)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新时代的到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文学作品的主题和风格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些作家开始关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普遍问题,呈现出更多的个体化和现实主义倾向。

余华、莫言等作家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

结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社会经历的巨大变革。

从五四文学运动到改革开放,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特点。

中国当代文学不仅是艺术创作,也是对社会、历史和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对这一历程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

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

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

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主要成就。

第一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1919年-1949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起点,它催生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和文学理论。

在这个阶段,主要成就包括:1. 五四文学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传统和追求现代化的浪潮,吸引了大量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参与。

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品包括鲁迅的《狂人日记》和背离传统的白话文体的创作。

这些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文学理论的兴起:在这一阶段,出现了一系列的文学理论,如陈独秀的白话文运动和鲁迅的文学观。

这些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思潮,并为后来的文学批评提供了思想基础。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时期(1949年-197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官方鼓励文学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在这个阶段,主要成就包括: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确立:中国共产党提倡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指导的文学创作,要求作家表现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道德风貌。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巴金的《家》和钱钟书的《围城》等。

2. 文学与政治的交融:在这一阶段,文学与政治密切相关,文学作品被用于塑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宣传党的政策。

这种交融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时期至今(1979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文学也开始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在这个阶段,主要成就包括:1. 长篇小说的崛起:改革开放后,长篇小说开始兴起,作家们开始表达更加个人化的声音和关注当代社会问题。

代表作品包括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和余华的《活着》等。

2. 女性文学的崛起:女性作家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她们通过自己的作品探索女性身份和在社会中的地位。

代表作品包括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3. 非虚构文学的兴起:非虚构文学开始受到关注,作家们通过记录真实的人生经历和社会问题来呈现真实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诞生:由古典走向现代从单纯的时间性概念来看,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1917年至现在的文学,近年来人们一般又把它称为中国20世纪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它的诞生之初被叫做中国新文学,这一称谓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性概念,而且是中国文学史乃至思想史上一种革命意义的显示。

其发展过程既是中国文学本身现代化的过程,又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的艺术显示。

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又是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源头是五四文学。

五四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本质性变异,它划定了从传统文学到现代文学的不同历史时代。

它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复杂的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深刻背景。

首先,五四文学的诞生有着深刻的外来文化背景。

从作品的翻译介绍开始,到文学观念的倡导、文学创作的出现和文学思潮的形成,都与外来文化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

对外国文学和文化的译介中,严复和林纾的贡献功不可没。

严复被胡适称为“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1),他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等西方近代社会科学的名著,对近代中国的知识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林纾在五四之前,共译介西方文学名著170多种,1200余万字。

在此之后,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等人介绍和引入了西方文学和美学理论。

而对中国新文学发生具有本质性影响的还是西方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思想主题和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文艺思潮,这使中国新文学具备了真正的反封建的“现代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大系统现代化转化的先期完成形态。

与思想主题、文学思潮的进入相一致,在外来文学的示范下,各种与传统文学相异的文学样式应运而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历史。

诗歌从古典走向现代白话诗;小说由章回体的故事小说走向多样的性格小说和心理小说;戏剧从传统戏曲经“文明新戏”走向现代话剧;散文由文言文走向白话杂文和美文。

各种文学流派和社团迅速丛生和更迭。

其次,传统文学和文化对新文学的诞生有着复杂的影响。

从五四文学的发生前提来看,传统文学和文化的影响在表层上是一种相反的刺激,新文学以现代意识为尺度,以传统为批判对象,形成了新的文学观念和思想主题。

而其积极的影响则是潜层的,并且后来逐渐显现和加强的。

作为传统文学的组成部分,对于新文学的形成而产生积极影响的是中国近代文学。

黄遵宪倡导的“诗界革命”和梁启超所主张的“小说界革命”和“新文体”运动等,从文学观念、文体语言等诸方面对新文学的初生构成了重要的影响。

(1)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从文学发展的多样性、主题的走向以及与中国社会的关系来看,中国现当代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1917年~1927年文化整体批判时期(二)1927年~1937年政治分野与文化批判时期(三)1937年~1949年政治分野与文化反思时期(四)1949年~1978年政治与文学一体化时期(五)1978年~1990年政治变革与文化转型时期----------------------------------------------------------------(1)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第二节1917~1927:文化整体批判时期的文学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首次提出文学变革的主张。

2月,陈独秀在同一杂志上发表了更激烈的呼应文章《文学革命论》。

这两篇文章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开始和中国新文学的发生。

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就是废除文言文、建立白话文,反对“非人”的文学而建立“人的文学”。

新旧文学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论争。

新文学阵营通过与以林纾等人为代表的国粹派、以梅光迪、吴宓等人为代表的“学衡派”、以章士钊为代表的“甲寅派”的多次论争,最终确立了主流地位。

1921年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有影响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成立,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叶圣陶等人。

7月,另一个有影响的文学社团创造社成立,发起人为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人。

稍后,新月社、语丝社、莽原社等相继成立。

五四文学以西方现代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思想为构成基础,对旧文学和旧文化进行了整体的批判,表现出了初生的活力与幼稚。

受传统社会的专制政治的压制和封建礼教的影响,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中所欠缺的,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思想史基本上是宗法观念对个人意识制约的历史。

而关于人的本体价值的认识过程不过是那部浩瀚伦理巨著的简短序言。

中国第一代现代作家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出对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主题的追求,呼唤“人的解放”。

最早发出这一声音的是以胡适、沈尹默、周作人等人的创作为代表的初期白话诗。

胡适的诗集《尝试集》(1920年)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而稍后鲁迅的创作则是这一主题的最强音,他的小说《狂人日记》(1918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把中国历史概括为“吃人”的历史,这是前所未有的发现。

以叶圣陶、冰心、王统照、许地山等文研会作家为主体而形成的写实主义“问题小说”作家群,与鲁迅的思考相一致,从更广阔的视角提出了“人的主题”;与此同时,受近代日本文学和欧美文学的影响,以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等创造社作家为主体而形成的浪漫主义“身边小说”作家群,从个人的生活感受出发,强化了个性解放的思想主题。

20年代初,王鲁彦、许钦文、许杰、台静农等一些流寓都市的作家,以现代意识为尺度,描写故乡农村自然的美丽和社会的黑暗,被后人称之为乡土文学,其思想内容成为五四文学主题的继续。

1915年《新青年》杂志创刊后,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鲁迅、周作人等人先后以“杂感”的形式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化批判和社会批评文章。

这不仅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而且也为中国新文学创造了一种新的文体——杂文。

其后的朱自清、冰心、丰子凯、周作人等人,以优美的抒情见长,提供了另一种现代文体——“美文”。

这两种散文文体就其作品的内容来说,可能是五四新文学中对比比较鲜明的两极。

杂文是新文学中时代意识和批判意识最为强烈的文体,而美文则可能是新文学中批判意识最为淡漠的文体。

这可能是由于两种文体的审美原则的本来原则所致,在体现五四文学的成就和特色上,二者的价值都是不可忽视并且是不可替代的。

1926年,徐志摩主编北京《晨报》副刊《诗镌》,以此为阵地,形成了以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等为主体的新月诗派。

这个诗人群体在思想上表现为一种抽象的西方现代人文精神和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的融合,而在艺术上亦表现出东西方诗美原则的融合。

继承了五四文学的人文精神,并以新的格律诗的主张和实践弥补了中国新诗过于散漫的不足。

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看,五四新文学是一种与传统文学迥异的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名副其实的革命。

它存在的前提便是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的反叛,它在反传统的过程中获得生命并确立本质。

1927~1937:文学的政治分野与文化批判1927年4月,由于蒋介石政治集团进行血腥的“清党”行动,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这一政治事件迅速激化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现代作家也随之发生明显的分化,文学主题发生转化。

这一时期的文学被称为“30年代文学”。

1928年初,成仿吾、李初梨、冯乃超等后期创造社成员以及钱杏村等太阳社(1928年成立)成员,在苏俄文学和日本左翼文学的影响,主张建设“革命文学”,提出由“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转化。

“革命文学”的主张是以否定五四文学为前提的,因此,倡导者们从一开始就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鲁迅、茅盾、郁达夫等第一代著名作家。

于是,双方展开了激烈论争。

在中共领导阶层的直接介入下,双方暂时停止论争,于1930年3月2日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和“革命小说”的创作是左翼文学运动中影响最大的两个活动。

左联以《拓荒者》、《萌芽》等刊物为主要阵地,宣传和介绍苏俄、日本等国的无产阶级文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著。

在此之中,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人的译介工作引人注目。

与此同时,左联还与新月派、“民族主义文艺运动”以及“自由人”、“第三种人”等进行了不无偏颇的论争。

从整体说来,左联在文艺理论上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文学创作本身。

在有限的创作中,革命小说的影响和争议最大。

蒋光慈是革命小说的始作俑者,1925年便创作了日记体小说《少年飘泊者》,其后又有《短裤党》、《田野上的风》等问世。

革命小说在题材和主题的选择上无疑是具有开创性的,成为了中国社会革命的证据。

而且,其受人指责的“革命加恋爱”的模式,也表现出了五四文学个性解放的主题向30年代阶级解放主题过渡的形态以及知识分子人生历程的真实状态。

但是,革命小说在艺术上总体说来是不成功的,公式化的构思,主观化空洞的叙述,使作品缺少艺术感染力。

真正获得艺术上成功的还是后来张天翼、艾芜和沙汀以及后来茅盾的小说创作。

左联的诗歌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

殷夫和“中国诗歌会”(1931年成立)蒲风等人的红色鼓动诗作为时代政治的反映,成为历史的记录。

而洪深的话剧也具有同样的意义。

左联的理论主张和艺术实践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价值是复杂的。

总体上说,其政治意义远远大于文学的意义。

而其组织活动也存在着政治的盲动性和思想的宗派性,这极大地影响了后来文学的发展。

与左联比较靠近,亦可以称之为左翼小说的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在这一时期也是值得重视的。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内地的东北文学青年群体。

其中,萧红、萧军、骆宾基、端木蕻良等人以深沉的笔调描写东北民众的不幸生活和抗日情绪,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最能代表“30年代文学”成就的是自由主义作家群。

所谓自由主义作家群是指左联作家和国民党当局御用的“三民主义文艺”、“民族主义文学”之外的作家的创作。

在这一作家群中,除了巴金、老舍、曹禺等著名作家之外,还有京派小说、海派小说、现代派诗歌、“论语”派小品文等作家及作品。

巴金是五四人文精神的真正传人,他继承了鲁迅等人文化批判的思想,《家》等小说所表达的仍是一个“人的解放”的时代主题;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等作为现代市民小说的代表,表现出一种平民意识和复杂的文化观念;曹禺的成名作《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现代派诗歌是继20年代初以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为代表的象征诗之后,中国新文学中现代主义艺术的一个典范。

现代派诗人除戴望舒以外,还有“汉园三诗人”(何其芳、卞之林、李广田)、废名等人。

他们改变了早期象征诗单纯模仿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倾向,吸收了中国传统诗词的艺术手段,使外来诗歌艺术中国化。

京派作家是20年代后期中国新文学中心南移之后,活跃在北京一带的作家沈从文、废名(冯文炳)、萧乾、芦焚等人以《水星》、《现代评论》、《大公报.文艺副刊》等为阵地而形成的一个北方作家群。

京派的存在,具有以下两种意义:第一,以对乡村中国的深情叙述表现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