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初步调查报告模版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某地区特定疾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某地区居民,包括男女老少,共计10000人。
三、调查方法。
1. 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向10000名居民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基本信息、生活习惯、疾病症状等情况。
2. 实地走访,选取部分疾病患者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其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情况。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四、调查结果。
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对象中,男性占45%,女性占55%;18岁以下占30%,18-40岁占40%,40岁以上占30%。
2. 生活习惯。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中有60%的人每天都有规律的运动,40%的人饮食习惯较为健康,但也有20%的人存在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3. 疾病发病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某地区慢性病患者占总人口的15%,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急性疾病患者占总人口的5%,主要包括感冒、腹泻等。
五、调查结论。
1. 某地区慢性病发病率较高,需加强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减少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
2. 急性疾病发病率较低,但仍需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防止疾病的传播。
3. 需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六、建议。
1. 加强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减少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防止疾病的传播。
3. 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七、总结。
本次调查结果为某地区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
希望各级部门能够重视本次调查结果,加强疾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暴发疫情调查报告参考格式(参考)
暴发疫情调查报告参考格式(参考)
一、基本情况暴发单位位置,基本情况,平面图,暴露人数,发病人数
二、流行病学调查
(一)地区(单位/班级/车间)分布: (用统计表表示)班级/车间涉及人口发病人数死亡人数罹患率合计
(二)时间分布:(用直方图表示)(三)年龄分布:(用统计表表示,如暴发单位为学校可一岁一个年龄组)年龄涉及人口发病人数死亡人数罹患率6-7-8-9-合计(四)性别分布:(用表格表示)性别涉及人口发病人数死亡人数罹患率男女合计(五)临床特点:
1、临床表现(用表格表示)症状病例数百分比%发热咳嗽咽痛全身酸痛头痛流涕呕吐眼结膜充血其他1:其他2:
2、临床经过、预后,有无入院病例及重症病例
(六)环境及相关因素调查
1、环境卫生
2、室内采光通风状况
3、洗手池有无洗手液/肥皂放置
4、是否有经常性消毒
5、近期是否有集体活动,
6、疫苗接种情况
三、采样及检测情况
(一)采样情况采样日期(年/月/日)采样数急性期血清恢复期血清
(二)送检情况
(三)检测情况
四、初步印象
五、已采取措施六、存在问题和建议调查人:
调查单位。
一起农村聚餐引起霍乱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起农村聚餐引起霍乱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摘要] 目的分析霍乱暴发疫情发生原因、分布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疫情流行趋势与预防控制策略,为今后实施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聚餐人员和密切接触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追踪调查,采集病例与聚餐者大便(或肛拭子)、剩余食品、疫点环境样本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用生化反应、血清分型进行菌种鉴定。
结果追踪调查聚餐者和密切接触者747人,采样检测503人,检出O139霍乱弧菌阳性6例,其中4例病例检出O139霍乱弧菌3例,检出健康带菌者3例;检测疫点环境与食物样本93份,其中生活污水检出O139霍乱弧菌阳性1份,剩余食物和甲鱼销售点甲鱼样本未检出霍乱弧菌。
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后,疫情迅速得到控制,未发生二代病例和死亡病例。
结论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验结果,该次疫情是1起农村聚餐引起的O139霍乱暴发疫情,其原因可能为聚餐时使用了被霍乱弧菌污染的甲鱼、且加工过程中生熟不分交叉污染所致。
加强甲鱼等海、水产品检疫和养殖场所的消毒,完善农村大型聚餐活动的监管,是当前预防农村O139霍乱暴发疫情发生的有效措施。
2012年6月7日上午9时,邵阳县CDC接到该县人民医院电话报告:医院收治1名剧烈腹泻患者,大便标本经霍乱胶体金试纸条快速检测为O139群霍乱弧菌阳性,初步诊断为“疑似霍乱”病例。
2012-06,邵阳市邵阳县罗城乡发生1起农村丧事聚餐引起的食源性O139霍乱暴发疫情,共4人发病(实验室确诊3例,临床诊断1例),检出健康带菌者3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综合分析,可疑食物为宴席中使用的甲鱼。
疫情发生后,引起了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通过科学、规范、扎实有效的应急处置,疫情迅速得到控制,未发生二代病例和死亡病例。
现将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根据设宴者提供就餐者名单展开快速地毯式摸排与追踪,对所有作者单位:1湖南省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邵阳422000)2.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者简介:刘涛(1973-),女, 湖南洞口人,主管医师,主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通讯作者:肖善良,男,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流行病预防医学研究聚餐人员、食用带回宴席剩菜者和密切接触者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格,逐项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登记与采样;病例资料来源于病例个案调查、邵阳县人民医院住院记录与检测资料。
2024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课件(多场景)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课件(多场景)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课件一、引言食源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提高食源性疾病监测能力,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本课件旨在为监测人员提供系统、全面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提高监测水平,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食源性疾病概述1.定义: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摄入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而引起的疾病。
2.病原体:食源性疾病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毒素等。
3.传播途径:食源性疾病主要通过摄入受污染的食物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空气传播等途径。
4.临床表现:食源性疾病症状多样,轻者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重者可出现脱水、休克、甚至死亡。
5.暴露人群:食源性疾病暴露人群广泛,包括儿童、老年人、免疫抑制者等。
三、食源性疾病监测的重要性1.早期发现:食源性疾病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2.病原体识别:食源性疾病监测可明确病原体,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3.风险评估: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可用于评估食品安全风险,指导政府制定相关政策。
4.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监测有助于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推动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四、食源性疾病监测内容1.监测系统: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包括病例报告、病原体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
2.监测病例:收集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包括病例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等。
3.病原体检测:开展食源性疾病病原体检测,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4.食品样品检测:对可疑食品样品进行检测,查找病原体来源。
5.流行病学调查:开展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分布、传播途径等。
6.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食源性疾病风险。
五、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要求1.知识储备:掌握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等。
2.技能培训:熟悉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法,掌握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技能。
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篇一: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查明中毒事件发生原因和环节,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和建议。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危险食物。
结果本次事件共有18例病例,罹患率为82%。
主要临床症状为呕吐(100%),恶心(94%),腹痛(44%)和腹泻(17%)。
流行曲线形态表现为快速上升,快速下降,高峰持续时间短,提示为点源暴露。
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暴露食物。
蛋炒饭为所有调查对象的共同食物,比较不同的蛋炒饭进食量(按体重调整)引起的呕吐次数,发现≥2碗/组平均呕吐次数次明显高于1碗/组(平均呕吐次数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
同时对蛋炒饭进食量(按体重调整)与引起的呕吐次数作spearman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s=(P<),提示进食炒饭的量与呕吐次数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蛋炒饭所使用的米饭有1/3来自上一餐次的剩饭(该剩饭在22℃下放置了4h)。
剩余蛋炒饭和患者呕吐物的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为阴性。
结论这起事件很可能由剩余米饭不当存放所致,其致病因子可能是腊样芽孢杆菌呕吐毒素。
20XX-05-24晚,四川省某市一医院儿科报告,某杂技班有18名学生因恶心、呕吐等症状前来就诊,这些学生均在校内进食过当日晚餐。
为查明发病原因,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
1对象与方法病例定义为20XX-05-24/25,在杂技班食堂就餐的人员中,出现呕吐≥1次/24h者。
通过访谈食堂负责人,获取食堂就餐人员信息。
对全部就餐学生(共22名)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发病情况。
为查找危险食物,调查组对进食5月24日午晚餐的22名学生开展了回顾性队列研究,询问其午晚餐食用菜品和米饭的情况,计算各类食物的相对危险度RR值及其95%可信区间。
现场采集剩余食物进行腊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查找致病因子。
通过与厨师访谈,了解危险食物的存放及加工制作过程,查找危险环节。
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调查报告模板
关于*小学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的初次调查报告** 年*月*日,接到** 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电话报告:*小学近期发生多例发热病例,并已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具体情况如下:一、基本情况**** 学位于** 街道** 路** 村,共有*个班级,有学生*人,无住校生,每个班级有独立的教室、午休室。
除晨练,课外活动时间外,各班学生间很少接触,近期并未举办大型活动,有教学楼 2 幢。
二、发病情况病例定义:自* 月*日以来,该校学生及教职工中出现发热(体温》38.0 C),伴咽痛或咳嗽症状之一者。
该校自*月*日至*日累计发生*例符合定义的病例,三间分布如下:1、时间分布:*月* 日*例,*** 。
2、空间分布:病例分布在*个年级*个班级,其中** 班、** 各** 例,** 班、** 班和** 班各*例,** 班和** 班各*3 例,**** 班*例,*** 班* 例,病例住址间无明显聚集性。
3、人群分布:男性** 例,女生** 例,男女比率为1.5:1 ,年龄均为** 岁。
三、首发病例情况及病例临床特征首发病例:*,女,*8 周岁,家住*组*号。
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最高体温39.5 C,无其他明显不适。
在*儿保就医,被诊断被“感冒”。
其余病例主要表现为发热伴咳嗽、部分病例伴有鼻塞、流涕,分别至*院、*儿保、*医院,分别诊断为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目前均已居家隔离治疗。
四、疫情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结合该起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可判断本起疫情为一起校内传播的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
五、预防控制措施1、所有病例离校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后2天,凭**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证明返校上课。
2、班主任老师每日了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发现类似病例,立即由家长带回,并上报当发**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3、其他班级加强晨检及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工作,发现类似病例立即由家长带回,并上报当地**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4、注意教室内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一起幼儿园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疫情初步调查报告
•135•2014 年 6月 第一卷 第6期2014年5月20日下午16:10分中心疫情网报审核人员由“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发现我县某幼儿园小1班2名幼儿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查阅该幼儿园20日前1周内疫情网报资料,发现5月17日下午曾报告1例手足口病,截止5月20日共报告3例手足口病病例,均为小1班幼儿,中心立即组织由2名流行病学调查人员、1名检验人员和1名消杀人员组成的疫情调查处理组到达该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基本情况该幼儿园位于乡镇的最西侧,为某小学搬迁后改建而成,共有3层,一楼、二楼为活动教室,三楼为午休室,实际使用面积约260平方米,坐北朝南,门口为幼儿活动区,北侧50米内无建筑物,通风、采光较好。
小班位于一楼中间,东侧为小2班,西侧为中1班,教室面积约30平方米,装有3个紫外线灯,距离地面约3.5米,教室无纱门纱窗,配有公用水冲式厕所,环境较干净整洁,可见84消毒液及喷雾瓶。
全园共有三个年级5个班175名幼儿,其中小1班33人(男19人,女14人);小(2)班30人(男17人,女13人);中(1)班31人(男20人,女11人);中(2)班31人(男13人,女18人);大班50人(男22人,女28人);教职员工11名,无专兼职保健医生,无专职清洁工,教室卫生环境均由各班班主任打扫、消毒。
流行病学调查病例调查:首发病例,男,3岁,于5月15日发病,发病初期无发热,手、足可见不同程度疱疹,患儿精神状况良好,15日、16日仍在园上课,16日夜间出现低烧(37.6℃),于5月17日到医院就诊,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
发病前一周无外出史,无手足口病患儿接触史,给予对症治疗,现已基本痊愈,但仍未返园。
第二例病例,女,4岁,于5月19日发病,精神状况差,居家观察一天症状加重,与5月20日前往医院就诊,无发热,手、口可见疱疹,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
该患儿与首发病例座位相邻,有明显手足口病患者接触史。
第三例病例,男,3岁,于5月20日发病,起病急,发烧(38.6℃),手、口多处可见疱疹,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有明显手足口病患者接触史。
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处置
现场初步评估内容
• 查阅临床资料 –病历记录 –血常规、便常规检测报告
• 访谈5-10例病例收集临床和流行病学相关信息 • 采集合适的临床标本和食品标本
访谈病例的主要内容
人口学资料(姓名、地址、电话、年龄、性别、职业)
发病信息
——发病时间、首发症状及其严重程度 ——就诊及治疗情况 ——检测情况
求
PART 03
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的步骤
• 确立流行的存在、现场工作准备 • 现场初步评估 • 制定病例定义 • 病例搜索及个案调查 • 描述疾病及分布特征 • 形成可疑致病因子、可疑餐次/食物假设 • 分析流行病学验证假设 • 卫生学调查(尽可能早) • 标本的采集与检测结果判定(尽可能早) • 实施控制和预防措施(尽可能早) • 资料分析和调查结论
• 我国食源性疾病中占比最高;夏秋季易发生。
• 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肠毒素、蜡样芽孢杆 菌肠毒素、致病性大肠杆菌、变形杆菌。
• 常于进食后72内发病;主要表现为上、中腹部持续或阵发 性绞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炎症状,呕吐物多为所 进食物。
示例1:副溶血性弧菌
疾病症状
潜伏期11-18小时,腹部阵发性绞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病 程一般2-4日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职责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 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指两人或多人共同进餐或食用同一食物 后出现相似发病症状的一类事件。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并有以下特征: ➢人们有共同进餐和进食史,同时疾病的发生和食用
发热
不发热(<40%)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本模板】
关于××学校聚集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发病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2004年2月25日上午10时30分,我区疾控中心接到××儿童医院医务科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学校的学生,临床诊断为肺炎。
据该学生反映,近期其所在学校有数十名学生有发热。
”接到报告后,我区疾控中心立即和该学校取得联系,核实相关情况,并及时将初步核实情况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
为进一步了解发病情况,控制疫情发展,我区疾控中心于10时45分派员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学校,位于××区××路××号。
该校为寄宿制学校,有48个班级,在校学生1380名,教职员工165名。
(二)发病情况:自2004年2月17日起,该校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截止2月25日下午3时,累计发生91例,分布在22个班级.经调查,首发病例周××,女,10岁,四(6)班学生,住×××宿舍。
该患者于2月17日出现发热(40℃),伴有咳嗽、头痛、流涕等症状,当天前往我区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上感”,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后,目前已恢复正常返校上课。
患病学生发病时间分布情况见表2—4.患病学生班级分布情况为:四(6)班12人、四(2)班6人、五(3)班5人,其余班级均有1~2人。
91名发热学生中,目前体温恢复正常并返校上课的有50人,其余41名学生均离校回家正在治疗或恢复中。
对2月25日发病的8名学生调查表明,8名学生均有发热(38~39.5℃)伴咳嗽、头痛、畏寒等临床表现.其中有2名学生已就诊,1人诊断为肺炎,1人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其余6人已前往医院就诊,目前诊断结果不详。
(三)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学生中仅有1名有流感疫苗接种史。
食源性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初步调查报告模版
食源性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初步调查报告模版一起腹痛腹泻事件的病例流行病学初步调查报告某某年*月*日*时,接到某局电话通知:某某某人民医院接诊*名腹痛腹泻病例,怀疑是共同食用**后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接到报告后,疾控中心立即派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前往某院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名就诊病例系亲属关系,有*名儿童。
某某一行*人从某某到某某街道某某村看望亲戚,于*日**时30分在某某开发某公交车站边的某某麻辣烫小店共同食用夜宵,夜宵进行到24时结束。
**日*人时30分左右开始陆续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症状。
其中**日上午有3人前往某街道社某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下午5人前往某院就诊,*日上午*人一同前往某院复诊。
据病例介绍,*人仅该夜宵共同就餐,无其他共同就餐史。
二、病例定义*日晚在某某村某某麻辣店小店食用烧烤夜宵后人群中出现以下情形之一者:①腹泻(≥3次/24小时);②呕吐伴腹痛、腹泻等症状之一者。
*名就诊者中有*人人符合病例定义。
三、流行病学调查(一)三间分布1.人群分布*人名病例中,男性6名,女性1名,儿童2名,年龄*-34岁。
2.时间分布首发病例田茂权,**日*人时2*分发病,出现恶心、呕吐(*次/24小时)、腹痛、腹泻(*人-*次/24小时)、头痛头晕症状。
发病时夜宵间分布见图1。
(二)临床症状*人名病例临床症状以腹泻、腹痛、呕吐和恶心为主,无发热症状。
其中有腹泻症状的占*0%,以黄水样便为主,次数在1~*次之间,腹痛*0%,呕吐*0%,次数在2~15次,发病症状详见表1。
*人名病例均做血常规检验,白细胞均有升高,用药后症状缓解。
表1 病例临床症状分布症状例数百分比(%)腹泻*人*0腹痛*人*0呕吐*人*0头晕 6 *6恶心 5 *人1头痛 3 43(三)食物暴露史在某某村某某麻辣烫小店共同食用的烧烤有鱿鱼、鸡腿、鸡翅、韭菜、大白菜、木耳菜、臭豆腐、里脊肉和炒螺丝。
1名女性和2名儿童饮用芬达饮料,其余4人饮用王老吉。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篇一: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关于××学校聚集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发病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XX年2月25日上午10时30分,我区疾控中心接到××儿童医院医务科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学校的学生,临床诊断为肺炎。
据该学生反映,近期其所在学校有数十名学生有发热。
”接到报告后,我区疾控中心立即和该学校取得联系,核实相关情况,并及时将初步核实情况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
为进一步了解发病情况,控制疫情发展,我区疾控中心于10时45分派员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学校,位于××区××路××号。
该校为寄宿制学校,有48个班级,在校学生1380名,教职员工165名。
(二)发病情况:自XX年2月17日起,该校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截止2月25日下午3时,累计发生91例,分布在22个班级。
经调查,首发病例周××,女,10岁,四(6)班学生,住×××宿舍。
该患者于2月17日出现发热(40℃),伴有咳嗽、头痛、流涕等症状,当天前往我区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上感”,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后,目前已恢复正常返校上课。
患病学生发病时间分布情况见表2—4。
患病学生班级分布情况为:四(6)班12人、四(2)班6人、五(3)班5人,其余班级均有1~2人。
91名发热学生中,目前体温恢复正常并返校上课的有50人,其余41名学生均离校回家正在治疗或恢复中。
对2月25日发病的8名学生调查表明,8名学生均有发热(38~℃)伴咳嗽、头痛、畏寒等临床表现。
其中有2名学生已就诊,1人诊断为肺炎,1人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其余6人已前往医院就诊,目前诊断结果不详。
(三)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学生中仅有1名有流感疫苗接种史。
一起学校食源性诺如病毒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心 进 行 诺 如 病 毒 P C R检 测 。 同 时 将 食 堂 食
品 留样 、食 堂 用 具 涂样 、教 室 和 宿 舍饮 用 水 及 饮 水用 具 涂 样 送太 仓 市 疾 病 预 防 控制 中心 进 行 微 生物 检 测 。
1 . 2 流 行 病 学调 查
2 . 3 . 2 职业 分 布 :7 4例 病 例 中学 生 7 2例 , 罹 患率为 4 . 6 3 %; 教师 1 例, 罹患率为 0 . 6 4 % ;食 堂 工 作 人 员 1例 ,罹 患率 为 2 . 5 0 % 。学生 发 病 的危 险 是 教 师 的 7 . 2 7倍 ( R R = 7 . 2 7 ) .关 联 程 度 为 强 ;是食 堂工 作 人 员 的 1 . 8 5倍 ( R R = I . 8 5 ) ,关 联 强 度 为 弱 。 食 堂 工作 人 员 发 病 危 险 是 教 师 的 3 . 9 3 倍( R R = 3 . 9 3 ) ,关
1 资料 与 方 法
1 . 1 病 例 定 义
( 1 ) 病 例 :该 校 全 体 人 员 , 自 2 0 1 3 年 1 月 5日起 出现 恶
心 、呕 吐 、腹 泻 ( > 3次/ 1 天) 、腹 胀 和腹 痛 症 状 之 一 者 。 ( 2 )
7例 , 占 9 . 4 6 % ;1 4 日 、1 5 日和 1 6 日各 1例 , 占 1 - 3 5 %。
要集 中在 男 生 宿 舍 楼 ,分 布 无 明显 的 聚集 性 。共 有 4 5间 宿 舍 出 现 病 例 ,其 中 男 生 宿 舍 3 8间 ,女 生 7问 。 3人 以 上 患 病 的 宿舍 有 6问 ,其 中男 生 5间 ,女生 1 间。
某学校一起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XXX市某某学校一起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xxx年xx月xx日x时xx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中心医院电话报告,有3名某某学校学生在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治疗,疑似在学校就餐后出现急性胃肠道反应。
接到报告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赶赴XXX市中心医院对相关患者展开调查。
截止到xx月xx日xx时x分,本次事件病例累计102例(其中住院患者22例,急诊科就医80例),无死亡及重症病例发生。
现将本次事件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1、XXX市某某学校在籍师生3290人,其中高中学生1200人、初中学生1100人、小学生660人。
自xxx年xx月xx 日晚,陆续有高中部及小学生部学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症状,部分学生于5月15日开始到市中心医院、新华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就诊。
2、首例患者xxx,女,18岁,某某学校学生,于2018年5月13日晚19:00分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腹泻数次),发病后于2018年5月15日19:23分到XXX市中心医院治疗。
患者xxx、xxx、xxx、xxx等5人于2018年5月14日17:30分至19时相继发病,次日分别到中心医院、新华医院就诊。
其它患者陆续在市中心医院、新华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的儿科、急诊科、消化内科就诊。
其中市中心医院就诊67人,新华医院就诊9人、中医院就诊4人、妇幼保健院就诊2人。
在中心医院用药观察后住院治疗患者18例,其它医院无住院病例。
截止到5月17日,全部住院患者均已出院。
二、临床特征发病的患者在学校有共同就餐史(午餐),部分走读学生未在学校食用晚餐。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腹泻,无神经、循环系统症状。
调阅17人住院病例临床检验结果:医院对住院患者都进行了血常规、便常规、C反应蛋白、血离子检测,血常规中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20%(参考区间20.0-40.0%)10人,白细胞总数高于9.50*109/L(参考区间 3.50-9.50)7人。
一起食品安全事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案例分析
现场调查的启动
➢ 前提条件 ❖获得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
➢ 信息来源 ❖公共卫生监测系统 ❖政府有关部门(如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 ❖企事业单位(学校、工厂等) ❖公民和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及网络)
现场调查的启动
➢ 接获信息后 ❖初步分析信息 ❖初步确认后联系信息来源地,进一步核实 ❖及时报告有关领导 ❖得到有关部门的授权
❖ 调查机构发现以下情况,应提出多辖区联合调查的建议:
(1)可疑进食场所与发病场所不在同一辖区的。如旅行团在旅游 景点就餐,返回居住地后发病;
(2)病例分布范围超出本辖区的。例如某次大型聚餐后发生的食 源性疾病,病例可能分布于不同辖区;
(3)其他需要联合调查的情况。
事件的发现与报告
➢ 岳麓区疾控中心立即向区卫生局、市疾控中心报告。 ➢ 市疾控中心同一时间接到市卫生局、市政府的疫情反
一起食品安全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 掌握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步骤; ➢ 掌握食源性疾病调查内容; ➢ 掌握中毒事件病因调查方法;
内容提要
➢ 第一部分:事件的发现与报告 ➢ 第二部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 第三部分:调查结果 ➢ 第四部分:事件性质及原因分析 ➢ 第五部分:工作措施 ➢ 第六部分:经验和教训 ➢ 第七部分:今后工作建议
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 食源性疾病:因食用食物而引起的任何感染性或中毒性疾 病。
➢ 食源性疾病暴发:出现2例或2例以上相似的食源性疾病, 并由食用相同食物而引起。
➢ 散发病例:在流行病学上与其他相同疾病病例无关联的病 例。
➢ 聚集性/暴发/流行:聚集性一般用于描述一群病例在时间 或地点上有联系;但尚未确定共同的食物或其他来源;暴 发在食源性疾病中指由食用共同的食物而引起的2例或以 上病例。而流行往往指广大地区发生大量病人而出现的危 机或状态。
一起涉及多所学校的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调查
基本内容
提供有力支持。然而,该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随着大数据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传染病多维度聚集性探测方法在未来的传染 病防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本内容
此外,应加强对学校等密集场所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疫情。对于 可能存在的传染源,要迅速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同时, 要建立健全的疫情报告制度和信息公开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
基本内容
在未来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需要继续结核病的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不 断调整和完善防控策略。要加强科研力度,深入研究结核病的发病机制和传播途 径,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四、调查方法
四、调查方法
1、病例定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沙门氏菌的诊断标准,将病例定义为在学 校期间出现腹泻、呕吐和发热等症状,且粪便培养阳性者。
四、调查方法
2、病例发现:通过医生报告、家长反馈和学校监控等方式发现病例。 3、病例调查:对所有符合定义的病例进行详细的个案调查,包括症状出现时 间、严重程度、治疗情况等。
基本内容
聚集性疫情传播的时空序列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疫情 提供科学依据。
基本内容
材料与方法: 收集某高级中学结核病疫情的相关数据,包括患者症状、诊断时间、诊断结 果、治疗情况等。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疫情涉及的学生、教职员工和环境 等因素进行调查。同时,对结核分枝杆菌菌株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聚集性探测方法。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传染病多维度聚集性探测方法,包括 其发展历程、原理、应用和前景,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基本内容
背景: 传染病多维度聚集性探测方法是一种利用多源数据从多个维度对传染病传播 进行监测和预测的方法。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传染病多维度聚集 性探测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对疾病传播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方文明(南京市溧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南京 211299)摘 要:目的:调查A校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原因,得出事故调查结论,提出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建议。
方法:在A学校、就诊医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采样与实验室检测。
结果:根据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可疑餐次为10月16日中餐,可疑食品为米饭和香油肫片,污染环节可能为部分食堂从业人员是带菌者,在加工、洗切、分餐食品时污染了食品、餐具及工具用具,同时加工好的食品长时间在常温下存放,导致细菌在食品中大量繁殖,学生及教师食用了被污染的食品后出现中毒症状。
结论:本起事件是由肠集聚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关键词:肠集聚性大肠杆菌;食源性疾病;流行病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Foodborne DiseaseOutbreakFANG Wenming(Nanjing Lishui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anjing 21129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 of the outbreak of food-borne diseases in school A, to draw the conclusion of the accident investigation, and to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accid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 Epidemiological survey, food hygiene survey, sampling and laboratory testing in school A and hospital. Result: According to the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food hygiene and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the suspicious meal was Chinese food on October 16, and the suspicious food was rice and sesame oil gizzard slices. The contamination link may be that some canteen employees were carriers of bacteria, and they were processing the food. When the food is washed, cut, and divided, the food, tableware and tools are contamina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cessed food is stored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a long time, which leads to the proliferation of bacteria in the food. Students and teachers have symptoms of poisoning after eating the contaminated food. Conclusion: This event was an outbreak of foodborne disease caused by 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Keywords: 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 food origin disease; epidemic disease2020年10月17日9:30,X区疾控中心接到A 校校医电话:A校有数十名学生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关于XX大酒店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关于XX大酒店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一、概述2021年8月3日7点25分,我中心接到县食物药品监督局报告称:XX大酒店发生了一路疑似食物平安事故致使的腹泻疫情。
对此,县卫计局党委高度重视,当即部署了应急工作,指示我中心予以核实,同时于2021年8月3日8时20分组织应急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置。
依照流行病学调查、医生诊断结论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县专家组诊断以为这起事件为一路食物中毒事件,因沙门氏菌污染食物而发生感染所致。
二、流行病学调查一、背景资料XX酒店是一家集住宿、餐饮、会议于一体的大型酒店,酒店餐厅有工作人员66人,可接待大型宴会。
8月2日中午张某、李某、刘某别离在此举行升学宴宴请客人,同时张某、李某有部份客人在此晚餐,张、李、刘三家客人共计800多人。
二、发病情形:这次疫情经调查核实病例29人,其中住院病例24人,门诊病例5人,男性8人,女性21人,年龄最大66岁,最小8岁,病例要紧集中在40-55岁年龄组,以女性占多数。
发病时刻最先为8月2日22时,最晚为8月3日19时,无后续病例发生,发病顶峰为8月3日2时至8时,计有25人发病。
暗藏期最短为9小时,最长为30小时,平均暗藏期为16小时。
首发病例丁某,女,42岁,于8月2日中午在XX酒店参加刘某某的升学宴,至当日晚22时发病,病症为上吐下泻,同时伴上腹部绞痛及头晕,排泄物为黄色稀水便,8月3日16时入人民医院内一科住院医治。
最后一例病例白某,女,51岁,于8月2日中晚餐均在XX酒店参加张某某的升学宴,至8月3日19时发病,病症为上吐下泻,同时伴脐周部绞痛及发烧(38.9℃),排泄物为黄色稀水便,8月3日20时入人民医院内三科住院医治。
3、病例暴露史:所有病例8月2日均有XX酒店进餐史,其中中餐18人,晚餐2人,中晚餐均在XX酒店进餐的9人。
发病前3天无其他一起聚餐史,无其他外出史。
4、病例临床表现:病例要紧病症为发烧、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头痛、头晕及全身无力。
一起学校食源性疾病事件的调查报告
学术研讨CHINA RURAL HEALTH26中国农村卫生 . 2021年第01期2021.012019年9月3日辖区疾控中心接某乡镇卫生院电话报告该院门诊近日陆续接诊多名来自该镇上同一中学具有腹泻、腹痛等相同症状的学生,区疾控中心及时前往学校及卫生院进行现场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流行病学调查查阅近期乡镇卫生院及其周边诊所的门诊日志,访谈接诊的临床医生,进行病例搜索,病例定义:2019年9月2日以来,某中学学生及教职工24小时内腹泻≥3次者,对搜索到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了解其食品暴露史、发病过程、临床症状,描述病例三间分布;通过访谈学校负责人及食堂负责人,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了解食堂食品原料的配送情况、学校食堂作业环境及供餐情况。
1.2 实验室检查现场采集2份病例的肛拭子和5份大便标本,进行大肠埃希菌检测,3份水样(学校市政供水末梢水、桶装饮用水、学校自行抽取储存的自备水)进行送检,检测项目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采集食堂留样食品样本29份,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检测,采集食堂从业人员5份肛拭子标本和6份病例肛拭子标本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检测。
1.3 统计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病例对照研究对学生就餐地点与发病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运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2.1 基本情况该中学位于某镇镇街上,学校面积约200亩,全校共有3个年级52个班,寝室363间,投入使用教室52间。
教职工209人,学生2524人(其中男生1196人,女生1328人),住校生2259人(其中男生1095人,女生1164人),学校于8月26日开学。
8月31-9月1日学校正常放假,9月1日晚学生正常返校。
学校设有食堂1栋共2层,设有窗口47个(其中一楼24个,二楼23个),校园生活用水有市政供水和学校自备水两个供水渠道。
校园饮用水来源于某水厂的桶装水,学校食堂食材是公司统一配送及自采,小卖部食品由某食品公司配送,食堂从业人员全部都办理了健康证。
食源性疾病暴发现场调查
• 最大特点:
• 症状多样性,主 观症状与客观体 征不相符,意识 多不丧失; • 精神症状随精神 状态和环境变化 而改变。 • 个体间可相互影 响,导致群体连 锁反应。
特征 内容 理论和方法 问题发现 步骤 调查人员 侧重 大众传播
现场流行病学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主 流行病学、社会学和传播学 公共卫生监测系统 应急应对的“现场调查十步骤” 网络化的专业队伍 控制措施 危机管理和风险沟通理论
传统暴发调查
以疾病暴发和流行为主 流行病学等 传染病报告系统 调查处理的“爆发调查十步骤” 流行病学工作者 流行病学调查 知识传播和健康教育理论
调查深度可能受限必须及时地采取措施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目的通过现场调查及时找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防止事件发展提供现场流行病学培训机会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原则现场调查与实验室结合的原则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针对疾病多见为传染病的暴发或流行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展开的调查确定病因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人群以及危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危害控制发展调查论文或学术报告更重要的是疾病控制的效果和防治对策建议流行病学词典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展示调查结果经典调查暴发的10个步骤证实暴发存在聚集散发暴发交流调查结果特征现场流行病学传统暴发调查内容理论和方法问题发现步骤调查人员侧重大众传播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主流行病学社会学和传播学公共卫生监测系统应急应对的现场调查十步骤网络化的专业队伍控制措施危机管理和风险沟通理论以疾病暴发和流行为主流行病学等传染病报告系统调查处理的爆发调查十步骤流行病学工作者流行病学调查知识传播和健康教育理论wha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起腹痛腹泻事件的病例流行病学
初步调查报告
某某年*月*日*时,接到某局电话通知:某某某人民医院接诊*名腹痛腹泻病例,怀疑是共同食用**后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接到报告后,疾控中心立即派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前往某院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名就诊病例系亲属关系,有*名儿童。
某某一行*人从某某到某某街道某某村看望亲戚,于*日**时30分在某某开发某公交车站边的某某麻辣烫小店共同食用夜宵,夜宵进行到24时结束。
**日*人时30分左右开始陆续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症状。
其中**日上午有3人前往某街道社某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下午5人前往某院就诊,*日上午*人一同前往某院复诊。
据病例介绍,*人仅该夜宵共同就餐,无其他共同就餐史。
二、病例定义
*日晚在某某村某某麻辣店小店食用烧烤夜宵后人群中出现以下情形之一者:①腹泻(≥3次/24小时);②呕吐伴腹痛、腹泻等症状之一者。
*名就诊者中有*人人符合病例定义。
三、流行病学调查
(一)三间分布
1.人群分布
*人名病例中,男性6名,女性1名,儿童2名,年龄*-34岁。
2.时间分布
首发病例田茂权,**日*人时2*分发病,出现恶心、呕吐(*次/24小时)、腹痛、腹泻(*人-*次/24小时)、头痛头晕症状。
发病时
夜宵
间分布见图1。
(二)临床症状
*人名病例临床症状以腹泻、腹痛、呕吐和恶心为主,无发热症状。
其中有腹泻症状的占*0%,以黄水样便为主,次数在1~*次之间,腹痛*0%,呕吐*0%,次数在2~15次,发病症状详见表1。
*人名病例均做血常规检验,白细胞均有升高,用药后症状缓解。
表1 病例临床症状分布
症状例数百分比(%)
腹泻*人*0
腹痛*人*0
呕吐*人*0
头晕 6 *6
恶心 5 *人1
头痛 3 43
(三)食物暴露史
在某某村某某麻辣烫小店共同食用的烧烤有鱿鱼、鸡腿、鸡翅、韭菜、大白菜、木耳菜、臭豆腐、里脊肉和炒螺丝。
1名女性和2名儿童饮用芬达饮料,其余4人饮用王老吉。
5名大人食用所有菜品,2名儿童未食用鱿鱼、鸡腿和臭豆腐。
除夜宵外,无其他共同就餐史。
四、样品采集
采集*名就诊病例的肛拭样本,放入细菌运送培养基中保存,已送往某疾控检验科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EPEC、EIEC、变形杆菌等项目检测,检测方法按照国家标准进行。
五、分析
病例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和呕吐为主,发病潜伏期*~14小时,夏季食用烧烤类食品易引发食源性疾病,原因可能为夏季细菌容易滋生繁殖,食物被污染和滋生细菌的可能性大,烧烤类食品不易被煮透,所以不排除细菌性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人名病例有共同就餐史,发病时间集中,有类似的临床症状,不排除食源性聚集性疫情的可能性。
但最终结果要结合食品卫生学现场调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
六、采取的措施及建议:
1、建议某社某卫生服务中心和某院加强后续病例监测,如有病情加重者和新发情况立即报告。
告知病例如病情加重及时就医。
2. 加强病例健康教育,夏季是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建议减少
外出就餐,尽量不食用半生熟、烧烤类和熟肉制品类食物。
某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某某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