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当前教学活动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代幼儿教育几点启示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代幼儿教育几点启示教学中体现生活,生活中体现知识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基石和主线,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它有三层含义:(1)教育与人类生活相伴而生。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生活,也就有了人类的教育。
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也要不断进步。
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2)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
“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生活便受社会革命的教育”,“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
(3)教育具有终身性。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教育与个人我们在幼儿的启蒙教育中,要注意针对幼儿这一时期的身心特点,紧抓“玩”这幼儿的天性,抓住幼儿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心里,紧扣实际生活。
让幼儿在玩耍中学到认识新事物,接触新生活。
例如:在幼儿刚入园的时候,对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既排斥又好奇。
这是幼儿的天性,同时也因为如今幼儿在进园之前,好多是独自一个人和家长一起成长的,这样他们一定程度上对集体生活不适应。
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作为幼儿教师,首先我们要快速的成为幼儿的玩伴,减轻幼儿排斥的心理,增加幼儿对幼儿园的好奇和对集体生活的适应。
具体的如让班级适应快的幼儿主动和适应慢的幼儿做小伙伴,询问幼儿有没有哥哥、姐姐,可以在班级让幼儿相互认哥哥、姐姐。
我看到这样一个例子:一次音乐节奏观摩课上,当教师出示五线谱音符问幼儿这像什么时,幼儿积极性很高,纷纷回答说:像“气球”、像“勺子”、像“小蝌蚪”…,正在大家为幼儿丰富的想象而感到高兴的时候,教师却反问了一句,这像“蝌蚪吗?结果再没有幼儿敢回答,活跃的思维一下被扼杀,原因只有一个:教师想要幼儿说出像豆芽。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JIAOXUE GUANLI YU JIAOYU YANJIU2020112No.22 2020摘要: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只有实现创造教育,加速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才能真正提升国民的创造力。
而小学教育是整体教育的基础阶段,如何正确认识创造教育,又如何规范实施创造教育,是当前每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为我国的创造教育指明了方向。
文章就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小学教育的启示展开全面分析和论述,旨在为小学创造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有效推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造教育思想 小学教育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小学教育的启示李英明(广东省中山市西区昌平小学 528400)陶行知先生是杰出的教育家,也是创造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开拓者,创造教育思想是其理论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小学教育阶段,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创造教育思想融会贯通,真正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充分贯彻素质教育,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文章主要对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进行思考,为小学创造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概述1.创造教育的目的陶行知先生曾说:“手脑一块儿干,是创造力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创造教育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创造教育最本质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行为和思维得到有效统一,从而迸发创造力。
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只偏颇一方,而懈怠另一方,这会对教育造成一定限制。
只有手脑并重,才能真正发挥价值,有效提升创造力。
这才是创造教育的真正目的。
2.创造教育的手段在小学教育中,创造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创造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而学生在进行创造的过程中,除了要有灵活的头脑,还要有充足的时间。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出,要实现学生的创造力解放,主要有六方面,即“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去思考;解放儿童的双手,给他动手的机会;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对大自然、大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解放儿童的嘴,让他有说的自由;解放儿童的空间,扩大他认识的眼界;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从容地消化所学的知识,接受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积极地去创造”。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发展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发展的启示广西贵港市港北区荷城小学小学高级黄艳红【摘要】“两千年前孔夫子,两千年后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
他于20年代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是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意愿的教育理论。
从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到现在,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其理论从历史中走来,却历久弥新,时至今日仍指导着许多学校和一线教师的教育实践,并愈发生动鲜活。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当代教师发展启示“两千年前孔夫子,两千年后陶行知”,毛泽东同志称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他有着为大众生活解放而教育的宏愿。
他的生活教育是大众教育。
教育为人民、为民族,这其实也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石。
因此,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中国教师的发展都应该是根本的指导思想,有更多的寻味的启发。
启示一:教师的教育教学必须符合教育规律,适合孩子们的心理,要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典型例子:有一次,陶行知老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
他走上讲台,不慌不忙的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
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道陶先生要干什么。
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
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
怎么才能让鸡吃米呢?只见陶先生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往嘴里塞。
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
陶先生轻轻松开手,理了理大公鸡的翎毛,把它放在桌子上,自己往后退了几步,站到一旁,过了一会儿,大公鸡晃晃悠悠地走过去,自己吃起米来。
这时,陶行知老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
老师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它是不情愿学的。
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老师的。
但是,如果让他自由的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陶行知先生在演讲前的“喂鸡”举动,形象地说明了在实施教育行为中教育者发挥教育对象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陶行知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他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道德教育、学生自主学习和课程设置。
以下是这三个方面的具体解析和对我们的启示。
一、道德教育陶行知强调道德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
要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并以积极、诚实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困难。
陶行知的思想对我们提出了这样的启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包括道德和品格的培养。
我们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品德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学会做一个良好的公民。
二、学生自主学习陶行知主张学生应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和能力。
他认为,学生的学习应该以兴趣为中心,而不是强制性地学习某些课程。
学生应该有权利选择他们所喜欢的学科,并且也应该有足够的自发能力来学习。
陶行知认为,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需求,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
陶行知的思想对我们提出了这样的启示:学生应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和能力。
我们应该倡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让他们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
三、课程设置陶行知主张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
他认为,课程的设置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各个方面能力。
除了学科之外,还包括艺术、体育、实践等综合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造力。
针对困难学生,陶行知更是提出“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应强制让他们参加课程,而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课程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陶行知的思想对我们提出了这样的启示: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
我们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合理安排课程,提高课程的质量。
浅谈陶行知幼儿创造教育理论对当下幼儿创造教育的启示-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陶行知幼儿创造教育理论对当下幼儿创造教育的启示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把自己一生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光辉的教育事业,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一直指导着我们的教育工作,并且这种影响的良性作用正在日益深化。
在陶行知的诸多教育理论中,创造教育是其经常谈到的内容。
陶行知认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才是中国教育的完成”,这也就是他所说的“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就创造教育本身而言,陶行知又继续说:“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自始至终都包含了要发掘幼儿创造力,对幼儿进行创造教育的思想。
他的创造教育理论和为之进行的诸多有益探索实践都为我们创造教育理论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习和研究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和理论,对于当下开展幼儿创造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陶行知的幼儿创造教育理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是从倡导幼儿创造教育开始的,某种意义上来说创造教育理论就是幼儿创造教育理论。
陶行知十分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他认为“出世就是破蒙”,他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说:“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他极力主张教育要从小教起,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
美国杜威的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由于杜威“儿童中心论”的影响,陶行知非常注意对儿童潜能的研究。
在此理论基础上,他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儿童其实富有创造力,后来并主张对这种能力要加以培育。
其实这也是他多次教学实践探索的经验。
上世纪30年代晓庄学校停办的时候,晓庄小学没有合适教员,小孩就自己组织起来,自己推举同学当教员,开办“自动学校”,自己教学。
这是小学生的一个创举,陶行知获知后很高兴,于是赋诗一首去恭贺他们:“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
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
”可是学生并不认可诗中“大孩自动教小孩”一句,并反问难道小孩就不能教小孩?小孩也是可以自动的。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现代幼儿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现代幼儿教育的启示陶行知创造了丰富的、有中国特色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
对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内容、方法、师资,以及对现代的启示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必将大大有助于推动幼儿科学教育的开展和改革。
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常常使我们想起陶行知和他的教育思想。
阅读陶行知文集,常常引发我们对课程改革理论源头的探寻。
陶行知,是历史的,却又是现代的、是逝去的,却是永远的。
在深人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需要再读陶行知,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宝库中蕴涵的课程思想,来丰富我们课程改革的理论。
这次课程改革的许多新观念与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陶行知的课程理论是独具特色的、是与是俱进的。
陶行知的课程理论启示我们,读陶行知课程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课程改革的关键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我们要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和提升。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蕴涵很多的新课程内容。
陶行知非常明确地指出“今日教育界责任之最重要且最紧迫者,莫若利用教育学解决学校课程问题。
盖课程为学校教育之中心,假使课程得有圆满解决,则其它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由此我们可以这么演绎为幼儿设计课程,即为幼儿设计教育,亦即为幼儿设计生活。
为了强调课程的重要,陶行知又从反面论述“今日教育之效果所以不能满足吾人之希望者,实以根本错误之故。
根本错误之尤甚者,为小学校之课程。
”在这里陶行知把教育弊端的原因归结于课程。
一个“中心”,一个“根本”,揭示了课程在教育中的地位,一语中的。
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观点而这也是当下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
这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关系,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核心理念,而陶行知也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发展,关注着社会发展中的人的发展。
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一些理念与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和课程理论有某种相通之处。
可以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课程思想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启示。
我觉得陶行知教育思想和课程思想对课程改革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陶行知的儿童观与现代的师幼观幼儿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转变理念,最高境界是理念的提升。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1. 引言1.1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教学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生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通过深入了解和应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使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
生活教育思想将对教育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培养新时代的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2. 正文2.1 认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倡生活教育,认为教育应该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实践能力。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应该以生活为基础,通过生活中的经验和实践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他主张教育要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会知识和技能。
陶行知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实践和体验。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陶行知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贴近生活、注重实践和体验、尊重学生个性,这些思想对当代教育教学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倡导生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2.2 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1. 教育目的:传统教育侧重于灌输知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注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生活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活技能。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以下文章作者为您整理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共含16篇),供大家阅读。
篇1: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创新的理念。
通过阅读《六位教育家》,学习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关事迹,自己作为教师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要做“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的人。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
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二、要有爱心。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
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
在这点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加强师生情感,用爱心培养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
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
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
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陶行知的“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作为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人物,其教育思想至今仍对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他提出的“创造的儿童教育”理念,旨在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首先回顾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历史背景和核心理念,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教育环境。
接着,通过详细解读陶行知的相关著作和演讲,提炼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要素和实践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探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2. 陶行知的儿童教育理念陶行知,这位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杰出人物,对儿童教育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理解。
他坚信,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而非仅仅传授知识。
他认为,儿童天生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教育者的任务是激发这种潜能,引导儿童自主发展。
在陶行知看来,儿童教育应当以“生活即教育”为基本原则。
他主张教育应当融入儿童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
这种教育理念不仅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陶行知还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他认为,教学不应当仅仅是教师的单方面传授,而应当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过程。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儿童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陶行知的儿童教育理念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对于当今的教育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路径,即通过生活实践和教学合作来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3. 创造的儿童教育的方法和实践陶行知先生的“创造的儿童教育”不仅是一种理论构想,更是一种具有鲜明操作性和实践导向的教育模式。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小学教育的启示思考
118No.1 20192019JIAOXUE GUANLI YU JIAOYU YANJIU摘要:作为教育事业的主要任务,培养具备创造力的人才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作用。
如何使创造教育充分发挥其作用,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为此开辟了全新道路。
鉴于此,文章以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为切入点,分析其应用于小学教育的必要性,提出具体的启示思考,旨在帮助相关从业人员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关键词:陶行知 创造教育 小学教育 启示思考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小学教育的启示思考王惠(山东省临沂红旗小学 276000)陶行知创造教育不只是激发民族活力的教育模式,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从学生角度来看,创造教育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及自主思考能力为核心目标,做到手脑联盟及手脑双挥,倡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创造出更多理论技术知识体系做出自身贡献。
同时,创造属于大脑思维过程及动手操作过程,二者不是异步存在,而是同步进行,与陶行知先生“手和脑一起干才是创造教育的开端”的教育理念相符合。
换言之,教育模式偏向任何一方均无法获取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即只用脑忽略手则无法将创造成果应用于实际领域,且无法被实践所检验;而只用手忽略脑,创造则丧失自身主动性,无法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创造,难以推动学生长远发展,实现教育目标。
鉴于此,本文针对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小学教育的启示思考进行了研究。
一、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概述创造教育以儿童为直接对象,换言之,儿童是创造的主体,而创造教育以关注儿童特点及关注儿童需求为前提条件,不得脱离健康身体、广阔空间、充足时间及灵活头脑的支持。
由此可见,承认儿童具备创造力后,要深入解放儿童自身创造力。
陶行知《创造儿童教育》中明确提出“六大解放”理念,即解放儿童头脑、解放儿童眼睛、解放儿童嘴、解放儿童双手解放儿童空间及解放儿童时间,主张充分发挥儿童多种器官的作用,帮助儿童通过更多渠道或形式进行信息收集及信息加工。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课程改革的启示在于:1.尊重每一位幼儿的发展天赋,因为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潜力,都有丰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2.内容应该源于幼儿生活实际,课程实施要契合幼儿生活经验,满足幼儿当下及未来发展的需要;3.教师要具有创新思维和魄力,教育不是一尘不变的工作,它是具有创新性的工作,需要教师敢于批判质疑,敢于探索创新。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要全面贯彻“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理念,广大的中小学管理者和教师就应该切实转变观念,确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学习观,借鉴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的思想,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为我国目前许多地区和学校正在进行的“新基础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主体性教育”实验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广大的中小学教师要从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态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从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中转变过来,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地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新知,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在课程评价中,教师要认识到传统的纸笔测验仅仅注重了学生的语言智能和数量逻辑智能的测量。
要切实转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又要注重学生的多方面发展的潜能;既要注重定量分析,又要注重定性分析;既要做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又要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时应该更加注重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提高。
陶行知教育思想学习心得体会推荐6篇
陶行知教育思想学习心得体会推荐6篇陶行知教育思想学习心得体会1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我认真地学习了他的教育思想,让我的思想进行了一次彻头彻尾的大洗礼。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
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
我们要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
我们要虚心地跟一切人学,跟大众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
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
我们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陶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会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
有人将教师比作园丁,但是,“园丁的汗水,在绿叶上闪光,教师的汗水,在心灵中结果。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陶行知为了使大众掌握文化知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文化教育活动。
在我们前辈中间,也有许许多多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
他们都是我们教师的一面镜子。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启示-教育文档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启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一直被视为中国土生土长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典,然而其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作为一条主线始终贯穿于陶行知一生从事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当中。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一教学方法对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改革以深刻的启示。
一、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内涵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经过了不断发展和丰富完善的过程,使得其内涵更寓意深远。
其中它的内涵主要包括教的方法、学的方法、做的方法三个方面,但是教和学的方法都要以做的方法为依据,其中“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含有行动、思想、新价值产生三方面的特征。
教学做合一是教育法更是生活法,其若被分解来看,其间的教育碎片处处蕴藏着教育规律,时时折射出教育的真理。
1.教的方法:展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陶行知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就是太迷信书本,认为读好书、识好字就完成了教育。
至于教学过程中三大主题之一的教师到底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陶先生有其独特的见解,他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1] 依此他还将教师分为三类:教书本的教师、教学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师;其中只有第三类教师才能把教和学联系起来,成功地担负起教学中的责任:教师负指导的责任,学生负学习的责任。
其中陶行知还指出,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要边教边学,这样才能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就教学而言教师主要承担两方面的职责:一是指导学生学习,二是完善自己学习。
如若教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备一桶水甚至要成为“活水源头”。
至于教师怎么教和怎么学,那就要从做中教和学,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案,在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
因为陶行知以其敏锐而独特的洞察力发现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所以每一次的教育活动都以环环相扣和层层递进的方式前进,从晓庄师范学校到社会大学,教学活动的使者教师无一不以蜡烛精神来成全其“教育梦”。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里展现得淋漓尽致,陶行知用教学做中“教”诠释了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真谛。
浅析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浅析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首先,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位伟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他的教育思想可以在当今幼儿教育领域中得到启示,促进幼儿教育的在教育生态中崭露头角。
本文将会结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以及实际的教育实践经验,深入探讨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可以总结为“德育为先,知识教育为辅”,他认为教育是一种“为人”的事业而非“为学”的事业。
陶行知对于教育仁爱是非常重视的,他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代仁慈、能力与才德兼备的人,而不是仅仅把学术知识灌输给学生,他认为学生的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伦理素质等等是教育的重点。
他认为道德教育贵在行动,不仅仅是口号。
此外,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突出了“人本主义”的理念,强调教育是要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而展开的,不是和着教科书来的,更强调老师应该具有爱心和耐心,与学生真正把心连起来,建立师生之间的感情。
陶行知教育思想最大的特点是强调“体验式学习”,他认为学生应该主动去探索,不追求简单的知识灌输,要创造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学习的环境,倡导“以生活为基础,以游戏为方法”。
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发现问题,通过问题解决、发现问题,进而提高学习成效。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1. 强调德育为先,知识教育为辅幼儿时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陶行知认为,教师应该首先注重幼儿的品德教育,使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增强幼儿自尊心、自立心和社交能力。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我们需要让德育从一开始就走在知识教育之前,通过道德教育引领整个幼儿教育的发展,在幼儿们的情感、智力、知识水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 体验式学习幼儿是高度好学的,他们思维开放、好奇心强,这种天性成为教育者启发他们主动探索世界,通过“体验式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幼儿的学习不应该像大人那样枯燥无味,而是通过与幼儿亲密接触,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并动起来、参与到其中,从而使学习变得有趣、深入。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的启示作者:周舟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第02期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先行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他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我们今天的新课改留下了重要启示。
如“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即学即传人”的教学原则;“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理念下的生活教育;推动平民教育,大众教育和民主教育;重视乡村教育,积极推行普及教育,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学习的。
一、大众普及教育“民主的教育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教育……民主的教育必须办到各尽所能,各学所需,各教所知,……就是使老百姓的能力都能发挥。
”“使文化为公,教育为公”成为教育的目的,做到“无论贫富均享有教育的机会”。
二、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自己这样说道:“在定义上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在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讲是生活决定教育;在效力上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
”立足于生活,着眼于生活。
三、对当前教育的启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对我们当前处于新课改中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学会去理解,发展运用其教育思想的精华部分。
1.民主化的爱心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在课堂和平时生活中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
提倡民主的老师,用民主的教材来上民主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时刻从学生切实需要的实际利益出发。
尤其是对于部分留守儿童,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给他们在学校有温暖的感觉,从学习生活上给予帮助和指导。
能够切实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已经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2.自主探究课堂学习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敢于面对问题,敢于提出问题。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能够自我分析,解决问题。
当然老师的积极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
“三新”背景下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
高中语文教师在吸收并运用陶行知应做到独立思考、去粗取充分发挥这一思想在推进“三“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反对书不提倡学生读死书、死读课让学生走出课让学生活读书、真读书、读真书,培让生活成为学生发展创造力长久以来,语文教学的场所主要在课忽略了生活中学生往往只会在课堂和考试中运现在的学生见大多只会说“哇,而不是吟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足见学生很少用语文的视运用语言的主要场所,其在生活中处每个社会以及人文知识。
培养学生进一专题研究二·语文教学研究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走出校园去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并利用生活资源去填补教材阅读材料的不足,从而加深对语文教材知识的理解,丰富写作素材和习作信息,把阅读与写作相连接,进行综合性的知识学习和实践应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师的民主,需要有耐心和宽容心,与学生同甘共苦和跟民众学习的虚心。
由此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教育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新课改实施至今,有不少教师并未适应新角色,多数教师仍然使用一些已经脱离当下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课堂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为辅的问题依旧存在。
教师按照自己预定的教案讲授知识点,给出题目的既定答案,学生被动地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消化和吸收、理解和运用。
这样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与新课改要求相违背。
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好知识的传递和教育经验的交流工作,更要帮助学生提升素养并规划人生。
课堂上,师生间要敞开心扉,要倾听和接纳、对话和分享,这样的课堂才能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创造的舞台。
(三)让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成为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手段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观”,启示我们要改变过去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和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状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创设学习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教会学生与人合作和参与性学习,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真正地实现探究性课堂。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摘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和现代意义。
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面,陶行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他还强调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陶行知还强调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素养。
陶行知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我们应当积极借鉴他的创造教育思想,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陶行知, 创造教育思想, 现代价值,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 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思想, 教育教学改革。
1. 引言1.1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陶行知作为中国教育界的泰斗,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仍然具有深远的启示。
陶行知提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认为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单纯依赖老师的指导。
这种观念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需要具备筛选、分析和创造知识的能力,而不只是被passively 接受信息。
陶行知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这与现代教育实践中的“学以致用”理念不谋而合,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力量,而这正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所在。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然对当代教育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通过积极响应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我们可以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为培养更加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才做出贡献。
1.2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在当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浅谈陶行知的教育贡献
浅谈陶行知的教育贡献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教师,我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贡献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与特色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以生活教育为核心,注重实践与创新,具有鲜明的特色。
他强调教育应该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认为教育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陶行知在教育领域的贡献1.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陶行知先生致力于乡村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他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需求,通过创办乡村学校、开展扫盲运动等方式,努力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
他的努力使得乡村教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乡村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倡导民主教育陶行知先生积极倡导民主教育,主张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体地位。
他提倡教育平等,反对教育中的等级制度和歧视现象。
他的民主教育思想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提倡创新教育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他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
他提倡创新教育,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他的创新教育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的启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教育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其次,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陶行知教育实践中的创新实践陶行知先生不仅提出了丰富的教育思想,还在实践中进行了许多创新尝试。
他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实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此外,他还积极推广“小先生制”,让年长学生教授年幼学生,以此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教育的普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当前教学活动的启示
创造是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动力,是民族兴旺发达的灵魂,一个民族要强盛不衰,必须要增强全民族的创造意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这一创造教育思想对当前教学活动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培养既有创造思维又有创造能力的创造者,必须通过适当的教育,发掘他们的潜能,本文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就创造教育对当前教学活动的启示略陈管见。
启示之一:营造创造氛围激发创造欲望培养创造精神
创造教育中的课堂教学氛围应该是民主的,教师和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是平等的,教师应为学生独特的见解而欣慰,甘为学生求知的阶梯,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圣人”。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的创造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联系身边所见所闻,寻找问题的根源。
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我先提出问题:“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能否运动?”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课本中实验,再提出几个问题:(1)看到三个小车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2)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先后顺序为什么不同?(3)小车为什么要从同一高度滑下?(4)从中可得出什么结论?(5)有什么推想?学生在这些问题的牵引下,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寻找答案,经过同学们讨论、思索,我进一步引导分析后正确得出规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此外,要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明确目的、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自由想象,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只起指导、归纳、帮助的作用。
例如,在一次收集废旧电池的活动中,学生想:有些废电池可能还有电,就对这些废旧电池进行测量,结果发现一些电池真的有电。
“如何再利用这些废旧电池的电能呢?”我提出这个问题,学生们各抒己见,提出很多想法,最有价值的是把废旧电池用于电子石英钟。
但由于一节废旧电池的电流过小,还不能使石英钟的指针转动,于是学生利用两节废旧电池并联来增加它的电流,这样大量的废旧电池有了用武之地。
以上事实证明了教师首先要创设好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实践,可以把创造潜能激发出来,并在实践活动中提出新问题,想出新办法,培养了创造精神。
启示之二:“解放孩子” 让学生“动”起来
(1)动手——“解放孩子的双手”。
几千年传统教育思想的沉淀影响着家长和部分教师,很少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孩子把一个崭新东西折散而无法复原时,则遭到家长的严厉训斥甚至挨打,家长考虑的是孩子损害了有用的东西太可惜。
于是孩子在家中很少有动手的机会。
在学校的课堂中,即使在实验课上,学生们都要按照操作规则,小心翼翼地在老师的“监控”之下,循规蹈矩地完成某
个实验,这往往扼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许多爱迪生就这样被扼杀。
作为教师,在看到学生操作错误之时,不要马上训斥,应帮助学生认识错误的同时,更应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多动脑、多动手,才能用好脑、用好手,才能有发明创造。
当今教师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应转轨到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目标上来,从思想上解放学生的双手,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物理小实验、小制作的题材广泛,材料极其丰富,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有益活动,课外小实验可以在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不受时间、器材、场所等条件的限制,可以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认为满意为止,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给出的实验所需的器材、步骤,也无明确要观察的现象,所有的问题均需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各种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动口——“解放小孩的嘴”
现在的学生课堂上提问,基本上能答上来。
但叫他们自己提几个问题,尤其是有价值的问题,这就太难了,究其原因,一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多数没有言论自由,面对大人的谈话,他们只能作为听众,很少有表达独到见解的机会,久而久之,这就禁锢了他们的思想,扼杀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另一方面,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的,在旧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可能性,上课回答要举手,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往往只叫几个优秀学生回答,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慢慢地养成缺乏独立思考,依
赖老师的习惯。
我们应该给学生宽松的言论自由,鼓励他们敢问,充分尊重他们的提问,对于那些胆小、害羞又想提问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负担,解除疑虑。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善问,把问题提到“要害处”、“关键处”,还应激励学生乐问、勤问,让他们的语言和思维在“问”中得到发展,因此,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发展他们的思维,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3)活动——解放孩子的时间
现行的应试教育,仍然沿袭着以分数定乾坤,这样使得部分家长与教师联手,封杀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大量的习题,几门功课的家教,使得学生没有自己的时间,正如陶行知所描述的“日间由先生督课,晚上由家长督课”,学生装成了看书做题的“机器人”,整天为分数而学习,而学习的知识多半是“死教条”,很少运用于生产实践。
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必然制约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把学生从茫茫题海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属于自己的时间,就等于解放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就等于解放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为老师,就应当悉心的研究教材,专心备课,不要认为只有通过大量的习题,学生才能掌握并运用知识,而是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蒸发致冷这节课时,我给每个学生配备有一小杯酒精、一个温度计、若干棉花,学生会通过将酒精涂于手背而感到凉爽,说明酒精蒸发吸热;将温度计玻璃泡从酒精中取出,发现示数先下降后再上升,从而使学生发现问题,进一步去分析它并寻找解决
问题的方法,这比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蒸发快慢的因素和做大量习题来巩固知识效果要好得多,而且也为学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从感知到理解,再到创造的过程。
启示之三: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就是教师的主要职责,即如何教学生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主要是指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其目的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使自己成为爱学习、会学习、善学习的人,从而具备终身创造能力。
从表面上看,学会学习与创造发明还有一定距离,但随着世界知识迅速总量扩张和更替周期的日益缩短,使学习的时间自然而然地从青少年延伸到了人的一生,使学习的场所由学校转移到了社会,只有不断学习与掌握,才能始终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脉搏,才能始终站在知识创新的前沿,学会学习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创新品质。
作为当今的教师应当以实施学生自主活动,学会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必须从思想上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从教学目标上把片面强调知识灌输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二是从教学方法上,把学生被动消极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积极式的自主式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讲解阿基米德原理时,可让学生
做实验,使学生获得“浮力大小变化及排开水多少”的感性认识。
在实验中教师可启发学生注意浮力越大,排开水越多;浮力越小,排开水越少。
学生马上就会提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的猜想,要验证自己的猜想,就要设计测浮力和排开水重的实验方法,结合提供的实验器材,经过讨论、分析,大部分学生就能设计方案,并能通过实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从而使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每个学生身上都潜伏着创造的潜能,学生头脑每时每刻都可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主动发掘,精心去培养,我们应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为学生开辟“创造之地”,提供“创造之时”,让他们人人成为“创造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