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与炎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药现代研究进展
等 , 缓解 病情 , 定病 情效 果 较 好 。治 疗 方法 : 用甘 遂 、 对 稳 方 甘
在 肝癌 的治疗 上 , 临床上 往往 上述 几法合 用。同时除 了应
211健 脾 理 气 法 中 医理 论 认为 肝 脾 之 问存 在 着 乘侮 关 系, . .
肝 癌 病 位 在 肝 , 变 在 脾 , 各 医 家 都 非 常 重 视 健 脾 理 气 法 在 其 故
治疗 肝 癌 中的 应用 。杨 氏 总结 了健脾 中药作 用 机制 : 某 些 ①
【 词】中医药 ; 发性 肝 癌 ; 治肝 癌 ; 述 关键 原 防 综 【 中图分 类号】 2 6 R5. 4 ’ 【 标 识码】A 文献
原 发性 肝 癌是 临床 常见 恶 性肿 瘤 之一 。属祖 国医 学 “ 瘕 瘕 ” 积 聚 ” 臌 胀 ” 黄疸 ” 胁痛 ” 胆胀 ” 痞 满 ” 岩 ”等 范 畴, “ “ “ “ “ “ “
肝 、 胆 气 滞血 瘀 则 不 疏 土或 肝 胆 湿热 易 乘 脾 和 湿 、 、 、 肝 痰 热
人 肝 癌 细胞 ( e 2 的体 外 实 验 研 究发 现 丹 参酮 I有 抑制 H pG ) He 胞 生长 ,阻滞 He 细胞 周 期 于 G, 的作 用, pG 细 pG 0 期 G
成 ,常 易耗 伤 阴血,故 用 滋 阴养 血 治疗 肝 癌 有一 定 的临 床意
瘀、 毒又 互 为 因果 , 而加 剧 病情 的发 展 , 邪互 结 于肝 而 形 从 诸
成 癌肿 。 2 中 医 对 肝 癌 辨 证 论 治 的 认 识 21中 医 对 肝 癌 的 治 则及 常 用 药 .
义 。刘 晓蓉[ 理 收集 治疗 中 、 4 1 整 晚期 肝癌 患者 1 6例, 发现 配合 使 用 中药 养 阴 法( 沙 参 、 沙 参 、 门 冬 、 南 北 天 石斛 、 生地 黄 、 黄 精、 当归 、 鹤 草 、I 子 、 仙 川楝 白花 蛇 舌 草 、 猪苓 、 枝 莲 等), 半 其 生存 质量 、 耐受 化疗 时 间 以及半 年 生存 率均 有显 著 提高 。
原发性肝癌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乌日古门勒;其其格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
【年(卷),期】2024(14)2
【摘要】在全球范围内,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我国发病和死亡人数约占全球一半以上,居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第4位,肿瘤致死原因第2位。
虽然目前基于化疗、免疫及靶向治疗极大改善了肝癌患者的生存预后,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对病因及危险因素的预防欠佳。
肝癌是多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预防和控制肝癌的发生发展。
因此,本文对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论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总页数】7页(P4479-4485)
【作者】乌日古门勒;其其格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呼和浩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内科呼和浩特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原发性肝癌合并腹水临床危险相关因素分析
3.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标志物、IGF-1的检测及相关
危险因素分析4.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5.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早期复发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肝癌治疗现状和进展
carcinoma is approximately 2–3 months(大约 病程) The doubling time of the tumor size is 2–3 months. Optimal
6/40
肝癌治疗历史回顾
50年代肝癌临床进展(大肝癌切除) 主要是建立在解剖和生化进步基础上;
60-70年代肝癌临床进展(肝移植和小肝癌) 主要建立在免疫学进步基础上;
80年代肝癌临床进展(二期切除、局部治疗等) 则以电脑、新技术为主要研究背景;
90年代生物学治疗进步和推进。
原发性肝癌治疗现状和进展
以对肝癌有亲和力抗体或非抗体作为载体,与放射性核素组成交联物进行内 放射治疗,特异导向肿瘤,可较多杀伤肿瘤而较少损害正常组织。
原发性肝癌治疗现状和进展
20/40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现实状况
肝肿瘤射频消融总成功率各不相同。成功率之间差异无疑受各种原因 影响,包含患者选择、操作者经验及所使用设备。
优点创伤小、病人恢复快; 缺点有治疗范围不足隐患、易复发、预后差
原发性肝癌治疗现状和进展
16/40
原发性肝癌放射学治疗进展
近年来伴随放射物理学和放射生理学研究进展,进展了放疗设备, 采取钴60γ射线或电子直线加速器X射线、高能射线等,对肝癌照射
方法和范围也有了改进,由原来全肝照射-局部照射-全肝移动放照 射-手术定位局部照射和超分割照射等,使肝癌放疗效果有显著提升, 副作用则降低到最低水平。 主要包含体外放射治疗和体内放射治疗。
原发性肝癌治疗现状和进展
22/40
(3)寻找新肝癌相关基因,以期提升在肝癌组织中表示阳性率。 (4)多基因联合治疗。如用腺病毒介导p53,B 7-1,GM-CSF和IL-2等4种目标基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果改善率 占 8 .%。 62 刘高仁等 ¨ 则通 过治疗前后 自身对照的 方法观察活血化 湿汤对晚期肝癌黄疽患者 总胆红素的影响 , 结果 2 例患者治愈率为 7 .%, 8 8 6 可见活血化湿汤治疗 晚期肝
治疗 的趋势。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型、 肾阴亏型和气 阴两 虚型 , 肝 并分别治 以疏肝健脾理气 , 清
热利胆 、 泻火解毒 , 中益 气 、 脾温 胃, 补 健 养阴柔肝益气 、 凉血
1 因机治 则
当前 , 医学家基于对原发性肝癌病 因病机的认识 , 各 在治 则治法上观点不尽相 同, 体现着不 同的学术思想 。 蔡俊义等 认 为原发性肝癌的病因不 外乎 内、 两个方面 , 外 内因主要 由情 志抑郁导致肝失疏泄 , 由劳倦伤脾 导致脾不健运 I 或 夕 因主要 由湿 、 、 、 内侵肝 胆脾 胃, 过嗜烟酒化湿生热蕴毒 , 热 毒 邪 或 结
等 ,用药以补虚药 、清热药 、活血化瘀药 出现频次高 ,共占
5 .3 其中补虚药 居第一位 , 9 %, 4 清热 药次之 , 利水 渗湿药 、 理 气药也有用到。 张丽莉等 [] , 5 指出 周维顺根据多年临床经验 ,
将原发性肝癌辨证 分为肝郁脾虚型 、湿热聚毒 型、脾气虚弱
和应用范 围广等优点 , 在改善原S ' t 陛肝癌患者的生存 质量 、 控 制病情发展、 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取得 了可喜成果 , 成为 了临床
治其标、 缓则治本” 的原则 , 在抗癌解毒的基础上 , 针对性使用
清热解毒 、 疏理气 机、 活血化瘀 、 祛湿化痰 、 健脾助运 等治法 ,
后观察 两组临床疗 效之 间的差异 ,结果治 疗组较对 照组在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是小柴胡汤抗小鼠I-122肝癌作用的核心药群,而小
柴胡汤全方各药群之间存在更为合理的配伍机制。 杨传标等¨副通过大鼠实验研究证实,健脾康复方 对大鼠实验性肝癌脾虚证IGF一ⅡmRNA表达有明 显抑制作用。肝癌脾虚证通过健脾康复方治疗后 病情有所控制,IGF—II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宋文广等【l引在MMT法抑瘤实验中发现,中、小剂 量参龙散在体外实验中,对SMMC一7721细胞表现 较弱的细胞毒作用,但细胞增殖势态受到明显抑 制,大剂量则呈现明显细胞毒作用,并且呈剂量和 时间依赖性;细胞周期检测显示对细胞周期无明显 影响,但有S期减少的倾向。证实中药复方参龙散 有确切的抗肿瘤效应,其机制包括诱导细胞凋亡和 促坏死作用。 3.3中药单味药的研究刘俊保等Ⅲ3应用白花蛇 舌草注射液能很好地改善肝癌患者的症状,药理研 究表明,其作用机理在于能增强NK细胞的活动 性,诱发IFN及TNF,并促进IL一2的分泌,从而增 强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同时,体外实验表明其水 溶液对人体肝癌细胞的呼吸有明显抑制作用,导致
of Medical
Forum,2004,25(15):37.
2l蒋明东,李少林.三氧化二砷与肝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J].重庆医学,2006,35(6):855. 22代志军,刘小旭,薛茜,等.半枝莲含药血清对小鼠肝癌 细胞生长的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J].中药材,
的;“三结合”即“中西医结合、传统与现代治疗结 合、局部与整体结合”的方法,巧妙运用于肿瘤的发
生发展过程,以取得好的治疗效果。李素领¨2 o认 为破瘀消瘕、散结通络为要。瘀去络亦通,通则不 痛;瘀祛气血行,行则脏腑功能活动正常;健脾扶 正、不忘疏肝理气。健脾不忘疏肝理气,肝气条达, 木能疏土,有助于脾胃之运化;理气则能使血液通 畅,肝脉通畅,有利于破瘀通络药充分发挥作用,改 善肝脏的瘀血状态。郑国灿等¨副通过丹参酮I对 人肝癌细胞(Hep G2)的体外实验研究发现丹参酮 I有抑制Hep G2生长,阻滞Hep G2细胞周期于 G0/G1期的作用,并可通过下调loci一2基因表达、 上调bax基因表达诱导Hep G2细胞凋亡。李东涛 等¨41通过实验研究证实,益气活血软坚解毒法能 明显降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AFP水平,对失调 的细胞因子TNF—ot及IL—18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机理研究进展
细胞周期 DNA含量 , 表明 : 肝康 冲剂、 阿霉素均 可阻滞 人肝癌 G0 GI 细胞 进 入 S期 , 导细 胞 发生 凋亡 } / 期 诱 细胞核形态观察 表 明 : 染色 , 发共 聚焦扫 描显 微 AO 激 镜 细胞 扫描断 层分 析 发 现: 康 冲剂 作用 2 h有细 胞 肝 4 分裂出大小 不一 、 膜状 物包 裹 的 小体 , 有 即凋亡小 体 ,
阿霉素组作用 与 此相 似 } 照组 细胞 完整 无 缺 。包 素 对 珍 等。 从诱导小 鼠肿瘤细胞 ( 10肉瘤) S8 凋亡角度对 中
药 蛇六谷进行 了初步 研究 , 流式细 胞仪并经 Mu [ — 用 hc y c l e软件分析 , 结果 发现 : 对小 鼠肿瘤细胞凋亡指数 的影 响蛇六 谷组 (0 0 : . , <O 0 ) 环 磷酰胺 组 ( 9 2 2 . d 3 2P .5 、 3.
维普资讯
医 临床杂 志 20 年 1 月第 1 02 O 4整箜 塑
・
4 27 ・
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机理研究进展
王 家 晓
广 西 中医学 院第 一附 属 医院 南 宁 5 0 2 3 03
关键词 中药 原发性肝癌 进 展 ±3 3尸<O 0 ) 比生理盐 水组 ( . ±0 9 高 ; 小 .’ . 1均 64 .) 对 鼠肿瘤细胞 凋亡峰 的影 响 , 蛇六 谷 组 ( 0 4 环磷 酰 胺 3. ) 原发性 肝癌 的发 病率 、 亡 率高 , 术 切除 率低 , 死 手
7 0 细胞 凋亡的诱导 。检测 了肝 癌细胞 B L一7 0 42 E 42
胞在透射电镜 下的组 织形 态 变化 , 结果 表 明 乙肝 宁有 明显的抑制 DE N所 诱 发的 肝细 胞 癌变 的作 用 。杨维 益等。 选择 肉瘤 ( I0 、 S 8 ) 肝癌 ( 2 等瘤 株作动物移植 H2 ) 性肿瘤模型 , 中药复方制剂“ 8 9 ( 用 AC 9 ” 含无名异 、 自然 铜、 青黛等 ) 体 内抑 瘤 实验 , 作 结果 在 1 . g生 药/ g 35 K 和 6 7 g生药/ g剂量时 , .5 k 对小 鼠肝癌 的抑 瘤率分 别为 6 . 和 3 . , 明 该 中 药 复 方 对 小 鼠 肝 实 体 瘤 06 96 表 ( 2 有 明显抑 制作用 。马 占好 等 通过 对腹 水 型肝 H2 ) 癌( 2 和 肉瘤 ( 1 0 两种细 胞系瘤 株抑 制作 用 的实 H2 ) S 8) 验观察 , 明香 菇多 糖 ( F 制剂 有 明 显 的抗肿 瘤 作 证 L N) 用。在接 种瘤株 2 h腹腔注射 给药 ,d 次 , 4 I 1 连用 2 , 周
[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原发性肝癌的研究及治疗进展目的:中国医学会报道,全球病毒性肝炎感染人数是艾滋病的10倍,全国100万人死于肝癌,肝炎是我国甲乙类传染病中的第一位,我国有9300万乙肝的感染者,而90%的乙型肝炎,都遵循乙肝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转变,所以造成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肿瘤死亡率中占第三位。
以中青年发病率最高,我国乙肝与相关疾病,成为了政府的巨大的财政负担,直接损失达9000亿元,今年来我国肝炎报告病例逐年增加,所以控制与防止肝炎的蔓延,治疗慢性乙肝显得尤为突出,研制新的抗病毒药物,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毒的发展是治疗关键。
其次还要寻找更好地手术方式来进行手术治疗。
【关键字】肝癌;研究进展;药物引言: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 Cancer,PLC,以下简称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中90%为肝细胞肝癌(hepaeoeellular carcinoma,HCC),目前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我国是全球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据统计,目前我国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的55%,而死亡人数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治疗肝炎的药物的发展,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肝癌由不治之症,变成了部分可治。
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大大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生存率,目前手术切除是获得肝癌长期生存的最重要手段。
除此之外,其它治疗手段,如手术前后的分子靶向治疗,系统性化疗等,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其作用机理和已经显示出来的治疗效果让人们对肝癌治疗的前景非常期待[1]。
1 手术治疗1.1以肝切除术为代表的外科治疗大大提高了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手术切除是获得肝癌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
肝切除是治疗小肝癌的首选方法,无论是否合并肝硬化的小肝癌均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2]。
术前评估:肝切除术术前肿瘤情况及肝储备功能的评估非常重要,我国一期手术前提条件是①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②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按肝功能分级属A级,或肝功能分级属 B级,经短期护肝治疗后有明显改善,肝功能恢复到A级③肝储备功能正常范围2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研究表明:TACE后,80%以上的肝癌有不同程度的活细胞残留,这在本组的二步切除病人中也得到了证明。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73
中 医药 治 疗原 发 性肝 癌 的 临床 及 实验 研 究 进 展
姜胜 攀 (湖北 中医药大 学 2006级 中医教 改 实验班 ,湖 北 武 汉 430061)
摘 要 :笔 者将 近 1O年 来 中 医 药 治 疗 原 发 性肝 癌 的 文 献
癌 的 疗 效作 出一 定 的 评 价 ,并 提 出 目前 肝 癌 治 疗 中 的 一 些 问
题 ,以期 待 医 学工 作 者 更 深 入 的 研 究 。
关键 词 :原 发 性 肝 癌 ;中 医 药 疗 法 ;临床 研 图分 类 号 :R735.7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O07—2349(2010)10—0O73- 04
原发性肝癌是我 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之一 ,其起病 隐匿 , 发 展 迅 猛 ,病 情 凶 险 ,死 亡 率 高 ,被 人 们 形 象 地 称 为 “癌 中 之 王”。中医作为原发性肝癌 的一种治疗 方法 ,在临床 中发挥着 重 要 的 作用 。在 中 医 文献 中 ,虽 然 没 有 原 发 性 肝 癌 这 一 病 名 , 但类似于肝 癌的症状 、体征和病 因病 机的记载却相 当 的丰富 , 可 将 其 归属 到 “臌 胀 ”、“黄 疸 ”、“积 聚 ”、“肝 积 ”、“胁 痛 ”、“瘕 瘕 ”、“肥 气 ”等 疾 病 范 畴 。近 年 来 中 医药 在 治 疗 原 发 性 肝 癌 的 研 究 中也 取 得 了一 些 新 的 进 展 ,为 肝 癌 的 治 疗 开 辟 了 更 广 阔 的空间。笔者将其 分为 临床研究 和实 验研 究两个 部分 ,现将 相 关 文 献 资 料 综 述 如 下 。 1 临床研究 1.1 理论探讨 探究 原发性 肝癌 的病 因、病 机 、病位 、病 性 、 病 势 、病 理 变 化 等 方 面 的 内容 ,是 中 医 治 疗 该 病 的 前 提 ,也 是 辨证论治的基础 。临 床上各 医家 对肝癌 的认识 也不 尽相 同 。 刘 鲁 明 等 认 为肝 癌 的 发 生 与 感 受 湿 热 邪 毒 ,长 期 饮 食 不 节 , 嗜酒过度 以及七 情 内伤 等引 起机 体 阴 阳失衡 有关 。感 受邪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中医古典文献 中无 肝癌之病 名 , 对肝部 肿块 的认识 渊源 但 日久。早 在汉代 以前 , 内经 》 《 中便有 类 似肝 癌 的症状 、 体征 及
成因的记载 , 《 如 灵枢 ・ 气脏腑 病形 篇》日: 邪 肝脉 ……微 急为
发展 , 甲胎蛋 白检 测 、 如 同工 酶检 测 、 B型 超声 显 像 、 素肝 显 核 像 、 一照相显像 、 动脉造影 、 T MR 等 技术 的 不断发 展 , ^ y 肝 C、 I 特 别是我 国 自 17 9 1年应 用 甲胎 蛋 白检 测 在肝 癌 高 发人 群 或 高 危人群 中展 开普查 以来 , 发现不 少亚 临床 期 和早期 小肝 癌 ( 直
肥气 . 在胁下若 覆杯 ……” 又如 “ ……伏梁 , 在心下 , 上下 行 , 时 唾血……” 难经 ・ 《 五十六 难》 : 肝之 积名 日肥 气 , 左胁 下 日 “ 在 如覆杯” “ 、 肺之积名 曰息 贲 , 右 胁下 , 大 如杯 。 《 神篇 》 在 覆 ”本 日: 肝大则逼 胃追 咽 …… 苦膈 中且 胁下 痛 。 《 “ ” 难经 ・五 十六 难》 “ 日: 脾之积名 日痞气 , 胃脘 , 在 覆大如 盘 , 久不愈 , 令人中属于 “ 聚” “ 积 、 瘸瘕 ” “ 、 黄疽 ” 、
“ 胀” “ 痛 ” “ 积 ” 范畴 。 臌 、胁 、肝 等
2 原 发 性 肝 癌 的 治疗 现 状
2 1 理 论 研 究 .
前期 、 亚临床期 ) 出现 症状 ( 床期 ) 死 亡期 ( 床末 期 ) 至 临 到 临
邪 实 多 为 湿 、 、 、 。 多 由 脾 不 化 湿 或 外 湿 内 侵 , 聚 成 热 瘀 毒 湿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选取用 中西医结合辨证论 治肝 癌 2 8例并 与常规西医药 治 疗 同期 同类 1 做 对 照,结 果 :治疗 组 中显 效 1 O例 3例 (6 2 , 转 8例(85 %)无效 7例(5 , 照组 中显 4 . %)好 4 2 .5 , 2 %)对 效 3例(0 , 3 %)好转 4 ( %)无效 3例(0 。田义洲 , 例 4 , 0 3 %) 李
3-2 13
[] 7 田义洲 , 李虹 , 黄立萍 , 凌燕 , 张 石惠燕等. 艾迪注射液联合 中药
复方治疗 晚期肝癌 3 例[ 月 瘤学杂志 ,0 91( : 6 8 0 J 中 ] 20, 1 8—7 5)
章继 民等 s 用健脾复肝汤配合介入治疗 中晚期肝癌 3 1 例 。结果 生存 质量方面, 治疗组生存质量提高率为 5 .4 48%, 对照组 为 2 . %, 瘤生存 时间方 面, 组 比较 , 组亦 42 带 4 两 治疗 明显优于对照组 f 00 ) P< .5。何光彬等 用 中药 四君 子汤及 】 生脉饮配合射频 消融治疗 3 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3 2例肝
虹, 黄立 】 用艾迪注射 液联合 中药复方治疗 晚期原发 等 性肝癌 3 0例。 结果表 明艾迪注射液能抑制 杀灭癌细胞提高 机体免疫功能 ,促进癌细胞 在分化及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并
能有效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 4 中药 结合微创介入法治疗
影响.1 『_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 1 ,8 1 :7 4 0 0 1 ( )4 — 8 [] 6 魏栋. 医结合辨证论治 肝癌 2 例 . 医刊 ,04,1 7 : 西 8 中原 20 3( ) 1
乙型肝炎炎症微环境与肝癌发生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瘤 细胞 、 炎性 细胞 、 细胞 因子 之 间的动 态联 系对肿 瘤进 程 起着 关键 作用 , 以 此作 为 肿 瘤 治疗 的靶 点 有 着潜 在 的临床 意 义 , 亦可 为 有价 值 的 诊 断标 志 物 的 筛选 提 供 依据 。我们 对 乙型病毒 性肝 炎 的慢性 炎症 环境 与肝癌
体 内的 I L . 1 7 细胞 显著增 加 。 炎 症 环境 中浸润 性 的炎性 细胞及 其分 泌 的细胞 因 子和 趋化 因子影 响着 肿 瘤 发 生 的各 个 方 面 , 对 肿 瘤 细
肿 瘤 的生 长有促进 作用 。
噬细 胞按 其表 型和分 泌 的细胞 因子可 以分 为两 种类型, 即经典活 化 的 M1型和 选择 性 活化 的 M 2型 。
淋 巴细 胞 也 在 H B V 相 关 的 肝 脏 损 伤 中发 挥 重 要 作 用 。这些 细胞 可分 泌 多种 细 胞 因子 和趋 化 因子 , 对
泌H 。
T h l 7细 胞 促 进 炎 症 免 疫 反 应 , 主要 分泌 I L . 1 7 。 I L - 1 7可募 集多 种促 肿瘤 形成 的炎性 细胞 , 如 中性 粒 细 胞等 , 促 进 肿 瘤 进 展 和血 管 生 成 。研 究 表 明 , 存 在 慢 性肝 脏炎 症 的患者 , 包 括 病毒性 肝炎 和肝 癌患 者 , 其
H B V持续感 染 可 导 致 T h l和 T h 2细 胞 功 能 的失 衡, 引 发慢性 炎症 、 肝 细 胞 坏死 及 代 偿 性 增 生 , 致 使 肝
细胞 内基 因突变 率增 加 , 最 终 导 致 肝 癌 J 。肿 瘤 微 环 境 中, T h l 相 关 的 细胞 因子 ( 如 I L 一 1 、 I L . 2 、 I L 一 1 2、 I L . 1 5
原发性肝癌肿瘤标志物对疗效、转移和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肿瘤标 志物 ;疗效;转移 ; 预后
中图分类号 :R 3 . 75 7 文献标 识码 :B di 033 6i n17 — 6 9 0 1 1 1 2 o: . 6 .s. 4 4 5 . 1. . 5 1 9 s 6 2 00
目前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 ,多层螺旋 c T平 扫加增 强 、磁共振 从病变处脱离入血 的微量肝癌细胞 的标志 。肝癌患者外周血 中
平扫加增强 、多普勒超声加造影检查 ,可发现肝脏毫米级的肝 A P m N F — R A的基 因拷贝数 与肝癌患者肝 内外转移有 明显相关 . 癌 ,结合常用 的诊断性肿瘤标记物 ,多可 明确诊断 。根据肝癌 而肝 炎及健康对照 组外 周血 中 A P mR A均未表达 .表明其 F— N 诊断标准 ,只要两种影像学诊断阳性 .即可诊断肝癌 [.甚至 可作为患者外周血 中是否存 在肝癌细胞和发生微转移的早期灵 2 ] 无需肿瘤标记物 阳性 。目前对于肝癌 的治疗有许多种方法 ,如 敏 指 标 。血 清 A P mR A 对 肝 癌 患 者 可 能 有 判 断 预 后 价 值 , F— N 何判定对于不 同肿瘤哪一种 方法疗效最好 ,何时进行下一阶段 其表达水平 与门脉癌栓 、肿 瘤结节和直径 、肿瘤 T M分期 以 N 的治疗 ,采取何种方法 ,某一 阶段发生转移的几率 ,对肿瘤 的 及患者生存期相关 l 3 _ 治疗后预后 的评估 ,目前仍是难题 ,需要寻找更多 、更适合 的 肿瘤标记物 。本文对近几年有较大研究进展的肿瘤标志物综述 2 y—c enn at i
胞功能相关抗原一 与浸润淋 巴细胞结合 ,降低癌细胞间的黏附 的血供和促进肝癌细胞 浸润及转移 。肝癌细胞在快速生长过程 1 力 .从而随着淋 巴细胞 的迁移脱离母 瘤进 入血液循环 ,并在 穿 中对氧和营养 的需求量过大 ,易导致癌组织 内缺血缺氧 ,而缺
炎性指标与肝细胞肝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H sio 等 对 11例肝 细胞肝癌 患者术 前血清 பைடு நூலகம்ah t m o 4
C P水平 进行 回顾 性 分 析 , 为 应 将术 前 血 清 C P 白蛋 R 认 R、
白、 血小板计数作为判断肝细胞肝癌术后 预后的指标建立
新 的评 分 系统 , 即意大 利分期 系统 。分析 结 果 为术前 C P R 水平 与术 后 总生 存 率 显 著 相关 ( 0 O ) 术 前 高 水 平 P< . 1 ,
一
[ 关键词 】 炎性 指标 ; 肝细胞 肝癌 ; 相关性
肝 细胞肝癌 死亡率 在恶 性 肿瘤 死 亡率 中位 居 3 … , 位 亚裔 人群 肝细胞 肝癌 的发生 率 、 亡 率均 高 于其 他种 族 人 死 群 。手术切 除 、 移 植 是原 发 性 肝 的 首选 治 疗 方 法 , 肝 但 2 1 年复旦 大学 中山 医院总结 4 01 0年 以来 小 肝癌 术 后 5年
C P组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 .% 、 .%、.%, R 、、 75 2 3 6 3 5 术前正常 C P组 术后 1 3 5年生存 率分 别 为9 .%、 R 、、 07 7 .%、97 35 5 .%。术前 C P水平与术后复发率显著相关( R P < .1 , 00 )术前高水平 C P组术后 13 5年复发率分别为 R 、、
[ 摘
8等。
要 】 肿瘤 在慢性炎症 的刺激下释放 多种直接促 进其生 长的炎 性细 胞 因子 , 而构 成炎性 微 环境 , 接影 响肿 瘤 的发生 、 从 直 发展 、
复发、 转移及药 物的治疗反 应。 已被证 实与肝细胞肝 癌发展及预 后相关 的炎性 指标及炎性 细胞 因子有 多种 , 主要有 C PT F— I 6 I R 、N 、 L一 、 L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及肝纤维化指标(GPR)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7), 11529-11534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71612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及肝纤维化指标(GPR)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韩 毅1,汪笑楠1,王宏宾2*1青海大学临床医学院,青海 西宁 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一科,青海 西宁收稿日期:2023年6月18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13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21日摘 要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PHC)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一种高度异质性、复杂性和侵袭性的恶性肿瘤。
目前根治性的肝切除术依旧是肝细胞癌的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然而术后患者的生存率以及肿瘤的高复发率依旧存在很大问题。
近些年来,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和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等已经成为HCC 研究的热点问题。
SII 作为一种全身炎症反应的评价指标,现已被证实与HCC 患者的预后相关。
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也被证实是肝细胞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本文将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 和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 指标出发,与肝细胞癌相关联进行系统性综述,以便更好地了解相关指标在HCC 患者预后中的应用和作用。
关键词肝细胞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比值(GPR),预后Research Progress on 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 (SII) and Liver Fibrosis Index (GPR)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Yi Han 1, Xiaonan Wang 1, Hongbin Wang 2*1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2The First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Received: Jun. 18th , 2023; accepted: Jul. 13th , 2023; published: Jul. 21st , 2023 *通讯作者。
抗原发性肝癌粘附-侵袭与转移的研究进展
抗原发性肝癌粘附\侵袭与转移的研究进展原发性肝癌(hcc)是世界上最为常见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彻底治愈的难度很大,患病死亡率高。
根据目前的研究报道,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是复发转移。
研究统计结果显示hcc病患处切除5年后的复发率为55%~62%,切除肿瘤直径小于5cm的小肝癌复发率为44%,局部治疗的转移复发率则更高。
因此抗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降低术后复发率是目前hcc治疗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1 在原发性肝癌转移过程中细胞粘附分子的作用在原发性肝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会有多种细胞粘附分子的异常表达现象存在,其中以钙黏素(cadherin)、连接素(catenin)和cd44最为重要。
e-钙黏素(e-cadherin)能够介导同种细胞间的粘附,同时也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如果想要促使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灶发生转移,就需要减弱e-钙黏素的表达。
而 -连接素常与e-钙黏素结合,共同作用形成细胞内的黏着复合体,该复合体布在膜下细胞与细胞连接处,具有维持细胞正常粘附和信号转导的功能,在细胞癌变过程中,复合分子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分布将发生异常。
e-钙黏素和-连接素的异常表达影响着原发性肝癌的组织分化、转移与预后。
其中肿瘤的早期复发受到e-钙黏素的下调表达的影响;而-连接素的表达和定位与原发性肝癌的肝内转移关系的研究也显示了对原发性肝癌的血管侵润程度密切相关:文献[1]中通过对97例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进行研究后,发现-连接素与血管浸润程度具有正比例关系,并在细胞膜中过度表达;宋丽娜等在他们的研究成果中,验证了在胞核表达的-连接素与原发性肝癌的血管浸润程度的相关度很高。
cd44是分布极为广泛的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通过与ecm中的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等基质分子相结合,来影响细胞与基质间的特异性粘附。
仅含由组成外显子的cd44转录子称为标准cd44(cd44s),主要存在于正常细胞和非转移性癌细胞中;而含有变异性拼接外显子的cd44转录子称为变异cd44(cd44v),cd44v常在转移性癌细胞中显著表达。
中西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肝癌在中医里没有具体病名,属于中医学的“积聚”“臓 胀”“肥气” “胁痛”“癥瘾”“痞气”等范畴。《灵枢•五变》 首曰:“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成。”《难经•五十六难》中“肝 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诸病源候论》对癥瘾积聚进行 了详细分辨,“盘牢不移者,是癥也……瘟者,假也,谓虚假 可动也”。《济生方》中详细记载“肥气之状。在左胁下,大 如覆杯,肥大而似有头足,是为肝积”,与现代医学中的肝癌 有很大程度的相似。现代医家在总结经典基础上将其总体归 属于"积聚”范畴。
(PLC)患者治疗,发现其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免疫 功能,调节机体血清相关因子。
茵陈蒿汤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功效。华永庆等〔28] 观察茵陈蒿汤细胞膜固相化色谱法特异性结合成分对肿瘤细 胞的影响,发现茵陈蒿汤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性成份。李木 松等〔29]研究加味茵陈蒿汤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 发现加味茵陈蒿汤可抑制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其作 用机制可能通过活化线粒体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实现。 赵锦燕等卩°]研究发现小柴胡汤对肝癌细胞BEL-7402/5-FU的 多药耐药有逆转作用。古人在治疗肝癌,认识到肝气郁结所
【收稿日期】2021-03-08 【作者简介】龚纯(1993-),广西中医药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脾胃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
-87 -
瘀毒结聚,气血渐伤,瘀毒流注,其关键为湿热瘀毒结聚, 肝脾气血两伤。李春辉⑷老中医认为肝癌总属本虚标实之证, 正气亏虚、脏腑阴阳失调是肝癌发病的根本原因,瘀毒内盛 是肝癌发病的主要原因,情志是肝癌发病的重要因素。
章查阅近10年中西医治疗肝癌的文献,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诊断、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综述,以期 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原发性肝癌与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与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研究进展摘要:肠道菌群与肝癌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肠道菌群数量和种类的改变不仅能对肠道菌群平衡、肠道炎症和黏膜屏障功能起一定的调节作用,还能显著改善肝脏的硬化状况,对肝癌的发生进行预防。
本文综述了原发性肝癌患者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为原发性肝癌的早期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肠道菌群;微生物环境一、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HC)是起源于肝脏干细胞或者肝胆管粘膜的上皮细胞的肿瘤。
PHC患者的总病死率有可能超过或达约每小时9亿人次/每秒约为10多万人,其平均死亡总发病率和平均总肿瘤病死率在当前世界恶性肿瘤发病率统计中的排名为第六位和第四位[1]。
PHC也是我们国家常见到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在疾病发生早期临床症状大多还不明显,起源病期相对更为隐匿,多数患者进行体检时发现,可能都已转化发展为恶性疾病并进入中和晚期。
PHC恶性程度高、浸润和转移性强,病死率高,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PHC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与多因素多途径相关。
现有的研究显示原发性肝炎、脂肪肝性疾病、肝纤维化等引起的慢性肝性疾病是PHC的主要危险因素。
根据临床PHC病变的临床不同及发展的阶段和临床诊断上可以进行各种个体化诊断治疗,早期确诊PHC患者常考虑采用个体化手术检查和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全肝切除术治疗和全肝移植术,可达到部分治愈。
中及晚期传染性肝病PHC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使用的主要方法包括有包括肝动脉栓塞切除或手术结扎、化疗、放射消融治疗、生物活性靶向治疗、免疫调节药物化疗及现代中药靶向化疗综合应用治疗、中医西药结合个体化治疗新方案等。
以一线靶向药物为主的药物应用等以长期保守与支持结合治疗原则为主,靶线肿瘤的生物治疗中常见被采用治疗的一线多靶点药物类型通常也是多肽酶靶点、多种雄激酶活性释放抑制剂,有索拉菲尼单抗、仑伐替米尼、和瑞戈非尼二抗、和卡博替尼多抗、和雷莫芦单双抗等。
青年人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研究进展
青 年 人 原 发 性 肝 癌 诊 断 的研 究 进 展
杨 学 刚 综 述 许 国辉 。 吴 戈 。 。 审校
癌 的发病高峰年龄接近 7 O岁 _ 。原 发 性 肝 癌 在 我 国好 发年 龄 2 ]
段 主 要 集 中在 4 ~6 O O岁 之 间 , 里采 用 4 这 O岁 为 青 年 人 肝 癌 年
龄 上 限 。青 年 人 原 发 性 肝 癌 发 病 率 相 对 较 低 , 是 恶 性 程 度 但
也 可 能 是 患 者预 后 差 的一 个 原 因 。 2 青年 人原 发 性 肝 癌 的诊 断 2 1 免 疫 学 诊 断 甲胎 蛋 白 ( F ) . A P 目前 是 原 发性 肝 癌 定 性 诊 断 的最佳标 志物。文献报 道, F A P在 青 年 人 原 发 性 肝 癌 阳 性 率 7 . %[ 。并 非 所 有 的肝 癌 细 胞 都 分 泌 AF 有 3 左 右 67 7 ] P, O
发 性 肝 癌 发 病 率 E趋 增 高 , t 故提 高诊 断 率 , 期 手 术 , 长 青 年 早 延
患 者 生 存 时 间尤 为重 要 。 本 文 将 青 年 人 原 发 性 肝 癌 诊 断 进 展 做一综述 。 1 青 年 人 原 发 性 肝 癌 发 病 特 点
的原 发 性 肝 癌 患者 血 清 A P值 在 正 常 水 平 , 至 包 括 晚 期 肝 F 甚
脉 而 发 生癌 栓 [ 。血 清 甲 胎 蛋 白 ( P 已 是 公 认 原 发 性 肝 癌 3 ] AF ) 的肿瘤标记物 , 研究 表 明 , F 有 A P具 有 促 进 肝 癌 细 胞 p 3 C 5 、— ls C u 、 —a 等 原 癌 基 因 的 表达 , 进 肝 癌 细 胞 D o 、— n N rn j 促 NA 合 成 , 直 接刺 激肝 癌 细 胞 的 增 殖 的 功 能 ; 外 , F 另 A P还 能 通 过 诱 导
NLR及PLR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研究
NLR及PLR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研究NLR及PLR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是一种高度致命的肿瘤,其发展迅速且晚期病人的治疗难度较大。
因此,寻找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和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的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R)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和进展相关联。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是我们体内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
中性粒细胞激活后可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促血管生成因子,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而淋巴细胞则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可以通过识别和杀伤恶性细胞来抑制肿瘤的发展。
因此,NLR的增加意味着机体炎症反应的增强,同时也意味着免疫系统的抑制。
实验研究显示,肝癌患者的NLR值明显升高,与晚期疾病、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血管侵犯和生存率等相关。
因此,NLR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潜在价值。
PLR是指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也是一种炎症指标。
血小板在肝癌生长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肿瘤生长时,癌细胞会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引发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促癌物质。
这些物质不仅可以促进肿瘤生长,还可以抑制淋巴细胞的活性。
因此,PLR的升高也意味着肝癌病情的恶化。
研究发现,PLR与原发性肝癌的肿瘤大小、肝脏功能受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关。
除了NLR和PLR,也有研究探讨了它们与肝癌相关临床特点的关系。
研究发现,NLR和PLR与肝癌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和转铁蛋白(FT)的水平呈正相关。
在抗肿瘤治疗中,NLR和PLR的变化也与疗效相关。
研究发现,在TACE(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NLR和PLR的下降与肿瘤缩小和生存率改善有关。
这些研究提示NLR和PLR可以作为评估肝癌治疗效果和预后的标志物。
尽管目前的研究显示了NLR和PLR与原发性肝癌的关联,但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首先,NLR和PLR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在肝癌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有待深入探索。
原发性肝癌局部治疗的研究进展
原 发 性肝 癌 ( 简称 肝 癌 ) 恶 性 程 度较 高 的 常 是 见 恶性肿 瘤 之一 , 预 后 一 般 较 差 。 临床 上 大 部 分 其
患 者首 次就 诊 时已不 能手 术 切 除 , 疗 及 放 疗 亦 不 化 能达 到理 想 的治 疗 效 果 。为 此 , 年 来 国 内外 学 者 近 开展 了许 多微 创性 的 局部 治 疗 方 法 , 就 此 方 面 的 现
致认 为对 ≤ 3c 的肝 癌 , 疗效果 可与 手术 相媲 m 治
美 。椎 名秀 一 朗 等 报 道 以 根 治 性 治 疗 为 目 的 的 37 患 者 ,、 、 2例 1 3 5年 存 活 率 分 别 是 9 % , 6 、 3 6 4 ,O年 存 活 率 也 有 2 %。郭 佳 等 报 道 应 用 5 1 5
PI E T治 疗原 发性 肝 癌及 转 移 性 肝 癌 1 0 5 0例 , 果 结
剂 。TA E一方 面通 过栓 塞 使 肿 瘤 缺 血 缺 氧坏 死 , C
另一 方 面又提 高 了局 部 化 疗 药 物 浓 度 , 效较 单 纯 疗
直 径小 于 3 c 的 患 者 1年 及 3年 生 存 率 分 别 m 1 0 及 8 , 乎 等 于 手 术 后 生 存 率 。该 方 法 目 0 O 几
c 尤其 是≤ 3c 的肝 细 胞 癌 , 癌 术后 复发 及 各 m, m 肝
种转 移性 肝癌 小病 灶 , 总数不 超 过 3 。 个
2 2 经 皮瘤 内醋 酸 注射治疗 ( A T . P I)
2 0例 不 能 切 除肝 癌 患 者 行 T E治 疗 , 、 、 、 4 AC 12 35 年生存 率 分 别 为 5 . % 、 4 0 、 4 4 、 3 7 , 8 1 3. % 2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肝癌与炎症关系的研究进展摘要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与炎症密切相关。
在我国,肝癌患者中约大多数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病史;在欧美及日本,肝癌与丙型病毒性肝炎有关。
本文总结原发性肝癌与炎症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多种炎症介质对肝癌发生、转移的促进机制,通过阻断相关炎症介质作用,探索出抑制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减少复发、转移的新治疗途径。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PHC)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发及死亡病例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4%。
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与炎症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炎症在肝癌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具有促进作用[1][2]。
本文就原发性肝癌与炎症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概述Rudolph Virchow[3]第一次提出炎症在恶性肿瘤进展中起一定的作用,认为慢性炎症可促进肿瘤的生长;随后Wiemann B[4]证明:通过给患者注射化脓性链球菌和粘质沙雷菌引起的急性炎症可使部分患者的恶性肿瘤退化。
目前炎症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成为热点。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提示:炎症是导致肿瘤发生或促进肿瘤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约20%的恶性肿瘤由炎症诱发或促进[1] [2] [5]。
炎症与肿瘤发展的多个环节相关,包括肿瘤细胞形成、进展、逃逸、增生、浸润、血管生成、转移。
炎症引起恶性肿瘤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认为:炎症发生后,炎性细胞在迁入炎症部位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活性氧、活性氮物质,而且在慢性炎症过程中,内生抗氧化机制的抑制作用也可以产生超负荷的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诱导DNA损伤,破坏增生细胞的基因稳定性,最终在炎症和活性物质的反复破坏下,细胞基因改变,包括点突变、基因缺失、基因重组[6]。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约1/3有明确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欧美及日本,肝癌主要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酒精性肝病有关。
肝癌与肝炎病毒、酒精性肝病的关系,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部分机制已经阐明。
研究证实: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它可以整合插入宿主基因组,改变宿主体细胞基因的表达,导致宿主细胞基因组的不稳定,易发生基因改变,从而转化为肝癌细胞[7];丙型肝炎病毒(HCV)为单链RNA病毒,可以和多种细胞蛋白作用,促进肝细胞向肝癌细胞转化[8];酒精性肝病诱导肝癌形成过程中,酒精产物乙醛可直接损伤肝细胞或乙醇代谢产生的反应性氧化剂和脂质过氧化物直接造成DNA损伤[9]。
原发性肝癌通常发生在慢性肝损伤的基础上,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这些被认为是癌前病变。
慢性肝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促进肝硬化的发展,并且激活了肝细胞的再生能力[10]。
肝脏的修复机制若被短暂的激活,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可迅速恢复,修复机制的持续激活可促进肝癌的形成和发展,肝炎病毒感染和长期饮酒可激活先天性免疫功能,维持持久的炎症反应,从而促进肝癌的形成和发展[11]。
目前研究已证明,在炎症与癌症的关系中,许多炎症介质具有重要作用。
炎症介质产生于炎症反应过程中,也可以由肿瘤细胞产生,其中起关键作用的炎症介质包括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核转录因子—kappaB(NF-kB)、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补体系统。
.原发性肝癌与Cox-2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是花生四烯酸转变为前列腺素的限速酶,又称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是一种完整的膜结合蛋白,至少有三种形式:Cox-1位于内质网,属于结构型基因,多种正常组织和细胞中表达,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Cox-2主要位于核膜,属于诱导型,静息时不表达,但可以在细胞因子、激素、致癌物质等多种诱导因子的刺激下快速表达, 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Cox-3由Cox-1转变而来,仅在少数组织中表达[12]。
近年来研究表明,Cox-2不仅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有关,而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也有密切的联系。
Cox-2的表达与肝癌病理特点密切联系。
Melchiorre Cervello[13]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实Cox-2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肿瘤组织,在高分化性肝癌中的表达高于低分化肝癌,并且肝癌细胞中Cox-2的表达水平随着肿瘤进展而降低,提示Cox-2在早期癌变过程中起作用。
多数学者和研究机构持有相同观点。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Terence C[14]教授则认为:原发性肝癌中Cox-2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无显著差别,与肿瘤的TMN分期有显著差别。
Cox-2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血管生成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早期的研究中认为Cox-2有生血管的特性,但近来的研究证明,Cox-2可能通过调高VEGF的表达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侵袭中占重要作用。
我们在实验中(结果尚未发表)观察到,原发性肝癌组织中Cox-2与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均增高,且二者成正相关。
Cao Bin [15]在裸鼠体内证明:干扰素(IFN-α-2b)通过下调Cox-2及VEGF 表达水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肝癌生长,并且认为Cox-2影响VEGF的表达水平。
肝部分切除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术后复发转移一直困扰着医学界,Kondo M[16]认为Cox-2在肝癌切除术后复发中可能具有重要要作用。
目前局部介入治疗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肝癌患者,但远期疗效均不理想,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
唐武兵等[17]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前后肝癌组织COX-2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肝癌TACE后COX-2表达增强,提示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的同时选择特异性COX-2抑制剂,可能会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
Cox-2信号通路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作用于肿瘤细胞浸润、增生、凋亡、血管生成等关键环节。
Cox-2基因的转录控制是细胞特异性的,多条信号通路共同调节Cox-2的表达。
Araki[18]报导:在原发性肝癌细胞中,Wnt通路和Ras通路的联合下调可导致Cox-2蛋白水平的mRNA的增高。
Cox-2的表达也会受到糖皮质激素、部分白介素、抗炎因子的抑制。
近期的研究显示,两种肝炎病毒均可增强Cox-2的表达,乙肝病毒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后,病毒蛋白HBx通过相关转录子激活Cox-2启动子,进而调高Cox-2的表达[19];丙肝病毒可激活NF-kB,调节Cox-2的表达[20]。
Cox-2抑制剂已经在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结直肠癌患者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比不服用该药可降低40%--50%的死亡率。
但对肝癌的作用暂无确切的数据。
Ji Yeon Baek[21]证实,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可抑制肝癌细胞HuH7、HepG2的生长,且与剂量和时间相关,该药物通过使细胞分裂停止在G1期而抑制细胞增生,但并未发现其可诱导细胞凋亡。
Michael Andre Kern[22]已在裸鼠活体中证实,选择性Cox-2抑制剂可抑制原发性肝癌生长。
大量研究成果已提示,阻断Cox-2介导的信号通路可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肝癌,Cox-2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
原发性肝癌与TNF-αBharat B. Aggarwal教授1984年将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作为“抗癌细胞因子”第一次分离出来,却发现它能导致及促进癌症发展。
TNF-α本身是一个重要的炎症调节因子,当受到致病因素刺激时,它可以诱导其它炎症调节因子和蛋白酶应对炎症反应。
研究已证实,TNF-α也可以由肿瘤产生,并且作为内生促进因子,与肿瘤发展过程的多个环节有联系,包括肿瘤细胞形成、逃逸、增生、浸润、血管生成、转移[23]。
许多肿瘤可以产生TNF-α,如B淋巴细胞瘤、急性白血病、结肠癌、乳腺癌、胰腺癌、鳞状细胞癌等。
体内大多数TNF-α作为自分泌生长因子促进肿瘤生长,在部分肿瘤中,它通过诱导其它生长因子表达调节肿瘤生长。
Lin W和Fukata M分别在动物体内和癌细胞中证明:包括TNF-α和白介素(IL-6)在内的许多炎症介质可以刺激肿瘤生长,促进肿瘤进展[24]。
在原发性肝癌的的研究中,多数专家认为TNF-α是通过核转录因子NF-kB通路在肿瘤的发生、进展中起作用的。
Pikarsky E[1]认为TNF-α激活肝细胞内细胞核因子-kappaB(NF-kB),不仅能加速细胞变异,导致癌细胞的“疯狂”生长,还能协助这种变异细胞逃离最初的肿瘤,转移到身体的其它部位。
白莉[25]通过动物实验证实:炎症细胞因子,尤其是TNF-α的表达与肝癌转移有显著的正相关,可能对肿瘤转移有一定的增强效果。
原发性肝癌与NF-kB真核细胞核转录因子-kappaB(NF-kB)广泛调控人类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尤其是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病毒相关的基因及原癌基因。
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前提是受到正性生长信号的持续刺激或细胞凋亡受阻。
研究表明NF-kB信号转导途径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可能的途径有两条[26]:一是外界致瘤因素活化继而调节细胞周期D1(CyclinD1)的过表达,可以缩短G1期,促进细胞进入增殖期,从而促进细胞转化;二是抑制促凋亡因子,从而保护细胞免于凋亡。
研究证明,NF-kB在诱导细胞转化,促进细胞增生、血管生成、浸润、转移等方面起作用,参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27]。
.肿瘤与炎症关系的研究显示:多数炎症因子通过激活NF-kB发挥作用,多数抗炎因子则抑制NF-kB活性。
同样,大多数癌基因和肿瘤促进因子可激活NF-kB,而化学预防因子可抑制它[28]。
原发性肝癌与NF-kB的部分机制已阐明[29]。
Pikarsky[1]等在《Nature》发表文章证实:炎症诱发肝脏NF-kB 的表达,在小鼠出生后至7个月,阻断NF-kB,则无肝炎发生,在肝癌发生过程中,抑制NF-kB,肝癌则不发生,喂食小鼠非甾体类抗炎药10天,肝炎程度减弱,NF-kB表达明显减弱,同时认为NF-kB在肝脏发育过程中能保护胚胎肝细胞免受TNF-α介导的凋亡,已激活的NF-kB参与癌症的启动、发生及发展过程,在炎症与细胞癌变间起桥梁作用。
LiQ[30]则认为:肝炎病毒感染能刺激NF-kB表达并使其DNA结合能力增强,胞内NF-kB异常活化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我们实验证实(结果尚未发表):NF-kB在肝癌组织中细胞核中呈点灶状阳性表达,而在癌周组织细胞核中少量阳性表达,提示NF-kB可能在激活后进入胞核发挥其转录活性,从而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而且发现人肝癌组织NF-kB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成正相关,证实了NF-kB参与肝癌的发展可能与血管生成相关,抑制NF-kB活性可能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