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调查成果共38页
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天津)成果报告 上册【共两册】
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天津)成果报告上册【共两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工作项目编码:200310400003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天津)成果报告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二〇〇七年六月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天津)成果报告工作项目名称: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天津)工作项目编码:200310400003任务书编号:水[2003]001-03、水[2004]002-03、水[2005]002-03所属计划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实施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承担单位: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项目负责:王亚斌报告编写:王亚斌张海涛郭淑娟孟利山李桂玲王家兵刘雪松张程单位法人:崔小东单位总工:王家兵项目起止时间:2003年1月~2005年10月报告提交日期:2007年6月目录绪论 (1)第一节项目由来与目标任务 (1)第二节工作区以往研究程度 (5)1 查明水文地质条件阶段 (5)2 地下水资源评价阶段 (7)3 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科学管理研究阶段 (7)第三节工作方法与完成工作量 (8)第四节工作质量评述 (9)1 地下水开采量调查 (9)2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地下水环境同位素特征调查 (9)3 地下水水位统测 (10)4 地下水位动态监测 (10)5 地层结构调查 (11)6 抽水试验 (11)7 应急供水水源地调查 (11)第五节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创新点 (12)1 取得的主要成果 (12)2 主要创新点 (13)第六节参加工作单位、人员及报告分工. 15第一章区域背景 (16)第一节社会经济概况 (16)第二节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18)第三节气象及水文特征 (20)1 气象 (20)2 水文 (21)第四节地质背景 (23)1 构造体系 (23)2 地层概况 (23)3 第四纪地质 (24)3.1 平原北部第四系 (24)3.2 平原南部第四系 (26)3.3 古河道、古海侵、古湖泊洼地的分布 (27)第二章地下水系统空间结构 (32)第一节地下水系统划分 (32)1 划分原则与依据 (32)2 地下水系统分布(平面分布图).. 333 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特征(结构图) (33)第二节地下水系统空间结构 (41)1 划分原则 (41)2 含水层组分布及结构特征 (41)2.1 浅层淡水及咸水体分布 (42)2.2 第I含水组的水文地质特征433 深层地下水 (49)3.1 第Ⅱ含水组承压水 (49)3.2 第Ⅲ含水组承压水 (52)第三节水文地质参数系列 (53)1 降水入渗系数(α) (54)2 渠系渗漏补给系数(m) (60)3 田间灌溉入渗系数(β) (61)4 潜水蒸发系数(C) (65)5 含水层导水系数(T)及释水系数(μ) (67)e6 越流模数 (69)7 重水给水度(μ) (70)d第三章地下水动力场演变 (72)第一节地下水自然循环演化特征 (72)第二节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补给变化特征7 5 第三节大规模开采条件下地下水流场变异特征 (77)1 第Ⅰ含水组和咸水亚组 (77)1.1 第Ⅰ含水组地下水流场演化771.2 第Ⅰ含水组水位动态特征.. 792 第Ⅱ含水组地下水 (84)2.1 第Ⅱ含水组地下水流场演化842.2 第Ⅱ含水组水位下降漏斗.. 892.3 第Ⅱ含水组水位动态特征.. 953 第Ⅲ含水组地下水 (100)3.1 第Ⅲ含水组地下水流场演化 (100)3.2 第Ⅲ含水组水位下降漏斗. 1043.3 第Ⅲ含水组水位动态特征. 1064 第Ⅳ含水组 (109)4.1 第Ⅳ含水组地下水流场演化 (109)4.2 第Ⅳ含水组水位下降漏斗. 1114.3 第Ⅳ含水组水位动态特征. 112 第四章地下水化学场演变.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 地下水资源调查成果ppt课件
第一节 水文地质图件
一、水文地质图件的种类
水文地质图件一般包括四类图件:基础性图件、综合性或专 门性图件、单项地下水特征图件和应用性图件。 (1)基础性图件,是反映调查区地下水形成基础的各类地质 图、构造图、第四纪地质及地貌图、包气带岩性、降水量分布
图等。
(2)综合或专门性图件,是直接反映调查区地下水特征的图 件,如综合水文地质图,地下水资源图,地下水脆弱程度图、
(4)基岩裂隙水
一般可分为构造裂隙水 (指层状、似层状裂隙水)、脉状裂
隙水、风化网状裂隙水等亚类。
其富水等级,按多数常见泉水流量分为:<0.1L/s;0.1—
1L/s;>1L/s三级。
按地下径流模数分为:< 1L/(s·km2)、1—3L/(s·km2)、 >3L/(s·km2)三级。 对接触带、岩脉等富水带和背、向斜等蓄水构造,亦应标 出其富水部位。
二、综合水文地质图
综合水文地质图,实际上是把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中所获
得的各种水文地质现象和资料,用各种代表符号和方式,反映 到按一定比例尺缩小的图纸上所编制的一种具综合内容的地 质—水文地质图件。 在图上明确地反映出调查区内地下水的形成条件、赋存规
律、地下水的各种特征、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综合水文地质图上包括的内容如下:
(1)地层界线与地层符号,同地质图。各种构造及其水文 地质性质,亦要标示出来。
(2)第四系的成因类型、岩性结构及分布。重点地貌现象, 如阶地、溶洞、暗河等。 5. 剖面图及镶图 区内主要方向的水文地质剖面图;某些内容可编制成镶图。
三、地下水水化学图的编制
1.水化学图的种类
水化学图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下列三类:
水(3—10g/L)、咸水(10—50g/L)、盐卤水(>50g/L)分
昆山市地下水资源评价
昆山市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代荣霞摘要:随着昆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状况的变化,水资源短缺日益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严重制约因素,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昆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
水资源调查评价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基础,是取水用水的重要依据。
目前昆山市市区内地表水污染较严重,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摸清其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可为昆山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水量评价;水质评价;湿润地区前言地下水是指地下水中参与现代水循环且可以更新的动态水量,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质污染,在地表水使用功能降低时,地表水承担着重要的供水作用。
地下水数量和质量的调查是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的基础和支撑。
浅层地下水是指埋藏相对较浅,包括与当地大气降水、地表水体有直接补排关系,具有自由水位的潜水和与当地潜水具有密切水力联系的弱承压水;深层承压水是指埋藏相对较深,且与当地浅层地下水水力联系微弱的地下水。
本次评价对近期下垫面条件下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数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全面评价,根据昆山市的实际情况,由于深层承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不对其做评价,评价的地下水仅指赋存于饱水带岩土空隙的重力水。
1、评价区概况昆山市平面形状南北狭长,东西短窄,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中高周低,地貌由大陆架隆起的低山、丘陵、台地和珠江口的冲积平原、海滩组成。
低山、丘陵和台地集中分布于昆山市中南部,一般海拔为10~200m。
成土母质多属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少数属砂砾岩、砂页岩及石英砂岩等古代沉积岩、变质岩。
五桂山区是昆山市山地丘陵的主体,海拔在200-500m之间,主峰531m。
昆山市平原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属淤积浮生平原,成土母质是由西江和北江所带来的沉积物,土壤质地较粘,在轻壤土和中粘土之间,基岩以花岗岩为主。
北部平原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微略倾斜,沉积层厚度20-50m;南部金斗湾平原(三乡镇、坦洲联围)三面环山,周缘是冲积带,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微倾。
全国平原区地下水超采区评价的工作成果
全国平原区地下水超采区评价的工作成果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超采问题。
为了全面评价全国平原区地下水超采区的分布情况和影响程度,国家水资源调查评价中心开展了相关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以下是该工作的主要成果总结:一、调查范围1. 本次工作覆盖了全国范围内11个平原地区,包括江苏、安徽、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陕西、甘肃和新疆等地。
2. 研究范围包括了城市、农村和工业区等各类用水场景。
二、评价指标1.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水量减少情况、地下水污染程度等方面。
2. 评价指标综合考虑了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
三、评价方法1. 采用了遥感技术、地面监测和调查问卷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评价。
2. 运用GIS技术对调查数据进行空间分析,揭示了超采区的分布规律和主要热点区域。
四、评价结果1. 在11个平原地区中,共发现了32个地下水超采区,其中以江苏和河南地区的超采情况较为严重。
2. 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普遍较大,平均下降量达到了3.5米,最大下降量甚至超过了10米。
3. 地下水污染情况也较为严重,其中以工业区和城市区的污染最为明显。
五、影响分析1. 地下水超采对当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造成了显著影响,引发了地表下陷和土壤盐碱化等问题。
2. 部分地区的地下水超采还威胁到了当地的城市供水安全,成为了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隐患。
六、对策建议1. 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处理超采现象。
2. 推广节水技术,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防止地下水的污染,保护地下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七、总结综合评价显示,全国平原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严重,已造成了严重的地表下陷和土壤盐碱化等环境问题,也对城市供水和农业生产构成了威胁。
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保护地下水资源,推动平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地下水资源调查报告
地下水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而地下水资源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生态平衡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地面沉降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我们进行了此次地下水资源调查。
二、调查区域概况本次调查的区域位于_____,地理坐标为_____,总面积约为_____平方公里。
该区域地势较为平坦,地貌类型主要为平原和丘陵。
气候属于_____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_____毫米,年平均气温为_____摄氏度。
三、调查目的与方法(一)调查目的1、了解调查区域地下水资源的赋存状况,包括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岩性等。
2、评估地下水资源的量,包括地下水资源的储存量、可开采量等。
3、掌握地下水资源的水质状况,包括主要污染物、水质类别等。
4、分析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二)调查方法1、收集资料收集了调查区域的地质、水文地质、气象、水文、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资料,包括地质图、水文地质图、气象资料、水文监测数据、水资源公报等。
2、实地调查对调查区域进行了实地勘察,包括对水井、泉眼、河流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出露点进行了观测和采样,对含水层的岩性、厚度等进行了测量和描述。
3、室内实验对采集的水样进行了室内实验分析,测定了水温、pH 值、电导率、硬度、溶解性总固体、主要离子含量等水质指标。
4、数值模拟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调查区域的地下水流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对地下水资源的量和水质进行了模拟和预测。
四、地下水资源赋存状况(一)含水层分布调查区域主要发育有_____含水层,其中浅层含水层主要分布在_____,厚度一般为_____米;深层含水层主要分布在_____,厚度一般为_____米。
(二)含水层岩性浅层含水层岩性主要为_____,渗透性较好;深层含水层岩性主要为_____,渗透性较差。
水文地质学地下水资源评价
第11页/共59页
3.2试验外推法
类型 直线型 抛物线型 幂函数型 对数型
野外常见的 Q—S 曲线
表达式
说明
Q qs s AQ BQ 2 Q As B
q 为单位涌水量(m3/dm) 在s / Q Q 坐标系中为直线。A、B 为待定系数。 在 1gQ—1gs 坐标系内为直线。
Q A B lg s 在 Q—lgs 坐标系中为直线。
单位储存量法
第5页/共59页
开采试验法-第二种情况
第6页/共59页
近似直线下降
单位储存量法
• 用开采情况下抽水稳定、水位下降较均匀时,任
意时段内的水量均衡:
Q抽
Q 补
F
S t
• 式 中 : F 为 水 位 下 降 1m 时 储 存 量 的 减 少 量 , 简 称 单 位 储 存 量
(m3/m);S 为Δt时段的水位降深(m)。
降。因此,有保证的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应控制在 2600-2700 m3/d 之内。
水位恢复计算表
时段(月 水位恢复值
日)
(m)
s (m / d ) t
平均抽水 量(m3/d)
采用公式
7.2-7.6 19.36
3.87
0
Q补
F
s t
补给量 (m3/d)
2798
7.21-7.26 平均值
19.96
3.33
25880 23 5 253
1841.2
m3 / d
t补 rT补 0.7 112 88.6 日
•
求
补
给量 Q补
。
(F
分' st析 Q当抽 )
地T雨多(年2588水0 文1气1.7象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
三、多目标规划法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
• 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是在分析规划流域 (或区域)水资源条件、了解经济发展现状、 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水资 源优化配置模型而制定的。
第27页/共49页
三、多目标规划法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
• 水资源优化配置具有多种目标和多个约束条件, 因此可以采用多目标规划法来建立 • 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 3.水资源供求预测和评价 • 4.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第39页/共49页
• 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定区域或流域范围内,在一定的 发展模式和生产条件下,当地水资源在满足既定生态环 境目标的前提下,能够持续供养的具有一定生活质量的 人口数量,或能够支持的社会经济发展规模。
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以实现目标的关键环节,具体 包括方案制定、方案综合评价和最终方案选择等工作。 1.方案制定 • 规划方案就是在既定条件下能够解决问题、实现规划目 标的一系列措施的组合。在流域水资源规划中常常需要 制定多个可能的规划方案,但规划方案并不是越多越好, 方案数量取决于规划性质、要求和掌握的资料等因素。
第30页/共49页
一、水资源规划工作流程与主要内容 水资源规划的步骤,也因研究区域的不同、水资 源功能侧重点的不同、所属行业的不同以及规划 目标的高低不同,有所差异。但基本程序类似, 概括如下:
第31页/共49页
第32页/共49页
二、规划成果要求
• 水资源规划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面比较广。特别是,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要密切联系社会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问题等内容,需要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来研究。
• 水资源承载力的主体是水资源,客体是人口数量和社会 经济发展规模,同时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是基本前提。
地下水资源调查成果
同位素
同位素取样点的位置与编号; 同位素剖面;
观测路线
调查线路及进行方向; 重点调查线路及进行方向;
地面物探 遥感解译 不同精度的调查范围及精度
2.表示方法
符号标准及参考 勘察规范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
技术要求
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技术要求系列——编图技术要求 ……
五、地下水资源图
(1)地下水资源图以地下水系统为基本骨架,因此 图面首先要反映各级地下水系统的地理分布,以及 系统之间的边界界线、边界类型和相邻系统之间的 相互关系。 (2)按不同介质所划分的含水层类型及其组成的含 水层系统,采用不同色标或不同的网纹,编制成图 例,形成图面的基本要素。同时还要表示含水层系 统的结构,如单层含水层系统、多层含水层系统以 及不同地质时代含水层系统相互叠加而组成的复合 型复杂含水层系统等。 (3)地下水资源量主要采用补给模数表示。根据所 计算的补给模数划分为若干等级,采用不同颜色或 网纹的变化加以区别。 以地下水补给模数作为判断地下水资源丰富程度的 标准。从全国范围考虑,划分为5个级别
4.地貌及地质
(1)地质界线与地层符号同于地质图,但地层系统 可简化,各种构造及其水文地质性质亦要表示出来。 (2)第四系的成因类型、岩性结构及分布,重点地 貌现象,如阶地、溶洞、暗河等。
5. 水文地质剖面图
选取以能充分反映本地区各类含水岩组及水文地质结构的 两个(纵横)剖面,并尽可能沿地貌变化最大的方向,并和 勘探钻孔、控制性水点结合起来。 剖面图中的各含水层、组,均按平面图设计的富水性色相 上色。含水层中的隔水层及潜水位以上的包气带不上色, 属第四系多层结构的含水岩组,应按含水岩组的富水性上 色,即不考虑单层含水层的富水性。 剖面内还必须反映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内容:水位、承压 水头、控制钻孔及其涌水量、充水断面或储水构造、淡水 及咸水、影响水质的含盐地层等,并示意性地表示溶洞、 落水洞、暗河等。 比例尺水平方向和平面图要一致,垂直方向,可以适当放 大。
地下水补给与排泄
二、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二)降水入渗过程包气带含水量的变化 t0(初期)— t1(中期)—t2(后期)—t3(结束)
W0 残留含水量 WS饱和含水量
第4页/共68页
三、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影响因素(一)地表降水的三个去向
大 气 圈
地 面
包 气 带水分滞留
第13页/共68页
四、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流为例1、山区深切河谷 排泄地下水,河流得到补给。
第14页/共68页
四、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2、山前河流 由于堆积作用,河床高,地表水常年补给地下水。
第15页/共68页
四、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3、冲积平原河流(中游)补给排泄关系,随季节而定。
第24页/共68页
五、大气降水及河水补给地下水水量的确定(一)平原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1、计算公式 Q=PαF *1000 Q 年降水入渗补给量(m3/a) P 年降水量(mm) α 入渗系数 F 补给区域面积(Km2)
第16页/共68页
四、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4、地上河 补给地下水;一般河 洪补枯排。
第17页/共68页
第18页/共68页
开封柳园口悬河
第19页/共68页
山东境内黄河
第20页/共68页
(二)河流对地下水补给的过程-以间歇河流为例1、汛期开始以垂直入渗为主, 河下形成条带地下水丘。2、中期,水丘水位不断抬高, 与河水连成一体。3、汛期结束, 潜水位普遍 抬高。
二、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一)大气降水入渗机制—松散沉积物 两种方式:活塞式、捷径式1、活塞式 在较为理想的均质砂层地下水中,由于空隙均匀、当降水强度较小时,入渗水整体下渗,其湿锋面整体向下推进,犹如活塞运移的入渗方式进行。
第六章 地下水资源调查成果
•
(3)气候:区内各流域的降水量、蒸发
量、气温、湿度等多年的月平均与年平均
值及各种特征值,以及最大值和最小值及
时间。附气象要素图表等。
• (4)经济概况:概略地介绍区内工业、
农业及城镇发展状况与未来规划。
3.区域地质条件
(1)地层:介绍各时代的地层、岩石的分布及特征;
分析各种岩石的原始空隙、成岩裂隙、胶结和风化程
4. 绘分区界限时考虑的因素
(1)地质、地貌界限,及边界 如,河漫滩与阶地的界限,阶地与洪积扇的界限,断层等 (2)水文地质变化明显的分区线 如,含水层厚度、渗透性发生明显变化的分界线。
(3)地下水流向和径流条件。
沿地下水流向,水质由好变差。 (4)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
(5)无边界时,应用内插法。如,HCO3-Ca, HCO3·SO4- Ca。
(1)水化学类型图(平面图、剖面图)。 (2)水化学成份的等值线图,如总矿化度图,氯 离子分布图,总硬度图等。 (3)按不同目的的水质评价分区图:(如饮用水、 灌溉用水等)。
2.图件的主要内容
水化学图的内容:
(1)地下水化学类型分区;
(2)矿化度等值线;
(3)地下水流向;
(4)主要地表水体(河流、海洋、湖泊)和水文 地质现象(沼泽、湿地、盐渍化等),主要城镇及 交通线路。
(2)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
系指分布在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内,比较稳定的裂隙
孔隙水。
不同含水层(组)或在同一含水层(组)的不同地段,应按单 井涌水量划分出富水等级:大于1000m3/d,100—1000m3/d, 小于100m3/d三级。 层状承压水的分布面积应予表示,顶板埋深按<50m、
50—100m、>100m表示。
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
中国地下水资源--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上篇]水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重要的自然环境要素,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条件,是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的核心。
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战略问题是一个关系人类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水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水资源问题非常重视,要求全党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水资源问题。
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水资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我国的水资源大为短缺,我们过去的认识很不够,必须引起全党十分重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地表水资源相对缺乏的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学地认识和掌握我国地下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是实施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初,原地质矿产部组织开展了第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于1984年底提出了评价成果:即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每年为8717亿立方米,可开采资源量每年为2940亿立方米。
自第一次评价工作距今近20年来,由于受气候变化、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及地下水开采量急剧增长等因素的影响,区域水循环条件已发生了改变,导致地下水资源无论在数量、质量和区域分布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次评价成果已不能反映当前地下水资源的实际状况。
为此,国土资源部在2000年至2002年期间,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对全国地下水资源进行了重新计算和评价,提出了评价成果。
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是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统一组织,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具体组织实施,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为技术负责单位,各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及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中心)等有关单位共同参加完成的。
水文地质调查成果(ppt 36页)
第七章 水文地质调查成果
1 水文地质图件 2 文字报告
§1 水文地质图件
水文地质勘察
任何一项水文地质调查,在野外工作结束后,都必须全 面、系统地编写出调查成果报告;报告经有关部门审批后, 才能结束该项调查。
在编写成果报告之前,应首先对调查时获得的全部室外 及室内资料,进行校核、分析和整理,特别是对各种实际材 料,在数量、分布和精度上是否已满足相应调查阶段的规范 及实际要求,应作出判断;如发现不足,应及时进行现场的 补充工作,以保证编写成果报告的质量。
23.10.2019
§1 水文地质图件
水文地质勘察
综合水文地质图,除上述各项内容外,图中还应表示出: ① 地下水水质,可反映两种情况:一为按矿化度分为淡水(<1g/L)、 微咸水(1—3 g/L)、半咸水(3—10 g/L)、咸水(>10 g/L)分布 区。在盐卤水分布区,增加>50g/L一级。二为污染的和天然的有害离子 或化合物的分布情况。 ② 对热泉和人工揭露的热水,可据温度按规定分为:低温热水(20一 40℃),中温热水(40—60℃),中高温热水(60一80℃),高温热水 (80—100℃),超高温热水(>100℃)。在一般地区,可简化为:温泉 (20—40℃),热泉(> 水文地质图件
水文地质勘察
(4)利用改造规划性图件:为结合生产实际需要而编制的图 件,如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分区图,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图, 矿床疏干、堵水截流规划图等。
(5)预测与管理性图件:是满足生产需要所编制的反映地下 水水质、水量及环境地质的预测和管理的图件,如各种地 下水水质预测与管理图,开采动态预测图,地下水水量预 测与管理图,矿区突水预测图,环境地质变化预测及防治 图等。
23.1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