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思维心理学引论
初中必读心理学经典清单

初中必读心理学经典清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
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学概念和原理对于中学生而言是非常有益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与他人的相处方式。
下面是初中必读的一些心理学经典书籍清单,推荐给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中学生。
1. 《掌控情绪的力量》这本书由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所著,向读者介绍了情绪智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掌控情绪。
初中生正处于情绪波动频繁的年龄段,研究如何正确管理情绪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非常关键。
2. 《人性的弱点》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的这本书以实用的方式介绍了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原则和技巧。
初中生正面临着与新同学和老师的相处,了解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3. 《思维导图》托尼·布托恩(Tony Buzan)的这本书教会了读者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来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初中生需要通过高效的研究方法来应对大量的知识,研究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和理解知识。
4. 《走出自卑》斯蒂芬·奇致力于帮助人们克服自卑心理,并建立自信。
初中生常常面临着自我认同和自尊方面的挑战,这本书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提升自信心。
5. 《心理学引论》理查德·格里戈里的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心理学入门读物,适合初学者阅读。
它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帮助读者建立对心理学的基本了解。
这些书籍涵盖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思维能力、自信心和心理学基础等方面的知识。
初中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增加对自己内心和他人行为的认识,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和学习能力。
它们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一读。
第一章--旅游心理学引论

本章学习要点旅游心理学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历史,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一节旅游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第二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意义第一节旅游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近代旅游业的产生⏹旅游心理学的产生托马斯·库克托马斯·库克(1808-1892),英国旅行商,出生于英格兰墨尔本。
1828年成为一名传教士,后来成为一位积极的禁酒工作者。
1841年7月,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运送了540人从来斯特前往拉夫巴勒参加禁酒大会,往返行程22英里,团体收费每人一先令,免费提供带火腿肉的午餐与小吃,还有一个唱赞美诗的乐队跟随,成为近代旅游的开端,他本人也被后人称为世界上第一位专职旅游代理商即职业导游员。
1865年,托马斯·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为此,托马斯·库克被世界公认为近代旅游业的鼻祖。
1879年,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冯特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独特的研究方法的学科,从此,心理科学开始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
这两件相距了38年而又似乎毫无联系的事情,却在一个世纪后一起成为一门新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最早散见于一些学者在报刊上发表的关于旅游中的心理学问题的研究文章。
1981年,美国CBI公司出版了由佛罗里达大学小爱德华·J ·梅奥和兰斯·P ·贾维斯编著的《旅游心理学》。
该书第一次从心理学第二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消费心理和行为⏹旅游服务心理和行为⏹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和行为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旅游者的消费心理Why——旅游动机Where——旅游目的地Who——旅游伙伴When——旅行时间Way——旅行方式What——旅游商品第三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观察被研究者的外部表现,了解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大吼牌《心理学基础》独家整理(1~7章)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1.什么是心理学P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任务P3-4①描述与测量:心理学研究的最起码的一项工作是在质和量上确定心理生活的具体事实,也就是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信度、效度)②解释和说明:心理学研究不能只限于对心理现象的描述和测量,而应当从描述和测量中进而探求其规律,也就是要解决“为什么”问题,因此,心理学研究的另一方面是解释和说明心理现象和行为,找出产生所观察到的心理现象的原因。
③预测和控制:心理学研究的第三方面就是能够预测因而也能控制行为,也就是要解决“怎么做”问题。
实际上,改变行为常常是应用心理学家的基本目的。
3.个体心理图P6个体心理结构示意图心理过程个性差异4.心理学的流派P9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32-1920)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冯特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取向明显受到当时以试验为研究基础的化学与物理学的影响,冯特试图通过类似化学研究中的元素分析与合成的方法来探究人的心理实质,分析人的心理结构。
冯特的这一思想体系被人们称为构造主义。
(一) 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著名代表人物:冯特的学生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方法:内省法,即在精确的实验条件下,准确地观察并描述经验到的心理状态。
(二) 机能主义 个体心理 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能力、气质、性格 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创办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20世纪初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他认为人的意识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

—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
聊聊暑假,反思自我
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实验心理学》能做什么?到底要怎么做? 又该如何设计实验?
实验心理学
把实验法应用于心理问题是心理研究史上 无可比拟的伟大事件!
—波林
实验心理学
“一位心理学家可以对心理学任意领域、 任意分支感兴趣,可以专门从事工业心理、 医学心理、教育心理或知觉心理、记忆心理、 思维心理、以至社会心理的研究,但是他们 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是确切的掌握了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应当如何科学 地考察心理和行为的规律,这就是证明实验 心理学的重要性。” ——杨治良
实验心理学
—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
喝水的原因 病情的原因
工作的原因
饮食的原因
肾结石
运动的原因
奶粉导致肾结石事件”
实验心理学
—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看“中国好声音”?
经典实验举例
吉布森和沃克深度知觉(视崖实验)
经典守恒实验
经典依恋实验
经典的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他人助长
(2)程序变量
是指由于实验程序不当引起的 无关变量。 实验程序因素具体包括:设计方法的选择、被试的分派、被试 反应的测量、实验日期的安排、实验的顺序等。 顺序效应:由实验刺激的呈现顺序不同导致不同实验结果的效应。 顺序效应有两种形式: 次序效果:由于实验次序不同而混淆自变量效果的现象,包括练习效应与 疲劳效应 例:在“视觉与听觉刺激反应时”研究中,若先一起测完听觉反应时 ,后测视觉反应时;则反应时的差异的原因不清? ——思考:这种差异可能由什么原因引起? 遗留效果:是指由于实验次序的不同而造成的一种条件对另一种条件的遗 留影响。 例:研究两种药物A、B的不同效果。若一种为兴奋剂,一种为镇静剂 ,则一种条件影响另一种条件导致遗留效果。在学习实验中这种效果 较突出。如用两种记忆策略记忆英语单词。先用任何一种策略都会影 响另一种策略。 顺序效应的克服方法:ABBA法 和 拉丁方法 A B C B C A C A B
社会心理学引论

1999。。
: 总旳教学目旳
• 1.掌握社会心理学旳概念、性质及其研 究对象和措施,了解社会心理学旳历史 和现状。
• 2.掌握社会心理学旳基本理论以及发展 趋势。
• 三、 性本能理论
•
弗洛伊德以为人旳精神活动旳能量起源于本能,本能
是推动个体行为旳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旳本能有两类:
一类是生旳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旳本
能涉及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旳是保持种族旳繁
衍与个体旳生存。弗洛伊德是泛性论者,在他旳眼里,性
欲有着广义旳含意,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旳欲望,性本
从而缓解焦急,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旳心理防御机制,
它涉及压抑、否定、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
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多种形式。人类在正
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利用,利用得当,可减轻痛
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预防精神崩溃,利用过分就会体
现出焦急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
• 压 抑——当一种人旳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 我接受时,就被潜抑到无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 之而产生焦急、痛苦,这是一种不自觉旳主动遗忘和 克制。
性欲。成年人成熟旳性欲以生殖器性交为最高满足形
式,以生育繁衍后裔为目旳,这就进入了生殖期。
• 弗洛伊德以为成人人格旳基本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 已基本形成,所以小朋友旳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 后旳人格形成起着主要旳作用,许多成人旳变态心理、心 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旳情结。
• 弗洛伊德在后期对提出了死亡本能即桑纳托斯,它是促使 人类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状态旳力量。死亡是生命旳终止, 是生命旳最终稳定状态,生命只有在这时才不再需要为满 足生理欲望而斗争。只有在此时,生命不再有焦急和抑郁, 所以全部生命旳最终目旳是死亡。死亡本能派生出攻击、 破坏、战争等一切消灭行为。当它转向机体内部时,造成 个体旳自责,甚至自伤自杀,当它转向外部世界时,造成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二)、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1、定义 被试的反应变量,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 测量的行为变量。 2、因变量的观测指标 (1)准确性(正确率或错误率) (2)速度 (3)刺激的强度水平 例如:在学习实验中,通过不同难度的智力测验题 目 (4)频率 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者能做出某种反应的次数。 (5)反应的强度
3、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
( 1 ) 操 作 定 义 ( operational definition ) (Bridgman,1972) 操作定义 :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们的程序 下定义。 如:规定“疲劳”是从事某种体力运动之时间数, 用从事某种体力运动1小时、2小时、3小时…作为 疲劳的不同程度(一般、有点、非常…)的指标。 “饥饿”:先在一段时间内不让狗吃食物,之后 再测量它会吃多少食物。
3、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
(2)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的好处 第一: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而清晰。 第二:操作定义可以增进科学研究者之间沟通的 正确性。 第三:操作定义可以减少一门学科所用的概念或 变量的数目。
4、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因素的水平 :变量的每个特定的取值 (3-5个 )
自变量变化范围:指自变量取值的上限、下限。 例:研究学习焦虑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自变量变化间距:指自变量水平之间的强度差异。 例:噪音对阅读的影响 • 确定自变量间距的原则是:两个不同的水平(检 查点)能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赫尔姆霍茨(Helmholtz) 1821~1894
费希纳(Fechner)
1801~1887
心理物理学
第二阶段:19世纪60年代—今天 开始阶段是与冯特的工作相联系,这一阶段 可称为实验心理学的诞生、传播和发展阶段。心 理实验发展的第二阶段,前期主要受到行为主义 的影响;后期主要受到认知心理学的影响。
精神科学引论

精神科学引论:第一卷精神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各种方面。
精神科学是由许多不同的学科组成的,其中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和哲学等。
本文将介绍精神科学的基本概念,并讨论其对社会的影响。
精神科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和哲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包括感知、认知、情绪、思维、人格和行为等方面。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和社会组织的学科,包括社会分层、社会关系、社会机构、文化和变革等方面。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系统的学科,包括市场、生产、消费、投资、货币和贸易等方面。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制度、政治关系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包括政党、政府、权力、公民权利和责任等方面。
哲学是研究人类存在、知识、真理、价值、意义和精神科学对社会有重要的影响。
精神科学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的机制,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方法,以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例如,心理学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情绪和人格,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帮助人们应对压力和抑郁等问题。
社会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对社会变革和社会政策的理解,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经济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对经济规律和经济政策的理解,为企业决策和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政治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对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理解,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哲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对人类价值观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为我们的人生增添了深刻的思想和感悟。
精神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各种方面。
精神科学对社会有重要的影响,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解决人类行为和社会问题的有价值的建议和方法。
精神科学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我们的人生增添了深刻的思想和感悟。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刘丽虹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10
给心理学家画像⑤
一群鸭子游动的池塘边站着两个研究者,其中一 位每隔5秒钟往水里扔—些面包屑,另一位每隔10 秒往水里扔面包屑。几天后,每 5 秒钟扔一次面 包屑的那边,鸭子的数量多一倍。又过几天,做 出一些变更:每 10 秒钟喂 — 次的那位研究者扔的 面包屑大一倍。 发现:大部分鸭子往原来的地方跑,可5分种后, 它们重新选择了位置,两边的鸭子各占—半。结 论:鸭子具有天生的比较复杂的寻食策略,它不 仅考虑扔食物的频率,而注意平均的食物多寡。 这也表明了动物对次数和数量的认识。
普 通 心 理 学
第一章 绪论
本章概要: 什么是心理学? 什么不是心理学? 心理学家在研究什么? 心理学家如何研究? 心理学的前生今世
刘丽虹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1
引言:科学心理学和民俗心理学
民俗心理学:
算命? 相面?
占星术?
琢磨人? 分析梦?
刘丽虹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刘丽虹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5
引言:科学心理学和民俗心理学
科学心理学与民俗心理学的区别
科学心理学有学科继承性(哲学和生理学) 科学心理学有一定的研究范式 科学心理学讲究科学方法
刘丽虹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6
给心理学家画像①
一位妇女太阳穴上绑着电线坐在视屏前,一些男 人的名字一个接一个地在视屏上闪过。在附近的 地方,一位研究者观察并记录着她在另—个视屏 上出现的脑波。突然,她看到了一个妇女的名字。 目的:正在研究脑波外形和振幅与情绪认知的相 关关系,这是许多想理解大脑的思维及情绪电化 基础的步骤之一。如果妇女的名字闪过,引起脑 电波的激烈变化,则表明她对这个名字有一些惊 讶。
弗洛伊德心理学经典三部曲(套装共三册)

第一讲绪论 第二讲过失心理学(一) 第三讲过失心理学(二) 第四讲过失心理学(三)
第五讲初步的研究及其困难 第六讲初步的假说与释梦的技术 第七讲显意和隐意 第八讲儿童的梦 第九讲梦的检查作用 第十讲梦的象征作用 第十一讲梦的工作 第十二讲梦的举例及其分析 第十三讲梦的原始的及幼稚的特点
第十六讲精神分析法与精神病学 第十七讲症候的意义 第十八讲创伤的执著——潜意识 第十九讲抗拒与压抑 第二十讲人们的性生活 第二十一讲原欲的发展与性的组织 第二十二讲发展与退化的观点——病原论 第二十三讲症候形成的过程 第二十四讲一般性神经过敏
弗洛伊德心理学经典三部曲(套装 共三册)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三部曲
梦
精神分析 理论
症候
特点
三论
套装
弗洛伊德
心理学 梦
性学
心理学
心理学
过程
儿童
作用
性
精神分析
内容摘要
《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标准的精神分析学的入门教材。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精神 疾病的方法,也是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后来形成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个重要学派,对心理 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历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书是弗洛伊德在1915-1917年的两 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理论的三部分讲稿,因而全书也分为过失心理学、梦和精神病症通论三篇。在 前两部分,他假定听者对精神分析学的知识毫无所知,所以从入门讲起。第三部分讨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就 是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第一篇《过失心理学》共四讲,主要讲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过失,如口误、 笔误,并探讨出现这些过失的原因,从中发觉了潜意识的存在,表明了“抑制”作用的功能,指出这些过失都是 有其意义的心理现象,是两种不同倾向相互牵制的结果。第二篇《梦》共十一讲,主要讲述的是弗洛伊德的梦理 论,系统阐述了梦的实质、内容、工作原理、释梦的技术等,并试图由释梦的技术去探索梦的显意与隐意,从而 得出梦的作用。第三篇《精神病症通论》共十三讲,结合前两篇对过失心理学与梦的分析,证实了神经病患者的 症状和其经历有关,并探索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全书共二十八讲,对精神分析理论进行了全面且系统的概括性 论述。《梦的解析:插图导读版》开创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该书引入本我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 潜意识理论,适用于解析梦。但这部著作不只解析了梦,更重要的是阐述了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基础:解释了心 理疾病的发病原理,解释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心理行为,这对医学有深远的影响。书中作者声称他发现了三大 真理:梦是无意识欲望和儿时欲望的伪装的满足;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通的心理情绪;儿童是有性爱意识和动 机的该书全面地体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包含许多对文学、神话、教育等领域有启示性的观点,引导了 整个20世纪的人类文明。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是动物和人共有的生活、生存的精神现象。
动物的心理比较简单、低级,受本能(维持、延续生命和防御)需要所支配;而人在这些心理基础上,又产生了精神需要、社会意识、情感、意志等高级的心理现象,并且还产生了语言。
所以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但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人们的感知觉给思维提供了基本材料,思维借助感知材料使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
感知与思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是整个认知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
(2)情绪情感过程。
人不仅对客观事物有一定的感知和认识,而且根据其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与否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情感。
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都是一定的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引起的关系反映。
(3)意志过程。
人不仅能认识世界,有感情地体验现实,还能自觉、能动地变革现实。
这种与改造现实相联系的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有计划地调节支配行动,克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所处社会环境不同,形成了人的个性心理的差异。
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1学习心理学绪论

经验主义(联结心理学)
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 1、亚里士多德:外部世界是人们感觉经验
的基础和源泉,自然规律不是由理性推论出 来的,而是通过感觉经验发现的。理念不可 能独立于外部世界而存在。
2、洛克:
人出生时如同一块白板,不具备任何知识, 人的一切知识都是有经验得来的。
经验有两类:
A、外部经验——由感官获得 B、内部经验——由反省获得
联想——即复杂的知识主要是通过联想,将 零碎的观念汇集成系统的知识。
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解释简单的感 觉观念
3、贝克来:
一切知识都是正在经验着或知觉着的人的一种技能。 人对三维空间的知觉是视觉、触觉和动觉印象之间
经验联合的结果。
4、休谟:
联想的形成:简单观念联结成的复杂观念; 各种观念之间的吸引动作联结成的复杂观
过度防御 应激反应错乱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3、双过程理论 因刺激呈现的时间与强度的不同而导致行为
上的变化。 双过程: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其基本神经
过程的不同类型
习惯化:S-R系统 敏感化:状态系统
两者同时被激活,表现什么则取决于特定情 境中两种神经系统的活动程度。
(七)学习的神经生理机制 与生化机制
2、笛卡尔:天赋观念更为重要,它不是由 于刺激感官的那些外部世界的物体而产生的, 它是由先天的从心或意识发展而来。
3、康德:外部世界实际上是无序的,之所 以会被人理解为有序,是由于理性认为它是有 序的。理性在认识世界时有重要作用,理性给 予经验的某些形式是天赋的。
总之:人类的知识的来源不是经验, 而是自明之理的天赋知觉和演绎推理。 经验虽有助于知识之构成,但知识不等 于经验的累积。对知识而言,经验只能 做构成知识的材料和内容,知识的构成 尚需先天心灵的理性作用。
心理学基础各章练习题

第一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p22、意识p63、无意识p74、实验法p135、测验法p14二、填空1. 社会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两大支柱。
P52.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p23. 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三大原则是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p114.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写过第一本心理学专著《心灵论》,但直到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独立。
P16/175.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认为行为只是刺激-反应的简单模式。
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修正了华生的经典条件反射,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
p20三、判断正误(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测验法有三个特点:直接性、相对性和客观性。
×间接性、相对性和客观性2.潜意识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石。
√3.构造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间接经验的一门学科。
×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四、单项选择题1.詹姆士在1890年发表的 B 一书中,提出了机能主义概念,该书是詹姆士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P20A. 《实用主义》B. 《心理学大纲》C. 《心理学原理》D. 《心理学引论》2. 华生于1913年发表了 D 一文,宣告了行为主义学派的诞生。
P20A. 《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B. 《行为主义的心理学》C. 《行为主义的方法》D.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3. B 是使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高级心理过程。
P6A. 思维B. 意识C. 语言D. 注意五、双项选择题1. 西方心理学的现状与趋势可以归纳为: A 、 D、认知心理学方兴未艾、人本主义心理学向各个领域渗透、学派对立与学派交融并存等。
P23A. 重实证研究,轻理论建设B. 重理论建设,轻实证研究C. 重基础研究,轻应用研究D. 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2. 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可分为 B和 C两大方面。
朱光潜心理学合集(变态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

1
第十章 “净化” 与情绪的缓和
2
第十一章悲剧 与生命力感
3 第十二章悲剧
的衰亡:悲剧 与宗教和哲学 的关系
4
第十三章总结 与结论
5
附录
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年9月19日-1986年3月6日),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 屋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 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 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主要著作有 《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 1986年3月6日,朱光潜在北京逝世,享年 88岁。
第十章什么叫作美
第九章自然美与自 然丑
第十一章克罗齐派 美学的批评
01
第十二章艺 术的起源与 游戏
02
第十三章艺 术的创造 (一):想 象与灵感
03
第十四章艺 术的创造 (二):天 才与人力
04
第十五章刚 性美与柔性 美
06
第十七章笑 与喜剧
05
第十六章悲 剧的喜感
附录一近代实 验美学
附录二简要参 考书目
01
中译本自序
02
第一章绪论: 问题的提出 与全书提要
04
第三章悲剧 快感与恶意
06
第五章怜悯 和恐惧:悲 剧与崇高感
03
第二章审美 态度和应用 于悲剧的 “心理距离” 说
05
第四章悲剧 快感与同情
第六章悲剧中的正义 观念:人物性格与命
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第一章应用心理学引论重点术语重点复习基础心理学:科学心理学往往建立在严格的实验室研究基础之上,有时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因此,可以归为基础心理学。
1,什么是应用心理学?它通常包括哪些分支领域?答:人们开始将基础心理学的原理应用于实验室以为的真实生活和工作情境,期望心理学能真正帮助人们适应并改善工作于生活质量。
心理学在本质上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工业/组织心理学,临床/咨询心理学,医学/健康心理学,消费/商业心理学,环境/社区心理学,司法/犯罪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2,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他们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答:根本区别不在于研究领域、研究对象、不在于研究方法,甚至不在于所使用的概念体系或者表达方式。
第二章:临床心理学重点复习问题1,什么是临床心理学?相对于其他心理学分支,它有什么特点?答;临床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们的行为,注重对人类个体的能力和特点的测量和评估,主要工作对象是有心理困扰的人群。
不仅对行为进行研究而且还要对行为进行干预是临床心理学的特点,2,临床心理学家主要从事哪些工作?答;临床心理学家主要从事治疗、诊断评估、教学、临床指导、研究和咨询6个方面3,有关人类心理和行为异常,临床心理学主要有哪些理论模型?答:1,心理动力学模型2,行为模型3,现象学模型4,认知理论模型5,生物-社会-发展模型4,什么是临床评估?它主要包括哪些方式?答:临床评估可以确定疾病或心理章安的影响因为,并对症状、心理困扰或行为为题做出诊断和解释,在整个心理治疗过程中都存在着评估。
主要包括会谈评估、智力评估、人格评估、行为评估四大类。
第三章;健康心理学复习题1,为什么说没病不一定就是健康?答:首先健康是多层面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
必须有一个生理机能正常的机体,良好的主观康宁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及成就,其次安照系统论的观点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机能的有效统一协调是健康的关键,最后病情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平常人觉得自己没有病,有可能是错误的感觉。
法律逻辑学各章节要点复习

法律逻辑学各章节要点复习第一章引论一、填空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_________,二蔩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种类逻辑形式的唯一依据。
2.在"并非只有P才q"中________________,逻辑常项是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第二章概念一、填空题1.从概念的外延关系看,"教师"与"劳动模范"具有关系,"陈述句"与"疑问句"具有关系。
2.如果"凡A不是B",那么A与B在外延间具有关系。
3.一个定义项真包含于被定义项,则该定义犯的逻辑错误是。
4.在一个正确的划分中,"母项"与"子项"在外延上具有关系,而"子项"与"子项"之间则具有关系。
5."人民法院"这个概念可以概括为,可以限制为。
6.在"中国位于亚洲"中,"中国"与"亚洲"这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是。
7.定义项和被定义项在外延上必须是关系。
8."真包含关?quot;与"反对关系"这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是。
9."概念"与"判断"这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是或。
10.从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叫做概念的。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概念的概括正确的是()。
A.反证法-间接证明B.大项-三段论C.山脉-山D.定义项-定义2.如果(),那么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公共知识)

华图2013版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重点整理第一篇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概念1、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人类特有的一种教育现象,是一种促进人的素质发展的社会活动,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侠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又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3、教育的起源:1)法国社会学家勒图尔诺提出了“生物起源说”,错在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也是其代表人物;2)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因而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心理起源说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实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否认教育的社会性的观点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中。
4、教育的发展阶段1)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即学校。
2)我国在夏朝就出现了以“庠”、“序”、“校”为名称的早期学校,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我国封建社会学校分为官学和私学,宋代以后“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被视为考试的基本教材。
3)西方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重视对军人和武士的培养,雅典教育重视培养多方面的人才,教育内容包括哲学、政治、文学、体操、艺术等学科,古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欧洲封建教育以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最为流行。
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就是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解释教育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重点知识归纳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一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心理学诞生时间: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把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门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冯特因此也被称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随后,他还创办了第一个心理学杂志《哲学研究》,出版了第一部科学心理学专著《生理心理学研究》。
(二)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感情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
认识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2.人格。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方面。
心理过程和人格的关系:心理现象虽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但它们是密切联系的。
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已形成的人格又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事实上,心理过程中体现着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也影响着心理过程。
二者是心理现象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P4图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选/单选/填空)( 给你根据概念实例判断哪种方法)(一)实验法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的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
它是实验科学普遍采取的方法,也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实验室中,严密控制实验条件,借助于一定的仪器,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严格控制条件主要指:①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尽量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②根据实验条件,按科学方法选取被试。
③严格控制实验刺激,使之以不同水平、性质、条件,按规定的方式、时间、顺序呈现;④严格控制被试反应,用指导语言引导反应方向与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创造性思维
有关创造性或创造力的问题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心理学 家们一直试图对创造力作出合理的解释。
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理论(Wallace 1926):认为创造过 程主要经历了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四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吉尔福特倡导创造力研究,并发展了创造 力概念,提出发散性思维的概念。
第一节 思维心理学概述
思维是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思维创造了地球文明,思 维还将继续推动人类的一切发展,包括人类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甚至人类本身。所以,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思维, 具有战略性的重大意义。
思维心理学同其他心理分支学科一样,都是心理学研究 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领域 也因为学科的特殊性而与其他学科有所区别。
当然,心理学家也可以借助其他巧妙的实验设计,用反应 时指标来推断自动加工的存在。例如,如果增加一个思维加工 任务的认知量,而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没有显著的变化, 那么,就可以推断这个思维任务的加工是平行加工。
案例:研究小学生辨认汉字字形的特点
心理学家(曹传咏,1963)曾以反应时间为指标,,对小学生辨认汉 字字形的特点进行了研究。
(四)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思维的重要形式,也可以说是思维的目的。 完形派的创始人:关于类人猿解决问题的研究,取得一些 宝贵资料,但是他们片面强调心理活动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而忽 视和反对分析研究。因此,这些研究不能说明人类解决问题的 过程也没有揭示出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 行为主义者(以华生为代表):否定意识,否定心理,只 主张研究人和动物的外显行为而反对研究思维的心理机制;这 在思维和问题解决方面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认知心理学:逐步深入到问题解决的内部心理过程,认知 心理学家不仅研究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和影响因素,而且总结 出了成功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有效策略,研究者们也已经发展出 了对几种重要思维技能的一些理论解释,并运用到教育领域。
《思维心理学》课程
第1章 引论
章节目录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思维心理学概述 一、思维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思维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三、思维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第二节 思维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 二、定性研究方法
第三节 思维心理学的研究历史与展望 一、思维心理学的早期研究 二、当代主要流派和观点 三、思维心理学的未来研究展望
表1-4 解答代数应用题的自我提问单
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的因果关系的假设,系统地控 制和操纵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一定的思维活动并进行测量, 从而探索思维活动因果规律的定量研究方法,它也是思维心 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实验方法:反应时法、任务分 析法、反应模式分析法、错误分析法和计算机模拟法。
一、实验法
(一)反应时法
刺激字有5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1个单字以及含有这个单字的词语和 字组3个,词语和字组分别由2个、3个及4个字组成。5个单元共35张卡片, 按随机顺序在呈现器上呈现,如表1-1。
表1-1 5个实验用的字、词语和字组的单元
实验单元 单字 词语
字组
1
方 前方 东方红 四面八方 方常 成旗方 铁经方板
2
理 理想 讲道理 理直气壮 理提 问都理 能枝理要
脑科学:主要研究思维活动的生理机制,研究思维活动的 脑生理、化学、电的变化规律。
思维心理学:主要任务是研究思维的心理机制。如果把思 维看做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那么思维心理学主 要不是去研究概念、判断、推理的内容,而是着重研究概念是 怎样形成的,人是如何进行推理的,人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二、思维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思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实践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思维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一)知识的表征
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形式或者说在头脑中呈现的方式,称 为知识的表征(representation)。
教育哲学家赖尔(Ryle,1949):把知识划分为知道什么 (knowing-what)的命题性知识与如何做(knowing-how)的 行为性知识两大类型。
3
海 海洋 海岸线 移山倒海 海肯 山挂海 海最为理
4
满 自满 满天飞 心满意足 满视 满摇产 本满树谁
5
放 放哨 解放军 心花怒放 领放 放造界 把学放双
呈现时间从5ms起始,以2.5ms一级累增。在每一个呈现时间内由被试 观察3次,直到连续3次正确辨读为止,并以其中第一次正确读出所需的呈 现时间为时间阈值,所得结果列于表1-2。另外,他们还研究了生字和熟字 的反应时间(见表1-3),进一步证实了推断:中枢已经形成的联系系统对 多字的词语的辨认产生了有利的影响。
表1-2 对不同刺激字正确辨认的时阈平均数
字类单字二字词来自词语 三字词四字词
二字词
字组 三字词
时间(ms) 9.0
9.8
9.7
11.0
12.2
13.1
四字词 15.9
表1-3 正确写出呈现字的时阈平均数
刺激字
熟字
生字
南盖開棉照幸得走皃侃悖煦肇紫
反应时(ms) 10.4 9.6 10.0 10.0 10.0 11.7 8.3 33.3 50.0 13.3 20.4 30.4 49.2 36.7
“加法”法
“加法”法的基本研究思路是: 先假设思维加工的阶段(或步骤),例如分为3个阶段, 然后用巧妙的实验设计操纵这3个阶段认知加工的不同“难度” (相当于3个自变量),然后看这3个阶段中相邻的两个自变量 在总反应时上有没有交互作用。如果有,就认为这两个阶段不 独立,可能是并行加工;如果没有交互作用,就认为这两个阶 段是相互独立的,是序列加工。
(三)推理
由于推理特别是演绎推理可以使人们从已有的或者假定的 事实中得出新结论,而这些新的结论又为人们进一步探索或认 识世界提供标准和指南,所以推理研究是思维心理学研究中最 古老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领域。
条件推理的内部认知机制问题争论: 抽象规则理论(Braine&Obrien 1991):人是用抽象的没 有内容限制的规则来从前提中建构关于结论的心理证据。 模型理论(Johnson-Laird&Byrne 1992):人是通过对前 提建构心理模型而推导出结论的。 概率理论(Oaksford&Chater 1994):人是通过作出最 有价值的选择来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的。 认知神经心理学:把神经脑科学与推理结合起来研究。
平均反应时
10.1
34.3
(二)任务分析法
大多数思维研究是从任务分析开始的。
任务分析就是分析被试在完成主试布置的思维任务时要综 合完成那些思维操作。但是,要对被试的任务进行分析是非常 不容易的,研究者必须能够从现有的思维理论、前人的实验结 果和问题解决者的口语报告中得到启发。
案例:
(张庆林等,1994)在学生解题思维过程的口语报告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对学科问题解决进行了任务分析,并认为解决代数 应用题的思维过程可以分为3个思维操作(3个阶段):表征问题、解答问 题、思路总结。只有3个思维操作都没有出现错误,问题才能得到正确的解 决。
心理学家们也把情绪、认知和人格这些因素同决策的研究 相结合,试图对人的决策行为进行多方面分析。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Daniel Kahneman :“把心理学研 究同经济学研究有效结合,从而解释了人在不确定条件下是如 何决策的”。
第二节 思维理学的研究方法
思维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因而研究这一现象的方 法就显得特别重要。目前,研究思维心理学的方法主要包括 实验法和其他定性研究法。
认知心理学: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关注起知识对 于思维的影响;现代认知心理学强调人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对思 维的影响作用,努力探索人们如何获取和利用知识的机制,以 揭示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
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心理学家对专业知识的表征和专家 知识系统的构造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概念
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特征抽象概括的表征。 形成和掌握概念使人能够对复杂的现实世界做出简化的、 概括的分类。用这些简化概括的分类来表征现实世界可以使人 对环境的认识变得更经济、更深刻,从而促进人类的学习和问 题解决。 可以这么说,概念是思维的成果,也是思维的工具,一切 思维过程都是形成和掌握概念及形成概念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 概念的形成:用汉字(人工概念)研究了概念形成的过程 (Hull 1920);经典研究结果很难解释现实世界中的人是如何 对物体分类和掌握概念的,70年代后,研究逐渐集中于探索人 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掌握概念的。 新趋势:现实生活中社会关系方面的概念;概念的功能。
它们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思维的本质和特性。
(二)作为不同学科研究对象的思维
哲学:把思维作为意识,研究思维与物质的关系;把思维 作为人类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研究思维与感性 认识的关系、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逻辑学:研究人的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研究概 念、判断、推理这些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形式逻辑学研究的是 思维形式,研究思维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以及逻辑方法。
思维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发展的较高阶段,从心理学中独 立出来的一个心理学分支。
思维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思维的本质特点、人类思维的过 程和机制、人类思维的特点和偏向、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 升。回答这些问题,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人类的高级 认知活动的本质,而且有助于我们改善与提高人类自身的思维 功能,更好地改造社会与自然。
认知心理学家从各种角度对创造性思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于顿悟的研究;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探索”两阶段模型。
随着创造性思维研究的发展,心理学家们也开发出了许多 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策略和技巧,并且已经被教学和训练 实践所检验,被广泛运用到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等实验 领域。
(六)决策
在决策的研究中,期望效用理论是一个较早形成的理论, 根据效用理论,人们总是试图使效用和主观价值最大化,但是 研究发现,决策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框架因素、社会背 景、知觉合理化、可预见的后悔、回避损失、降低代价效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