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九章模拟试卷C及答案

合集下载

(精校版)物理化学第九章模拟试卷C

(精校版)物理化学第九章模拟试卷C

完整word版,物理化学第九章模拟试卷C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物理化学第九章模拟试卷C)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物理化学第九章模拟试卷C的全部内容。

物理化学第九章模拟试卷C一、选择题(共10题 20分)1。

极谱分析中加入大量惰性电解质的目的是: ()(A) 增加溶液电导(B) 固定离子强度(C) 消除迁移电流 (D)上述几种都是2。

用铜电极电解 0.1mol·kg—1的 CuCl2水溶液,阳极上的反应为( ) (A) 2Cl—─→ Cl2+ 2e- (B) Cu ─→ Cu2++ 2e—(C) Cu ─→ Cu++ e- (D) 2OH-─→ H2O + 12O2+ 2e-3。

极谱分析仪所用的测量阴极属于下列哪一种? ( ) (A)浓差极化电极(B)电化学极化电极 (C)难极化电极(D)理想可逆电极4. 电解金属盐的水溶液时, 在阴极上:()(A) 还原电势愈正的粒子愈容易析出(B)还原电势与其超电势之代数和愈正的粒子愈容易析出(C) 还原电势愈负的粒子愈容易析出(D)还原电势与其超电势之和愈负的粒子愈容易析出5. 电解时,在阳极上首先发生氧化作用而放电的是: ( )(A) 标准还原电势最大者(B) 标准还原电势最小者(C) 考虑极化后,实际上的不可逆还原电势最大者(D) 考虑极化后,实际上的不可逆还原电势最小者6。

298 K、0。

1 mol·dm—3的 HCl 溶液中,氢电极的热力学电势为 -0。

06 V,电解此溶液时,氢在铜电极上的析出电势f H2为:()(A) 大于—0.06 V (B)等于—0.06 V (C) 小于—0.06 V (D) 不能判定7。

物理化学第九章自测题

物理化学第九章自测题

第九章自测题一、选择题1.下列两反应所对应电池的标准电动势分别为θ1E 和θ2E :(1))1()(21)(2122===+a HCl p Cl p H θθ (2))()()1(222θθp Cl p H a HCl +===则两个θE 的关系为( )。

(a )θ2E =2θ1E (b )θ2E = -θ1E (c ) θ2E = -2θ1E (d ) θ2E =θ1E2.298K 时,要使下列电池成为自发电池,Na(Hg)(a 1)| Na +(aq)|Na(Hg)(a 2)则必须使两个活度的关系为( )。

(a )a 1 < a 2 (b )a 1 = a 2 (c )a 1 > a 2 (d )a 1和a 2可取任意值3.298K 时,已知V Fe Fe 771.023=++θϕ,V SnSn 150.024=++θϕ,则反应2Fe 3+ + Sn 2+==2Fe 2+ + Sn 4+ 的θ∆m r G 为(设活度因子均为1)( )。

(a )-268.7kJ ⋅mol -1 (b )-177.8kJ ⋅mol -1 (c )-119.9kJ ⋅mol -1 (d )119.9kJ ⋅mol -14.某电池在298K 和p θ压力下,可逆放电的热效应为Q R = -100J ,则该电池反应的m r H ∆值应为( )。

(a )100J (b )-100J (c )>100J (d )<-100J5.已知Tl 3+,Tl +| Pt 的电极电势V 250.11=θϕ,Tl + | Tl 的电极电势V 336.02-=θϕ,则电极Tl 3+| Tl 的电极电势θϕ3为( )。

(a )0.305V (b )0.721V (c )0.914V (d )1.586V6.298K 时有如下两个电池:(1)Cu(s) | Cu +(a 1)||Cu +(a 1), Cu 2+(a 2) | Pt(2)Cu(s) | Cu 2+(a 2)||Cu +(a 1), Cu 2+(a 2) | Pt两个电池的电池反应都可写成Cu(s)+ Cu 2+(a 2)==2Cu +(a 1)则两个电池的θE 和θ∆m r G 之间的关系为( )。

物理化学第九章模拟试卷C

物理化学第九章模拟试卷C

物理化学第九章模拟试卷C1物理化学第九章模拟试卷C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 ( 共10题 20分 ) 1. 2 分已知:(1) Cu │Cu 2+(a 2)‖Cu 2+(a 1)│Cu 电动势为 E 1(2) (2) Pt │Cu 2+(a 2),Cu +(a ')‖Cu 2+(a 1),Cu +(a ')│Pt 电动势为 E 2,则: ( )(A) E 1= 12E 2 (B) E 1= 2 E 2 (C) E 1= E 2 (D) E 1≥ E 22. 2 分298 K 时,已知 φ∃ (Fe 3+,Fe 2+)=0.77 V , φ∃ (Sn 4+,Sn 2+)=0.15 V , 当这两个电极组成自发电池时, E ∃为: ( ) (A) 1.39 V (B) 0.62 V (C) 0.92 V (D) 1.07 V3. 2 分某电池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为: E /V = 1.01845 - 4.05×10-5 (t /℃ - 20) - 9.5×10-7(t /℃ - 20)2298 K 时,电池可逆放电 ,则: ( ) (A) Q > 0 (B) Q < 0 (C) Q = 0 (D) 不能确定4. 2 分在电极─溶液界面处形成双电层,其中扩散层的厚度 δ 与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m 的 大小关系是: ( ) (A) m 增大,δ 增大 (B) m 增大,δ 变小 (C) 两者无关 (D) 两者关系不确定5. 2 分已知E 1∃(Fe 3+|Fe) = - 0.036 V , E 2∃(Fe 3+|Fe 2+) = 0.771 V , 则E 3∃(Fe 2+|Fe)值为:( ) (A) - 0.807 V (B) - 0.4395 V (C) - 0.879 V (D) 0.807 V6. 2 分有两个电池,电动势分别为E 1和E 2: H 2(p ∃)│KOH(0.1 mol ·kg -1)│O 2(p ∃) E 1H 2(p ∃)│H 2SO 4(0.0l mol ·kg -1)│O 2(p ∃) E 2比较其电动势大小: ( ) (A) E 1< E 2 (B) E 1> E 2 (C) E 1= E 2(D) 不能确定物理化学第九章模拟试卷C7. 2 分下列电池不属于浓差电池的是:()(A) (A) Tl(Hg)(a1)|Tl+(aq)|Tl(Hg)(a2)(B) (B) Na(Hg)(a)|NaCl(m1)|| NaCl(m2)|Na(Hg)(a)(C) (C) Na(Hg)(a)| NaCl(m1)|AgCl(s)|Ag(s)—Ag(s)|AgCl(s)| NaCl(m2)|Na(Hg)(a)(D) (D) Ag(s)|AgCl(s)|NaCl(aq)|Na(Hg)(a)|NaCl(CH3CN溶液)|Na(s)8. 2 分298 K时, 电池反应为Zn(s)+Ni2+(a1=1)=Zn2+(a2)+Ni(s) 的电池的电动势为0.54 V, 已知φ∃ (Zn2+,Zn)=-0.763 V, φ∃ (Ni2+,Ni)=-0.250 V, 则Zn2+的活度a2为:( )(A) 0.08 (B) 0.06(C) 0.12 (D) 0.049. 2 分某电池在等温、等压、可逆情况下放电,其热效应为Q R,则: ( )(A) Q R=0 (B) Q R=∆H(C) Q R=T∆S(D) Q R=∆U*. 2 分298 K 时,在下列电池Pt│H2(p∃)│H+(a=1)‖CuSO4(0.01 mol·kg-1)┃Cu(s)右边溶液中加入0.1 mol·kg-1 Na2SO4溶液时(不考虑稀释效应), 则电池的电动势将:( )(A) 上升(B) 下降(C) 基本不变(D) 无法判断二、填空题( 共9题18分)11. 2 分下列两个反应:Pb(Hg) ─→Pb2+(a) + 2e-+ Hg(l)Pb ─→Pb2+(a) + 2e-其电极电势公式分别为及,这两个反应相应的φ及φ∃是否相同?12. 2 分将反应Cl-(a1)→Cl-(a2)设计成电池的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化学实验模拟试卷C

物理化学实验模拟试卷C

物理化学实验模拟试卷C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 共10题20分)1. 2 分开启气体钢瓶的操作顺序是:( ) (1) 顺时针旋紧减压器旋杆; (2) 反时针旋松减压旋杆;(3) 观测低压表读数;(4) 观测高压表读数;(5) 开启高压气阀(A) 5─4─3─1 (B) 2─5─4─1─3(C) 1─5─4─2─3 (D) 2─5─12. 2 分在测定H2O2在KI水溶液中均相催化分解速率常数时, 加入(1) H2O2, (2) KI溶液的方法是:( )(A) (1), (2)同时一起加入(B) 先(1), 后(2)(C) 先(2), 后(1) (D) 不必注意加入的方法3. 2 分在双液系气液平衡实验中, 常选择测定物系的折光率来测定物系的组成。

下列哪种选择的根据是不对的? ( )(A) 测定折光率操作简单(B) 对任何双液系都能适用(C) 测定所需的试样量少(D) 测量所需时间少, 速度快4. 2 分已知环己烷、醋酸、萘、樟脑的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K f 分别为6.5, 16.60, 80.25及173, 今有一未知物能在上述四种溶剂中溶解, 欲测定该化合物之摩尔质量, 最适宜的溶剂是:( )(A) 萘(B) 樟脑(C) 环己烷(D) 醋酸5. 2 分饱和标准电池在20℃时电动势为:( )(A) 1.01845 V(B) 1.01800 V(C) 1.01832 V(D) 1.01865 V6. 2 分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D,为了使测得的D更精确,则应:( )(A) 在最大吸收波长进行测定(B) 用比较厚的比色皿(C) 用合适浓度范围的测定液(D) 选择合适的波长,比色皿及溶液浓度,使D值落在0 ~ 0.8 区间内7. 2 分用对消法测量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如发现检流计光标总是朝一侧移动,而调不到指零位置,与此现象无关的因素是:( )(A) 工作电源电压不足(B) 工作电源电极接反(C) 测量线路接触不良(D) 检流计灵敏度较低8. 2 分在差热分析中, 都需选择符合一定条件的参比物, 对参比物的要求中哪一点应该除外? ( )(A) 在整个实验温度范围是热稳定的(B) 其导热系数与比热尽可能与试样接近(C) 其颗粒度与装填时的松紧度尽量与试样一致(D) 使用前不能在实验温度下预灼烧9. 2 分具有永久磁矩μm的物质是:( )(A) 反磁性物质(B) 顺磁性物质(C) 铁磁性物质(D) 共价络合物*. 2 分在氧弹实验中, 若测得∆c H m=-5140.7 kJ·mol-1, ∆│∆H│最大=25.47 kJ·mol-1,则实验结果的正确表示应为: ( )(A) ∆c H m= -5140.7 kJ·mol-1(B) ∆c H m= -5140.7±25.47 kJ·mol-1(C) ∆c H m= -(5.1407±0.02547)×103 kJ·mol-1(D) ∆c H m= -5140.7±25.5 kJ·mol-1二、填空题( 共9题18分)11. 2 分具有何种特性的电解质可用来作盐桥,常用作盐桥的电解质有______ 和________ 等。

(完整word版)《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第五版)第九章

(完整word版)《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第五版)第九章

第九章电解质溶液练习题一、判断题:1.溶液是电中性的,正、负离子所带总电量相等,则正、负离子离子的迁移数也相等。

2.离子迁移数与离子速率成正比,某正离子的运动速率一定时,其迁移数也一定。

3.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与其价态有关系。

4.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5.电解池通过l F电量时,可以使1mol物质电解。

6.因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所以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时要用直流电桥。

7.无限稀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是正、负离子无限稀摩尔电导率之和,这一规律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8.电解质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Λ∞m可以由Λm作图外推到c1/2 = 0得到。

下列关系式是否正确:(1) Λ∞,1<Λ∞,2<Λ∞,3<Λ∞,4(2)κ1=κ2=κ3=κ4(3)Λ∞,1=Λ∞,2=Λ∞,3=Λ∞,4(4)Λm,1=Λm,2=Λm,3=Λm,410.德拜—休克尔公式适用于强电解质。

11.对于BaCl2溶液,以下等式成立:(1) a = γb/b0;(2) a = a+·a - ; (3) γ± = γ+·γ - 2;(4) b = b+·b-;(5) b±3 = b+·b-2; (6) b± = 4b3。

12.若a(CaF2) = 0.5,则a(Ca2+) = 0.5 ,a(F-) = 1。

二、单选题:1.下列溶液中哪个溶液的摩尔电导最大:(A) 0.1M KCl水溶液;(B) 0.001M HCl水溶液;(C) 0.001M KOH水溶液;(D) 0.001M KCl水溶液。

2.对于混合电解质溶液,下列表征导电性的量中哪个不具有加和性:(A) 电导;(B) 电导率;(C) 摩尔电导率;(D) 极限摩尔电导。

3.在一定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则溶液的电导率κ与摩尔电导Λm变化为:(A) κ增大,Λm增大;(B) κ增大,Λm减少;(C) κ减少,Λm增大;(D) κ减少,Λm减少。

《物理化学(第五版)》第九章复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第五版)》第九章复习题答案
答:在公式ΔrGmΘ=-zEΘF中,ΔrGmΘ表示该 电池各物都处于标准态时,在T,p保持不变 的条件下,按电池反应进行1mol的反应时 系统的Gibbs自由能变化值。

复习题
8.有哪些求算标准电动势EΘ的方法?在公式E zF ln K 中,EΘ是否是电池反应达平衡时的电动势?KΘ是否是

zE F K exp RT
a
复习题

(8).醋酸的解离平衡常数。 电池:Pt|H2(pΘ)|HAc(mHAc),Ac-(mAc-),Cl-(aCl)|AgCl(s)|Ag(s) 净反应:AgCl(s)+H2(pΘ)→H+(aH+)+Cl-(aCl-) +Ag(s

1.可逆电极有哪些主要类型?每种类型试举一例,并写 出该电极的还原反应。对于气体电极和氧化还原电极 在书写电极表示式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可逆电极有三种类型: (1)金属气体电极 如Zn(s)|Zn2+ (m) Zn2+(m) +2e- = Zn(s) (2)金属难溶盐和金属难溶氧化物电极 如: Ag(s)|AgCl(s)|Cl-(m) AgCl(s)+ e- = Ag(s)+Cl-(m) (3)氧化还原电极 如: Pt|Fe3+(m1),Fe2+(m2) Fe3+(m1) +e- = Fe2+(m2) 对于气体电极和氧化还原电极,在书写时要标明电极 反应所依附的惰性金属。
RT a H aCl E E ln zF a 1 2 H2 E RT ln m zF m

复习题

(6)Ag2O(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Θ 和分解压。 电池:Ag(s)+Ag2O(s)|OH-(aOH-)|O2(pΘ )|Pt 净反应:Ag2O(s)→1/2O2(pΘ )+2Ag(s) E r H m zE F zFT T p

物理化学试卷(手动组卷)第9章可逆电池选择

物理化学试卷(手动组卷)第9章可逆电池选择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25题,47.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选择(25小题,共47.0分)1.(2分)电极Tl3+,Tl+/Pt 的电势为φ1=1.250 V,电极Tl+/Tl 的电势φ2=-0.336 V则电极Tl3+/Tl 的电势φ3为: ( )A、0.305 VB、0.721 VC、0.914 VD、1.568 V2.(2分)以下关于玻璃电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电极是一种不可逆电极B、玻璃电极的工作原理是根据膜内外溶液中被测离子的交换C、玻璃电极易受溶液中存在的氧化剂、还原剂的干扰D、玻璃电极是离子选择性电极的一种3.(2分)反应Cu2+(a1)─→Cu2+(a2), 已知a1>a2, 可构成两种电池(1) Cu(s)│Cu2+(a2)‖Cu2+(a1)│Cu(s)(2) Pt│Cu2+(a2),Cu+(a')‖Cu2+(a1),Cu+(a')│Pt这两个电池电动势E1与E2的关系为:( )A、E1=E2B、E1=2 E2C、E1=12E2D、无法比较4.(2分)298K 时,在下列电池的右边溶液中加入0.01mol·kg-1的Na2S 溶液, 则电池的电动势将:( )Pt│H2(p )│H+(a=1)‖CuSO4(0.01 mol·kg-1)│Cu(s)A、升高B、下降C、不变D、无法判断5.(1分)已知φ (Zn2+,Zn)=-0.763V, 则下列电池反应的电动势为:Zn(s)+2 H+(a=1)=Zn2+(a=1)+H2(p ) ( )A、-0.763VB、0.763VC、0 VD、无法确定6.(2分)已知φ (Cl2/Cl-)=1.36V,φ (Br2/Br-)=1.07V,φ (I2/I-)=0.54V, φ (Fe3+/Fe2+)=0.77V。

请判断在相同温度和标准态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I-能被Fe3+所氧化B、Br-和Cl-都能被Fe3+所氧化C、卤离子都能被Fe3+所氧化D、卤离子都不能被Fe3+所氧化7.(2分)298K 时,已知φ (Fe3+,Fe2+)=0.77V, φ (Sn4+,Sn2+)=0.15V, 当这两个电极组成自发电池时,E 为:( )A、1.39 VB、0.62 VC、0.92 VD、1.07 V8.(2分)在298K 时,浓度为0.1mol·kg-1和0.01mol·kg-1HCl 溶液的液接电势为E J(1),浓度为0.1mol·kg-1和0.01mol·kg-1KCl 溶液的液接电势E J(2)则:( )A、E J(1) = E J(2)B、E J(1) > E J(2)C、E J(1) < E J(2)D、E J(1) << E J(2)9.(1分)某电池的电池反应可写成:(1) H2(g) + 12O2(g) ─→H2O(l)(2) 2H2(g) + O2(g) ─→2H2O(l)用E1,E2表示相应反应的电动势,K1,K2表示相应反应的平衡常数,下列各组关系正确的是:( )A、E1=E2K1=K2B、E1≠E2K1=K2C、E1=E2K1≠K2D、E1≠E2K1≠K210.(2分)有电池反应:(1) 12Cu(s) +12Cl2(p ) ─→12Cu2+(a=1) + Cl-(a=1) E1(2) Cu(s) + Cl2(p ) ─→Cu2+(a=1) + 2Cl-(a=1) E2则电动势E1/E2的关系是:A、E1/E2= 1/2B、E1/E2= 1C、E1/E2= 2D、E1/E2= 1/411.(2分)下列电池中,电动势与氯离子活度无关的电池是:A、Zn│ZnCl2(aq)‖KCl(aq)│AgCl│AgB、Pt│H2│HCl(aq)│Cl2│PtC、Ag│AgCl(s)│KCl(aq)│Cl2│PtD、Hg│Hg2Cl2(s)│KCl(aq)‖AgNO3(aq)│Ag12.(2分)电池Cu│Cu+‖Cu+,Cu2+│Pt 和Cu│Cu2+‖Cu+,Cu2+│Pt 的反应均可简写作Cu + Cu2+ = 2Cu+,此两电池的:( )A、∆r Gm,E 均相同B、∆r Gm相同,E 不相同C、∆r Gm不相同,E 相同D、∆r Gm、E 均不相同13.(2分)电池反应中,当各反应物及产物达到平衡时,电池电动势为:( )A、等于零B、EC 、 (RT /zF )ln K aD 、 不一定14.(2分)关于液体接界电势E J , 正确的说法是: ( ) A 、 只有电流通过时才有E J 存在 B 、 只有无电流通过电池时才有E JC 、 只有种类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接界时才有E JD 、 无论电池中有无电流通过, 只要有液体接界存在,E J 总是存在 15.(2分)电池中使用盐桥的作用是:() A 、使电池变成无液体接界的可逆电池 B 、基本消除电池中的液体接界电势 C 、消除电池中存在的扩散现象 D 、使液体接界电势为零16.(2分)使用盐桥,将反应Fe 2++Ag + = Fe 3++Ag 设计成的自发电池是: () A 、Ag(s)|Ag +||Fe 3+,Fe 2+|PtB 、Ag(s)|AgCl(s)|Cl -||Fe 3+,Fe 2+|PtC 、Pt|Fe 3+,Fe 2+||Ag +|Ag(s)D 、Pt|Fe 3+,Fe 2+||Cl -|AgCl(s)|Ag(s)17.(2分)在用对消法测定可逆电池电动势时,通常必须用到: ( )A 、 标准氢电极B 、 甘汞电极C 、 标准电池D 、 活度为 1 的电解质溶液 18.(2分)下列电池中哪个的电动势与 Cl - 离子的活度无关? ( ) A 、Zn │ZnCl 2(aq)│Cl 2(g)│Pt B 、 Ag │AgCl(s)│KCl(aq)│Cl 2(g)│Pt C 、 Hg │Hg 2Cl 2(s)│KCl(aq)‖AgNO 3(aq)│Ag D 、 Pt │H 2(g)│HCl(aq)│Cl 2(g)│Pt 19.(2分)对应电池Ag(s)|AgCl(s)|KCl(aq)|Hg 2Cl 2(s)|Hg(l)的化学反应是: () A 、2Ag(s)+Hg 22+(aq) = 2Hg(l) +2Ag + B 、2Hg+2Ag + = 2Ag +Hg 22+ C 、2AgCl+2Hg = 2Ag +Hg 2Cl 2 D 、2Ag+Hg 2Cl 2 = 2AgCl +2Hg20.(2分)满足电池能量可逆条件的要求是: () A 、电池内通过较大电流 B 、没有电流通过电池 C 、有限电流通过电池D 、有一无限小的电流通过电池21.(2分)电池可逆对外作电功时, 热效应Q R 的表示式为: () A 、 Q R =∆r H m B 、Q R =zFT p TE )(∂∂ C 、 Q R =zEF p TE)(∂∂D 、 Q R =∆r H m +∆r G m 22.(2分)把插在AgNO 3(1.0mol ·kg -1)溶液中的Ag(s)与插在Cu(NO 3)2(1.0mol·kg -1)溶液中的Cu(s) 利用盐桥连接成电池,这时测出的电动势为: ( ) [设活度系数均为1,E (Ag +|Ag)= 0.80 V ,E (Cu 2+|Cu) = 0.34V ]A、1.14 VB、0.46 VC、- 1.14 VD、- 0.46 V23.(1分)恒温、恒压下,可逆电池放电过程的:( )A、∆H = QB、∆H < QC、∆H > QD、∆H与Q的关系不定24.(2分)有大小尺寸不同的两个锌锰干电池同时出厂,两者体积比是5:1,假定两个电池工作环境、工作电流和最后耗尽时的终止电压相同,若小电池初始开路电压为 1.5V,可以对外输出电能为W,则大电池的初始电压和可以对外输出的电能,理论上应该为:( )A、1.5V WkJB、7.5V WkJC、1.5V 5WkJD、7.5V 5WkJ25.(2分)已知φ (Cl2,Cl-) = 1.3595V,下列反应12Cl2(p ) +12H2(p ) = H+(pH=0,γ(H+)=1) +Cl-(γ(Cl-)=1)的∆r G m值为:( )A、-131.2 kJ·mol-1B、131.2 kJ·mol-1C、-12.60 kJ·mol-1D、-262.4 kJ·mol-1====================答案====================答案部分,(卷面共有25题,47.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选择(25小题,共47.0分)1.(2分)[答案]B2.(2分)[答案]D3.(2分)[答案]C4.(2分)[答案]B5.(1分)[答案]B6.(2分)[答案]A7.(2分)[答案]B8.(2分)[答案]B9.(1分)[答案]C10.(2分)[答案]B11.(2分)[答案] C12.(2分)[答案] B13.(2分)[答案] A14.(2分)[答案] D15.(2分)[答案] B16.(2分)[答案] C17.(2分)[答案] C18.(2分)[答案] B19.(2分)[答案] D、20.(2分)[答案] D21.(2分)[答案] B22.(2分)[答案] B23.(1分)[答案] B24.(2分)[答案] C25.(2分)[答案] A。

(完整word)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测试含答案和详细解析,推荐文档

(完整word)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测试含答案和详细解析,推荐文档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 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4.0分,共60分)1.关于液体蒸发和沸腾的比较,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蒸发和沸腾都属汽化现象B.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沸腾只在一定温度下发生C.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D.蒸发和沸腾都要吸收热量2.关于石墨和金刚石的区别,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和金刚石是同种物质微粒组成的空间结构相同的晶体B.金刚石晶体结构紧密,所以质地坚硬,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所以质地松软C.石墨与金刚石是不同的物质的微粒组成的不同晶体D.石墨导电、金刚石不导电是由于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不同3.处在液体表面层中的分子与液体内部的分子相比有 ()A.较小的势能B.较大的势能C.相同的势能D.较大的动能4.关于自然界中云、雾、霜的形成原因,下面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云是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及凝华成的小冰晶形成的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悬浮在地面附近的空气中形成的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附在草木叶片上形成的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低温液化后再凝固成小冰晶附在房顶及地面形成的5.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述说法错误的是()A.表面张力是液面各部分间相互吸引的力,方向与液面相切B.表面张力是液面分子间作用力的宏观体现C.表面层中分子距离比液体内部小些,分子间表现为引力D.不论是水还是水银,表面张力都要使液面收缩6.关于浸润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浸润液体,水银是不浸润液体B.水是不浸润液体,水银是浸润液体C.浸润现象中,附着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D.不浸润现象中,附着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7.根据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上升到表面张力向上的拉引作用跟升高的液柱重力相等时为止的道理,可以推知液柱上升的高度()A.只跟液体性质有关B.只跟液体密度有关C.只跟液体密度和毛细管内径有关D.跟液体密度、毛细管内径和液体的性质都有关8.关于液体表面的收缩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液体表面分子分布比内部密,所以有收缩趋势B.液体表面分子有向内运动的趋势,表现为收缩趋势C.因为液体表面分子分布比内部稀疏,所以有收缩趋势D.因为液体表面分子所受引力与斥力恰好互相平衡,所以有收缩趋势9.关于液体和固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比固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强B.液体分子同固体分子一样,也是密集在一起的C.液体分子的热运动没有固定的平衡位置D.液体的扩散比固体的扩散快10.关于固体和液体的性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平衡位置,与晶体微观结构类似B.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平衡位置,与非晶体微观结构类似C.固体分子有固定的平衡位置,与非晶体微观结构类似D.固体分子有固定的平衡位置,与晶体微观结构不同11.在装满水的玻璃杯内,可以不断地轻轻投放一定数量的大头针,水也不会流出,这是由于() A.大头针填充了水内分子间的空隙B.水分子进入了大头针内的空隙C.水面凸起,说明了玻璃这时不能被水浸润D.水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12.如图所示,在一个带活塞的容器底部有一定量的水,现保持温度不变,上提活塞,平衡后底部仍有部分水,则()A.液面上方水蒸气从饱和变成未饱和B.液面上方水蒸气的质量增加,密度减小C.液面上方水蒸气的密度减小,压强减小D.液面上方水蒸气的密度和压强都不变13.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黄金可以打造成类型不同的首饰,是非晶体B.金属整体表现为各向同性,故金属是非晶体C.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只能生成同一晶体D.晶体的各向异性是由于组成晶体的微粒呈现有序排列的结果14.印刷厂里为使纸张好用,主要应控制厂房内的()A.绝对湿度B.相对湿度C.温度D.大气压强15.下列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不同的固体熔点不同B.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C.同种晶体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D.晶体熔化过程要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第Ⅱ卷二、计算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6.室内空气的温度是25 ℃,空气的相对湿度是65%,问空气的绝对湿度等于多少?已知25 ℃时水的饱和汽压为3.167×103Pa.17.如果已知铜质的量热器小桶的质量是150 g,里面装着100 g、16 ℃的水,放入9 g、0 ℃的冰,冰完全熔化后水的温度是9 ℃,试利用这些数据求出冰的熔化热.[其中铜的比热容c铜=0.39×103J/(kg·℃),冰的比热容c冰=2.1×103J/(kg·℃),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18.在压强为1.01×105Pa时,使10 kg 20 ℃的水全部汽化,需要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已知100 ℃时水的汽化热为L=2 260 kJ/kg,水的比热容c=4.2×103J/(kg·℃)]19.一电炉的功率P=200 W,将质量m=240 g的固体样品放在电炉内,通电后电炉内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设全部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全部被样品吸收,试问:该固体样品的熔点和熔化热为多大?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但沸腾只能在沸点下发生,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且随温度的升高蒸发加剧,所以选C.2.【答案】B【解析】由化学知识知道,石墨和金刚石是碳的同素异形体,其化学性质相同.它们的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石墨中的碳原子排列为层状结构,层与层间距离很大,所以其质地松软;金刚石中的碳原子排列紧密,相互间作用力很强,所以其质地坚硬.显然A、C、D错误,B正确.3.【答案】B4.【答案】D【解析】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凝华而成的,冬天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 ℃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地面上迅速凝华而形成固态的小晶体,即霜.5.【答案】C【解析】在液体与气体相接触的表面层中,液体分子的分布较内部稀疏,即分子间距大于r0,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其宏观表现是使液面收缩,好像绷紧的橡皮膜一样.所以错误的只有C选项.6.【答案】D【解析】同一种液体是浸润液体还是不浸润液体是相对的,水对玻璃来说是浸润液体,对蜂蜡来说是不浸润液体,水银对玻璃来说是不浸润液体,对铅来说是浸润液体,故A、B错;浸润现象中,附着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密集,不浸润现象中,附着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C错,D对.故正确答案为D.7.【答案】D【解析】液柱上升的高度跟液体密度、毛细管内径和液体的性质都有关,D项正确.8.【答案】C【解析】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稍大于平衡时的距离,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因此有收缩趋势,A、B、D错误,C正确.9.【答案】A【解析】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是液体分子密集在一起的缘故,但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不像固体那样强,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A错误.液体具有流动性的原因是液体分子热运动的平衡位置不固定,液体分子之所以能在液体中移动也正是因为液体分子在液体中移动比在固体中容易,所以其扩散也比固体的扩散快,选项C、D正确.10.【答案】B【解析】液体中各个分子振动的平衡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随意移动的.因此分子的振动也会在一段很短的时间内移到另一个平衡位置,B对.11.【答案】D【解析】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略高于玻璃杯口边缘时,水也不会流出.12.【答案】D【解析】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是一定的,饱和汽的压强也是一定的.活塞上提前,密闭容器中水面上水蒸气为饱和汽,水蒸气密度一定,其饱和汽压一定.当活塞上提时,密闭容器中水面会有水分子飞出,使其上方水蒸气与水又重新处于动态平衡,达到饱和状态.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水蒸气密度不变,饱和汽压也保持不变,故选D.13.【答案】D【解析】多数金属都是晶体,A、B错误;由于物质微粒的排列方式不同,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可能生成多种晶体,C错误;晶体的各向异性是由于组成晶体的微粒呈现有序排列的结果,D正确.14.【答案】B【解析】印刷纸张是一种极易吸湿的材料,空气中水分多时,纸张就吸湿;空气干燥时,纸张中的水分就向空气中挥发.在吸湿与挥发过程中,纸张随之膨胀或收缩,于是发生变形.纸张吸湿膨胀即产生荷叶边(波浪形卷曲),纸张挥发水分即产生紧边.所以为使纸张好用主要控制相对湿度.15.【答案】B【解析】只有晶体才具有确定的熔点,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但都等于其凝固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升高,所以B对.16.【答案】2.06×103Pa【解析】空气的绝对湿度=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实际压强,而相对湿度=,故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同温度水的饱和汽压,即绝对湿度=65%×3.167×103Pa=2.06×103Pa.17.【答案】334.7 kJ/kg【解析】9 g、0 ℃的冰熔化为0 ℃的水,再升高到9 ℃,总共吸收的热量Q吸=m冰λ+m冰c水(9 ℃-0 ℃),量热器中的水和量热器小桶从16 ℃降到9 ℃放出的热量Q放=m水c水(16 ℃-9 ℃)+m桶c铜(16 ℃-9 ℃).因为Q吸=Q放,所以m冰λ+m冰c水(9 ℃-0 ℃)=(m水c水+m桶c铜)×(16 ℃-9 ℃).统一单位后,把数值代入上式,可得λ=334.7 kJ/kg.18.【答案】2.6×107J【解析】压强为1.01×105Pa时,水在达到沸点时的汽化热为2 260 kJ/kg.要使20 ℃的水全部汽化,应先使水的温度上升到100 ℃,则需吸收的热量总共为Q=cmΔt+m·L=4.2×103×10×(100-20) J +10×2 260×103J≈2.6×107J.19.【答案】60 ℃1×105J/kg【解析】由题图知,样品的熔点为60 ℃,熔化时间t=2 min,电流做功W=Pt.设样品的熔化热为λ,样品熔化过程中共吸收热量Q=mλ.由W=Q,即Pt=mλ,得λ==J/kg=1×105J/kg.。

物理化学答案——第九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物理化学答案——第九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基本公式和基本概念 基本公式 1. 反应速率 11i ii i dn dC r V dtdtνν==2. 反应级数对于速率公式可表达为...][][βαB A k r =的反应,反应的总级数...++=βαn 3. 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公式 级数 反应类型 速率公式半衰期 1/2tk 量纲微分式积分式0 表面催化反应0d d x k t =0x k t = 02a k (浓度)● (时间)-1 11d ()d x k a x t=-1lna k t a x=-1ln 2k(时间)-122A P→A +B P →()a b =22d ()d x k a x t=-2()x k t a a x =-21ak(浓度)-1●(时间)-1A +B P →2d d ()()xtk a x b x =--21()ln()b a x a b a b x k t---=/33A P→A +B +C P→()a b c ==33d ()d x k a x t=-22311()2a x a k t --=2332k a(浓度)-2● (时间)-1(1)n n ≠A P n →d ()d nx k a x t=-1111()(1)n n a x an kt----=-1'n k a-(浓度)1-n ● (时间)-1其中,a b 分别表示反应物A 和B 的起始浓度,x 表示反应消耗的深度。

4. 典型复杂反应的速率方程 (1)1-1对峙反应k k A B +-t=0 a 0 t=t a-x x t=t e a-x e x e速率方程: ()kk te e x x x e +--+-=(2)平行反应最简单的平行反应是由两个一级基元反应组成的平行反应:x=x 1+x 2速率方程:tk k aex a )(21+-=-产物B 和C 的浓度比由竞争反应的速率决定:2121k k x x = (3)连续反应最简单的连续反应是两个单向连续的一级反应:C B A kk −→−−→−21t=0 a 0 0 t=t x y z 速率方程:1k tx ae-=)(21121tk tk eek k a k y ----=]1[21121122tk tk ek k k ek k k a z ---+--=中间产物B 的浓度在反应过程中出现极大值:122)(21k k k m k k a y -=,出现极大值的时间为:2121)ln(k k k k tm-=5.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阿累尼乌斯经验公式2ln RTE dTk d a =阿累尼乌斯公式的指数函数式: RTE a Aek -=k 1k 2A a-xCx 2 B x 1(2)阿累尼乌斯活化能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所有分子平均能量之差。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测试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测试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0年秋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测试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由同种物质微粒组成但空间点阵不同的两种晶体,这两种晶体一定是()A.物理性质相同,化学性质不相同B.物理性质不相同,化学性质相同C.物理性质相同,化学性质相同D.物理性质不相同,化学性质不相同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太空站中处于失重状态的水滴呈现球形状,是由液体表面张力引起的B.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越打越费劲,是气体分子之间斥力变大C.在压强一定的情况下,晶体熔化过程中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D.当气体温度升高时,每一个分子运动速率都增加3.下列关于干湿泡湿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A.干湿泡湿度计测的是绝对湿度B.湿泡温度计所示的温度高于干泡温度计所示的温度C.干泡温度计所示的温度高于湿泡温度计所示的温度D.干泡温度计与湿泡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差越大,相对湿度越大4.温度都是0 ℃的水和冰混合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冰将熔化成水B.水将凝固成冰C.如果水比冰多的话,冰熔化;如果冰比水多的话,水结冰D.都不变,冰水共存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晶的分子排列与固态相同B.液晶的分子排列与液态相同C.液晶的物理性质很容易在外界的影响下发生改变D.所有物质都具有液晶体6.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方法是()A.可以只看有无规则的外形B.可以只看有无确定的熔点C.可以只看物理性质是否各向异性D.可以只看物理性质是否各向同性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C.不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一定不是晶体D.氢气和氮气的温度相同时,它们分子的平均速率相同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体积增大,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B.大头针能浮在水面上,是由于水的表面存在张力C.人感觉到空气湿度大,是因为空气中水蒸气的饱和汽压大D.气体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气体压强越大9.有一块长方形的铜条,有关它的三种说法:①这是一块单晶体,因为它有规则的几何形状;②这是一块多晶体,因为它内部的分子排列是不规则的;③这是一块非晶体,因为它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同性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 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测试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 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测试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 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4.0分,共60分)1.关于液体蒸发和沸腾的比较,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蒸发和沸腾都属汽化现象B.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沸腾只在一定温度下发生C.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D.蒸发和沸腾都要吸收热量2.关于石墨和金刚石的区别,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和金刚石是同种物质微粒组成的空间结构相同的晶体B.金刚石晶体结构紧密,所以质地坚硬,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所以质地松软C.石墨与金刚石是不同的物质的微粒组成的不同晶体D.石墨导电、金刚石不导电是由于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不同3.处在液体表面层中的分子与液体内部的分子相比有 ()A.较小的势能B.较大的势能C.相同的势能D.较大的动能4.关于自然界中云、雾、霜的形成原因,下面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云是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及凝华成的小冰晶形成的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悬浮在地面附近的空气中形成的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附在草木叶片上形成的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低温液化后再凝固成小冰晶附在房顶及地面形成的5.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述说法错误的是()A.表面张力是液面各部分间相互吸引的力,方向与液面相切B.表面张力是液面分子间作用力的宏观体现C.表面层中分子距离比液体内部小些,分子间表现为引力D.不论是水还是水银,表面张力都要使液面收缩6.关于浸润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浸润液体,水银是不浸润液体B.水是不浸润液体,水银是浸润液体C.浸润现象中,附着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D.不浸润现象中,附着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7.根据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上升到表面张力向上的拉引作用跟升高的液柱重力相等时为止的道理,可以推知液柱上升的高度()A.只跟液体性质有关B.只跟液体密度有关C.只跟液体密度和毛细管内径有关D.跟液体密度、毛细管内径和液体的性质都有关8.关于液体表面的收缩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液体表面分子分布比内部密,所以有收缩趋势B.液体表面分子有向内运动的趋势,表现为收缩趋势C.因为液体表面分子分布比内部稀疏,所以有收缩趋势D.因为液体表面分子所受引力与斥力恰好互相平衡,所以有收缩趋势9.关于液体和固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比固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强B.液体分子同固体分子一样,也是密集在一起的C.液体分子的热运动没有固定的平衡位置D.液体的扩散比固体的扩散快10.关于固体和液体的性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平衡位置,与晶体微观结构类似B.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平衡位置,与非晶体微观结构类似C.固体分子有固定的平衡位置,与非晶体微观结构类似D.固体分子有固定的平衡位置,与晶体微观结构不同11.在装满水的玻璃杯内,可以不断地轻轻投放一定数量的大头针,水也不会流出,这是由于() A.大头针填充了水内分子间的空隙B.水分子进入了大头针内的空隙C.水面凸起,说明了玻璃这时不能被水浸润D.水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12.如图所示,在一个带活塞的容器底部有一定量的水,现保持温度不变,上提活塞,平衡后底部仍有部分水,则()A.液面上方水蒸气从饱和变成未饱和B.液面上方水蒸气的质量增加,密度减小C.液面上方水蒸气的密度减小,压强减小D.液面上方水蒸气的密度和压强都不变13.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黄金可以打造成类型不同的首饰,是非晶体B.金属整体表现为各向同性,故金属是非晶体C.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只能生成同一晶体D.晶体的各向异性是由于组成晶体的微粒呈现有序排列的结果14.印刷厂里为使纸张好用,主要应控制厂房内的()A.绝对湿度B.相对湿度C.温度D.大气压强15.下列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不同的固体熔点不同B.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C.同种晶体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D.晶体熔化过程要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第Ⅱ卷二、计算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6.室内空气的温度是25 ℃,空气的相对湿度是65%,问空气的绝对湿度等于多少?已知25 ℃时水的饱和汽压为3.167×103Pa.17.如果已知铜质的量热器小桶的质量是150 g,里面装着100 g、16 ℃的水,放入9 g、0 ℃的冰,冰完全熔化后水的温度是9 ℃,试利用这些数据求出冰的熔化热.[其中铜的比热容c铜=0.39×103J/(kg·℃),冰的比热容c冰=2.1×103J/(kg·℃),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18.在压强为1.01×105Pa时,使10 kg 20 ℃的水全部汽化,需要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已知100 ℃时水的汽化热为L=2 260 kJ/kg,水的比热容c=4.2×103J/(kg·℃)]19.一电炉的功率P=200 W,将质量m=240 g的固体样品放在电炉内,通电后电炉内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设全部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全部被样品吸收,试问:该固体样品的熔点和熔化热为多大?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但沸腾只能在沸点下发生,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且随温度的升高蒸发加剧,所以选C.2.【答案】B【解析】由化学知识知道,石墨和金刚石是碳的同素异形体,其化学性质相同.它们的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石墨中的碳原子排列为层状结构,层与层间距离很大,所以其质地松软;金刚石中的碳原子排列紧密,相互间作用力很强,所以其质地坚硬.显然A、C、D错误,B正确.3.【答案】B4.【答案】D【解析】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凝华而成的,冬天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 ℃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地面上迅速凝华而形成固态的小晶体,即霜.5.【答案】C【解析】在液体与气体相接触的表面层中,液体分子的分布较内部稀疏,即分子间距大于r0,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其宏观表现是使液面收缩,好像绷紧的橡皮膜一样.所以错误的只有C选项.6.【答案】D【解析】同一种液体是浸润液体还是不浸润液体是相对的,水对玻璃来说是浸润液体,对蜂蜡来说是不浸润液体,水银对玻璃来说是不浸润液体,对铅来说是浸润液体,故A、B错;浸润现象中,附着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密集,不浸润现象中,附着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C错,D对.故正确答案为D.7.【答案】D【解析】液柱上升的高度跟液体密度、毛细管内径和液体的性质都有关,D项正确.8.【答案】C【解析】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稍大于平衡时的距离,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因此有收缩趋势,A、B、D错误,C正确.9.【答案】A【解析】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是液体分子密集在一起的缘故,但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不像固体那样强,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A错误.液体具有流动性的原因是液体分子热运动的平衡位置不固定,液体分子之所以能在液体中移动也正是因为液体分子在液体中移动比在固体中容易,所以其扩散也比固体的扩散快,选项C、D正确.10.【答案】B【解析】液体中各个分子振动的平衡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随意移动的.因此分子的振动也会在一段很短的时间内移到另一个平衡位置,B对.11.【答案】D【解析】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略高于玻璃杯口边缘时,水也不会流出.12.【答案】D【解析】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是一定的,饱和汽的压强也是一定的.活塞上提前,密闭容器中水面上水蒸气为饱和汽,水蒸气密度一定,其饱和汽压一定.当活塞上提时,密闭容器中水面会有水分子飞出,使其上方水蒸气与水又重新处于动态平衡,达到饱和状态.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水蒸气密度不变,饱和汽压也保持不变,故选D.13.【答案】D【解析】多数金属都是晶体,A、B错误;由于物质微粒的排列方式不同,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可能生成多种晶体,C错误;晶体的各向异性是由于组成晶体的微粒呈现有序排列的结果,D正确.14.【答案】B【解析】印刷纸张是一种极易吸湿的材料,空气中水分多时,纸张就吸湿;空气干燥时,纸张中的水分就向空气中挥发.在吸湿与挥发过程中,纸张随之膨胀或收缩,于是发生变形.纸张吸湿膨胀即产生荷叶边(波浪形卷曲),纸张挥发水分即产生紧边.所以为使纸张好用主要控制相对湿度.15.【答案】B【解析】只有晶体才具有确定的熔点,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但都等于其凝固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升高,所以B对.16.【答案】2.06×103Pa【解析】空气的绝对湿度=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实际压强,而相对湿度=,故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同温度水的饱和汽压,即绝对湿度=65%×3.167×103Pa=2.06×103Pa.17.【答案】334.7 kJ/kg【解析】9 g、0 ℃的冰熔化为0 ℃的水,再升高到9 ℃,总共吸收的热量Q吸=m冰λ+m冰c水(9 ℃-0 ℃),量热器中的水和量热器小桶从16 ℃降到9 ℃放出的热量Q放=m水c水(16 ℃-9 ℃)+m桶c铜(16 ℃-9 ℃).因为Q吸=Q放,所以m冰λ+m冰c水(9 ℃-0 ℃)=(m水c水+m桶c铜)×(16 ℃-9 ℃).统一单位后,把数值代入上式,可得λ=334.7 kJ/kg.18.【答案】2.6×107J【解析】压强为1.01×105Pa时,水在达到沸点时的汽化热为2 260 kJ/kg.要使20 ℃的水全部汽化,应先使水的温度上升到100 ℃,则需吸收的热量总共为Q=cmΔt+m·L=4.2×103×10×(100-20) J +10×2 260×103J≈2.6×107J.19.【答案】60 ℃1×105J/kg【解析】由题图知,样品的熔点为60 ℃,熔化时间t=2 min,电流做功W=Pt.设样品的熔化热为λ,样品熔化过程中共吸收热量Q=mλ.由W=Q,即Pt=mλ,得λ==J/kg=1×105J/kg.。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3.doc

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甲如图甲所示,金属框上阴影部分表示肥皂膜,它被棉线分割成a、b两部分。

若将肥皂膜的a部分用热针刺破,棉线的形状是图乙中的()乙解析当把a部分肥皂膜刺破后,在b部分肥皂膜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棉线将绷紧。

因液体表面有收缩到面积最小的趋势,而在同周长的几何图形中,圆面积最大,所以棉线被拉成凹的圆弧形状。

选项D正确。

答案D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晶就是一种液体和晶体的混合物,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光学的各向异性B.物体的温度越高,组成物体的大多数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平均动能越大C.毛细玻璃管插入水中,管的内径越小,管内水面升得越高D.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水蒸气的实际压强与相同温度时水的饱和汽压之比解析液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式,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光学各向异性,故A错误;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分子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如果液体浸润管壁,管内液面高于管外液面,且管越细,液面上升越高,管越粗,管内液面越低,水和玻璃是浸润的,故C 正确;相对湿度是指水蒸气的实际压强与该温度下水蒸气的饱和压强之比,故D正确。

答案A3.如图为水的饱和汽压图象,由图可以知道()A.饱和汽压与温度无关B.饱和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饱和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减小D.未饱和汽的压强一定小于饱和汽的压强解析由图象可知选项A、C错误,B正确;由于饱和汽压与温度有关,温度不确定时,未饱和汽压与饱和汽压无法比较,选项D错误。

答案B4.有甲、乙、丙三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支不准确,将甲放在空气中,乙放在密闭的酒精瓶中,将丙放在开口的酒精瓶中,过一段时间,三支温度计的示数都是22 ℃,则()A.甲不准确B.乙不准确C.丙不准确D.不能判定哪支不准确解析蒸发需要吸热,液体本身的温度要降低,甲温度计上无液体,不存在蒸发现象;乙放在密闭的酒精瓶中,蒸发受阻,不能进行,故温度计的示数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同,应准确;丙在开口的酒精瓶中,酒精蒸发吸热,酒精温度应降低,所以应低于22 ℃,故丙不准确。

物理化学第九章模拟试卷A及答案

物理化学第九章模拟试卷A及答案

物理化学第九章模拟试卷A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 共10题20分)1. 2 分极谱分析中加入大量惰性电解质的目的是:( )(A) 增加溶液电导(B) 固定离子强度(C) 消除迁移电流(D) 上述几种都是2. 2 分将铅蓄电池在10.0 A 电流下充电1.5 h,则PbSO4分解的量为:(M r(PbSO4)= 303 )( )(A) 0.1696 kg(B) 0.0848 kg(C) 0.3392 kg(D) 0.3564 kg3. 2 分在还原性酸性溶液中, Zn的腐蚀速度较Fe为小, 其原因是:( )(A) φ(Zn2+/ Zn)(平) < φ(Fe2+/ Fe)(平)(B) φ(Zn2+/ Zn) < φ(Fe2+/ Fe)(C) φ(H+/ H2)(平, Zn) < φ(H+/ H2)(平, Fe)(D) φ(H+/ H2)(Zn) < φ(H+/ H2)(Fe)4. 2 分25℃时, H2在锌上的超电势为0.7 V,φ∃ (Zn2+/Zn) = -0.763 V,电解一含有Zn2+(a=0.01) 的溶液,为了不使H2析出,溶液的pH值至少应控制在( )(A) pH > 2.06(B) pH > 2.72(C) pH > 7.10(D) pH > 8.025. 2 分一贮水铁箱上被腐蚀了一个洞,今用一金属片焊接在洞外面以堵漏,为了延长铁箱的寿命,选用哪种金属片为好?( )(A) 铜片(B) 铁片(C) 镀锡铁片(D) 锌片6. 2 分金属活性排在H2之前的金属离子, 如Na+ 能优先于H+在汞阴极上析出, 这是由于:( )(A) φ∃ (Na+/ Na) < φ∃ (H+/ H2)(B) η(Na) < η(H2)(C) φ(Na+/ Na) < φ(H+/ H2)(D) H2在汞上析出有很大的超电势, 以至于φ(Na+/ Na) > φ(H+/ H2)7. 2 分铅蓄电池负极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比正极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约小两个数量级,这表明:( )(A) 负极反应的恢复平衡的速率大, 容易出现极化(B) 正极反应的恢复平衡的速率大, 容易出现极化(C) 负极反应的恢复平衡的速率小, 容易出现极化(D) 正极反应的恢复平衡的速率小, 容易出现极化8. 2 分下列示意图描述了原电池和电解池中电极的极化规律, 其中表示原电池阳极的是:( )(A) 曲线1 (B) 曲线2(C) 曲线3 (D) 曲线49. 2 分298 K、0.1 mol·dm-3的HCl 溶液中,氢电极的热力学电势为-0.06 V,电解此溶液时,氢在铜电极上的析出电势 H2为:( )(A) 大于-0.06 V(B) 等于-0.06 V(C) 小于-0.06 V(D) 不能判定*. 2 分电解金属盐的水溶液时, 在阴极上:( )(A) 还原电势愈正的粒子愈容易析出(B) 还原电势与其超电势之代数和愈正的粒子愈容易析出(C) 还原电势愈负的粒子愈容易析出(D) 还原电势与其超电势之和愈负的粒子愈容易析出二、填空题( 共9题18分)11. 2 分电解氢氧化钾溶液,制备氢气和氧气的阳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21年整理)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2021年整理)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解析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解析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解析版)的全部内容。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物理现象及其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纤细小虫能停在平静的液面上,是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B.墨水滴入水中出现扩散现象,这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C.“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接触部分的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D.用热针尖接触金属表面的石蜡,熔解区域呈圆形,这是晶体各向异性的表现2。

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有()A.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沸腾亦然B.蒸发只能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沸腾亦然C.蒸发发生在液体内、外,沸腾亦然D.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3.如图所示,在同一实验室中,甲温度计插入酒精中,乙温度计在空气中,则关于甲、乙两温度计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t甲=t乙 B.t甲〉t乙 C.t甲<t乙 D.不能判断4.质量相同的下列物质熔化热最大的是( )A.铝在熔化过程中吸收了395.7 kJ能量B.铜在熔化过程中吸收了205.2 kJ能量C.碳酸钙在熔化过程中吸收了527.5 kJ能量D.氯化钠在熔化过程中吸收了517。

1 kJ能量5。

饱和汽压随温度变化的原因,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单位时间里从液体表面飞出的分子数减少B.温度降低,单位时间里从液体表面飞出的分子数增多C.温度升高,单位时间里从液体表面飞出的分子数增多,液体继续蒸发,压强增大D.温度降低,单位时间里从液体表面飞出的分子数大于返回液体表面的分子数6。

化学工业出版社物理化学答案第9章 电化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物理化学答案第9章 电化学

第九章 电化学1.以0.1A 电流电解CuSO 4溶液,10min 后,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铜?在铂阳极上又可以获得多少体积的氧气(298K ,100kPa )? 解:电极反应为:阴极:Cu 2+ + 2e - →Cu 阳极: 2H 2O-2e - → O 2(g )+ 4H + 则:z= 2 根据:Q = nzF =It()40.11060Cu 3.10910mol 296485It n zF −××===×× m (Cu)=n (Cu)× M (Cu)= 3.109×10-4×63.55=0.01976 g 又 n (Cu)= n (O 2)pV (O 2)= n (O 2)RT则()()-42-5323O 3.109108.314300O 7.75410dm 10010n RT V p ×××===××2.用银电极电解AgNO 3溶液。

通电一定时间后,在阴极上有0.078 g 的Ag (s )析出。

经分析知阳极区含有水23.14 g ,AgNO 3 0.236 g 。

已知原来所用溶液浓度为每克水中溶有AgNO 3 0.00793 g 。

试分别计算Ag +和3NO −的迁移数。

解法1: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显然阳极区溶液中Ag +的总量的改变如。

n 电解后(Ag +)= n 电解前(Ag +)+ n 电解(Ag +)- n 迁移(Ag +)则:n 迁移(Ag +)= n 电解前(Ag +)+ n 电解(Ag +)- n 电解后(Ag +) n 电解(Ag +)=()()4Ag 0.0787.23110mol Ag 107.87m M −==×323.140.00739(Ag ) 1.00610mol 169.88n +−×==×电解前+30.236n (Ag ) ==1.38910mol 169.88−×电解后n 迁移(Ag +) = 1.006×10-3+7.231×10-4-1.389×10-3=3.401×10-4mol()44Ag 3.40110Ag 0.477.23110n t n +−+−×==×迁移电解()=则:t (3NO −)= 1 - t (Ag +)= 1 – 0.471 = 0.53解法2: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

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九章

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九章

物理化学习题解答(九)习题p109~1161解:(1) Pt︱H2(p H2)︱HCl(a)︱Cl2(p Cl2)︱Pt正极:Cl2(p Cl2)+ 2e-→2Cl-(a)负极:H2(p H2) –2e-→2H+(a)电池反应:H2(p H2) + Cl2(p Cl2)==2HCl(a) (2) Pt︱H2(p H2)︱H+(a H+)‖Ag+(a Ag+)︱Ag(s) 正极:Ag+(a Ag+)+ e-→Ag(s)负极:H2(p H2) –2e-→2H+(a H+)电池反应:H2(p H2) + Ag+(a Ag+)==2H+(a H+)+ Ag(s)(3) Ag(s)︱AgI(s)︱I-(a I-)‖Cl-(a Cl-)︱AgCl(s)︱Ag(s)正极:AgCl(s) + e-→Ag(s) + Cl-(a Cl-)负极:Ag(s) + I-(a I-)– e-→AgI(s)电池反应:AgCl(s) + I-(a I-)==AgI(s) + Cl-(a Cl-)(4) Pb(s)︱PbSO4(s)︱SO42-(a SO42-)‖Cu2+(a Cu2+)︱Cu(s)正极:Cu2+(a Cu2+) + 2e-→Cu(s)负极:Pb(s) + SO42-(a SO42-)–2e-→PbSO4(s)电池反应:Pb(s) + Cu2+(a Cu2+) + SO42-(a SO42-)==PbSO4(s) + Cu(s)(5) Pt︱H2(p H2)︱NaOH(a)︱HgO(s)︱Hg(l)正极:HgO(s) + H2O (l)+ 2e-→Hg(l) + 2OH-(a OH-)负极:H2(p H2)+ 2OH-(a OH-) –2e-→2H2O(l)电池反应:HgO(s) + H2(p H2)==Hg(l)+H2O(l) (6) Pt︱H2(p H2)︱H+(a H+)︱Sb2O3(s)︱Sb(s) 正极:Sb2O3(s) + 6H+(a H+)+ 6e-→2Sb(s) + 3H2O(l)负极:H2(p H2) –2e-→2H+(a H+)电池反应:Sb2O3(s) + 3H2(p H2) ==2Sb(s) + 3H2O(l)(7) Pt︱Fe3+(a1),Fe2+(a2)‖Ag+(a Ag+)︱Ag(s)正极:Ag+(a Ag+)+ e-→Ag(s)负极:Fe2+(a2) – e-→ Fe3+(a1)电池反应:Ag+(a Ag+) + Fe2+( a2)==Fe3+( a1)+Ag(s)(8) Na(Hg)(a am)︱Na+(a Na+)‖OH-(a OH-)︱HgO(s)︱Hg(l)正极:HgO(s) + H2O (l)+ 2e-→Hg(l) +2OH-(a OH-)负极:2Na(Hg)(a am) –2e-→2Na+(a Na+) + 2Hg(l)电池反应:2Na(Hg)(a am) + HgO (s) + H2O(l)==2 Na+(a Na+) + 2OH-(a OH-) + 3Hg(l)2解:(1)AgCl(s)==Ag+(a Ag+) + Cl-(a Cl-)电池:Ag(s)︱Ag+(a Ag+)‖Cl-(a Cl-)︱AgCl(s)︱Ag(s)正极:AgCl(s) + e-→Ag(s) + Cl-(a Cl-)负极:Ag(s)–e-→Ag+(a Ag+)电池反应:AgCl(s)==Ag+(a Ag+) + Cl-(a Cl-) (2)AgCl(s) + I-(a I-) ==AgI(s) + Cl-(a Cl-)电池:Ag(s)︱AgI(s)︱I-(a I-)‖Cl-(a Cl-)︱AgCl(s)︱Ag(s)正极:AgCl(s) + e-→A g(s) + Cl-(a Cl-)负极:Ag(s) + I-(a I-)– e-→AgI(s)电池反应:AgCl(s) + I-(a I-) ==AgI(s) + Cl-(a Cl-)(3) HgO(s) + H2(p H2)==Hg(l)+H2O(l)电池:Pt(s)︱H2(p H2)︱NaOH(a)︱HgO(s)︱Hg(l)正极:HgO(s) + H2O(l) + 2e-→Hg(l) + 2OH-(a)负极:H2(g) + 2OH-(a) –2e-→2H2O(l)电池反应:HgO(s) + H2(p H2)→Hg(l) + H2O(l) (4) Fe2+(a Fe2+) + Ag+(a Ag+)== Fe3+(a Fe3+) + Ag(s)电池:Pt(s)︱Fe3+(a Fe3+),Fe2+( a Fe2+)‖Ag+(a Ag+)︱Ag(s)正极:Ag+(a Ag+)+ e-→Ag(s)负极:Fe2+( a Fe2+) – e-→ Fe3+( a Fe3+)电池反应:Fe2+(a Fe2+)+Ag+(a Ag+)== Fe3+( a Fe3+) + Ag(s)(5) 2 H2(p H2) + O2(p O2)==2H2O(l)电池:Pt︱H2(p H2)︱H+(a H+)︱O2(p O2)︱Pt(s) 正极:O2(p O2) + 4H+(a H+) + 4 e-→2H2O(l)负极:2H2(p H2) – 4e-→4H+(a H+)电池反应:2 H2(p H2) + O2(p O2)==2H2O(l) (6) Cl2(p Cl2) + 2I-(a I-)==I2(s)+2Cl-(a Cl-)电池:Pt︱I2(s))︱I-(a I-)‖Cl-(a Cl-)︱Cl2(p Cl2)︱Pt正极:Cl2(p Cl2) + 2e-→2Cl-(a Cl-)负极:2I-(a I-)–2e-→ I2(s)电池反应:Cl2(p Cl2) + 2I-(a I-)==I2(s)+2Cl-(a Cl-) (7) H2O(l)== H+(a H+) + OH-(a OH-)电池:Pt(s)︱H2(p H2)︱H+(a H+)‖OH-(a OH-)︱H2(p H2)︱Pt(s)正极:2H2O(l) + e-→2H2(p H2) + 2OH-(a OH-) 负极:H2(p H2)–2e-→ 2H+(a H+)电池反应:H2O(l)== H+(a H+) + OH-(a OH-) (8) Mg(s) + 1/2O2(g) + H2O(l)== Mg(OH)2(s) 电池:Mg(s)︱Mg(OH)2(s)︱OH-(a OH-)︱O2(p O2)︱Pt(s)正极:1/2O2(g) + H2O(l) + 2e-→ 2OH-(a OH-) 负极:Mg(s) + 2OH-(a OH-)– 2e-→Mg(OH)2(s) 电池反应:Mg(s) + 1/2O2(g) + H2O(l)== Mg(OH)2(s)(9) Pb(s) + HgO(s)==Hg(l) + PbO(s)电池:Pb(s)︱PbO(s)︱OH-(a OH-)HgO(s)︱Hg(l)正极:HgO(s) + H2O(l) + 2e-→ Hg(l) + 2OH-(a OH-)负极:Pb(s) + 2OH-(a OH-) –2e-→PbO(s) + H2O(l)电池反应:Pb(s) + HgO(s)==Hg(l) + PbO(s) (10) Sn2+(a Sn2+) + Tl3+(a Tl3+) == Sn4+(a Sn4+) + Tl+(a Tl+)电池:Pt(s)︱Sn2+(a Sn2+),Sn4+(a Sn4+)‖Tl3+(a Tl3+),Tl+(a Tl+)︱Pt(s)正极:Tl3+(a Tl3+) + 2e-→ Tl+(a Tl+)负极:Sn2+(a Sn2+) –2e-→Sn4+(a Sn4+)电池反应:Sn2+(a Sn2+) + Tl3+(a Tl3+) == Sn4+(a Sn4+) + Tl+(a Tl+)15解:Fe(s) + Cd2+(aq)==Cd(s)+Fe2+(aq)E=Eө– RT/2F×ln{[ Fe2+]/[Cd2+]}(1) E=φөcd2+/Cd–φөFe2+/Fe- RT/2F×ln{[ Fe2+]/[Cd2+]}=-0.40 +0.44–0.0592/2lg{0.1/0.1}=0.04>0反应能自发向右进行,故金属Fe首先被氧化。

物理化学第九章课后答案完整版

物理化学第九章课后答案完整版

第九章 统计热力学初步1.按照能量均分定律,每摩尔气体分子在各平动自由度上的平均动能为2RT 。

现有1 mol CO气体于0 ºC 、101.325 kPa 条件下置于立方容器中,试求: (1)每个CO 分子的平动能ε; (2)能量与此ε相当的CO 分子的平动量子数平方和()222xy y nn n ++解:(1)CO 分子有三个自由度,因此,2123338.314273.15 5.65710 J 22 6.02210RT L ε-⨯⨯===⨯⨯⨯(2)由三维势箱中粒子的能级公式()(){}2222223223222222221233426208888828.0104 5.6571018.314273.15101.325106.626110 6.022103.81110x y zx y z h n n n ma ma mV m nRT n n n h h h p εεεε-=++⎛⎫∴++=== ⎪⎝⎭⨯⨯⨯⨯⨯⎛⎫= ⎪⨯⎝⎭⨯⨯⨯=⨯2.2.某平动能级的()45222=++zy xn n n,使球该能级的统计权重。

解:根据计算可知,x n 、yn 和z n 只有分别取2,4,5时上式成立。

因此,该能级的统计权重为g = 3! = 6,对应于状态452245425254245,,,,ψψψψψ542ψ。

3.气体CO 分子的转动惯量246m kg 1045.1⋅⨯=-I ,试求转动量子数J 为4与3两能级的能量差ε∆,并求K 300=T 时的kT ε∆。

解:假设该分子可用刚性转子描述,其能级公式为()()J 10077.31045.1810626.61220 ,81224623422---⨯=⨯⨯⨯⨯-=∆+=πεπεI h J J J22210429.710233807.130010077.3--⨯=⨯⨯⨯=∆kT ε4.三维谐振子的能级公式为()νεh s s ⎪⎭⎫ ⎝⎛+=23,式中s 为量子数,即,3 ,2 ,1 ,0=++=z y x s v v v 。

人教版物理【选修3-3】第9章《物态和物态变化》同步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物理【选修3-3】第9章《物态和物态变化》同步试题及答案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湿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绝对湿度大,相对湿度一定大B.相对湿度是100%,表明在当时温度下,空气中水汽已达饱和状态C.相同温度下绝对湿度越大,表明空气中水汽越接近饱和D.露水总是出现在夜间和清晨,是因为气温的变化使空气里原来饱和的水蒸气液化的缘故2.下列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不同的固体熔点不同B.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C.同种晶体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D.晶体熔化过程要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3.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液面上方饱和汽的体积时,下面的说法哪些是正确( ) A.饱和汽的质量不变,饱和汽的密度减小B.饱和汽的密度不变,饱和汽的压强也不变C.饱和汽的密度不变,饱和汽的压强增大D.饱和汽的质量增大,饱和汽的压强不变4、关于浸润和不浸润,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浸润液体,水银是不浸润液体B.在内径小的容器里,如果液体能浸润器壁,液面成凸形C.在内径小的容器里,如果液体不能浸润器壁,液面成凸形D.鸭的羽毛上有一层很薄的脂肪,使羽毛不被水浸润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玻璃是晶体,它有规则的几何形状B.单晶体和多晶体都具有各向异性的物理性质C.荷叶上的小水滴呈球形,这是表面张力使液面收缩的结果D.形成液体表面张力的原因是由于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分布比内部稀疏6.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水沿毛细管上升后,水的温度将 ( ) A.升高B.降低C.不变D.上述三情况都可能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增大压强(或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的B.所有气体都可以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C.打火机用的丁烷气是采用降低温度使其液化的D.只有一部分气体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其液化8.在以下事例中,能用液体表面张力来解释的是 ( ) A.草叶上的露珠呈圆球形B.油滴在水面上会形成一层油膜C.用湿布不易擦去纱窗上的灰尘D.太空中的大水滴呈球形二、非选择题(9、10小题各11分,共22分;11、12小题各15分,共30分)9.干湿泡温度计中,干泡温度计和湿泡温度计所示温度相差越大,空气越干燥;反之,越潮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化学第九章模拟试卷C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 共10题20分)1. 2 分极谱分析中加入大量惰性电解质的目的是:( )(A) 增加溶液电导(B) 固定离子强度(C) 消除迁移电流(D) 上述几种都是2. 2 分用铜电极电解0.1mol·kg-1的CuCl2水溶液,阳极上的反应为( )(A) 2Cl- ─→Cl2+ 2e-(B) Cu ─→Cu2++ 2e-(C) Cu ─→Cu++ e-(D) 2OH-─→H2O + 12O2+ 2e-3. 2 分极谱分析仪所用的测量阴极属于下列哪一种?( )(A) 浓差极化电极(B) 电化学极化电极(C) 难极化电极(D) 理想可逆电极4. 2 分电解金属盐的水溶液时, 在阴极上:( )(A) 还原电势愈正的粒子愈容易析出(B) 还原电势与其超电势之代数和愈正的粒子愈容易析出(C) 还原电势愈负的粒子愈容易析出(D) 还原电势与其超电势之和愈负的粒子愈容易析出5. 2 分电解时, 在阳极上首先发生氧化作用而放电的是:( )(A) 标准还原电势最大者(B) 标准还原电势最小者(C) 考虑极化后,实际上的不可逆还原电势最大者(D) 考虑极化后,实际上的不可逆还原电势最小者6. 2 分298 K、0.1 mol·dm-3的HCl 溶液中,氢电极的热力学电势为-0.06 V,电解此溶液时,氢在铜电极上的析出电势 H2为:( )(A) 大于-0.06 V(B) 等于-0.06 V(C) 小于-0.06 V(D) 不能判定7. 2 分电池在恒温、恒压及可逆情况下放电, 则其与环境的热交换为( )(A) ∆r H(B) T∆r S(C) 一定为零(D) 与∆r H与T∆r S均无关8. 2 分电解混合电解液时,有一种电解质可以首先析出,它的分解电压等于下列差值中的哪一个?式中φ平,φ阴和φ阳分别代表电极的可逆电极电势和阴、阳极的实际析出电势。

( )(A) φ平,阳-φ平,阴(B) φ阳+ φ阴(C) φ阳(最小)-φ阴(最大)(D) φ阳(最大)-φ阴(最小)9. 2 分以石墨为阳极,电解0.01 mol·kg-1 NaCl 溶液,在阳极上首先析出:( )(A) Cl2(B) O2(C) Cl2与O2混合气体(D) 无气体析出已知:φ (Cl2/Cl-)= 1.36 V , η(Cl2)= 0 V ,φ (O2/OH-)= 0.401V , η(O2) = 0.8 V 。

*. 2 分298K,101.325 kPa 下,以1 A 的电流电解CuSO4溶液,析出0.1 mol 铜,需时间大约是:( )(A) 20.2 h(B) 5.4 h(C) 2.7 h(D) 1.5 h二、填空题( 共9题18分)11. 2 分将一Pb 酸蓄电池在10.0 A 电流下充电1.5 h,则PbSO4分解的质量为。

(已知M(PbSO4)= 303 g·mol-1)12. 2 分在锌电极上,H2的超电势为0.75 V,电解一含Zn2+的浓度为1×10-5 mol·kg-1的溶液,为了不使H2(g) 析出,问溶液的pH 值应控制在__________ 。

已知25℃时,φ (Zn2+/Zn)= -0.763 V 。

13. 2 分电极表面反应速率r与电流密度j之间应满足_______________关系。

14. 2 分电池Pb(s)│H2SO4(m)│PbO2(s),作为原电池时,负极是,正极是;作为电解池时,阳极是,阴极是。

15. 2 分电池放电时,随电流密度增加阳极电位变________,阴极电位变________,正极变________ ,负极变_____。

16. 2 分采用三电极装置研究超电势时, 一般采用鲁金毛细管, 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采用搅拌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2 分铜板上有一些铁的铆钉, 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部位特别容易生锈。

18. 2 分已知φ (Fe2+/Fe)= -0.440 V, φ (Cu2+/Cu) = 0.337 V,在25℃, p 时,以Pt 为阴极,石墨为阳极,电解含有FeCl2(0.01 mol·kg-1)和CuCl2(0.02 mol·kg-1)的水溶液,若电解过程不断搅拌溶液,且超电势可忽略不计,则最先析出的金属是______。

19. 2 分已知电极(1)Pt│H2, H+, (2)Pt│Fe3+, Fe2+, 和(3)Pb│H2, H+的交换电流密度j e分别为:(1) 0.79 mA·cm-2; (2) 2.5 mA·cm-2; (3) 5.0×10-12 A·cm-2。

当它们在298 K 处于平衡态时, 每秒有多少电子或质子通过双电层被输送?(1) _____________cm-2·s-1;(2) _____________cm-2·s-1;(3) _____________cm-2·s-1。

三、计算题( 共5题40分)20. 10 分298 K 时,用铂电极电解1 mol·dm-3的H2SO4(不考虑活度系数):(1) 计算理论分解电压(2) 若两电极面积均为1cm2,电解液电阻为100 Ω,H2和O2的超电势η(V)与电流密度j (A·cm-2) 的关系分别为ηH2= 0.472 + 0.118 lg jηO2= 1.062 + 0.118 lg j问当通过的电流为1 mA 时,外加电压为若干?已知:φ (O2,H2O,H+) = 1.229 V 。

21. 10 分金属的腐蚀是氧化作用,金属作原电池的阳极,在不同的pH 条件下,水溶液中可能有下列几种还原作用:酸性条件:2H3O+ + 2e-=2H2O + H2(p )O2(p ) + 4H+ + 4e-→2H2O碱性条件:O2(p ) + 2H2O + 4e-→4OH-所谓金属腐蚀是指金属表面附近能形成离子浓度至少为1×10-6 mol·kg-1。

现有如下6 种金属:Au,Ag,Cu,Fe,Pb 和Al,试问哪些金属在下列pH 条件下会被腐蚀:(甲)强酸性溶液pH = 1(乙)强碱性溶液pH = 14(丙)微酸性溶液pH = 6(丁)微碱性溶液pH = 8设所有活度系数均为1。

已知φ (Al3+/Al)= -1.66 V, φ (Cu2+/Cu)= 0.337 V, φ (Fe2+/Fe)= -0.440 V ,φ (Pb2+/Pb)= -0.126 V, φ (Au+/Au)= 1.50 V。

.22. 10 分298 K时, 用Pt阳极Cu阴极电解0.10 mol·dm-3 CuSO4溶液, 电极的面积为50 cm2, 电流保持在0.040 A, 并采取措施, 使浓差极化极小。

若电解槽中含1dm3溶液, 试问至少电解多少时间后, H2才会析出?此时剩余Cu2+的浓度为多少? 设活度系数均为1。

已知氢在铜上之η=a+blg j, a=0.80 V, b=0.115 V, φ (Cu2+/ Cu) =0.337 V。

23. 5 分求在Fe 电极上, 自1mol·kg-1KOH 水溶液中,每小时电解出氢100 mg·cm-2时应维持的电势(氢标)。

(已知:a = -0.76 V,b = -0.11V)24. 5 分若氢在Cd、Hg 电极上的超电势,在所讨论电流密度范围内服从塔菲尔公式η= a + blg j. 对于这两个电极, 其b 值都为0.118 V,但两电极的a 值不同。

氢在这些电极上析出时的传递系数α均为0.5。

电极反应得失电子数均为1。

氢在Cd和Hg 上的交换电流j。

分别是1×10-7A·m-2和6×10-9 A·m-2。

求在298 K时,两电极通过相同的电流密度情况下,氢在Hg、Cd 两电极上的超电势的差值。

四、问答题( 共3题20分)25. 10 分(1) 试导出同一电极反应在不同的超电势时, 反应速率(即电流密度j)之比的表达式;(2) 25℃时,1 mol·dm-3的KOH溶液用镀铂黑的铂电极电解,使它在阳极上产生O2, 当超电势为0.4V时, 电流密度j=10-3 A·cm-2, 若超电势为0.6 V, j为多少? (设对称因子或传递系数β=0.5)26. 5 分298 K 时, 某钢铁容器内盛pH = 4.0 的溶液,试通过计算说明此时钢铁容器是否会被腐蚀?假定容器内Fe2+浓度超过10-6 mol·dm-3时,则认为容器已被腐蚀。

已知:φ (Fe2+/Fe) = -0.4402 V,H2在铁上析出时的超电势为0.40 V。

27. 5 分试述电极过程产生超电势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0题20分)1. 2 分[答] (C) (2分) 2. 2 分[答] (B)3. 2 分[答] (A)4. 2 分[答] (B)5. 2 分[答] (D)6. 2 分[答] (C)7. 2 分[答] (B)8. 2 分[答] (C)9. 2 分[答] (A)*. 2 分[答] (B)二、填空题( 共9题18分)11. 2 分[答]PbO2+ Pb + 2H2SO4=2PbSO4+ 2H2O (5分)(10 A×1.5×3600 s)/(96500 C·mol-1 )×1/2×303 g·mol-1 = 84.8g12. 2 分[答]若φ(Zn2+/Zn) > φ(H+/H2) 时,则Zn 析出,而H2不能析出,即-0.763 - 0.05917/2×lg (1/10-5) > (-0.0591pH - 0.75)pH > 2.7213. 2 分[答] j = nFr(2分) 14. 2 分[答]Pb│H2SO4(m)PbO2│H2SO4(m)Pb│H2SO4(m)PbO2│H2SO4(m)15. 2 分[答] 正,负,负,正16. 2 分[答] 降低电阻超电势; 降低浓差超电势.17. 2 分[答] 铆钉18. 2 分[答]φ(Fe2+/Fe) = φ + RT/2F×ln 0.01 = -0.4992 Vφ(Cu2+/Cu) = φ + RT/2F×ln 0.02 = 0.2868 V最先析出的是Cu19. 2 分[答] 电子的电流密度是j e/e, 因每个电子携带电量大小为e, 则:(1)4.94×1015 cm-2·s-1 (1分)(2) 1.56×1016 cm-2·s-1(0.5分)(3) 3.12×107 cm-2·s-1(0.5分)三、计算题( 共5题40分)20. 10 分[答]E理论=E = E = φ (H+,H2O/O2) - φ (H+/H2)= 1.229 V (5分)E外加=E理论+ IR + η++ η- = 2.155 V (5分) 21. 10 分[答]若金属氧化与析氢或吸氧反应组成的原电池的E > 0,则金属发生腐蚀氧化反应:φ(M n+/M) = φ (M n+/M) + RT/F×ln 1/a(M n+)= φ (M n+/M) - 0.354/z(1) φ(Al3+/Al) = -1.78 V φ(Cu2+/Cu) = 0.160 Vφ(Fe2+/Fe) = -0.617 V φ(Ag+/Ag) = 0.445 Vφ(Pb2+/Pb) = -0.303 V φ(Au3+/Au) = 1.38 V (2分)2pH = 1,若析H2腐蚀,Al ,Fe ,Pb 被腐蚀,吸氧腐蚀则除Au 外均被腐蚀pH = 8,Al , Fe , Pb 被腐蚀pH = 14,Al,Fe,被腐蚀(4分) 22. 10 分[答] 电解反应Cu2++H2O ──→Cu +12O2+2H+(2分)φ(Cu2+/Cu)=φ(H+/H2)0.337+(0.05915/2)lgα (Cu2+) =0.05915lg[2×(0.10-α (Cu2+))]-[a+b lg(I/A)]解得[Cu2+]=1.6×10-28 mol·dm-3(4分)电解需时:t=Q/I=nF/I=2×0.10×96500/0.040=4.83×105 s =134 h (4分) 23. 5 分[答]j = Q/t = 2.68 A·cm -2(2分)η(H2│Fe) = a + b lg j = -0.81 V (1分) φ = φ(H+/H2) + η = -1.64 V (2分)24. 5 分[答]ηm = - 2.303RT/αzF×lg j°(m) + 2.303RT/αzF×lg j(3分)η(Hg) - η(Cd)= 2.303RT/αzF×lg j°(Cd)/j°(Hg)= 0.333 V (2分)四、问答题( 共3题20分)25. 10 分[答] (1) 据Tafel公式η= a+blg j可得:(η2-η1)=blg(r2/r1)即r2/r1=10exp[(η2-η1)/b](2) b = 2.303RT/βF = 0.12 V因为r2/r1 =10exp(0.2/0.12) =46所以r2=46×10-3 A·cm226. 5 分[答]φ(H+/H2) = (- 0.05916 pH - 0.40)V = -0.6366 V (1分)φ(Fe2+/Fe) = -0.6177 V (1分)φ(Fe2+/Fe) > φ(H+/H2),Fe2+易还原为Fe,H2被氧化为H+,故容器不被腐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