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寨行政村介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寨行政村介绍

地理位置

王寨行政村位于东明县城南15公里,东明集镇政府驻地偏东北4公里处。全村共有557户2615人,土地3400亩,2/3为碱性土壤,分布于村东、村北,1/3为沙质土壤,分布于村北、村西。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兼种西瓜、大豆等。

历史记载

据《李氏族谱》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年)李氏始祖彦宾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以人名命名为李彦宾屯。明弘治七年(1494年)王氏祖从陆圈镇李乔庄迁入,至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王氏有一人在山西省某州任州判,后以其姓氏和官衔改名为王州判寨。1950年定名为王寨。该村1911年属东明县第六乡(东明集),1933年属东明县第四区,1944年属东明县二区,1947年属东明县第三区,1952年属东明县第二区,1958年属东明集公社。

1984年属东明集镇至今。现村内住有王、李、解、殷、窦、丁、刘、彭、周九个姓氏。王氏现有250户1100人。李氏现有180户920人。解氏迁入地址、年代不详,现有65户295人。殷氏由山西洪洞县迁入,时间不详,现有42户193人。窦氏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山西洪洞县迁入,现有11户50人。丁氏于1930年由曹县丁寨村投亲迁入,现有6户33人。刘氏于1962年由本镇刘庄住亲戚落户,现有1户17人。彭氏于1970年由陆圈镇集南头迁入,现有1 户6人。周氏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山西洪洞县迁入,现有1人。

1956年至1968年全村有多人在外地安家落户。李锋建等14户51人落户新疆塔城、石河子、哈密。李中含1户2人移民黑龙江佳木斯。王锡铭1户8人在山西河津落户。王海照1户6人落户河南密县。

为防匪防盗,在十八世纪末,王寨人筑起了周长2000米,底宽12米,顶宽3米,高5米的土寨墙。寨墙东、西、南、北各有一座寨门,寨门上方有门楼,寨门为铁皮包裹,虎头钉加固。后来又在寨墙上挖54个窑洞,用来屯兵,储粮草。

1941年冬,国民党军队郝子端1000多人,据守在该村寨内与日军对抗。11月24日,日本侵略军从村西北方向向村内开展进攻。日军用大炮猛轰北寨门和寨墙,很快寨门寨墙被轰塌,出现几处大的缺口。郝部据守官兵出东门顺交通沟向东北方向撤退。日军中午进入村内挨户搜查,没找到军人,开始疯狂报复,残杀无辜村民。日军闯入周四妮家向周四妮要人(军人),周四妮交不出,日军残忍的杀害了周四妮和三个儿子、一个年仅五、六岁的小孙子一家五口人。同时还杀害了王高升(小名肮脏)及妻子、女儿一家三口。他们闯入王青海家里,王青海一家躲在屋里不敢出来,日军往屋里投了一颗手榴弹,王青海母亲、弟弟、外甥被当场炸死,王青海被炸伤。日军还残害了王留记兄弟俩。全村男女老少出东寨门往东南方向逃跑,日军在村东南通向文寨的大路上架上机枪扫射,跑得晚的,跑得慢的都被机枪打死在村东南地。李海泉老娘、妻子一家三口死在了寨外的大路上。日军还放火焚烧了王世恩三间堂屋和殷大白一间房等。一天内,王寨村民被日军残酷杀害30多人,炸伤、杀伤近百人,烧毁房屋30多间。王寨村中央至今还有一幢清光绪年间建造的古楼房,至今保存完好,楼后墙壁上密布着被日军炮弹爆炸和子弹击过的痕迹。

组织情况

1942年该村成立农会,模范班(枪班),儿童团,王志轩、殷增佩任农会长,殷殿昌、李铁锤任模范班长,有成员20多人,殷凤林任儿童团团长,有团员100多人。领导群众坚壁清野,帮助抗联打击日伪,减租减息。儿童团站岗放哨、查路条、送情报。

1946年8月,我主力部队撤往黄河以北,逃亡地主组成还乡团,与东明集国民党镇部勾结在一起,对我解放区疯狂报复,进行反攻倒算。他们把该村农会长殷增佩抓到邵寨村悬梁毒打,严刑审讯,殷增佩大义凛然,宁死不屈,被还乡团、镇部一伙拉到村西头杀害。11月,

还乡团再次袭击该村,将模范班长李更志抓走,毒打后在村北活埋,埋后又用铁粪钗朝李身上猛扎。

上世纪30年代,德国在该村后街曾建造天主教堂,有德国传教士传播洋教。教堂包括大门共七间,解放后为村小学使用,上世纪80年代拆除。

教育情况

王寨村文化底蕴丰厚,办学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据王、李二姓族谱记载:明、清两代有生员12名,举人2名。1930年至1939年间,曾有该村宿儒徐同仁办私塾,租赁农民王贵良家三间民房做为教室,招收王寨、丁寨、文寨村30多名农家子弟,以《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为教材,分层次教学,学费为每学期二斗粮食。这段时间培养出魏中原、戴月波、王盘铭、李志广、李享等几十名文化人。解放后有的当了中小学教师,有的成为农村基层干部。1936年,殷凤章办学,招收本村20多名学生进行启蒙教学,不收学费。办学时间约二、三年。1940年由该村爱国进步人士、菏泽南华中学毕业生王文斌创办抗日小学,1个教学班,30多名学生,课本为国民党(丁树本时期)所编写的抗日教材。1940年,清末生员王永泉办小学,教授《论语》、《孟子》、《中庸》、《大学》,有弟子30多名,学生向先生交粮食若干,逢年过节向先生送点礼品。王先生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兼教书法课,培养出了一批书法高手。1943年至1944年间,徐化民办私学,有学生30多人,学校设在德国人创办的耶稣教堂内,每学期交粮食二斗。解放后,该村在耶稣教堂办起公立小学,由大屯村任香亭任教师,1个复试班,30多名学生。1957年发展到5个班,200多名学生。1968年开始办初中班(当时称戴帽初中),有王寨、夏寨、任老屯、文寨、丁寨5个大队,6个村的学生,300多人。1984年各联办初中点合并到镇中学,王寨保留1—5个年级班,近200名学生。1998年和2001年,该村投资17万元在村东头建标准教室21间,成为全镇一流小学。自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该村走出大学生55名,硕士生5名,博士生5名。王文熙,菏泽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理论研究室主任。刘少勇,美国建筑学博士。彭华,西南外语学院研究生,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博士。刘少涛,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美国田纳西大学博士。王卫东,博士,上海东方出版公司副主任。王艳琴,女,博士,福州大学讲师。其中退休教师王翠兰一家五个儿子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三个博士生,被村民誉为“五子登科”。王寨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1950年村里成立有两个玩会班,村东头解增廉组织成立了高梆玩会班,一时间红红火火,有60多人参与,购置锣鼓道具等。常演的剧目有《骂殿》、《打金技》、《杨文卓抗殿》等。村西头王玉华、李长志、李培仁、王双喜成立了两夹弦玩会班。还有李二昌的唢呐,每逢农闲时节及春节前后,两玩会班在村内坐板凳头演唱,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1958年停止活动。

1997年解铁强创办以强健体魄为宗旨的武术学校,至今有本村及周边村弟子百余人,以传授梅花拳为主,套路多,招式轻快,刚柔相济。

解放前,王寨村多数农民无地或少地,有40%左右的农户靠给地主种地为生。王忠书兄弟俩先后给邵寨、卢寨、夏营种地二十多年,王二遂父子两代给地主种地二十年。一些人靠攉大粪换些粮食、红薯养家糊口。年轻力壮的汉子以推洪车贩运粮食谋生。王寨是大村落,每逢双日有早集,农历三月二十八有老会,一些人靠集市做买卖为营生。该村集市历史悠久,至今约有200年历史,世道太平时集市兴旺,每逢集日买卖人天不亮都赶到摆货摊,天一亮赶集的就络绎不绝,人多时上千人。每逢三月二十八老会都唱大戏,赶会的来至方圆五、六十里,足有六、七千人,从早到晚交易繁忙。王乐群的粮行,王喜堂的油坊、王二进的汤锅、解营柱、王二增的馍店、窦玉勤、殷来柱、李二允的豆腐店、王志轩的杂货铺都是经营了几代人的老店铺。

解放后,农民分得了土地,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经济得到发展。上世纪60年代,把村东南100多亩盐碱地办成林场,场长王忠书带领10个人的专业队,翻沙压碱。地质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