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

合集下载

第二节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

第二节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

第二节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

一、癫狂状态:在艺术创作中,当情感达到一种极致状态时,便出现一种奇异的创作现象。

其心理特征:一、以激情的强化为标志;二,无意识创作的突发。

激情,是一种迅猛勃发,激烈而短暂的情感,它往往是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

这种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又是有主客观条件基础的:一方面是外部环境的适宜刺激。

另一方面是自身的适宜刺激(这主要指创作主体的“情结”)。

为什么说艺术家的癫狂不同于精神病患者的疯狂?答:艺术家的癫狂作为人类创造活动中的一种反常的非自觉的精神现象,是一时的如痴如狂,而不是真痴真狂,不是精神病人无理智的病态,而是一时的变态或癫狂。

两者根本不同的是艺术家还能从变态中返回常态,回到现实,还能从癫狂状态中恢复理智,正视现实,因而能给予创作活动总体上的控制;而精神病患者却失掉了这种能力,完全与现实失去联系。

再则,艺术家的癫狂意向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是长期情感积累的瞬间爆发,相比之下精神病患者的意向是无价值和意义的,他们通常爱做呆板的、老套的、重复的、明显是无意义的事。

精神病患者的癫儿是一种“病态”,而艺术家的癫狂则是有所创造,两者尽管有着很多相似,但实在是不能同日而语。

二、沉思状态艺术沉思:艺术深思是创作冲动的思绪主流如惊涛般涌过之后的一种深沉的平静。

在深思之中涌上心头的纷纭思绪,物象被反复回味体验,从而形成艺术的内形式——审美意象。

在沉思中,以往的情感积累获得审美升华。

它是艺术创作心理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哲学沉思是一种深刻的理性思考,是概念的碰撞、组合与逻辑的沟通。

艺术沉思本质上并不是思考而是体验,它的对象不是理性观念而是情感。

艺术沉思是如何将自然情感化为艺术情感的?答:艺术沉思所需要的心理条件是“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对情感的再度体验,乃是艺术沉思的基本内涵,平静的心情作为艺术沉思的必要条件也就是审美心境,而审美心境的产生有赖于主体与其对象之间的一定的心理距离,心理距离使人获得审美心境为艺术沉思提供了条件。

心理学解读艺术揭示艺术作品背后的心理动机和意义的趣味故事

心理学解读艺术揭示艺术作品背后的心理动机和意义的趣味故事

心理学解读艺术揭示艺术作品背后的心理动机和意义的趣味故事心理学与艺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作品往往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折射,同时也是对观者情感和心理状态的引导和启发。

通过心理学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揭示艺术作品背后的心理动机和意义。

本文将带您进入一个趣味故事中,通过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其中的艺术元素,逐渐揭示故事背后的心理动机和意义。

故事开始,是一个名叫小明的男孩在一次学校艺术展中偶遇了一幅神秘的油画作品。

这幅作品以明亮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孤寂而美丽的山谷。

小明被这幅画深深吸引,他忍不住走近并仔细观察。

首先,我们可以从作品的色彩选取入手。

画家运用明亮的色彩,如鲜红和明黄等暖色调,给人一种温暖而活力的感觉。

通过心理学的解读,这种颜色的运用可以唤起观者的乐观情绪和热情,与作品描绘的山谷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画家试图通过色彩的对比来表达出生命的不同阶段,山谷象征着人生的低谷时期,而色彩的运用则代表着人们对于积极向上的追求。

其次,我们可以关注作品中的细节描绘。

画家通过细腻而精确的笔触,将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得栩栩如生,给人一种仿佛置身其中的感觉。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细节描绘可以激发观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他们更深入地欣赏和理解作品所传递的信息。

在这个故事中,细节描绘也是画家希望观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

正如小明一样,他通过仔细观察画作中的每一个细节,进一步感受到了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心理动机。

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的孤寂山谷也成为故事的一大亮点。

山谷的孤寂和寂静传达出一种深深的思考和寻找内心平静的品质。

这种呈现方式引发观者对孤独和寂寞的共鸣,让他们在内心深处引发情感共鸣,思考关于生活的意义和需要寻求内心平静的重要性。

通过观者在心理层面上的反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观赏,更是通过情感共鸣唤起人们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通过这个趣味故事的解读,我们不仅仅是欣赏了艺术作品的美,更是通过心理学的视角深入探索了艺术作品背后的心理动机和意义。

文艺心理学名词解释

文艺心理学名词解释
9.镜像阶段——拉康提出的著名理论。即人初涉世界是非主体的,不分化的存在,在我与物之间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一旦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大约6--18个月)就进入镜像阶段,人就达到一次主体性跃迁的转换点。即婴儿在镜子中看到自己,也就是看到镜像活动与自己身体活动之间的关系时,他为自己的发现感到高兴,并拼命向镜子靠近,以便看得更清楚些。这种识别的行动正是“我”的初次出现,也就是所谓的“初次同化”(婴儿和镜子的合一)。
7.原型--是一种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象征模式,它构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学传统,把历史上个别的作品串联在一起,具有约定俗成的语义关联,通过这种原型 意象,我们可以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发现文学的历史线索。原型具有丰富的心理蕴涵,它常常是人类的有一定普遍性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模式与情绪模式的符号化, 同时当然也受到特定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
17、原形:是集体无意识中的一种倾向,是心理经验的一种先在决定因素,它使个体以其原本祖先当时面临的类似情景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荣格)
18、自卑情结:指来源于器质性缺陷的自卑感,后来兼指种族歧视造成的少数民族儿童的的自卑感。(阿德勒)
19、同形性:简化要求意义的结构与呈现这个意义的式样的结构之间达到一致,这种一致性被格式塔心理学家称为同形性。
18.意识和活动同一原则——由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提出,认为活动是人对周围现实的能动关系的最重要的形式;认为人的活动有外部的,实践的活动,也有内部的心理活动,而且二者是统一的。
1.文艺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是“心理文艺学”或“心理学美学”,是文艺学或美学的一个分支,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问题。
10.题材情感--指由题材本身所引发的情绪感受。
11.形式情感--指由形式本身所引起的情绪感受。

艺术概论笔记

艺术概论笔记

艺术概论艺术本体(质的规定性和本源):是对艺术存在的反思,也是对艺术意义、价值的领悟和揭示艺术本体论:是关于艺术存在的学说艺术(在中国的理解):1技艺2“技”(技术)与“道”(理论)的兼容与结合3艺术与人心理的发展艺术:是指人类运用物质文化实体,遵循润泽人类心灵的可能性、原创性,实现价值内涵意图的文化形态艺术的目的:润泽人类的心灵艺术学:是研究艺术整体的科学,也就是指系统的研究关于艺术的各种问题的科学,也就是指研究艺术实践、艺术现象、艺术规律的专门学问,是带有理论性和学术性的成为有系统知识的人文学科(艺术学产生:康德拉·费德勒(德),美学的根本问题和哲学完全不同)(中国三大美学家:宗白华《美学散步》、李泽厚《美的历程》、朱光潜《朱光潜全集》)艺术学:1特殊意义含义的艺术学:美术学(造型艺术)2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学:A美术学分为:1绘画、2雕塑、3陶艺、4设计:a视觉传达设计(装潢设计、展示设计、影视设计、舞台美术设计)b工业设计c空间环境设计(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室内环境设计、城市形象设计)d综合设计(VI设计、CI设计,最重要的就是“标志”)5建筑、6书法、7篆刻、8摄影9行为艺术、10装置艺术、11大地艺术、12玻普艺术、13现成品艺术(都是“架下绘画”)B音乐学:声乐、器乐、歌舞剧(音乐学的起源:巫术、表达情感、模仿学、呼喊说)音乐的要素:a音乐的语言,即旋律B音乐的结构(包括节奏、曲式)C音乐的和谐性(主要指和声)C文学:a诗学(1高度概括性2情感丰富性3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性4诗歌具有音乐性)b散文、c小说学D戏剧学、E电影学、F电视学、G舞蹈学、H曲艺学、I杂技学(1985年诞生)、J周边艺术学(例如:金鱼展、菊花展)艺术的形态:A展示心灵状态的艺术(是艺术创作者行为完成后的结果):书法、篆刻、雕塑、陶瓷、设计、建筑、园林、绘画、摄影、现成品艺术、行为艺术、波普艺术、大地艺术、光效应补充内容(园林):园林三大体系:中国体系(移步换景、散点透视)、西亚体系、古希腊体系中国园林分类:1皇家园林2私家园林3寺庙4风景园林园林代表:1颐和园、北海公园、避暑山庄(规模宏大、华丽厚重)2苏州的拙政园、无锡的寄畅园、上海的豫园(小巧玲珑、清雅俊秀)3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中国四大名山)4桂林、西湖园林要素:1精神要素:书法、绘画、雕塑、天气2物质要素:山水、花草、树木、道路、建筑B展示心灵过程的艺术(是艺术创造行为和结果展示的过程、质量与价值):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影视、行为艺术、偶发艺术(偶然性的)C展示心灵结构的艺术:文学艺术、概念艺术、装置艺术艺术的价值:1润泽价值2认识价值3启迪价值4教育(艺术与政治的关系)价值艺术的本质特征:1精神观念性2表载符号性3转换情感性4变异创造性(“制码”到“译码”的过程,色调的变化代表人物心情的变化)艺术范畴:指人的思维对艺术的普通本质的概括和系统性的反映技术与艺术的关系:1艺术大于技术、艺术以技术作为支撑2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包括了知识、态度、价值、信仰、道德观念、规范、行为准则、生活习俗、符号表征、技能、智能等内涵因素3艺术不仅是技问之学,更是人类追求生命永恒拓展的文化精神艺术范畴体系价值:1为认知、学习、掌握、评价、享受和传播艺术提供了认知论和方法论2有利于对民族艺术文化的研究和创作3有利于艺术文化的创生演变艺术范畴体系及其内涵:A以艺术结构系统审视:1艺术认识论:是人们对艺术反映的学说,其本质是艺术认识主体(即艺术创作者,或是欣赏者)对艺术能动而多元的展示,其核心是艺术认识主体怎样看待艺术这种客观的存在,并掌握艺术文化和促进艺术文化生态的构建和保护(怎样看待艺术?首先需明白,艺术是一种精神性文化形态;其次,艺术无标准答案;最后,美和艺术是有区别的)2艺术审视标准论:是人们对艺术衡量、评判的标准学说3艺术创造论:是人们关于想出、构建和转换艺术的理念,方法和作品的学说。

艺术创作心理要素

艺术创作心理要素

艺术创作心理要素艺术创作是一种心灵的表达和创造活动,其中涉及到许多心理要素。

本文将从创作动机、情感表达、创作过程和艺术风格等方面探讨艺术创作的心理要素。

一、创作动机艺术创作的动机是艺术家产生创作欲望的根本原因。

创作动机可以来自内在的热情和追求,也可以受外界的刺激和影响。

内在的创作动机常常源于艺术家对美的追求、对自我表达的渴望以及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而外在的创作动机可能来自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

二、情感表达艺术创作是情感的表达和释放的一种方式。

艺术家通过作品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与观众建立情感共鸣。

情感在艺术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是喜悦、悲伤、愤怒、恐惧等各种情绪的表达,也可以是对爱、友谊、希望等情感的描绘。

艺术家通过情感的表达,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人文关怀。

三、创作过程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思考、想象、创造、审美等多个环节。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需要思考创作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想象构建出作品的形象和结构,运用创造力将想法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式,并通过审美的理念和技巧来完善作品。

创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艺术家的专注和耐心,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

四、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形成的个人特色和风格。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独特的表现手法、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形成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可以是写实主义、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等不同的风格,也可以是某一时期或地域的特定风格。

艺术家通过艺术风格的塑造,使作品具有个体性和独特性,体现其个人的艺术追求和审美理念。

总结起来,艺术创作的心理要素包括创作动机、情感表达、创作过程和艺术风格等方面。

这些要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创作的心理世界。

艺术家通过这些要素的运用,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观察到的外部世界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以此传递自己对生活、情感和美的独特理解。

艺术创作的心理要素不仅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折射,也是观众与作品产生共鸣的桥梁,它们共同构成了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第七章 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

第七章 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
第七章
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
第一节 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
• 认知过程 • 情感过程 • 意志过程
艺术创作的认知过程
• 艺术知觉 • 艺术思维 • 艺术想象
艺术知觉
• 艺术知觉的特点 • 唤情结构 • 艺术观察
艺术知觉的特点
• 选择性 • 整体性 • 理解性 • 恒常性
唤情结构
• 概念 • 主要形态 • 艺术家对唤情结构的组织
外在引力
理性
第二节 艺术活动的情感过程
• 概念 • 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 艺术家的情感特征 • 移情与心理距离
情感概念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 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所 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 的关系状态。
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 情感是艺术创作的根本动力 • 情感是艺术形象的构成因素
心理距离
主体对审美对象采取的一种超 功利的态度。
“入”与“出”的对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
• 艺术创作既需移情,又要有适度的 心理距离。
• “入”与“出”
第三节 艺术家的意志
• 创作意志的性质 • 意志对艺术行为的调节 • 创作中意志过程的心理分析 • 艺术家的意志特征
创作意志的性质
艺术活动中,意志的本质在 于艺术家的创作意识对于创作 行为的积极调节,表现在艺术 家为了实现自己的艺术追求, 克服形形色色的诸多困难。
想象概论
人脑对以有表象进行加工改 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表象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 头脑中的重现。
表象的特征
• 直观性 • 概括性 • 可操作性
艺术想象的动态活动过程
感知觉 记忆 表象
意向 艺术形象
艺术想象的驱力系统

美术创作中的心理要素

美术创作中的心理要素

美术创作中的心理要素美术创作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活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心理要素。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创作动机、情感体验、意象选择、表现手法以及审美体验。

一、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指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内在驱动力。

这种内在驱动力可以来自于个人经历、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

艺术家的创作动机不同,会导致其选择不同的主题和表现方式。

例如,某些艺术家可能受到社会问题的影响,选择以此为主题进行探讨和表现;而另一些艺术家则可能更关注个人情感体验,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转化为艺术作品。

二、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情感状态。

这些情感状态可以包括喜怒哀乐、恐惧和期待等复杂的情绪。

在美术创作中,艺术家往往需要通过自己对于情感状态的理解和把握来表达出自己所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意象。

例如,一位艺术家可能会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表现出自己内心的痛苦和不安;而另一位艺术家则可能会运用线条来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三、意象选择意象选择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形象符号。

这些符号可以是具体的物体、人物或场景,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和情感。

在美术创作中,艺术家需要通过对于意象选择的把握来传达出自己所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例如,一位艺术家可能会选择花卉作为自己作品中的主要意象,以此来表现出自己对于生命之美和自然之力量的追求;而另一位艺术家则可能会选择人物形象作为自己作品中的主要意象,以此来表现出自己对于人性本质和社会问题的关注。

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各种技法和方法。

这些技法和方法可以包括画笔运用、色彩运用、构图等方面。

在美术创作中,艺术家需要通过对于表现手法的把握来传达出自己所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例如,一位艺术家可能会运用厚重的画笔和浓郁的色彩来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激情和力量;而另一位艺术家则可能会运用柔和的画笔和淡雅的色彩来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温柔和细腻。

五、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指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所涉及到的各种感受和体验。

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演讲稿

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演讲稿

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下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艺术创作是一种神秘的、令人着迷的过程。

每一件杰作背后都有着无穷的灵感和创意。

那么,艺术创作的灵感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首先,灵感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成为艺术创作的灵感。

比如,一朵盛开的鲜花、一段动人的故事、一次难忘的经历,都可能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正是因为生活的多姿多彩,艺术家们才能够从中汲取无穷的灵感,创作出无数令人惊叹的作品。

其次,灵感来源于情感。

情感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所在,它能够激发艺术家内心
深处的创作激情。

当艺术家沉浸在喜悦、悲伤、愤怒、爱情等各种情感中时,他们的创作灵感也会迸发出来。

比如,许多著名的音乐作品、绘画作品都是源于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情感抒发。

此外,灵感来源于观察。

艺术家们通常对周围的事物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力,他
们能够发现平凡事物中的不平凡之处,从而获得创作的灵感。

比如,梵高通过对麦田的观察,创作出了《麦田里的丽人》;莫奈通过对光影的观察,创作出了《睡莲》系列作品。

总之,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来自于生活、情感、观察等各
个方面。

而每一种灵感的来源都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和发掘的。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保持对艺术创作的敏感和好奇心,不断汲取灵感,创作出更多更精彩的作品。

谢谢大家!。

创作的冲动

创作的冲动

创作的冲动小说主题即作家的创作意图,是作家所主要表现的思想愿望、情感、观念等,但无论如何作家的主观意图应为小说主题的第一层面。

创作动机包括作家的心理动机,从艺术学的角度讲,它是文学创作的起点,本身包含着复杂的层面性和横纵向的关系。

一般的作品除了总动机外。

还有很多具体的子动机,另外还可以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本文仅对显在动机和潜在动机两方面加以论述。

一显在动机是作家创作直接的心理动力,在现实生活中,艺术家由各种时间和物象的触动引起心理的波动,以致引起心理失衡,从而产生一定强度的情感、行为与笔墨,这是一种明显的有迹可寻的心理动力过程。

比如说《三国演义》的创作动机,显在的就有三层。

首先,情绪、情感的宣泄。

小说极力颂扬理想的一方:刘备、诸葛亮集团,赞扬他们的智慧、正义、进步和仁德。

相反,极力贬斥曹魏集团,批判他们的残酷、虚伪、凶暴、奸诈。

这种情感具体体现在小说任务形象上。

罗贯中是在吸取史传文学、民间传说及其他的与之有关的材料,辅之以个人浓厚的情感,加大自己的情感力度。

其次,教化意识的宣扬。

古代小说大都具有较强的教化意识,蒋大器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中说:“欲昭往昔之盛衰,鉴君臣之善恶,载政事之得失。

”具体体现在充斥于作品中的强烈正统观。

客观地来说三国鼎立,诸侯争霸无谁是谁非,胜者当为王。

但在作品创作中却褒刘贬曹,体现了作者的正统观。

再次,作意好奇的发挥。

毛宗岗评《三国演义》为:“古今小说之一大奇手也。

”妙手出文章,奇手写奇事,有浓厚浪漫传奇成分。

在情节上,波涛迭起,奇谋妙策千奇百变;关于战争场面的描写瑰丽多姿;人物形象上三奇(曹操奸奇,诸葛亮智奇,关羽技奇)三绝。

人物塑造呈现类型化趋向,人物形象比较固定,性格鲜明突出。

再比如《西游记》,探讨作家的创作心态,作品主题也应从作家心理出发。

我们可以从吴承恩的生平经历、个性气质才情及他所处的时代状况出发来研究。

首先,人生经历、心理动因的原初萌发。

古今中外作品,特别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往往与创作主体都有某种联系,成功的文学作品往往渗透了作者的心血,饱含了作家的人生体验。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艺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艺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一、前言(一)大纲的适用对象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教学(二)总学时安排:总学时9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4学时,自学66学时(三)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是研究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欣赏者的感受、理解艺术作品等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性的心理学分支。

本课程的任务是主要研究文艺家如何经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分析,积累、提炼素材;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想象的过程;研究情感、抽象思维与想象活动的关系;研究文艺家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特点及其对创作的影响;研究人们在欣赏文艺作品的过程中,怎样感受和理解作品,引起情感共鸣;研究如何通过文艺作品、艺术活动去丰富和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鼓舞人们的意志和热情;研究如何培养青少年的文艺兴趣和欣赏、创作能力,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必须了解文本课程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典籍中有许多关于文艺心理学研究的精辟见解。

《乐记》中就分析过音乐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南朝粱刘勰的《文心雕龙》更为充分地分析了作者、欣赏者的想象活动、情感作用、灵感突发、个性与创作的关系等。

后代的许多诗话、词话也都有丰富的文艺心理学思想。

在西方,17、18世纪以后,随着美学研究的深入,审美心理学成为一个特别受到重视的领域。

德国心理美学家李普斯提出了移情理论。

弗洛伊德根据他的精神分析理论,把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欣赏共鸣看成是受到压抑的潜在的性本能得以“升华”的需要。

其弟子荣格又发展了精神分析理论,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用来分析文艺心理现象。

美国的阿恩海姆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写成《艺术与视知觉》一书,强调了文艺心理的整体观念。

二十世纪30年代,中国美学家朱光潜著有《文艺心理学》一书,系统地介绍了以往的文艺心理研究状况。

2、了解本课程的学科位置。

英国尼达姆所著的《论十九世纪法国和英国社会美学的进展》一书,比较明确地提出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及审美心理研究在整个美学研究中的地位。

创作动机论——精选推荐

创作动机论——精选推荐

创作动机是表现作家的审美情惑。

它既是扑理性的无意识活动,更是理性的意识活动;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保宁性,又是活动、变化的动态系统;既包含多种复杂因素,又以一种因素为主导;既具有外在的社会性、群体性,又具有内在的心理性、个体性。

一、创作动机的界定是什么力量推动、驱使作家去进行创作呢?这就需要去追寻、探求创作动机。

在我国,长期以来忽视从文艺心理的学角度去分析、探求,把创作动机简单地理解为作家的社会政治目的,一种单线的因果关系。

在西方,对创作动机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较有影响的有弗洛伊德的性欲升华说,认为进行艺术创作,主要是一种性驱力,艺术就是用美的形式表现被压抑了的性欲望;有荣格的“无意识命令”说,认为艺术创作是一种自发的活动,创作冲动和创作激情来源于无意识的自由情绪,艺术家不过是它的工具和俘虏;有阿德勒的自卑补偿说,认为自卑感是人行为的决定因素,是推动一个人去追求优越目标的基本动力。

还有传统的摹仿反映说和表现自我说,等等。

那么,如何界定创作动机呢?“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

I'M这要从内、外两方面进行探究:“动机的激起既有赖于体内失衡的内部状态,也有赖于外部的刺激条件。

’,〔2〕外界社会生活的刺激对创作动机起着直接作用,是创作的激力、引爆力。

从创作主体看,主要是因为主体需要而引起的心理上的不平衡,“有对探索、理解、创造、成就、爱情或自我尊敬感的渴望”,“包含有张力增强和超出了直接的生存和安全需要的一种丰富状态”。

(3]这种需要主要是审美的需要。

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爱情、评价和自我实现的要求。

他认为这些层次是递进的,各层次需要的提出都要以前一层次需要的满足为前提,这未免过于绝对。

实际上,不同的需要往往是共存着、交叉着、融合着。

不过,他把自我实现的需要看作是不同于生活的、物质的、本能的需要,是“一种想要变得越来越象人的本来样子,实现人的全部潜力的欲望”川。

《创作心理学》-6《创作的心理动机》解析

《创作心理学》-6《创作的心理动机》解析
(钟嵘《诗品序》)
3、创造性
首创 创伤
三、创作动机簇
(一)动机簇及其冲突
动机簇指的是一个动机内几个不同子动机形成 丛簇的现象。其来源是,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有 多层次、多维度的生理、心理、精神需求。它 们汇通于同一创作活动,便构成既矛盾又趋同 的创作动机。
(二)动机簇与艺术家的需要
艺术家的需要是丰富复杂的。 需要对艺术家的支配是多样化的。
(三)动机簇分析
从需要到动机簇的转换,应具备以下关节点: 主体应具备艺术才能;基本需要必须达到阈限; 基本需要具有可满足性;主体同时具备几种需 要;主体必须进入敏感状态盾 纠葛。
双趋式动机冲突 双避式动机冲突 趋避式动机冲突 双重趋避式动机冲突
重合 意象与想象
2、情绪情感
例如:发愤著书、不平则鸣、物感说,都是说 情感作为创作动机的促进作用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盖阳 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微虫犹或入感, 四时之动物深矣。若夫珪璋挺其惠心,英华秀其清 气,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 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 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 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 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四)潜动机的内在机制
直觉、表象 外在机缘 情绪情感 解构、重构
二、创作显动机
(一)创作显动机的一般品格
创作显动机是从事创作的直接心理驱力。
(二)显动机的内在机制
从需要到易感点 从易感点到突发 从突发到创作完成
(三)显动机的主要特征
1、意象活动
意象是一种心理物 意象“一重化”,即意象与客体或主体相混淆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文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时所涉及的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探讨了艺术对人类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影响,以及艺术作品背后的心理机制。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文艺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

一、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首先,他们从自身的经历和感受中获取灵感,激发创作的动机。

然后,他们通过选择和组织各种艺术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最后,他们在作品中传递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意义,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二、艺术欣赏的心理过程艺术欣赏是观众对艺术作品进行感知和理解的过程。

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观众会经历一系列的心理过程。

首先,他们通过感官对艺术作品进行感知,如视觉上的欣赏、听觉上的聆听等。

然后,观众会对作品进行理解和解读,尝试理解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最后,观众会对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体验到艺术带来的美感和情感上的满足。

三、艺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艺术对人类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参与艺术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可以提高个体的情绪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此外,艺术还可以帮助个体表达和释放情感,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自尊心。

因此,艺术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和康复中,成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健康促进手段。

四、文艺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应用于教育领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情感和认知,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次,它可以应用于广告和市场营销领域,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设计更吸引人的广告和产品。

此外,它还可以应用于媒体和娱乐领域,帮助制片人和编剧更好地创作影视作品,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五、文艺心理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文艺心理学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未来,它将更加注重对跨文化和跨艺术形式的研究,探讨不同文化和艺术形式对人类心理的影响。

艺术创作心理学教程了解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和灵感来源

艺术创作心理学教程了解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和灵感来源

艺术创作心理学教程了解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和灵感来源艺术创作心理学教程:了解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和灵感来源艺术创作一直是人类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写作,背后都有着艺术家们独特的心理和灵感来源。

本文将介绍艺术创作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

一、创作灵感的源泉创作的灵感可以来自各种不同的源泉。

有些艺术家受自然景观的启发,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和万物生灵,找到了创作的灵感。

例如,印象派画家们通过观察自然中不同光线条件下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创造出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另一些艺术家的灵感则来自于内心世界的情感和经历。

他们通过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观众分享。

维也纳分裂派音乐家施特劳斯通过他的音乐作品,展示了他对妻子的爱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怒。

二、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挑战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常常会面临心理上的挑战。

例如,创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创作困境,艺术家感到无法产生新的想法或者无法找到创作的方向。

这种情况下,艺术家可以尝试放松自己,寻找新的刺激和灵感。

另一个心理挑战是创作者的自我评价。

艺术家往往对自己的作品有较高的期望,如果作品无法达到自己的预期,可能会感到沮丧和失望。

因此,艺术家需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作品,并且从失败中获得启示和经验。

三、心理学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在艺术创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通过了解人类的感知和认知过程,艺术家可以更好地掌握视觉和听觉元素的运用。

例如,了解颜色对情绪产生的影响,艺术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颜色来传达不同的情感。

其次,心理学研究对于理解观众的反应和审美体验也很重要。

艺术家可以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设计出更能引起观众共鸣的作品。

例如,音乐家可以通过研究音乐的情感表达方式,创造出能够触动观众情感的音乐作品。

最后,心理学还可以帮助艺术家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创作动机。

通过深入了解自己,艺术家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创作需求和目标。

浅谈艺术创作动机

浅谈艺术创作动机

我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就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或是政治家、艺术家。

在我潜意识中就有一种想成名的想法,这种想法其实就是动机。

这种动机不是艺术创作的动机,而是一种想成名的动机。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事先都要想一想,制订一个计划,艺术创作也不例外。

所谓动机,在心理学上就是一种潜意识的欲望冲动,并通过大脑来思索和构思,以达到自己的创作欲望和需要,满足某些与需要有关的活动,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前提,不同的需要产生不同的动机。

一、艺术创作动机构成的要素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是做好事还是做坏事,他都有动机,这里的动机是和他心里的想法是一致的。

动机是人的需要与环境的刺激相撞击而在主体心灵产生的一种力图实现某种目的的愿望,这种愿望是人对环境的刺激所做出的抉择,艺术创作也不例外。

艺术创作既有一般的动机属性,又有自己特殊的属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强烈的情绪性上。

情绪在动机中不占重要地位,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情绪的作用表现非常突出。

艺术家的创作动机是与他的整个生活、整个人的生理密切相关的。

如果说从艺术作品的性质、社会效果可以看出艺术家的创作动机,那么,从动机又可以看出艺术家的整个人格、生活、理想。

艺术家首先是生活着,然后才是创作着的。

因此,艺术家要想提高自己的创作动机水平,首先就要努力使自己生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艺术创作动机构成的三要素是对事物的认识、目标意图和欲望冲动。

首先,对事物的认识。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人和事物,当我们面对这些不同的人和事物的时候,我们就要有选择、有辨别,判断其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价值。

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不也是这样吗?其次,目标意图。

光有一个认识还不够,认识是很重要的、很有意义的,但如果还没有明确主题思想的话,也不能形成动机。

就拿创作来说吧,一个艺术家在创作前,必须要有目标、有目的性,创作出来的作品主题才鲜明。

这样我们就可以说目标意图明确、创作的动机明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创作潜动机
2、集体潜意识转换为创作潜动机 转换机制:集体潜意识是从原始时代流传下 来的、同类经验的心理凝结物,当时局动 荡不安,或社会发生重大变故时,它便被 惊醒,通过原型活动,成为创作潜动机。 转换特征:(1)原型意象;(2)自主性; (3)梦幻形式。
一、创作潜动机
3、本能潜意识转换为创作潜动机 • 本能潜意识是指个体心理潜在的饥、渴、 性、死等本能欲望。它转换为潜动机,有 两种情况: (1)直接作用,指艺术家被本能驱使,经过 直觉、表现,使本能直接服务于创作。 (2)反向作用,指艺术家的追求似乎与潜动 机相反,而实际上不过是潜动机的某种变 态或曲折表现。
一、创作潜动机
4、潜动机的内在机制 (1)直觉、表象(意象的生成) (2)外在机缘(触媒) (3)情绪情感(推动性和方向性) (4)解构、重构(由混乱到组合)
二、创作显动机
1、显动机的一般品格 • 显动机是有迹可寻的心理动力历程。所谓 有迹可寻,指创作冲动在意识和潜意识之 间穿梭,时隐时现。(相当于前意识) • 显动机(前意识)与潜动机(潜意识)不 同。 • 显动机不等于意图(意识)。 • 显动机也不是表面动因(触媒)。
三、创作动机簇
3、动机簇分析 • 动机簇的发生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作 为基本需要驱迫下必须完成的活动,它是 必然的;但由于触媒必须契合易感点,而 易感点则有相对的定向,所以,它的勃发 又是偶然的。
三、创作动机簇
• 4、动机冲突分析 • 动机冲突,指一个动机簇内各种子动机的 矛盾纠葛。 (1)双趋式动机冲突(正价值) (2)双避式动机冲突(负价值) (3)趋避式动机冲突 (4)双重趋避式动机冲突 (5)其他(如动机的变化)
二、创作显动机
2、显动机的内在机制 • 显动机的内在机制是,某种由需要导致艺 术家心理失衡,形成易感点,在外部刺激 作用下突发的、带有极强的行动力量,对 整个创作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或隐或显的意 念。
二、创作显动机
3、显动机的主要特征 (1)意象 (2)情绪情感 (3)创造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创作动机簇(cù)
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
一、创作潜动机
1、潜动机的一般品格 定义:潜动机是指艺术家从事创作时内心的 某种无意识驱动力量。 特点:(1)驱动性,艺术家时常被情绪或梦 境牵着鼻子走,不由自主地发出“万事不 由人作主”,“无可奈何花落去”等感慨。 • (2)潜在性, 为满足虚荣心,意识自我会 回避、排斥、压抑或掩盖潜动机某些羞于 启齿的成分,而用表层动因来指代。
1、动机簇及其冲突 动机簇指一个动机内由几个子动机形成的丛 簇现象。 • 艺术家都有多层次、多维度的生理、心理、 精神需求,它们汇通于同一创作活动,便 构成既矛盾又趋同的创作动机。
三、创作动机簇
2、动机簇与艺术家的需要 • 动机簇来源于艺术家的多种需要,一种需 要体现为一种动机,几种需要便组成一个 动机丛簇,它聚集、吸附着大量的乃至全 部的心理能量,以完成一个创作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