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件
合集下载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合作探究一:淡水资源短缺原因
自然原因
淡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
淡水资源
总量有限 可直接利用的更加有限
分布很不均匀
合作探究一:淡水资源短缺原因 人为原因
淡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
对水需求量增长 不合理开发利用
水污染 水浪费
合作探究二:矿产资源短缺原因 矿产资源会耗竭吗
矿产资源短缺的原因
矿产资源的特性之一是其非可再生,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 却呈现快速增大的趋势。随着矿产资源消费量的急剧增长,有些 矿种发生短缺甚至耗竭。
1. 查阅地图,分析山西省永和县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因地制宜发展 农业的基本思路。
2. 了解你的家乡在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经验和教训。
活 动 秸秆禁烧路在何方
每年的油菜、小麦收获期,也是秸秆焚烧高峰期。市民担心浓烟锁城,农民为处理秸秆发愁。一些 农户与当地“秸秆禁烧办公室”玩起“猫鼠游戏”。然而,在四川省大邑县田间却不见焚烧秸秆留 下的黑斑,农民正忙着将成捆秸秆装上机动三轮车。他们说,往年秸秆无法处理才一把火烧掉,如 今能卖钱,谁舍得乱烧!解决“秸秆禁烧难”的关键在“变废为宝”,积极推广秸秆利用新技术。
生态破坏
生 物 多 样 性 减 少
核心归纳
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分布示意
可 持 续 发 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社会可持续 目的
改善生活质量,提 高健康水平,维护 平等自由,提高全 社会的教育水平和 文明程度
基础 生态可持续
可持保续护发环境展的内涵
条件
经济可持续
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湘教版(2019) 第34讲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水污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___农_药____、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
染 化肥以及畜禽粪便等
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工矿企业排出的废水、烟尘、残
土壤 渣中所含__重__金__属__元素和有机物,导致土壤功能失调、质量下
污染 农用化学药剂中的有害成分,以 降的现象
及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 度过大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
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
发展中 国家
以生态破坏 为主,比发 达国家严重
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人们的环保 意识不强;发达国家将污染较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 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多资源密集型工业,且资源利
简析甲地铜矿开采和冶炼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4分)
答案:用水量大,加剧了干旱区水资源短缺;排放废水,造成水环境污染;排 放废气,严重污染空气;矿渣不合理处理,破坏地表生态环境。
[图解思路]
[感悟核心素养]
区域 认知
综合 思维
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甲地是全世界最大的露天铜矿, 体现了区域认知 结合甲地的位置及铜矿资源开发从加剧水资源短缺、造 成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 析
太原矿区的煤矸石
许多城市噪声超标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 渤海湾大赤潮、日本九州岛水 俣湾汞污染、海上石油泄漏
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表现
原因
全球 变暖
自然:气候的变化;人为:燃烧 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乱砍滥 伐森林
臭氧层 自然:太阳活动;人为:大量排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复习课件
收获平台
国家
行政手段: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 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 展的战略 法律手段: 完善、运用法律打击破坏环 境的行为 宣传手段:通过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企业
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观念
依靠科技创新减少污染物排放
思想上: 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观念
青少年
行动上: 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捡起身 边的一张废纸等.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隆坊中学
王建强
中考考点要求
• 77、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 (识记) • 78、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 资源的政策。(识记) • 79、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运用)
知识梳理
人口国情 人 人 口 现 状 基本 特点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形势严峻 基数大、新增多、素质低
知识梳理
环境国情
长期以来,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一些地区 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和生态破坏
环
境 问 题
环境问题 的危害 基本国策 保 护 环 境 的 做 法 国家
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 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
幻灯片 5
企业
青少 年
怎 样 解 决
连线中考
连线中考
2、【2010陕西副题25(2),2分】【关注家乡发展】
材料二:2010年我省力争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 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同时,万元GDP 能耗同比下降4.5%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均削 减3%以上,淘汰落后产能760万吨,全面关闭10万千 瓦以下火电。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材料二所象背后
走进生活 • 根据上述材料,你能提出哪些与本课有 关的问题,又如何回答? 1、说一说雾霾天气的危害。
九年级政治第八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框-鲁教版名师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一类是:污染环境涉及大气污染、食品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 染等;
另一类是:破坏环境: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材料一 :长江流域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而盲目地围湖造田、建房,造 成湖泊面积逐年降低,洞庭湖由原来旳4200平方千米,减至现今旳3000 平方千米。鄱阳湖由5000平方千米减至不到4000平方千米。江河湖泊面 积旳锐减,大大降低了蓄洪能力,是助长洪灾旳原因之一。
材料二、目前我国人口仍在以每年1000多万旳 速度增长
材料三、第五次人口普查成果显示,每10万人 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旳有3.6%,具有高中文化 程度旳有11.1%。
材料四、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比重比第四次
我国自然资源在世界上旳位次
自然资源 耕地面积 森林面积 草原面积 淡水资源 矿产资源
总量 3
可连续发展——我们面临旳主要课 题
一、我国存在严重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1、人口形势 (1)人口现状旳基本特点 (2)人口问题给我国带来旳影响 2、资源形势——我国自然资源旳现状 3、环境形势 (1)环境问题旳种类 (2)生态环境旳基本情况 (3)环境问题旳危害 二、可连续发展是正确选择
面对严峻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 该怎样进行选择呢?
阅读课本P92旳材料并分组讨论、回答:
1、这个羊绒衫集团当初该不该建?
2、这个羊绒衫集团目前还能否存在和发展下 去?
3、牧民旳呼声给我们什么启示?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旳关系是相 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旳,任何时候发 展经济旳同步,一定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合理 利用好资源。为了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 境与经济发展之间旳关系,我们必须走可连续 发展之路。
阅读《沉寂旳春天》思索:
1、创作旳时代背景是什么?
另一类是:破坏环境: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材料一 :长江流域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而盲目地围湖造田、建房,造 成湖泊面积逐年降低,洞庭湖由原来旳4200平方千米,减至现今旳3000 平方千米。鄱阳湖由5000平方千米减至不到4000平方千米。江河湖泊面 积旳锐减,大大降低了蓄洪能力,是助长洪灾旳原因之一。
材料二、目前我国人口仍在以每年1000多万旳 速度增长
材料三、第五次人口普查成果显示,每10万人 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旳有3.6%,具有高中文化 程度旳有11.1%。
材料四、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比重比第四次
我国自然资源在世界上旳位次
自然资源 耕地面积 森林面积 草原面积 淡水资源 矿产资源
总量 3
可连续发展——我们面临旳主要课 题
一、我国存在严重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1、人口形势 (1)人口现状旳基本特点 (2)人口问题给我国带来旳影响 2、资源形势——我国自然资源旳现状 3、环境形势 (1)环境问题旳种类 (2)生态环境旳基本情况 (3)环境问题旳危害 二、可连续发展是正确选择
面对严峻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 该怎样进行选择呢?
阅读课本P92旳材料并分组讨论、回答:
1、这个羊绒衫集团当初该不该建?
2、这个羊绒衫集团目前还能否存在和发展下 去?
3、牧民旳呼声给我们什么启示?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旳关系是相 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旳,任何时候发 展经济旳同步,一定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合理 利用好资源。为了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 境与经济发展之间旳关系,我们必须走可连续 发展之路。
阅读《沉寂旳春天》思索:
1、创作旳时代背景是什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课件:第六章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
A.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B.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C.降低运费和劳动力的成本
D.实现粉尘和酸性气体的零排放
解析:第 5 题,读图可知,电解铝厂发展的区位优势是原
料丰富。第 6 题,循环经济主要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综合
利用,但仍会有污染物的排放。
答案:5.A 6.B
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回答 7~ 8 题。
是“创建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揭示了全国 和各省的资源环境绩效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 的动态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
[探究] 我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提示:我国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应对着人均资源不足 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挑战。
[在归纳中理清]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在目前以经济发展为重要 任务的阶段,而临更多的压力, 更有必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分析如下: 1.庞大的人口基数
二、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差异
项目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方式
粗放利用
资源输入减量 化,集约化利用
资源利用 一次利用,利用率低 多次利用,利用率高
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大量排放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物质流动
物质单向流动
物质循环流动
结果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 时带来环境问题
经济和生态 效益相结合
[在训练中用活] 读某农业生态园生产链循环模式图,完成 1~3 题。
7.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A.杂草秸秆、沼渣、化肥 B.沼渣、粪肥、塘泥 C.化肥、植物的秸秆、沼渣 D.菌渣、沼渣、塘泥
()
8.该地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课件(51张)
1、 议一议,美国为什么要拆除艾尔瓦河的大坝?
①大坝挡住了原本溯河回游的通道,破坏了河中 其他鱼类和贝类的生存环境;
②减少河口泥沙,改变河口生态环境,使大量生 物失去了栖息地;
③该地区介入国家电网后,大坝供电功能减弱。
2、艾尔瓦河的大坝由修建到拆除,体现了人地关系思 想怎样的转变?
从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态度转变为人地协调的 观点,积极谋求人地和谐。
生产力发展, 可能论 人类改造自然
的能力增强
注重 把地理学重 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 人的主 心从自然转移 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观能动 到人这个积极
性 因素上来
人地关 系理论
产生前提
适应论 和生态
论
对人地关系的 认识继续深化
核心思想
通过文化发展对自然环 境产生长期适应或用生态 学观点分析人地关系
产生结果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采集—狩猎社会:崇拜和敬畏(崇拜自然)
采集—狩猎社会时期
表1.采集—狩猎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
采 人口数量 集 ︱ 生产力水平 狩 猎 对环境的影响 社 会 人地关系
人口数量少
生产力水平低下且发展缓慢, 主要依靠采集和狩猎为生
有限
保持着原始的平衡关系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 染
使人类陷入严重 的资源、环境危 机
可持续的经济发 展模式
强调环境承载能 力和自然资源的 永续利用
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减少经济活动所 造成的环境压力 和资源耗竭
1、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 > 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
本农田,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PPT电子课件
合作探究
能力一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思维导引】
1.人地关系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河流采取“截弯取直”和“恢复弯道”的不同做法,分别体现了怎样的人地关
系?
【能力形成】
1.人地关系的主要理论:
理论
核心思想
人地关系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的发 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地 理环境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 大
(2)转变传统发展观念。 由片面追求GDP增长的_单__一__目__标__模式,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环境持续承 载相协调的_多__目__标__模式转变。 (3)可持续发展。 ①概念: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_满__足__其__需__求__的__能__力__构成危害的发 展。 ②内涵: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和_社__会__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综合 体。 ③基本原则:_公__平__性__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有限
原始的平衡
对资源和环境 开发利用的强 度与_广__度__明显 增大,环境遭到 破坏,甚至导致 一些文明的消失
人类还不能正确认 识人地关系的不协 调,但对人地关系 有了一定程度上的 认识
工业革命后
人口数量 生产力水平
机器和矿物燃料
的大规模使用,
急剧增加
使人类对自然资 源的开发利用达
到了空前的规模
01
探究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 概念: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和活动都受一定的地理环境 的影响。 地理环境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也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等人文地理 环境。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阅读教材第119页到121页“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内容,自学完成下面 表格
2013年人民版中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18课时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3年人民版政治中考一轮复习
第18课时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考点聚焦】
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正确处理好 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明白科学发展观的含 义,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知道计划 生育、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澜沧江的发源地,“中华水塔”是它的另一个名字,那里曾水草丰茂,湖
泊星罗密布,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然而近几十年来,自然和人为的原因, 这个地方的生态急剧恶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冰川、湿地萎缩,生物
多样性锐减。
材料二 直击华中大旱:78岁老人第一次见洪湖水干。监利,这个曾在 1998年特大洪灾中让国人记住的县城,在2011年夏天却遭遇了“历史的玩
笑”“防汛季节却抗起了旱”。
“ 从没见洪湖水干过”,王垸村四组 78 岁的李功旭大爷,在他印象中, “洪湖水干”是小时候玩游戏时小朋友的玩笑话,表示某件事情不可能发 生,“没想到在我年纪这么大的时候,真见证了湖水见底”。 (1)[严峻现实]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2)[深度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应对策略]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状况,我国应如何应对? (4)[实践参与]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青少年应怎样 做出自己的贡献? [解析] 解答第(1)问,要先分别分析两则材料说明的问题,抓住关键词,
考点
பைடு நூலகம்问题
解读
与 大 自 然 和 谐 相 处
(1)我们要积极学习环境科学知识,了解我国的 环境国情,认识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性和保护环境 的紧迫性,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 境光荣,破坏和污染环境可耻”的观念。 4. 青 少 年 (2)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及有 怎样为保护环 关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律己,不做污染和破坏 境做贡献? 环境的事。要运用法律手段,反对和制止破坏环境 的行为。 (3)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保护环境,不 做污染环境的事;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第18课时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考点聚焦】
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正确处理好 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明白科学发展观的含 义,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知道计划 生育、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澜沧江的发源地,“中华水塔”是它的另一个名字,那里曾水草丰茂,湖
泊星罗密布,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然而近几十年来,自然和人为的原因, 这个地方的生态急剧恶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冰川、湿地萎缩,生物
多样性锐减。
材料二 直击华中大旱:78岁老人第一次见洪湖水干。监利,这个曾在 1998年特大洪灾中让国人记住的县城,在2011年夏天却遭遇了“历史的玩
笑”“防汛季节却抗起了旱”。
“ 从没见洪湖水干过”,王垸村四组 78 岁的李功旭大爷,在他印象中, “洪湖水干”是小时候玩游戏时小朋友的玩笑话,表示某件事情不可能发 生,“没想到在我年纪这么大的时候,真见证了湖水见底”。 (1)[严峻现实]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2)[深度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应对策略]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状况,我国应如何应对? (4)[实践参与]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青少年应怎样 做出自己的贡献? [解析] 解答第(1)问,要先分别分析两则材料说明的问题,抓住关键词,
考点
பைடு நூலகம்问题
解读
与 大 自 然 和 谐 相 处
(1)我们要积极学习环境科学知识,了解我国的 环境国情,认识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性和保护环境 的紧迫性,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 境光荣,破坏和污染环境可耻”的观念。 4. 青 少 年 (2)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及有 怎样为保护环 关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律己,不做污染和破坏 境做贡献? 环境的事。要运用法律手段,反对和制止破坏环境 的行为。 (3)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保护环境,不 做污染环境的事;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鲁教版思品九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ppt复习课件
专题复习 节能环保、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吕标初中 刘海华
沙尘暴肆虐北京城
被毁坏的林区
被污染的河流
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 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 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 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 —江泽民 饭,断子孙粮
复习目标
• 1、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 • 2、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 3、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 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 • •
3、为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应坚持什 么发展观?实施哪些战略和国策? 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国策: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预测中考
•
• • • • • • •
1、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开 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为什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依据,低碳生活的必要 性)
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②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再加上开发不合理,利用 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③我国环境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④是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⑤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⑥是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 ⑦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收获平台
吕标初中 刘海华
沙尘暴肆虐北京城
被毁坏的林区
被污染的河流
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 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 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 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 —江泽民 饭,断子孙粮
复习目标
• 1、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 • 2、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 3、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 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 • •
3、为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应坚持什 么发展观?实施哪些战略和国策? 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国策: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预测中考
•
• • • • • • •
1、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开 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为什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依据,低碳生活的必要 性)
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②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再加上开发不合理,利用 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③我国环境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④是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⑤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⑥是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 ⑦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收获平台
2025年高考地理鲁教版配套复习课件 第3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庭院经济 庭院经济是以居民自家庭院及周围闲置空间为载体进行种植、养殖和提 供服务等复合结构的家庭经济模式。下图为福建省桂峰村“五小庭院经济” 示意图。
(1)国家推广庭院经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 主要是为了整合闲置土地,发展产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2)桂峰村大力发展“五小庭院经济”的好处是什么? 提示 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类型及规模,同时对资源进 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易错易混·再判断 (1)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 √ ) (2)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保护中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 ) (3)“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做法违背了持续性原则。( × ) (4)持续性原则与公平性原则的“代际公平”不是一回事。( √ )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愿景与行动
酸雨
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西欧、北美、日本、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 中国南方地区
物等酸性气体
(2)生态破坏问题
表现
原因
典例或分布
森林的环境调节 滥伐森林
功能下降
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 自然植被遭破坏
荒漠化加剧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国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沙尘暴、 楼兰古国的消失
命题 全球变暖是当前面临的重要全球环境问题,以此命题体现的是关注人 解读 类社会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 调用 南太平洋岛国众多,大多国土面积狭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__碳__排__放__ 知识 增多引起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进而 淹没 海拔较
低的岛屿和低地
信息:一些 低收入 国家和地区因全 球变暖引起海平面 上升 而受到不
2.产生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 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及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2.我国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及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3.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科学发展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国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近年来 各地中考命题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常以“地球一小时”活动、 低碳经济、建设“两型社会”措施、气候变化会议等热点为 背景,多以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活动探究题的形式进行重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点考查,既注重考查能力,又关注考生生活实际,强化对学生进行思想和 行为的教育。复习备考,仍要关注低碳经济发展、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 减排以及黄河三角洲的开发等社会热点,又需留意相关的新闻漫画等。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2011·成都中考)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作的《政 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2006年至2010年“五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 值能耗下降19.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45%、 14.29%。”这说明我国( ) ①自觉担负起了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②致力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 ③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 ④正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0·滨州中考)材料一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 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 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部分。滨州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 经济区内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作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和核心区 域,将迎来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解析】选B。本题考查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政府工作报告》中有 关单位GDP能耗下降的数据说明了我国保护环境的成效,③中面临严峻的 资源和环境形势在题目中不能体现。故选B。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2010·楚雄中考)2009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3 4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672万人:60岁及以上为16 71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2.5%。这反映了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结合材料,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我国正在实施什么发展战略? (2)我们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模式? (3)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生态滨州建设的过程中,请你给滨 州市政府提出几点建议。 (4)作为滨州市民,你认为应以什么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生活,为生态滨 州作贡献?
走可续发展之路
材料二 2009年11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的单 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 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材料三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 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注: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 模式。)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1·威海中考)2011年4月28日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到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人口总量为13.7亿,近十年我国人口净增长 7 390万人。与上一个十年的1.3亿人相比,这一个十年人口净增长减少了 约5 600万人。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 A.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已经过时 B.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C.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得以缓解 D.在提高人口素质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是
()
①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②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③人口素质偏低
④人口分布不平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解析】选A。做材料选择题首先一定要认真审题,读懂题意,归纳题干 的中心思想。由题干材料提供的信息可知本题强调的是我国的人口数量和 人口年龄问题。③④说法不符合题意,故应排除。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思路点拨】(1)命题立意:本题结合黄河三角洲开发及低碳经济与生 活的相关时事,综合考查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基础知识的认知能力,对相关 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对与之相关的生活实际的实践应用能力。 (2)解题关键:首先要抓住材料一中“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中 的“高效”二字及“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其次要注意材料二、三中“低 碳排放”,并联系对日常时事的理解。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解答要求:第(1)问能够直接判断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第(2)问 需要多角度全面解答。既要从环保、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又要从国策和国 家发展目标来认识;第(3)问是向当地政府提建议,政策性较强,符合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即可,解答好本题应注意平时对《政府工作报告》等国 家文件的解读;第(4)问是实践性问题,与生活联系密切,所列“行为” 应符合“低碳”主题。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现状的认识。从材料中“与上一个 十年的1.3亿人相比,这一个十年人口净增长减少了约5 600万人”,可以 看出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因此B项符合题意;计划生 育是我国应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A项认识错误;C、D不是材料反映 的内容。 答案:B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情是我国制定相关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基本依 据。“人口、资源、环境严峻形势”考点通常结合调查数据和新闻漫画,多 以选择题题型进行考查;重点关注我国人口现状数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 经济区、蓝色经济开发地带及2011年发布的经济普查数据,结合山东几大 经济发展布局的实际理解我国尤其是山东采取相关政策的依据。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 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及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2.我国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及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3.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科学发展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国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近年来 各地中考命题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常以“地球一小时”活动、 低碳经济、建设“两型社会”措施、气候变化会议等热点为 背景,多以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活动探究题的形式进行重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点考查,既注重考查能力,又关注考生生活实际,强化对学生进行思想和 行为的教育。复习备考,仍要关注低碳经济发展、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 减排以及黄河三角洲的开发等社会热点,又需留意相关的新闻漫画等。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2011·成都中考)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作的《政 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2006年至2010年“五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 值能耗下降19.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45%、 14.29%。”这说明我国( ) ①自觉担负起了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②致力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 ③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 ④正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0·滨州中考)材料一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 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 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部分。滨州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 经济区内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作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和核心区 域,将迎来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解析】选B。本题考查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政府工作报告》中有 关单位GDP能耗下降的数据说明了我国保护环境的成效,③中面临严峻的 资源和环境形势在题目中不能体现。故选B。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2010·楚雄中考)2009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3 4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672万人:60岁及以上为16 71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2.5%。这反映了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结合材料,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我国正在实施什么发展战略? (2)我们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模式? (3)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生态滨州建设的过程中,请你给滨 州市政府提出几点建议。 (4)作为滨州市民,你认为应以什么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生活,为生态滨 州作贡献?
走可续发展之路
材料二 2009年11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的单 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 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材料三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 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注: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 模式。)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1·威海中考)2011年4月28日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到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人口总量为13.7亿,近十年我国人口净增长 7 390万人。与上一个十年的1.3亿人相比,这一个十年人口净增长减少了 约5 600万人。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 A.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已经过时 B.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C.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得以缓解 D.在提高人口素质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是
()
①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②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③人口素质偏低
④人口分布不平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解析】选A。做材料选择题首先一定要认真审题,读懂题意,归纳题干 的中心思想。由题干材料提供的信息可知本题强调的是我国的人口数量和 人口年龄问题。③④说法不符合题意,故应排除。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思路点拨】(1)命题立意:本题结合黄河三角洲开发及低碳经济与生 活的相关时事,综合考查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基础知识的认知能力,对相关 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对与之相关的生活实际的实践应用能力。 (2)解题关键:首先要抓住材料一中“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中 的“高效”二字及“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其次要注意材料二、三中“低 碳排放”,并联系对日常时事的理解。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解答要求:第(1)问能够直接判断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第(2)问 需要多角度全面解答。既要从环保、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又要从国策和国 家发展目标来认识;第(3)问是向当地政府提建议,政策性较强,符合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即可,解答好本题应注意平时对《政府工作报告》等国 家文件的解读;第(4)问是实践性问题,与生活联系密切,所列“行为” 应符合“低碳”主题。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现状的认识。从材料中“与上一个 十年的1.3亿人相比,这一个十年人口净增长减少了约5 600万人”,可以 看出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因此B项符合题意;计划生 育是我国应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A项认识错误;C、D不是材料反映 的内容。 答案:B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情是我国制定相关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基本依 据。“人口、资源、环境严峻形势”考点通常结合调查数据和新闻漫画,多 以选择题题型进行考查;重点关注我国人口现状数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 经济区、蓝色经济开发地带及2011年发布的经济普查数据,结合山东几大 经济发展布局的实际理解我国尤其是山东采取相关政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