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及肺栓塞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常规1.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抬高患肢20◦-30◦,肢体制动,禁止按摩、热敷、理疗及做剧烈运动,避免用力排便,以免造成栓子脱落,并发肺栓塞。
2.观察下肢肿胀程度及皮肤温度、色泽及足背动脉搏动,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以判断疗效。
3.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有心力衰竭者,给予低盐饮食,协助床上大小便,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大便导致血栓脱落及加重心脏负荷。
4.抗凝溶栓治疗:用药前了解患者有无出血性疾病,在抗凝溶栓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穿刺点、鼻腔、牙龈、皮肤有无出血,有无黑便,咖啡样或血性呕吐物,有无意识模糊、偏瘫、失语等,并密切注意凝血机制。
5.出血的护理:最常见的并发症,加强巡视,记录用药的时间、剂量、给药途径,患者的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相应的检查化验结果。
6.心理护理:DVT患者因疼痛较重、患肢肿胀而担心预后,患者长期卧床,接触的人少,讲话的机会少,护士要主动与患者交谈,态度诚恳,让患者发泄内心的抑郁,运用科学理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增加其自信心,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肺栓塞患者的护理常规1.对突发的呼吸困难,紫绀,高度提示肺栓塞,应立即使患者平卧,避免做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积极配合抢救。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监测呼吸功能,如频率,节律。
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观察有无紫绀,胸闷,憋气,咳嗽,晕厥,咳血及胸痛情况,监测有无烦躁不安,嗜睡,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等脑缺血的表现。
3.及时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控制输液速度,抢救时另外。
4.密切观察各种药物的治疗及副作用,如溶栓药引起的出血现象,血管扩张药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等。
5.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取有利体位,如半坐卧位,高枕卧位,必要时吸痰,保持病室清洁及有效温湿度,同时做好气道湿化,防止痰痂形成,阻塞气道。
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预防专家共识(2017)
不同 LMWH 用于预防的剂量有不同,具体需参考药 物说明书;为了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不宜减量
VTE的预防
3. VTE预防的推荐意见: 妇科手术时应补足体液量、减少创伤、严
密止血、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必要时手 术区域留置引流管,术后尽早下床活动, 基于风险分级选择预防措施,高危和极高 危患者尤应注意。术后应尽可能不用止血 药,止血药的使用是DVT的独立影响因素。 (1)低危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 (2)中危患者术后采取LMWH或LDUH药物 预防或机械性预防(GCS或IPC);
流行病学
美国 VTE 年发病率为 108/10 万,每年有 90 万例 VTE 发生。
在未采取预防措施的内科和外科患者中, DVT的发病率高达10%~40%,而 DVT 继发的 PE 导致了 10%的住院患者死亡和40%的妇科 手术后的死亡事件。
我国妇科手术后无预防措施的患者中 DVT 的发生率高达 9.2%~15.6%,DVT者中PE的发 生率高达46%。
危险因素
(4) VTE病史:既往有VTE病史者极易复发, 尤其是在大的手术后。
与无VTE 病史者相比,有VTE病史者再次发 生VTE的风险增加约8倍;而现阶段罹患VTE 的患者中,19%至少罹患过1次VTE.
危险因素
2. 手术相关因素:手术创伤以及导致的血 流状态改变是术后发生 VTE 不容忽视的因 素。
2. 手术后2~7 d内进行DVT筛查。 3. DVT筛查首选无创的下肢血管CUS检查。 4. 妇科手术后罹患 DVT 者需要进行相关检
查以除外PE。 5. 妇科手术后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
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预防静脉血栓栓塞(VTE)症的常规与措施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骨关节、脊柱等大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TE)。
DVT严重时可引起致命性肺栓塞,临床上轻者无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下肢深静脉是最常见的静脉血栓形成部位。
由于解剖因素,左下肢DVT的发生率高。
【概述】栓子随血液进入深静脉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DVT)。
栓子随血液进入肺动脉引起肺栓塞。
50%的近端DVT并发PTE,80-90%的PTE存在DVT【静脉血栓(VTE)形成的因素】1.血流缓慢:卧床、制动、手术、麻醉、心力衰竭、长途旅行、妊娠、肥胖、活动减少、组织水肿、体位扭曲、使用止血带,使静脉缓慢滞流诱导血液淤滞,促进凝血纤维蛋白聚合,加固血液凝块及血液凝块的增长,形成VTE。
2.血管壁损伤:创伤、烧伤、手术、败血症、下肢静脉曲张、血栓形成后、使用止血带、使用电刀,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等3.血液高凝状态:(1)先天性高凝状态:血栓抑制剂的缺乏、纤维蛋白原溶解异常。
(2)后天性高凝状态:组织和细胞损伤(休克、创伤、手术组织坏死、输血反应);药物所致(长期用雌激素导致血管内溶血作用、血管活性药物、肝素治疗有5%产生肝素血小板抗体);疾病所致(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心机梗死、急性脑卒中偏瘫、高脂血症、浓毒血症等)。
【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表现】根据发生的部位分为上肢DVT、下肢DVT、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不同的类型DVT,临床特点不同。
1、下肢DVT(1)患肢肿胀、疼痛、压痛。
(2)静脉曲张,皮下静脉突出。
(3)低热、患肢发绀、束状物。
2、上肢DVT(1)疼痛(2)肿胀、非凹陷性、于患侧疼痛后发生。
(3)发绀。
3.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双下肢/上肢静脉回流障碍及相应浅静脉扩张。
【肺栓塞(PTE)主要临床表现】(1)典型症状是肺梗死三联征(胸痛、呼吸困难、咯血)(2)胸闷、血压下降、心悸等症状。
静脉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PPT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的肺栓塞
总结词
突发胸痛、气短
详细描述
患者因突发胸痛、气短就诊,经检查发现存在右下肺动脉栓塞,进一步检查显示右侧髂静脉内异常回声,诊断为 深静脉血栓形成。
病例二:长期卧床导致的静脉血栓栓塞症
总结词
长期卧床、下肢肿胀
详细描述
患者因长期卧床导致下肢肿胀、疼痛,检查 发现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一步检查显 示下腔静脉内异常回声,诊断为静脉血栓栓 塞症。
诊断与治疗策略的关联
01
诊断
对于疑似VTE、DVT或PE的患者,医生通常会进行体格检查、血液检测
疗
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对于急性期的患者, 一般采用溶栓和抗凝治疗;对于慢性期患者,需长期抗凝治疗以预防血 栓复发。
关联
诊断与治疗策略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准确的诊断有助于制定合适的治疗 方案,而有效的治疗则有助于预防血栓的进一步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02
深静脉血栓形成
定义与病因
定义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 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
病因
主要由于血液高凝状态、血流滞缓和血管壁损伤等因素引起。常见于长期卧床、 肢体制动、外科手术、肿瘤、妊娠和某些遗传因素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静脉血栓栓塞症、深静脉 血栓与肺栓塞
• 静脉血栓栓塞症概述 • 深静脉血栓形成 • 肺栓塞 • 静脉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与肺栓
塞的关联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静脉血栓栓塞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组由 于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 血管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疾病。
肺栓塞的名词解释
肺栓塞1. 名词解释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由于血管内栓子(血栓、脂肪、气体或异物等)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循环急性血液供应不足的一种疾病。
2. 病因与发病机制2.1 病因肺栓塞最常见的原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即在下肢深静脉内形成血栓,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系统而引发。
其他病因包括脂肪栓塞、气体栓塞和异物栓塞等。
2.2 发病机制当深静脉内形成血栓后,部分血栓可脱落并随着血流进入右心房和右心室。
随着心室收缩,这些血栓可被推到肺动脉系统中的分支处,最终阻塞了供应氧气的小动脉。
被阻塞的小动脉会导致该区域的肺组织缺血,甚至坏死。
此外,栓子的存在还会引发炎症反应和血液凝固系统的激活,进一步加重肺栓塞的程度。
3. 发病风险因素3.1 静脉血栓形成(DVT)相关因素•外伤或手术后•长时间不活动(如长途旅行、卧床休息等)•妊娠或产后期•荷尔蒙替代治疗或口服避孕药使用•肿瘤或癌症治疗•肥胖•年龄大于60岁3.2 其他因素•高龄•吸烟•慢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某些遗传性凝血障碍(如因子V Leiden突变等)•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4. 症状与体征4.1 症状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样,可以从无明显症状到严重呼吸困难和休克。
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咳嗽,有时带血•心悸、心慌•晕厥或昏迷(在严重情况下)4.2 体征肺栓塞的体征可以包括:•心率加快•血压降低(在严重情况下)•肺部听诊可闻及异常呼吸音5. 诊断与评估5.1 临床评分系统为了帮助医生评估肺栓塞的风险和预后,一些临床评分系统被广泛应用。
其中最常用的是Wells评分和Geneva评分。
5.2 影像学检查肺栓塞的确诊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常用的方法有:•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可直接显示肺动脉内的血栓形成情况。
•肺通气灌注扫描(V/Q扫描):通过比较肺通气和血液供应之间的匹配关系来评估肺栓塞的可能性。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防治
临床效果:外科手术和内科患者中,已证实 LDUH 皮下注射可明显降低 DVT 、 PE 的发生率以及总死亡率。研究显示使用 LDUH 可增加严重出血的发生率,但并未增加致命性出血的发生率。
LDUH 皮下注射并不需要监测凝血参数。用药前后需监测血小板计数,以发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 Biblioteka ? 低分子肝素 (LMWH)
四、术后并发 VTE 的预防
早期预防是防止术后发生 VTE 的关键。目前的预防方法通常包括药物和机械方法。
? 药物预防方法
表 1 第六届 ACCP 会议推荐外科手术患者非预防时血栓形成危险的分层
危险分层 下肢(低位) DVT% 下肢(高位) DVT% 有症状 PE ( % ) 致死性 PE ( % ) 预防措施
Geerts 等报告术后 DVT 和 PE 的发生率因手术类型而异,骨科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普外科,妇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大手术等术后发生九 VTE 的概率均很高。迄今为止,国内尚缺乏术后发生 VTE 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
第六届 ACCP 会议上 Geerts 关于评估外科手术和创伤患者是否需要采取预防性措施的报告,受到重视并得到会议推荐在临床应用。
大手术 间断气囊压迫 /
髋关节、膝关节成型术,髋关节骨折 分级加压弹力内固定术,重度外伤,脊髓损伤 袜 + 低剂量肝
素 / 低分子肝素
? 低剂量肝素 (LDUH)
药理作用: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抑制血栓形成,抗凝血酶Ⅲ可使凝血酶 ( Ⅱ a) 以及凝血因子Ⅹ a 和Ⅸ a 失活。也可抑制凝血酶对凝血因子Ⅴ和Ⅷ的活化。
三、术后发生 PE 和 DVT 的诊断及治疗
术后恢复期突然出现的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加、休克、晕厥、胸痛等危重表现时,多为大块栓堵塞肺动脉,应极度怀疑 PE 的发生。对比手术前后的心电图的改变,可以发现 V1-V3 的 T 波改变, S Ι Q Ⅲ T Ⅲ或多种心律失常,心动过速等。动脉血气分析,多见为伴有 PCO2 下降的低氧血症;超声心动图可见异常,也可以完全正常;肺通气 / 灌注扫描和肺动脉造影可以明确诊断。
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肺栓塞(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综合征,近几年肺栓塞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发生肺栓塞(PE)的高危因素。
影响DVT和PE的因素中外科手术、创伤和(或)缺少活动排在首位,而外科手术中又以骨科脊椎手术、下肢骨关节手术的肺栓塞、深静脉发生率为最高。
一、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好发因素:(一)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或淤滞:围术期卧床制动;术中体位扭曲;静脉曲张病史等。
(二)血液高凝状态:(三)静脉壁损伤:术中使用止血带、手术机械操作,中心静脉置管等。
(四)吸烟、肥胖、高龄。
(五)长期卧床或下肢瘫痪。
(六)既往有静脉曲张、静脉血栓病史。
(七)重大复合性创伤:骨盆骨折和急性脊髓损伤。
(八)严重内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急性心梗等。
二、预防措施:(一)基本预防措施1、在四肢或盆腔邻近静脉周围的操作应轻巧、精细,避免静脉内膜受损。
2、术后抬高患肢时,不要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
3、鼓励病人尽早进行足和趾的主动活动,并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
4、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下肢可穿逐级加压弹力袜(GCS)。
(二)机械预防措施下肢血液循环促进仪或逐级加压弹力袜,他们均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
(三)药物预防措施:对于脊椎及骨关节等大手术术前及手术后第2日常规行抗凝治疗(凝血机制障碍除外)。
三、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健康宣教内容包括:(一)在生活中要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要多饮水,可稀释血液粘稠度。
(二)对危险人群,下决心改变生活方式很重要,如戒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保持心情舒畅、(三)饮食方面应注意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量饮茶。
对于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应注意服药时间不宜超过5年,也可采用间歇服药法,40岁以下则不宜采用药物避孕。
(四)做中大手术的高龄患者,都属于发生深静脉血栓中高度危险的患者,(五)当出现胸闷、胸痛和体温升高等可疑症状时,患者要及时通知护士和大夫。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很关键,时刻注意肺栓塞发生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很关键,时刻注意肺栓塞发生发布时间:2021-06-15T08:06:07.201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21年第2期作者:沈云婷[导读] 因此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是十分重要的,应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615000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危险的疾病,特别是在急性期可引发肺栓塞等严重的后果,因此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是十分重要的,应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一、深静脉血栓为何会导致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通常情况下,从腿疼和肿胀开始第1天到第14天都被称作深静脉血栓的急性期,14天到30天则是该疾病的亚急性期,发病30天之后则是深静脉血栓的慢性期。
之所以要进行深静脉血栓的分期,是因为处于深静脉血栓的急性期是十分危急的一种情况,可引发严重的肺栓塞并发症问题,对于患者来说,是严重的威胁,可引起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等,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深静脉血栓的栓子会引起肺栓塞是因为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特点所决定的,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分为静脉系统和动脉系统两大部分,静脉系统是全身的静脉血在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最终抵达肺部的血管,最后再向心脏流回,动脉系统则是由心脏射出来的动脉血,在主动脉向全身各处送达,参与了人体的新陈代谢。
深静脉中的血栓不会安静的待在一个地方,而是顺着血流移动,有可能会在移动过程中发生脱落,最后在肺部血管中形成堵塞。
例如深静脉血栓患者在地上活动的过程中,血栓很容易发生脱落,若是移动到肺部血管位置,形成大面积的血栓堵塞,就会导致患者发生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紧急的症状表现,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发生窒息、死亡。
深静脉血栓患者可能会在前几天感觉到疼痛,但是几天之后却不疼了,就认为这是自己恢复了,其实深静脉血栓的血栓病情每天都在蔓延,这在医学上被称为正反馈,由于血栓附着在血管壁上形成刺激作用,将更多的凝血因子聚集在此处,形成了更多的血栓,很有可能经过几天的时间血栓就增大2倍,完全堵死血管,反倒会使患者的疼痛消失。
预防“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预防“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静脉血栓栓塞是骨外科、妇产科等大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和肺栓(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临床上轻者无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尤其对于肺栓塞来说,肺栓塞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在美国是继高血压、心肌梗死排序第3位的循环系统疾病。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界一直将PTE视为少见病,以致造成大量的漏诊、误诊,许多病人因此而致残、致死。
急性PTE起病急,病死率高,在近期创伤、脊柱、下肢骨折后卧床,骨科手术后的病人中时有发生,而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率仍高达80%左右。
PTE是住院期间较常见的肺部疾病和致死原因之一。
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原因分析血流缓慢、静脉内膜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
手术中脊髓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血流减慢;麻醉时静脉壁平滑肌松弛,使内皮细胞受牵拉而胶质暴露;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以及术中出血、输血等。
大手术后,凝血因子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因而处于高凝和抗凝功能削弱状态。
大手术后,因切口疼痛或其它问题须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有时膝下垫枕呈屈曲状态,均可使血流缓慢,从而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大手术后的感染可致血管周围组织化脓性炎症,亦可损伤静脉管壁的内膜,使血小板黏附在病变的内膜上,进而发展成血栓。
下肢深静脉是最常见的静脉血栓形成部位。
由于解剖因素,左下肢DVT 的发生率高。
大于35岁,肥胖以及术前长期住院,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常伴有静脉血流缓慢,故DVT 的发生风险也升高。
此外,合并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静脉曲张、有静脉血栓形成史及血凝异常疾病,均可增加围手术期发生DVT的风险。
肺栓塞(pulmon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占致死原因的第三位。
静脉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和肺栓塞)防治管理制度
静脉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和肺栓塞)防治管理制度简介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分为深静脉血栓栓塞症(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DVT指深静脉内形成血栓,PE则是由DVT引起的血栓脱落到肺动脉系统。
防治管理制度的目的制定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制度旨在降低该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医疗机构对该疾病的防治工作。
防治管理制度的内容1. 预防措施- 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加压袜、早期活动等。
- 提高患者对该病的认识,宣传预防知识和方法。
2. 诊断和治疗- 提高医务人员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识别和诊断能力。
-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等。
- 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
3. 护理管理- 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包括伤口护理、用药指导、心理支持等。
- 教育患者和其家属,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发展和管理要点。
4. 强化宣教-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提高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知。
- 在医疗机构和社区开展相关的宣教活动,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
总结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对于降低发病率、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全面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预防该疾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发展。
同时,加强宣教工作,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水平,有助于尽早发现和治疗患者,最大程度地减少疾病的损害。
综合医院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综合医院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规范综合医院院内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VTE)的临床管理,构建院内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VTE)防治管理体系,制定有效的预防方法和策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住院患者医疗安全,降低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VTE)导致的疾病负担,从而提升我院肺血栓栓塞症(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综合防治水平。
根据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同意开展加强肺栓塞和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能力建设项目》的精神和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VTE项目),结合医院工作实际,经研究特制定该实施方案。
一、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能力建设项目的和意义肺血栓栓塞症(PTE,以下简称为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PTE和DVT 是VTE在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两种重要临床表现形式。
医院内致死性VTE的发生,已构成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潜在风险,成为临床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面临的严峻问题。
肺栓塞(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防治能力建设项目(以下简称“VTE 项目”)的建设目标是通过构建医院院内PE和DVT防治管理体系,采取积极有效的风险评估手段,制定有效的预防方法和策略,规范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住院患者医疗安全,降低 VTE 导致的疾病负担,并通过系统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中国人群发病规律,从而提升我国PE 和 DVT 的综合防治水平。
建设意义是临床上诸多科室的患者均存在 VTE 风险,VTE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一旦发生,致死和致残率高。
但VTE又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积极有效的预防可以显著降低其发生率,规范诊治可以显著降低其病死率。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VTE防治现状并不乐观,提高各科室医务人员对VTE严重性的认知,加强VTE的医院内综合防治迫在眉睫。
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预防专家共识
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预防专家共识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妇科手术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手术类型。
虽然手术的成功率越来越高,但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近年来,专家们深入研究 DVT 与 PE 的预防措施并形成了一份共识文件,旨在指导医生和患者预防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什么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凝结而形成的血栓。
常见于下肢,但可能也出现于盆腔和肾上腺静脉等部位。
术后 DVT 与 PE 的风险因素包括手术创伤、手术时间、年龄、肥胖、违反规定的术前禁食、以及其他患有 DVT 或 PE 的疾病。
什么是肺栓塞(PE)肺栓塞是血栓堵塞肺动脉的一种紧急状况。
它往往发生在 DVT 的基础上,其中血栓移动到肺部并阻塞了肺动脉的一支或多支分支。
严重 PE 可以引起心力衰竭和死亡。
专家共识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专家们制定了一份共识文件,包括以下重要方面:预防性药物治疗专家们推荐给患者预防性药物治疗。
常见药物包括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术后 DVT 和 PE 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药物治疗需根据医生的建议准确使用。
弹力袜弹力袜是一种可以增加静脉回流速度的物品。
专家建议在手术过程中和术后戴用弹力袜可有效降低 DVT 和 PE 的风险。
术后戴用弹力袜的时间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而定,以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
手术患者的观察手术后应保持患者的高度警觉,特别需要注意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征候的发生。
如出现下肢疼痛、肿胀、红斑、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专家共识的重要性专家共识的存在为医疗机构提供了制定规范实施的科学依据,同时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术后护理指南,加强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和沟通。
DVT 与 PE 的预防需要医生和患者通力合作,通过共识文件的制定,桥梁的建立,也为妇科手术后患者将来的医疗提供了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TE的诊断策略(2)
疑似诊断:
常见的易患因素 临床特征性表现 常规辅助检查(血气、心电图、X线胸片) 血D-dimer 床旁超声检查
PTE的诊断策略(5)
PTE的临床分型:
大面积PTE 休克和低血压为主要表现, BP低于90 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超 过40 mmHg,持续15 min 以上
预防PTE ,必须着眼、着手于DVT的防治
流行病学(1)
肺血栓栓塞是常见病 PTE的特点是三高:
高发病率,AMI的1/3~1/2 高误、漏诊率,70%~90% 高死亡率,20%~30% 正确诊断、及时治疗、死亡率可大幅下降
PTE-DVT是临床常见病
美国:PTE年新发例数20万 英国:PTE年发病约6.5万 法国:PTE年发病超过10万 意大利:PTE年发病不少于6万
肺栓塞与深静脉 血栓形成
概念 流行病学 血栓形成的因素分析 诊断手段及进展 治疗方法 预防
几个概念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 病原因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造成肺血栓栓塞(PTE) 的原因主要是深静 脉血栓形成(DVT) ,DVT脱落→PTE
DVT与PTE 是一种疾病在不同部位、不同 阶段的表现,两者合称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
对亚段肺栓塞观察者结果不一致率达三分之一 动物实验显示,其敏感性和阳性预计值87%-
88% 具有一定的风险:肺动脉压力增加、肝肾毒性、
其他并发症 目前应用有限
CTPA是非大面积PE首选检查
是VTE诊断方法上的革命,减少了肺动 脉造影的应用,特异性明显高于V/Q显 像,可替代其它影像检查
非大面积PTE 次大面积PTE 非大面积PTE的亚型,血
流动力学较稳定,但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的 表现,超声右心运动减弱
可疑PTE首先须进行临床可能性评估
PTE临床可能性评估:
临床表现为气短和/或呼吸急促(90%),伴或 不伴有胸膜样疼痛(88%)、咳嗽(53%)、咯血 (30%)、晕厥(13%)时:
PTE临床可能性预测的可靠性更高
采用临床预测模式联合D-dimer结果
Bate SM等对556疑诊DVT的门诊患者 研究表明,临床低度或中度可能性联合 正常D-dimer的阴性预测值99.6%
Wells PS对930例疑诊PTE的急诊患者 研究表明,93%的疑诊PTE可安全的诊 断或排除,仅7%需进一步检查
西方国家,总人群中DVT和PTE的年发 病率分别为1.0‰和0.5‰
在我国 80年代
安贞医院:3 -5例/年
协和医院:6-8例/年
朝阳医院:3-8例/年
90年代至今
40-60例/年
60例/年
215例/年
血管壁的损伤
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和产生 的多种抗血栓的生物活性物质对凝血纤溶 系统进行调节,可防止血栓的形成
1.5分
咯血
1.5分
恶性肿瘤(化疗或姑息治疗正进行或已停止6个月) 1.0分
PTE可能性与其它疾病相比,诊断可能性相同或更大 3.0分
预测可能性分级: 低度可能性<2.0分 中度可能性2.0-6.0分 高度可能性>6.0分
在临床工作中只有同时充分应用 下肢深静脉超声、 超声心动图、 D-二聚体、 胸片、 血气分析、 心电图等常规诊断技术,才能使DVT-
但在某些病理因素存在的条件下,这种平 衡及稳定性遭到破坏,导致血栓的形成
血液性质的改变----血液的高凝状态
先天性因素 抗凝物质的缺乏---AT-Ⅲ、蛋白C、S缺 乏症等
获得性因素 恶性肿瘤、糖尿病、高脂血症、妊娠、 口服避孕药物、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 凝血机制亢进
危险因素分级
影响CVC-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PIOPED研究显示V/Q显像仅能在少数 患者中确诊或排除PE
不同观察者之间结果的不一致率高 假阳性:既往心肺疾病史
假阴性:肺动脉血栓的不全阻塞 非诊断性结果还须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
核素肺扫描(V/Q显像)
首选V/Q显像主要用于:
同期立位胸片检查结果正常 既往 V/Q扫描结果低度可能+临床低度可能=排除PE V/Q扫描结果高度可能+临床高度可能=PE
塞系数为2 病人的最大阻塞指数为40 病人血管阻塞百分比=(阻塞的部位的
值× 阻塞系数)/40× 100%
CT定量PTE阻塞程度指数(2)
a. 是否缺乏与PE同样可能性的其它诊断? b. 是否存在高度危险因素? PTE临床低度可能性:neither PTE临床中度可能性:a or b PTE临床高度可能性:a and b
DVT临床可能性预测
肿瘤进展期 瘫痪、偏瘫或近期下肢石膏固定 大手术或卧床大于3天 沿深静脉径路局部压痛 腓肠肌、腘窝、大腿肿胀 病侧小腿周径较对侧增大1cm 凹陷性水肿(患侧下肢更明显) 无浅表静脉曲张 有与DVT同样可能性的其它诊断
可做定量分析,不仅显示肺血管内血栓 与血管壁的情况,还可显示后续改变, 如楔形阴影、右室改变等
当PE被排除时可做出另一正确诊断
CTPA--敏感性、特异性高,清晰
显示栓子
精确度高、薄层扫描、工作站对影像三维 重建
操作更快捷,便于急诊检查 不管经验如何,以及是否患者合并其它心
肺疾病,观察者间有很好的诊断一致性 CTPA无异常者,不抗凝治疗是安全的,三
个月内发生致死性PE极低 有助于PTE严重程度评估和疗效观察
完全型充盈缺损
轨道征
评估PTE严重度
CT定量PTE阻塞程度指数 CT测量评价右心功能
CT定量PTE阻塞程度指数(1)
以段动脉为单位,段动脉阻塞记1分 双肺按20个肺段计算,即上肺3个段,
右中叶或左舌叶2个段,下肺5个段 阻塞系数:部分阻塞系数为1,完全阻
预测可能性分级: 低度可能性<0分 中度可能性1-2分 高度可能性>2分
3.0分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2.0分
PTE临床可能性预测
有DVT症状和体征(一侧下肢周径增大和深静脉压痛) 3.0分
心率>100次/分
1.5分
制动(卧床>3天)或4周前行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