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两首新诗赏析

合集下载

舒婷诗歌《惠安女子》原文及赏析

舒婷诗歌《惠安女子》原文及赏析

舒婷诗歌《惠安女子》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舒婷诗歌《惠安女子》原文及赏析【导语】:惠安女子野火在远方,远方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以古老部落的银饰约束柔软的腰肢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啊,浪花无边无际天生不爱倾诉苦难并非苦难惠安女子野火在远方,远方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以古老部落的银饰约束柔软的腰肢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啊,浪花无边无际天生不爱倾诉苦难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唤醒普遍的忧伤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惠安女子赏析福建惠安,历史上是一个“十年九旱,十雨九涝”的地方,闭塞,贫穷,封建陈规陋习,给惠安女子带来了许多苦难。

舒婷双桅船诗歌原文及赏析

舒婷双桅船诗歌原文及赏析

舒婷双桅船诗歌原文及赏析舒婷双桅船诗歌原文及赏析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是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舒婷双桅船诗歌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双桅船舒婷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呵,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赏析一首美好的诗往往是情景交融的。

舒婷的《双桅船》尤其如此。

似乎舒婷也很喜欢这首小诗,她出版的第一本诗集便以《双桅船》而命名。

《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

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

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

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

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

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

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

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

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

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

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象一只双桅船。

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

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

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

致橡树赏析

致橡树赏析

致橡树赏析(一):舒婷以前是名满天下的诗人,《致橡树》以前是传遍天下的诗歌,二十年前,评说纷纭。

虽然如今朦胧诗派早已落入冷寂,但舒婷及其《致橡树》却值得一说。

《致橡树》是完全没有朦胧意味的感情诗,诗人运用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表达了明丽隽美的意象,在中国新诗八十年的发展史上,也许再没有其它任何一首感情诗比它更优秀。

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创作于一九七七年三月,是文革后最早的感情诗。

作品赏析4《致橡树》赏析之三感情的礼赞《致橡树》一诗,采取木棉树的独白口吻与橡树对话,在当时的诗歌创作上,这种手法是具有开拓性的。

橡树是一种木质紧实而高大的用材树,而木棉树又叫英雄树,形象亦高大挺拔,是花树中最高大的一种。

我们不得不承认诗人在选取诗歌创作材料时的精心设计:橡树是那样适合代表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木棉则又是那样贴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以及与男性的平等要求。

诗人透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城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感情观。

很好的句子这首诗一诞生,橡树和木棉,就成为我国感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花叶依风的旧的情爱描述模式,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偏重于给予的互爱原则,完美地体现出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建立在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的前提下。

这种感情观极有思想含量和艺术震撼力,显得无比的厚重。

致橡树赏析(二):《致橡树》一诗,采取木棉树的独白口吻与橡树对话,在当时的诗歌创作上,这种手法是具有开拓性的。

橡树是一种木质紧实而高大的用材树,而木棉树又叫英雄树,形象亦高大挺拔,是花树中最高大的一种。

我们不得不承认诗人在选取诗歌创作材料时的精心设计:橡树是那样适合代表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木棉则又是那样贴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以及与男性的平等要求。

诗人透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城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感情观。

舒婷经典爱情诗,《致橡树》《神女峰》作品解析

舒婷经典爱情诗,《致橡树》《神女峰》作品解析

舒婷经典爱情诗,《致橡树》《神女峰》作品解析以下是由为您整理提供的关于舒婷的两首经典爱情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舒婷的两首经典爱情诗《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作品解析:《致橡树》一诗,采取“木棉树”的独白口吻与“橡树”对话,在当时的诗歌创作上,这种手法是具有开拓性的。

橡树是一种木质紧实而高大的用材树,而木棉树又叫英雄树,形象亦高大挺拔,是花树中最高大的一种。

我们不得不承认诗人在选取诗歌创作材料时的精心设计:橡树是那样适合代表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木棉则又是那样贴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以及与男性的平等要求。

诗人通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城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这首诗一诞生,橡树和木棉,就成为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花叶依风的旧的情爱描写模式,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偏重于给予的互爱原则,完美地体现出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建立在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的前提下。

这种爱情观极有思想含量和艺术震撼力,显得无比的厚重。

作为女性,她默认应该具有脉脉含情的体贴和温柔,但又认为不能停留在这种情意绵绵的状态,她承认铺垫和衬托能使对方的形象更加出众和威武,但又觉得这种作用仍然没有表达出爱情的全部力量。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及赏析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及赏析

【导语】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

她的诗注重⾃我表现,追求⼼灵的⾃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道主义为核⼼的⼈⽣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的处境的关怀。

她的诗富于想象,⽽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些常常被⼈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暗⽰、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法,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从⽽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蜗⾏摸索 我是⼲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的⼗亿分之⼀, 是你九百六⼗万平⽅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诗作赏析:⼀颗拳拳的⾚⼦之⼼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旨在表达诗⼈对祖国的⼀种深情。

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有⼥⼉对祖国艾艾的不满与献⾝的真情。

全诗⽴意新颖,感情真挚,⼀反过去某些诗的浮泛与“神话”式的歌颂,从⼀个别致的⾓度来吟唱祖国的歌。

正如诗中所唱:“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挣脱”,诗⼈以⾚⼦的⽬光,扫瞄着祖国的贫穷与落后,以拳拳的⼥⼉之⼼,表达着哀怨的深情:“我是贫困,/我是悲哀。

舒婷《神女峰》赏析

舒婷《神女峰》赏析

舒婷《神女峰》赏析《神女峰》/舒婷在向你挥舞的各色手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舒婷发表《致橡树》以后四年,又有《神女峰》面世。

《致橡树》通过“木棉”对“橡树”的倾诉,表现了对独立平等、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惜自身价值的爱情观念的呼唤。

而《神女峰》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

诗歌由巫山神女峰触发的灵魂惊悸写起。

神女峰凝结着许多内涵不同的爱情故事,而这首诗主要取意于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峰》。

两赋写楚怀王梦中亲幸了巫山神女,神女便树立了永远忠贞于他的志节。

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和宋玉游巫山,神女虽一度对宋玉萌生爱意,又被襄王苦苦追求,却终于理性战胜情欲,毅然表示要永远忠于怀王,不再与别人恋爱。

沿着这一逻辑,民间传说又补充了神女日夜凝望怀王,日久化为石柱,成了人们万世景仰的偶像等内容。

于是,神女峰便成了不嫁二男、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标本。

诗歌一开始就展现的意向是;:船到神女峰前,游客们向石像挥舞起各色手帕,对这一偶像狂热的崇敬,表现出在传统道德的强大磁场中,人们思维习惯和感情趋项的顽固惯性,然而觉悟者还是有的,她收回挥舞的手臂,捂住眼睛搽拭泪水--她分明觉察了神女偶像的可悲性。

人们离去后,她继续苦苦思索:那么多女人总是通过苦守贞洁来追求一种道德价值的实现,她们热衷于把美丽的梦想安排在一条可怕道路的尽头。

她们的悲惨充斥着社会生活和神话故事,以致悲剧“代代相传”,被铸造成道德楷模,被铺设成文化传统。

多么可悲。

“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是困惑,更是质疑:那神女,那许多的妇女,本来有着鲜活的生命和正常的需求,怎么能甘心变成石头呢?她们为着一个没有价值的期待,错过许多俯拾即是、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机遇。

舒婷诗歌《献给我的同代人》原文及赏析

舒婷诗歌《献给我的同代人》原文及赏析

舒婷诗歌《献给我的同代人》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舒婷诗歌《献给我的同代人》原文及赏析【导语】:献给我的同代人他们在天上愿为一颗星他们在地上愿为一盏灯不怕显得多么渺小只要尽其可能唯因不被承认才格外勇敢真诚即使像眼泪一样跌碎敏感的大地处处仍有持久而悠远的回声献给我的同代人他们在天上愿为一颗星他们在地上愿为一盏灯不怕显得多么渺小只要尽其可能唯因不被承认才格外勇敢真诚即使像眼泪一样跌碎敏感的大地处处仍有持久而悠远的回声为开拓心灵的处女地走入禁区,也许——就在那里牺牲留下歪歪斜斜的脚印给后来者签署通行证品意象读新诗——舒婷《献给我的同代人》赏析“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是诗人表达情感,寄托情思的载体。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5篇)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5篇)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5篇)《致橡树》赏析1舒婷发表《致橡树》以后四年,又有《神女峰》面世。

《致橡树》通过“木棉”对“橡树”的倾诉,表现了对独立平等、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惜自身价值的爱情观念的呼唤。

而《神女峰》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

诗歌由巫山神女峰触发的灵魂惊悸写起。

神女峰凝结着许多内涵不同的爱情故事,而这首诗主要取意于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峰》。

两赋写楚怀王梦中亲幸了巫山神女,神女便树立了永远忠贞于他的志节。

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和宋玉游巫山,神女虽一度对宋玉萌生爱意,又被襄王苦苦追求,却终于理性战胜情欲,毅然表示要永远忠于怀王,不再与别人恋爱。

沿着这一逻辑,民间传说又补充了神女日夜凝望怀王,日久化为石柱,成了人们万世景仰的偶像等内容。

于是,神女峰便成了不嫁二男、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标本。

诗歌一开始就展现的意向是;:船到神女峰前,游客们向石像挥舞起各色手帕,对这一偶像狂热的崇敬,表现出在传统道德的强大磁场中,人们思维习惯和感情趋项的顽固惯性,然而觉悟者还是有的,她收回挥舞的手臂,捂住眼睛搽拭泪水——她分明觉察了神女偶像的可悲性。

人们离去后,她继续苦苦思索:那么多女人总是通过苦守贞洁来追求一种道德价值的实现,她们热衷于把美丽的梦想安排在一条可怕道路的尽头。

她们的悲惨充斥着社会生活和神话故事,以致悲剧“代代相传”,被铸造成道德楷模,被铺设成文化传统。

多么可悲。

“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是困惑,更是质疑:那神女,那许多的妇女,本来有着鲜活的生命和正常的需求,怎么能甘心变成石头呢?她们为着一个没有价值的期待,错过许多俯拾即是、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机遇。

多么荒谬。

下文的“金光菊”和“女贞子”是巫峡中的常见植物,它们聚凑成迎船而来的“洪流”。

它们生机蓬勃,自由活泼,体现着生命属于自己,应由自己支配的哲理,启发人们抛弃那为“规范”而生活的旧的伦理枷锁。

最后两句,指出“神女”们为了一种道德虚荣,在寂寞痛苦中挣扎,甘做一个毫无意义的展览品,实在不值得,不如步入世俗生活,向心爱的人倾诉心声,宣泄委屈,这才是幸福。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橡树根本是北方的,木棉根本是南方的,这两棵树永远不可能在一块,以下是我们收拾的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欢迎大伙阅读。

【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她的诗着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生活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

她的诗富于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一些常常让人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使用暗示、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着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述的空间,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诗歌原文】我假如爱你——绝不像攀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假如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部分都还不够!我需要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块。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大家都互相致意,但无人听懂大家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大家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大家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离别,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只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地方,足下的土地。

【诗歌赏析】《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舒婷诗《赠别》与《墙》赏析

舒婷诗《赠别》与《墙》赏析

舒婷诗《赠别》与《墙》赏析舒婷作品鉴赏赠别人的一生应当有许多停靠站我但愿每一个站台都有一盏雾中的灯虽然再没有人用肩膀挡住呼啸的风以冻僵的手指为我掖好白色的围巾但愿灯象今夜一样亮着吧即使冰雪封住了每一条道路仍有向远方出发的人我们注定还要失落无数白天和黑夜我只请求留给我一个宁静的早晨皱巴巴的手帕铺在潮湿的长凳你翻开蓝色的笔记芒果树下有隔夜的雨声写下两行诗你就走吧我记住了写在湖边的小路上你的足印和身影要是没有离别和重逢要是不敢承担欢愉与悲痛灵魂有什么意义还叫什么人生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

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

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这首《赠别》虽然是一首爱情诗,但是最后一节也写出了一些人生哲理。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

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赏析舒婷的朦胧诗《墙》原文:我无法反抗墙,只有反抗的愿望。

我是什么?它是什么?很可能它是我渐渐老化的皮肤,既感觉不到雨寒风霜,也接受不了米兰的芬芳。

还有可能我只是株车前草,装饰性地寄生在它的泥缝里,我偶然,它必然。

夜晚,墙活动起来,伸出柔软的伪足,挤压我,勒索我,人我适应各种各样的形状。

我惊恐地逃到大街上,发现相同的恶梦,挂在每一个人的脚后跟。

一道道畏缩的目光一堵堵冰冷的墙。

呵,我明白了,我首先必须反抗的是:我对墙的妥协,和对这个世界的不安全感。

赏析舒婷的朦胧诗《墙》:意象诗往往具有哲理美,因为象征手法能加强诗的理性力量。

化抽象为具象,正是抽象诗大显神通的地方。

“墙”是僵化了的艺术传统的象征。

舒婷《神女峰》及赏析

舒婷《神女峰》及赏析

舒婷《神女峰》及赏析舒婷,女,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舒婷,原名龚佩瑜,从小随父母定居于厦门,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舒婷《神女峰》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神女峰舒婷在向你挥舞的各色手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诗作赏析: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舒婷发表《致橡树》以后四年,又有《神女峰》面世。

《致橡树》通过“木棉”对“橡树”的倾诉,表现了对独立平等、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惜自身价值的爱情观念的呼唤。

而《神女峰》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

诗歌由巫山神女峰触发的灵魂惊悸写起。

神女峰凝结着许多内涵不同的爱情故事,而这首诗主要取意于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峰》。

两赋写楚怀王梦中亲幸了巫山神女,神女便树立了永远忠贞于他的志节。

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和宋玉游巫山,神女虽一度对宋玉萌生爱意,又被襄王苦苦追求,却终于理性战胜情欲,毅然表示要永远忠于怀王,不再与别人恋爱。

沿着这一逻辑,民间传说又补充了神女日夜凝望怀王,日久化为石柱,成了人们万世景仰的偶像等内容。

于是,神女峰便成了不嫁二男、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标本。

诗歌一开始就展现的意向是;:船到神女峰前,游客们向石像挥舞起各色手帕,对这一偶像狂热的崇敬,表现出在传统道德的强大磁场中,人们思维习惯和感情趋项的顽固惯性,然而觉悟者还是有的,她收回挥舞的手臂,捂住眼睛搽拭泪水--她分明觉察了神女偶像的可悲性。

舒婷诗《致橡树》赏析

舒婷诗《致橡树》赏析

舒婷诗《致橡树》赏析舒婷诗《致橡树》赏析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1977年3月27日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

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

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

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

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

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

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舒婷《神女峰》及赏析

舒婷《神女峰》及赏析

舒婷《神女峰》及赏析舒婷,女,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舒婷,原名龚佩瑜,从小随父母定居于厦门,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舒婷《神女峰》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神女峰舒婷在向你挥舞的各色手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诗作赏析: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舒婷发表《致橡树》以后四年,又有《神女峰》面世。

《致橡树》通过“木棉”对“橡树”的倾诉,表现了对独立平等、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惜自身价值的爱情观念的呼唤。

而《神女峰》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

诗歌由巫山神女峰触发的灵魂惊悸写起。

神女峰凝结着许多内涵不同的爱情故事,而这首诗主要取意于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峰》。

两赋写楚怀王梦中亲幸了巫山神女,神女便树立了永远忠贞于他的志节。

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和宋玉游巫山,神女虽一度对宋玉萌生爱意,又被襄王苦苦追求,却终于理性战胜情欲,毅然表示要永远忠于怀王,不再与别人恋爱。

沿着这一逻辑,民间传说又补充了神女日夜凝望怀王,日久化为石柱,成了人们万世景仰的偶像等内容。

于是,神女峰便成了不嫁二男、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标本。

诗歌一开始就展现的意向是;:船到神女峰前,游客们向石像挥舞起各色手帕,对这一偶像狂热的崇敬,表现出在传统道德的强大磁场中,人们思维习惯和感情趋项的顽固惯性,然而觉悟者还是有的,她收回挥舞的手臂,捂住眼睛搽拭泪水--她分明觉察了神女偶像的可悲性。

舒婷的诗歌的特色

舒婷的诗歌的特色

舒婷的诗歌的特色舒婷,原名龚佩瑜,是当代“朦胧诗”创作的代表诗人之一,她的诗歌创作受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影响,诗风开阔、刚柔并进,把女性的敏感和细腻带入到诗意的境界,传达出她灵魂的歌咏,将中国传统诗歌与现代诗歌完美的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致橡树》和《双桅船》就是她的代表作,以下从舒婷的这两部作品来分析她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一、舒婷的诗歌抒写着人生的理想舒婷的诗歌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隽永着人生的体悟,例如在诗歌《致橡树》中,作者坦诚又热情地歌唱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及独立的姿态。

以“木棉”和“橡树”的形象象征相爱双方真挚的爱情以及相对立的人格。

“橡树”象征着刚毅的男性,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则象征着具有审美气质的新时代的女性人格,她充溢着刚健、丰盈的生命气息从旧式女性妩媚和纤柔中走出来,由于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独立人格,所以“仿佛永远分离”,但他们又有着共同的经历及信仰,又致使他们“却又终相依”。

这是诗人对爱情的理想,也是她对自我价值以及高尚人格的追求。

二、诗歌表达了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舒婷的诗歌充盈着理想和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对时代、对人生及爱情等重要问题的思考与关注,既充满着激情又温馨平和。

例如:在《双桅船》中,诗人利用具体的形象“双桅船”来替代诗人自己的复杂的情感。

一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面又是爱情向往的“岸”。

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与“岸”相遇与别离,既和谐又矛盾。

让诗人感到了前行得沉重和艰难。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诗歌中表现出诗人自我的、个性的情绪与心态,也是那个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的时代紧迫感所带来的动力。

另外,诗中的“岸”象征着女性最终的爱情归宿,而“风暴”则象征着那个时代的人所经历的不平常风云,“灯”代表着诗人坚守的光明信念。

三、诗歌的创作具有探索精神舒婷在诗歌创作的艺术表现上具有探索精神,她的探索主要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也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观来抒发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赏析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赏析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赏析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原诗欣赏】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我是你簇新的思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作品】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著名女诗人,1952年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居住于厦门鼓浪屿。

1964年就读于厦门一中,1969年至闽西山区插队,1972年返回厦门,当工人、统计员、染纱工、焊锡工等。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真水无香》等。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中国作协“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作奖”。

并被编入选入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和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真水无香》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奖”。

另《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节选自沪教版六年级下的语文教材,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孩提时代的人的心声。

舒婷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她的《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

舒婷《致橡树》及赏析

舒婷《致橡树》及赏析

舒婷《致橡树》及赏析《致橡树》是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运用了橡树作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下面来一起赏析一下这首诗。

首先是全诗的整体结构。

这首诗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出发、中途、到达。

每一个部分都有两个节奏一样的短句,整首诗形成了交互呼应的韵律效果。

这样的结构可以让读者通过韵律把握全诗的情感走向。

然后我们来分析一下每一部分的意境和情感:出发:橡树还没开花,诗人就已经要向它示爱了。

诗中的“千万条,你就是其中一条”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信仰和决心。

这一部分的情感是被爱情驱动的冲动和憧憬。

中途:诗人在中途遇到了挫折,橡树并没有像诗人想象的那样温顺,而是强而有力地扭曲向天。

这让诗人意识到了爱情的复杂和艰难,但她仍然选择坚持。

这一部分的情感是艰难却又执着的爱情。

到达:在经历了一路的坎坷后,诗人终于到达了橡树的身边。

诗中的“这一生至少要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无私和奉献。

这一部分的情感是无私奉献和深沉感动的爱情。

最后是全诗的主旨和价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积极态度和不懈追求,即使道路曲折、艰难,但诗人仍然选择坚持,并将这份爱抒发到一棵橡树上。

这种关于爱情的信仰和执着,启示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勇敢追求自己所爱,无论遇到多少挫折都不要放弃。

总之,《致橡树》是一首以橡树为比喻的爱情诗,凝结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不懈追求。

通过整首诗整齐清晰的结构和精准的语言,诗人让读者透彻感受到了她对爱情的热情和信仰。

舒婷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舒婷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舒婷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如下是有关舒婷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1、主要内容:
(1)主要表现为对历史主义和人性价值的坚守,对理想未来的追求和歌颂。

《这也是一切》一诗就典型地体现了舒婷理想主义者的特点。

(2)对“人”的关怀与对“爱”的呼唤,并以此来表现现实和反思历史,也是舒婷作品的重要内容。

(3)作为一位女诗人,舒婷还在其诗中充分展示了女性曲折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尤其表现在一些爱情诗中。

其爱情诗总共分为三层:一是纯然抒写甜蜜而缠绵的“爱的忧伤”,如《四月的黄昏》《雨别》;二是借“爱”和“友谊”反映社会生活和同时代人的理性思索,如《岛的梦》等;三是作为独立个体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如《致橡树》《神女峰》《双栀船》。

2、艺术特色:
(1)巧妙地把握情感律动。

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特别善于表现女性独有的敏感。

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在其诗中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

舒婷又能在一些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辨力量,又楚楚动人。

(2)浓厚的浪漫主义和理想色彩。

舒婷有着对爱的细腻感受,以及对人生苦难的体悟,都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色彩,她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反潜动着激情。

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3)意象逻辑紧密结合。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用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舒婷《神女峰》及赏析

舒婷《神女峰》及赏析

舒婷《神女峰》及赏析舒婷,女,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舒婷,原名龚佩瑜,从小随父母定居于厦门,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舒婷《神女峰》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神女峰舒婷在向你挥舞的各色手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诗作赏析: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舒婷发表《致橡树》以后四年,又有《神女峰》面世。

《致橡树》通过“木棉”对“橡树”的倾诉,表现了对独立平等、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惜自身价值的爱情观念的呼唤。

而《神女峰》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

诗歌由巫山神女峰触发的灵魂惊悸写起。

神女峰凝结着许多内涵不同的爱情故事,而这首诗主要取意于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峰》。

两赋写楚怀王梦中亲幸了巫山神女,神女便树立了永远忠贞于他的志节。

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和宋玉游巫山,神女虽一度对宋玉萌生爱意,又被襄王苦苦追求,却终于理性战胜情欲,毅然表示要永远忠于怀王,不再与别人恋爱。

沿着这一逻辑,民间传说又补充了神女日夜凝望怀王,日久化为石柱,成了人们万世景仰的偶像等内容。

于是,神女峰便成了不嫁二男、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标本。

诗歌一开始就展现的意向是;:船到神女峰前,游客们向石像挥舞起各色手帕,对这一偶像狂热的崇敬,表现出在传统道德的强大磁场中,人们思维习惯和感情趋项的顽固惯性,然而觉悟者还是有的,她收回挥舞的手臂,捂住眼睛搽拭泪水--她分明觉察了神女偶像的可悲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婷两首新诗赏析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厦门人。

1969年下乡插队开始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舒婷的诗》等,散文集《心烟》等8部。

境外出版5个语种9种个人诗译本。

这里选择她的《流水线》和《在潮湿的小站》进行赏读。

1.流水线
在时间的流水线里
夜晚和夜晚紧紧相挨
我们从工厂的流水线撤下
又以流水线的队伍回家来
在我们头顶
星星的流水线拉过天穹
在我们身旁
小树在流水线上发呆
星星一定疲倦了
几千年过去
它们的旅行从不更改
小树都病了
烟尘和单调使它们
失去了线条和色彩
一切我都感觉到了
凭着一种共同的节拍
但是奇怪
我惟独不能感觉到
我自己的存在
仿佛丛树与星群
或者由于习惯
或者由于悲哀
对本身已成的定局
再也没有力量关怀
异化,连同“存在性不安”
拖着疲惫的双腿,从工厂的流水线撤下来,揉着发悃的眼皮、满脑子迷迷糊糊;抬头,夜空的星星晕头向;闭眼,无数飞舞的焊点火冒金花。

星星、焊点、金花,三种意象相互缠绕、叠加,构成那个夜晚的某种契机。

原先,宇宙中那么生动的星相,此时由于“疲惫移情”,也变得“麻木”了;本来,大自然那么多活泼的小树,也在流水线的“排序”下,变得机械呆板了。

凭着敏锐直觉,从多年生存体验里,拽住了一个“诗想”。

1972年底,从插队的地方调回城里,先后当了8年工人:翻砂工、浆洗工、挡车工、焊接工。

处在生产第一线,经常“三班倒”,因此对流水线“情有独钟”。

8年积劳,“忽然”发作于那个夜晚。

第一段写四种流水线(时间的、空间的、工作的、自然的),为其后的思绪“提升”做了感性铺垫。

第二段引出流水线运行轨迹——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生的——所造成的弊端病态。

诗人身在其中,凭着与对象“一种共同的节拍”,心有灵犀一点通,意识到这种陷阱的可怕、可虑。

第三段写在这种包围圈里,诗人终于醒悟,外力无休止的运,势必夷平人的感性棱角,约束人的自由空间。

人在机械的轨道里,自我最容易被剥夺篡改,人的“自在”,
早被先天“异在”了,何谈还有什么能力“自为”呢?人一旦落入“异在”力量的同化主宰中,主体性丧失殆尽,人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
以流水线为标志的工业化进程,不断高歌猛进,但初级阶段,落后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难免叫人沦为流水线的工序。

尤其是密集型手工操作,在“驯服工具论”的支配下,掩盖了广大低层员工的劳动辛酸;遮蔽了活生生的具体个人,扭曲了人性;严密组织的机器和教条模式运,从物质到精神,都教人陷入统一的律令里。

“异化”问题,在今天看来,不过是常识。

可是26年前,是大大的雷区!揭示流水线造成的异化,可说是该诗的表层宗旨,但在当年却有点“石破天惊”。

因为当时整个主流社会都不敢承认“异化”。

女诗人以亲身的切肤之痛说出了它的“真谛”:人以自身的精明与精密,制造了流水线,反过来,精密的流水线奴役了人的灵性;人受惠于工业文明种种好处,反过来,人自身也被不断规则化,这是无法逃避的悖论。

此诗的价值,我以为,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是前卫地把多年来,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给率先戳破了;让长期来,人们因高度组织化、律令化的麻痹神经,有了些许激动,并引发对相关问题的反思:包括越来越突出的权利异化(权利出租经由利润获取改变原来性质)、技术异化(武装到牙齿的工具理性把人变为零件)、文明异化(其负面导致一系列非人性戕害),如此等等,这些联想的“启蒙”,就是该诗最大的社会效果。

现在,我倒觉得,该诗的冲击性,还不在异化层面,而是最后一节:“或者由于习惯/或者由于悲哀/对本身已成的定局/再也没有力量关怀”。

这种出自直接体验的哀叹,不应该看成是简单的宿命感伤,而是直击人——作为存在物的本源性思考。

当代存在论心理学家和文化批判家莱恩,在研究众多精神病理后,提出“存在性不安”理论。

笔者以为,借用这一术语,完全可以将其引申为人的一种基本生存境遇。

人,无时不面临着“存在性不安”,在终极意义上,是无法摆脱“死亡逼近”的,而在当下的生存链条中,同样难以祛除各种焦虑:比如吞没焦虑、爆聚焦虑、僵化焦虑、异化焦虑。

这些焦虑,使个体僵死而不生动,被动而缺乏自主,以及非人化征候,被异在力量吞没,等等,我们在该诗的末尾,闻到了浓浓的“存在性不安”的气味。

如果我们认可“存在性不安”是人类一种基本景况,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指责《流水线》“悲观绝望”,这对于向来过于乐观、缺乏悲剧情怀的国人来说,它的出现,恰恰是一种久违了的提醒。

因为对于人的“关怀”,始终应是第一位的和“终极”的。

2.在潮湿的小站
风,若有若无
雨,三点两点
这是深秋的南方
一位少女喜孜孜向我奔来
又怅然退去
花束倾倒在臂弯
她在等谁呢?
月台空荡荡
灯光水汪汪
列车缓缓开动
在橙色光晕的夜晚
白纱巾一闪一闪……
推拉摇移,电影化镜头
电影手法在诗中的应用,涉及诸多元素,比如蒙太奇,比如镜头调度、景深处理,乃至于画外音。

1980年2月,女诗人写成“小站”,从语言学角度看,这是用普通白描,描写人
生驿站一次失之交臂的场景:该来接站的人没来;接他人的少女误把“我”当作要接的人。

朴素的画面,留下深深的惆怅。

暂且不去考虑——可能隐藏在白描后面的——那种擦肩而过的遗憾:本该来临的却未能到达,不该到来的竟提前来到的人生错位,而是追索该诗用什么手段来获得效果。

笔者有点小小得意,因为20年前在撰写相关文章时,发现该诗的电影化创作手法。

曾经兴奋说与舒婷听,她表现出不以为然。

没有主观企图,却有客观效用,这说明,女诗人在不自觉中,其实有过下意识运作,只是没有留下刻意痕迹而已。

奇怪的倒是,毫无电影理论和实践准备的她,能在有限空间中,似乎预谋似的,将电影“推拉摇移”,共6组镜头,全部悉数派上场;寥寥76个字,也用了全景、远景、中景、特写等5种景别(景深)。

这种高密度电影化的做法,是否意味着现代艺术门类进一步融汇打通?在某种意义上,也应验了“无意插柳柳成阴”的艺术规律?
为方便说明,特地用表格对“小站”做一一分解对照:
很可惜,女诗人没有拿这首诗去报考电影学院。

不过推定,她还是要被拒之门外的,因为所有考官都会认定:这只是一次偶然的、下意识的巧合。

但它有效地提示我们,诗歌与电影在更大范围内的联姻;诗歌对电影元素的积极吸纳与消化。

陈仲义,著名诗评家,现居福建厦门。

本文编校:郑利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