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指导纲要
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纲要
![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4519611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2.png)
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纲要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全面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纲要。
二、基本原则1. 德育为先:把德育放在首位,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格局。
2. 以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
4. 知行合一:注重德育实践,强化道德行为养成,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主要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2. 道德品质教育:强化诚信、友善、尊重、责任等道德品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 法治教育:加强宪法、法律和法规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
4.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5. 文化素质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中小学生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四、实施途径1. 课程育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
2. 活动育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
3. 实践育人:加强德育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德育工作的实践性。
4. 管理育人: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5. 家庭育人: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促进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发挥家庭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五、保障措施1. 组织领导: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 队伍建设: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指导纲要
![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指导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3d8b755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e.png)
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指导纲要一、课程开设的需求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道德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因为它所孕育的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精髓和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涵盖了中国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根基和灵魂,它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我们开设《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
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提升道德修养。
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成为有经典、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希望的合格学生,承担起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
1、德行的定终身,人生的起点从《弟子规》已经开始《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俗语说:“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学生天性未五蕴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短而难于变小;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育;若幼时不教导,等待其长大,则习性难成,无能为力矣!所以,背诵《弟子规》就是非常必要的。
2、百善孝为先,良好的品德从孝悌开始自古以来,“孝”就是中国人的第一美德。
“父母教导,需敬听到,父母责,须思宗”,《弟子规》头两篇就是针对孝顺父母、认同长辈而作。
难以想像一个父母不快乐、兄长不亲的人长大后如何快乐他人、快乐社会、快乐国家。
学校德育工作从《弟子规》抓起,以孝心教育为核心,通过背诵经典唤起学生关爱意识。
针对经典中贯穿的传统道德对于当前独生子女的思想、犯罪行为都具备关键性的教育意义3、人无信不立,诚信教育迫切需要《弟子规》进入校园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
中小学德育大纲纲要
![中小学德育大纲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dd7433e3a21614791611283e.png)
中小学德育纲领小学德育即学校正小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它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系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奠定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记。
它贯串于学校教育教课工作的过程和学习平时生活的各个方面,浸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余各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材培育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一、培育目标培育学生初步拥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优异道德恪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优异的意志、品行和开朗爽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他人,为集体服务和辩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优异思想道德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小学德育主假如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相关的社会知识教育(包含必需的生活知识、浅湿的政治知识以及同小学生相关的法律知识),侧重培育和训练学生优异的道德质量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
(一)热爱祖国的教育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敬爱国旗、国徽,认识祖国疆域,会唱国歌;初步认识家乡的物产、名胜遗迹、有名人物,祖国的壮丽河山,悠长历史、绚烂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培育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感情和民族自尊心、骄傲感;知道历史上中华民族曾遭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和进行的英勇抗争,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会碰到好多困难,逐渐建立长大为建设家乡、复兴中华做贡献的理想;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要相互尊敬,同等相待,达成祖国一致大业是各族人民的共齐愿望;逐渐懂得“祖国利益高于全部”爱惜国家财富,发奋捍卫祖国,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教育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成立了新中国。
《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
![《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7c0513c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e.png)
《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
《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是北京市政府出台的一项政策文件,旨在推动北京市各级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实现一体化,建立科学、系统、功能完善的德育体系。
《指导纲要》明确了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的目标、原则、框架和实施路径。
其中指出,北京市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素养和能力。
《指导纲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任务和措施,包括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完善德育评价机制,推进德育资源共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同时,还提倡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对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此外,《指导纲要》还鼓励学校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的出台,对于进一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北京市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和质量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育部:小学德育纲要(1993年)
![教育部:小学德育纲要(1993年)](https://img.taocdn.com/s3/m/8ab45c03650e52ea54189817.png)
小学德育纲要【颁布单位】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颁布日期】19930326 【实施日期】19930326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它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
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他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A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B内容要求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
一、热爱祖国的教育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尊敬国旗、国徽,认识祖国版图,会唱国歌;初步了解家乡的物产、名胜古迹、著名人物,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知道历史上中华民族曾遭受帝国主义的欺侮和进行的英勇反抗,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会遇到很多困难,逐步树立长大为建设家乡、振兴中华做贡献的理想;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逐步懂得“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爱护国家财产,立志保卫祖国,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2b63875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c.png)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德育特点体育与健康学科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自主体育锻炼和合作运动体验为基础,以提高运动能力和生存能力为主要趋向的生活类指导课程。
体育与健康学科实施德育主要通过课程教学与校内的各种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完美人格,陶冶学生性情,引导树立正确的社会人生价值。
(一)健美理念在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地情绪体验和心理感受,通过塑造完美形态,改善自身体能和体格,凸显个体的生命健康意识,唤醒学生对健美的向往与追求。
(二)拼搏精神在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运动能力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目标、不懈追求。
指导学生在成功与失败中学会调控情绪,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磨练勇敢果断、吃苦耐劳、顽强拼搏、持之以恒等优秀品质。
(三)公平性学校的体育教学行为大多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呈现,学生根据活动需要担任角色,承担责任,并按照体育道德与规则,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形式展开,从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遵纪守法的观念,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化成长。
(四)竞争性竞争性是体育的本质属性之一。
竞争性不仅在一般意义上构成体育的内涵,而且渗透辐射于体育的外延,同时也提供着体育异化的可能性。
体育与健康学科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发挥竞争的积极作用,践行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和道德风尚。
(五)合作性体育与健康学科有相当一部分课程是需要分工合作、配合完成的,可以由此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互助、合作的环境,增加学生沟通、交流、互助、合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二、德育范畴(一)珍爱生命生命只有一次。
珍爱生命,应以健康为根基。
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者的完好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勇于接受挑战,学会调控情绪,保持心理平衡,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又要帮助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懂得预防各种疾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
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6fa1cde5ce2f0066f53322e5.png)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试验》研究专题之一北京市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1(2011年9月22日讨论稿,内部资料,切勿外传)中小学德育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价值观、道德和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和保障作用。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以建设“首善之区”、“学习化城市”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为目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精神,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满足首都社会现代化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健康成长幸福的需求,有效服务于世界城市建设和首都社会文明发展,以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有必要进一步整合北京市中小学德育资源,梳理和创新德育发展思路,制定《北京市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是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为落实全员育人、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任务提供有效指导。
《纲要》是中小学校实施德育的依据,是家庭和社会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依据,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进行德育督导和评估的依据。
一、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建设者和接班人,统一于素质教育全过程。
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指导原则1.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和道1本稿是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全体老师参与撰写的《德育纲要》前六稿基础上形成,积极借鉴了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王蕤副处长、徐志芳老师及特级教师李烈、徐安德等意见,参考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时龙院长的相关文章精神。
中学德育纲要 实施方案
![中学德育纲要 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fb411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b.png)
中学德育纲要实施方案中学德育纲要的实施方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中学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而制定的。
中学德育纲要的实施方案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加强德育教育管理。
1. 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制,明确德育工作职责,完善德育工作规章制度,确保德育工作有序开展。
2. 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组织开展德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德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3. 加强学生德育档案管理,建立学生德育档案,及时记录学生的德育表现和成长情况,为学生的德育评价提供依据。
二、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1. 组织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开展德育讲座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3.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心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强化德育教育监督与评价。
1. 建立健全德育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德育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德育问题。
2. 加强对学生德育行为的监督,建立学生德育奖惩制度,对学生的德育表现进行奖励和激励,对违反校规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教育。
3. 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督导与检查,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加强家校合作,共同育人。
1. 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加强家校沟通,积极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共同育人。
2. 组织开展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德育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德育意识和教育水平。
3. 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指导纲要
![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指导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888b07037c1cfad6185fa75c.png)
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指导纲要(一)学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坚持对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负责,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行全员育人,整体育人。
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包含着德育的意义。
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
(二)学校实施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道德、品质、心理教育为基础和以良好的行为规范为特征的健全人格教育,体现“教会做人、教会学习、教会生活、教会创造”的教育主张,为未来社会育人才。
(三)学校坚持“使全体学生具有全面和谐发展的优良的基本素质以及全面充分发展的优良个性;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生活,学会劳动,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办学宗旨,重视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建设。
(四)校长在上级党委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紧紧依靠党组织,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全面领导。
德育部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组织与管理。
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对班级德育工作负全责。
(五)根据国家教委《德育大纲》精神,学校制订《各年级段德育系列化要求》,形成校内德育系列,以适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职能部门,各年级班级,均按照系列要求,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开展活动,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并且要创造条件,从礼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着手,逐步编印学校教育教材,加强教育的系统性与针对性。
(六)学校强调教职工集体在德育工作中的表率作用,“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育人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职工必须时时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
学校倡导性价值观是:“以艰苦工作为荣,以努力创造为乐,以多作奉献为最大自尊,以献身事业、服务社会、尽心培养孩子为人生最重要的目标,”教师要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表现出良好的师德,以一流的创造性劳动,实现教师的价值与尊严。
(七)“学生的主体精神”、“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
要热情引导学生,发挥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学校各项德育工作,使之既是受教育者,又是主动参与者,不断提高德育的效能。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提纲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0e4f37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c.png)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提纲背景- 学校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重要任务。
- 德育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
战略1. 制定明确的德育教育目标和计划。
2. 强化德育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3. 创建积极向上的德育教育环境。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德育教育能力。
5.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德育教育合力。
具体措施1. 制定明确的德育教育目标和计划- 研究制定学校德育教育的长远目标和短期计划。
- 确定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领域。
2. 强化德育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各学科和课程中。
- 设计德育教育相关的特色课程和活动。
3. 创建积极向上的德育教育环境- 建立学校德育教育的管理机制和评估体系。
- 提供德育教育资源和设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德育教育能力- 开展教师德育教育培训和研讨活动。
- 建立教师交流平台,分享德育教育经验和教材。
5.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德育教育合力- 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 开展家校互动活动,增进家长对学校德育教育的了解。
以上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提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强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创造积极的德育教育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德育教育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校德育工作指导纲要
![学校德育工作指导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fd62b90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e.png)
**学校德育工作指导纲要第一条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坚持对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负责,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行全员德育,整体德育。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有德育工作;校园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校园无闲人,人人皆育人。
第二条学校德育工作必须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发展”的办学理念,重视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建设。
校训是“明德、启智、尚美、求真”;校风是“忠诚、团结、文明、奋发、求实、创新”;教风是“民主和谐,厚德善诱”;学风是“博学、多思、勤奋、进取”。
第三条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务必使学生具有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志向,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意识,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纪律和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品质和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成为“基础扎实、人格健全、特长鲜明、素质全面”的文明社会的建设者和开拓者。
第四条校长在上级党委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下,仅仅依靠上级党组织,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全面指导。
政教团委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职能部门,是德育工作的主导,负责协调与督导;年级组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负责执行与实施;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执行者,对班级德育工作具体负责。
第五条全体教职员工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对学校教学及管理、食品、体育活动、交通、消防等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按照群防群治的方针,加强与社区、派出所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建立安全防范体系和长效机制。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通过学科渗透、专题讲座、心理咨询和辅导、优化育人环境等形式,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避免自伤、自残事故发生。
同时,利用“家长学校”、家访等途径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共同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
学校德育教育的行动纲领
![学校德育教育的行动纲领](https://img.taocdn.com/s3/m/ef56b62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b.png)
学校德育教育的行动纲领
目标
-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惯
-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策略
1. 建立德育教育体系
- 制定德育教育课程和教学大纲,确保德育内容系统全面- 培养专业德育教师,提高教师德育教育水平
- 定期组织德育教育培训和研讨活动,提升教师教育能力
2. 创建良好的德育环境
- 建设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研究氛围和价值观
- 制定校规校纪,明确学生行为规范和责任要求
- 设立德育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
3. 强化德育教育实践
- 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 组织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 鼓励学生参与德育竞赛和文化活动,提升综合素质
4. 加强家校合作
- 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惯
- 举办家长会议和座谈会,传递德育教育信息和经验
- 定期组织家校互动活动,加强家庭对学生的德育引导
5. 持续评估和改进
- 建立德育教育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德育教育效果
-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德育教育策略和方法
- 借鉴其他学校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不断提升德育教育质量
以上是学校德育教育的行动纲领,通过建立德育教育体系,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强化德育教育实践,加强家校合作,以及持续评估和改进,我们将能够培养出品德高尚、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学生。
中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指导纲要
![中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指导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85fc5f4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e.png)
中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指导纲要一、总则根据我国教育法规和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为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特制定本指导纲要。
本指导纲要旨在明确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施目标、内容、途径和要求,推动德育工作有效开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
德育工作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育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3. 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德育工作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育,引导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4. 坚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
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家庭的基础作用和社会的支撑作用,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5. 坚持分层分类指导。
德育工作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道德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6. 坚持动态调整与持续改进。
德育工作要紧跟时代发展,关注学生成长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德育内容、方法、途径和评价体系,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德育目标1. 总体目标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积极人生态度、健康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体目标包括:(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2)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具备自尊、自信、自律、自强的个性品质;(3)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学会关爱他人,尊重差异,弘扬正能量;(4)树立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公平正义;(5)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2. 学段目标(1)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道德认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具备初步的团队协作能力。
中学德育纲要及德育工作(二篇)
![中学德育纲要及德育工作(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53b98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c.png)
中学德育纲要及德育工作为切实加强我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特制定本纲要及工作常规。
第一部分德育纲要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和学校的定位,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遵循原则:(1)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2)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3)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4)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5)坚持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原则,(6)坚持全员参与,家校互动,社会协调的原则。
(7)坚持连贯性原则,(8)坚持整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帮助相结合原则,(9)坚持普世的道德教育与高层次的道德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10)时代性原则三、形成性目标:总体要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具体目标1.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
(1)严肃地对待国旗、国徽和国歌;(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3)学习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了解党的性质和主张,参加党团组织主持的群众性活动;(4)爱护国家财产;(5)对有损国格和污辱损害党的言行有正确态度。
2.遵守国家法律法令。
(1)学习我国宪法和其它法律和法令;懂得民主与法制的关系;(2)自觉守法;(3)对违法行为有正确态度。
《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
![《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01740c9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18.png)
《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制定的指导纲要。
本文旨在对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的目标、意义以及具体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证据。
二、目标和意义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该体系还致力于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和人文环境,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培养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该体系建设的意义在于培养健全人才,推进社会发展。
如果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将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此外,一个社会需要具备优秀的公民素质,才能够实现和谐稳定的发展。
三、方案一: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优化为了实现全面的德育教育,北京市的学校应该优化课程设置,增加道德、公民教育的内容。
例如,在各个学科中融入相关的道德教育元素,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使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
此外,教学方法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老师应该倡导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尊重他人,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方案二: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是德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加强对校风、学风的管理,并积极创建和谐宜人的校园文化。
要营造浓厚的道德氛围,可以组织各类德育活动,如德育讲座、道德模范表彰等,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管理,明确学生的行为规范,并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和惩戒机制。
通过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质。
五、方案三:家校合作与社会参与家庭和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所以家校合作和社会参与也是德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
学校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定期组织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交流学生的学习和德育情况。
中学德育纲要及德育工作常规
![中学德育纲要及德育工作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d9c3429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c6.png)
中学德育纲要及德育工作常规一、中学德育纲要德育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中学德育纲要是对中学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和总结:1. 价值观培养:中学德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中学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阶段,必须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增强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2. 道德品质培养:中学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在中学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友善、勤奋、坚韧、负责任等优良品质,使学生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3. 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中学德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中学德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能够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4. 公民意识培养:中学德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中学德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和社会意识,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和公民责任感,能够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二、德育工作常规1. 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学校德育工作应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德育工作计划。
德育工作计划应具体明确每个学期和每个学年的重点工作内容和安排,确保德育工作的有序推进。
2. 建设德育管理团队:学校应建设专业的德育管理团队,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协调和推进。
德育管理团队应由德育工作领导、德育工作骨干和年级组长等组成,他们应具备良好的德育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3. 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应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讲座、讨论、展览、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课堂之外的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素养。
4. 组织德育课程和活动:学校应开设德育课程,组织德育活动。
德育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eb0830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7c.png)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塑造良好品德和培养正确价值观。
本指南将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确保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德育目标1.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中小学德育工作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诚信、守纪、友善、坚毅、奉献和团队协作等品质,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才。
2. 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德育工作应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价值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
通过德育工作,学生将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二、德育实施方案1. 教师角色与能力培养教师是德育的主要实施者,他们应具备以下能力:热爱学生、具备良好道德修养、关心学生的成长、懂得引导和激励学生。
学校应提供相关培训,提升教师在德育方面的能力。
2. 德育课程设置德育课程应贯穿于学校的各个学科和各个年级。
学生在学习科目的同时,也接受相关的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的品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3. 学生参与与独立活动学生应被鼓励积极参与德育相关的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参与等。
此外,学校也应设立学生自治组织,让学生自己组织并管理相关活动,培养他们的领导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德育的重要环节,学校应与家庭保持紧密的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良好品德。
学校和家庭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5. 德育评价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和价值观进行全面评估。
评价结果应真实反映学生的德育水平,并对学生的成长提供有效指导。
三、德育工作的意义1.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为国家和社会建设做出贡献的基础,通过德育,学生将传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2. 展示中小学教育的综合实力德育工作是中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能够全面展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教育质量,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
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
![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625845b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9.png)
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1. 引言:德育的必要性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特别重要的话题——德育。
听到德育这两个字,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它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德育不仅仅是让孩子们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说白了,就是希望孩子们从小就能学会怎么做人,怎么做事。
这种教育不仅要在学校里搞,在家庭、社区中也是要全面展开的。
就像煮汤圆一样,光有糖和馅还不够,还得用心去调味,让每一颗汤圆都充满爱的味道。
2. 大中小幼一体化:从哪里开始2.1 大:从大环境抓起首先,咱们得从大的方面入手,毕竟“大环境”决定“小环境”。
比如,相关部门和教育部门需要出台相关,像撒播种子一样,把德育的理念和要求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这就像是盖房子,基础要打得牢靠,才不会出现问题。
可以设置德育目标,评估标准等等,让学校和家庭都有明确的方向。
这样,大家都能“齐心协力”,把德育的种子种下去,才能在未来看到丰硕的果实。
2.2 中:学校的关键作用接下来就是学校的角色了。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主战场,当然也是德育的重要阵地。
学校得把德育融入到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中。
比如说,语文课上,可以通过古诗词教育孩子们的品德;体育课上,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孩子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这就像是在做一道复杂的菜,不仅要有主料,还得配上丰富的辅料,才能做出美味的佳肴。
2.3 小:家庭和社区的配合最后,家庭和社区的作用也不能忽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可以说是德育的“起跑线”。
家长们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
社区则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像是志愿服务、社区讲座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帮助社会。
这就像是做一个“全家福”大合影,大家都得配合好,才能拍出一张完美的照片。
3. 实践中的挑战与对策3.1 挑战:各方配合难在实际操作中,各方配合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重庆市中小学课程育德指导纲要(试行)
![重庆市中小学课程育德指导纲要(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f01adfe37c1cfad6185fa70d.png)
重庆市中小学课程育德指导纲要(试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中小学课程育德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教委(教育局),委直属中小学,市教科院: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德育首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推进我市“和谐育德”教育创新工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将《重庆市中小学课程育德指导纲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 1.重庆市中小学课程育德指导纲要(试行)2.重庆市中小学学科课程育德基本要求二○○九年二月二十七日附件1:重庆市中小学课程育德指导纲要(试行)课程育德工作是落实德育首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新时期课程改革和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为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建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育人机制,全面实施我市“和谐育德”教育创新工程,推动我市德育工作求新突破、创高水平、上新台阶,特制定本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
一、指导思想针对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要求和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情况,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增强学校干部和教师立德树人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基础,以充分发挥不同学科课程育人的作用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育德能力为核心,以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发挥课程育德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程育人实效,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基本原则(一)人文性原则。
课程自身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要在尊重不同学科本质属性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的人文内涵,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处理好各学科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德育工作指导纲要
一、学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全面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服务,坚持对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负责,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行全员德育,整体德育。
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包含着德育的意义;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
二、学校实施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道德、品质、心理教育为基础和以良好
的行为规范为特征的健全人格教育,体现“教会做人、教会学习、教会生活、教会创造”的教育主张,为未来社会育人才。
三、学校坚持“面向全体、打好基础、发展个性、着眼未来”的办学宗旨,重视
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建设。
学校精神是“砺志进取,追求卓越”;校训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校风是“文明、勤奋、务实、创新”;教风是“求实、求精、求活、求新”;学风是“勤学、乐学、博学、会学”。
齐心协力,一定要严格管理,使学校成为有最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有最整洁并充满文化氛围的校园,设备先进而又具有高质量的现代化实验学校。
四、校长在上级党委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紧紧依靠党组织,对学校德育工作
进行全面领导。
德育社会(生活)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组织与管理。
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对班级德育工作负全责。
五、根据国家《德育大纲》精神,学校制订《各年级段德育系列化要求》,形成
校内德育系列,以适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职能部门,各年级班级,均按系列要求,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开展活动,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并且,要创造条件,从礼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着手,逐步编印学校德育教材,加强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学校强调教职工集体在德育工作中的表率作用,“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
人”,“育人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职工必须时时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
学校倡导性价值观是:“以艰苦工作为荣,以努力创造为乐,以多作奉献为最大自尊,以献身事业、
服务社会、尽心培养孩子为人生最重要的目标,”教师要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表现出良好的师德,以一流的创造性劳动,实现教师的价值与尊严。
七、“发挥学生主体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
要原则。
要热情引导学生,发挥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学校各项德育工作,使之既是受教育者,又是主动参与者,不断提高德育实效。
七、学校德育必须紧密联系社会,联系实践,努力创造条件,制订各种制度,通
过各种方式途径,如“社会调查活动”、“行知植物园实践活动”、“手拉手结对活动”、“学雷锋公益活动”、“科技创新活动”、“行知夏令营活动”、“野外考察活动”等,积极引导师生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产劳动。
要提倡艰苦奋斗,经受磨难,不怕挫折,不甘平庸,善于创造,追求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八、学校重视德育学科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在各学段内分别安排德育课程,及时
进行法制教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人口教育、国防教育、形势教育,加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九、各科教学,是学校实施德育,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
各
科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寓教育于各科教学的内容与过程之中,善于把握渗透德育的着眼点与结合点,发挥学科教学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十一、学校重视德育活动课程建设。
主要有升旗仪式、晨会课、班队课、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休业式、节日庆典等,教师要善于通过德育活动,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凡各项活动,都要精心设计,讲究情景,造成热烈的气氛,震撼学生的心灵,力求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十二、学校重视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
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英语节、“环境教育周”、“社会实践周”和主题大队活动等,要大力挖掘活动中的德育因素,加强教育。
十三、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环境育人的隐性课程。
要大力抓好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儿童化、教育化,创建一流的物质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做到校园常春,精神常青。
十四、建设好学校德育工作网络。
要把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发挥整体优势,全面做好德育工作,要把学校教学的效果扩大到家庭与社会,得到巩固与充实,使德育工作社会化。
各年级和班级,都要加强与家长与社会的联系,积极组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长代表委员会”
等,坚持期初期末两次家访与随机家访,积极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工作方针,宣传学校德育原则与措施,争取家长社会的最大支持,主动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
十五、加强德育的科研工作,使德育工作课题化。
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和班主任工作会议,落实课题,组织实施,总结经验,研究新问题、新方法,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