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专题

合集下载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中日甲午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中日甲午

[对点训练] 1.(2018·银川模拟)20 世纪初,围绕中国实行立宪政 体展开了争论。载泽在考察了西方政治之后提出以 5 年为限改 行立宪政体,而端方、鸿慈提出 15 至 20 年实行立宪政体;《大 公报》提出 10 年立宪论,《南方报》提出 3 年立宪论;梁启超 则提出了 20 年后实现宪政的时间表。这表明( ) A.清政府以立宪之名欺骗民众 B.维新变法的舆论准备成熟 C.立宪政改成为时代潮流 D.清政府内部在立宪进程上产生分歧
播,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
级革命
指导

思想家的思想中掺 前期没有同劳动人民结合;
局限方面 杂有一定的唯心成 思想文化方面存在形式上的

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思 背景
想文化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内容 反对专制,追求政治民主,反封建成为共同的内容 同
性质 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 步 根据设问,组织答案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迁移所学知识,如孔孟儒学思想、汉代儒 学思想、宋明理学、唐代的儒学复兴、维新思想等,根据设问 组织答案。
极大地批判了想启蒙作用
[对点训练] 2.(2018·保定模拟)1917 年,吴虞说:“商君、李斯 破坏封建之际,吾国本有由宗法社会转成军国社会之机。顾至 于今日,欧洲脱离宗法社会已久,而吾国终颠顿于宗法社会之 中而不能前进。”这一观点认为宗法观念(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古代变法的价值 D.阻碍了民族思想文化创新
解析:选 C。A 项与材料“围绕中国实行立宪政体展开了争论” 无关,故 A 项错误;B 项与材料“20 世纪初”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据材料“载泽”“《大公报》”“梁启超”等可知, 立宪政改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表明立宪政改成为时代潮流,故 C 项正确;据材料“《大公报》”“梁启超”可知,在立宪进 程上的分歧不仅在清政府内部,还包括其他社会各阶层,故 D 项错误。

通史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中国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第4课时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课件

通史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中国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第4课时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课件

(2)成因 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足,资产阶级力量十分 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不能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②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 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
主题二 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新文化运动
史料一 “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 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展流衍。”“本 大总统程膺重任,日作夜思,以为政体虽革取新,而礼俗要当 保守。”
提示 因袭: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科举制度和监察制度。规抚: 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民主共和体制。创获:在三权分 立的基础上,加上考试权和监察权。
3.根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思想的变化。 [尝试解答]
提示 史料体现了孙中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说明孙中山对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初步体 现了联俄的思想,有助于国民党吸收新鲜血液,顺利实现改组。
——1914 年袁世凯《祭孔令》
史料二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 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 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
——1919 年《自觉的女子》 史料三 “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老法 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 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
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_新__道__德__,
内 前期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
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1)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 的正统地位,_马__克__思__主__义___开始在中国传播

2020版高考历史专题七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6能力提升训练(七)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专题七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6能力提升训练(七)新人教版

能力提升训练(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南京模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它(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

”这里的“它”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解析:选B。

《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材料中“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相符,故B项正确。

2.(2019·资阳诊断)下面是当时中日两国公开出版物刊载的关于马关谈判议和的手绘场景图。

这组图片( )A.一手资料,史料价值高B.客观真实反映历史事实C.主观想象不具史料价值D.掺杂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解析:选D。

材料“中国报刊上的图片……中坐长须长者为李鸿章”“日本报刊上的图片……穿西式礼服者为伊藤博文等”,反映了两国作者强烈的主观因素,故D项正确。

3.(2019·揭阳模拟)容闳(1828~191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为中国留美之第一人。

1901年就义和团运动对学生说了一番话:“汝以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纳民气于正轨,此中国少年之责也。

”这里“纳民气于正轨”应是( )A.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B.对民众爱国热情进行理性引导C.将民众的爱国运动纳入政府的领导D.加强对民众行动的规范管理解析:选B。

据材料可知容闳认为光有爱国主义情感还不够,还需要青年对此进行理性的引导,才不会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成为“乱民”,故选B项。

4.A.立宪派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B.民众普遍参与清末民主运动C.立宪风潮客观推动了革命形势D.清政府积极推动立宪的进程解析:选C。

立宪派采用的是“积极宣传”“上书”“请愿”等有节制的行为,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立宪派的活动,没有反映民众的参与,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立宪派呼吁的立宪、开国会,最后却是个“皇族内阁”,导致立宪派与清政府离心离德,客观上推动了革命形势,故C项正确;清政府立宪运动主要目的是消弭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本身是被动的,故D项错误。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3 第3讲 近代前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3 第3讲 近代前

第3讲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某某模拟)下面是1866~1913年某某华商部分机器厂情况统计表,该表可以表明( )类别1866~1894年1895~1913年设厂数(个) 设立资本(元) 设厂数设立资本(元)轧花机制造 3 300 14 2 520缫丝机制造 1 400 9 5 600纺织、针织机修配——8 13 370B.清政府大力扶持民族工业C.甲午战后纺织业自主发展D.民族重工业得到初步发展解析:选D。

通过对比表格中数据可知,中日甲午战争后机器制造业(重工业)的投资额、工厂数增加,说明我国的民族工业中的重工业有所发展,故选D项。

2.(2019·某某二中期中)某某汉口某某某某某某长寿某某某某3 5 2 1 14 2A.民族工业受到外资企业的排挤B.南方与北方经济趋于平衡C.近代工业逐渐向内陆地区扩展D.中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解析:选C。

根据题目中“汉口”“某某某某”“某某长寿”得出,近代工业的发展逐渐向内陆地区扩展,故选C项;题目中并未牵涉外资企业所占据的比例,A项错误;题目中“1905~1911年全国新建面粉厂分布”是新建企业的分布,不能说明整个南方与北方的经济发展状况及轻重工业的比例变化,B、D项错误。

3.(2019·荆州质检)据统计,中国近代棉纱进口占全部进口总值的比重,1891~1893年为14.6%,1901~1903年为18.6%,此后,棉纱进口大幅度下降,且棉纱开始出口。

中国近代棉纱进出口的变化说明(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发展B.列强逐步扩大对华商品输出C.国内资本主义商业市场形成D.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解析:选A。

据材料“1901~1903年……此后,棉纱进口大幅度下降,且棉纱开始出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近代棉纺织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故棉纱开始出口,故选A 项。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阶段.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阶段.

• 所谓的现代化(近代化),就是指工业化和 与工业化相随的麦蜘蛛、经济和文化等方 面的发展变化。 • 材料一: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 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 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 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是1842~1860 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 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 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 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 ——《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 • (1)材料一认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在历史上曾 错失三次重大机遇,请分别说明导致每次
1、主要表现
经济(工业化):
①甲午以后民资初步发展。
②20世纪初民资较快发展与清末新政。
③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政治(民主化):
①资维新派戊戌维新运动
②资中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向西方学习已 从经济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 第一次:封建专制制度和闭关政策、中 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 第二次: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帝国主 义列强的阻挠。 • 第三次: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和 封锁。当时中国“左”倾的政治运动和 经济政策。
•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近代史上中国曾 经有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时期;第二次是国民 革命、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时期;第三次是抗战胜利后,但都与机 遇擦身而过。 • (2)阅读材料一,请分别说明近代中国三 次失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机遇的原 因。
• 第一次,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帝国主义支持北洋军阀窃取胜利果实, 实行封建专制独裁,辛亥革命的民主成 果荡然无存。 • 第二次,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 国主义的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代表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政府,实行一 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 • 第三次,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 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撕毁政治协商决议, 发动全面内战,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彻 底破灭。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7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7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第7讲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1.政治上: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民族危机加剧的背景下,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担负起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要形式的经济侵略的加剧,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中创办大量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3.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4.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民众的生活习俗受到巨大冲击,开始发生变化。

一、1840-1894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西方列强的侵略(1)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____________为借口发动的战争,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清政府战败,签订《__________》,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________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联合发动的战争。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太平天国运动(1)起因①主要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阶级矛盾。

②直接原因:连年自然灾害;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2)重要文件①《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②《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____________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

(3)评价:是历代农民斗争的最高峰,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最终失败。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中国_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_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专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中国_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_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专

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专题综合训练(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揭阳模拟)容闳(1828—191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为中国留美之第一人。

1901年就义和团运动对学生说了一番话:“汝以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纳民气于正轨,此中国少年之责也。

”这里“纳民气于正轨”应是( )A.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B.对民众爱国热情进行理性引导C.将民众的爱国运动纳入政府的领导D.加强对民众行动的规范管理解析:选B。

据材料可知容闳认为光有爱国主义情感还不够,还要青年对此进行理性的引导,才不会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成为“乱民”,故选B项。

2.(2018·安庆模拟)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城镇乡均为地方自治体。

乡设立议事会和乡董,实行议事与行政分立。

乡议事会在本乡选民中选举产生,为议事机构。

材料反映了( )A.自治带有较强的欺骗性B.自治受西方民主宪政影响C.清政府对地方失去控制D.清政府已经放弃专制统治解析:选B。

根据材料“乡设立议事会和乡董,实行议事与行政分立。

乡议事会在本乡选民中选举产生,为议事机构”可以看出晚清时期的自治受到了西方民主宪政的影响,故B 项正确。

3.(2018·汕头模拟)1913年2月13日,某县议会议长在私人日记中写道:“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八日:阖邑之人仍推予充本县议会之议长……若峻辞不往,势必失邑人之望,一应其请,久必招众之怨。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共和体制逐步被民众所认同B.基层政权组织思想成分复杂C.清朝帝王年号仍被允许使用D.底层民众不满民主共和体制解析:选B。

题干材料“若峻辞不往,势必失邑人之望,一应其请,久必招众之怨”表明当时基层政权组织思想成分复杂,故选B项。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2 第2讲 辛亥革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2 第2讲 辛亥革

第2讲辛亥革命(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某某质检)1904年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向全国商人发出建立商会的号召。

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商会和分会发展到800个,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

近代商会的发展( )A.促成与外国商战思想的出现B.有利于推动某某革命进程C.标志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得益于列强放松对华侵略解析:选B。

随着近代商会的发展,人们的平等、自由等观念不断发展,这样就有利于某某革命进程的发展,故B项正确;主X与外国进行商战在洋务运动后期即已出现,故A 项错误;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故C项错误;列强放松对华侵略是在一战时期,故D项错误。

2.(2019·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拟)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

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

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 )省份整体模式某某某某某某制某某单一的中央集权制某某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A.B.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C.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D.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解析:选D。

由材料“某某:某某某某制”“某某:单一的中央集权制”“某某: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可知武昌起义后,在各派政治力量的推动下出现了各省政体模式不尽相同的局面,故D项正确。

3.(2019·潍坊模拟)下图是漫画家马星驰创作的作品《但闻心语响》。

该漫画反映了( )A.革命派对清廷预备立宪失望B.民众期待建设新社会的心理C.袁世凯称帝引发社会的不满D.革命以后社会风气发生改良解析:选B。

据图片有人听见“逊位”的声音,结合标题“但闻心语响”可知,民众期待结束封建帝制,建立新的社会,故选B项。

4.(2019·某某期末)伦敦《泰晤士报》社论:“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级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1 第1讲 ~间列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1 第1讲 ~间列

第1讲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中原名校质评)1894年西方评论家评价道:“日本海军以其精华,突袭中国二等慢舰‘济远’舰及辅助舰,而最速之‘吉野’竟受重伤,在‘济远’舰上外籍引擎师称:日炮多不准,实非日本海军之胜。

”该评论可能印证的是( )A.西方列强支持日本侵略中国B.北洋水师的军事素质较弱C.洋务运动的自强梦已告破产D.清政府的军力远甚于日军解析:选B。

材料中外籍引擎师称“日炮多不准”,但北洋水师仍然战败,说明其军事素质较弱,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西方列强支持日本,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洋务运动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清政府的军力远甚于日军,故D项错误。

2.(2019·某某模拟)下图版画名为《高丽月夜大战牛阵得胜全图》,作于甲午战争期间。

画中,狂牛角上绑有利刃,背上负有灯笼,直冲日军而去,日军士兵或瘫软在地,或仓皇返身逃跑。

这幅版画( )A.利于安抚民心维护清政府统治B.表明了清政府坚决抗日的决心C.表现清军将领战术思想先进D.全景再现了平壤战役的情景解析:选A。

版画作于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画面内容显示清军的强大,利于树立清政府的正面形象,故A项正确;B、C、D项中的“坚决抗日”“战术思想先进”“全景再现”说法错误,均排除。

3.(2019·某某质检)1895年,在中日《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中,李鸿章曾想把第一款修改如下: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并放弃对朝鲜内政的干涉,同时要求日方保证朝鲜为“局外之国”。

其目的是( )A.试图确保中国东北边疆的安全B.配合日本对外扩X的步骤C.顺应民族独立的世界历史潮流D.极力维护晚清的朝贡体系解析:选A。

从材料“要求日方保证朝鲜为‘局外之国’”中可以看出,李鸿章希望通过朝鲜的“中立化”,以阻止日本对朝鲜的独占,继续确保朝鲜半岛作为中国东北边疆的一个安全屏障,故选A项。

通史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中国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第1课时1894 1900年间列强侵华

通史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中国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第1课时1894 1900年间列强侵华

【图解历史】
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
【微点拓展】 理解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政治上,民族资产 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学习西方内容上,由器物到政治制度。
【微点拓展】 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
(1)直接目的:以直接消灭中国人民革命力量为主要目标,显示 了帝国主义的贪婪、侵略和掠夺的本性。 (2)根本目的: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扩大侵略权益。
【漫画解史】 《提线木偶》——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
主题一 瓜分中国的“群魔盛宴”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 联军侵华
史料一 李鸿章想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解 除中日军事对峙……他认为“列强必有去处,必有收场”,命 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既贻误了军机,又影响了 士气。
——《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康广仁《致易一书》
史料三 维新派提出的官制改革主张,在百日维新中,大 大打了折扣。有的条目干脆不被批准,有的则被偷梁换柱,失 去了本意。
1.史料一认为中日甲午战争后,德俄在华强占租借地,说明列 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2.史料二说明戊戌变法损害了多数顽固派的既得利益,因遭到 他们的抵制而失败是必然的。 3.史料三反映了维新派改革官制的主张在执行中不顺利,也说 明了其变法遭到了顽固派的反对。
1894—1900 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黄海海战 (1)爆发:1894 年 9 月,中国北洋舰队护送清军去朝鲜,返航途 中遭日舰偷袭。 (2)经过: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等率官兵英勇作战。 (3)结果:双方互有损失,北洋舰队主力尚存。
2.反割台斗争 (1)原因: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割_台__湾___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2)经过:台湾各族人民在 _邱__逢__甲___、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 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痛击日军。 (3)结果:1895 年 10 月,台湾全部沦陷。 (4)意义: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浴血奋战,在反侵略史 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第1课时1894_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能力提升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第1课时1894_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能力提升

第1课时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中日甲午战争时期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

”材料体现的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中国下层民众的冷漠B.清朝上层不能团结一致C.中国政治制度的落后D.君主立宪脱离中国国情解析:选C。

据题干材料“中国官民之势”“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可知反映的是政治制度的落后,故选C项。

2.(2018·济宁期末)“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的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自认为为中国佬办了件‘大事’,但正如迈克尔·亨特已经挖苦地指出那样,美国人实际上无视中国的利益。

”亨特的“挖苦”主要是基于该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迫使清政府沦落为洋人的朝廷C.实质扩大了列强侵华权益D.使中国民族工业陷于破产境地解析:选C。

据材料“但正如迈克尔·亨特已经挖苦地指出那样,美国人实际上无视中国的利益”可知,亨特的“挖苦”主要是基于该政策扩大了列强侵华权益,故选C项。

3.据《长青县志》记载:“拳匪四起,倡言保清灭洋,横行劫掠,架户勒赎,河西被害者不计其数。

”以上材料表明( )A.清政府对义和团持支持态度B.义和团运动具有消极的一面C.清教势力借助特权欺压民众D.扶清灭洋得到全体国民支持解析:选B。

材料“拳匪四起……河西被害者不计其数”体现了义和团对长青县带来的严重破坏,故选B项。

4.(2018·梅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日本各界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对中国现状的叙述:《万朝报》直陈:“自称中华,视他国为夷狄,尝不能摆脱中华不以夷狄为敌的迷信。

”嘲笑日本为“模拟欧洲文明之皮相的小岛夷国”。

荒尾精在1894年10月《对清意见》一书指出:“在各省设置总督巡抚,任以兵马权,统领绿营军,恐其背叛,割财政权予布政使,储粮权予粮储道,武器权予兵备道。

”各地总督巡抚“各自任意制定兵制,进行训练”,全国八旗绿营80余万兵,但除“练军”外,皆为手执大刀长矛的旧式兵,士气操练均无可观之处。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 知识目标
• 牢记日军侵华罪行。(事变、惨案、屠杀、细菌战、化学 战、“三光”政策等)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 • 知道两个战场的战役和关系。 • 两条战线的区别。 • 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比较。 • 理解抗战胜利的意义。 • 比较两次中日战争。联系当前国际形势分析未来中日关系 的走向。
两次国共合作比较
• • • • • • • 二、相同点: 1、 背景相同: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环境里。 2、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作用相同 。 3、 共产国际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 都取得了革命成果: 第发展准备了条件。 • 第二次国共合作不仅完成了抗日大业,而且革命 力量的壮大和党的建设 的成效为夺取民主革命的 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
八、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 (1927-1949年)
1、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前期统治时期近代化继续发展 2、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近代化进程被打断 3、1946-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近代化陷入绝境
中共在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七大) 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建立了新中国
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的前期统治(1927-1937) 近代化继续发展
一、政治:形式上统一全国 • 宁汉合流 • 国民政府“北伐” • 东北易帜 • 新军阀连年混战 二、经济 • l.政策和措施: • 整顿税务 • 控制金融、改革币制 •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2.效果: • (1)民族工业有显著发展 • (2)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 (3)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 三、外交 • 1.苏联、亲美 • 2.“改订新约运动”,收回关税自主权。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发展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 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反帝反封建思想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 的爱国运动,推动了国人民 族意识的觉醒和爱国主义的
高涨。
新民主主义思想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 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 程中,逐渐形成了新民主主 义思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 提供了理论指导。
辛亥革命的过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后各省 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1月1 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辛亥革命的意义
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 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开辟了道路。
02
近代化的曲折发展
北洋政府时期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背景
01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处于军阀割据状态,政治动荡不安,但经
济领域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民族工业的崛起
02
在轻工业方面,如纺织、面粉等行业,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出现了一批知名的民族企业家和品牌。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03
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促进了商品
流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维新变法与思想启蒙
维新变法的背景
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掀起 了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的内容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和文化教 育。
维新变法的意义
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觉醒,为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
辛亥革命与民主共和制度建立
辛亥革命的背景
20世纪初,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孙中山等革 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

近年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中国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第3课时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

近年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中国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第3课时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中国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第3课时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能力提升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中国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第3课时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能力提升)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中国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第3课时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能力提升的全部内容。

第3课时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1.(2018·淮北模拟)“经过三十年和平发展的自救运动,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

”材料表明()A.自然经济解体加快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C.洋务运动成效明显D.近代经济结构变动巨大解析:选C。

根据材料“三十年和平发展的自救运动”可知材料讲的是洋务运动,突出的是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故选C项.2.(2018·孝感模拟)下列资料反映出的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1895年1913年增长货物类型中国进口 1.7亿5。

7亿3。

3倍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中国出口0.28亿 1.66亿8倍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AB.国人消费国外产品势头强劲C.民族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D.农业落后制约国家经济发展解析:选A。

通史复习: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19—1949)[课件]

通史复习: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19—1949)[课件]

年份
1928 1930 1932 1935
船只
1352 2792 3456 3895
中国轮船统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吨位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船只
吨位
290791
117
213482
415447
138
247969
577257
178
342211
675173
208
461812
关注高考
2.(2013·四川文综·5)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
关注高考
1.(2014·山东文综·16)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 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 )
A
B
C
D
关注高考
2.(2014·四川文综·5)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 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 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 的反应”的是( ) ①发昌机器厂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 民党改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
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史实梳理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文化变化
新时代 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思想文化特征 孙中山
新三民
新内涵
3.(2014·天津文综·8)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 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 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 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 )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 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专题综合训练(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揭阳模拟)容闳(1828—191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为中国留美之第一人。

1901年就义和团运动对学生说了一番话:“汝以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纳民气于正轨,此中国少年之责也。

”这里“纳民气于正轨”应是( )A.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B.对民众爱国热情进行理性引导C.将民众的爱国运动纳入政府的领导D.加强对民众行动的规范管理解析:选B。

据材料可知容闳认为光有爱国主义情感还不够,还要青年对此进行理性的引导,才不会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成为“乱民”,故选B项。

2.(2018·安庆模拟)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城镇乡均为地方自治体。

乡设立议事会和乡董,实行议事与行政分立。

乡议事会在本乡选民中选举产生,为议事机构。

材料反映了( )A.自治带有较强的欺骗性B.自治受西方民主宪政影响C.清政府对地方失去控制D.清政府已经放弃专制统治解析:选B。

根据材料“乡设立议事会和乡董,实行议事与行政分立。

乡议事会在本乡选民中选举产生,为议事机构”可以看出晚清时期的自治受到了西方民主宪政的影响,故B 项正确。

3.(2018·汕头模拟)1913年2月13日,某县议会议长在私人日记中写道:“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八日:阖邑之人仍推予充本县议会之议长……若峻辞不往,势必失邑人之望,一应其请,久必招众之怨。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共和体制逐步被民众所认同B.基层政权组织思想成分复杂C.清朝帝王年号仍被允许使用D.底层民众不满民主共和体制解析:选B。

题干材料“若峻辞不往,势必失邑人之望,一应其请,久必招众之怨”表明当时基层政权组织思想成分复杂,故选B项。

4.(2018·宁夏模拟)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

在袁世凯即将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变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对总统的权力作了诸多限制,以防袁世凯专权。

这一做法( )A.体现了强烈的法制意识B.因人设法有违宪政精神C.有效维护了辛亥革命成果D.直接目的是完善民主体制解析:选B。

根据材料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由之前的总统制变成责任内阁制,违背契约精神,因为人选的不同轻易改变政体,主观性地临时改变导致后来的社会动荡,故A项错误,B项正确。

5.(2018·江西名校大联考)下面分别是1867-1869年和1894-1915年我国进口商品结构比例变化图。

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国进口商品结构趋于合理B.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C.中国市场的国际化趋势增强D.鸦片贸易利润逐年降低解析:选C。

观察图片可知,1894-1915年我国进口棉制品和其他商品的比例增加,这说明我国市场的国际化趋势增强,故选C项。

6.(2018·乌鲁木齐模拟)据统计,从1904—1908年,每年根据《公司律》正式登记注册的企业公司数量都在50到60家,到1912年,运作的本国企业已有20 749家,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等规模,只有750家企业雇工超过100人。

这表明(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B.民族企业发展有较大局限性C.清政府严格限制企业的规模D.民族企业发展迎来短暂春天解析:选B。

根据材料“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等规模,只有750家企业雇工超过100人”可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即规模很小,故选B项。

7.(2018·泰安质检)下列表格是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年均进出口贸易指数(海关两)。

该表表明( )AB.清政府调整税收政策C.实业救国思潮空前高涨D.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中国市场解析:选D。

观察表格材料,可知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一方面会出现进口增加,同时客观上对出口起到推动作用,故选D 项。

8.(2018·乌鲁木齐模拟)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刊登后,张之洞批评他“忘亲”“忘圣”,翁同龢说他“居心叵测”,孙家鼐认为必然“导天下于乱”,湖南巡抚陈宝箴要求皇帝“饬下康有为……自行销毁”。

《孔子改制考》遭到抨击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遭遇阻力B.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C.颠覆了士大夫传统认识D.康有为曲解“托古改制”解析:选C。

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一个最根本的政治目的就是托古改制,他在该书中将孔子扮演为改制的先师,这就从根本上颠覆了士大夫对传统封建伦理的认识,故选C项。

9.(2018·汕头模拟)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汽机所成,倍人力者三十,故其国(英国)富强之力,亦倍三十……吾国土地人民十倍于彼,而富强力三十倍,则亦三倍于我,故吾幸未灭,而为彼所弱,可比较而得之矣。

”据此可知,康有为( )A.认为器物不如人是中国衰败的根源B.对西方认识并未超越洋务派的水平C.极力鼓动光绪帝效法西人变法图强D.科学解释了中国积弱而未亡的原因解析:选C。

题干“汽机所成,倍人力者三十,故其国(英国)富强之力,亦倍三十”,表明康有为鼓动光绪皇帝效法西人实行变法,故选C项。

10.(2018·菏泽模拟)孙中山根据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陶铸。

他认为,“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是“人类宝箴,政治极则”;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

这反映出孙中山心中的“博爱”(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矫正B.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C.目的是赢取更多革命同情D.是对大同社会美好设想解析:选D。

孙中山先生的“博爱”主张很显然并不是单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矫正,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以传统儒家思想为行动指南,故A项错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而非博爱思想,故B项错误;“目的是赢取更多革命同情”,这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不难看出,这是孙中山先生对中国传统大同思想的向往与追求,故D项正确。

11.(2018·云南统测)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最新修身教科书》,初小共10册,每册20课,200课中没有涉及一个“君”字,300个故事没有涉及一个“忠”字,大体提倡宽容、公平、进取、尚武等。

这说明当时( )A.中小学教科书已经摆脱朝廷的干预B.修身课程兼顾儒学传统和社会需求C.中小学教育已走出臣民教育的桎梏D.教科书改革成为废除科举制的前奏解析:选B。

题干材料“提倡宽容、公平、进取、尚武等”反映当时修身课程兼顾儒学传统和社会需求,故选B项。

12.(2018·毕节模拟)“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大学的学术殿堂。

”材料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混淆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的界限解析:选B。

根据题干材料“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可知新文化运动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济宁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研究中国现代化的学者,大多认同1949年之前的中国早期现代化是一种“外源性”现代化(也有学者称之为“传导性”现代化)。

笔者认为,称之为“传动性”可能更为合适。

这一是因为,“传导”所包含的主要是外国现代社会因素的注入及其所引起的中国人的学习和仿效;而“传动”所指的除了“传导”所包含的这一层意义之外,还指中国人因外国的民族压迫而激起的谋求自强自立的动机。

二是因为“传导”含有长期的意思,而“传动”突出初期的促动意义。

当中国自己产生了现代化的意识和行动之后,外国现代社会因素的促动作用逐渐减少而日益转变为可资中国利用的外国资源,两者的关系也相应地从注入与学习、压迫与应对的不正常关系,逐渐朝着引进与应用、互动与互利的正常关系转变。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传动性”与“传导性”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解释有何明显不同,并据此说明导致上述历史解释不同的主要因素。

(10分)(2)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

任择其一,运用“传导性”或“传动性”现代化的观点加以说明。

(15分)解析 (1)第一小问不同,从“传导”“传动”含义及内外因角度理解;第二小问主要因素,由所学知识得出,研究者的研究视角。

(2)据第一问首先明确“传导性”或“传动性”现代化的不同,掌握其含义,再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事件中选择其一进行论证。

答案 (1)不同:“传导性”现代化强调引发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外因,“传动性”现代化则更为强调内因及内外因的互动和转换。

因素:研究者的研究视角(其他如研究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研究者的政治立场或学识素养,亦可)。

(2)略。

要求:①能认清传导性、传动性现代化观点的异同,并运用其中之一进行阐述,逻辑严密。

②能结合时代特征,准确、充分运用中国近代史史实。

14.(2018·德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据左旭初《中国商标史话》等整理上述材料,从其中任选两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12分)(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实调用准确,论证逻辑严谨) 解析首先提取观点,如西方的侵略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逐渐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中西文明的融合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特征等。

然后结合所学分析论述即可。

答案示例一观点:西方的侵略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

论述:一方面,西方的侵略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消极影响。

如政治上,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使中国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文化上,毁坏了中华文明遗产。

另一方面,西方的侵略也在客观上对近代中国产生了积极影响,如政治上,催生了总理衙门等机构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的外交近代化;经济上,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文化上,传播了西方启蒙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总结:综上,西方的侵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对近代中国既产生了破坏性的消极影响,又产生了建设性的积极影响。

示例二观点: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