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地籍调查专业设计书

合集下载

1:500校园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1:500校园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1:500校园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1任务概述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地形图进行地形图测绘任务。

具体任务如下:(1)绘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校区1:500比例尺地形图。

为规范作业,统一技术要求,确保项目成果质量,依据国家、省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基础地理信息采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编写本项目技术设计书,以此作为本项目生产的主要依据。

➢2测区概况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校区位于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的东侧,地大致呈不规则长方形,占地面积1.13平方千米。

整个校园地形非常复杂,且校内树木茂盛,通视条件不是很好。

➢3作业依据(1)《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14912-2005);(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3)《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8);(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5)《城市测量规范》CJJ8-99;(6)《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7)《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1995;(8)GB 14804-93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9)GB 12898-91 《国家四等水准测量规范》;(1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500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4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4.1 平面坐标系统中国地质大学自有平面坐标系。

4.2 高程系统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3 基本等高距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为0.5m,高程注记至0.01m,山地部分可采用1.0m等高距,教学楼、宿舍区、湖泊等平坦地区可不绘制等高线。

➢5四级控制点密度,选点要求(1)四等点编号以001、002、003……的形式进行编号。

(4)选点要求:点位应选在稳固、易于设站和扩展,通视良好、能长久保存的地方。

地籍调查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地籍调查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编号:XZ[2010]01号泗洪县乡(镇)集镇区1:500地籍调查工程监理实施细则江苏省山水测绘监理有限公司2010年11月28日泗洪县乡(镇)集镇区1:500地籍调查工程监理实施细则设计单位(盖章):江苏省山水测绘监理有限公司主要设计人:审核意见:审核人:2010年11月28日批准单位(盖章):泗洪县国土资源局审批意见:审批人:年月日目录1、项目概述 (4)2、监理工作的作用、目的与任务 (4)3、监理的原则与依据 (5)监理的原则 (5)监理的依据 (5)4、监理方法及程序 (7)监理方法 (7)监理组织框架与岗位职责 (8)项目监理程序 (11)5、监理内容 (12)前期监理 (12)施工阶段监理 (12)6、工程质量监理 (14)6.1 技术设计监理 (14)工程质量监理内容 (14)工程质量控制流程 (19)工程质量检查要求 (18)质量检查记录 (19)7、业主、监理方在地籍调查工程中的权利与义务 (20)业主 (20)监理方 (20)各方关系图 (21)8、监理报告编写 (22)监理报告的类别 (22)监理报告的内容 (22)报告及文件的发送 (23)9、监理工作制度 (23)9.1 技术文件审查制度 (23)9.2 变更设计制度 (24)9.3 人员、设备进出场控制制度 (24)9.4 工程成果报验制度 (24)9.5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制度 (24)9.6 监理资料整理与归档制度 (24)9.7 例会制度 (24)9.8 请示汇报制度 (25)10、监理主要成果 (25)11、附录:工程监理表单 (26)泗洪县乡(镇)集镇区1:500地籍调查工程监理实施细则1、项目概述土地调查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眉山市中心城区1:500地籍修补测

眉山市中心城区1:500地籍修补测

眉山市中心城区1:500地籍修补测发表时间:2018-09-18T19:42:00.5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作者:王俊彦[导读] 摘要:文章以笔者参与的眉山市城镇地籍补充调查(修补测)及数据库更新项目为对象,介绍了1:500数字化地籍测量工作的实施流程及方法。

眉山市国土资源局四川眉山 620010摘要:文章以笔者参与的眉山市城镇地籍补充调查(修补测)及数据库更新项目为对象,介绍了1:500数字化地籍测量工作的实施流程及方法。

关键词:地籍;修补测;数据库1引言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其数据的直接来源是地籍调查。

随着测绘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各种配套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极大地加快了测绘技术向着自动化、数字化发展。

因此,测绘成果不再只是传统的纸质图,而是还包括以数字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可以传输、处理、共享的数字地籍图。

2项目概况测区内地势平坦,老城区建筑物较为密集,规划发展区建筑物规划有序,密度相对较小,建成区大部分属国有土地,规划发展区则大部分为集体土地。

眉山市中心城区辖两个街道办事处、四个乡镇、九个社区、46个村、289个组。

眉山市城镇地籍补充调查(修补测)及数据库更新项目,项目范围共68.92 km2。

3权属调查3.1已有权属调查资料和登记资料的分析利用(1)收集2006年的调查成果,按街坊核查各个宗地。

其中权属发生变化的地籍资料不能直接引用,其他未发生变化的权属资料照常使用,如果发现权属信息问题或错误,及时以纠正。

(2)收集和整理2006年地籍调查后发生变更的地籍档案资料,并分街道整理。

对已经登记的国有土地登记卡、宗地图,集体土地确权资料直接作为本次地籍修补测的依据。

(3)工作底图由第二次土地调查获得的乡(镇)、村界和已经确权的社界,通过透绘或转绘到调查底图上获得,并作为本项目调查的基础图件成果之一。

(4)2006年开展的地籍调查土地用途划分采用2002年1月起实行的《土地分类(试行)》标准,此次调查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的土地分类体系开展工作。

睢宁县村庄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睢宁县村庄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睢宁县村庄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一、背景分析睢宁县村庄地籍调查是为了了解村庄土地利用情况、确保农村土地权属和确权登记工作的进行,为实现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提供技术保障。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睢宁县的所有村庄,需要对村庄范围内的土地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土地的位置、面积、使用权属等信息。

二、设计目标1.完善调查范围:准确确定每个村庄的边界范围,确保调查工作覆盖全面。

2.准确测量土地面积:通过精确的测量方法,获得每块土地的面积数据。

3.收集详细信息:除了土地位置和面积,还需要收集每块土地的使用权属、土地用途等信息。

4.提高调查效率:采用先进的调查技术和设备,提高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5.确保数据安全:采用合理的数据管理措施,确保调查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调查方法1.现场测量法:通过实地勘查和测量,获得土地的准确位置和面积数据。

可以使用GPS设备进行定位,使用测量仪器进行边界测量和面积测量。

2.文献调查法: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和相关档案资料,了解土地的历史变更和权属归属情况。

3.访谈调查法:通过与农户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土地的使用权归属、土地用途等信息。

四、技术设备1.GPS设备:用于定位和记录土地的准确位置坐标。

2.测量仪器:包括测量尺、经纬仪等,用于测量土地的边界和面积。

3.调查问卷:用于记录农户提供的土地权属和使用信息。

五、调查步骤1.确定调查范围:根据县级行政区划划分,确定每个村庄的范围和编号。

2.勘察准备:准备好调查所需的设备和表格,统一编号。

3.现场测量:根据村庄范围,使用GPS设备进行定位,然后使用测量仪器进行边界测量和面积测量。

4.文献调查:查阅相关文献和档案资料,了解土地的历史变更和权属情况。

5.访谈调查:与农户进行面对面交流,填写调查问卷,了解土地的使用权归属、土地用途等信息。

6.数据整理:整理采集到的数据,归类和整合,生成相应的报告和文件。

7.质量检查:对调查结果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地籍测量方案设计

地籍测量方案设计

地籍测量方案设计第1章绪论1.1 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地籍测量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正确的、规范的、高质量的地籍测量是国家行使土地税收、地政管理等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是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工作之一,也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地籍测量,查清土地的利用类型、数量、分布和权属的真实状况,为检验耕地占补平衡执行情况,开展土地登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审批、农地开发等土地管理工作提供客观、可靠、准确和系统的基础信息。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鼓励下,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地作为农民的不可再生资源和第一生产资料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伴随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土地利用、土地法律意识、土地价值观的日益增强;同时,土地争议纠纷、土地问题信访、违法违规用地案件等事件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若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和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

这关系到国家改革开放、安定团结及经济发展。

辽宁省由于历史原因,建国初开展的土改工作面窄、工作量小,主要是利用丈量法开展的基本农田和部分宅基地的调查、确权及其登记发证工作。

几十年以来,农村的土地权属单位名称和基层管理体制及其界线进行过几次巨大的调整(比如兴隆镇就属于最近几年重新合并的乡镇),一直以来没有开展过大面积的农村土地调查、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信访事件和土地案件也不断发生。

根据省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的通知》(辽政发[2007]28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7]151号)等有关文件精神。

同时,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2011年5月16日表示,我国将在“十二五”期间巩固地籍工作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基础地位,初步建立产权明晰、权能明确、权益保障、流转顺畅、分配合理的土地产权制度。

1比500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1比500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1比500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一、概况1.1 工作目的、容1.1.1目的和意义集体土地地籍调查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查清全区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城镇地籍调查以外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状况、土地利用状况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情况,形成权属清楚、地类明确、图数实地一致、数据准确、真实的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数据库;进一步依法健全土地调查制度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机制;实现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体制和统一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土地是重要的资源和资产,查清土地的数量、权属、利用状况,建立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体制,对于严格土地管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依法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利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1.1.2工作容1.1.2.1与头沟、下关、江北行政区域界线调查转绘。

1.1.2.2集体土地所有权界、宅基地以外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界、城镇地籍调查以外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界调查。

1.1.2.3地籍控制测量。

1.1.2.4地籍要素测量。

1.1.2.5土地利用更新调查。

1.1.2.6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调查。

1.1.2.7建立地籍调查数据库。

1.1.2.8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报告编写。

1.1.2.9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分析报告编写。

1.2 调查区概况蟠龙区位于市西部,东经126°21′22″-127°16′13″,北纬54°45′54″-54°49′06″。

区东南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建筑物密集;西北部为山地,散列式居民地较多。

区主要企业单位有:钢铁总公司、龙山公墓、玄武湖公园、重型机械厂、高井发电厂、永定化工厂等,主要交通有:一0一线铁路、京门铁路、京九铁路、西五环路、蟠龙路、阜石路、黑路、潭峪路、莲石路等,主要水系有:永定河、永定河引水渠、人民渠等。

测区地形为西高东低,北高南地,气候适宜,季节变化明显。

蟠龙区分为五里坨、古城、八角、鲁谷、广宁、金顶街、苹果园、老山、八宝山共九个街道,下设五里坨、黑石头、八角、衙门口、景阳、八宝山、向阳、古城、北辛安、八大处、麻峪、娘府等12个农工商公司(村农民集体)。

矿山测量技术设计书

矿山测量技术设计书

深圳市鹏茜国家矿山公园地下矿山现状测量技术设计书1 项目名称、项目地点、内容及实施单位1.1 项目名称:深圳市鹏茜国家矿山公园地下矿山现状测量1.2 项目地点:深圳市坪山区汤坑村1.3 项目内容:1、地面1:500地形测量;2、地下矿洞1:500现状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40米);3、地下矿洞1:500现状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90米);1.4 实施单位:深圳市地籍测绘大队2 测区概况2.1 测区位置我队受甲方委托,拟对深圳市鹏茜国家矿山公园地下矿山实施现状地形和断面测量。

鹏茜国家矿山公园(筹建),位于深圳市坪山区汤坑社区,是由深圳珠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于2007年投资5500万元全面收购鹏茜矿业公司准备开发的旅游项目。

该矿是因开采大理石矿而形成的矿区遗迹,整个矿区分为地表层面、地下40米水平、地下90米水平共3个部分,地面工业广场占地面积约1.7万平方米,地下可用空间超过100万立方米,冬暖夏凉,常年气温保持在21-22摄氏度之间,在全国首批国家矿山公园评审中,鹏茜矿区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了“国家矿山公园”的资格,是深圳市稀有的旅游资源。

地下矿井范围北至金碧路,南至横坪公路,东至旭升鞋业公司,西到赤子香路,地下巷道长度约10公里。

地面范围北至金碧路,南至坪山河桥以南约100米,东至鹏茜矿业公司东面围墙外约25米,西到坪山育才中学围墙西南角,面积约0.1平方公里,详细测量范围见附图一。

深圳市鹏茜国家矿山公园位置如图一。

2.2 地理概况测区内地面建筑物较多,植被稀少,南北和西面是市政公路,交通便利;地下有两个采矿层,有东西两个斜井相通,各层有独立的工作竖井,矿道走向较复杂,多支巷,不便于通视,作业难度较大。

巷道平坦,地面干爽,便于通行,主巷道大部分有可用的固定照明设备。

原有东西两个通风口,东通风口因铁爬梯损坏,已不能通行,除两个工作竖井外,仅有西通风口一个逃生口,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图一3 已有成果资料分析及利用测区内现有资料:1、深圳市国土和规划资源委员会提供的一级导线点I-256、I-812和DGY1-281三个,二等水准点一个,点号为II横坪5,高程57.234米,经实地调查,其点位保存完好,可作为本次测量的首级控制的起算数据;2、深圳市国土和规划资源委员会提供的部分1:1000地形图(2006年修测);3、甲方提供的1:1000矿井开采平面图两份(1999年和2001年测图)。

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为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土地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铜山县的实际情况,承揽铜山县城镇地籍系统调查测量项目。

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快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测量进度,提高调查质量,保证地籍调查的现势性和时态性,为房地产登记、地政管理、征地拆迁、土地税费的征收、测绘、土地监察、建筑设计管理、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和建立“以图管地”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加快国土资源的信息化管理进程。

2、自然地理概况铜山县下辖铜山镇、丰乐镇、永乐镇等,乡镇规划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

3、资料情况(l)政府和上级部门有关土地管理政策性文件,行政区代码,地籍调查测量的技术性规程、规、细则和图式等;(2)已有的测量控制点成果,包括成果表、控制网图、点之记、技术总结等;(3)最新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及航摄成果资料;(4)土地申报材料,已登记发证的地籍档案资料;(5)土地出让、划拨、处置等用地文件资料;(6)房屋普查及工业普查中有关土地资料;(7)标准地名资料;(8)土地等级评估资料;(9)城建规划资料图件等。

4、地籍调查的依据(1)《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2)《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3)《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年修改版(4)《城市测量规》,1987年,建设部标准(5)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6)《全国土地分类》(国土资发[2001]255号)(7)国家和省有关地籍调查测量的其他规定5、地籍编号(1)地籍编号以地(市)级为单位,一般可按区号--街道--街坊--宗四级编号。

编列街道号时,应根据镇(乡)、行政街道的大小及宗地数量情况。

(2)“区号”是以乡、镇编号。

(3)“街道”是以行政区行政界线、主干道路、河沟等线状地物所封闭的块。

(4)“街坊”是“街道”互通的小巷、沟渠等封闭起来的地块。

惠安县城区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惠安县城区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惠安县城区城镇1:500地形测量工程技术设计书为满足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的工作需要,惠安县国土资源局通过招投标(招标编号:YXCG2009004)确定福建省八闽测绘院为惠安县城区城镇地籍调查项目的作业队伍,为了保证项目技术的协调一致,有效开展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确保项目工期和最终成果质量满足要求,根据国家和省、市的有关技术文件,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编制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1 测区概况1.1地理位置、自然经济状况惠安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泉州市东北部,介于泉州湾和湄洲湾之间,东临台湾海峡,西接洛江区,北邻泉港区,南隔泉州湾与晋江市相望。

本次调查区位于惠安县城区,东至城南工业区三期、漳泉肖铁路;西至达利食品有限公司、科山公园西端;南至漳泉肖铁路与324国道立交桥,北至玉辋路,作业面积约21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地籍测量及权属调查面积约7.82平方公里。

城镇建成区内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开展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有着较好的社会经济条件。

1.2测区基本状况及特点惠安县城区相对高差不大,城镇区平均海拔约20米,测区范围约21平方公里,呈不规则状,以居民地为主。

其中城区房屋较密集,老城区巷道狭窄,人口密集,是县政府所在地,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作业难度大。

2.作业依据2.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2.2《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简称《规范》);2.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简称图式)2.5《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2.6《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 1003-95);2.7《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第1部分:数字线划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质量要求》(GB/T 17941.1-2000);2.8《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4804-93);2.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简称《水准测量规范》;2.10《福建省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规定》(FCB001-2005);(简称规定)2.1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2.12 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控制测量,数字化测图、要素分类与代码、图式等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2.13经批准的本项目《技术设计书》。

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技术设计书一、引言该技术设计书旨在介绍并规划集体土地地籍调查的技术方案。

地籍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准确记录土地的权属、用途以及地理位置等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籍调查的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背景随着城市发展的快速推进,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准确、完整、一致的土地地籍信息是有效管理土地资源的前提。

因此,进行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的重要任务。

三、目的本次集体土地地籍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和收集土地的基本信息,以建立完善的土地地籍档案。

通过调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管理效率,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调查内容1.土地权属信息:调查土地使用权、居住权、承包权等权属信息,确保准确记录土地权属的变更情况。

2.土地用途信息:调查土地的使用类型,包括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工业用地等。

3.土地边界信息:调查土地的地理范围和边界位置,确保土地边界的准确界定。

4.土地利用情况:调查土地的利用状态和利用方式,包括建筑物、道路、绿地等。

5.自然地理信息:调查土地的地势、地貌、水系等自然地理特征,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五、调查方法1.现场勘测:通过实地勘测,对土地进行测量和标定,采用全站仪等仪器设备确保测量数据的精确性。

2.调查问卷:针对土地使用者,进行调查问卷的填写,了解土地的使用情况以及对土地地籍信息的需求。

3.卫星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对大范围土地进行影像解译,获取土地的空间信息。

4.数据库查询:结合现有数据库,对土地权属、土地用途等信息进行查询和核对。

六、数据处理1.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数据验证:通过比对各种数据来源,验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信度。

3.数据存储:将整理好的数据进行存储,建立土地地籍数据库。

4.数据分析:对存储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土地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

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

铁路分局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单位:市江夏区土地勘察测绘队编写者:许应望审核者:金卫东日期: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一、测区概况测区位于京广铁路市江夏区段,沿线共16宗地。

全长近40公里,面积约5平方公里。

沿线5个街道办事处老建筑零乱、复杂,商业区行人、车辆众多;铁路沿线植被丰富、通视困难,测量难度较大。

二、主要作业依据(1)、《城市测量规》CJJ/T8-2011(2)、《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CJJ/T73-2010(3)、《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4)、《地籍测绘规》(CH5002-94)(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6)、《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CH/T2009 (7)、《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三、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及其它作业参数(1)平面坐标系统:1954年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测图比例尺: 1:2000。

(4)成图规格:统一采用正方形分幅图廓标准(50CM×50CM)。

(5)基本等高距:1:2000地形图采用1米。

四、技术路线和方法本次工程拟采用全野外测量方法进行。

利用WHCORS网VRS RTK 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利用全站仪进行外业碎部采集,利用计算机进行业编辑成全数字地形图的作业方法。

4.1图根控制测量(1)图根控制点在街道和水泥地面上,可打入钢钉,在周围刻20cm×20cm,深0.5mm的方框、点号,并涂上红油漆。

(2)VRS RTK图根控制点编号前冠T。

(3)RTK图根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① RTK一测回应符合下列要求:A 对仪器进行初始化;B 观测值应得到RTK固定解,且收敛后开始测量;C 每测回的自动观测个数不应少于10个观测值,取平均值作为定位结果;D 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到0.001m。

测绘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

测绘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

测绘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篇一:测绘任务书**市1;500地籍地形图测绘测绘任务书一1、项目区概况**市地处**盆地南缘,扼长江、沱江咽喉,控云、贵、川、渝要冲,为**出海南通道和长江上游重要港口。

东临重庆市、南接云南省、贵州省,西抵宜宾市、自贡市,北与重庆市、内江市接壤,距省会城市成都267公里。

集水陆空于一体的立体交通网发达,321国道纵贯全境,并有大纳公路沟通,是**最便捷的出海南通道。

隆纳(隆昌到纳溪)高速公路已建成并与成渝高速公路相连接。

**港已成为**长江上游常年通行1000吨级船舶的港口和**省的长江第一大港。

**气候温和,北部为准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南部山区气候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北温带气候之分,具有山区立体气候的特点。

**辖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幅员12243平方公里,人口465.9万人。

**海拔高度240—520米。

本标段跨江阳区、龙马潭区。

2、技术标准和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省测绘管理条例》(20XX)、《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XX)、《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8-9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 1003-95、《1:500、1:1000、1:20XX地形图图式》(GB/T7929-95)、《地籍图图式》(CH5003-199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XX)、《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1001-20XX)、《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1999)、《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地籍测绘规范》CH 5002-1994、《测绘产品验收规定》CH 1002-95、《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3]国土[籍]字第26号、《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XX、《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XX、《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XX、《房产测量规范》GB/T 17986-20XX、《关于下达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技术要点的通知》省国土资源厅【20XX】53号、《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令40号,20XX年12月23日)、**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17798-1999、《**市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实施细则》、经审批的本项目《技术设计书》3.1、项目人力资源配置计划⑴项目人力资源配置原则按照项目工程量,采用先进的劳动定额测算劳动力需求数量。

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作业指导书

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作业指导书

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作业指导书1.1 地形图测绘的目的 (1)1.2 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 (2)1.3 作业依据及总体要求 (5)1.4 图根控制 (6)1.5 外业测图 (9)1·6 其他 131·1 地形图测绘的目的地形图的测绘包括地形修测和补测。

因我区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已经全部成图完毕,但由于开发建设速度较快,地形地物变化较大,为了保证规划设计、土地利用、拆迁施工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适时地进行修测和补测,为各部门、单位提供现状地形图数据。

1·2 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目前我院所掌握的全区地形图数据,主要为1999年以来进行实测的1:500比例尺地形图,现势性较强,精度较高,但由于成图方法不一,地形图精度不够均匀。

下面分五个区域进行分析利用。

1·2·1 洋浦大街以西地区该区域面积约23平方公里,全部为2002年地籍调查时的成图区域,且2004年春季又进行了补测,现势性较好,精度较高,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在±6㎝左右,地形点的高程中误差在±10㎝左右,成图方法为利用目前统一要求使用的广州开思成图软件进行。

所以,该区域地形图利用价值最高。

在进行修测和补测时只进行地形地物有变化的区域进行测绘,填加原图即可。

1·2·2 洋浦大街以东地区这一地区面积约27平方公里,全部为1999年成图区域。

成图方法为吉林省地理信息工程院按传统的航测成图,利用的是当年6月24日航摄的1:4000比例尺航片,影响了成图精度,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在±12㎝左右,地形点的高程中误差在±15㎝左右。

目前我院正利用广州开思成图软件在进行数据转换,使之与全区在数据格式、分层编码相统一。

所以,该区域地形图只能满足目前需要,建议在今后修测和补测时,按分区分片或分幅进行,逐步地提高该区域地形图的精度。

1·2·3 经开与二道合作区这一地区面积约17平方公里,全部为2002年成图区域。

城镇地籍调查测量技术设计书样本

城镇地籍调查测量技术设计书样本

城镇地籍调查测量技术设计书样本一、任务来源及测区概况:(一)任务来源为依法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使城镇国有土地、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工作走向规范化,健全地籍管理制度,根据***市国土资源与规划局*国土资发[2004]1号《关于转发开展全国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的通知》,经***土地管理局与*****协商,本着互相协作的原则,发挥学校仪器设备、技术力量方面的优势,支援地方的经济建设,由*******来完成本闪地籍测量任务。

(二)测区概况***隶属**市管辖,位于***省***部,居**西北部,介于北纬34o31'——35o03',东经104o59'——105o31'之间。

东接***和***,南邻***和***,西靠***,北接***。

南北长****KM,东西宽***KM,总面积****KM2。

海拔在**——**M。

***由西向东贯穿全境,自然形成南北两部。

南北两山由高到低均向**河谷倾斜。

****位于****部,是**政府所在地。

交通便利,****从城区西南边通过,****从城区北通过。

整个城区位于**两岸,由**冲击而形成的川地。

测区平均海拔***米,本次地籍测量的面积约***KM2,测量范围为:东至:***南至:***西至:***北至:***测区街道布设不规则,居民住宅密集,多为老城区居民居住区。

用地类别除部分机关、商业、服务业、工业用地、军事用地外多为居民用地。

根据****年权属调查资料城关镇约有***多宗土地使用者,且多数为居民。

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均较困难。

二、已有测量成果资料的分析评价和利用1、成果平面控制测量(1)测区原有首级控制是***省测绘局于****年**月建立的**等三角网,城区控制网是在四等三角网的基础加密的一级导线网;(2)控制网点坐标成果表和点之记成果;(3)1:1000地籍图(1995年)(4)1:5000分区图;(5)****土地局2004年城关镇土地权属调查资料。

对1-500数字地形图的平面精度的数据分析

对1-500数字地形图的平面精度的数据分析

对1:500数字地形图的平面精度的数据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1:500数字地形图测图结束后,在最终检验中出现的问题,特别对影响地形图平面精度的原因以实例等进行分析,并对产生的不同问题提出不同的改正措施。

关键词:地形图;平面数学精度;数据分析。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to 1:500 digital topographic map surveying ended, in the final test problems, especially to influence the accuracy of the topographic map plane reason in the example is analyzed, and the problems to produce different put forward different correct measures.Keywords: topographic map; Plane mathematical precision; Data analysis.1引言测绘项目完成后,根据ISO 9001质量管理系统中的8.4条,必须进行数据分析,以确保对成果中存在的错漏的问题进行修改,及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的持续改正。

而数据分析的主要内容以:项目的工作量大小,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分析生产任务安排是否合理,作业定额和作业率的高低;控制测量的精度指标情况,还存在哪些问题;地形图的平面、高程精度指标情况,还存在哪些问题,错漏产生原因及改正措施等。

因测绘项目的数据分析内容较多,数据量较大,本文只对测绘项目中的1:500数字地形图的平面数学精度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2数据来源及数据统计2.1数据来源以永康市石柱镇等八城镇数字地籍调查(地形测量部分)项目为例,对1:500数字地形图的平面数学精度的数据进行分析。

项目总测图面积为24.82 km2,折合满幅图幅397幅,最终检查时抽取35幅图样本,进行外业实地巡视检查,其中21幅图用高等级仪器到实地采点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0地籍调查专业设计书1 概况1.1 任务来源为了全面落实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工作》“十五”计划纲要,尽快建立全省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实现地籍信息查询、统计、输出、分析的现代化、科学化、规化,推进数字城市、数字国土的进程,省地质矿产局测绘院(乙方)受友谊县国土资源局(甲方)的委托,承担友谊县1∶500地籍调查任务。

1.2 测区围、行政隶属及自然地理概况测区位于东经131°46′30″~131°49′20″,北纬46°44′30″~46°48′10″,行政隶属于省友谊县。

友谊县位于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

东邻宝清县,西与集贤县接壤,南靠双鸭山市,北临富锦市,1960年设县。

全县面积1800平方千米,人口12.4万人,辖4个镇。

友谊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西南为完达山余脉,中部为丘陵漫岗区,东部为平原区,地势低洼。

本县南部边境有七星河流经。

测区属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503毫米。

年平均气温2.6℃,无霜期为125天。

冰冻期为11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旬,最大冻土深度2米以上。

测区交通便利。

福前铁路贯穿全境,S206省道贯穿东西,并连接省外,另有城区纵横交错的道路网。

友谊县有煤炭、白云石、岩、石灰石等12种矿藏,其中原煤矿层厚,品位佳、储量大。

山区和半山区林业资源丰富。

境土质肥沃,有全国最大的农场---友谊农场。

有耕地近10万公顷,盛产大豆、小麦、水稻、甜菜、西瓜等。

为省主要商品粮基地县之一。

畜牧业以养猪、牛、羊为主。

山产品有木耳、鹿茸等。

工业有采矿、发电、食品加工、造纸、建材、机械等主要部门。

近年来,招商引资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切入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 已有资料情况2.1 控制资料国家三等控制点二分场、四分场及四等点IV05。

2.2 地图资料友谊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友谊县1∶10000比例尺总体规划图,可作为技术设计、生产指挥及控制布点的参考图件。

3 作业依据(1)《城市测量规》CJJ8-99,简称《城市规》;(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简称《GPS规程》;(3)《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简称《调查规程》;(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 1995,简称《图式》;(5)《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1]255号;(6)批准后的本专业设计书。

4 基本技术要求4.1 控制测量的投影、分带、坐标系统4.1.1 投影:高斯-克吕格正形投影4.1.2 分带:3°带第44带4.1.3 坐标系统:1954年坐标系4.2 地籍图的成图方法、比例尺、成图软件、分幅及编号4.2.1 成图方法:全解析法数字测图4.2.2 成图比例尺:1∶5004.2.3 成图软件:MAPGIS 6.54.2.4 分幅及编号:采用正方形分幅,规格50cm×50cm。

图幅编号采用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X在前,Y在后,中间用短线连接。

4.3 精度要求4.3.1 首级控制点、图根控制点,其最弱点相对于邻近已知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4.3.3 宗地部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5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4mm。

4.4 图廓整饰总体按“规程”F2格式东北角注:友谊县地籍图秘密西南角注:2007年×月权属调查2007年×月全站仪测图1954年坐标系1994年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图式,1996年版地形图图式。

出版单位:友谊县国土资源局5 地籍调查地籍调查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其容包括土地权属调查、控制测量和地籍勘丈。

目的是查清每宗地的位置、界线、数量、用途及其地面上建筑物、附着物等基本情况,形成数据、图件、表册等调查资料,为土地注册登记、核发土地证提供依据。

5.1 做好地籍调查的组织和宣传工作地籍调查工作开始前,提请当地政府和国土资源局加大开展地籍调查宣传工作的力度。

通过电视、电台、报纸、告示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发布通告,将地籍调查工作的意义、重要性向土地使用者说明。

并将要准备的权源材料、指界通知书的要求、违约出席指界的责任及处理方法等一并告知,以便调查队伍进场后顺利开展工作。

5.2 地籍调查的准备工作地籍调查开始前,应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了解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理解和执行情况、地籍管理工作的具体作法、存在的问题、当地的民风民俗情况,以便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预案。

5.3 街道、街坊及宗地的划分5.3.1 街道、街坊的划分原则街道划分:一般以较宽的道路或河流为界来划分街道,也可参照街道办事处进行编号。

街坊划分:主要考虑宗地的分布密度,并结合实际情况,以线状地物为界进行划分。

5.3.2 宗地的划分a.被权属界线封闭的、有明确土地权利人和利用类别的地块均可作为一宗地。

b.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难以划分各自所占部分或有共用分摊面积的,可视为共用宗地。

c.被公用的街巷、道路、河沟等分割所形成的地块,一般应视为一宗地。

d.特大宗地,可按不同类别,以线状地物或独立使用土地界线划分出若干宗地。

5.4 土地编号及分类原则5.4.1 编号:土地编号按区、街道、街坊、宗地四级编号,格式为:区号—街道号—街坊号—宗地号。

5.4.2 分类:按国土资发[2001]255号〈全国土地分类〉(试行)文件中三级分类的具体名称及含义执行。

6 首级控制测量6.1 根据已有控制点分布情况,调查区首级控制定为“二级”。

采用GPS测量方法联测。

6.2 GPS网的组成本项目的设计思路是以3台组GPS接收机观测方案考虑,以点连式按附合线路形式组网。

共设计符合线路 条。

(详见设计图)每条线路边数≤10条。

共纳入 50 个二级点,平均边长0.4km 。

注:当边长小于200米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 。

依据上表给出的数据,算得GPS 网的标准差为: 二级 σ=22)(bd a +=22)4.010(10⨯+=mm 7.10作业时分别以上述标准差为依据,按《规程》规定的相应条款对GPS 网进行检核。

6.4 GPS 点的编号GPS 点点号为E001-----E050。

6.5 GPS 网的基准GPS 网WGS-84坐标以网中观测时间最长的(一般为1小时以上)单点定位结果的平差值确定;方位基准可由起算点间的坐标方位角确定;尺度基准由两个起算点间的距离确定;位置基准由给定的起算点坐标确定。

6.6 GPS 点的选埋①设计点位附近的原有地面点,若点位和标石完好,满足相应等级的标石规格,且符合GPS 测量要求的均可以利用。

但对其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应作检查。

②点位应尽可能选在可供汽车通行的道路两侧,但一般不宜选在耕地或高大建筑物上。

四等点可不考虑常规测量手段对点位的通视要求,一级点应考虑常规测量手段对点位的通视要求,保证至少与另一个同等级(或高等级)点通视。

③点位应尽量选在易于安装接收设备、视野开阔的地点。

④点位目标要显著,视场周围15°以上应尽量减少障碍物,以减少卫星信号被遮挡的机会。

⑤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台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米,以避免电磁场对卫星信号的干扰。

⑥点位附近不应有大面积水域或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

⑦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

⑧设在水泥地面上(厚≥20cm)的四等点、一级点埋设附录1中C型标志;设在沥青地面上的一级点埋设D型标志;其余的四等点埋设A型标石,一级点埋设B型标石。

6.7 GPS接收机的使用使用Trimble5700双频接收机3台组。

该接收机的标称精度为:静态:水平 5mm+0.5ppm·D、垂直 10mm+2ppm·D动态:水平 10mm+1ppm·D、垂直 10mm+2ppm·D6.8 GPS接收机的检验所使用的Trimble5700GPS接收机,是我单位新进的仪器,《规程》6.2.5条所要求的(1)、(2)两项检验,已在送检时由仪器质量检定部门一并检验。

作业中应经常对天线基座光学对点器进行检验,以确保对中的准确性,其检校方法可以参照控制测量中光学对点器的检校方法进行。

6.9 GPS网的观测①GPS观测应遵循的原则GPS网基线可采用快速静态观测。

③工作计划的制定因GPS网的基本图形为同步三角形,所以开始作业及每天观测前必须根据气象、交通、车辆情况编制好观测计划,确定各测站的观测线路和点位,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以便做到紧有序的工作。

同时根据星历预报表,安排好观测时间,从而避开星历较差的时间段。

④观测作业的要求a.天线的定向标志线应指向正北,并顾及当地磁偏角的影响,以减弱相位中心偏差的影响。

b.架设天线不宜过低,一般应在1m以上。

c.仪器高要在观测始、末各量一次,两次互差不应大于3mm,并及时记入外业手簿之中。

d.观测中对仪器状态和周围环境变化及采取的措施,应及时记入手簿,以备解算时查验观测情况。

外业观测手簿只做计算时查验站点信息之用,不做正式成果上交。

e.观测过程中不要靠近接收机使用对讲机;雷雨季节架设天线要防止雷击,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

6.10 数据处理①录入站点信息导入外业原始观测数据,并根据时段,录入站点名、仪器高等信息。

要求检查人员依据外业观测手簿,对录入数据进行100%校核,做到万无一失。

②基线解算a.基线解算应用随机Trimbie Geomatics Office(TGO)后处理软件。

b.使用多台接收机同步观测的一个同步时段中,可采用单基线模式解算。

c.同一级别的GPS网,根据基线长度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数学处理模型。

但8km的基线和所有采用快速静态方法确定的基线必须采用双差固定解。

③观测成果的检核对野外观测资料首先要进行复查,容包括:成果是否符合《规》、《规程》的要求;观测数据的质量分析是否符合实际。

然后按着《规程》9.2.2条、9.2.3条、9.2.4条所列项目及限差要求进行检核。

当产生的闭合差(或较差)≥限差的2/3时,应慎重分析其相关基线成果的可靠性,以便发现和剔除劣质观测数据。

④GPS网的平差计算a.平差计算应用Trimbie Geomatics Office(TGO)后处理软件。

b.无约束平差以网中观测时间最长的单点定位结果的平差值的WGS-84系三维坐标为起算,将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的方差协方差作为观测信息,进行GPS网的无约束平差。

平差的主要目的是检验网本身的部符合精度以及基线向量之间有无粗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