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简介
清明节简介

清明节的由来
4月5日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 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 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 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 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 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唐代首次将清明节列入国家法定假日。
节日习俗
扫墓
放风筝
荡秋千
蹴鞠
射柳
植树
插柳
蚕花会
节日习俗
祭扫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 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及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 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 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 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 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 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 酒食回家。
清明节
萧红中学历史组
清明节简介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 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 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因此得名。”清明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 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国家非常 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缅怀革命先烈
清/明/传/统/祭/祀/节/日
沉痛悼念 在疫情中因公殉职的一线工作者
清明节的由来和简介的演讲致辞(通用12篇)

清明节的由来和简介的演讲致辞(通用12篇)篇1:清明节什么由来简介清明节什么由来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
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温上升,中国南部雾气少,北部风沙消失,空气通透性好),因此得名。
24节气清明的简介

24节气清明的简介清明节简介春分后15日为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祀祖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
清明节礼俗丰富,但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01清明节习俗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
清明节的祭祖习俗,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虽然清明的节日禁火寒食习俗在宋代才揉合定型普及成为全国民间习俗,但清明节扫墓祭祖、礼敬祖先习俗早已有之。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踏青、扫墓之外,在历史发展中还吸收了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清明节扫墓祭祖的节俗传统自古持续不断,就是到了当今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墓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等,又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祖先的追念。
全国各地清明节的习俗不同之处1 、北京清明节习俗传统的“寒食节”又称“换火节”,说的是家家户户烧了一冬的炉膛,开春后要灭火清理了,所以家里停火一两日,只能吃凉食了。
因此旧时北京很多家庭都在寒食节的前一天准备出次日的食品,大多是一些小吃,逐步就演化出了老北京的寒食十三绝。
寒食十三绝是什么?有一种说法,“寒食十三绝”具体包括:蹄烧饼、螺丝转、馓子麻花、姜丝排叉、驴打滚、糖火烧、艾窝窝、糖卷馃、糖耳朵、豌豆黄、焦圈、硬面饽饽、芝麻酱烧饼。
另版“寒食十三绝”:奶油炸糕、螺丝转、馓子麻花、姜丝排叉、驴打滚、糖火烧、艾窝窝、面茶、糖耳朵、豌豆黄、焦圈、硬面饽饽、芝麻酱烧饼。
2、浙江清明节习俗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浙江桐乡民间流传着“清明大如年”的俗语。
桐乡是江南蚕桑的主要产地,其乡间流传着丰富的蚕乡习俗,清明轧蚕花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
清明节来历及习俗介绍(优秀5篇)

清明节来历及习俗介绍(优秀5篇)关于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篇一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前后。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
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
清明节气共有15天。
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
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勃勃生机。
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
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
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
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
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要去扫墓,表示对已故人的尊敬与怀念。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篇二清明节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宋代吴惟信所作的《苏堤清明即事》诗,惟妙惟肖地描绘了清明踏青的盛景。
宋代程颢的《郊行即事》则写出了清明踏青流连忘返的心情:“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欧阳修的《踏青》动静结合:“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爱不释手。
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这一天要禁动烟火,等到清明要“乞新火”。
人们往往将这两个节日合起来过。
白居易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韦应物咏道:“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
彩绳拂花去,轻毬度阁来”。
说的是清明寒食之际,人们在园中踢球为戏。
清明节ppt课件完整版

对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
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 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多种形 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
教师表示将继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 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 教学资源和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清明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 后的第108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 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 的历史。
起源与历史发展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 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 定的风俗。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流行于北方地区的寒食节禁火、冷 食习俗,传说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而被设立。
影视作品对清明节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影视作品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传承和发扬清明节文化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影视作品的传播,可以 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
经典诵读篇目推荐
古代诗词经典诵读 篇目
现代散文精选篇目
如杜牧《清明》、韩翃《寒食日 即事》、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 省墓》等,这些诗词情感真挚、 意境深远,是清明节期间诵读的 经典之作。
传统文化内涵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 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 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 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 思想。
江南地区
江南地区的清明节美食以青团为 主,青团是用青艾汁混合糯米粉 制成的,口感软糯,清香扑鼻。
清明节的来历50字

清明节的来历50字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的节⽇,既是⼀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也是⼈们亲近⾃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
以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关于清明节的来历,供⼤家参考!清明节的来历50字(⼀)我国传统的清明节⼤约始于周代,已有⼆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个很重要的节⽓,清明⼀到,⽓温升⾼,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种⾖”。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的⽇⼦接近,⽽寒⾷是民间禁⽕扫墓的⽇⼦,渐渐的,寒⾷与清明就合⼆为⼀了,⽽寒⾷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个习俗,清明之⽇不动烟⽕,只吃凉的⾷品。
清明节的来历50字(⼆):清明节⼜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后的第108天。
是中国传统节⽇,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之⼀,是祭祖和扫墓的⽇⼦。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养⽣清明时节是⼀年养⽣的重要时期,在中医理论机体⽣长也在于春季,吐纳调息法对⼈体阳⽓有益。
⼤家应在这段时间穿⽐较宽松的⾐服到空⽓清新的地⽅进⾏锻炼。
在清明之际体内肝⽓最旺盛,如果肝⽓过旺,则会对脾胃产⽣不良影响,妨碍⾷物正常消化吸收,同时还会造成情绪失调、⽓⾎运⾏不畅,从⽽引发各种疾病。
因⽽这段时间是⾼⾎压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期,需要⼤家对其重视起来。
清明节⼜称“寒⾷节”。
清明时期饮⾷⽅⾯,有些地⽅还保留着清明禁⽕吃冷⾷的习惯。
但是,有⼀部分⼈群是不适合吃冷⾷的。
在清明时节,凡是耗损或阻碍阳⽓的情况都应该予以避免。
"阳⽓"升发是指脾胃的运动收缩,因⽽⼈在春季的⾷欲通常⽐较好,不过要注意饮⾷适度,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
清明时节饮⾷宜温,多进⾷蔬菜⽔果,尤其是⾲菜等时令蔬菜。
清明时期还适合进⾷地⽠、⽩菜、萝⼘、芋头等⾷品温胃祛湿,也适宜多吃。
另外,清明节⽓中,不宜进⾷笋、鸡等,可多吃些护肝养肺的⾷品,例如荠菜、菠菜、⼭药,对⾝体有好处。
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简介

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简介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祭祀节日。
它在每年的阳历4月4日前后,即清明节前后举行。
清明节始于先秦时期,具有悼念祖先和扫墓祭祀的传统,同时也是春季的标志,有着丰富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一、清明节的来历清明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期。
在春秋时期,斯国国君隐公的宠臣管仲逝世后,得不到合适的安葬地,尸体在野外暴露而被野狗肆虐。
这种不人道的待遇使得隐公非常伤心和悔过,于是他发布了一项法令,要求斯国全体臣民在遗体腐烂之前进行祭扫。
这个故事为后来的清明节奠定了基础,成为祭祀先祖和亲人的时刻。
在汉武帝的时代,这个法令被用作官方节日,正式定为“清明节”。
二、清明节的习俗1. 扫墓祭拜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扫墓祭拜。
这一天,人们会前往坟墓,携带鲜花、食物和纸钱等供品,用以祭扫和祭奠逝去的亲人和祖先。
扫墓祭拜是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的方式,也是传承家族纽带的重要环节。
2. 踏青郊游清明节正值春季,气候宜人,是郊游踏青的好时机。
人们会前往郊外的公园、山野或者旅游景点,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春日的清新。
3. 放风筝清明节也是放风筝的传统时刻。
风筝是中国传统的游戏,据说起源于战国时期的一位工匠叫墨子。
他利用风力将竹制和丝绸制成的风车和风筝装置作为信号传递工具,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娱乐活动。
4. 吃清明蜜饯清明节还有一个特色的传统食品是清明蜜饯,也被称为“清明糖”。
清明蜜饯是将果蔬浸泡在糖水中,糖分渗入食材中,并晾晒至完全风干而制成。
这种食物风味独特,口感酥脆,有一股独特的甜味和果香。
5. 跳舞、唱歌在一些地方,人们也会在清明节期间组织舞蹈和歌唱活动。
舞蹈和唱歌是表达喜悦和感激心情的方式,也是社交和娱乐的一种形式。
三、清明节的意义清明节是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同时也是传承与纪念先祖的方式。
通过扫墓祭拜,人们可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敬意和思念,加强家族的凝聚力。
此外,清明节也是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的时刻,舞蹈、唱歌和郊游都是表达人们喜悦和感激之情的方式。
清明是什么意思

清明是什么意思清明是什么意思清明是意思?什么是清明?清明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下面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吧!清明简介介绍清明节,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此节日现已列入国假3天)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
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清明的由来《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
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
清明节气共有15天。
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
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
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时节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
但是就一些地区而言,情况并非如此。
特别是华南西部,常处于春旱时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仅10 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带的一半;华南东部虽然春雨较多,但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过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农业生产之需还须靠年前蓄水补充。
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应当加强对雹灾的防御。
清明气候特点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清明节的来历故事简介_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清明节的来历故事简介_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清明最开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那么清明节是怎么形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清明节的来历故事简介,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清明节的来历故事简介【1】清明节是因为一个传说而起的,从前有一个人旁边跟着一位大臣叫做介子推,他们走到了一个荒地,那个人非常的饿,结果就昏倒了,介子推到处找吃的,只好将自己腿上的肉给割下来,给这个人吃,这个人吃了烤肉醒了过来。
他十分奇怪,就问这肉是从哪里来的,介子推只好说是从自己大腿上割下来的肉。
这个人张大了嘴巴,他非常感动就说:"等我以后当了国君,我一定重赏你。
"十九年之后,这个人果然当上了国君,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有功的大臣发奖,大臣的名字都快念完了,还是没有念到介子推,旁边的一位大臣安慰他说:"大王把你留在后面,肯定发好的。
"可是大臣的名字念完了,还是没有念到介子推,这个人竟然把他忘了。
中间有一个大臣说:"大王,你竟然忘了介子推,他可是救了您的性命啊!"他一听脸红了,他在人群中找来找去还是没有找到介子推,后来他知道介子推因为伤心,收拾了行李躲进了绵山。
后来他派御林军去绵山上找,找了好半天还是没有找到介子推。
重耳想了一个办法,从北、东、西三面放火,自己在南面等。
他自言自语说:"介子推要避火,肯定要从南面出来。
"结果火从早上烧到了晚上,一直没有见到介子推出来,重耳着急了,就命令人将火给扑灭了,亲自进去找,他在一棵大树找到了介子推。
旁边写着首诗,意思是想让重耳和人民,不在这天生火。
重耳将这天称为清明节也是寒食节。
清明节的来历故事简介【2】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
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的由来与意义

清明节的由来与意义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的寒食节,具有悼念祖先、扫墓祭祀的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清明节的历史起源、传统习俗和节日意义三个方面详细介绍清明节的由来与意义。
一、清明节的历史起源清明节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一个具有悼念和祭拜祖先的节日。
据传,晋国人民为纪念贤臣介子推,这一天戒除烟火,特意设立“寒食节”,以表达对贤臣的敬仰之情。
后来渐渐衍化为纪念先祖、扫墓敬祭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的名字来源于《尚书·周书·夏书》中的“清明之日”。
清明即大概地处在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春分”后的两周内,象征着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在这个时节,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传统习俗1. 扫墓祭祖: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是扫墓祭祖。
人们会前往祖坟,整理坟墓周围的杂草,烧香、祭拜祖先,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2. 祭祀祖先:在清明节,家庭会备办丰盛的食物,摆放在祖先牌位前或者坟前作为供品,祭祀祖先。
这种传统认为祖先在另一个世界里仍然存在,对于子孙后代有一定的保佑和庇佑作用。
3. 务农行乐:清明节也是春耕时节,农耕民众会在这天进行特殊的活动,如办农耕文艺表演、举行田野运动会等,既庆祝丰收的同时也增进农民之间的友谊。
4. 编织柳条、放风筝:清明时节正值春风吹拂,人们会采摘柳条编织柳艺品,将其挂在门前或者佩戴在头发上,寓意吉祥。
同时,清明节还是放风筝的好时机,人们会放飞各式各样的彩色风筝,享受春天的美好。
三、清明节的意义1. 祭扫祖先:清明节是祭扫祖先的重要时刻,通过扫墓祭祖,人们传承着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弘扬着尊重祖先、敬畏生命的优秀传统。
2. 重视亲情:清明节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人们通过祭拜祖先,加深了对家族的认同感和亲情的关怀,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
3. 勤劳务实:由于清明时节正值春耕时节,清明节也象征着农耕民众忙碌的开始。
劳动与务实的精神被强调,同时也增进了人们对农耕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清明节简介

清明节简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总结、合同协议、申报材料、规章制度、计划方案、条据书信、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application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schemes, doctrine letter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清明节简介清明节简介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
清明节的来历故事简介

清明节的来历故事简介清明节的来历故事清明的来历一: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清明的来历二:相传春秋时期,晋献公宠爱的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于是设计谋害太子申生。
太子申生被逼无奈,最后自杀。
申生死后,他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战乱,只好流亡国外。
重耳就是后来的晋文公,谦虚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身边不乏有才能出众的朋友。
重耳流亡的日子,遭受很多的屈辱,在前途一片渺茫的时候,跟随他的臣子都陆陆续续弃他而去,身边仅剩下几个忠心耿耿的人。
重耳在这期间跋山涉水,历尽艰辛。
一次,重耳在途中又累又饿,差点晕倒,他的臣子介子推便从大腿上割下—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动得留下泪水。
前636年春,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到晋国杀晋怀公而立。
至此,流亡19年的,重耳才继任国君,即晋文公。
晋文公当上国君后,自然要封赏跟随他流亡的臣子。
但是晋文公却忘了流亡途中为他割肉充饥的介子推。
介子推呢?他淡泊名利之人,所以他到绵山隐居了。
晋文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追悔莫及,他于是派人四处寻找介子推。
得知介子推隐居绵山后,晋文公命人搜山,但是并没有找到介子推。
晋文公情急之下火烧绵山,想逼介子推现身,没想到这样反而害死了介子推。
等晋文公发现介子推的.时候,他背着母亲死在一棵老枯柳树下。
介子推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悲痛万分的晋文公,将这—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登山去祭奠介子推,发现去年烧死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
晋文公当下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将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并且当场折下几支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
清明节的 资料

清明节的资料
《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扫墓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时间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
清明节起源于古代时期,最
早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
据《尚书》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左丘明在《左传》中记载了“清明祭”祭祀活动。
清明节是一个扫墓祭祖、踏青游玩的日子,也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
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有祭扫、踏青、植树、赛龙舟等活动。
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扫墓祭拜,献上鲜花和祭品,表示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和尊重。
此外,也有些地方会举行踏青、赛龙舟等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让人们能够尽情地享受春天的美好。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一些传统的清明节习俗也面临着变迁。
但是,清明节的传统意义依然深厚,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体现了中国人对敬老尊祖和敬畏自然的传统理念,对人们的生活、文化和情感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在当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和传承清明节的传统文化,让这一文化节日得以传承和发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其中,以维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
同时,也要注重与社会的现实需求相结合,让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更好地服务于当代人们的生活。
总之,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承载着人们对亲人的敬仰和思念,是我们共同的文化宝库,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
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这一节日,让其光彩永存。
清明节由来和习俗介绍

【导语】清明节兼具⾃然与⼈⽂两⼤内涵,既是节⽓⼜是节⽇。
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的主题。
以下是整理的清明节由来和习俗介绍,欢迎阅读!1.清明节由来 清明节为每年公历4⽉5⽇前后,节⽇的来历和纪念介⼦推有关。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重⽿为逃避迫害⽽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处渺⽆⼈烟的地⽅,⼜累⼜饿,再也⽆⼒站起来。
随⾂找了半天也找不到⼀点吃的,正在⼤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介⼦推⾛到僻静处,从⾃⼰的⼤腿上割下了⼀块⾁,煮了⼀碗⾁汤让公⼦喝了,重⽿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发现⾁是介⼦推⾃⼰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九年后,重⽿作了国君,也就是历的晋⽂公。
即位后⽂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唯独忘了介⼦推。
很多⼈为介⼦推鸣不平,劝他⾯君讨赏,然⽽介⼦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
他打好⾏装,同悄悄的到绵⼭隐居去了。
晋⽂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带⼈去请介⼦推,然⽽介⼦推已离家去了绵⼭。
绵⼭⼭⾼路险,树⽊茂密,找寻两个⼈谈何容易,有⼈献计,从三⾯⽕烧绵⼭,逼出介⼦推。
⼤⽕烧遍绵⼭,却没见介⼦推的⾝影,⽕熄后,⼈们才发现背着⽼母亲的介⼦推已坐在⼀棵⽼柳树下死了。
晋⽂公见状,恸哭。
装殓时,从树洞⾥发现⼀⾎书,上写道:“割⾁奉君尽丹⼼,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推,晋⽂公下令将这⼀天定为寒⾷节。
第⼆年晋⽂公率众⾂登⼭祭奠,发现⽼柳树死⽽复活。
便赐⽼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节的后⼀天定为清明节。
2.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寒⾷节要寒⾷禁⽕,为了防⽌寒⾷冷餐伤⾝,所以⼤家来参加⼀些体育活动,来锻炼⾝体。
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部分地区妇⼥忌⾏路。
傍晚以前,要在⼤门前洒⼀条灰线,据说可以阻⽌⿁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中既有祭扫新坟⽣离死别的悲酸泪,⼜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个富有特⾊的节⽇。
清明节是什么节

清明节是什么节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
每年的农历四月四日或五日,也就是春分后的第15天,是清明节。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也是悼念先人、缅怀历史的日子。
清明节源自古代的时候,在《春秋》中就有记载。
在这一天,人们会祭拜祖先,扫墓祭奠先人,祈求祖灵的保佑。
另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一些民俗活动,比如踏青、赛龙舟、风筝比赛等。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明程度的进步,人们对清明节的纪念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但祭祖扫墓的习俗至今仍然保留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清明节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开始把它纳入到了现代社会的文化中,不仅是一个传统的祭祖扫墓日,也是一个缅怀先人、顺应自然、感恩生活、向往未来的一系列活动。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一个载体,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一传统节日,并在今后的生活中,传承并发扬这一美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节简介
导读:本文是关于清明节简介,希望能帮助到您!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
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课件下载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