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三 飞红滴翠记黄山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ba6c31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b.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的表达技巧,欣赏黄山的自然美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环保教育:通过对课文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分析课文的表达技巧,欣赏黄山的自然美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课文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解析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文学创作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朗读与讨论: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黄山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山的美景,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相关资料的搜索和阅读,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黄山的美景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课文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3. 文学鉴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表达技巧,欣赏黄山的自然美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课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课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118b14763231126edb11fe.png)
第三课飞红滴翠记黄山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中词语,会读、会写、会运用。
2 、了解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修辞手法及各种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1 、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和方法。
2 、通开当堂课拓展性练笔活动,熟练应用文字表达对景物赞美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2.从黄山的形成地质史与黄山的自然景观中,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味自然美的能力。
2.了解黄山形成的地质史,认识,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作业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文章写了黄山的哪些景物?2.布置学生课前查找有关黄山的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3.去过黄山的同学,可带来照片、图片,并准备做简单的讲解。
二、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播放有关黄山的风光片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2.作者简介3.创作背景4.检查字词:瑰宝地壳丘壑万仞逾越苍穹鳌鱼崛起郁郁葱葱不计其数浮想联翩登峰造极三、初读课文,了解文章所写内容。
1.课文介绍了黄山的哪些内容?奇峰、怪石、古松、云雾、日出、温泉2.找出课文在介绍自然景观时,选材组材上和前面两课最大的不同。
作为电视艺术片的脚本,既要体现电视组接自如,可以灵活转换镜头的特点,又要尊重大多数观众的阅读心理、阅读习惯。
文中有跳脱,但基本上还是连的上去的。
有的地方针线很密,如从天都峰到玉屏楼,从莲花峰而下仰视鳌鱼峰等,都是依据行径路线。
第1层(第4-6段),介绍黄山奇峰,着重写天都峰。
第2层(第7-8段),以“迎客松”为主体,介绍黄山松。
第3层(第9-14段),简介莲花峰,细写黄山怪石。
第4层(第15段),描写黄山烟云。
第五层(第16-17段),描写黄山日出。
第三部分(第18段),介绍黄山温泉。
从山上写到山下,为全文作结。
3.研读课文1.研读第8段,你能概括一下黄山松的特点吗?五石不松,形状千变万化,干曲枝虬,苍翠奇特。
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苏教版初三上)5doc初中语文
![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苏教版初三上)5doc初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32a9cd6eee06eff9aef807cd.png)
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苏教版初三上)5doc初中语文教学目的]1、学习多角度介绍景物的方法2、培养观赏大自然的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明白得作者把赞颂大自然的制造力与人类的审美能力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
2、难点:了解文章写作角度是如何样转换的。
[教学时数]二教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作者简介:柯蓝先生的文学作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在海外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他的名字与事迹被收入«苏联大百科全书»,中国现代文学馆也为他及夫人文秋开设了«柯蓝文秋文库»,永久储存其著作及原稿。
他撰写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章回体描述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讲«洋铁桶的故事»,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确信和举荐。
我国文坛泰斗茅盾先生亲悠闲香港著文举荐他所写的惟一一部反映延安大生产运动的中篇小讲«红旗呼啦啦飘»。
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铁窗烈火»获首届电影百花奖,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颂扬。
依照他写的散文«深谷回声»改编而成的电影«黄土地»荣获28项国际大奖。
他的«早霞短笛»散文诗专集,为五十年代的青年争相传抄,阻碍了那一代人的人一辈子价值取向。
二、认真读课文,明白得结构层次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及黄山的地理位置、面积。
第二部分〔3自然段〕:写地质史上,黄山的形成。
第三部分〔4~18自然段〕:写黄山诸景。
第一层〔4~14自然段〕:写黄山峰、石、松。
第二层〔15自然段〕:写黄山的烟云。
第三层〔16~17自然段〕:写黄山日出。
第四层〔18自然段〕:写黄山的温泉。
三、本文写作角度变化专门多,有悬想历史的,有从空中俯视山景的,有让你身临山中边攀登、边观赏的,也有如听导游解讲的。
请你讲讲文章写作角度是如何样转换的。
讨论并归纳:第3自然段讲……形成种种奇特的造型:〝奇峰怪石林立,真是峰峰有奇迹,处处是仙境〞。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51eb6b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b.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黄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景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课件。
2.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让学生跟读课文。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谈论对黄山美景的印象。
2. 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朗读并解释含义。
(2)举例运用生字词,巩固记忆。
3. 分析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划出认为优美的句子。
(2)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发现。
4. 欣赏黄山美景:(1)展示黄山的美景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黄山。
5. 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黄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黄山美景的短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2. 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山美景,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3.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
3. 分析课文结构,帮助学生梳理文章思路。
4. 针对课文内容,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936cc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d.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黄山景色的赞美之情。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提高自己的词汇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的描述,感受黄山的美丽景色。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拓宽自己的视野。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黄山景色,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 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黄山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山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黄山的美景。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黄山的了解和印象。
(3)简介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黄山的主要景色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文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2)教师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如描写、抒情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欣赏与感悟(1)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课文中描写的黄山景色的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审美情趣。
6. 小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黄山的美景特点。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写一篇关于黄山的美景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b6d0b8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d.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1.1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对黄山的描述,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1.1.1 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是中国著名的山水景观。
1.1.2 黄山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被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1.1.3 本文将带领学生领略黄山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对黄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知识点讲解2.1 生字词解析:讲解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1.1 生字词:生僻字、多音字、形近字、成语等。
2.1.2 解析:根据课文上下文,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1.3 例句:给出生字词的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美。
3.1.1 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1.2 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感受课文的意境。
3.1.3 反馈: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4.1.1 生字词:学生能够正确拼读、书写生字词。
4.1.2 课文内容:学生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重点:课文的理解和生字词的学习。
5.1.1 课文理解: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描述的黄山风光和作者的情感。
5.1.2 生字词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5.2 难点: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表达。
5.2.1 深层次含义: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5.2.2 表达: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设计,每个章节都包含了详细的小结和细节说明,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教案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黄山的图片和生字词。
6.1.1 图片:黄山的风光图片,包括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
6.1.2 生字词:列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附上解释和例句。
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苏教九年级上教案)
![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苏教九年级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f9870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e.png)
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苏教九年级上教案)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内容本文是一篇讲解词。
课文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述,揭露了黄山的独特的美。
教学目标晦知识与能力1.了解讲解词的一般写法。
2.掌握课文中利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3.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述景物的方式。
进程与方式1.以课文为例熟悉讲解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对景物进行讲解。
2.从黄山的自然景观中熟悉大自然的伟大创造。
3.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述景物的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熟悉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
2.培育珍惜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冲破重点1.掌握课文中利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述景物的方式。
难点1.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2.培育学生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冲破1.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述景物的方式。
2.理清作者思路给课文划分层次,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脉胳。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查字典解决生词。
2.朗诵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教学步骤(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入新课。
1.踊跃配合教师进入新课学习。
2.设置问题,分组研读。
2.讨论交流,探讨问题。
3.小结全文。
3.自读课文并完成练习。
一、导入新课(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
可见黄山在众山中的地位之高。
很多同窗没见过黄山,必然想知道黄山是什么样子的,1.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新课的学习。
同窗们纷纷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一生讲黄帝游黟山更名为黄山的故事;一生讲李白以《赠黄山胡公求白鹇》一诗换取胡晖驯养的白鹇的故下面就让咱们一路来学习这篇关于黄山的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
请同窗把搜集到的有关黄山的诗句或传说在班上交流。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daefc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2.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感知黄山的美景,培养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黄山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增进彼此的理解和沟通。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的主题和背景,引发学生对黄山美景的兴趣。
2.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3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感知黄山的美景。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黄山的美丽景色,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标记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3.3 课文分析:学生分段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黄山美景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提问: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2 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展示对黄山美景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写一篇关于黄山美景的短文,培养写作能力。
5.2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查找更多关于黄山的相关资料,加深对黄山美景的了解。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关于黄山的图片、视频或相关资料,用于课堂分享。
6.2 课堂活动:学生展示准备的黄山相关资料,进行分享和讨论。
第七章:小组合作7.1 小组任务: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描写片段,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苏教版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a4d947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a.png)
-现代游记文学作品:选取几篇描绘黄山的现代游记,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的作者如何表达对黄山的赞美。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研究课题:比较课文中对黄山的描绘与现代游记中的描写,分析两者在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文章结构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生动。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讨论成果、测试成绩和写作练习,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给予表扬,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指出学生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帮助。
-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资源推荐。
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
-描写黄山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游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结构安排。
②重点词:
-飞红滴翠:形容黄山的美丽景色。
-奇松、怪石、云海:黄山的三大奇观。
-陡峭、险峻:形容黄山的山势。
③重点句:
- “那石壁上的松树,一株株都似盆景里精心培养的,枝叶扶疏,姿态万千。”
- “黄山,一座充满魅力的山,她以她的奇松、怪石、云海吸引着无数游客。”
-表达情感:《飞红滴翠记黄山》情感表达更为热烈直接,而《徐霞客游记》情感表达较为含蓄。
5.应用练习: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为学校即将发行的旅游宣传册撰写一段介绍学校所在地的文字。
示例答案:
位于江南水乡的我校,四面环水,风景如画。校内的古树参天,绿意盎然,仿佛诉说着悠久的历史。曲径通幽的小径,带你走进宁静的教学区,而波光粼粼的湖泊,则映照出校园的活力与生机。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与自然美景的和谐共融。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da2642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d.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的美景和黄山石、黄山松、黄山云的奇特之处。
能够把握作者通过对黄山景物的描绘,表达出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的美景和黄山石、黄山松、黄山云的奇特之处。
通过对黄山景物的描绘,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的意思。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教学准备: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的文本。
与黄山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与自然景观相关的课文,如《钱塘江大潮》、《长江之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展示黄山的美景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对黄山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理解课文内容,标记出生僻词汇和句子。
2. 学生通过查阅字典或词典,解决生僻词汇的问题。
三、课堂讨论(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生僻句子和问题。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提醒学生关注大自然,保护环境。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引导学生思考黄山的美景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 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并与同学分享。
三、课堂讨论(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b6658c5336c1eb91a375d99.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苏教版三颗飞红滴翠记黄山基本目标:1。
能够把握文章的内容并阐明其上下文2。
阅读关键词和句子,体验黄山壮丽景色的美丽。
推广目标:掌握多角度描述风景的方法教学重点:阅读关键词和句子,体验黄山壮丽景色之美。
教学难点:掌握从不同角度描述景物的方法教学时数:一小时教学过程:导入:一、莫可以合上书,默写以下单词,并添加一些单词和注音地壳稠密,大地的分支多节,鱼在一千座山峰中,山在一万座山谷中,云隐藏着,云在红色的天空中飞舞,悬崖在绿色的水滴中,到达了顶峰...2.请先阅读请通读全文,阐明文章的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总结文章的内容。
3、想想黄山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各有什么特点?请阅读并分析关键词和短语预设:奇峰——高耸入云(威风凛凛,仰天叹息),古松——苍翠、奇异、永恒(以雪和风为荣,昂首挺胸),奇石——众多、多样(充满智慧、仙境)和云海——一次又一次翻腾,明亮而美丽(梦幻宫殿、人间仙境)日出——灿烂而灿烂的变化——温泉(迷人、仙山、琼阁)——温度适宜温暖和温暖的救济.根据总结的风景和特点,用连贯的句子向学生简要介绍黄山之美。
思考:请告诉我文章中写风景的角度是如何变化的,并标出变化的句子。
预设:可以根据主题中的景物角度找出文本中的相关段落。
例如,在第3段中,“从天空向下看...我已经走出了天空。
””(俯视暂停的思维);第四段:“雄伟的黄山...被命名为天都峰。
”(向上看);第12段:“黄山著名的奇石...猴子的观点是和平的”...3。
课堂提问:提出你不理解的内容(内容、结构、主题、技巧等)。
)预设:黄山之美是如何形成的?在正文的相关章节中,作者做了特别的介绍,要求学生找出这些章节并仔细阅读,从中可以总结出黄山之美的独特原因。
(1)大自然鬼斧神工:阳光和雨水,水蚀——“雕刻”和“装饰”气候越来越冷,冰川侵蚀——奇怪的形状(2)人类的智慧4,实践请写一篇关于本文中描绘的一个景点的导游教学反思:。
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
![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34a79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0.png)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体会黄山雄奇壮美的风光之美,能说出黄山诸景的特点。
•了解电视讲解词的特点,能说清本文写作角度的转换,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种变换角度多方面写景的方法。
•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以课文为例熟悉讲解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对景物进行讲解。
•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理清作者思路,给课文划分层次,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脉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懂得珍惜和爱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文中运用多幅画面组接连缀的方法,从各个方面写出了黄山的特点。
•依据观察和表现的需要,自由地变换角度写景。
教学难点•理解多角度全视角地观察写景,切合电视图像的需要,跳脱式结构方式。
•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教学准备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
2.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更全面地了解黄山。
教学思路1.导入新课:•播放《话说长江》电视片中关于黄山的片段。
•引用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提问:黄山在众山中的地位如何?你们对黄山有哪些了解?2.检查预习:•投影生字词,自由认读。
•请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有关黄山的诗句或传说。
3.研读课文:•提问:在黄山的这些景观中,你认为最具特色的是哪一处?结合详细文句说说它们的特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黄山的特点,包括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出和温泉。
黄山奇峰:•天都峰:海拔1810米,高耸入云,盘空千仞,两侧斧劈刀削般的陡崖峭壁,万丈深渊,令人心惊胆战。
•莲花峰:独出群峰之上,仿佛是枝含苞欲放的新莲。
黄山松:•迎客松:姿势万千,生命力强,一根长枝低垂伸展,仿佛是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来客。
•黄山松多生长在海拔800米到1700多米的高山上,针叶短粗稠密,顶平如削,干曲枝虬,苍翠奇特。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d9898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64.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成语。
3.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对黄山美景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1.2 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2.1.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和运用。
2.2 教学难点2.2.1 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2.2.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3.1.1 引导学生回顾黄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
3.1.2 提问学生对黄山的印象和感受。
3.2 课文朗读与理解3.2.1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3.2.2 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3 生字词和成语的学习3.3.1 解释生字词和成语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3.3.2 举例说明生字词和成语的用法,进行相关的练习。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策略4.1 阅读理解4.1.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4.1.2 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2 观察与描述4.2.1 引导学生观察黄山的美景,进行描述和表达。
4.2.2 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景物描写练习。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5.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5.1.2 评价学生在讨论和表达中的表现。
5.2 作业与测验5.2.1 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测验,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2.2 评价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9b809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ad.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掌握黄山的主要景点和特色。
3.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的阅读与理解。
2. 黄山的主要景点和特色的介绍。
3. 写作练习:描述黄山的美景。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黄山的基本情况和特色。
2. 阅读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
3. 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要景点和特色。
4. 写作练习:描述黄山的美景。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黄山的基本情况和特色。
2. 阅读法:阅读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
3. 分组讨论法:分析课文中的主要景点和特色。
4. 写作练习法:描述黄山的美景。
5. 展示与反馈法:学生展示写作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1. 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
2. 黄山景点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写作练习纸张和文具。
3.2 教学材料1. 黄山的基本情况和特色的PPT资料。
2. 分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3. 写作练习的题目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课文阅读和问题解答来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来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4.2 教学反馈1.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彼此的作品。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1. 第1周:引入黄山的基本情况和特色。
2. 第2周:阅读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
3. 第3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要景点和特色。
4. 第4周:写作练习描述黄山的美景。
5.2 时间安排1. 每节课45分钟。
2. 每周5节课。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黄山的相关景点,让学生亲身体验黄山的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柯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词语,会读、会写、会运用。
2.了解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修辞手法及各种表达方式。
(二)过程方法:
1.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和方法。
2.通开当堂课拓展性练笔活动,熟练应用文字表达对景物赞美之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2.从黄山的形成地质史与黄山的自然景观中,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
文中运用多幅画面组接连缀的方法,从各个方面写出了黄山的特点。
依据观察和表现的需要,自由地变换角度写景。
教学难点:
理解多角度全视角地观察写景,切合电视图像的需要,跳脱式结构方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前准备: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
2.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更全面地了解黄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质疑自探
1.情境导入
(1)播放《话说长江》电视片中关于黄山的片段。
同学们知道刚才老师播放的这如画的美景是什么地方吗?是啊,自古黄山天下秀,这里的自然美景鬼斧神工,令人流连忘返。
今天我们将随着柯蓝为电视片《话说长江》中黄山片所写的解说词一起走进黄山。
(2)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自古就有“天下秀”的美誉。
今天我们将随着柯蓝为电视片《话说长江》中黄山片所写的解说词一起走进黄山,感受其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
2.质疑自探
(1)解决生字词,自由认读。
(2)这篇解说词向我们介绍了黄山的哪些景观?你喜欢哪一个景观就放声的朗读课文内容。
(按课文顺序板书)
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
1.明确任务
1)在黄山的这些景观中你认为最具特色的是哪一处?结合具体文句说说他们有什么特点。
2)自由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某一景观,有感情地放声朗读。
学生试读。
3)黄山的景色壮丽多姿,作者在写景时依据观察和表现的需要,按照电视片解说词的要求,从不同角度去表现景物。
那作者是如何从不同角度去表现景物的?学生读读思思,并做好批注。
2.分组学习
学生就自探内容及教师出示的引导性问题进行学习、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
1.展示点拨
1)学生就自探和分组交流的内容进行展示。
2)教师随学生的展示进行点拨。
【“从高空俯视……神游天外了。
”(俯视)
“巍峨黄山……取名天都峰。
”(仰望)
“当你踏在这光滑潮湿的台阶上……登山的集体。
”(起先置身于旅人之中,边攀登,边观赏,然后改从远处遥望)
“……当我们登上……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从峰顶俯视)
“沿‘百步云梯而下’……驮着一只金龟。
”(翘首昂视)
“西海中的‘飞来峰’……称它为仙桃峰。
”(如听导游解说)
“黄山著名的巧石……‘猴子观太平’了。
”(如听导游解说)
“清晨……神奇的仙山琼阁。
”(远视,随着太阳升起而变换视角)】
2.释疑巩固
师生可就课文的基本内容再次提出疑问并探讨。
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
1.小结检测
1)课堂小结:课文是电视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
它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法,因此课文写作角度就象电视镜头一样变化很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转换,自由地变换角度,或环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让观众能把黄山看个淋漓尽致,向我们展示了黄山独特的美。
2)课堂检测
①下列各组加线字的注音均有一个是错误的,请划出并在后面括号里改正。
A.地壳(qiào)澎湃(bài)挺拔(tǐng)崛起(juã)()
B.稠密(chóu) 虬(qiú)枝翘首(qiào)旭日(xù)()
C.瑰宝(guǐ)沟壑(hâ)犀牛(xī)巍峨(ã)()
D.千仞(rân)云霄(xiāo)妖娆(ráo) 温馨(xīng)()
②给下列短语补充完整
万丈深( ) 含( )欲放悬崖( )壁千( )百态浮想联( ) 高( )入云
③划出下面句子中用错的字词,并在后面横线上改正。
A沿“百步云梯”而下,侥首昂视“鳌鱼峰”,上有一巧石,如同一只“螺蛳”。
B光是听它们的名字,就足以使你产生一种熬游天宫的幻觉了。
C然而,黄山的这一切,只有在华光照耀的时候,才显得格外骄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在横线上只写序号)
A这是一座高耸入云、盘空千仞的险峰。
B巍峨黄山,群峰挺拔。
C由于它是黄山三大主峰之一,在群峰的环抱中好像是天国的都会,所以取名“天都峰”。
D它以高和险,让游人望而生畏,仰天长叹。
E其中天都峰海拔1810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下列各句是分别从哪方面来描写的?选出正确的一项()
A它(天都峰)以高和险,让游人望而生畏,仰天长叹。
B黄山松针叶短粗稠密,顶平如削,干曲枝虬,苍翠奇特。
C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都变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
D无论何种姿态,都显示出顽强的万古长青的生命力,不怕长年的风吹雨打,冰雪欺压,屹立于悬岩危石之上,昂首苍穹。
a.神态形态色彩观感 b.观感形态色彩神态
c.形态观感神态色彩 d.色彩神态形态观感
⑥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自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明显提高。
B、不管天晴下雨,还是刮风飘雪,他却能按时到校。
C、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D、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⑦文中引用徐霞客赞美黄山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__________ 。
”其中“五岳”是指东岳________ ,南岳 _________,西岳 ________,北岳 ________,中岳 _________。
⑧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按下面的要求,各写一句我国古代诗文名句。
A吟咏山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咏叹花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拓展运用
1)请学生选择一个较为熟悉的自然景观,选取其中的一点,学习用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写一段解说词。
2)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
结合课文内容对照图片学习解说。
五、板书设计
飞红滴翠记黄山
黄山地质形成史——黄山现貌(时间线)
上山——下山历群峰(空间线)
体现黄山特点的景物(逻辑线)
奇峰:高、险;
古松:姿态各异,生命力顽强;
怪石:奇特;烟云:轻盈飘忽;
日出:瑰丽、壮观、辉煌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