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艺课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织部工艺
1、织物规格及技术条件
1.1织物名称及用途
指定或自选,解释是服装用、装饰用或产业用
例: C/C J59.5×J59.5 160×95 47” 1/1府绸
由于府绸是高经密,低纬密,布面经浮点呈颗粒状,织物外观细密。
适合夏季服用织物。(查<<织物结构与设计>> P212 )
1.2 织物组织:画出组织图
1.3 边组织
布边是织物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防止边经的松散脱落,增加织物边部对外力的抵抗能力。在织造过程中,布边要能承受伸幅器的作用,阻止织物过分收缩,以使织物保持一定的幅宽。在印染、整理过程中,布边能承受刺针、钳口等作用,以防止织物被撕裂或损坏。因此,一般要求布边平整、牢固、光洁、硬挺。在织造工艺设计中,布边结构及其设计是十分重要的。说明书中说明边组织的作用及如何选择(织物布身组织、用途及织造方式等)。小边组织采用绞边沙罗组织,或平纹、经纬重平。大边组织根据经纬纱的线密度、经纬密度、织物组织等因素不同,分别采用下列组织:平纹、2/2或3/3等经重平、纬重平、方平等组织。
例:布边:1/1平纹(为了减少纱的断头,府绸边组织一般采用平纹。)对于一般织物采用方平组织较好。
1.4 布长(匹长)
织物的匹长,主要根据织物的用途,重量,厚度和织机的卷装容量等因素而定。
织物的匹长有公称匹长和规定匹长之分,公称匹长是指工艺设计的标准长度,规定匹长的长度等于“公称匹长”加“加放长度”,各种织物由于卷装方法、地区气候、组织规格、储存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自然缩率,这样就会使织物的匹长不符合规定的要求,因而必须加放一定的长度。在工厂里规定匹长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与织物的千米用纱量有关。
织物成匹的长度直接与使用有密切关系,过长或过短都有可能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过多的零料而造成浪费。织机卷装容量的条件是制定成匹长度的依据之一,因为过长时,机械设备不相适应,过短时,会影响生产效率。织物长度的计量单位,以公制米来表示,直接出口的仍用码作计量单位。
一般根据织物用途及要货部门要求而定,实际生产中为减少浪费、提高生产效率,设计时大都采用联匹落布,以充分利用木棍的卷装容量,有两联匹、三联匹或四联匹。
一般织物的匹长在27-40m 之间,厚织物采用2-3联匹,中厚织物采用3-4联匹,薄织物采用4-6联匹。
例:每匹50米,4联匹。
1.5幅宽
幅宽——梭织或针织面料纬向的有效宽度,有英制和公制两种表示方法。英制用符号“"”表示,公制用厘米(cm )表示,(1英寸=2.54厘米)。传统有梭布机生产的布一般不超过70寸,新型布机如箭杆、喷气等无梭织机面料可达120多寸。36寸、44寸、56-60寸,分别称作窄幅、中幅与宽幅,高于60寸的面料为特宽幅,一般常叫做宽幅布,当今我国特宽面料的幅宽可以达到360厘米。幅宽一般标记在密度后面。
幅宽一般根据织物用途及要货部门要求而定。织物幅宽用公称幅宽表示,公称幅宽是指工艺设计的织物标准幅宽,以厘米为单位,商业贸易上以英寸为单位。计算时公英制均标出。
例: 幅宽 英制:47英寸 公制:W f =47×2.54=119.4cm (1英寸=2.54cm )
1.6 经纱号数、纬纱号数:公英制均标出。
例:经纱 英制:N e =59.5 公制:N t =C/N e =583.1/59.5=9.8tex
纬纱 英制:N e =59.5 公制:N t =C/N e =583.1/59.5=9.8tex
(注:C 值583.1查自《纺织材料学》P208。如果是混纺纱,则C 值的计算要根据混纺比算出)。
1.7经纱密度、纬纱密度:公英制均标出。
例:经纱密度 英制:160(根/英寸) 公制:P T =160/2.54×10=630(根/10cm )
纬纱密度 英制:95(根/英寸) 公制:P w =95/2.54×10=374(根/10cm )
1.8 边纱根数
根据织物组织、幅宽、纱号等,一般在8-48根。
例:9.8tex ,幅宽为119.4cm 的府绸,边纱根数选用32×2(查《棉织手册》第三版 P1266)
1.9 总经根数
总经根数根据经纱密度、织物幅宽、边纱根数来进行计算。其中的边纱根数应视经纱张力、每筘穿人根数、边组织等因素而定,合适的边纱根数有利于织造顺利进行。边纱根数仅在计算总经根数时使用,不作标准规定。总经根数的计算如下: 总经根数=标准幅宽(cm )×
10
10/)
经密(根cm +边纱根数×(1-边组织每筘穿入数地组织每筘穿入数)
在计算总经根数时,应计算至一位小数,然后四舍五入取整数。如穿筘穿不尽,还应增加至总经根数等于每筘穿入根数的整数倍。例如,尾数单根的,在一筘穿人2根时加1根经纱。尾数是2根或3根,而每筘是穿4根,则应加2根或1根,总经根数在设计时,一经确定,一般不能随意更改。
(1)地组织每筘穿入数的确定:一般应使每筘穿入经纱的根数为一个组织循环经纱数的倍数或约数,且以每筘穿人2-4根最为普遍。但当经密很高时,若采用高密筘号,其筘片间的缝隙减小,纱线摩擦加大,经纱断头将随之增加。反之较低的筘号,每筘的穿人数必须增加,这样会使布面产生筘痕。每筘穿入数的影响因素:a 经纱的线密度:经纱的线密度增大,每筘穿入数减少。b 经纱密度:经纱密度大,每筘穿入数增加。c 组织结构:每筘穿入数一般等于织物组织循环经纱数或是其约数(或倍数)。透孔组织每筘穿入数为一束经纱数。重经素质、双层组织、毛巾组织、起绒组织的每筘穿入数一般为经纱排列比之和或为其倍数,当经纱排列比之和数值较大时可为其约数。d 花式穿筘:利用每筘穿入数的变化可设计出别致新颖的条形织物,如在同一筘幅内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每筘穿入数,或者空出若干筘齿,使织物经密发生变化,形成新颖的众条纹组织。本例中府绸地组织每筘穿入数为4。
(2)边组织每筘穿入数:边组织为提高经纱强力,本例中府绸地组织每筘穿入数为6。
(3)总经根数的计算:总经根数=119.4×10630
+64×(641 )=7544(根)
经修正,总经根数为7560根。
1.10 紧度
经向紧度E T =0.037×tex ×P T 纬向紧度E W =0.037×tex ×P W 总紧度E=E T +E W -E T ×E W /100
查《棉织手册》第三版P1247,本例府绸E T 范围64.1~77.1,E W 范围33.2~44.9 例:E T =0.037×8.9×630=73.0%
E W =0.037×8.9×374=43.3%
E=73.0+43.3-73.0×43.3÷100=84.7%
1.11 断裂强度
织物的断裂强度是衡量织物使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经纬纱的纤维成分和线密度、织物密度、纺纱方法等均与织物的断裂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织物的断裂强度是以“5cm ×20cm ”布条的断裂强度来表示。通常以单纱、股线一等品的断裂强度为计算数值,一般都会超过国家标准。其计算式公式如下: 经向的断裂强度Q j =Pj ×Mj ×K ×Ttj/(2×100) 纬向的断裂强度Qw=Pw ×Mj ×K ×Ttw/(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