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艺课程设计
纺纱工艺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纺纱工艺设计二、授课对象:纺织工程专业学生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纱线的工艺设计要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纺纱工艺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内容:1. 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不同类型纱线的工艺设计要点3. 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步骤4. 纺纱工艺设计中的质量控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纺纱工艺设计?2. 回答:纺纱工艺设计是指在纺纱过程中,根据产品要求、原料特性和设备条件,合理选择和调整工艺参数,以达到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二、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讲解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工艺计算等。
2. 分析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原理,如纤维的流动、纤维的牵伸、纤维的加捻等。
三、不同类型纱线的工艺设计要点1. 讲解普梳纱、精梳纱、混纺纱、新型纺纱和新型纱线的工艺设计要点。
2. 分析各类纱线在工艺设计上的差异和特点。
四、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步骤1. 讲解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原料选择、工艺参数确定、工艺计算、质量控制等。
2. 分析各步骤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一、纺纱工艺设计中的质量控制1. 讲解纺纱工艺设计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如质量检测、质量分析、质量改进等。
2. 分析影响纺纱质量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二、案例分析1. 提供一个实际纺纱工艺设计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工艺设计要点和问题。
2.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案例中的经验教训。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纺纱工艺设计实践操作,根据所给原料和产品要求,完成纺纱工艺设计。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与评价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纺纱工艺设计的重要性。
纺织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纺织工艺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纺织工艺的基本知识,了解纺织品的制作过程和原理,培养学生对纺织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纺织品的基本概念、原料、织造和染整等工艺流程。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纺织品的特点、质量评价和应用领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纺织工艺在人类社会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纺织品的基本概念:介绍纺织品的定义、分类和性能。
2.纺织原料:讲解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的来源、特点和应用。
3.织造工艺:阐述纬纱、经纱、织机等基本概念,解析织造过程和技术要点。
4.染整工艺:介绍染整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探讨染整对纺织品的影响。
5.纺织品质量评价与应用:分析纺织品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应用领域。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纺织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纺织品的特点、质量评价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纺织实验,掌握织造和染整等工艺的操作技巧。
4.参观实践:学生参观纺织企业,了解纺织品的生产过程和行业现状。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纺织工艺学》等国内外优秀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纺织工艺知识。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纺织品设计与工艺》等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和图片等资料,直观展示纺织工艺的过程和效果。
4.实验设备:提供织机、染色机等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5.纺织样品:收集各种纺织品样品,供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纺织课程设计摘要
纺织课程设计摘要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纺织品的定义、分类及纺织原料的基本知识。
2. 学生掌握纺织工艺的基本流程,了解不同纺织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
3. 学生了解纺织品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纺织品与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纺织品的质量,进行简单的纺织品选购。
2. 学生掌握基本的纺织技巧,能够动手制作简单的纺织品,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创新思维,设计并制作具有个性化的纺织品,提高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纺织品知识,培养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关注纺织品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的环保问题,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纺织品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培养环保意识和传统工艺的传承意识。
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课程内容以实用性为导向,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纺织品知识基础,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纺织品基本知识:包括纺织品的定义、分类、纺织原料的种类及特点,让学生对纺织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纺织品概述2. 纺织工艺流程:介绍纺织工艺的基本流程,如纤维预处理、纺纱、织造、整理等,以及各种纺织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纺织工艺3. 纺织品的应用:讲解纺织品在服装、家纺、产业用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纺织品在环保、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纺织品的应用4. 纺织品质量分析与选购:教授学生如何分析纺织品的质量,包括面料、色彩、工艺等方面的判断,以及如何进行纺织品选购。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纺织品质量与选购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纺织品制作,如手帕、围巾等,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纺织厂课程设计论文
纺织厂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纺织厂的基本概念、流程和工艺,掌握纺织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对纺织行业的兴趣和热情。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纺织厂的基本概念、流程和工艺,了解各种纺织品的特点和用途。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纺织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过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纺织品制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纺织品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纺织行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纺织厂的基本概念、流程和工艺,纺织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纺织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具体安排如下:1.纺织厂的基本概念、流程和工艺:介绍纺织厂的定义、分类和功能,纺织品的生产流程,以及各种纺织工艺的特点和应用。
2.纺织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介绍纺织品的分类、性能和用途,纤维的性质和应用,以及纺织品的设计和制作技巧。
3.纺织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了解纺织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纺织厂的基本概念、流程和工艺,纺织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讨论法:用于探讨纺织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意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纺织厂案例,让学生了解纺织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学生进行纺织品制作的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纺织厂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纺织厂相关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视频和图片,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纺纱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纺纱工艺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使学生掌握纺纱工艺的基本概念、流程及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掌握纺纱工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了解纺纱原料的性质及选用原则。
3.熟悉纺纱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掌握纺纱工艺参数的调整和优化方法。
5.了解纺纱工艺发展趋势和新技术。
6.能够独立完成纺纱工艺流程的设计和优化。
7.具备对纺纱设备进行操作和维护的能力。
8.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纺纱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纺纱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保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纺纱工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纺纱原料的性质及选用原则。
3.纺纱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纺纱工艺参数的调整和优化方法。
5.纺纱工艺流程的设计和实施。
6.纺纱工艺发展趋势和新技术。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传授纺纱工艺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纺纱工艺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3.实验法:学生进行纺纱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纺纱工艺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纺纱工艺设计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纺纱实验所需的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5.在线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全过程的方式进行,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幼儿园手工纺织课程设计
幼儿园手工纺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幼儿认识并了解手工纺织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纱线、针线、布料等。
2. 培养幼儿对纺织工艺的基本了解,包括纺织的步骤和简单技巧。
3. 引导幼儿学习并掌握基本的纺织技能,如缠绕、穿线、编织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手眼协调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手工纺织创作出简单的作品。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纺织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幼儿对手工纺织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手工艺术的热爱。
2. 培养幼儿在创作过程中保持耐心、细心的态度,养成勤奋、坚持的好习惯。
3. 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创作成果。
4.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学会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幼儿园手工纺织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在动手过程中学习纺织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生特点:幼儿园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实践操作,以引导为主,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注重课程评价,关注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确保幼儿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提升技能和创造力。
第一部分:手工纺织基础知识1. 认识纺织工具:纱线、针线、布料等。
2. 了解纺织工艺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第二部分:基本技能训练1. 学会缠绕纱线。
2. 掌握穿线、编织等基本技巧。
3. 制作简单的纺织作品,如手环、小挂件等。
第三部分:创意实践1.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设计并制作个性化的纺织作品。
2. 学习运用不同的颜色、图案和材料进行创作。
第四部分:团队协作与展示1. 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纺织作品。
2. 展示作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评价作品,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创作。
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服装面料与纺织工艺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
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服装面料与纺织工艺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一、介绍本教案主要针对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中的服装面料与纺织工艺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服装面料的种类、特性和应用,以及纺织工艺的原理和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并运用各种面料和工艺来完成服装设计与制作的任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服装面料种类、特性和应用;2. 理解纺织工艺的原理和技术;3. 掌握不同面料与纺织工艺的搭配与运用;4.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服装设计与制作实践。
三、教学内容1. 服装面料a) 认识常见的服装面料种类和特性;b) 学习面料的触感、光泽、透明度等效果;c) 探讨面料应用在不同服装设计中的效果。
2. 纺织工艺a) 理解纺织工艺的原理,如织造、染色、印花等;b) 学习纺织工艺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方法;c) 分析纺织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3. 面料与工艺的搭配a) 探索不同面料与纺织工艺的搭配原则;b) 研究面料与工艺的搭配在服装设计中的效果;c) 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
4. 服装设计与制作实践a)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服装设计创作;b)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面料和工艺;c) 完成一个完整的服装设计与制作项目。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介绍面料种类、纺织工艺原理和面料与工艺的搭配原则等内容。
2. 实验与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观察面料质地、进行纺织工艺实验等。
3. 讨论与案例分析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际案例并进行面料与工艺搭配的探讨。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等进行评估。
2. 实践成果评估:通过学生完成的服装设计与制作项目进行评估,包括面料和工艺的选择与应用等。
3. 考试评估:组织针对性的考试来检测学生对于面料和纺织工艺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服装面料与纺织工艺教程》;2. 视频资料:相关面料与工艺的实际操作和应用案例;3. 实验器材:纺织工艺实验所需的器材材料;4. 参考书籍:相关面料与纺织工艺的专业书籍。
纺织技艺研学课程设计思路
纺织技艺研学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纺织技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文化内涵。
2. 学生能了解不同纺织品的制作工艺、特点及适用场景。
3. 学生能掌握纺织品的鉴别方法和保养技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熟练操作纺织工具,掌握基本纺织技巧。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并制作简单的纺织品。
3. 学生能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尊重纺织工人的辛勤付出。
2. 学生能关注纺织行业的发展,认识到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3. 学生能培养对纺织技艺的兴趣,弘扬和传承我国纺织文化。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研学课程,结合理论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学阶段,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教师需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纺织技艺概述:介绍纺织技艺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我国纺织文化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纺织技艺的起源与发展2. 纺织原料与工具:讲解不同纺织原料的特点、分类及纺织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纺织原料与工具3. 纺织工艺流程:分析棉、麻、丝、毛等纺织品的制作工艺流程,以及各环节的操作要点。
教材章节:第三章 纺织工艺流程4. 纺织品设计与制作: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纺织品设计与制作实践。
教材章节:第四章 纺织品设计与制作5. 纺织品鉴别与保养:教授纺织品鉴别方法和保养技巧,提高学生的实用技能。
教材章节:第五章 纺织品鉴别与保养6. 纺织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介绍我国纺织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科技创新。
教材章节:第六章 纺织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纺织技艺概述、纺织原料与工具第二周:纺织工艺流程第三周:纺织品设计与制作第四周:纺织品鉴别与保养、纺织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1. 讲授法:用于讲解纺织技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纺织原料与工具等理论知识。
纺织课程设计模板
纺织课程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纺织品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制作工艺,了解纺织品在我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纺织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1)了解纺织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纺织品的主要制作工艺;(3)了解纺织品在我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技能目标:(1)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类型的纺织品;(2)能够简要描述纺织品的基本制作工艺;(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纺织品的文化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纺织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纺织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纺织品的定义、分类及特点,如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
2.纺织品的主要制作工艺:讲解纺织品的基本制作工艺,包括纺、织、染、整等过程,以及各种工艺的特点和应用。
3.纺织品在我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纺织品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纺织品,如丝绸之路、宋代缂丝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纺织品的基本概念、制作工艺和历史文化,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纺织品的文化内涵。
3.讨论法:学生就纺织品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4.实验法:安排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纺织品博物馆,亲身体验纺织品的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纺织品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纺织品专业的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展示纺织品的历史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纺织品制作所需的实验设备,如织机、染色剂等,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纺织工程织造学课程设计
纺织工程织造学课程设计纺织工程织造学是纺织专业中必修的一门课程,主要涉及纺织物的织造技术和纺织品的品质评价。
织造是纺织加工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包括了多种不同的纺织技术和工艺,对纺织品的品质、外观和使用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设计一门关于纺织工程织造学的课程十分重要,可以为纺织工程专业学生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使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1.了解各种织造机器的原理、特点、生产效率和适用范围。
2.了解纱线的品种和规格,纱线的质量检测方法和纱线的应用。
3.掌握各种织物的结构特点,了解织物性能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
4.了解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缺陷及其原因,能够进行相应的维修和保养操作。
5.掌握织造中各种常用的纺织工艺和工具,运用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二、课程内容:1.织造基础知识织机的组成和作用,纱线的分类和规格,纱线的结构与质量的检测标准。
2.织机的种类和应用手工织机、自动织机和半自动织机,不同织机的特点、优缺点、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
3.织物的结构和性能织物的分类及结构,织物品质检测的方法和标准,纺织品的物理性能和使用性能。
4.纺织品的故障维修和保养纺织品在使用中的问题及原因,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相应的维修和保养操作。
5.编织工艺和工具编织工艺中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流程,编织机械的种类、结构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1.理论课:由教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常识,例举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织造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2.实验课:设置适当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流程,让学生亲自操作织机,了解纺织材料的特性和织造过程中的参数调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3.课外实践: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实际织造任务,如参观实际生产企业和进行实地调查、参加竞赛和项目等,加深对织造技术的理解和实践应用。
四、教材:1.基础理论教材:《纺织工程基础》2.实用指南教材:《纺织工艺与织造技术操作手册》3.实验指导教材:《纺织材料织造实验指导书》五、考核方式:1.作业完成情况:包括织造任务完成情况和相关报告的撰写情况。
纺织工艺课程设计
纺织工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纺织工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 学生能了解纺织工艺在我国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与应用;3. 学生能掌握纺织工艺的基本流程和关键环节;4. 学生了解不同纺织品的材质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纺织品的材质、工艺和用途;2. 学生具备一定的纺织工艺实践操作能力,能完成简单的纺织品制作;3. 学生能够运用创意思维,设计并制作具有个性化的纺织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纺织工艺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传承意识;2. 学生通过纺织工艺的学习,培养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品质;3. 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的纺织品,提高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4.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
学生特点:初中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有趣、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来吸引他们。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纺织工艺的学习效果。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纺织工艺基础知识:- 纺织品的定义、分类与特点;- 纺织工艺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纺织原料的种类及性能。
2. 纺织工艺流程:- 纺纱工艺(包括棉纺、毛纺等);- 织造工艺(包括机织、针织等);- 染整工艺(包括染色、印花、整理等)。
3. 纺织品设计与制作:- 纺织品设计原理与方法;- 纺织品制作的基本技巧与操作要领;- 创意纺织品设计实践。
4. 纺织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服装、家纺、装饰等领域的应用;- 纺织品在环保、保健等领域的应用;- 纺织品在科技、时尚等前沿领域的应用。
纺织国家精品课程设计
纺织国家精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纺织业的发展历程,掌握基本的纺织工艺流程及其相关原理;2. 使学生掌握纤维材料的分类、性能及适用范围,了解纺织品质量评价的基本标准;3. 帮助学生了解纺织品的创新设计理念,掌握基本的图案设计与色彩搭配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纺织设备进行基本操作;2.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针对纺织品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纺织品设计及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我国纺织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传承意识;2. 培养学生关注纺织品质量,树立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 激发学生对纺织学科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纺织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手工制作能力和审美观念,对纺织学科有一定兴趣,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鼓励学生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纺织业发展历程:介绍我国纺织业的历史演变,重点讲解古代、近现代及当代的纺织技术特点及其影响。
教材章节:第一章 纺织业概述2. 纤维材料:讲解天然纤维、再生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分类、性能及适用范围。
教材章节:第二章 纺织原料3. 纺织工艺流程:详细讲解纺纱、织造、针织等基本工艺流程及其原理。
教材章节:第三章 纺织工艺4. 纺织品质量评价:介绍纺织品质量评价的基本标准,如强力、色牢度、缩水率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纺织品质量5. 图案设计与色彩搭配:教授纺织品设计的基本原则,训练学生进行图案设计和色彩搭配。
教材章节:第五章 纺织品设计6. 纺织品制作实践:指导学生使用纺织设备进行实际操作,完成纺织品的设计与制作。
纺织工艺课程设计
织部工艺1、织物规格及技术条件1.1织物名称及用途指定或自选,解释是服装用、装饰用或产业用例: C/C J59.5×J59.5 160×95 47” 1/1府绸由于府绸是高经密,低纬密,布面经浮点呈颗粒状,织物外观细密。
适合夏季服用织物。
(查<<织物结构与设计>> P212 )1.2 织物组织:画出组织图1.3 边组织布边是织物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防止边经的松散脱落,增加织物边部对外力的抵抗能力。
在织造过程中,布边要能承受伸幅器的作用,阻止织物过分收缩,以使织物保持一定的幅宽。
在印染、整理过程中,布边能承受刺针、钳口等作用,以防止织物被撕裂或损坏。
因此,一般要求布边平整、牢固、光洁、硬挺。
在织造工艺设计中,布边结构及其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说明书中说明边组织的作用及如何选择(织物布身组织、用途及织造方式等)。
小边组织采用绞边沙罗组织,或平纹、经纬重平。
大边组织根据经纬纱的线密度、经纬密度、织物组织等因素不同,分别采用下列组织:平纹、2/2或3/3等经重平、纬重平、方平等组织。
例:布边:1/1平纹(为了减少纱的断头,府绸边组织一般采用平纹。
)对于一般织物采用方平组织较好。
1.4 布长(匹长)织物的匹长,主要根据织物的用途,重量,厚度和织机的卷装容量等因素而定。
织物的匹长有公称匹长和规定匹长之分,公称匹长是指工艺设计的标准长度,规定匹长的长度等于“公称匹长”加“加放长度”,各种织物由于卷装方法、地区气候、组织规格、储存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自然缩率,这样就会使织物的匹长不符合规定的要求,因而必须加放一定的长度。
在工厂里规定匹长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与织物的千米用纱量有关。
织物成匹的长度直接与使用有密切关系,过长或过短都有可能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过多的零料而造成浪费。
织机卷装容量的条件是制定成匹长度的依据之一,因为过长时,机械设备不相适应,过短时,会影响生产效率。
织物长度的计量单位,以公制米来表示,直接出口的仍用码作计量单位。
高中纺织工艺课件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纺织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掌握纺织工艺的主要流程和设备。
(3)熟悉各类纺织品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操作纺织设备。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纺织工艺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品质。
(3)树立环保意识,关注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纺织工艺的基本流程和设备。
(2)各类纺织品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纺织设备操作技能的掌握。
(2)纺织工艺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纺织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纺织工艺的兴趣。
(2)简要介绍纺织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讲授新课(1)纺织工艺的基本流程:1. 原料准备:纤维原料的选取、处理和纺纱。
2. 纺纱:将纤维原料加工成纱线。
3. 织造:将纱线交织成布。
4. 织后整理:对织物进行染色、印花、定型等处理。
(2)纺织设备:1. 纺纱设备:纺纱机、络筒机、并条机等。
2. 织造设备:织布机、梭织机、针织机等。
3. 织后整理设备:染色机、印花机、定型机等。
(3)各类纺织品的制作方法和特点:1. 针织品:以针织机为主要设备,具有弹性好、透气性强等特点。
2. 梭织品:以梭织机为主要设备,具有结构紧密、耐磨等特点。
3. 机织品:以织布机为主要设备,具有图案丰富、品种多样等特点。
3. 实践环节(1)分组进行纺织设备操作练习。
(2)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简单的纺织品。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拓展课外阅读,了解纺织行业的最新动态。
四、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收集纺织行业的资料,撰写一篇关于纺织工艺发展前景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纺织课程设计与要求
纺织课程设计与要求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纺织品的基本概念、纺织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技能,以及纺织品的应用和鉴赏。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纺织品的历史、分类、性能和应用;掌握纺织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纺纱、织造、染色和后整理;了解纺织品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纺织设备进行简单的纺纱和织造操作;能够进行纺织品的染色和后整理;能够进行纺织品的设计和制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纺织品的鉴赏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纺织品在日常生活和历史文化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纺织工艺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纺织品的基本概念、纺织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技能,以及纺织品的应用和鉴赏。
具体内容包括:1.纺织品的基本概念:介绍纺织品的定义、分类、性能和应用。
2.纺织工艺的基本原理:讲解纺纱、织造、染色和后整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纺织品的应用和鉴赏:介绍纺织品在日常生活和历史文化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4.纺织品的设计和制作:讲解纺织品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和讨论法。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纺织品的基本概念、纺织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技能,以及纺织品的应用和鉴赏,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纺织设备的使用和纺织工艺的实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技能。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纺织品的制作和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资源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纺织教材,如《纺织工艺学》、《纺织品设计》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纺织专业书籍,如《纺织史》、《纺织科技手册》等,供学生课后阅读和参考。
纺织业课程设计
纺织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纺织业的发展历史,掌握我国纺织业的基本情况;2. 使学生掌握纺织品的分类、纤维原料、生产工艺等基本知识;3. 帮助学生理解纺织品质量检验标准及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纺织品质量的能力;2. 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纺织工艺技术的熟练度;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设计出具有市场前景的纺织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纺织业的热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2. 增强学生对我国纺织业的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3. 引导学生关注纺织业的社会责任,提倡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专业知识课,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纺织业的基本情况,掌握纺织品的制作工艺和质量检验标准。
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
同时,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我国纺织业的发展储备人才。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复述纺织业的发展历史,简述我国纺织业的基本情况;2. 学生能够正确分类纺织品,了解各种纤维原料的特点,描述纺织品的生产工艺;3. 学生能够解释纺织品质量检验标准,分析纺织品质量案例;4. 学生能够在团队协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新性和市场前景的纺织品;5.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关注纺织业的社会责任,提倡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第二章“纺织业概述”和第三章“纺织工艺及质量控制”展开。
1. 纺织业发展简史:介绍我国纺织业的历史沿革,重点讲解近现代纺织业的发展及现状。
2. 纤维原料分类及特点:详细讲解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的分类,以及各种纤维原料的性能和用途。
3. 纺织品生产工艺:分析纺纱、织造、染色、整理等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以及各种工艺的特点。
4. 纺织品质量控制:阐述纺织品质量检验标准,分析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探讨质量控制方法。
纺织工程课教案纺织工艺与纺织品设计
纺织工程课教案纺织工艺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工程课教案:纺织工艺与纺织品设计一、引言在纺织品设计与工艺的课程中,我们将探索纺织的奥秘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工艺流程来创造出独特的纺织品,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并掌握纺织品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纺织工艺的基本技术,为将来的纺织行业从业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纺织品设计概述1. 纺织品设计的定义与作用- 解释纺织品设计的概念和作用- 探讨纺织品设计在时尚与实用中的应用2. 纺织品设计的基本要素- 颜色与色彩搭配- 图案设计与结构构成- 材料选择与质感呈现三、纺织工艺的分类与流程1. 纺织工艺分类- 织造工艺- 染色与印花工艺- 针织工艺- 纺织品整理工艺2. 纺织工艺流程- 纺织品设计到成品的生产过程概述- 介绍主要纺织工艺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四、纺织品设计与工艺案例分析1. 案例一:羊毛织物的设计与生产工艺- 羊毛纺织品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羊毛织物的设计要点与工艺流程2. 案例二:染色与印花工艺在丝绸设计中的应用- 丝绸纺织品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染色与印花工艺在丝绸设计中的重要性与操作技巧3. 案例三:针织工艺在运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运动服装的特点与流行趋势- 针织工艺在运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方法与实践案例五、纺织品展示与评价1. 纺织品展示组织与策划- 纺织品展示的目的与重要性- 策划纺织品展示的关键要素和技巧2. 纺织品评价方法与标准- 纺织品质量评价的指标和方法- 探讨纺织品市场竞争力的评价标准六、课程实践与作业1. 纺织品设计实践- 学生通过设计并制作一件纺织品作品,实践所学的纺织工艺和设计技巧。
2. 作业- 学生独立选择一种纺织品材料和一种工艺流程,制作一款纺织品样品,并撰写一篇相关工艺流程和设计思路的报告。
七、总结与展望通过纺织工程课的学习,学生对纺织品设计与工艺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创造力。
纺织工艺课程设计解析
纺织工艺课程设计解析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纺织工艺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流程,培养学生对纺织工艺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纺织工艺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掌握纺织品的基本结构、性能和分类,了解纺织工艺的基本流程和设备。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使用纺织设备进行简单的纺织操作,能够分析纺织品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进行纺织工艺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纺织工艺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认识到纺织工艺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纺织工艺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纺织品的基本结构、性能和分类,纺织工艺的基本流程和设备,以及纺织工艺的创新。
具体包括以下章节:1.纺织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历史2.纺织品的结构和性能3.纺织工艺的基本流程和设备4.纺织工艺的创新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讲授法,使学生掌握纺织工艺的基本知识和理论;通过实验法,使学生亲手操作纺织设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分析纺织品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进行纺织工艺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主要用于提供纺织工艺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多媒体资料主要用于展示纺织工艺的图片和视频,实验设备主要用于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情况,通过观察和记录,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作业方面,学生需要完成一系列与课程相关的小组项目和实验报告,通过评估项目质量和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当阳市纺织技术课程设计
当阳市纺织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纺织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纺织原料、纱线制备及织物结构等;2. 学生能够描述当阳市纺织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3. 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不同类型的纺织工艺及纺织品。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纺织品的质量,具备初步的质量控制能力;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基础的纺织技能,例如使用纺车和织布机;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纺织品图案,将创意通过纺织技术实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传统纺织技术的尊重和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2. 学生通过学习,激发对科技创新的兴趣,理解纺织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3. 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分享与互助,增强社会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结合当阳市地方特色,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并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课程目标的设计既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在知识和技能上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为未来进一步学习或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纺织技术基础概念- 纺织原料的种类与特性- 纱线的制备方法及其对织物的影响- 织物结构类型及其特点2. 当阳市纺织业发展概况- 当阳市纺织业的历史背景- 当阳市纺织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纺织技术在地方经济中的作用3. 纺织工艺与纺织品类型- 常见纺织工艺流程介绍- 传统与现代纺织技术的对比- 不同类型纺织品的应用领域4. 纺织品质量控制- 纺织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 影响纺织品质量的因素- 纺织品质量控制措施及案例分析5. 纺织实践操作- 纺车操作技巧与实践- 织布机操作技巧与实践- 设计并制作简单的纺织品6. 纺织技术创新与未来发展- 纺织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介绍- 纺织技术对环境保护的贡献- 纺织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织部工艺1、织物规格及技术条件1.1织物名称及用途指定或自选,解释是服装用、装饰用或产业用例: C/C J59.5×J59.5 160×95 47” 1/1府绸由于府绸是高经密,低纬密,布面经浮点呈颗粒状,织物外观细密。
适合夏季服用织物。
(查<<织物结构与设计>> P212 )1.2 织物组织:画出组织图1.3 边组织布边是织物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防止边经的松散脱落,增加织物边部对外力的抵抗能力。
在织造过程中,布边要能承受伸幅器的作用,阻止织物过分收缩,以使织物保持一定的幅宽。
在印染、整理过程中,布边能承受刺针、钳口等作用,以防止织物被撕裂或损坏。
因此,一般要求布边平整、牢固、光洁、硬挺。
在织造工艺设计中,布边结构及其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说明书中说明边组织的作用及如何选择(织物布身组织、用途及织造方式等)。
小边组织采用绞边沙罗组织,或平纹、经纬重平。
大边组织根据经纬纱的线密度、经纬密度、织物组织等因素不同,分别采用下列组织:平纹、2/2或3/3等经重平、纬重平、方平等组织。
例:布边:1/1平纹(为了减少纱的断头,府绸边组织一般采用平纹。
)对于一般织物采用方平组织较好。
1.4 布长(匹长)织物的匹长,主要根据织物的用途,重量,厚度和织机的卷装容量等因素而定。
织物的匹长有公称匹长和规定匹长之分,公称匹长是指工艺设计的标准长度,规定匹长的长度等于“公称匹长”加“加放长度”,各种织物由于卷装方法、地区气候、组织规格、储存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自然缩率,这样就会使织物的匹长不符合规定的要求,因而必须加放一定的长度。
在工厂里规定匹长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与织物的千米用纱量有关。
织物成匹的长度直接与使用有密切关系,过长或过短都有可能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过多的零料而造成浪费。
织机卷装容量的条件是制定成匹长度的依据之一,因为过长时,机械设备不相适应,过短时,会影响生产效率。
织物长度的计量单位,以公制米来表示,直接出口的仍用码作计量单位。
一般根据织物用途及要货部门要求而定,实际生产中为减少浪费、提高生产效率,设计时大都采用联匹落布,以充分利用木棍的卷装容量,有两联匹、三联匹或四联匹。
一般织物的匹长在27-40m 之间,厚织物采用2-3联匹,中厚织物采用3-4联匹,薄织物采用4-6联匹。
例:每匹50米,4联匹。
1.5幅宽幅宽——梭织或针织面料纬向的有效宽度,有英制和公制两种表示方法。
英制用符号“"”表示,公制用厘米(cm )表示,(1英寸=2.54厘米)。
传统有梭布机生产的布一般不超过70寸,新型布机如箭杆、喷气等无梭织机面料可达120多寸。
36寸、44寸、56-60寸,分别称作窄幅、中幅与宽幅,高于60寸的面料为特宽幅,一般常叫做宽幅布,当今我国特宽面料的幅宽可以达到360厘米。
幅宽一般标记在密度后面。
幅宽一般根据织物用途及要货部门要求而定。
织物幅宽用公称幅宽表示,公称幅宽是指工艺设计的织物标准幅宽,以厘米为单位,商业贸易上以英寸为单位。
计算时公英制均标出。
例: 幅宽 英制:47英寸 公制:W f =47×2.54=119.4cm (1英寸=2.54cm )1.6 经纱号数、纬纱号数:公英制均标出。
例:经纱 英制:N e =59.5 公制:N t =C/N e =583.1/59.5=9.8tex纬纱 英制:N e =59.5 公制:N t =C/N e =583.1/59.5=9.8tex(注:C 值583.1查自《纺织材料学》P208。
如果是混纺纱,则C 值的计算要根据混纺比算出)。
1.7经纱密度、纬纱密度:公英制均标出。
例:经纱密度 英制:160(根/英寸) 公制:P T =160/2.54×10=630(根/10cm )纬纱密度 英制:95(根/英寸) 公制:P w =95/2.54×10=374(根/10cm )1.8 边纱根数根据织物组织、幅宽、纱号等,一般在8-48根。
例:9.8tex ,幅宽为119.4cm 的府绸,边纱根数选用32×2(查《棉织手册》第三版 P1266)1.9 总经根数总经根数根据经纱密度、织物幅宽、边纱根数来进行计算。
其中的边纱根数应视经纱张力、每筘穿人根数、边组织等因素而定,合适的边纱根数有利于织造顺利进行。
边纱根数仅在计算总经根数时使用,不作标准规定。
总经根数的计算如下: 总经根数=标准幅宽(cm )×1010/)经密(根cm +边纱根数×(1-边组织每筘穿入数地组织每筘穿入数)在计算总经根数时,应计算至一位小数,然后四舍五入取整数。
如穿筘穿不尽,还应增加至总经根数等于每筘穿入根数的整数倍。
例如,尾数单根的,在一筘穿人2根时加1根经纱。
尾数是2根或3根,而每筘是穿4根,则应加2根或1根,总经根数在设计时,一经确定,一般不能随意更改。
(1)地组织每筘穿入数的确定:一般应使每筘穿入经纱的根数为一个组织循环经纱数的倍数或约数,且以每筘穿人2-4根最为普遍。
但当经密很高时,若采用高密筘号,其筘片间的缝隙减小,纱线摩擦加大,经纱断头将随之增加。
反之较低的筘号,每筘的穿人数必须增加,这样会使布面产生筘痕。
每筘穿入数的影响因素:a 经纱的线密度:经纱的线密度增大,每筘穿入数减少。
b 经纱密度:经纱密度大,每筘穿入数增加。
c 组织结构:每筘穿入数一般等于织物组织循环经纱数或是其约数(或倍数)。
透孔组织每筘穿入数为一束经纱数。
重经素质、双层组织、毛巾组织、起绒组织的每筘穿入数一般为经纱排列比之和或为其倍数,当经纱排列比之和数值较大时可为其约数。
d 花式穿筘:利用每筘穿入数的变化可设计出别致新颖的条形织物,如在同一筘幅内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每筘穿入数,或者空出若干筘齿,使织物经密发生变化,形成新颖的众条纹组织。
本例中府绸地组织每筘穿入数为4。
(2)边组织每筘穿入数:边组织为提高经纱强力,本例中府绸地组织每筘穿入数为6。
(3)总经根数的计算:总经根数=119.4×10630+64×(641 )=7544(根)经修正,总经根数为7560根。
1.10 紧度经向紧度E T =0.037×tex ×P T 纬向紧度E W =0.037×tex ×P W 总紧度E=E T +E W -E T ×E W /100查《棉织手册》第三版P1247,本例府绸E T 范围64.1~77.1,E W 范围33.2~44.9 例:E T =0.037×8.9×630=73.0%E W =0.037×8.9×374=43.3%E=73.0+43.3-73.0×43.3÷100=84.7%1.11 断裂强度织物的断裂强度是衡量织物使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经纬纱的纤维成分和线密度、织物密度、纺纱方法等均与织物的断裂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织物的断裂强度是以“5cm ×20cm ”布条的断裂强度来表示。
通常以单纱、股线一等品的断裂强度为计算数值,一般都会超过国家标准。
其计算式公式如下: 经向的断裂强度Q j =Pj ×Mj ×K ×Ttj/(2×100) 纬向的断裂强度Qw=Pw ×Mj ×K ×Ttw/(2×100)强度Q 的单位,N/(5cm ×20cm) Pj 、Pw —经、纬密度,根/10cm;Mj 、Mw —经、纬纱一等品单纱、股线的断裂强度,Cn/tex;(查棉纺手册) Ttj 、Ttw —经、纬纱的密度,tex;K —纯棉纱线在织物中的强度利用系数。
(查棉织计算P49) 例:Qj=630×16×1.2×9.8/(2×100)=592.7[N/(5cm ×20cm)]Qw=374×16×1.16×9.8/(2×100)=340.1[N/(5cm ×20cm)]1.12 缩率织物的经(纬)纱织缩率的含义为经(纬)纱通过织造成织物后其长度缩短量占原长度的百分率。
织物中经(纬)纱织缩率的大小对织物的强力、厚度、外观丰满程度、成布后的回缩、原料消耗、产品成本及印染后整理伸长等均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工艺设计时必须合理把握。
计算公式如下:经纱织缩率(%)=(浆纱墨印长度-规定匹长)/浆纱墨印长度×100% 纬纱织缩率(%)=(筘幅-成包幅宽)/筘幅×100%经、纬纱织缩率可通过经验公式来估算得到,也可查阅《棉织手册》第三版P1257。
例:纱府绸经纱织缩率范围为7.5%~16.5%,纬纱织缩率范围为1.5%~5.0%首先设纬纱织缩率=3% 公制筘号=地经纱每筘穿入数)经密(根数cm 10/×(1-纬纱缩率)=630/4×(1-3%)=152.8≈153(筘齿数/10cm ) 公制筘号的小数取舍规定为:公制筘号0.3及以下舍去,0.31~0.69取0.5,0.7及以上取1,相互间隔为0.5。
筘幅(cm )=10-1-⨯⨯⨯公制筘号地组织每筘穿入数)边组织每筘穿入经纱数地组织每筘穿入经纱数(边纱根数总经根数(取两位小数)=10153464-1647560⨯⨯⨯-)(=123.2(cm ) 修正:纬纱织缩率(%)=(123.2-119.4)/123.2×100%=3.1% 取经向缩率(%)=12%1.13用纱量计算用纱量以生产百米织物所耗用经纬纱的千克数来表示(千克/百米)。
经纱用纱量=经纱回丝率)(经纱伸长率)(经纱缩率)()自然缩率及放码损失率(总经根数特数-11-1100010001100⨯+⨯⨯⨯+⨯⨯⨯纬纱用纱量=纬纱回丝率)(纬纱伸长率)(纬纱缩率)()自然缩率及放码损失率(幅宽纬密特数-11-110100010001100⨯+⨯⨯⨯⨯+⨯⨯⨯⨯总用纱量=经纱用纱量+纬纱用纱量规定:(1)经纱伸长率:单纱1%,股线0.1%,回丝率:包括整经回丝,筒脚,浆回丝,白回丝及织机上了机回丝,接头回丝等,一般在0.3%~0.8%间选用;如前道采用自动络筒和双浆槽浆纱机,则在0.8%~1.2%间选用。
(2)纬纱伸长率:忽略不计。
回丝率:我们采用的是无梭织机,因有废边,回丝率略高于有梭织机,片梭取0.7%左右,剑杆取2.5%~3.5%,喷气取1.5%~3%。
(3)自然缩率及放码损失率:1.456%。
例:经纱用纱量=)()()()(%1-1%11%12-110001000%456.1175608.9100⨯+⨯⨯⨯+⨯⨯⨯=8.54(千克/百米)纬纱用纱量=)()()()(%2.2-101%1.3-11010001000%456.114.1193748.9100⨯+⨯⨯⨯⨯+⨯⨯⨯⨯=4.69(千克/百米)总用纱量=8.54+4.69=13.23(千克/百米)2.络筒工序工艺2.1 机器型号:普通络筒或自动络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