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_王善雨
甲型H1N1流感流行现状与防控措施
戴口罩
在公共场所和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 应佩戴医用口罩或KN95口罩。
避免聚集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群聚集,保持社 交距离。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当 的锻炼等健康生活习惯,增强身体免 疫力。
04
甲型H1N1流感研究进展
病毒变异研究
病毒变异
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会 发生变异,导致病毒的抗原性和基因 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病毒的传播力 和致病性。
甲型H1N1流感通常在季节交替 时高发,可能与温差大、空气湿 度变化等因素有关。
80%
传播速度
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速度较快 ,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
传播途径与影响因素
传播途径
甲型H1N1流感主要通过飞沫 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物体 表面传播。
影响因素
人群密集、空气流通不畅、卫 生条件差等环境因素可促进甲 型H1N1流感的传播。
变异监测
全球范围内的病毒监测系统对甲型 H1N1流感病毒进行持续监测,及时 发现和了解病毒变异的趋势和特点, 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疫苗研究进展
疫苗研制
针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疫苗已经 研制成功,并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控制 疫情。
疫苗接种
各国政府和卫生机构积极推动甲型 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提高人 群的免疫水平,降低感染和传播的风 险。
甲型H1N1流感流行现状与防 控措施
目
CONTENCT
录
• 甲型H1N1流感概述 • 甲型H1N1流感流行现状 • 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 • 甲型H1N1流感研究进展 • 甲型H1N1流感防控挑战与展望
01
甲型H1N1流感概述
定义与特点
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及治疗
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及治疗作者:何琴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19期甲型H1N1流感主要是一种呼吸道疾病,并且并发是相对较急的。
这种流感病毒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在人和人之间传播,包括口腔传播,比抢传播,甚至可以通过眼睛黏膜传播。
有时候不小心接触到感染者或者感染者的分泌物也会染上这种流感,如汗液,唾液等。
这种病毒的传播非常的迅速,但是病不致死。
感染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疲乏,以及食欲不振等症状。
一、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主要是一种呼吸道疾病,并且并发是急性的。
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在人和人之间传播。
这种病毒和以往或者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是不一样的,这种病毒的毒株方含有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人们容易感染上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且可以通过人相互传播。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早期症状和普通流感都比较相似。
从2009年开始,甲型H1N1流感就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
直到2010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才宣布甲型H1N1流感的大规模传染时期已经结束。
当病毒得到相应的抑制之后,甲型H1N1流感患者就是最后可能扩散该种病症的源头,没有出现不良症状的感染者也同样具有传染性,并且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动物传染人类的案例。
二、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被传染上甲型H1N1流感的常见症状主要有发烧,咳嗽,疲累,以及食欲不振等症状。
感染上这种病毒之后并不会立即出现不良反应,而是会在体内隐藏一段时间,这个时间大概是一周左右。
甲型H1N1流感和普通的流感相比较来说,在患病初期两种病毒的感染者表现出的状况大致相同,但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潜伏期相对于普通流感更长一点。
刚开始患上这种流感的时候,不同的患者表现出的病症也很不一样,严重程度也不全相同。
但是大部分患者初期的症状都是发烧、疲乏、手脚疲累,伴随着头晕、头疼、呕吐等病症。
根据个人体质,体质相对较差的患者相对于体质相对较好的患者,发病速度相对较快,表现得更加急性。
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72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72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甲型H1N1流感是由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引起的一种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我国内地于2009年5月11日报告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之后国内多个省市陆续发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宁波市也于7月上旬出现疫情。
我院2009年7月—12月共收治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者102例,其中72例确诊为重症患者,为能让临床及早发现重型病例,能够及时对症处理以防止病情恶化,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现对我院2009年7月—12月收治的72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调查对象为宁波市传染病医院收治住院的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共72例,其中男37例,女35例。
1.2诊断标准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全部病例均符合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三版)》确诊标准。
1.3病原学检测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采集部位为双侧扁桃体及咽后壁,标本采集后置于密封的带螺旋盖的塑料管,塑料袋密封,由运输箱冷藏(4℃)24 h内送检。
宁波市CDC实验室采用RT—PCR方法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
1.4统计分析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流行病学特征2.1.1 地区分布72例患者中,宁波地区户籍患者63例,占87.5%,外地户籍9例,占12.5%;居住在城市人口为主的老三区患者45例,占62.50%,鄞州区患者11例,占15.28%,其它县区16例,占22.22%。
2.1.2人群分布所有发病患者中。
年龄最小者为10个月,最大者75岁,平均年龄(26.14±20.24)岁。
发病以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为主,占44.44%(32/72),18~40岁青壮年亦较多,占34.72%(25/72)。
72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学生占发病总数的27.78%(20/72),公务员及公司员工占31.94%(23/72),退休老年人15.28%(11/72)。
甲型H1N1流感防控相
• • • • •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危重病例: ⑴呼吸衰竭; ⑵感染中毒性休克; ⑶多脏器功能不全; ⑷出现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 况。
• 鉴别与诊断
• 甲型H11N1流感与普通感冒、季节性流感、传染 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性高致病性禽流感鉴别
• ㈢治疗 • 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 1、一般治疗 • 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 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
甲型H1N1流感防控相关知识
一、概述
• 2009年3月,甲型H1N1流感在墨西哥暴发 后,迅速在全球蔓延。6月11日,世界卫生 组织将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提升至6级,并 宣布全球流感大流行。截至2010年7月底, 我国内地累计报告甲型1H1N1流感实验室 确诊病例超过12万例,报告甲型H1N1流感 死亡病例805余例。应该说疫情防控形势依 然严峻。
• ㈡职能分工 • 按照属地化管理、联防联控的原则,在地 方政府及其甲型H1N1防控指挥部领导下, 教育、卫生等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共 同做好甲型H11N流感防控工作。 • ⑴卫生行政部门 • ⑵医疗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 ⑶教育行政部门 • ⑷学校
• ㈢防控措施 • 1、学校未发现甲型H11N 流感病例 • ⑴学校制订甲型H11N 流感防控的预案、方 案。 • ⑵技术培训 • ⑶加强物资储备,特别是洗手间、食堂、 宿舍、教室配备充分的洗手设施。 • ⑷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甲型 H11N流感预防知识。 • ⑸积极开展学校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学校 环境清洁工作及公共场所的卫生与通风。
• 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 阳性,尚未进一步检测病毒亚型。
• 2、临床诊断病例 • 仅限于以下情况做出临床诊断:同一起甲 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未经实验室确诊 的流感样症状病例,在排除其他致流感样 症状疾病时,可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
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
对于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医院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给予相 应的药物治疗。同时,医院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介绍
案例一
某城市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通过实施综合防控措施(包括加强疫情监测、健康教育、疫苗接种 、应急处置等),有效控制了疫情的传播。
学习预防措施
02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预防甲型H1N1流感,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
生习惯、避免接触病毒源、加强身体锻炼等。
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03
教育学生在面对疫情时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如佩戴口罩
、避免人群聚集等。
05
医院防控策略
发热门诊设置
单独设立发热门诊
为了有效隔离疑似甲型H1N1流感患者,医院应设立单独的发热门诊。发热门 诊应远离其他门诊和住院部,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甲型h1n1流感的防
控
汇报人:
日期:
• 甲型h1n1流感概述 • 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措施 • 社区防控策略 • 学校防控策略 • 医院防控策略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目录
01
甲型h1n1流感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由甲型流感 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
患者通常出现发热、咳嗽、喉咙 痛、流鼻涕、头痛、肌肉疼痛、 疲乏、打喷嚏等症状,可能伴有 呕吐和腹泻。
04
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保护重点人群,降低 感染风险。
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确保疫情得到及 时有效处置。
05
06
针对不同人群和场所的特点,制定个性化 的防控方案,提高防控效果。
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
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摘要】目的:讨论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
方法:选取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我市发生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找出预防控制的方法。
结果: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是突然出现,发病率高,迅速蔓延,并且大多在冬秋季发生。
30岁以下的患者发病率最高,6~11月发病率最高。
结论:甲型H1N1流感在30岁以下的患者中发病最大,大多在冬秋季流行,主要以预防为主。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预防控制【中图分类号】R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9-0386-02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由于甲型流感病毒导致猪或者人出现一种急性的呼吸道传染疾病[1]。
甲型H1N1流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飞沫,间接接触传播,在临床上患者出现流感的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病毒性肺炎,多种脏器损伤,呼吸衰竭等,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
为了研究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本文中选取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我市发生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找出预防控制的方法,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我市发生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找出预防控制的方法。
其中,有60例女性患者,有60例男性患者,最小的患者有0岁,最大的患者有88岁。
1.2 方法对选取的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病例信息。
分析流行病学特征,找出预防控制的方法。
2.结果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是突然出现,发病率高,迅速蔓延,并且大多在冬秋季发生。
30岁以下的患者发病率最高,6~11月发病率最高。
2.1 甲型H1N1流感的年龄分布的情况甲型H1N1流感在10岁到20岁的年龄段发病率最高,能够达到54.17%。
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诊疗方案(2023版)
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诊疗方案(2023版)甲型(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或人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这种病在猪中经常发生,很少导致猪的死亡(猪的病死率为l_4%)。
人类很少感染猪流感病毒,但也发现一些人类感染猪流感的病例,大多数是与病猪有过直接接触的人。
2 0 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人感染猪流感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HlNl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猪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
人感染猪流感后的临床早期症状与流感类似,有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还可以出现腹泻或呕吐等症状。
病情可迅速进展,突然高热、肺炎,重者可以出现呼吸衰竭、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一、病原学猪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
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 0 nm~1 2 0 nm,有囊膜。
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M2蛋白。
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直径为l onm。
猪流感病毒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约为l 3.6 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
尽管不同亚型之间可以组成很多种流感病毒血清型,但是可造成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的血清型主要有HlNl、HlN2和H 3N2。
猪流感病毒为有囊膜病毒,故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2 0 0 mL/L乙醚4℃过夜,病毒感染力被破坏;对氧化剂、卤素化合物、重金属、乙醇和甲醛也均敏感,l 0 9/L高锰酸钾、1 mL/L升汞处理3mi n,7 5 0 mL/L乙醇5mi n,1 mL/L碘酊5mi n,1 mL/L盐酸3mi n和lmL/L甲醛3 0mi n,均可灭活猪流感病毒。
猪流感病毒对热敏感,5 6℃条件下,3 0mi n可灭活;对紫外线敏感,但用紫外线灭活猪流感病毒能引起病毒的多重复、d,涪。
二、流行病学在1 9 7 6年美国发生所谓的“新泽西事件”中,大约5 0 0人感染了猪流感Hl Nl亚型病毒,该病毒与当时从猪体内分离的病毒相同,首次证实了在自然条件下,猪流感病毒可从猪传播给人。
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策略
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策略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
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临床诊断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
疑似病例发病前7天内与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并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
密切接触是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的情况下,诊治、照看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患者;与患者共同生活;接触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等。
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出现病毒的持续人间传播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行和暴发)的地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
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尚未进一步检测病毒亚型。
对上述3种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安排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检查。
临床诊断病例仅限于以下情况作出临床诊断,同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未经实验室确诊的流感样症状病例,在排除其他致流感样症状疾病时,可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
甲型H1N1流感暴发是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流感样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确认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临床诊断病例可安排病原学检查。
确诊病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RT-PCR和RT-PCR方法);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双份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流行病学甲型H1N1流感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
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引起感染。
【2019年整理】甲型H1N1流感疫情基本情况与预防控制
其他
病人衣物:可煮沸消毒15min,或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 剂浸泡30min;贵重衣物打包密封后送环氧乙烷消毒站处理。 病人用过的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15 min,也可用500 mg/L 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2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 病家卫生间和卫生洁具:可采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 溶液喷雾消毒、擦拭消毒和拖地,作用30-60min。生活垃圾密 封包装后焚烧。 病人运输工具:车、船内外表面和空间可用500mg/L有效氯的 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30 min,再用清水擦拭 干净。 手与皮肤消毒:使用卫生部批准的手、皮肤消毒液,作用3min。
八、预防
健康教育 发放宣传资料 社区防控 非常重视,但不引起恐慌
九、消毒
消毒工作应在疫情发生后及时有效地进 行,并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进行消毒效果评价,以确保消毒处理有 效。
污染场所环境、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
对病人发病时生活和工作过的场所,建议采用 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或气溶胶喷雾 消毒,密闭作用30min以上。喷雾消毒时泥土墙吸液 量为150~300 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 100 ml/m2,地面喷药量为200~300ml/m2,以目测 湿润为度;气溶胶喷雾一般8~10ml/m3。 消毒后应用清水擦拭家居表面,避免腐蚀。 过氧乙酸由于配制过程复杂、腐蚀性强,不建议常规 使用。
八、预防
(四)加强院感控制措施。 对于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人进行隔离并佩戴外科口罩; 医务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加强手卫生,使用快速 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等 重点部门的医务人员应佩戴外科口罩,必要时佩戴 护目镜或防护口罩;对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等 重点部门应当加强室内通风。 甲型 H1N1 流感疫苗:目前只有用于猪的流感疫苗, 还没有专门用于人类的。就目前情况看,普通的流 感疫苗对预防甲型H1N1流感没有明显效果。
中国30年来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简介2024
引言概述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面临着许多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挑战。
这些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并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近三十年来新出现的病毒性传染病并对其进行简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措施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
正文内容一、艾滋病1.艾滋病的起源和传播途径2.艾滋病在中国的情况3.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和风险因素4.艾滋病的防控措施5.艾滋病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方法二、甲型H1N1流感1.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学特点2.甲型H1N1流感在中国的暴发情况3.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4.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预防和治疗措施5.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趋势和对中国的影响三、SARS冠状病毒1.SARS冠状病毒的发现和传播途径2.SARS在中国的爆发情况3.SARS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4.SARS的防控策略5.SARS对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四、埃博拉病毒病1.埃博拉病毒病的起源和传播途径2.埃博拉病毒的症状与临床表现3.埃博拉病毒病在中国的风险及防控4.埃博拉病毒病的治疗方法5.埃博拉病毒病对中国的影响及紧急响应策略五、寨卡病毒病1.寨卡病毒的发现和传播途径2.寨卡病毒病在中国的暴发情况3.寨卡病毒病的症状与临床表现4.寨卡病毒病的预防措施5.寨卡病毒病对中国的影响及防控策略总结近三十年来,中国不断面临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威胁。
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SARS冠状病毒、埃博拉病毒病和寨卡病毒病等疾病给中国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重大挑战。
通过加强疫情监测、加强医疗资源建设、推行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及国际合作,中国在病毒性传染病防控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我们不能放松警惕,应继续加强科学研究,完善应急响应机制,以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我们才能有效地应对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带来的挑战。
甲型H1N1流感预防常识
甲型H1N1流感预防常识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感染甲型H1N1后的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腋温大于等于37.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腹泻等症状,个别病例可发生肺炎等病发症。
流感病毒主要是通过甲型H1N1流感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的方式在人群中传播,人们也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体,然后触摸自己的眼、口、鼻而感染。
绝大部分甲流患者病情较轻,轻症患者不需要治疗也能自愈,个别重症病例需要住院治疗。
甲型H1N1流感虽然可防可治,不必恐慌,但也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简单地说,要做到“三个三”即三勤、三讲、三早。
三勤即室内要常通风,平时要勤洗手,每天要勤锻炼,勤通风有助于室内空气流通,手不但是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所以一定要勤洗,每天运动20至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加机体抵抗力。
三讲是指将科学,避免滥用药物,讲卫生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澡、换衣服,不共用个人卫生物品,讲文明,不凑热闹,不去人多拥挤的场所。
三早是指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这不仅有利于,及时控制传染源,防止进一步传染他人,而且有利于病人尽早康复,防治病情恶化,减少并发症和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人们都知道洗手的重要性,但是方法却不完全正确,科学的洗手过程至少持续30秒以上,才能达到有效的清洁,包括以下五个步骤: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手腕、手掌和手指都要充分淋湿;搓,双手擦肥皂或洗手液,搓洗双手的手心、手背、手指、指尖、指甲及手腕,最少洗20秒钟;冲,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捧,捧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或用擦手纸包着水龙头关闭;擦,用擦手纸或干净毛巾将双手擦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8月第16卷第15期研究进展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王善雨1,高春玉1,姚新华2,石焕洲2(1.空军后勤部卫生防疫队,北京100076;2.空军司令部门诊部防疫科,北京100842)[摘要]目的:系统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措施。
方法:采用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文献资料和疫情形势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甲型流感并非新发传染病,历史上曾有多次暴发或流行;此次A/H1N1流感为一种变异的“杂交”病毒引起,疫情来势凶猛,传播速度快,病毒攻击性强,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和免疫疫苗,但综合防控措施对预防控制疫情十分有效。
结论: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
[关键词]甲型流行性感冒;A/H1N1流感;流行病学;预防控制[中图分类号]R37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8(a)-037-03首发于墨西哥的人感染A(H1N1)流感导致患者死亡的疫情,已迅速蔓延至全球,截至2009年5月10日,WHO已经确认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4379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其中死亡50多例。
我国内地5月11日中午也确诊1例患者,成为发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第30个国家和地区。
这次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为“具有国际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特别是病例逐日大幅增加的发展态势,可能促使WHO将再次提高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
我国已将其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和国境检疫传染病[1]。
究竟甲型H1N1流感是什么样的疾病?怎样进行诊断和治疗?如何才能预防控制?本文拟结合有关研究成果和进展,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简要介绍,以期为预防控制提供参考。
1疫情历史“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一种古老、常见和多发的呼吸道疾病,也是人类至今尚不能控制的流行于全世界的病毒性传染病。
100多年来,曾发生过1889、1918、1957和1968年4次世界性大流行。
流感在我国流行的历史更悠久,虽然古代医书中没有“流行性感冒”的名称,但有瘟病、时行病、时气、风寒、风热、感冒甚至时行感冒的病名,根据其发病季节、传播方式、传播速度和临床症状的记载和描述,很可能就是目前的流行性感冒。
流感按照致病原不同,主要分为甲、乙、丙3个型别,其中甲型又可分为多个亚型。
除此次发端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外,近40年来,甲型流感病毒出现的多个新亚型(甲2、甲3、新甲1及甲5),也曾引起了局部暴发或世界范围内的流行。
1976年2月,美国新泽西洲迪克斯堡新兵营中也发生过500多人被感染、13人发病、1人死亡的H1N1型猪流感事件;1977年新甲1型流感曾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1986年,荷兰发现一起来源于禽类的H1N1型猪流感病毒并发展成肺炎的患者;1988年,北美地区曾出现猪流感人际间传播的迹象,在接触过一例猪流感病例的医护人员中出现轻微流感样症状,并在血清中检测出猪流感抗体。
但与此次疫情不同的是,以往出现的甲型流感病例的感染途径主要为猪感染人,且少有死亡患者[2,9]。
1997年和2004年发生的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更是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度关注。
由此可见,甲型流感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传染病。
关于人类甲型流感病毒新亚型的起源问题,有几种不同的假说,如无止境变异学说、重复循环学说、动物源学说等。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动物源学说,即认为人类甲型流感病毒新亚型是直接来自动物流感,或是由人与动物的流感病毒杂交而来。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人与家畜、家禽和野鸟间的甲型流感病毒能自然感染,且分布面广、品种复杂。
文献检索发现,早有关于流感病毒甲、乙、丙3个型均可自然感染猪的调查和猪具有人的不同亚型流感抗体并可分离出与人流感流行毒株抗原近似的病毒的研究报道,有力证明和支持了人类流感与动物流感的渊源关系。
科学家对1918年世界流感大流行的原因调查发现,是禽流感病毒先在1910年感染了猪,逐渐进化成猪流感病毒,然后由猪将病毒传染给人类,造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最为严重的流行。
1957年和1968年流行的H2N2和H3N2型流感病毒是人类与禽类流感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了猪,并在猪的体内发生基因重配,形成了禽-人流感病毒的混合型,又从猪身上感染到人类,并引起人类流感流行[2~3]。
2病原学特点甲型流感病毒中的猪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抗原式原名为Hsw1N1,现名为H1N1,与人流感病毒甲0型、甲1型同属一个亚型。
病毒体由8个片段的单股RNA基因组、类脂质糖类组成。
病毒颗粒分内、中、外三层,内层含有核蛋白质[8]潘丽华,纪学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子宫动脉及胎儿脐动脉的血流动力学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2):5-6.[9]曾素清.脐动脉血流速率异常对高危妊娠的预测[J].中国医药导报,2005,2(15):82-83.[10]刘贵鹏,李辉,于晶,等.子宫动脉超声多普勒血流监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35(4):423-424. [11]Costa SL,Proctor L,Dodd JM,et al.Screening for placental insuffi-ciency in high-risk pregnancies:is earlier better?[J].Placenta,2008,29(12):1034-1040.[12]Yazicioglu HF,Aygun M,Ozyurt ON,et al.Bilateral uterine arteryDoppler during the first trimester scan:Is it really useful in prediction of preeclampsia in a low risk population?[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3,22(1):75-79.[13]Spencer K,Christina KHY,Nicholas J,et al.Prediction of pregnancycomplications by first-trimester maternal serum PAPP-A and free B-hCG and with second-trimester uterine artery Doppler[J].Prenat Diagn, 2005,25(10):949-953.(收稿日期:2009-06-04)37CHINA MODERN MEDICINE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8月第16卷第15期研究进展中国当代医药CHINA MODERN MEDICINE(NP )、P 蛋白和RNA 。
NP 具有型特异性,抗原性稳定,是决定病毒型别的特异性抗原,P 蛋白是多聚酶,与病毒的转录和复制有关。
中层是病毒囊膜,由类脂和膜蛋白(MP )构成,MP 也具有型别特异性。
外层由糖蛋白构成的辐射状突起,分表面抗原血凝素(HA )和神经氨酸酶(NA )2种,HA 和NA 均具有变异特性,只是株特异性抗原,是甲型流感病毒亚型划分的主要依据,基因极易突变,也是造成周期性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2,3,10]。
引起1918年人类流感大流行的病原就是猪流感病毒。
为此,世界各国对猪流感病毒的研究十分重视。
科学家曾从猪身上分离到H1N1、H1N2、H3N2和H3N14种亚型的流感病毒[7]。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也曾多次从猪群中分离出甲3型(H3N2)流感病毒,且这些猪甲3型毒株按其分离时间都分别与当时人群中流行的甲3型毒株抗原近似。
与此同时,从我国猪群中分离到甲1型流感病毒,其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均与新甲1型(H1N1)相似。
另外,还从我国猪群中检测出乙型流感病毒抗体。
血清学调查结果证明,凡是当前人群中已消失的流感毒株在猪血清中都查不出,而人群中近年流行的毒株,则可查到一定水平的抗体,从而证实了所有正黏病毒均可自然感染猪。
因此,选择适当时机收集屠宰猪的血清,测定人流感病毒当前流行株的抗体水平及阳性率,可大体了解当地本年内人流感的流行情况,并可能为流感病毒自然变异提供一些研究线索[2]。
据美国CDC 检测,此次A/H1N1流感的病原毒株,包含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的基因片段,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的特征,为一种“杂交型”的猪流感病毒[4~6]。
该病毒不耐热,56℃30min 即被灭活,0~4℃可存活数周,-60℃或冻干条件下可长期保存。
高温、干燥、日光、紫外线都不利于它的存活。
对乙醚、乙醇、甲醛、酸类、各种消毒剂均敏感,最适pH 为7.0~7.5。
一般抗生素对其无效,对烷胺类抗病毒药有抗性,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敏感[6,8,10]。
3流行病学特征流感最显著的流行病学特征是突然发生和迅速传播,可造成局限性暴发、中等或大规模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
但流行一般需要几个条件:有变异病毒出现,人类普遍无免疫力;病毒能在人体内复制,引起严重疾病;病毒能在人际间传播等。
3.1流行环节传染源主要为急性期的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患者自潜伏期到发病后均有传染性,特别是该病在发病前一天即可排毒,有些人感染后不发病,但仍然具有传染性,隐性传染比例相当高。
另外,也不排除由猪传给人的可能。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被病毒污染饮食、用具、毛巾等间接传播的可能也存在。
由于病毒变异和病毒间以及各亚型间无交叉免疫,人群普遍易感,但从发病情况看,此次甲型H1N1流感对青壮年攻击性强。
病后或隐性感染可获得免疫,但持续时间较短。
3.2流行的发生和规模甲型H1N1流感病毒已发生抗原变异,故而人群普遍易感,使流行具有突然发生和传播迅速的特点。
根据病毒变异程度、人群易感状态等因素,呈现散发、暴发、流行和大流行等不同规模和型式。
甲型流感病毒新亚型引起的世界性大流行常有2~3个流行波,第1波持续时间短,发病率高,第2波流行时间长,发病率低。
我国甲2型流感大流行的两个流行波是1957年3~5月和1957~1958年冬春,甲3型大流行第1波是1968年7~9月,第2波出现较迟,在1970年6~12月[2]。
此次甲型H1N1型流感疫情就属新亚型病毒引起的,且绝大多数患者并未接触过猪,已被证实为人际传播,说明该病毒已经变异,人缺乏免疫力,普遍易感,因此,有关部门和权威人士提醒:不能排除疫情传入我国的可能[8]。
3.3流行的地区分布流感是全球性传染病,流行地区呈广泛性分布。
但在一定时期常呈地区性分布,有时以北方为主或较高,有时以南方为主或较高。
从历史上几次大流行的结果来看,流感活动频繁程度南方高于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