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册美术教案_1

合集下载

赣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0课 装饰画》教学设计1

赣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0课 装饰画》教学设计1

赣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0课装饰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0课装饰画》是赣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装饰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创作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装饰画的手法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装饰画的实例,以及创作装饰画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创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装饰画的概念和创作方法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灵感,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装饰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创作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装饰画手法进行创作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装饰画的概念和特点。

2.装饰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装饰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创作方法。

2.示范法:展示装饰画的创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情境教学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4.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

2.装饰画素材、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装饰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讨论,激发学生对装饰画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装饰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创作方法。

通过示范,展示装饰画的创作过程,让学生了解装饰画的表现手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装饰画创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相互评价。

教师总结评价,强调装饰画创作的关键要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装饰画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装饰画的概念、特点和创作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一幅装饰画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

第10课色彩的色相(教案)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10课色彩的色相(教案)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其次,在课堂中的强化技能环节,我发现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对于如何将色彩理论知识应用到绘画创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有的学生在绘画时,虽然能够分辨出不同的色相,但却不知道如何搭配,使得画面效果不够和谐。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例分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学会如何将色彩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第10课色彩的色相(教案)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第10课色彩的色相》是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色彩的三要素,即色相、明度、纯度,重点掌握色相的概念和色彩的冷暖知识。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不同的色相,学会运用色彩知识来美化生活。
1.教师准备相关色彩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色彩,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色彩的三要素,重点讲解色相的概念。
3.课堂示范:教师展示绘画作品,讲解色彩的冷暖知识及运用。
4.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艺术家作品:介绍历史上著名的画家及其作品,如梵高、毕加索等,分析他们的色彩运用技巧,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关于色彩在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色彩在不同领域的运用。
-色彩心理学:介绍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如色彩的情感表达、色彩的心理效应等,帮助学生了解色彩的更深层次含义。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共享资源,监控预习进度。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0课美丽的花》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0课美丽的花》人教版
2.教学难点
-线条与色彩运用的协调性: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如何使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和谐,是难点之一。
-观察力的培养:学生需要通过观察花卉的细节,捕捉其特点,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难度。
-审美能力的提升:如何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花卉,发现其独特的美,是教学中的难点。
-文化寓意的理解:花卉的象征意义涉及不同文化背景,学生需要理解并能够运用到创作中。
5.作品欣赏:欣赏花卉名画,感受艺术家的表现手法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第10课美丽的花》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通过观察花卉实物和图片,掌握花卉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发展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进行花卉创作,锻炼学生导线条与色彩运用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展示如何通过渐变色、对比色等技巧使画面更加生动和谐。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可以设计观察任务,如对比不同花卉的形状、纹理等,并提供指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聚焦观察重点。
-在提升审美能力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分享对花卉美的看法,通过集体智慧来深化对美的理解。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了有益的交流。但我认为,在讨论过程中,我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提出更多创新性的想法,以拓展他们的思维。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较为扎实。但在课后,我应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针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花卉的基本结构。花卉由花朵、叶子、茎等组成,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形态和功能。了解这些基本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描绘和欣赏花卉。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0课 玲珑剔透的美》教案1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0课 玲珑剔透的美》教案1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0课玲珑剔透的美》教案1一. 教材分析《第10课玲珑剔透的美》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什么是玲珑剔透的美,以及如何通过绘画来表现这种美。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认识玲珑剔透的定义,并通过例图和步骤图,让学生学会如何绘制玲珑剔透的效果。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于简单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玲珑剔透的表现,可能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示范,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玲珑剔透的定义和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玲珑剔透物体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玲珑剔透的定义和表现方法。

2.如何观察和描绘玲珑剔透的物体。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示范、有趣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第10课玲珑剔透的美》。

2.教师示范用的绘画材料。

3.学生绘画材料。

4.与玲珑剔透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与玲珑剔透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让学生初步感受玲珑剔透的美。

2.呈现(10分钟)介绍玲珑剔透的定义,并通过教材中的例图和步骤图,讲解和示范如何绘制玲珑剔透的效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步骤,尝试绘制玲珑剔透的物体。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改进绘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再次绘制玲珑剔透的物体,加深对玲珑剔透表现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继续巡回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由发挥,绘制自己喜欢的玲珑剔透的物体。

教师鼓励学生创新,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玲珑剔透的表现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绘制一幅玲珑剔透的画作,并写在画作背后的感受和体会。

浙美版第十册第10册美术教案

浙美版第十册第10册美术教案
2.能运用写生的形式画出学生喜爱的民族乐器或民乐演奏图,提高他们的造型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中国民乐文化的情感,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画画学生自己喜爱的乐器,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难点:要求画出乐器特点及民乐演奏图。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分组准备熟悉或喜欢的民族乐器图片资料,及常用的绘画工具等。
(2)仔细回想在你生活中看过的各式各样的椅子,你觉得哪一张最特别而让你印象深刻?揭示课题《椅子设计》。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引导学生欣赏书中图片及其他艺术家的各种设计作品,启发设计灵感。
(1)认识不同功能的椅子造型的差异。
(2)比较平日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椅子和艺术家所创作的椅子有什么差异。
3.自主研究,激发创意。
2、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材料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设计、应用)
3、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欣赏、评述)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引入:同学们,随着我们国家走向了富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每天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各种丰富多彩的舞台表演艺术,你们看过什么舞台演出?哪一场演出你印象深刻?(学生回答交流)
教师小结:各种各样的舞台表演都属于一门综合艺术,我们一般把它称为舞台美术。
(2)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1)引导谈话:我们从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不同造型和不同功能的椅子,例如口腔医院提供给病人所使用的椅子,它的功能中就有一种是为了让病人在看牙齿时能转移疼痛注意力,椅子上加装了电视和按摩设备呢。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 动态之美(一) ▏人美版(北京)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  动态之美(一) ▏人美版(北京)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动态之美(一)▏人美版(北京)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态之美的概念,理解动态与静态的区别。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动态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技巧表现动态之美,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教学内容1. 动态之美的概念及特点2. 观察生活中的动态场景,发现动态之美3. 动态之美的绘画表现方法及技巧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动态之美的概念及特点2. 动态之美的绘画表现方法及技巧教学难点:1. 观察生活中的动态场景,发现动态之美2. 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动态之美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动态场景图片、绘画工具等2. 学生准备:绘画纸、铅笔、彩色笔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动态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动态之美。

2. 讲解:讲解动态之美的概念、特点及绘画表现方法。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动态之美。

4.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动态场景图片,运用绘画技巧进行绘画练习。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进行评价与指导。

板书设计1. 动态之美的概念及特点2. 动态之美的绘画表现方法及技巧3. 绘画练习要求作业设计1. 观察生活中的动态场景,选择一个进行绘画表现。

2. 要求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表现出动态之美。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动态之美的概念、特点及绘画表现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动态场景,并运用绘画技巧进行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动态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如运动中的运动员、舞蹈表演、流水、飘动的树叶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动态之美。

第10课《画出你的想象》(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10课《画出你的想象》(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10课《画出你的想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学会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绘画的基本技巧:线条、形状、色彩2. 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3. 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绘画的基本技巧,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四、教学准备1.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2. 图片、故事等教学素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绘画的世界。

2. 新课讲解: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等,并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这些技巧。

3. 练习: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和示范,进行绘画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评价与总结: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总结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画一幅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2.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绘画过程,共同完成作业。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绘画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3. 教师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绘画水平。

八、教学延伸1. 开展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欣赏优秀的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邀请专业画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绘画的知识。

九、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巧,提高了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学生学会了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培养了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绘画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绘画水平。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完整教案(湘教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完整教案(湘教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完整教案(湘教版)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1.1 美术的基本概念介绍美术的定义和分类: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

解释美术作品的风格和流派:写实、抽象、浪漫、印象派等。

1.2 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美术作品的主题、构图、色彩、线条等元素。

教育学生如何理解和解读美术作品的含义和表达。

1.3 美术材料和工具的使用介绍常用的美术材料和工具:画纸、画笔、颜料、铅笔等。

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章:绘画技巧与创作2.1 素描基础讲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光影、比例、构图等。

练习绘制简单的静物、人物和风景素描。

2.2 色彩理论与运用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色相、明度、饱和度等。

学习色彩的调配和运用,练习绘制彩色绘画作品。

2.3 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指导学生构图、配色和表现技巧,完成个人绘画作品。

第三章:雕塑与立体创作3.1 雕塑基础介绍雕塑的定义和分类:泥塑、木雕、石雕等。

学习雕塑的基本技巧:塑造、刻画、打磨等。

3.2 立体创作的技巧与方法讲解立体创作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构图、空间感、透视等。

练习制作简单的立体作品,如纸雕、泥塑等。

3.3 创作自己的立体作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立体创作。

指导学生构图、材料选择和制作技巧,完成个人立体作品。

第四章:设计与工艺4.1 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原则介绍设计的定义和分类: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空间设计等。

讲解设计的基本原则:美观、实用、创新等。

4.2 工艺的基本概念与技巧介绍工艺的定义和分类:剪纸、布艺、陶艺等。

学习工艺的基本技巧:剪切、缝制、塑造等。

4.3 创作自己的设计作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设计创作。

指导学生构图、材料选择和制作技巧,完成个人设计作品。

第五章:美术欣赏与批评5.1 美术欣赏的方法与技巧介绍美术欣赏的方法:观察、体验、解读等。

教育学生如何评价和欣赏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

【导语】以下是由⽆忧考整理的关于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教版),⼤家可以参考⼀下。

1、远近的奥秘 授课班级:六年级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的: 1、了解近⼤远⼩、近⾼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中难点: 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远⼩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童的观察⼒、想象⼒、表现⼒和创造⼒。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教学VCD、学⽣作业⽤纸 ⽣:绘画⼯具 教学过程 第⼀课时 ⼀、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

⼆、过程设计: 1、导⼊新课 欣赏图⽚,观察投影⽚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的⼤⼩等你能⽤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近⼤远⼩。

2、讲授新课 ⑴师:是的,近⼤远⼩,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

(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远⼩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远⼩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彩) ⑵什么是透视呢? 在⽣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近⼤远⼩、近⾼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望⽆垠的⽥野⾥,在⼤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之间产⽣了⼀条长长的⽔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找图中的消失点。

⑸师⽰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 4⽣作业,师巡视辅导 对有困难的学⽣进⾏个别辅导 5、作业展⽰ 第⼆课时 ⼀、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秋天来了》 苏少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秋天来了》 苏少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秋天来了》苏少版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秋天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2.能够运用简单画具及丰富的色彩表现秋天的景色。

教学准备1.调色板、颜料、水彩笔、纸张等绘画材料。

2.《10秋天来了》故事书。

教学流程1. 学习《10秋天来了》故事1.认真阅读《10秋天来了》故事,并和学生分享课外自己看过的秋天的故事、图片和体验。

2.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特征,如树叶变色、风吹落叶、收获等。

2. 观察秋天的景色1.带领学生外出,在校内或周边地区找寻秋天的景色并观察。

如落叶、果实等。

2.将观察到的景色和事物用简单、准确的语言和形象表达出来。

3. 画秋天的景色1.为学生准备调色板、颜料、水彩笔等色彩工具。

2.引导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秋天景象,绘制自己心中的秋天画面。

可采用画叶子、树等。

也可用画笔、手指等不同的画具进行表现,丰富绘画体验。

3.可引导学生初步运用混色、搭配颜色体验画出秋天不同风景的感觉和色彩。

4. 分享作品1.绘画完成后,邀请学生逐一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关于秋天的想法。

2.向学生解释感兴趣的画作,也可以展示画家的例子,比如van Gogh和Monet的秋天系列画。

教学扩展1.可以让学生借助家长、老师帮助制作秋天主题的手工制品,加深家庭亲子的交流和合作。

2.可以结合唱歌、讲故事等手段,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秋天的特点和美丽。

教学评价1.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画作的表现,结合作品评价表,对学生的标准进行评估。

2.能够看到学生的画作理解了教师教授的秋季指令,能够通过画作自己非常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效果1.学生积极参与,画出了丰富生动的秋天景象和色彩,表现出较高的艺术创意和绘画技能。

2.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 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秋季,拓展他们的知识和认知。

初中美术教案:人教版第十册

初中美术教案:人教版第十册

初中美术教案:人教版第十册作为中小学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的教学成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美感、审美情趣的培养及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美术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选择和使用尤为重要。

作为一本新版的美术教材,人教版第十册的出现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们的青睐。

那么,这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呢?如何更好的利用这本教材进行美术教育教学呢?本篇文章将从多个方面为大家详解。

一、人教版第十册美术教材的主要内容人教版第十册美术教材是一本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阶段美术教材。

该教材以“美的辨析和表达”为目的,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加深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增强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学习和掌握绘画技巧,提高对美学文化的综合素质。

具体来说,教材内容包括素描基础、彩色画法、版画、造型综合等四个方面,覆盖了初中美术教学领域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点。

其中,素描基础部分是教材的最基础部分,通过学习素描技能,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画面构思和色彩配合的理解。

彩色画法部分主要讲述颜色的组合与运用,使学生在绘画时能够熟练地运用颜色。

版画部分着重于版画技巧的学习与实践,通过版画创作能够较为深入地领悟深层次的造型语言。

造型综合部分则是整本教材的综合水平测试,通过将前面所学的素描基础、彩色画法、版画等内容综合运用,对学生的造型能力进行全面考核。

二、人教版第十册美术教材的特点1.全面性本教材内容全面,涵盖了初中美术教育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点,使学生能够逐步地掌握美术的基础技能,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综合素质。

2.情感性本教材通过选取具有 expressiveness 的、充满生命力和温情的美术作品,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够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和社会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浓厚的情感。

3.技巧性本教材注重学生技法的训练,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逐步熟悉绘画工具和技巧,掌握创作技能,让学生在创作中发掘自我艺术潜力。

人美版美术表格教案第十册

人美版美术表格教案第十册
欣赏马蒂斯的《王者之悲》、《小鹦鹉与美人鱼》
四、评价
1、马蒂斯的作品在色彩上注意什么?
色块的组合对比()
夸张的装饰色彩()
细腻的写实色彩()
2、你认为马蒂斯最爱使用的颜色是什么?
3、通过本课欣赏,你对马蒂斯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马蒂斯的绘画()
马蒂斯的剪纸()
马蒂斯一生不懈的追求()
马蒂斯与野兽派()
其他()
四、作品展示,评价
1、自评。
2、小组互评。
3、展示作品。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一课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第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的专题欣赏学习,初步了解齐白石的生平。
2、知道齐白石的代表作是什么,他的花鸟画有哪些明显的艺术特色。
3、通过欣赏齐白石的诗歌、书法、篆刻、绘画作品,知道齐白石是一位全能型的艺术家。
4、学习齐白石老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道德情操。
教师展示一双旅游鞋,提问:旅游鞋由几部分组成?
教师将旅游鞋的这几部分轮廓画出来。
提问:看一看这双旅游鞋与真实的旅游鞋有什么不同?
学生边观察、边发言。
出示课题
二、自己动手,尝试体验
提问:鞋上有哪些细节?如何画出鞋的细节?结合旅游鞋的实物及课本上的学生作品。
学生观察、思考并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画给你什么感受?你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能看得这样仔细?
说一说你看后的感受。
2、欣赏齐白石的《群虾》作品。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容一下眼前看到的这群虾。
3、欣赏《蛙声十里出山泉》。
分析齐白石的这件作品为什么起这个名字,看到这幅作品听到娃声了吗?

小学美术苏少版三年级下册《第10课厨房》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1

小学美术苏少版三年级下册《第10课厨房》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1

小学美术苏少版三年级下册《第10课厨房》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厨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日常厨房的基本配置和厨房劳动,了解中外厨房、农村和城市厨房的不同。

表现生活中有趣的场景是儿童画表现的重要方式,通过仔细观察生活,用彩笔秒回生活中熟悉的场景会很有成就感,还能感知生活的丰富美好。

【学情分析】
学生们虽然很少做饭但他们对家里厨房的布局和家长的厨房工作还是了解的,通过绘画方式表现生活情境,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体会“谁知盘中餐,做来真不易”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厨房的基本功能和配置,感受文化、自然、经济差异中厨房的变化。

技能:尝试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表现厨房情景或厨房一角。

情感:感受家长生活的辛苦,培养学生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欣赏厨房的布局,感受饮食文化的重要性。

2、运用擅长的或是想尝试的绘画工具材料表现厨房,做到生。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0课 我做的乐器》教案(1)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0课 我做的乐器》教案(1)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0课我做的乐器》教案(1)一. 教材分析《第10课我做的乐器》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乐器的制作方法,如纸质乐器、塑料乐器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制作简单乐器的方法,并能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乐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手工制作能力,对于纸张、塑料等材料的运用也有一定的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乐于尝试,但同时也可能存在耐心不足、细致操作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以适当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乐器的制作过程,掌握简单的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乐器的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制作过程。

2.教学难点:创新设计,制作出具有个性化的乐器。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学习乐器制作方法。

2.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制作属于自己的乐器。

3.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乐器的制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好示范乐器,准备制作材料。

2.学生准备:带齐手工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乐器的制作过程。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乐器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乐器的制作方法,如纸质乐器、塑料乐器等。

通过示范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制作的步骤,如剪、折、粘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所讲的方法,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乐器。

教师在过程中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完成制作。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向大家介绍制作过程和心得。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10册教案以及教学反思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10册教案以及教学反思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10册教案以及教学反思五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造型表现:运用形、色、机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设计应用: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评述: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法,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综合探索: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学期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艺术概括力,分析立方体、圆柱体的结构特征,认识立方体、圆柱体的透视变化规律,能写生简单的生活物体透视现象。

2、继续传授中国画笔墨技能,学生进行彩墨画练习;欣赏中国现代中国画大师作品,培养民族自豪感。

3、学习浅显的手工技法。

4、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实物中提炼几何体的能力。

5、提高学生彩墨画的技法与概括能力,能够独立的完成自己所要想要画的内容。

6、在手工中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能力。

五一班学生分组 A: (优秀生,学习能力强,习惯好) 封杭琳张蕊叶韵文邵琪璐朱洛瑶田毓文吴迪罗晶晶 B: (中等生,学习能力,行为习惯一般) 吴雯婷袁����何雨璐沈秋彤杨文宣于文凯叶林严展翔赵家辉李佳豪闵子轩 C: ( 后进生,学习能力弱,行为习惯欠缺) 1蒋甲琦胡日红曹杭邓子涵商家铭于瑞梓胡念五2班学生分组 A: (优秀生,学习能力强,习惯好) 徐捷邱�L卿王雅茹刘佳蓉王楠周珈宇许柯雨徐慧婷包钰雯金晶张聪颖马露露 B: (中等生,学习能力,行为习惯一般) 张金成俞亚冰尹帅江迪计宇李明缪晨旭 C: (后进生,学习能力弱,行为习惯欠缺)姜恺哲张佳乐陈志远应浩高叔��洪何庆五三班学生分组 A: (优秀生,学习能力强,习惯好) 朱益森何鑫琳蒋磊陈业凯刘心怡胡小蝶蔡虎方祖义杨嘉嘉 B:(中等生,学习能力,行为习惯一般) 朱佳琦张匡跃李佳逊邹��张贤健张帅沈冠杰冯家钰孙沐妍 C: (后进生,学习能力弱,行为习惯欠缺) 朱骏杰孙炜迪叶沫芸张剑锋章奕倪嘉铭杜雪松陈毅恒马英桐三、学情况分析该年级段学生表达力强,有自己的独到的想法,生活习惯上比较讲究自我能力体现,不敢落与他后,学习能动性强,上课纪律上比较活跃。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 做一棵大树|浙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 做一棵大树|浙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 做一棵大树|浙美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制作一棵大树,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大树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学会用简单的手工材料制作大树。

课程将涉及到颜色、形状、纹理等美术基本元素,并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表现个性。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学会用手工材料制作大树。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大树的结构和特征的理解。

2. 手工材料的运用和创意表现。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大树图片、PPT课件、示范视频。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大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树的结构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大树的基本结构和特征,示范制作大树的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3.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给予建议和鼓励。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并给予反馈。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树的结构和特征,以及手工制作的方法。

板书设计1. 课题:做一棵大树2. 重点:大树的结构和特征3. 难点:手工材料的运用和创意表现4. 步骤:观察、讨论、动手操作、展示、总结作业设计1. 制作一棵大树,要求结构完整,特征明显,创意独特。

2. 写一篇关于大树的观察日记,记录大树的形态、颜色、纹理等特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了大树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学会了用手工材料制作大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表现个性。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美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10课《齐白石》教案1 浙美版

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10课《齐白石》教案1 浙美版

齐白石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欣赏齐白石绘画艺术特点,并对作品作出简要评述。

理解似与不似之间的涵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了解齐白石的绘画艺术特点。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体会画家的人格及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2学情分析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意识薄弱,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美术作品,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识更是单纯。

所以除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外,选择接受性学习也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3重点难点重点:欣赏齐白石作品,了解齐白石绘画艺术特点和内涵。

难点:提高对中国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4教学过程4.1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问题导入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猜谜的方式介绍齐白石,导入新课。

二欣赏体会1、齐白石的虾。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主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2、齐白石的国画种类介绍,了解齐白石国画领域广泛。

3、结合齐白石作品《白菜辣椒》、《蛙声十里出山泉》、《祖国万岁》等,探讨齐白石的画美在哪儿?了解齐白石绘画的特色。

a\笔墨美。

用笔用墨或苍雄、粗犷,或纤美、细腻。

笔酣墨饱,力健有锋。

一丝不苟,极为精细。

b\情感美。

作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透露对农民的尊重,对家乡的思念。

这与其出身有关。

c\意境美。

无声中听有声,无声胜有声。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形式美。

密不透风、疏可跑马。

诗书画印。

齐白石印章作品欣赏。

e\色彩美。

衰年变法,红花墨叶。

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4、齐白石的爱国情怀,对和平的向往欣赏作品《不倒翁》、《和平》。

简述作品背景,了解齐白石身怀赤子之心、爱国、爱和平情怀。

引导学生认识一个人即便水平再高,没了爱国情怀,他的作品就是空洞的,没有灵魂的。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一个人的画品。

而世界和平正是齐老心胸开阔,又上一个境界的表现。

三课堂小试小组讨论,谈体会。

第10课水墨画风景说课(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10课水墨画风景说课(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10课水墨画风景说课(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墨画的基本特点,掌握水墨画的绘画技法,能够独立完成一幅水墨画风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水墨画技法表现自然风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水墨画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水墨画的基本特点:介绍水墨画的起源、发展及特点,如墨色浓淡、干湿、虚实等。

2. 水墨画的绘画技法:学习水墨画的用笔、用墨、用水、用色等基本技法。

3. 水墨画风景的表现方法:分析水墨画风景的构图、布局、色彩搭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墨画的绘画技法及风景表现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水墨画技法表现自然风景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水墨画示范作品、教学视频等。

2. 学具:毛笔、宣纸、墨汁、颜料、调色盘、洗笔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欣赏水墨画风景作品,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介绍水墨画的基本特点、绘画技法及风景表现方法。

3. 示范讲解:教师示范水墨画风景的绘画过程,讲解绘画技法和注意事项。

4.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进行水墨画风景的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第10课水墨画风景2. 内容:水墨画的基本特点、绘画技法、风景表现方法、作品展示与评价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一幅水墨画风景作品,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技法。

2. 家庭作业:学生搜集更多关于水墨画风景的作品,进行欣赏与评述。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水墨画的基本特点和绘画技法,能够独立完成一幅水墨画风景作品。

2.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讲解、学生练习、作品展示与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

3.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讲解,提高绘画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第10册美术教案第十册美术教案备课者:姚媚花董启文姚佛梅第一单元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表现第 1 课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教学目标:感知中国美术作品人物中的面部情感及动态表现。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感受艺术的情感力量。

教学过程:1、欣赏《流民图》,说说作品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2、你从作品中感受到什么?3、欣赏《说唱俑》的艺术形式与诞生年代。

4、说说美术作品通过那些方面来表现情感的?5、感受学生的作品。

6、画出生活中人物某种情感的头像,或临摹他人的作品。

第 2 课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教学目标:感知外国美术作品人物造型及动态表现。

初步了解外国作品的相关知识及艺术美。

教学过程:1、欣赏列宾油画作品《萨布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

(1)你观察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表现手法如何?(2)画中重点刻画了几个人物?表情有什么特点?(3)想一想这些1 / 12人物在说什么?说些什么? 2、罗丹雕塑作品《加菜义民》中的人物表情如何? 3、临摹某一作品表现人物情感的细节。

4、尝试画出生活中的人物情感。

第二单元关注社会与生活第 3 课浩气长存教学目标:认识纪念革命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建筑或美术作品的特征,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感受。

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1、观察欣赏《广州黄花岗公园拱门牌坊与七十二烈士墓》(1)你看到了什么?(2)该建筑主要是用什么材料来建筑成的?为什么要选用这种材料?(3)纪念性的建筑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而建?(4)说说自己的感受?2、欣赏中山纪念堂与南京中山陵有什么感想?它们的建筑又何异同?3、把这两种的建筑物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看法?4、临摹或画一幅表现仁人志士形象或事迹的绘画,并说说自己的感想。

5、临摹或写生一幅表现革命纪念性建筑的画。

第 4 课烽火岁月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人类历史上有关战争的相关历史知识及影响。

能用不同绘画语言来表达战争与和平的想法。

教学过程:1、战争题材美术作品的欣赏。

---------------------------------------------------------------最新资料推荐------------------------------------------------------ (1)欣赏油画《淮海大战》,综合课文和教参中导览示意与参考资料的有关介绍,作较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2)欣赏版画《战场》,可以同上一幅油画作对比。

(3)欣赏现代作品《越南战争印象》,注意意象、抽象的表达。

2、战争题材美术作品的创作。

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材质、不同形式和手法完成一幅作业,注意要求不要追求成人化。

3、战争题材美术作业的评价。

第 5 课我们的和平教学目标:理解和平的意义,能用适当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和平的主题,在欣赏与评述的过程中,感受画家对和平的感受。

教学过程:1、欣赏画家作品和雕塑作品。

(1)我们为什么要热爱和平?(2)艺术家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的?(3)艺术家是用什么形象来表达和平的主题的? 2、能简单描绘或用线描形式表现一件以和平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3、用不同的材质、方法创意地表现和平的主题。

4、举办我眼中的战争与和平美术作品。

第 6 课做个胸卡送老师教学目标:3 / 121、理解胸卡的外形、色彩、图案、文字进行大胆创新制作。

2、培养学生关心人、尊重人的良好品德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教学过程:1、作品《小胸卡》(1)看看每一张胸卡的外形、色彩、图案、文字有什么不同?(2)想一想,你比较喜欢哪种造型的小胸卡?能说说喜欢的理由吗?(3)说说,你准备制作一张怎样的胸卡送给老奶奶?2、自己设计一张胸卡,注意它的外形、色彩、图案、文字。

3、能从人物的年龄、性别及个性要素设计一个精美的胸卡。

4、用多种的探索工具材料进行表现,体现设计的个性和创新性。

5、进行交流欣赏。

第三单元:写实与抽象的世界第 7 课画出立体感、空间感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透视现象的基本特征,学习平衡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2、学习运用斜线法垂线法明暗法投射法来表现立体空间感和画面的空间感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1、欣赏、感受、体现《番石榴》。

---------------------------------------------------------------最新资料推荐------------------------------------------------------ (1)看一看,画中有什么水果?画面的构图、色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议一议,光线是从什么角度照向水果的?水果的立体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你还发现了什么?(3)说一说,哪些水果在前面?哪些水果在后面?画家是怎样画出画面的立体感? 2、观察、发现、交流。

(1)引导学生用纸做透视框,实践体验平衡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特征。

(2)利用多媒体或挂图观察路旁的树木、电线杆和渐渐远处的马路,从实景中感觉远大近小的透视现象。

(3)方法、尝试、探索。

(4)结合教材的范画,了解斜线法垂线法明暗法投射法来表现立体空间感和画面的空间感。

(5)描画课室或校园某一景物。

第 8 课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教学目标:1、观察不同的物体的表面特征,学习运用不同的线条与色彩表现各种物体的表面特征。

2、在尝试利用线条、色彩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和成功感。

3、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5 / 121、欣赏线描《呆呆地走》(1)你见过豪猪这种动物吗?它的外形给你什么印象?还有什么动物与它相似的/ (2)谈谈画家用了怎样的线条表现豪猪身上的尖利、粗硬的刺?(3)通过欣赏这幅作品,你能想出用其他的线条来表达其他的动物?2、画出一个物体的外形和表面特征。

3、选择恰当的线条、色彩来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

第 9 课用线条、色彩画感觉教学目标:学习透视、质感的基础知识以及感受线条与色彩的情感表现。

感受写意与抽象绘画作品的特征。

增强动手绘画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寻找身边和大自然的线条和色彩。

2、欣赏吴冠中的《春潮》。

(1)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表现了什么?(2)画面出现的线条给你什么的感受?你能尝试画一画这些线条吗?(3)画面有色彩吗?这张画给你什么感觉?(4)与其他的作品比较,有什么不同?你还能发现什么? 3、临摹画家作品的线条与色彩,体会其中的感情。

第四单元构成艺术宫第 10 课变幻的色彩教学目的:掌握色彩推移的三种方式,并学会画法,同时感受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1.观察、激趣。

---------------------------------------------------------------最新资料推荐------------------------------------------------------ 准备相关的色彩推移实物图片,引导观察、激发兴趣。

2. 欣赏、体会。

引导学生欣赏体会推移法设计,从画中体会排列色彩的美。

3.探讨、创作。

交流合作探讨大胆创作色彩推移画设计。

4.评价、拓展。

评学生作品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色彩推移法装饰物品。

第 11 课重复与渐变教学目的:掌握重复与渐变的排列方法,并学会画法,同时感受生活中和画面中重复与渐变韵律美。

教学过程: 1. 欣赏、激趣。

准备相关的图片, 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兴趣。

2. 观察、体会。

引导观察,体会推移法设计,从画中重复与渐变韵律美。

3.探讨、创作。

交流合作探讨大胆创作重复与渐变韵律画设计。

4.评价、拓展。

评学生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用设计重复与渐变韵律画。

第 12 课线材与面材的立体造型教学目的:学习线材与面材插接组合方法,并学会创作,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创作能力。

7 / 12教学过程: 1.观察、激趣。

准备相关的色彩推移实物图片,引导观察、激发兴趣。

2. 欣赏、发现。

引导学生欣赏体会推移法设计,从画中发现线材与面材的装饰美。

3.探讨、创作。

交流合作探讨尝试用线材与面材插接组合方法来创作。

4.评价、拓展。

评学生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线材与面材插接组合方法来创作。

第五单元有趣多变的造型乐园第 13 课生动的纸体造型教学目的:学习基本的立体造型技法,设计制作一个纸体造型,同时养成爱护环境、清洁卫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1 感知立体纸造型。

准备相关的色彩推移实物图片,引导观察、激发兴趣。

2. 学习纸立体造型的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纸立体造型的制作方法, 同时养成爱护环境、清洁卫生的良好习惯。

3.探讨,设计制作一个纸体造型。

交流合作探讨尝试设计制作一个纸体造型。

---------------------------------------------------------------最新资料推荐------------------------------------------------------ 4.评价、拓展。

评学生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积极创新,提出努力的方向。

第 14 课别致的灯教学目的:学习基本的立体造型技法,设计制作一件漂亮的灯饰,提高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愿望与能力。

教学过程: 1.观察、激趣。

准备相关的灯饰实物图片,引导观察、激发兴趣。

2. 欣赏、发现。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图片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创作铺垫。

3.探讨、创作。

交流合作探讨尝试用立体造型技法,设计制作一件漂亮的灯饰。

4.评价、拓展。

评学生优秀作品鼓励学生, 提高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愿望与能力。

第 15 课博古架教学目的:学习(纸制) 博古架的几何图形组合造型的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个漂亮的博古架,同时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变废为美的习惯。

教学过程: 1.观察、激趣。

9 / 12准备相关的博古架实物图片,引导观察、激发兴趣。

2. 欣赏、发现。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图片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创作铺垫。

3.探讨、创作。

交流合作探讨尝试用博古架的几何图形组合造型的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个漂亮的博古架。

4.评价、拓展。

评学生优秀作品鼓励学生, 同时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变废为美的习惯。

第 16 课我为奥运作贡献教学目的:学习设计制作奥运会场馆纪念品的制作方法,了解奥运会的历史 ,同时增强学生的奥运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培养变废为美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1.影像导入,感知奥运。

通过观看奥运录像或欣赏奥运图片,让学生感受奥精神运、激发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