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案例——可以给同学起外号
初中生起外号教案设计
![初中生起外号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c79c5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c.png)
初中生起外号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起外号的原因和意义,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包容他人的品质,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语言,抵制不良网络风气。
二、教学内容:1. 起外号的原因和意义2. 起外号的原则和技巧3. 尊重他人,正确对待网络语言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知名人物的外号,如“篮球之神”乔丹、“足球皇帝”贝肯鲍尔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有外号?外号对他们有什么意义?2. 讲解:a) 起外号的原因和意义教师讲解起外号的原因,如便于称呼、增加亲切感、突出特点等,同时强调外号对个人形象的塑造和团体认同感的培养。
b) 起外号的原则和技巧教师提出起外号的原则,如尊重他人、积极向上、简洁易记等,并教授起外号的技巧,如运用谐音、寓意、特征等。
c) 尊重他人,正确对待网络语言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是起外号的基本原则,提醒学生避免使用贬义、侮辱性的外号。
同时,教师还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语言,抵制不良网络风气。
3. 实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为组内成员起外号,并说明起外号的理由。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运用起外号的原则和技巧。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尊重他人、正确对待网络语言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起外号的原因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起外号的原则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尊重他人、正确对待网络语言的认同度。
4.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举例讲解起外号的原因和意义。
3.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注重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问题及答案
![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问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9f23bad0d233d4b14e693b.png)
题目一1、案例简述:学生每天中午都吃学校的盒饭,一天,班主任发现垃圾桶附近饭盒扔得到处都是,就请在场的同学清理。
可在场的同学却说:"这事一直是小东在做,我不管!"小东是刚从外校转来的,家境很贫寒,人也很老实。
问题:这时,班主任应该怎么做?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教育学生?参考答案:老师与在场的同学一起清理干净。
事后再找机会与学生谈心,或以班会或其他形式,让学生明白:A.要保护环境卫生。
B.同学之间是平等的,工作应该是大家分着做。
C.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爱。
2、评委提问: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如何对待不同境遇的学生?学生之间是平等的,班里的卫生工作应该是大家分着做,这样可提高学生对班级的荣誉感和责任意识,对于家境等各方面有困难的学生,班主任更应该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多加关心,给予温暖,消除自卑心理,避免同学歧视,营造一个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的和谐氛围。
题目二1、案例简述:班上张强和汪波打了起来,被值日老师抓到班主任处。
班主任问原因,张强和汪波异口同声的指责对方,强调自己的道理。
问题:(1)这时班主任应该怎么做?(2)你如何认识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参考答案:(1)先耐心听学生谈事情的经过,弄清楚事情真相,从中判断各自承担什么责任。
再让学生谈打架的害处;之后让学生讨论他们各自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2)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具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自我教育的要求时才能实现。
”当今学生自我主见比较强,很有自己的思想,所以有一部分学生会不听别人的劝告,包括家长的和老师的,总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和做自己的事。
因此,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非常重要。
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悟出道理来,而不是老师苦口婆心的说道理。
自我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比如:自信疗法、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调节自己的情绪、自我反省等。
2、评委提问:你在日常工作中是怎样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盐山中学选手曹蕾选手回答:自信疗法、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调节自己的情绪、自我反省等。
给班上同学起个绰号作文
![给班上同学起个绰号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f9bcbd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f.png)
给班上同学起个绰号作文嗨,你们好啊!老师出的这个作文题目可真有意思——"给班上同学起个绰号"。
一看到这个题目我就来了精神,因为咱班上的每个人都有一些鲜明的特点和个性,给大伙起外号绝对是个有趣的挑战!首先从最"出名"的家伙说起吧,咱们班上有一哥们,人高马大,体格健壮,一米九几的个头在班里绝对算高挑的了。
可偏偏这哥们特爱打篮球,场上像头凶猛的狮子,见人就往人家身上撞,别说打球了,就连走路时也摇摇晃晃的。
看着他那高大威猛的身材和"凶猛"的打球方式,我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狮王"。
再说说咱们班上的"学霸"吧,这哥们学习简直了,无论是数学物理,还是语文历史,通通都是"巨佬"级水平。
就连老师讲的最难的知识点,他也能信手拈来。
可别看他学习棒,打游戏的水平也是一流,尤其是玩"王者荣耀"时,操作流畅,战术精湛,大杀四方。
因此我给他起了个"指挥官"的绰号。
咱班上当然也有些"萌妹子",比如那个长得白白净净,眼睛大大的同学。
她平时腼腆温柔,就像一朵盛开的白玫瑰。
可一到课间操时,她就变身成了一只"小野猫"般活泼可爱,在操场上蹦蹦跳跳的,超级有活力。
我就这样滔滔不绝地给同学们起着绰号,一时间,班里热闹非凡。
有人附和我的绰号,有人则提出异议。
大伙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有趣。
不过最后大家都承认,我起的绰号确实生动贴切,切中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
通过这个有意思的活动,我发现给同学起外号不但有趣,而且能让我们更了解彼此,增进友谊。
所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班里每个人都起一个绰号吧,这样我们的班级生活会更加精彩有趣!。
班主任强调起外号的事情写作文
![班主任强调起外号的事情写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e9a07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9.png)
班主任强调起外号的事情写作文
课间的喧嚣里,外号总是作为轻松的谈资,像一串随风飘扬的音符,在走廊间回荡。
张三被叫做“小书虫”,因为他总爱沉浸在书海里;李四则因为跑得飞快,被戏称为“飞毛腿”。
这些外号,如同甜蜜的糖果,给校园生活增添了几分趣味。
但你知道吗?外号背后有时也藏着不为人知的苦涩。
王五因为身材稍胖,被同学戏谑地称为“小胖墩”。
每当这个外号响起,他总是尴尬地笑笑,但眼神里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
那些无心的玩笑,就像尖锐的刺,悄无声息地刺入他的心中。
我们班上的小美,因为长得甜美可爱,被大家亲切地叫做“甜心”。
可有一次,我无意间听到她小声嘀咕,“我真的不想只被看作是一个‘甜心’,我也想展示我的才华和努力。
”那一刻,我意识到,即使是最温馨的外号,也可能成为束缚她飞翔的。
班级中取绰号 德育故事
![班级中取绰号 德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b3753d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79.png)
班级中取绰号德育故事【原创实用版2篇】目录(篇1)1.引言:班级中取绰号的现象2.德育故事:一则有关尊重和包容的德育故事3.绰号的正负影响:绰号对学生个体的影响及班级氛围的影响4.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绰号: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包容他人,正确对待绰号5.结论:通过德育故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绰号观念正文(篇1)在班级中,同学们互相起绰号是一种普遍现象。
绰号既能体现同学们之间的亲昵关系,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绰号,成为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则有关尊重和包容的德育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述了一个有关绰号的故事。
故事中,一位同学因为身材矮小而被同学们起了一个不雅的绰号。
起初,这位同学并不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觉得这个绰号让他感到羞辱,甚至不愿意来上学。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意识到绰号的力量,明白了尊重和包容的重要性。
最后,同学们向那位同学道歉,并重新给他起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绰号。
绰号对学生个体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一个积极正面的绰号可能会让学生更加自信,而一个带有侮辱性质的绰号则可能导致学生产生自卑情绪,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同时,绰号也会对班级氛围产生影响。
一个互相尊重、包容的班级,绰号会成为增进同学感情的润滑剂;而在一个充满负面情绪的班级,绰号可能会加剧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
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绰号呢?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不应因为某个特点而受到歧视。
其次,我们要引导学生包容他人,不要因为一时的口无遮拦而给他人带来伤害。
最后,我们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绰号,不要将绰号作为攻击他人的工具,而应将其视为一种亲昵关系的体现。
通过这则德育故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绰号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尊重和包容的重要性。
目录(篇2)1.班级中取绰号的现象2.德育故事的意义3.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绰号4.总结正文(篇2)在班级中,学生们互相取绰号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起绰号班会教案
![起绰号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11aa8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6.png)
起绰号班会教案教案标题:起绰号班会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起绰号的含义和影响。
2.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起绰号的态度和方法。
3. 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教学内容:1. 什么是起绰号?起绰号的定义和分类。
2. 起绰号对个人的影响和后果。
3. 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起绰号。
4. 培养自信和自尊心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故事、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起绰号的思考和讨论。
2. 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起绰号的含义、分类和影响,让学生了解起绰号的严重性和影响。
3.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或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了解起绰号对个人的影响和后果。
4. 讨论和分享: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起绰号,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5. 自我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是否曾经给别人起过绰号,以及自己是否曾受到过起绰号的伤害,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认知。
6. 提高自信:通过游戏、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观点,评价学生对起绰号的认知和态度。
2. 个人作业:布置相关的个人作业,让学生对起绰号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3. 小组活动: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和表现,以及对起绰号的处理方法和态度。
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勇敢面对起绰号,培养他们正确处理和对待起绰号的能力。
2. 提倡尊重和理解,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不应该给别人贴上标签。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我肯定。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学生将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起绰号,提高自我认知和自尊心,从而更好地面对社会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男女生之间起绰号的案例
![男女生之间起绰号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b0ad25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18.png)
男女生之间起绰号的案例在一个初中班级里,小明和小芳是同桌。
小明是个开朗、活泼的男孩,而小芳则是个文静、内向的女孩。
两人性格迥异,但相处还算融洽。
有一天,班级里开始流传一个关于小明和小芳的绰号——“胖熊猫”和“瘦猴子”。
这个绰号的来源并非因为他们真的长得像熊猫和猴子,而是因为小明有些胖乎乎的,而小芳则比较瘦小。
这个绰号很快在班级里传开了,甚至有些同学会在他们面前故意叫喊这个绰号,引得众人哄笑。
小明一开始并没有太在意这个绰号,他认为这只是同学们之间的玩笑。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感到不舒服。
他觉得这个绰号对小芳并不公平,而且也让他觉得自己被嘲笑。
他决定采取行动,阻止这个绰号的继续传播。
在一次班会上,小明勇敢地站出来,向全班同学表达了他的不满。
他指出,给别人起带有攻击性的绰号是不尊重人的行为,而且也容易伤害到别人的感情。
他希望大家能够尊重每个人,不要用绰号来互相攻击。
小明的发言得到了许多同学的赞同,他们纷纷表示会停止传播这个绰号。
小芳对小明的行动感到非常感激。
她觉得小明不仅为自己站出来,也为班级营造了一个更加友善和谐的环境。
从那以后,班级里的气氛变得更加融洽,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给别人起绰号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行为。
虽然有时可能只是出于玩笑的心态,但很容易伤害到别人的感情。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和尊严,不要用绰号或任何其他方式来攻击或嘲笑别人。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有这样的行为,应该及时制止并道歉。
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尊重他人时,才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
除了尊重他人外,这个案例还强调了勇气和行动的重要性。
小明并没有选择沉默或视而不见,而是勇敢地站出来表达了他的不满和立场。
他的行动不仅帮助了小芳,也让整个班级意识到起绰号这种行为的负面影响。
这种勇气和行动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此外,这个案例还提醒我们关注校园欺凌问题。
虽然在这个故事中并没有出现严重的欺凌行为,但给别人起带有攻击性的绰号仍然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
怎样正确处理同学之间起绰号问题
![怎样正确处理同学之间起绰号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c3700e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f.png)
怎样正确处理同学之间起绰号问题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至今已有近十年。
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认真探索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得失。
虽然有不足之处,但不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现在就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怎样处理同学之间起绰号的问题和大家互相交流、共同探讨。
上个月中旬我外出参加培训,为期一个星期。
临走之前我把手机上了网,目的就是能及时和我的学生们进行对话,临行之前,我针对班上的纪律专门开了一次班会,对班上的工作作了精心的安排,并且每人发了一张内容涵盖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个人卫生和同学相处等多方面的自我评价表,让他们在此期间给自己的表现打分,当然,同学之间要互相监督,并且实行谎言一票否决。
同时答应他们老师回来时每人带一件小礼物。
到北京学习的前3天风平浪静。
但当我第四天再一次上线的时候,问题出现了,留言的是班长:老师你赶快回来吧,咱们班这几天叫外号现象特别严重,他们还给老师起外号呢!并且还编了顺口溜:老驴老驴我恨你,愿你掉进水库里,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花丛中,最后变成白骨精。
看到这些话我真是哭笑不得,我已经猜到了这一定是我们班那几个机灵鬼的“杰作”。
并且我肯定班上的学生会在短短的几天都得到了一个响亮的外号,而且被他们几个叫的津津有味。
如果不加以制止将会有星火燎原之势。
但我在千里之外,纵然使出浑身解数也无能为力啊,所以我给班长回复:让她继续注意班里的情况,随即我给两个任课老师打了电话,让他们多关注班里的情况,千万别闹出什么事故。
我人在北京每天聆听各位专家和名师们精彩的讲座,每一次的倾听都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但我的心却也时时牵挂着我的孩子们,小小的绰号成了我的“心病”。
因为因起绰号而引发学生争吵、打架的事屡有发生。
还有的学生因自己被人取了带有侮辱性的绰号,自尊心受到打击,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抑,严重的影响了身心健康。
怎么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绝不能!这不是我的性格,更不是一名班主任该有的态度!我不能让班里任意一个学生受到伤害,我更不能让他们带着任何不快、任何遗憾离开母校。
绰号风波引出的班会课
![绰号风波引出的班会课](https://img.taocdn.com/s3/m/cfddaa815022aaea998f0fcf.png)
绰号风波引出的班会课【案例背景】绰号,也称外号、混号、诨号等,是人的本名外由别人根据他的某种特点或生活环境给起的补充名,一般含有或亲昵、或憎恶、或诙谐的意味,是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一种语言现象。
在学校里,学生中起绰号叫绰号原本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孩子都有着好奇爱玩的天性,起绰号多是出于好玩,亲昵,取乐的目的,并没有太多恶意,但也有可能使学生形成不尊重他人的习惯,对于一些生理有缺陷或自尊性较强的学生,起绰号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引发矛盾和冲突。
【案例描述】一天,一大早就有一群学生跑过来喊:“老师,刘某踢了胡云萍,胡云萍回去把她奶奶叫来了!”我略有些无奈:这个刘汉沛,学习成绩还算过得去,就是脾气不好,经常跟别人打架,再不就是招惹女同学欺负小同学,每天来告状的学生和家长不断,听得我耳朵都快起茧子了,可不管是批评教育还是好言劝说,甚至联系家长共同管教都没什么用,这个孩子却更加自鸣得意,甚至有点妄自尊大的味道了。
平时我总是教导其他同学尽量不跟他发生争执,特别是忍不了他的脾气的同学要离他远一点,免得双方发生争吵。
“这次,看来他又惹祸了,也好,就让这个家长来好好教育教育这顽固不化的小子吧!”这样想着,我随口打发他们:“老师知道了。
”可接着楼下又传来了袁老师的声音,说学生家长来学校找学生麻烦,让我赶紧去处理。
来到教学楼门前,家长正与刘某争得不可开交。
那位老奶奶一脸怒气,嗓门一声比一声高,刘某满脸通红,眼含屈辱的泪水,双拳紧握,一副与人不共戴天的样子。
我不禁摇头。
这一老一少争执了半天,刘某一点认错的意识都没有,反而对着老奶奶出言不逊,我实在看不下去,便上前批评了他“你真的没有错么?先动手打女同学,你做对了么?对着长辈大喊大叫出言不逊,你还有理了么?”他倒也知错,脖子虽然还是梗着,却不再出言顶撞。
这次的事因其实很简单,那位女同学在玩的时候跟着别人叫了刘某的绰号,刘某一气之下抓住她狠狠地踢了她一脚,还骂她蠢没有爸爸。
起绰号班会教案及反思中班
![起绰号班会教案及反思中班](https://img.taocdn.com/s3/m/7dcfd61d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76.png)
起绰号班会教案及反思中班教案标题:起绰号班会教案及反思(中班)教案目标:1. 帮助中班学生了解起绰号的含义,培养他们对绰号的理解和尊重。
2.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良好的班级氛围。
3.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学准备:1. 绰号卡片:事先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的绰号,如“小超人”、“小美女”、“小机灵鬼”等。
2. 班级规则海报:制作一个班级规则海报,列出班级的行为准则和相互尊重的要求。
3. 图片或故事书:准备一些描绘不同绰号的图片或故事书,用于引发学生对绰号的讨论和思考。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张描绘不同绰号的图片或读一本相关故事书,引发学生对绰号的兴趣和思考。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是否有绰号,以及他们对绰号的理解和感受。
探究绰号:1. 分发绰号卡片给每个学生,让他们看自己的绰号,并向同学展示。
2. 让学生解释自己的绰号含义,并与同学分享。
3. 引导学生思考,绰号对人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的,为什么。
班级规则和尊重:1. 展示班级规则海报,解释班级的行为准则和相互尊重的要求。
2. 引导学生讨论,绰号是否符合班级规则和尊重他人的要求。
3. 鼓励学生分享对于绰号的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想法。
反思和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活动,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班级中创造积极的绰号文化。
3. 鼓励学生制定自己的行为准则,以及如何尊重他人的建议。
教案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中班学生了解起绰号的含义,培养他们对绰号的理解和尊重。
通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绰号和对绰号的理解,学生们更加了解了绰号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在探究绰号的过程中,学生们也学会了尊重他人的绰号,并意识到绰号应符合班级规则和尊重他人的要求。
这节课的互动性很强,学生们积极参与了讨论和分享。
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学生们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制定自己的行为准则,学生们也意识到了自我认知和自尊心的重要性。
起绰号班会教案及反思简短
![起绰号班会教案及反思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919c167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42.png)
起绰号班会教案及反思简短教案标题:起绰号班会教案及反思简短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起绰号的含义和影响,并提倡尊重和友善的班级氛围。
2. 培养学生的社交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1. 班级黑板/白板和相应的书写工具。
2. 学生的座位安排,确保学生能够互相交流。
3. 学生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解释起绰号的含义,即给予他人的代号或昵称。
- 强调起绰号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或产生负面影响。
- 提问学生是否有亲身经历或见过他人因起绰号而受伤的情况。
2. 活动(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 要求每个小组在10分钟内讨论并列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班级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听取他人的意见。
-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结果。
3. 讨论(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小组汇报的结果,并与全班一起讨论最重要的班级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 强调尊重、友善和互助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提出具体的行为准则,如不使用起绰号、尊重他人的意见等。
4. 小组活动(15分钟):- 要求学生再次分成小组,并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
- 每个小组的代表将向全班介绍他们小组制定的班级行为准则。
-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补充或修改建议。
- 最后,全班一起讨论并确定最终的班级行为准则。
5. 反思(5分钟):- 鼓励学生思考他们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角色和贡献。
- 提问学生对于班级行为准则的看法,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强调班级行为准则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教案反思: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起绰号的含义和影响,并培养尊重和友善的班级氛围。
通过小组讨论和活动,学生能够参与制定班级行为准则,增强他们的社交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反思环节,学生能够思考自己的角色和贡献,并加深对班级行为准则的理解和重视。
班主任教学经验分享——小称呼,大温暖
![班主任教学经验分享——小称呼,大温暖](https://img.taocdn.com/s3/m/fcf1844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45.png)
班主任教学经验分享——小称呼,大温暖我们可能想不到一个小小的称呼,竟然能是一种文化;一个小小的称呼,竟然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可以怎样称呼学生?直呼其名、乳名、绰号?说出来你可能会大跌眼镜,我称呼我的学生们“亲爱的”,这个简单的词语带给我们的是无限的温暖。
记得那是一次课间,下节课上语文,课上要用练习册,我匆匆忙忙地走进教室,语文课代表小白正和伙伴们聊得火热,我的心里闪过一丝不忍:小白作为语文课代表事情很多,别的孩子课间休息,她却常常帮我抱作业、发作业,真不忍心占用她的休息时间。
想到这里我面带微笑,略含歉意,轻轻地拍了拍小白的肩膀,温柔地说:“亲爱的小白,打扰一下,你能帮我把练习册抱来发下去吗?”小白先是一愣,眼睛里亮晶晶的,分明闪现着惊喜,接着她的小脸红了,显然是不好意思了,然后她笑着说:“好,我这就去。
”接着一溜烟似的跑了。
于是,“亲爱的小白”这个词组便常常在班级出现了。
“亲爱的小白,请帮我把作业收上来。
”“亲爱的小白,请帮我看看哪位同学的作业没有完成。
”“亲爱的小白,请帮我打印这张试卷。
”……每当我这样称呼小白时,她总是乐颠颠的,而其他孩子的眼里则充满了羡慕。
那个时候似乎这个词组是只属于小白的,我自己也没有想到它竟会成为我们班级师生共同的、特别的称呼。
一次上课,小雨两只眼睛盯着黑板发呆,一看就知道没有认真听课,我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支支吾吾不知道说的什么,显然他根本就不知道老师提了什么问题。
他低着头,两只手下意识地卷着自己的衣角,一看就知道他这是等着挨批呢。
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大气儿都不敢出,都在等待着一阵暴风骤雨。
我本来真想狠狠地批评他一顿,但转念一想,孩子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何必跟他生气呢?孩子也有自尊,给他留点面子吧!再说我一发脾气,全班同学都吓得像小兔子似的,这一整节课将在战战兢兢中度过。
那该怎么办呢?哎,有了!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三个字,于是我笑着说:“亲爱的小雨,上课一定要认真听啊!”小雨感到有点意外,睁大眼睛好奇地看着我,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然后使劲点了点头。
老师给同学起绰号
![老师给同学起绰号](https://img.taocdn.com/s3/m/fa88af1069dc5022abea0017.png)
阅读提示:
1、黑色字体部分为xx的原生态文字;
2、(括号里面文字)是被删掉的曾伊原稿文字;
3、红色文字为修改增加的文字或标点。
老师给同学起绰号
2008年5月3日星期六阴
大家都有自己的绰号吧?我们班的同学也不例外,很多人都有绰号,什么“母老虎”、“肥仔”啊等等,有的是同学们互相取的,有的绰号却是老师给同学取的,数学老师就给同学们起过绰号呢!
数学老师很幽默,讲的课常使我们哄堂大笑。
但有时她会给学习不好的学生起绰号,并且每个绰号都有一段来历。
(班上)最有趣的外号要数肖徐炎的“肥仔”和“土豆精”了。
因为他在家爱吃土豆,一个星期至少吃五顿,所以长得肥极了,白白胖胖的非常逗人喜爱。
数学老师得知后,在活动课上(当着大家的面)对大家说:
“有位小先生在家里非常喜欢吃土豆,大家快请这位肥仔站起来给大家见识吧!”同学们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老师见肖徐炎没站起来,开了个玩笑:
“这个土豆精有点害羞了!”大家更是捧腹大笑。
特别有意思的是张志远的绰号,他的绰号叫“远志张”,是因为他背数学面积公式时不小心把里面的几个字颠倒了,老师说:
“数学面积公式很重要,你把它颠倒读可不好!我给你起个外号提醒你一下吧。
”便把他的名字也倒过来作为绰号。
(其实)当然,老师给(他们)同学起绰号并没什么大的恶习意,无非是提醒他们一下以后改正缺点,不要再这样做了。
但对于起“肥仔”和“土豆精”的绰号那可不行,看起来好笑,被起名的人心里可能会受起很大的打击,损伤他们的自尊心。
1/ 1。
班主任强调起外号的事情写作文
![班主任强调起外号的事情写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ba2e706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9.png)
班主任强调起外号的事情写作文“同学们,咱们今天得好好唠唠起外号这事儿!”班主任站在讲台上,一脸严肃,可这严肃里又透着几分无奈。
这几天,班里因为起外号那是闹得“鸡飞狗跳”。
这不,班主任不得不出马整治了。
“你们说说,给同学起外号,有意思吗?”班主任双手抱在胸前,眼睛扫视着全班。
大家都低着头,不敢吭声。
“我听说,有人叫小李‘四眼田鸡’,就因为人家戴眼镜?还有叫小王‘胖墩儿’的,这能是友好的称呼吗?”班主任越说越气,声音都高了八度。
“你们想想,如果别人给你起个难听的外号,你心里啥滋味?”班主任顿了顿,接着说,“咱们是一个集体,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不能拿别人的特点开玩笑!”
这时候,调皮鬼小明忍不住嘟囔了一句:“那有时候就是觉得好玩嘛。
”
班主任一听,更来气了:“好玩?你觉得好玩,别人可能都要哭鼻子了!起外号这种行为,不仅伤害同学感情,还影响班级团结。
”
“从今天开始,谁也不许再起外号了。
要是让我发现,哼哼,有你们好看的!”班主任挥舞了一下拳头,做了个“威胁”的手势。
同学们都暗暗点头,心里想着:以后可不敢乱起外号了,不然班主任的“怒火”可不好承受。
“好了,希望咱们班以后都是充满温暖和尊重的,别再有这些乱七八糟的外号啦!”班主任说完,这才满意地走出了教室。
一场关于起外号的风波,就在班主任的“强势镇压”下平息了。
相信通过这次,同学们也能真正明白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啦。
班级中取绰号 德育故事
![班级中取绰号 德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32e9e9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1.png)
班级中取绰号德育故事
在班级中取绰号的德育故事,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位同学的故事。
这位同学名叫小明,他是我们班级的一名学生。
小明在班级中非常活跃,他积极参与各种班级活动,努力学习,关心他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和尊重。
大家给小明取了一个绰号,叫“小太阳”。
这个绰号并不是因为他长得像太阳,而是因为他的热情和阳光般的笑容。
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外活动中,小太阳总是散发着积极向上的能量,给大家带来快乐和正能量。
小太阳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在班级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他待人真诚友善,乐于助人。
无论是同学遇到困难还是老师需要帮助,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他的同学经常向他请教问题,因为他总是尽力去帮助他人,善于解答问题。
在德育方面,小太阳更是给我们树立了标杆。
他时刻遵守校规校纪,积极参与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
他不仅在课堂上表现出色,更是在参加各项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他的努力和勤奋让大家感到敬佩,并且鼓舞了其他同学也要努力向他看齐。
小太阳的德育故事告诉我们,在班级中取绰号并非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对一个人的肯定和赞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特长,只要我们努力,用心对待每一天,我们也能够成为班级里的小太阳。
通过小太阳的故事,我们能够看到,德育并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态度。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小太阳一样,用自己的努力和阳光般的笑容去影响他人,成为班级中的正能量源泉。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吧!。
校园起外号案例
![校园起外号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ee97c5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4.png)
校园起外号案例
嘿,咱今天就来说说校园里那些起外号的事儿!
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班上有个同学叫李明,他特别瘦,简直就像根竹竿。
有一天不知道谁突然喊了他一声“排骨李”,这外号一下子就传开了。
李明一开始那叫一个郁闷啊,“凭啥这么叫我呀!”他抱怨道。
可慢慢的,大家叫习惯了,他自己有时候也会跟着调侃。
还有个女生叫王丽,她特别爱唱歌,嗓子也好,可就是有点五音不全,然后就有人给她起了个外号叫“跑调女王”。
每次有人这么叫她,她就会佯装生气地说:“哎呀,不许这么叫我!”但其实大家都知道她也没真生气。
起外号这事儿吧,有时候真的挺有趣的,但有时候也会伤人啊!像我们班之前有个比较胖的同学,大家给他起了个不太好听的外号,结果他好长一段时间都特别自卑,不爱和大家交流。
这多不好呀,人家的心也是肉长的呀,难道就不会痛吗?
校园里的外号,有的是因为长相,有的是因为性格,有的是因为特长或爱好。
这就好像是给每个人贴上了一个独特的标签一样。
可这标签要是贴得
不合适,那不就成了伤害人的武器了吗?大家想想,要是别人也给你起个让你不开心的外号,你会是什么感受呢?
所以我觉得,在校园里,起外号可以,但一定要适度,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不能因为自己觉得好玩就随便给人起外号,得照顾到别人的情绪呀!别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不是一个有素质的人该干的事儿呀,对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以给同学起外号
为自己的学生选取一些更合适的“外号”,能沟通师生的感情,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乐而好学”提供最基本的情感投资,这不仅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甚至会成为学生一生积极进取的潜动力。
最先的触动来自于这样一件事:
新学期刚开始,王振波又为给马洪亮起外号打起架来。
王振波思维活跃,可就爱给班里的同学起外号,例如王强说话慢声细语,就叫他“娘娘腔”;贾建长得人高马大,则叫他“胖猪”;徐斌长得小巧玲珑,则叫他“瘦猴”;宋艳长得很白,则叫她“白骨精”;马洪亮说话有点儿口吃,则叫他“结巴”。
为这哭了好几个学生,闹矛盾的事也时有发生。
对这种现象,我刚开始采取抓住小辫子就狠狠批评一顿的方法,可当时有效,过后外号照叫不误。
这一次,我认真分析了王振波的心理特点,决定换一种方法与他交谈:
师:王振波,现在咱班里的外号满天飞,这些外号是你起的吗?
生:是的。
(他低下头,小声说。
)
师:你知道姚明大哥哥的外号吗?
生:小巨人。
(他来了精神。
)
师:对。
郎平大姐姐的外号是铁榔头。
你知不知道,外号本身并不一定就坏,它是一种修辞法,叫借代。
生:(茫然看着我,摇了摇头。
)
师: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用跟它有关的名称、特征来代替。
《水浒传》中的不少英雄好汉不都有个外号吗?比如“黑旋风”李逵、“及时雨”宋江等,这些外号正是人物性格和品格的写照,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人物的颂扬。
现在,不也称无私的法官为“铁包公”吗?但给同学起侮辱人的外号,是不文明的行
为,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互相爱护。
你愿意让别人给起个贬义的外号吗?(利用“换位法”引起他的同感。
)
生:(低头不语)
师:别人要给你起个坏外号,你心理乐意吗?
生:不乐意。
师:作为同学,大家都应该学会尊重别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既然不好的,不文明的外号,你不喜欢,我也不喜欢,别人也不喜欢。
既然大家都不喜欢,那你就不要再叫了。
但是,老师想让你给班里有特长的小能人起个响亮光彩的外号,咱们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你说好不好?
生:好。
老师,我这就为“小能人”命名。
师:一周后,你把给同学的命名说给我听。
一周后,王振波找到我,他兴高采烈地说的:“老师,郭华故事讲得好,就叫她“故事大王”;王学敏歌唱得好,就叫她“百灵鸟”;马丹会编织,中国结编的很棒,我叫她“巧手织女”;王辉书法写得好,我叫他“书法大师”;马飞飞反应灵敏,聪明机智,叫他“智多星”。
我听着他的话高兴的点着头,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也是一个“智多星”呀!
起外号本身是应该禁止的,但我认为外号不一定都是贬义的。
因此,我认为有些事情需要反题正做,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达到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我们的所教的大多数学生总是有着自己鲜明的特长与个性,所以,特称内容的挖掘并不很难。
⑴、以学生的专长称呼
如称班内歌唱得最好的同学为:“我们班的歌唱家。
”称画画好的同学为:“我们班的‘大画家’。
”称某一学科特别好的同学为:“我们班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等”;称呼演讲优秀的学生为“我们班的‘演讲大师’”;称作文一直写
的很好或在刊物上发表过作品的同学为“诗人或作家。
”称喜欢军事的同学为“未来的军事家。
”等等,不一而足。
当然,这需要我们勤以调察、经常与班内同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师积极交流。
而后,当这个称呼出现时,相应的同学或许会大吃一惊:老师怎么会知道我作文写得好、数学学得好、毛笔字练得好……伴随着这个疑问所产生的结果是:这些同学在你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肯定会更专心和投入。
⑵、以特殊的内容称呼
如称天资聪颖的学生为“活辞典”;称善于回答问题的学生为或“问不倒”;称乐于助人的学生为“爱心天使”或“活雷锋”;称喜欢逗乐的学生为“笑星”;称班内个子最高的同学为“小巨人”或“大个子×××”等等。
⑶、借用名人或明星的“绰号”
如称足智多谋的学生为“智多星”;称班内打篮球身手灵活的学生为“魔术师”或“大鸟” (都为前NBA巨星);称班内的短跑冠军为“飞人”;称名字为“米超“的女学生为“超女”等等。
理念一变天地宽!教师封给学生的称谓,尽管也是由几个普通的汉字组成,但它能从情感上充分的肯定学生,极大的激励学生,甚至会成为学生终生积极进取的潜动力。
既然我们的教育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就是要不断地催人奋进向上,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把这些更合适的“外号”对号入座地封赏于自己所教的每一届的不同班级的学生身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