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
第二章学前教育学的基础

(二)社会文化与学前教育
文化的一般概念 广义的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 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精神文化。 如社会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科技、艺术、 宗教、教育等。
1.社会文化影响着学前教育的 价值取向、目标与内容
• 价值取向方面: • 封闭的社会文化体系:强调顺从与适应,
• (二)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影响着学前 教育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 成熟论、心理动力学理论、认知发展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进化理论、信息加工理论、 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等
四、家庭、社区、人口与 学前教育的关系
• (一)家庭的变迁影响学前教育的规模与任务。 • 1.家庭结构的影响 • 联合家庭:几代同堂 • 核心家庭:三口之家,“小皇帝”、“小太阳” • 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变化的影响 • 不同经济地位有不同的生活品质与教育品质
• (二)学前教育要适应并引导儿童的身心发展。 • 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身心发展水平。 • 教育要建立在适宜发展的基础之上。 • (三)学前教育要重视儿童的整体发展。 • (四)学前教育要因时、因境与因人施教。 • (五)学前教育应以活动为基本的方式与途径。
第二节 社会发展与学前教育
• 一、社会经济发展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 (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
• 第一节:早期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 • 第二节:社会发展与学前教育
第一节 早期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
• 一、什么是儿童发展? • 发展是指生理、心理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
成熟、变化的过程,它是个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 化过程。 • 儿童发展是指儿童生理、心理的变化、成熟过程。
一、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分析
• (八)多渠道补充幼教师资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件-第二章 学前教育研究设计

二、假设的作用
1.假设是研究的核心
在有假设的研究中,整个过程都围绕假设验证 展开 2.假设能更明确地说明和规定课题 有假设的研究,内容更具体,方向更明确
3.假设是通向理论的桥梁
从假设到理论是科学认识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假设的类型
(一)按变量关系变化的方向 ,可分为:
1.条件式假设。 如“父母离异,则可能造成儿童心理、学习、行为等方 面的问题.” 2.差异式假设。 如“教育措施不同,幼儿的合作能力会有差异”
非概率抽样常被用于定性研究或小范围的非正 式的研究中。
1.偶遇抽样
2.立意抽样 3.完全抽样 4.异质取样
抽样技能训练
放松一刻
第六节 效度与信度
一、效度
指研究结论与现实相符的程度,或侧量结果与 所测的事物属性之间的符合程度。
(一)内部效度的
影响内部效度主要因素 1、实验情景以外的事件影响了实验条件的效应, 使自变量作用混淆不清,难以断定它与因变 量的关系。
二、信度
信度的取得:
1、在相同情景条件下所测得的结果的一致性 2、不同研究者用同一种测量同时测得的结果的 一致程度 3、同一研究者用同一种测量在不同时间内测得 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4、同一被试在不同时间内对同一测量的反应的 稳定程度
练习
第四节 下操作定义
一、什么是操作定义
操作定义并非只有一个,而抽象定义只有一个。 (一)抽象定义 下抽象定义的方法通常有3种。 (二)操作定义
下操作定义的三种方法
焦虑:
抽象定义:
操作定义: 1、笔试的分数 2、勉强的表情 3、无关动作的数量
4、睡眠的质量
有意注意:
抽象定义:
操作定义: 1、在意志努力下,进行的图形辨识操作(对幼 儿材料驱动加工方式的测试) 2、在意志努力下,完成图形的译码操作(对幼 儿概念驱动加工方式的测试)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基本概念

第二章基本概念抽样是指从一个总体重选取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从中抽取的研究对象的总体又称为母体或全域 ,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部总和。
样本 :抽样总体中的单个成员是抽样单位,抽取出来的那一部分叫做样本,是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
参数 :由来自同一个总体的无数样本数据而获得的该总体的某种特征,称为参数。
随机抽样也叫概率抽样, 是指在抽取样本时,研究者严格遵循随机性原则的抽样方法。
通过某种随机化过程,以保证总体中每一抽取单位被抽取的概率非零,即每个成员都有被选择成为样本的机会。
非概率抽样:是指研究者不用严格遵循随机性原则而进行的抽样。
抽样误差:又叫随即误差,是由随机抽样方法的先天局限造成的。
变量是随着条件或情景的变化而在质和量的方面起变化的个体的某些特征或方面。
自变量:也称研究变量,是能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变量。
一般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
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
在学前教育研究中,一般是指研究对象所具有有的可以进行测量的某些方面或因素。
控制变量是与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也叫无关变量,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可以控制的。
测量就是一个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和法则, 对一定的事件或物体的某些特征或属性给出具有规定意义的数值的过程。
抽样误差又叫随机误差 ,是由随机抽样方法的先天局限造成的,当随机样本被用来代替总体时,由于随机波动的原因,抽样误差总是存在的。
即使是有代表性的样本,当重复测量某一属性时,其结果也可能只是相似,总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不会完全一致。
测量误差是使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时所造成的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由与研究目的物管的因素所引起的有规律性的误差, 持续的使测量或研究结果向某一方向产生偏差。
抽象定义是对概念或命题共同本质的概括。
操作性定义就是研究者按照特定研究中对变量进行测量时所要进行的必要操作过程下变量定义, 包括对必须测定的活动及操作过程作详细说明。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自学指导书一、课程名称:学前教育科研方法二、自学学时: 80课时三、教材名称:《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吴振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参考资料:1、《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王坚红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张燕、刑利娅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出版社五、课程简介:《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是幼儿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地介绍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的课程。
本书内容全面船长结构清晰,集中体现政策理论性、时代创新性、实践应用性,以幼儿园教师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核心,对学前教育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六、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七、自学内容指导:第一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概述1、本章内容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原则和意义,逊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类型、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层次。
2、自学学时安排:4学时3、知识点:A、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原则和意义。
P3B、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类型。
P5C、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层次。
P84、难点:(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和原则。
(2)前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层次。
5、章节同步习题(客观题):单选题:(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是属于()的范围。
A、科学研究B、自然研究C、特殊研究D、教育研究(2)()是任何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A、科学论B、具体研究方法C、方法论D、研究论多选题:(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有()。
A、客观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创新性原则D、共享性原则E、检验性原则F、文化性原则(2)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经过哪些阶段?()A、直觉判断时期B、实验与分析相结合时期C、形成独立学科时期6、课后作业题:(1)简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及其特征。
P4(2)简述对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循的文化性原则的理解。
P8第二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1、本章内容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抽样的含义、意义与要求,变量的含义、信度和和效度内涵及其关系,概念的语义性和操作性定义及其关系,研究指标设计的要求与程序,常用的几种概率抽样方法的具体操作技术,操作性定义的具体设计方法等。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全套课件 第二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全套精品课件
第一章 学前教育科 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第二版)
主编:刘昕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目 录
1 抽样 2 变量 3 概念的语义性和操作性定义 4 信度和效度
问题导入
1936 年,美国《文摘》杂志就总统候选人进行选民民意测验,向在各交通处登记在案 的汽车主人和各城市的电话用户寄出了 1000 万张询问卡进行调查预测。调查结果显示,共 和党候选人奥夫·兰登以57% 的优势超过仅占 43% 的民主党候选人富兰克林·罗斯福,但选 举结果是罗斯福获胜连任总统。
第二节 变 量
三、变量的测量
在确定了变量以后,就要考虑变量的测量水平。不同的研究变量,其测 量的水平可能是不同的。在考虑变量的测量水平时,应将变量自身的性质, 可以选用的测量工具的性质和拟采用的分析数据的统计方法结合起来。
研究指标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指标应客观而明确; ☞指标应完整而独立; ☞指标应简明而可行。
幼儿自控概念的理论分析及其已有的研究成果,将幼儿自控能力构成因素归纳为行为动机(A)、自
觉性(B)、坚持性(C)、自制力(D)、监督与调节(E)五个方面,并以这五个方面设计的问题
作为评价幼儿在游戏中自我控制发展水平的依据。
对点案例
4. 编制《幼儿自我控制发展教师评定问卷》(见表 2-1) (1)在理论构建及大量个案追踪观察、开放式问卷基础上编制了五个方面 30 个问题,形成幼 儿自我控制教师评定初始评定问卷。 (2)请专家(包括高校教师、研究生、幼儿园教师)鉴定,去掉不合适的题目。 (3)预测。 (4)经修改制订了《幼儿自我控制教师评定问卷》。评定问卷包括 5 个部分,共 23 个题目。 (5)评分:3 等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自控水平越高。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复习考试资料素材

28、研究过程中的学术诚信的概念及原则(论述、简答、填空、名词解
释)★★★
一、学术诚信属于科学研究的职业伦理,科学研究的认知客观性和科学知识的公有性决定了研究者必须遵循学术诚信。
二、三大原则一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查尔斯.李普斯在(老实做学问一一从大一到教授)
1.当你声称自己做了某项工作时,你实在是做了。
7.随机指派实验对象到不同的组,并对他们进行详细指导;
8.对全部组中的个案进行因变量的前测;
9.对实验组进行实验刺激;
10.对全部组中的个案进行因变量的后测;
11.告诉实验对象实验的真相和原因,并询问感受和解释清楚。
12.考察搜集的资料,并进行组间比拟,运用统计方法决定假设是否被验证。
21.调查研究的概念及特点(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的研究方法。
类型
(1)个人文献、官方文献和群众传媒;
(2)具体形式:原始文献、二次文献;
(3)5±回:现时性文献、回忆性文献;
(4)戴隹:文字文献、画面文献和声音文献。
16.文献研究的优缺点(简答、论述)★★★
1.文献研究的优点
(1)文献研究的费用相对较低,而且比拟节约时间;
(2)研究对象对研究者的无反胞性:
作用:
(1)塑造了我们所看到的事物。
(2)影响对研究问题的看法。
(3)影响如何看待事物。
(4)所采纳具体研究策略、研究方法。
10.质性研究的路径及特点(简答、论述)★★
★
1.路径
(1)研究方法:实地考察。
(2)搜集资料:参与观察法、放开式访谈法、深度访问法、实物分析法等。
(3)分析方法:归纳法、提炼概念和主题;利用录音机、照相机、笔记等贯穿全程。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件-第二章_学前教育研究设计 (1)

④移植性课题:引进移植,即把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 经过消化、吸收,引进到教育研究领域。
⑤跨文化课题:将国内和国外不同外文化背景下的教 育作比较研究。
(三)可行性原则
①主观条件。涉及研究者自身,包括知识基础、 科研能力、实践经验、专业特长、研究兴趣 等。 ②客观条件。包括研究规模和范围、占有资料 的程度、时间、经费、设备、技术、人力等。
二、下操作定义的注意事项
第五节 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知识要点
1.掌握总体、样本与抽样的概念 2.理解抽样的基本要求 能力要求 学会抽样的基本方法
一、总体、样本与抽样的概念
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某一性质相同的许多个别事物 的集合,当它成为统计对象时,就叫做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集合。 如,医生诊病,要求病人验血,通过抽取几滴血的检验结 果去推断病人的病情,这几滴血就是抽取的样本。 抽样:一种选择调查对象的程序和方法,是依据一定规则从 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
课题计划或方案内容:
①课题名称
②课题提出的缘由及其意义 ③课题的具体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④主要研究人员及其分工 ⑤研究对象及选择方法
⑥研究方法及实施要点
课题计划或方案内容:
⑦研究资料的处理方法
⑧预期研究成果 ⑨研究进程及安排 ⑩参考文献及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课题论证的形式:
1、课题论证会(开题报告会)
③在学术观点的争论中寻找课题;
④以反其道而行之来开拓课题。 ⑤在阅读理解、审视理论的过程中构思研究课题 案例说明:
五、选择课题的过程及方法
(一)初步确定课题的范围
(二)课题聚焦——即对初定的课题进行分解, 缩小课题的范围。 (三)决定研究方法 (四)确定课题名称
第二章 学前教育学的基础

三、科学(脑科学、心理科学) 发展与学前教育的 关系 (二)科学研究的发展丰富着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 影响着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和方法的确定 当科学研究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时候,日常生活中的 养育经验或是成人的学习经验就是学前教育的基础。 自卢梭提出要根据儿童的需求与特点来设计教育以 来,发展了各种理论。 包括成熟论、心理动力学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行 为学习理论、进化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社会文化 历史理论、人生全程发展理论等。
基本要点
早期儿童发展特点 影响儿童发展的核心要素 社会发展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学前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学前教育发展与政治、文化
学前教育发展与科学发展
学前教育发展与家庭、社区、人口
问题与思考
简述遗传对早期儿童发展影响的特点,学前教育应当如何正 确对待遗传对早期儿童发展的影响? 儿童自身特征与行为如何影响着他的发展? 幼儿园影响早期儿童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简述早期儿童发展的特点。 根据早期儿童发展特点,学前教育应当确立的基本原则有哪 些? 举例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对学前教育的影 响。 举例分析科学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简述家庭变迁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简述人口规模与学前教育之间的关系。
目 录
第一节 早期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 第二节 社会发展与学前教育
第一节 早期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
一、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遗传对早期儿童发展的影响
现代遗传学的研究表明,遗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具有以下几 方面: 遗传特性影响着儿童对外部环境刺激的感受和反应。 遗传对行为的影响只是可能性的,它们只是增加特定特征出 现的可能性,但不直接导致这些特征的出现。 遗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与环境共同发生作用的,遗传因素 并不能单独决定儿童的发展。
学前教育学--第一、二章讲义+笔记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学前教育(13、16名词解释)主要是指对0—6岁儿童,也就是从胎儿期到进入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所有能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心理发展的活动,如看动画片,做家务,同伴交往和旅游等;狭义的学前教育专职托幼机构(早教机构,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
学前教育在我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具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组织性、规划性和系统性等,学前教育虽属于我国学校教育系统,但其教育对象又有别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育对象,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有其特殊需要,他们与家庭社会紧密相连,正因如此,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全面把握学前教育的含义,显得尤为重要。
2.学前教育学(15年名词解释)不同的学科研究,不同的领域,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并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根据年龄阶段的划分,教育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几个阶段,各个教育阶段都有具体的内容规律和特点。
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其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0-3岁)和幼儿(3-6岁)。
学前教育学以教育学、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学前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与教育、幼儿园教师、托幼机构的环境、学前教育课程、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德育、托幼机构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幼小衔接、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3.观察法(14名词解释、15简答)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收集一手资料最直接的手段,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
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的特点有客观性、能动性、目的性。
观察法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观察法的常用方法有:实况记录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行为检核法。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大纲简答第一章到第十一章

21、古代研究主要运用两种基本方法:
(1)自然观察
(2)经验总结
22、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的分类:
(1)观察法
(2)调查法
(3)测验法
(4)教育实验法
(5)教育经验总结法
(6)行动研究法
23、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的方法:
(3)观察资料的质量受制于观察者的质量
61、各类观察法的优缺点:
62、各类观察法的比较:
63、观察内容具体化的要求:
64、观察内容操作化的要求:
(1)要给各类观察内容给出操作性定义
(2)必须设计出各类观察内容的观察指标
65、观测指标的主要类型:
(1)定类指标
(2)定序指标
(4)课题研究的方式和方法
(5)课题研究进度和人员分工
(6)研究经费概算及仪器设备的购置
54、研究计划中的各项内容:
55、研究计划的整体性:
56、制定研究计划的基本要求:
(1)研究计划应反映科研活动的基本规范
(2)研究计划应考虑具体的研究环境和条件
(3)研究计划应做到严肃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80、调查法的基本步骤:
81、调查法个步骤之间的联系:
(1)确定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3)定比指标
66、设计观测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类型
(2)观察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3)研究活动在统计方法上的要求
67、观察方法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1)观察的目的
(2)研究对象活动的特点
(3)观察者具备的观察条件
第二章学前教育研究设计

(三)资料寻疑
•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资料 中往往隐含着大量科研课题。 • 资料寻疑,即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 比较不同观点,诘问前人的结论,揭 露理论与实践的差异等,从中产生研 究课题。
(四)现状分析
• 即通过教育现状的分析,发现或揭露教育 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课题。
(五)意向转化
• 教育工作者有时可能突然对教育的某一问题萌发 一种探索的意向,这种意向实际上是一定的教育 实践或理论信息在思维中积累的反映。这种意向 如不能及时揪住的话则可能稍纵即逝;如果紧紧 抓住,则可能产生一个研究的课题。 • 当这种意向出现时,如能对它作进一步的思考, 使得问题逐渐清晰起来;同时对有关问题的具体 情况作进一步的调查,查阅相应的文献资料,分 析其研究价值和自己的承受能力及其它客观条件, 从而形成正式的课题。
• 一、关于“研究什么”的问题 • 一、关于“为什么研究”的问题 • 三、关于“怎样研究”的问题
•
一、关于“研究什么”的问题
• • • • • • • 1、课题名称的表述 评: 例1 :科学教育与幼儿主体性培养的研究 ——研究范畴、研究方向模糊不清楚 改为: 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的实践研究 开展科学教育,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研 究
• (二)创新性原则
• 1、何为创新?
选择一个别人未曾研究过的问题是创新;用与 别人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同一个问题也 是创新;将某个理论、某种方法应用到新的研究 领域中去,这还是创新。
• 2、如何创新?
• (三)可行性原则
• 1、主观条件 • 2、客观条件 • 3、时机
• (四)科学性原则
(二)经验提炼
• 这是教育工作者可资利用的发现和选择课题的方 法。长期从事教育的同志一般在自己的实践中都 摸索了不少经验。 • 如何把经验总结出来,把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其中必然要回答一系列的问题,这样一个个研究 的课题就出现了。 • 比如,许多园长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积累了许多经 验,诸如“严格要求”、“尊重信任”、“感情 投资”等。这些经验具有普遍意义吗?对不同年 龄、不同个性的教师的作用是不是相同?这些做 法有没有理论根据?它们的作用是否相同?有无 主次之分?由此而形成了研究的课题。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案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案第一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概述1.1 研究目的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明确研究目的,掌握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能力。
1.2 研究内容(1)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定义与特征(2)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与价值(3)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3 教学活动(1) 讲解与讨论:介绍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特征及其意义。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案例,让学生感受研究的过程与价值。
第二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设计2.1 研究设计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研究设计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关键作用,掌握研究设计的基本要求。
2.2 研究设计的内容(1) 研究问题的提出(2) 研究假设的建立(3) 研究方法的选用(4) 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分析2.3 教学活动(1) 讲解与讨论:介绍研究设计的基本步骤与要求。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研究设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第三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选用3.1 研究方法的选择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能够根据研究问题选用合适的方法。
3.2 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应用(1) 观察法的特点与应用(2) 访谈法的特点与应用(3) 问卷调查法的特点与应用(4) 实验法的特点与应用3.3 教学活动(1) 讲解与讨论:介绍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应用。
(2)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方法的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第四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分析4.1 数据收集的工具与技巧使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数据收集的工具与技巧,提高数据收集的准确性。
4.2 数据分析的方法与步骤(1) 数据整理的方法与步骤(2) 数据分析的方法与步骤(3) 结果呈现的方法与步骤4.3 教学活动(1) 讲解与讨论:介绍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2)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5.2 研究报告的评价(1) 评价标准与方法(2) 评价过程与反馈5.3 教学活动(1) 讲解与讨论:介绍研究报告的结构与要求。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复习资料

衢州学院成教部江山中专教学点2010级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资料第一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概述第一节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及特征一、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
二、科学研究特征1、客观性(对象、过程、结果)2、系统性(内容、方法、结果)3、创造性(内容、方法、创新思维)第二节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一、更好的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幼教质量。
二、发展学前教育科学,建立和逐步完善学科知识体系.三、提高教育和研究工作者的研究意识和从事科研的能力水平。
四、通过学前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改革,推进幼教实践的深入。
第三节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回顾及发展趋势一、历史回顾1、1808年,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一般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2、1840,德国儿童教育家福禄贝尔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并创立了幼儿教育体系。
3、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是开创幼儿教育实验研究的先躯。
著作—《蒙台梭利法》4、中国幼教实验的开创者—陈鹤琴。
创办我国第一所幼稚教育实验中心—鼓楼幼稚园。
二、发展趋势(一)研究课题范围的扩展1、补偿教育和预备教育补偿教育(compensatory education)系指为文化不利(culturally disadvantaged)儿童设计不同教育方案,以补偿其幼年缺乏文化剌激的环境,进而减少其课业学习困难和增进课业学习能力.2、家庭教育3、儿童社会性、情感与个性全面发展的研究受到重视.4、幼小衔接教育的研究。
5、学前课程研究。
6、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和保教人员培训方面的研究。
7、电化教育、社会传播媒介在幼教中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西方:自然研究-—实验研究——实验法—-自然研究--二者相结合——现场研究、取样研究(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前苏联:经验法-—实验法——二者并重——经验法中改进观察法和调查法.三、我国幼教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一)研究尚处于较低水平(二)研究方法需改进(三)结合国情探讨问题不够,研究的争鸣气氛不足(四)系统深入的协作性研究欠缺第二章学前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与设计第一节选题概述一、正确选题的意义1、选题是研究的起点2、选题决定了研究的方向和水平3、课题影响着研究研究过程的方向,对整个研究工作起制约作用。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第一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概述第一节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一、科学研究及其特征科学的认识和非科学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区别:第一,科学是一种真理性的认识。
而非科学的认识则多是主观的。
第二,科学是一种系统的认识。
而非科学的认识则多是零散的、不完整的。
第三,科学是一种精确的认识。
而非科学的认识则一般不运用数学工具,也不保证逻辑严密。
科学研究就是人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规范,探究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以便发现新事物、获得新知识的社会活动。
科学研究活动具有四个方面的本质特征:1、继承性2、创新性(创造是科学研究的根本特征)3、规范性4、系统性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及其特点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就是研究者以科学的理论思想为指导,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学前教育的现象和问题所进行的研究,是人类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学前教育”在我国是指对0~6、7 周岁的儿童进行的教育,包括婴儿(0~3 周岁)教育和幼儿(3~6、7 周岁)教育两个阶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1、研究对象的主体性。
2、研究内容的广泛性。
3、研究背景的开放性。
第二节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是指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研究工作的基本规范。
)一、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以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妄自论断。
贯彻客观性原则,研究者应做到:1、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2、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就是要求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研活动中运用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以提高研究结论的科学性水平;要求研究者在教育活动内外、在各种因素的普遍联系来探索规律,并充分认识研究活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工作中的相互关系,优化研究活动的各种因素,追求研究活动的整体功能。
整体性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出发点。
王坚红《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教学大纲

王坚红《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教学大纲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教育专业课程,通过系统讲授教育研究的特点、过程、教育研究的设计、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和教育研究论文的撰写等,要求学生了解学前教育阶段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具有从事学前教育科研能力。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一)使学生掌握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教育科学研究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
(二)培养学生重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专业思想。
(三)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二、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1.以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作为编选教材的指导思想。
2.理论联系原则。
3.课程内容的分量和难度必须适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知识水平。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课时分配(36)序号课题内容课时分配1. 第一章绪论 32. 第二章基本概念 33. 第三章观察法 34. 第四章调查法 45. 第五章实验法 26. 第六章行动研究法 27. 第七章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 68. 第八章如何撰写研究报告 39. 第九章婴儿研究 210. 第十章儿童认知研究 211. 第十一章儿童社会化研究 3合计 33实践 3具体的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绪论主要阐明什么是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与步骤、什么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和为什么要学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四个主要问题,使高职学生通过学习明确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地位、基本的教育科学研究素养作为合格的高职学前教师的基素质之一的重要性。
第二章基本概念本章学习抽样、变量、测量、误差、操作定义、效度与信度等一些与各种研究方法有关联的基本概念,为学习其他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理论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章观察法通过学习,了解观察法的涵义及用途,科学观察的特点和要求,观法的基本类型,观察记录的方法,掌握观察的技巧。
第四章调查法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调查法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调查研究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重要作用。
第二章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回顾及当前研究动向

第二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回顾及当前研究动向第一节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回顾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产生的历史背景学前教育学以及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产生基于以下两方面的条件或准备。
(一)学前教育实践的准备近代大工业的蓬勃发展,为建立专门的幼教机构提供了物质前提,自此社会公共幼儿教育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并逐步被纳入各国的学校教育。
专门的社会公共幼教机构出现后,就有了专职的保教人员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的教养活动。
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需要有关理论予以指导,现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学或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逐步发展的。
(二)科学观念方法的准备19世纪前半期,自然科学得到了飞速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为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奠定了科学观念与科学方法的基础。
例如,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推翻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促进了其他各学科的发展;又如近代,培根反对经院哲学,提出面向自然,注重实验,“自然的奥秘在技术的干预下,比在其自然活动时更容易表露出来”,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实验的方法不仅用于研究自然,面且扩展到研究人、研究儿童,产生了科学研究的一次飞跃,摆脱了中世纪以来在宗教神学桎梏下只重神的权威、藐视人的个性的主观唯心主义,唯理性、直觉臆断的普泛的观察也为实验所取代。
“实验心理学”“实验教育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同时,儿童生理学、心理学的发展,也为幼儿教育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教育研究包括学前教育研究是受到自然科学的启发与刺激而逐渐诞生和发展的,人们开始运用科学观念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从而有可能发现和揭示教育领域的客观规律。
二、幼儿教育实验的开端在教育学史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认为是对教育学科学取向做出尝试的第一人。
1808年出版了他的《普通教育学》,一般认为,这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
他在此书中表明了建立科学教育学的志向:“我曾要求教育者具有科学与思考力,我不把科学视为一副眼镜,而把它看作一只眼睛,而且是一只人们可用来观察他们各种事情的最好眼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懂得其失误的原因。
知识目标:
理解抽样的含义、意义与要求。 理解变量的含义、信度和效度的内涵及其关系。 理解概念的语义性和操作性定义及其关系。 了解研究指标设计的要求与程序。 掌握常用的几种概率抽样方法的具体操作技术。
掌握操作性定义的具体设计方法。
技能目标:
能根据课题研究需要选用合适的抽样方法。
对点案例
教师(家长)姓名
幼儿姓名 幼儿自控特征 出生 年
幼儿园
月 日 性别 分 析
幼儿自控行为举例
2. 个案追踪观察、收集资料 教师让幼儿走“迷宫”,根据幼儿在走“迷宫”测试中的自控行为表现,选出自控能力好、中、 差各 2 名幼儿进行个案观察。观察时间为六周。教师观察幼儿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的自控行为表现, 并做观察记录,一周观察三次,每次 10 分钟。 幼儿自控行为表现个案记录表 (幼儿教师用)
第一章 学前教育科 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第二版)
主编:刘昕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目 录
1 2 3
抽样 变量 概念的语义性和操作性定义 信度和效度
4
问题导入
1936 年,美国《文摘》杂志就总统候选人进行选民民意测验,向在各交通处登记在案 的汽车主人和各城市的电话用户寄出了 1000 万张询问卡进行调查预测。调查结果显示,共 和党候选人奥夫·兰登以57% 的优势超过仅占 43% 的民主党候选人富兰克林·罗斯福,但选 举结果是罗斯福获胜连任总统。 问题: 这次调查预测为什么会失误呢?学完这章内容,相信同学们自然
的、具体可行的操作性定义。
给变量下操作性定义要注意以下几点: ◈ 研究课题中的重要变量要下操作性定义 ◈ 根据研究目的、内容以及变量的性质来下操作性定义 ◈ 操作性定义的设计要具体、明确 ◈ 操作性定义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是独特的
指标 序号 20 问 题 幼儿由一种游戏转向另一种游戏是因为: 等级评定 ③不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新游戏②在老 师、小朋友提示下发生转移①看到别人 变换,也跟着变换 监 督 与 调 节 21 幼儿在有规则的游戏中表现为: ③能用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②偶尔忘记 规则的约束①不受规则约束 ③用内部语言调节自己的行为②用自言 自语的方式调节①靠别人的语言调节 ③经常主动监督自己的行为②成人提示 23 游戏中幼儿的监督、调节的水平为: 下能监督、调节自己的行为①没有监督、 调节的行为表现
30 的称为小样本。
第一节 抽
(二)抽样的意义
样
合理地减少研究对象,节省人 力、物力和时间。
使研究易于操作,研究力量 相对集中,提高研究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第一节 抽
(三)抽样的类型
样
概率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 等距随机抽样
非概率抽样 强度抽样 同质型抽样
分层随机抽样
整体随机抽样 ......
最大差异抽样
对点案例
观察者姓名_______ 被观察者姓名_______ 典型表现 行为动机 自觉性 坚持性 A B C 性别_______ 时间_______ 等 级
自制力
其他 3. 整理分析资料
D
监督与调节 E
将开放式问卷及个案观察中所获得的儿童自控行为表现进行整理、分析、编码、归类,加之对 幼儿自控概念的理论分析及其已有的研究成果,将幼儿自控能力构成因素归纳为行为动机(A)、自 觉性(B)、坚持性(C)、自制力(D)、监督与调节(E)五个方面,并以这五个方面设计的问题 作为评价幼儿在游戏中自我控制发展水平的依据。
学前教育科研最直接的任务,就是探讨学前教育领域中各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在具体的 一项研究中,往往会涉及多个变量及其相互关系。这些变量相互联系地交织在一起,要把它
们都拿来研究是不可能的。因此,研究者在开展研究之前,就必须先决定所要研究的主要变
量,并厘清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变
二、变量的类别 01
自变量 由研究者选定, 并进行操纵、变
第三节 概念的语义性和操作性定义
二、概念的操作性定义
概念的操作性定义,是指将有关研究变量从概念的语义性定义形式转换为可操作化的形 式,即用能观察或测定到的一定现象或活动来说明概念的含义。 概念的操作性定义
• 具体的现象等来说明变量或指标 • 采用经验的方法 • 看重界定变量或指标的外延或操 作过程
在一般情况下,研究者只能从中抽取一部分对象来研究。这样从一个研究对象的全体中
选取一部分(一定数量)的个体作为研究对象的过程,称为抽样(取样)。研究对象的全体 称为总体或全域,从总体中所抽出来的个体或元素的集合体称为样本。样本里所含有的个体
的数目,叫作样本容量。按统计惯例,一般将样本容量超过 30 的称为大样本,等于或小于
能根据研究课题分辨出各种变量类别。
能根据给定的研究课题尝试设计该课题中因变 量的研究指标。
能根据给定的概念的语义性定义拟出相应的操
作性定义。
01
抽样
第一节 抽
一、抽样概述
(一)抽样的含义
样
在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中,研究者所要研究的对象的数量往往是很多的。很显然,研 究者要对此课题所界定的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一一研究是不可能的。
研究指标设计时应遵循的程序
查阅有关文
采用专家鉴定 对专家调查
对专家筛选 的初选指标 进行测试。
用统计方法 对收集资料
确定研究中
献资料。
法,请专家筛选 结果进行统 指标。 计分析。
进一步筛选
。
收集资料的
指标。
对点案例
现以“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实验研究”这一课题中关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评定量表的
着玩①不玩怕老师说 ③想要在游戏中得到奖赏②怕被取
4
幼儿能遵守游戏规则,是因为:
消参加游戏①怕老师说
③游戏中可以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
5
幼儿愿意玩游戏,是因为:
②游戏中自己可以说了算①游戏中
老师不用管我
对点案例
指标 序号 6 问 题 在游戏中,幼儿遵守规则自觉性表现为: 等级评定 ③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②在别人提 醒下能遵守①不能遵守 ③自觉、主动完成角色职责②在老 师要求下能完成职责①不能完成 ③能耐心等待②能等待,但需要别 人提醒①不能等待 ③自觉交换②能交换,但不太情愿, 9 游戏中需要交换角色、玩具时表现为: 需别人提醒①不能交换,并有抢夺 玩具行为
③严格遵守游戏规则②经提醒能遵守规
则①不能遵守规则 ③能安心等待奖赏②不断地问什么时候
17
对取胜后有奖赏的游戏表现为:
给奖①不耐烦,想马上得到
③微笑着与人交谈②大笑或手舞足蹈① 过度兴奋(如尖叫、敲击物品等) ③能忍耐②哭泣①喊叫,打人
18 19
游戏中获胜后表现为: 游戏中受到不公平对待时表现为:
对点案例
量
在确定了变量以后,就要考虑变量的测量水平。不同的研究变量,其测 量的水平可能是不同的。在考虑变量的测量水平时,应将变量自身的性质, 可以选用的测量工具的性质和拟采用的分析数据的统计方法结合起来。
研究指标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指标应客观而明确; ☞指标应完整而独立; ☞指标应简明而可行。
第二节 变
量
关键个案抽样 ......
第一节 抽
(四)抽样的要求
样
◈ 抽样范围要明确 ◈ 样本应有代表性 ◈ 样本应有足够数量
第一节 抽
二、抽样的技术
(一)概率抽样
样
整体随机抽样法
单纯随机抽样法
概率 抽样
分类随机抽样法 等距随机抽样法
第一节 抽
(二)目的性抽样
样
强度抽样 抽取具有较高信息密度和强 度的个案。
22
游戏中幼儿调节自身行为的方式是:
03
概念的语义性和操作性定义
第三节 概念的语义性和操作性定义
一、概念的语义性定义
在研究中,研究者通常需要借助一些概念来表述研究假设。如“角色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 社会化”,在这一假设中涉及一个重要的概念“社会化”。查《心理学词典》可得知,所谓的 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和掌握作为一定社会或集团成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知识、技能、倾向、 情感等)的过程。这一概念的表述方式,有人称之为概念的语义性定义,或抽象定义,它是直 接用语言文字叙述被界定的概念所指事物现象的特征与性质。 在学前教育科研中,概念的语义性定义并不能告诉研究者需要收集什么样的资料或怎样测 量。比如仅从“社会化”概念的语义性定义出发,研究者很难去衡量或判断幼儿社会化水平发 展到会什么程度。因此,有必要对它们(研究变量或研究指标)人为地规定相应的操作性定义 。
概念的语义性定义
• 采用概念、同义语来说明变量
VS
或指标
• 使用逻辑的方法
• 看重提示变量或指标的内涵和 本质
第三节 概念的语义性和操作性定义
三、操作性定义的设计方法
01 02 03
条件描述法
指标描述法 行为描述法
第三节 概念的语义性和操作性定义
四、下操作性定义的注意事项
下操作性定义的基本要求是要提供观察或测量的标准,规定变量的操作程序,使抽象的概念成为可 观察、可测量、可检验的项目。通常判断一个操作性定义是否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可将这个定义向第三 者描述,如果他表示理解这个变量的含义,并知道该如何去操纵、测量,那么这个定义往往是个比较好
最大差异抽样 指被抽中的样本所产生的研 究结果将最大限度地覆盖研
究现象中各种不同的情况。
同质型抽样 选一组内部成分比较相似的 关键个案抽样 选择那些可以对事情产生决 理论抽样 寻找可以对一个事先设定的
个案,集中进行深入研究在
质的研究中的焦点团体访谈。
定性影响的个案进行研究。
理论进行展示说明的实例,
对该理论进行进一步的修订。
对点案例
4. 编制《幼儿自我控制发展教师评定问卷》(见表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