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人生》中的爱情悲剧
路遥《人生》中爱情故事的悲剧性
![路遥《人生》中爱情故事的悲剧性](https://img.taocdn.com/s3/m/f1026017844769eae009ede8.png)
32路遥《人生》中爱情故事的悲剧性孙亚飞 西北师范大学摘要:该论文通过对高加林与刘巧珍,高加林与黄亚萍的情感纠葛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来理解人物的悲剧性。
这种悲剧性对我们认识作家及其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知识;爱情;命运;悲剧性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3]419。
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人们不免感到悲痛与震惊,这就是悲剧。
路遥的小说中写得最多的就是悲剧,比如《人生》中的爱情悲剧。
爱情的产生源自双方的相互爱慕,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盘算了。
情侣之间的相互倾慕因为外在,因为志趣而交往。
但是,这种情侣在路遥的作品里却总是难成眷属,爱情总是以悲剧收场。
一、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人生》里的刘巧珍是一个带有母爱关怀式的女性形象,当高加林生活遇到挫折,为了安慰心灵受伤的高加林,而来到他的身边,给高加林母亲般的爱,刘巧珍深爱高加林就像深爱着自己的孩子,而高加林本身投进巧珍的怀抱,就像受伤的孩子希望得到母亲的爱抚。
高加林一开始并未考虑到自己是不是真的爱巧珍,所以他们的爱情揉进了太多的母性情感。
一方是付出者,一方是接受者,这样的爱情模式是一种母性化的爱情。
这也是在农村的大背景下,他们可以相恋,可以相爱的基础,因为这是高加林此时的心理需求,在刘巧珍的这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是他们可以在一起的现实可能性。
高加林和刘巧珍的这种母性化特征的爱情,也为最后的悲剧式收场埋下了痛苦的种子。
高加林身上打着无法抹去的农村烙印,可是他面对乡村的土地充满了逃离的意念。
和刘巧珍在一起,很可能就要做一辈子的农民,这根本不符合他的追求,所以这也注定了只要有新的做一个城市人的机会,摆脱农民的身份,他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背叛。
这也可以看出在刘巧珍那里寻求的不是爱情,只是暂时的慰藉而已。
而这对刘巧珍来讲,无论爱得有多无私多痴情,也挽回不了爱人。
人活者就会有痛苦,这大概就是生而无奈。
但是高加林和巧珍没能走到最后,我们并不能全部归咎于高加林的负心,他们确实存在文化上的差异,巧珍是一个文盲,在她这里高加林在精神上永远不会得到满足,而这种鸿沟,刘巧珍无论多么痛苦也是迈不过去的,这就是悲剧发生的必然。
浅析《人生》的爱情悲剧兼评高加林、刘巧珍的形象
![浅析《人生》的爱情悲剧兼评高加林、刘巧珍的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1e904425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d.png)
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经历了种种考验,两人的感情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不断 加深。然而,最终他们的爱情却因为高加林的背叛而结束。在爱情遭到背叛的 情况下,两人的感情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尽管他们曾经深爱着对方,但现实 的压力和观念的差异最终让他们无法走到一起。
重读《人生》,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高加林和刘巧珍爱情故事的唏嘘与无奈。 他们的爱情故事启示我们,不同阶层之间的爱情面临着现实的种种挑战。在这 些挑战面前,有时我们会感到无助和困惑,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然而,正是 这些挑战和差异,让爱情显得更加珍贵和美好。
基本内容
在路遥的《人生》中,高加林的形象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他是一个极具 复杂性的角色,既揭示了人性中的弱点,也展示了自尊自强的品质。他的人生 旅程正是自强自立的最好写照。
高加林是一个有着强烈自尊心的人。他从小就生活在贫困的家庭中,但他从不 因此感到自卑。相反,他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赢 得别人的尊重。他认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功,才能真正让自己得 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基本内容
路遥的《人生》是一部描绘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悲剧命运的小 说。高加林的性格深受矛盾心态的影响,呈现出双重人格的特点。本次演示将 从矛盾心态对双重人格的影响、双重人格对人物命运的影响等角度,深入分析 高加林性格的悲剧内涵。
矛盾心态对双重人格的影响
高加林身在农村,对于土地和家人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他同时向往着城市生活 的繁华与优渥。这种对立的情感构成了他内心的矛盾冲突,反映在他性格上的 双重人格。一方面,他热爱乡土,关心家人,尽职尽责;另一方面,他追求城 市生活的满足感,嫌弃农村生活的贫瘠。这种双重人格使他的人格分裂,进而 导致行为上的矛盾和误解。
刘巧珍是一个善良、美丽、温柔的农村女孩,她虽然没有文化,但她对生活充 满了热情。她对高加林的爱情是纯真而炽热的,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在 与高加林的接触中,刘巧珍意识到自己与他的差距,但她并不在意这些,而是 努力向高加林展示自己的美和善良。她用自己的方式维系着与高加林的感情, 最终打动了他的心。
论《人生》的爱情悲剧
![论《人生》的爱情悲剧](https://img.taocdn.com/s3/m/24584dd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9.png)
论《人生》的爱情悲剧摘要:在《人生》这部小说中,高加林同刘巧珍和黄亚萍二人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主要矛盾,这也正体现了人生中面临的那种爱情与事业相互冲突时而产生艰难选择的悲剧。
文中悲剧的发生虽与主人公自身的个性缺陷和面对考验时所做的选择有主要关系,但也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
在整部小说中,巧珍的文化缺失,亚萍的自私性格,以及高加林错误的人生价值观都是造成悲剧的原因。
他将自身执着的人生价值的实现仅仅理解为自己世俗的社会地位的不断递增,这对人生价值是一种较为肤浅的理解。
总的说来,文中的爱情悲剧所体现的人生价值观引发了读者们对人生更为深沉的思索。
关键词:人生;爱情悲剧;原因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074-03收稿日期:2016-09-29作者简介:黄泽林(1998-),女(汉族),湖北荆门人,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高三(6)班学生;孟怀东(1976-),男(汉族),湖北荆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路遥的《人生》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变革时代。
在主人公高加林从农村到城市,又从城市到农村的生活经历中,先后出现了两位重要的女性:刘巧珍和黄亚萍。
刘巧珍是传统乡村女性的代表,勤劳、善良、本分,是她与生俱来的性格。
虽然出身农村,但却有着自己的精神追求,她爱慕、欣赏有文化有内涵的人,对待爱情坚贞不屈,敢于自我牺牲。
黄亚萍则是现代城市女性的代表,她年轻漂亮、有学问、有能力、有思想,敢于冲破世俗,向往自由的爱情。
但最后,巧珍和亚萍都没能和高加林修成爱情正果,其中既有社会现实因素,也跟三人的生活背景、性格原因密不可分,本文将对此加以探讨。
一、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成因1.高加林不安现状的心态和好高鹜远的性格。
《人生》中的男性角色有很多,但男主人公高加林,无疑是陕北农村中鹤立鸡群的一位,他倔强、聪明且不安现状,带着一丝近乎虚荣的清高,在平静的陕北高原上,显得那样另类和与众不同。
[精品]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_ABC教育
![[精品]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_ABC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e62774e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a.png)
[精品]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_ABC教育《人生》是一部以社会现实为背景的小说,主要讲述了在社会转型期间,小人物的人生经历。
本文要论述的是小说中的主角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故事情节概述高加林是一个初中毕业的农民工,他拼命工作只为给家里赚钱。
这时他遇到了刘巧珍,两人相爱并最终结为秦晋之好。
高加林曾许下娶刘巧珍为妻的誓言,但由于生活所迫,他离开了保定去北京打工,期间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成为了富翁,但是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恋情人刘巧珍。
然而,当高加林回到保定寻找刘巧珍时,却发现刘巧珍已经嫁给了别人。
初恋至此从他的生命中消失。
高加林感到十分孤独,随后和一名女子建立了家庭,但这段婚姻不幸的结束了。
他又去寻找刘巧珍,却发现她已经离世了。
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是受到了社会和个人因素的双重影响。
从社会方面看,高加林的贫穷和没有文化的背景,是他和刘巧珍无法在一起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男女之间的配对必须考虑到家庭条件、地位和学历等方面,现实上社会阶层差距往往会限制人们的感情。
另一方面,个人因素对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也是有影响的。
高加林十分的孤独,缺少温暖的家庭和陪伴,这使他对刘巧珍的感情更加热烈,想要给她最好的一切。
但是,由于各自的处境,两人最终还是无法在一起,这使他们的爱情成为了悲剧。
结语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故事,是社会困境和人生际遇交织的缩影。
这样的故事在一个承载巨大的社会转型压力下,为大众所熟知,但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社会面临的深刻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相遇的机会,并认真思考自己的变化和面对现实的方式,追求一个更加美好、富有和谐的人生。
解读路遥《人生》中的爱情悲剧
![解读路遥《人生》中的爱情悲剧](https://img.taocdn.com/s3/m/75f34e8769eae009591becc5.png)
解读路遥《人生》中的爱情悲剧摘要中篇小说《人生》是路遥的代表作之一。
文章论述了路遥《人生》中男主角高加林形象,他代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新一代农村知识青年。
女主角巧珍,是一个内心近乎完美的,感情单纯性格执著的女孩子。
但是,高加林最终还是无情地离开巧珍,酿成了一场爱情悲剧。
通过对《人生》的解读,进一步去探讨其爱情悲剧的根源。
关键词《人生》;高加林形象;刘巧珍形象;爱情悲剧《人生》塑造了高加林、刘巧珍等很有光彩的农村青年形象,同时通过这些形象的生动描写,比较准确、深刻地反映了新时期农村生活的面貌。
《人生》浓墨重笔写出了加林与巧珍的爱情悲剧,作者不是单纯地从爱情道德角度来评判这场悲剧,而是着眼于社会生活中更深层的矛盾冲突,展现了转折时期城乡交叉的社会矛盾,揭示了重叠复杂的人生纠葛,把新一代农村知识青年的思索、追求、理想、奋争以及他们“先天不足”的弱点和“后天失调”的缺陷一一揭露出来,显现了当代青年崎岖不平然而又充满生气的人生道路,引起了相当广泛的影响。
一、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1.高加林、刘巧珍悲剧高加林是一个心高气傲的农村知识青年。
他虽然是农民的儿子,从来没有鄙视过任何农民,但又从来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
他渴望离开贫瘠落后的地方,到更广阔的天地去生活。
他一心向往现代文明生活,民办教师这个职业对他来说还是充满希望的。
几年后,通过考试他或许会转为正式的国家教师。
在爱情与事业的天平上,高加林始终偏向于事业,所以一旦个人发展有了更好的可能性,他就会抛弃巧珍。
从文章一开始,他俩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
她毕竟是一个农村的文盲,只会讲母猪下崽,不会讲中东、石油能源问题,只会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加林需要,而不会在精神上理解加林,她对加林内心一无所知。
这种文化程度悬殊的差异,是他们之间很难逾越的鸿沟。
交流与共鸣的局限,以及思想认识的落差,最终宣告他们俩爱情故事的结束。
2.爱情悲剧的根源在当时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下,旧的生活方式已无力限制当代青年新的追求。
浅论《人生》中的爱情悲剧
![浅论《人生》中的爱情悲剧](https://img.taocdn.com/s3/m/d8902c16763231126edb1179.png)
浅论《人生》中的爱情悲剧【摘要】爱情是永恒的母题,而大多数文学作品中的爱情都是以悲剧收尾。
在路遥的小说《人生》中,高加林、刘巧珍和黄亚萍三个年轻人的爱情纠葛最终成为了悲剧。
本文将从这三个青年不同的爱情观,高加林的“前途高于爱情”,刘巧珍的“依附式爱情”,黄亚萍的“爱情理想主义”来分析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例如性格、境遇变化、社会历史等原因。
而了解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既有助于我们对整部小说的解读,且对我们现在的青年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生》;爱情观;悲剧路遥的《人生》发布于1982年,三十多年来依旧广受读者的喜爱,没有失去其独有的魅力,不仅是因为其特有的时代意义,在新的时代浪潮下,年轻人的奋斗与抉择,还是因为书中高、刘、黄三个人的爱情悲剧打动人心,也让许多读者产生共鸣与思考,分析《人生》中的爱情观与爱情悲剧,有利于我们深化认识小说的主题。
一、三人不同的爱情观(一)高加林的爱情观高加林出生在乡村,却想要离开农村,成为城市人,他有能力,有志向。
在未考上大学的情况下,他靠自己的能力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却被大队书记儿子三星的顶替,从教师变成了农民,他难堪、惆怅与痛苦。
从县城卖馍回来的路上,巧珍向加林表白,加林被动地接受了,但很快就后悔了,“他甚至觉得他匆忙地和一个没文化的农村姑娘生这样的事,简直是一种堕落和消沉的表现;等于承认自己要一辈子甘心当农民了......要是和巧珍结合在一起,他无疑就要拴在土地上了。
”高加林后悔是因为他认为如果和巧珍恋爱,就得当一辈子农民,而他不愿意。
在加林看来,巧珍的爱只是在他落难时的安慰,对他的前途却没有助力,所以在后来也抛弃了巧珍。
之后加林去县城当宣传干事,亚萍强烈地追求他,并想让他跟她去南京工作时,“他反复考虑,觉得他不能为了巧珍的爱情,而贻误了自己生活道路上这个重要的转折――这也许是决定自己整个一生命运的转折!”他决定与巧珍分手,与亚萍在一起。
由此可见高加林的爱情观是“前途重于爱情”。
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https://img.taocdn.com/s3/m/b82c05d308a1284ac9504315.png)
毕业论文题目: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学号:姓名:教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5年5 月10 日教务处制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注:本表一式一份,用于装订完整文本。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论文学生诚信声明书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提交的毕业论文《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论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加以说明;对本文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如果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的情况,本人愿承担全部责任。
论文作者:(签字)时间: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字)时间:年月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是本人在校期间所完成学业的组成部分,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属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本人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网页制作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毕业论文无论做何种处理,必须尊重本人的著作权,署明本人姓名。
未经指导教师和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同意,本人不擅自发表毕业论文相关研究内容或利用毕业论文从事开发和盈利性活动。
毕业后若发表毕业论文中的研究成果,需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作者第一单位署名应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成果发表时本人工作(学习)单位可以在备注中注明。
论文作者:(签字)时间: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字)时间:年月日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引言 . (1)一、高加林与刘巧珍纯洁美好的爱情 (1)二、高加林与刘巧珍爱情悲剧的原因 (2)(一)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缺陷 (3)1. 高加林性格中存在的缺陷 (3)2. 刘巧珍的顺从和自卑 (4)(二)高加林与刘巧珍不同的价值观 (5)(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6)三、对高加林与刘巧珍爱情悲剧的反思 (8)(一)从高加林的角度看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8)(二)从刘巧珍的角度看要在爱情中保持个性和独立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作者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摘要:《人生》是路遥的成名作,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高加林在几年中身份的反复变化。
浅析《人生》中的刘巧珍
![浅析《人生》中的刘巧珍](https://img.taocdn.com/s3/m/5f2b951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d.png)
浅析《人生》中的刘巧珍在《人生》这部小说中,刘巧珍这一人物形象是路遥对于女性形象塑造的顶峰,是作者所着力颂扬的一个农村新女性,她是农村里最为完美最为神圣的代表。
刘巧珍对高加林的爱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婚姻观念的限制,她对高加林的爱,深沉而又纯洁,在传统的爱情道德上又折射出对具有文明表征的新生活的追求。
刘巧珍痴情地爱着高加林。
高加林提出分手时,对加林的行为给予体贴和理解,被人们称为是金子般珍贵的感情,而实质上所体现的乃是母性之爱的伟大。
她不是想通过高加林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是希望通过高加林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可以说,在精神上,她是富有而又贫乏的,她的纯真,善良的外表内也掩藏着一些简单和愚昧的东西,她的谦让和自卑实际上也是对自我价值和否定。
刘巧珍爱情追求虽然不成功,但也给后来者追求地久天长的爱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型的现实意义。
生活,除了物质生活,还有那不容忽视的男女双方与时俱进的精神生活。
路遥的《人生》问世后,刘巧珍这位家喻户晓的乡村少女,几乎成了中国农村妇女传统美德的代名词。
在路遥的小说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既渗透了作家内在情感的体验,表达了对人生的独特发现和深刻思考,又具有普遍的社会内涵,同时还寄寓着作家展超欲飞的幻想。
路遥对女性形象的塑造,除了一小部分涉及到她们的劳动、工作外,大多“镜头”放在了她们对爱情、婚姻的态度,以及围绕这一中心事件所采取的行动上。
刘巧珍这一人物形象是路遥对于女性形象塑造的顶峰,她身上几乎凝聚了传统女性的一切优秀特征,是作者心血之所聚,通过分析这一形象,我们可以清晰地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
本文从刘巧珍身上所存在的背离和归顺传统两方面进行人物形象分析。
一、刘巧珍的角色特征分析(一)传统意义上贤妻良母式刘巧珍承载着传统意义上贤妻良母式的女性美,成为无怨无悔、甘心奉献、自我牺牲的完美爱情主义者,对高加林“毫无保留”地打开心门,用爱情的甜蜜与幸福消融外人的讥笑和父母的打骂,煞费苦心地经营自己的爱情,坚守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成为痴女形象。
刘巧珍和高加林的爱情悲剧
![刘巧珍和高加林的爱情悲剧](https://img.taocdn.com/s3/m/5b4a1a23915f804d2b16c191.png)
分析“刘巧珍和高加林的爱情悲剧”路遥的《人生》当中讲述了农村姑娘刘巧珍和知识分子高加林的爱情故事,最终以悲剧的告终的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此种结局,可谓是意料之外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因为淳朴的农民对自己的爱情有了所谓自由的追求,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情理之中是因为两个不同思想和理念的人最终是不可能生活在一起的,除非忍气吞声,过没有爱情的婚姻生活,而作为有知识的高加林是不可能接受的。
关于刘巧珍和高加林的爱情悲剧首先是经济转型期,时代的悲剧。
在那个时期,爱情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组建家庭和哺育后代的事情,而是不同程度的掺杂了经济、利益和等级的因素。
纯粹的爱情似乎不存在了,高加林在面对爱情与事业,仕途和挚爱的时候,依然选择了与单纯的刘巧珍分手,跟随黄亚平去南京发展自己的事业。
在那个物欲开始萌芽的时期,这样的选择也不是完全不符合现实的。
高加林面对贫穷的生活,本想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家势单薄被别人代替了自己教书的工作,尽管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可依然比不上一个数学考零分,但有个小官官的爸爸好。
命运让他不得不用另外一种方式走出去,否则,就永远用拿笔的手去在黄土高坡上劳动,面朝黄土背朝天。
他的思想和时代的脚步是一致的,看到现实也随之改变自己的行为。
而刘巧珍在进步的时代还是保持着农村的传统,还是拥有着农村那种单纯的爱情观念,在这样的时代下,她注定要受到伤害,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其次,刘巧珍和高加林的爱情悲剧也是两个人的性格不同造成的。
刘巧珍是比较安于现状的农村妇女,没有什么文化,大字不识一个,在高加林被辞退教书的工作后,她就劝高加林说,其实农村也挺好的,有山有水,可以通过劳动养活自己。
当高面对挫折的时候依然不离不弃,并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他,比如帮高卖馒头,给高物质上的帮助等等。
虽然她一度也努力过,试图通过学习认字来弥补两者之间的鸿沟,可那鸿沟怎么能有几个字就填平呢?关于高加林,因为有知识的武装,对现实不满,对自己的人生规划绝不是停留在黄土高坡这样的地方,而是大城市,面对自己不幸的遭遇,萎靡不振,他的心压根就不在这里。
论路遥《人生》中的爱情悲剧
![论路遥《人生》中的爱情悲剧](https://img.taocdn.com/s3/m/186222cb8bd63186bcebbcb0.png)
论路遥《人生》中的爱情悲剧摘要路遥的《人生》1982年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其的评论更是褒贬不一。
《人生》中与时代命运息息相关的爱情,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高加林这一苦闷、追求、盲目的特殊心理,引起了社会青年的共鸣,而他身上所体现的那个时代的爱情观也成为路遥在其小说中爱情价值观的缩影。
路遥的爱情观源于陕北特有的社会地理环境、传统文化底蕴和他个人的情感经历,表现在作品中一是对以土地为载体的母性意识的依恋,二是对肯定自我的现代女性意识的追求,三是对美好爱情的悲剧结局的表现,这就形成了路遥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互扭结的悲剧性爱情观,其实质是两种文明的冲突。
因此,本文在联系社会大背景的前提下,主要分析《人生》的悲剧爱情、路遥的爱情价值观以及两者的当代价值等三个问题。
关键词:路遥《人生》爱情悲剧AbstractLu Yao's " life" was published in 1982 and subsequently, in the community has aroused strong repercussions, the commentary is mixed. " Life and times" in fate 's love, has become a major concern, this anguish, Gao, blind pursuit of special psychological, caused a society of Youth Chorus, and he was the embodiment of that era 's view of love has become in its novel love values of the miniature.Lu Yao's concept of love from North Shan special social environment, cultural tradition and his personal emotion experience, manifested in the works is on the land as the carrier of the maternal consciousness of attachment, two is a positive self modern female consciousness pursuit, three is the love of the beautiful tragedy performance, this on the formation of Luyao traditional civilization and modern civilization in mutual kink tragedy sexual love, its essence is the two kind of clash of civilizations. Therefore, this paper on the social big background, mainly analyzes the" life" of the tragedy of love, his love values and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ree problems.Keywords: Lu Yao " life" love tragedy摘要 (1)Abstract (II)前言 (1)第1章路遥作品中的爱情悲剧 (2)1.1《平凡的世界》的爱情悲剧 (2)1.2其它作品中的爱情悲剧 (3)1.3路遥的悲剧爱情体系 (4)第2章《人生》中的爱情悲剧 (5)2.1高加林与刘巧珍的传统爱情 (5)2.2高加林与黄亚萍的新时代爱情 (6)第3章《人生》爱情悲剧反映出的路遥的爱情价值观 (7)3.1爱情的过程是美好 (7)3.2爱情的结局是悲剧的 (8)3.3爱情受到现实的制约 (8)第4章《人生》爱情悲剧的时代意义 (9)第5章总结 (10)参考文献 (11)爱情一直是人们热衷探讨的话题之一,但究竟什么是爱情?它与时代背景、价值观念、乡土风情有什么关系呢?在路遥的笔下,我们看到了爱情的悲剧结局,体会到了那个时代,黄土高原地区人们的爱情价值观,以及路遥对爱情的畏惧以及期待。
《人生》中刘巧珍和高加林的爱情故事 刘巧珍结局是什么
![《人生》中刘巧珍和高加林的爱情故事 刘巧珍结局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0f1f9c5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1.png)
《人生》中刘巧珍和高加林的爱情故事刘巧珍结局是什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人生》中刘巧珍和高加林的爱情故事刘巧珍结局是什么【导语】:路遥的《人生》中,讲述了关于选择的问题。
浅析《人生》中刘巧珍爱情悲剧的原因
![浅析《人生》中刘巧珍爱情悲剧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6b43352a79563c1ec4da711c.png)
浅析《人生》中刘巧珍爱情悲剧的原因作者:王宜楠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年第24期摘要:《人生》中,巧珍无比热爱着高加林,无私奉献着自己的爱,但巧珍和高加林的爱还是变成了一场悲剧。
悲剧的产生有巧珍方面的原因、有她和高加林之间的差距,还有社会的原因。
关键词:《人生》;爱情悲剧;原因《人生》中描写了高加林和刘巧珍的令人惋惜、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
巧珍那么热烈地爱着高加林,无私地奉献着她对高加林的爱,可最终高加林还是把巧珍给抛弃了,在遭到高加林抛弃后,刘巧珍还是以水一样的大度包容了高加林,可这样,他们的爱情也只能是一场悲剧。
爱情本就是如此,爱一直就是两个人的事,离开了任何一方都不能称之为爱情,纵使你付出的太多,也最终以结束来收场。
在《人生》里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是以悲剧结束的,悲剧的原因,不仅仅因为高加林一人,有很多很多的原因,今天,我要谈谈我对巧珍爱情悲剧原因的主要看法:一、巧珍方面的原因我今天要谈的内部原因即主要是巧珍自己自身性格的原因,巧珍自身的性格是具有悲剧性的,她热爱着高加林,她爱高加林胜过了爱她自己,在高加林面前巧珍迷失了自己。
在高加林面前巧珍,永远是卑微的,她在爱情的位置里,一直处于低姿态的方面。
巧珍在高加林面前,是卑微的,是自卑的,她觉得高加林一直是美好的,她被高加林飘洒的风度、漂亮的体形和那处处表现都表现出来的大丈夫气质所吸引;她也单纯地爱着高加林一身本事,吹拉弹唱,样样在行;会安电灯,会开拖拉机,还会给报纸写文章;她的内心深处高加林始终是这样的:衣服不管新旧,常穿得干干净净,浑身的香皂味。
而在现实生活中,她的自卑感常常使她没有走近高加林的勇气,她无时无刻都在想念着高加林,而她又怕见到他,她怕在高加林面前的她是不好的她,没有知识的她,这一切都是源于她的自卑感。
在巧珍和高加林在一起以后,巧珍也是一直被动地等待着高加林的回应。
被动地等待回应,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卑微的等待。
《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https://img.taocdn.com/s3/m/1db4ffda360cba1aa811dad0.png)
论《人生》中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摘要:没有谁的人生路是笔直、顺利的。
从出生到死亡,我们的心智、身体都由弱变强。
没有人从生下来就是无坚不摧的,面对周围的是结合自己的生活,没有人有绝对的自信。
路遥的《人生》是他的成名作,文章发表后曾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文章描写了一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西北的一个普通高中毕业生高加林,从民办教师落马后变身成为农民,与同村的农民姑娘刘巧珍产生了爱情故事,可他不甘于农村的生活,想突破传统的束缚,飞向大山的另一边,去城里做有头有脸的人。
却因为各种原因他与巧珍的爱情以悲剧收了场。
本文试着从两人的爱情观和社会背景两方面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共同感受爱情的悲欢。
关键词:《人生》爱情观社会背景爱情悲剧悲剧的产生往往是从一点一滴的细节孕育而成。
小说开始:傍晚的阴云密布,沉寂的等待和低沉、连续不断的嗡嗡声,已经预示了这段爱情的不寻常。
高加林高中毕业当了乡村里的民办教师,好景不长就被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去了职务。
他的希望破灭了,又不得不走父辈的老路,当土地的主人。
正是这段时间造就了他与刘巧珍的爱情。
刘巧珍无私的爱稀释了他对生活的不满。
他曾经发泄般的去干活,他就是要做给别人看,他有多坚强,他有多与众不同。
刘巧珍的爱让他低沉的情绪慢慢改变,是巧珍的爱情才使他开始振作。
后来,高加林进城当上了县里的宣传干事,工作积极,才华横溢,又博得高中同学、县广播员黄亚萍的爱慕。
在城市生活,个人前途与新的情感诱惑下,高加林狠心地断绝了与巧珍的关系。
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是社会因素,个人因素等一系列复杂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时代悲剧,爱情悲剧。
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一种悲剧。
假如当时高加林没有被顶去民办教师的位子,他不会回到农村,他还会和巧珍相爱吗?我想肯定是不会的。
任何事情的产生都会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
路遥作品里的生活有人称它为“城乡交叉地带”的生活。
高加林与刘巧珍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城乡结合的地方高家庄。
浅析《人生》的悲剧性及其审美意义
![浅析《人生》的悲剧性及其审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ff137b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8c.png)
浅析《人生》的悲剧性及其审美意义浅析《人生》的悲剧性及其审美意义华师文学院俞明海摘要:路遥的小说里,在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历史变革的激流中,在那些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并创造新生活的普通人身上蕴含着沉郁的悲剧色调。
小说《人生》以高加林以弱小个体与无法抗拒的“命运”抗争而失败的人生为构架,交织着高加林与巧珍的爱情悲剧,充溢着一种对于变革现实的热烈的期待和深情呼唤,启示我们在变革社会时候要关注人的发展,“要在文明与愚昧的冲突中正视民族文化心理的衍变”。
关键词:路遥《人生》悲剧性审美意义路遥,原名王卫国,1970年开始使用笔名路遥。
他是当代文坛一位重量级的作家,虽然英年早逝,但是他用自己的生命,铸就了振奋人心的作品。
路遥的作品,充满人生的苦痛与磨难,但是又充溢着昂扬奋发的抗争精神。
这二者的结合使路遥的小说具有了悲剧意蕴。
“路遥的小说里,在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历史变革的激流中,在那些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并创造新生活的普通人身上蕴含着沉郁的悲剧色调。
”1路遥代表作《人生》,笼罩着浓重的悲剧色调。
而读者置身于这样一种氛围,不但经受了灵魂的洗礼,进而走向审美反思的高度,再次咀嚼人生和生命。
悲剧是美学审美范畴之一。
所谓悲剧性,就是社会冲突及其结局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指在特定社会环境和条件下,相对弱小的美善事物、力量在和强大丑恶势力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中遭到摧残或死亡。
《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
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的悲剧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
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
路遥的《人生》,并不像西方悲剧理论所强调的那样,写崇高和伟大的磨难、毁灭,而是侧重展示普通人的悲剧,致力于描绘现实生活中普通人与命运抗战的悲剧性,“在那些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并创造新生活的普通人身上蕴含着沉郁的悲剧色调”。
《人生》中的命运,不同于《俄狄浦斯王》中的带未知宿命色彩的“命运”,而是一种个体无法抗拒的现实决定的人生方向。
试论《人生》中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试论《人生》中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https://img.taocdn.com/s3/m/101a2653be23482fb4da4cc9.png)
、
高加 林倔 强 、聪 敏 、 不安 现状 ,好 高骛 远 的虚 荣和 段朴实而又凄美的爱情悲剧,而这段悲剧之所以凄美,就是 因 为有 刘 巧珍 的存 在 。 巧 珍 在感 情 上 的付 出是 无 私 的 ,毫 无 保 留而 不求 回 报 ,
清 高 的性 格 是 悲剧 产 生 的主 要 原 因 《 生》 有不 同角色 的 男 性 :老谋 深 算 的高 明楼 , 自私 人
。臧 宗福
摘 要:路遥 的小说 人生》当中,高加林和 刘巧珍 的爱情是一 出悲剧。悲剧的发生与其 自身的个性缺陷和面对 考验时所做的选择有主要 关系,也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 高加林和刘巧珍 爱情悲剧打动 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也 引发 了我们 对 人生 的进 一 步思 索 。
关键词: 人生
高加林
刘巧珍
爱情悲剧
原因
《 人生 》 是路遥 的一 部 中篇 小说 ,发 表 于 18 年 ,它 以 92 条不 传统 的人 生之 路 :三 年 的高 中 生活 ,他 都 是在 县城 里 度
改革 时期 陕北 高 原 的城 乡 生活 为 背景 , 叙述 了高 中毕业 生 高
过 ,受过 城 市文 明的熏 陶 ,柏 油 马路 、 篮球 场 、 图书馆 、县 毕业 后 ,他 又 幸运 地 回乡 当 了 民办 教师 , 这就 是说 ,他 已经 告别 了铁 锨 、镢 头 ,是一 个 受人 尊敬 的 角 色 ,再加 上他 的勤
“ 者 ”,成 了城 里 引人 瞩 目的人 才 。事 实上 ,他确 实 也是 他 不坚 定 的信 念 ,在 价值 取 向上 的盲 目和 摇摆 不 定 。毋庸 置 记 相 当 出色 的 ,他勤 劳 、 朴实 ,他 勇 敢 、 自信 ,他 热 爱生 活 ,
《人生》中的爱情悲剧
![《人生》中的爱情悲剧](https://img.taocdn.com/s3/m/c53d5064a45177232f60a221.png)
一
பைடு நூலகம்
更大的作 为 , 一个 却只愿 意留守乡土过一段 平凡 的生 活。 因此 有了 自由发挥 的余地 。随着这 一时空的 变化 ,随着 身份的转
很难将他们撮合到一起。 只有当高加林落魄农村 , 其志向暂时 变 ,高加林 的思 想也在转变着 。他 有了更 多的时 问来阅读报 难以伸展 时 , 他 们之问的关系 才具备发展 的可能性 。 但 当高加 纸 , 关 注国际时事 , 充实 自己的生活 。当初在 学校与他交 谈得 林走 出乡村 大显身手时 ,这种差距就 会凸显并造 成感情 的破 来的女孩——黄亚萍 的出现 , 无疑是最让 高加林高兴 的。 因为
1 文 化 的 差 距
著, 知道外 国青年男女 自由恋爱 的故事 , 并 且还 同来 自省城 的
作 为农 民的儿子 , 高加林 虽 出身寒 门 , 但他 的父 亲用劳动 姑娘——黄亚萍 接触过 。 所 以在高加林看 来 , 这一次的感情尽 换来 的钱 供养他到 县城 上学 , 后来他 又作了三年 的教 师 。 对于 管是他 的第一恋爱 , 他也十分珍惜 , 但他 不会也 不可 能将它 等 高加林而 言 , 他并不认 同 自己的农 民身份 , 他 拼命读 书就是 为 同于婚姻 。但刘巧珍却不 这样认为 。 了不像他 父亲一样 一辈子 当土地 的主人 。在 高加林看来 , “ 他 刘巧珍从小 接触的是 乡村文 化 , 在她看来 , 爱 情等 同于婚 身上 的泥 土味 冲洗 得差不多 了。他 已经有 了一般人们 所说 的 姻, 都是一辈子 的事情 。在对高 加林表明 心迹 的时候 , 刘巧珍 知识 分子的 ‘ 清高 ” ’ 。在学校 的时候 , 高加林关心 的是国际 时 所希望 的不 仅仅是现在他 们能在一起 ,更多的是他 们 以后能 事, 他爱 读报也养成 了每天读报的 习惯 , 时常 与 同学 “ 研究 ” 国 生活在一起 。 她之所 以鼓励高加林走 出去 , 很大程度上是 由于 际大事 , “ 几年 活跃 的学校生 活 ,使他渐 渐把 自己的思 想感情 她把爱情 等同于婚姻 : “ 将来你要是 出去了 ,我就 在家里给 咱 和生活 习惯与城市 紧密地融 合在 一起 ;他很快 把 自己从里 到 种 自留地 、 抚 养娃娃 ; 你有空了就 回来看我 ; 我农闲 了 , 就和娃
《人生》中的爱情悲剧
![《人生》中的爱情悲剧](https://img.taocdn.com/s3/m/ddc9372c2af90242a895e5cc.png)
课程名称:中国当代文学姓名:谭梦媛班级:对外汉语09班学号:2009110042任课教师:黄雪婷研究课题:论《人生》中的爱情悲剧摘要:《人生》对农村知识青年高家林追求前途和理想的艰难做了深刻而真实的反映,以及他与农村姑娘刘巧珍和城市姑娘黄亚萍之家的情感纠葛。
其中以高家林的追求历程为主线,他为了理想放弃了爱情,却最终又因性格不和又造成了他与黄亚萍的悲剧。
他们之间的爱情都以悲剧结尾,而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一方面是他们自己的性格问题,而最根本的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们的爱情走向悲剧。
关键词:人生爱情悲剧性格事业一、高加林是一个有知识的青年,多年的学校和城市生活开阔了他的眼界。
上学“把他身上的泥土味冲洗得差不多了”,“他已经有了一般人们说的知识分子的清高”,这是他对自己的看法,他不愿像父亲那样做“土地的主人”,他知道农民的艰辛,“虽然他从来都没有鄙视过任何一个农民,但他自己从来都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
他强烈渴望走出农村,渴望自己能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价值,农村对他来说是一个囚笼,束缚了他的高飞。
他做不来农民要做的一些事,比如进城去卖馍,他害怕遇见熟人,他不敢吆喝,觉得那是一件让人“受辱”的事。
在农村,一切都使他感到痛苦与烦闷,他不甘心一辈子都困在农村这块狭窄的天地里。
因而他的心总是躁动的。
“繁华热闹的都市,气势磅礴的火车头,箭一样升入天空的飞机……”这些让他即使躺在刘巧珍温柔的怀抱中,也难以摆脱自己身陷农村事业无望的悲哀,他强烈渴望得到城市施展才华实现自我。
刘巧珍温柔的爱安抚不了这颗躁动的心,她给不了高加林向往渴望的一切,甚至只是精神上的安慰。
高加林对城市的渴望与向往,从一开始就为他们的爱情埋下了隐患,所以在他从民办教师岗位上回到农村时,面对农村姑娘刘巧珍的爱时,真挚的爱激起的不是喜悦,却是无名的惆怅。
一个是不愿因在土地上,而一个则离不开土地,这样的两个人最后以分手结束,似是已在意料之中。
《人生》中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论文)
![《人生》中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3f88670f46527d3240ce01f.png)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__汉语言文学(本)______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论《人生》中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姓名:学号:专业:汉语言文学(本)入学时间: 2010年春指导教师及职称:所在电大: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渭南分校2011年10 月30 日目录一、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首先是他们的性格悲剧。
(1)(一)高加林和刘巧珍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
(1)(二)巧珍对加林不是非常了解,对其存有幻想。
(4)二、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5)(一)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是特殊环境的造就。
(5)(二)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不只是他们个人的悲剧。
(6)参考文献: (7)《人生》中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冯春雨(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10春汉语言文学本科﹒渭南电大分校)[摘要]:爱情是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文人墨客最是偏爱,作家路遥也是一样。
1983年发表的小说《人生》是他的成名作,曾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小说通过高中毕业回家的青年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之间的爱情悲剧,深入思索了在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农村知识青年该如何做出人生选择的问题。
本文试着从两个人性格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重温那段飘零的爱情。
[关键词]:《人生》性格悲剧时代悲剧悲剧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破了给人看。
小说开始:傍晚的阴云密布,沉寂的等待和低沉、连续不断的嗡嗡声,已经预示了这段爱情的不寻常。
高加林高中毕业当了乡村里的民办教师,好景不长就被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去了职务。
他的希望破灭了,又不得不走父辈的老路,当土地的主人。
正是这段时间造就了他与刘巧珍的爱情。
刘巧珍无私的爱占据了他对生命不屈的心理空间。
他一度泄愤般地拼命干活,思想情绪抑郁低沉,是巧珍的爱情才使他开始振作。
后来,高加林进城当上了县里的宣传干事,工作积极,才华横溢,又博得高中同学、县广播员黄亚萍的爱慕。
《人生》中巧珍的爱情悲剧成因
![《人生》中巧珍的爱情悲剧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4e324f908762caaedd33d4d4.png)
鲍光君内容摘要:在《人生》所描写的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里,巧珍以火般的热情和水般的温柔包容高加林。
可她的爱情最终是一场悲剧,这悲剧的原因在于她和高加林之间爱情基础的薄弱、阶层差距,也在于她自身的悲剧性格。
关键词:《人生》刘巧珍爱情悲剧阶层悲剧性格路遥的《人生》描写了一段让人叹惋的爱情,高加林和巧珍的一段感情纠葛让人印象深刻。
小说塑造了一个像火也像水的善良女子———巧珍。
路遥是带着喜爱的笔触去写巧珍的,她“并不是那种简单的农村姑娘”、“精神方面的追求很不平常”。
路遥说:“她那火一样热烈和水一样温柔的爱。
”给了高加林温柔和安慰。
她以火一般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爱情中去;在被高加林无情抛弃后,她又以水一般的温柔包容了高加林。
然而,最终她的爱情也只是一声叹息。
一.火焰般的热烈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巧珍的“歌声甜美而嘹亮……带有一点野味”,她全身洋溢着一种生命的味道,带着一种生命的张力,让人忍不住一睹其容。
路遥让巧珍的出场给失意而沉闷的气氛带来一种生命的气息,一股破土而出的生机。
加林以为的偶然相遇,实际上是巧珍的刻意为之。
这个饱受相思之苦的姑娘曾经因为高加林的教师地位望而却步,可是在加林失意之时迫切地“想破开脸皮去安慰他一下”。
这样近乎直白的含蓄在加林赶集那一天显现得尤为明显。
加林被迫要放下矜持去赶集卖馍,觉得他“成了一个最无能的人”时,巧珍义无反顾地帮助了他,“我给你卖去!”,她“从他的胳膊上把篮子夺走了”。
对加林来说,难的是在在人群中张开嘴叫卖,可对于巧珍来说,难的却是走到加林的面前。
她被心中掩埋的感情逼得走投无路,“她要爆发了!否则,她觉得自己简直活不下去了!”她怕加林拒绝,甚至是抢过了篮子!这场偶遇她已等待多年,这是她追求幸福的一次冒险,她从阴影里走到加林的面前,迈入了一场爱的献祭。
巧珍在这场爱情里像一团火火,扑着加林而去,奋不顾身。
“她如果跟了加林这样的男人,就是跟上他跳了崖也值得!”她一往情深,哪怕付出一切也在所不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人生》中的爱情悲剧
【摘要】爱情是永恒的母题,而大多数文学作品中的爱情都是以悲剧收尾。
在路遥的小说《人生》中,高加林、刘巧珍和黄亚萍三个年轻人的爱情纠葛最终成为了悲剧。
本文将从这三个青年不同的爱情观,高加林的“前途高于爱情”,刘巧珍的“依附式爱情” ,黄亚萍的“爱情理想主义” 来分析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例如性格、境遇变化、社会历史等原因。
而了解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既有助于我们对整部小说的解读,且对我们现在的青年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生》;爱情观;悲剧路遥的《人生》发布于1982 年,三十多年来依旧广受读者的喜爱,没有失去其独有的魅力,不仅是因为其特有的时代意义,在新的时代浪潮下,年轻人的奋斗与抉择,还是因为书中高、刘、黄三个人的爱情悲剧打动人心,也让许多读者产生共鸣与思考,分析《人生》中的爱情观与爱情悲剧,有利于我们深化认识小说的主题。
一、三人不同的爱情观
(一)高加林的爱情观高加林出生在乡村,却想要离开农村,成为城市人,他有能力,有志向。
在未考上大学的情况下,他靠自己的能力
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却被大队书记儿子三星的顶替,从教
师变成了农民,他难堪、惆怅与痛苦。
从县城卖馍回来的路上,巧珍向加林表白,加林被动地接受了,但很快就后悔了,“他甚至觉得他匆忙地和一个没文化的农村姑娘生这样的事,简直是一种堕落和消沉的表现;等于承认自己要一辈子甘心当农民了要是和巧珍结
合在一起,他无疑就要拴在土地上了。
”高加林后悔是因为他认为如果和巧珍恋爱,就得当一辈子农民,而他不愿意。
在加林看来,巧珍的爱只是在他落难时的安慰,对他的前途却没有助力,所以在后来也抛弃了巧珍。
之后加林去县城当宣传干事,亚萍强烈地追求他,并想让他跟她去南京工作时,“他反复考虑,觉得他不能为了巧珍的爱情,而贻误了自己生活道路上这个重要的转折一一这也许是决定自己整个一生命运的转折!”他决定与巧珍分手,与亚萍在一起。
由此可见高加林的爱情观是“前途重于爱情” 。
(二)刘巧珍的爱情观刘巧珍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她有着殷实的家底和“盖满川”的样貌,而且聪明、悟性高。
她虽没能接受教育,可是她没有自暴自弃,她选择了有文化的高加林。
她对高加林的爱更多表现在对他的关心与依附上。
高加林去城里卖馍失败,她会考虑他的心情,帮助他卖馍;在“卫生革命”后,她给予苦闷的加林以关心与支持;她想象和加林在一起后的生活是男主外女主内,加林是她的依靠。
同时巧珍对加林也有决断。
在高加林去城里当了干事,抛弃了巧珍,她在爱情无可挽回的时候,敢于正视现实,果断放弃。
而在高加林因举报而被撤职回村当农民后,巧珍会阻止想要前去羞辱他的姐姐和母亲,甚至希望村小学增加教师时,首先考虑高加林。
在这一方面,巧珍的爱格局更大了。
(三)黄亚萍的爱情观黄亚萍是接受现代教育的爱情理想主义者,她崇尚爱情平等与独立自主。
“在她看来,追求个人幸福是一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我是我自己的' ,谁也没有权力干涉她的追
求。
”
然而,她同时也囿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
她在高中时欣赏高加林的才华,毕业后由于家庭和身份的缘故与高加林联系不多,当加林成为了通讯部干事后,似乎他们的身份变得平等了,亚萍对加林的爱慕之情重燃,在一次次交流接触后,他们就恋爱了。
而当加林被人举报失去工作时,亚萍甚至想要和他一起去农村成为一个农民,但这也只是亚萍的异想天开的冲动而已,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比脆弱。
她的“理想主义的爱情”在现实面前终究是个理想罢了。
二、造成爱情悲剧的原因
(一)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1.对爱情与人生追求的侧重不同
之前说到高加林的爱情观是个人前途高于爱情的,而刘巧珍的爱情观更多是对加林的依附。
巧珍的家庭观念还是传统的男主外
女主内,“她就在家里好好劳动,把娃娃抚养好。
将来娃娃大了,有个工作的老子,在社会上也不受屈。
再说,自己的男人在门外工作,她脸上也光彩” 。
而加林更加看重于他的个人前途,他可以为了个人前途而抛弃爱情,他想要往上爬,成为城市人。
2.文化水平的差异高加林有文化,而巧珍却一个大字也不识,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他们没有一致的精神追求和共同语言。
高加林可以和黄亚萍谈论文学,谈论世界形势,但是和巧珍的话题却只能是家里的母猪产了几个仔。
这样的相处模式让高加林感到了情感上的空虚。
“现实满足的不能实现,使人宁可沉溺于审美的境界之中,而不愿面对现实” 。
(二)高加林与黄亚萍的爱情悲剧
1.性格因素高加林自尊心很强。
他去城里掏粪时被嘲讽的不服与决心,成为通讯部干事后被赞美的自豪与骄傲。
但他又很矛盾地自卑。
他为了生计去?h 城卖馍时害怕遇到熟人,遇见了高中同学只能酸酸地说了句:“你现在位置高了,咱区区老百实在不敢高攀” 。
一句话将加林的自卑展露无遗。
而后来加林被撤职回家时坚决地同亚萍提出了分手,既由于他自卑于和亚萍的身份差距,又自尊于应有的担当,所以也导致他的爱情悲剧。
2.复杂的社会因素
小说反映了上世纪80 年代初中国农村的社会面貌,先进的
城市和落后的农村对比鲜明,农村的高加林恰巧生活在这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内心对农村厌倦,强烈渴望能到城市里去施展自己的才华但却受到环境和现实的制约,只能苦苦挣扎。
其实高加林和黄亚萍高中毕业不再联系,之后的分分合合,说白了就是他们之间身份阶级变化的体现,或者说是建立在加林是不是农民的基础上。
是,他们身份就有差距;不是,成了通讯部干事,身份似乎平等了。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农村与城市的差异的问题导致了他们的爱情悲剧。
三、总结总的来说,高加林和刘巧珍、黄亚萍俩人之间的爱情都是悲剧,究其原因不仅仅是他们迥异的三观和爱情观,也是由于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
但同时也正是高加林的爱情悲剧导致了他的人生悲剧。
而作者路遥没有对其进行单纯的道德审判,而是从人物遭遇中去寻找矛盾的深层冲突点,让读者不仅仅局限于爱情的思考,而是延向更远的社会层面。
高加林的爱情悲剧即使在现代社会中依旧存在,例如传
统的家庭生活与去大城市闯荡之间的矛盾等。
而通过对小说爱情悲剧的探源,将有助于我们甚至现代“高加林”们正确地看待人生和爱情道路上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孝阳•试析
路遥《人生》中人物的爱情观[J].现代语
文(学术综合版),2014(70).
[2]周燕芬.路遥《人生》爱情内涵新解[J] .名作欣赏,2010 (12).
[3]陈为民.
浅论路遥《人生》高加林的爱情悲剧[J]. 安徽文学,2008(6).
[4]刘好
梅.浅析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重读路遥《人生》[J]. 电影评介,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