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散文 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先秦散文概说
第一节我国散文的起源
1、散文的概念
与韵文相对(不押韵即散文),出现较晚
概念:山谷诗骚妙天下,而散文颇觉琐碎局促——宋《鹤林玉露》
2、散文的产生
从文字记事开始(比诗歌出现晚,诗歌在文字产生前已经以口头流传的形式存在)
文字产生前,两种记事方式
A结绳记事
B刻划符号记事
甲骨文
甲骨占卜:序辞、命辞、占辞、验辞
钟鼎彝器
周易(接近规范的散文)
卦:卦画、标题、卦辞、爻辞
内容:
1、表现行旅生活
2、反映战争
3、反映尖锐社会矛盾
4、反映原始风俗
第二节先秦散文的特点
中国古代散文总体的特征
1、强调实用
2、浓郁的政治色彩(实用是为政治服务,与官方紧密联系,大部分散文都是官方文书)
3、散文的理论稳定少变(文以载道、证道、喻道、明道)
先秦散文的特点
1、主要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
历史散文的产生,源于史官传统
诸子散文的产生则与周王朝统治权衰落、士阶层兴起有密切关系
2、文史哲不分
3、我国古代各种文体文章滥觞
第三节先秦散文的发展阶段
一、殷商西周先秦散文的形式阶段
甲骨卜辞、殷周的铜器铭文《周易》中的《卦辞》、《爻辞》和《尚书》中的《商书》、《周书》
主要是占卜语录和王公言辞政令的记录
篇幅短小、文采不多,大都佶屈聱牙,艰涩难懂
二、春秋战国之际,历史散文空前繁荣,臻于成熟,诸子散文崭露头角
历史散文:《春秋》、《国语》、《左传》
诸子散文:《老子》、《论语》、《孙子兵法》
诸子散文以语录体为主,文字简练、篇幅短小,富有哲理性,但论述未充分展开
三、战国中期,唱主角的是诸子散文
以《孟子》、《墨子》、《庄子》为代表,从语录体逐步发展为对话论辩体,专题论文
四、战国后期
历史散文:《战国策》、《晏子春秋》
诸子散文:《荀子》和《韩非子》,代表先秦论说文的最高水平
第二章先秦历史散文
第一节《尚书》、《春秋》
一、《尚书》
1、《尚书》的成书与真伪问题
现存最早的上古历史文献集
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关于《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
《今文尚书》——晁错
《古文尚书》——孔安国
2、《尚书》在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
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
《尚书》的文体:典、谟、训、诰、誓、命
最早的议论文:《无逸》、《秦誓》
最早的叙事文:《顾命》、《尧典》
《尚书》文章特点
语言特点:文字古奥、佶屈聱牙
风格:质直古朴
二、《春秋》
现存最早的历史著作
现存《春秋》乃鲁国编年史,相传为孔子所撰,以鲁国十二国君为序,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逐年记载这242年间鲁国的历史。

《春秋》记事简约,如同大事记,但所载内容多真实可信,可以定为信使。

《春秋》文字简括、平实、含蓄、明白流畅。

《春秋》对后代历史著作有重大影响,尤其在遣词造句中寓褒贬义,被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第二节《左传》
一、《左传》的作者及其成书
作者:左丘明
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成书于春秋末至战国初这个范围
记事年限比《春秋》略长
二、《左传》的内容
1、通过对“春秋五霸”霸业兴衰的叙写,反映了当时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过程。

2、反映了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内部的政治经济变革,特别是从领主贵族统治向新兴地主阶级统治转化的过程。

3、热情歌颂了一大批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人物,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批判了统治者的荒淫残暴,表现了爱憎分明的进步历史观。

◆三、《左传》的艺术成就
1、叙事详密完整,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注意文章的结构和布局。

2、善于描写战争。

3、文辞简练含蓄、尤其是外交辞令应对得体,委婉尽致。

四、《左传》的影响
形成了我国优良的史学传统(作者有进步的历史观,有鲜明的是非观、价值观、有民本思想,直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评判)
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典范(长篇叙事、外交辞令)
《左传》叙事注重细节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刻划、注意通过任务语言举止表现人物个性,讲究情节结构的故事性、戏剧性,这些都对后代小说家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三节《国语》
一、《国语》的成书
◆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国语》的作者,司马迁说乃《左传》作者左丘明;全书21卷,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把部分
记事起于周穆王,迄于鲁悼公,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人物言论反映春秋列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

《国语》与《左传》
《国语》:国别史,以记言为主;
《左传》:编年史,以记事为主;
《国语》称为《春秋外传》;《左传》称为《春秋内传》——《汉书律历志》
二、《国语》的思想倾向:与《左传》较为一致
◆三、《国语》的文学评价
1、人物描写有长足进步
2、故事情节生动,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

《尚书》多载训诫之文,《春秋》多寓褒贬之言,《左传》多叙列国之事,《国语》多记教诲之语。

第四节《战国策》
一、《战国策》的成书
国别体史料汇编
◆刘向编定命名(西汉后期)
按东周、西周、秦、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共12国的次序
主要内容: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时互相辩论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一部纵横家的活动记录
二、《战国策》的思想倾向
记叙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的言论及其纵横捭阖的斗争,宣扬了纵横家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崇尚计谋策略、尊奉机巧权变)
◆三、《战国策》的文学价值
1、叙事生动形象,故事完整而富于戏剧性。

2、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有鲜明的个性。

3、说理论辩,言辞犀利,精辟。

4、善于用寓言故事来作比喻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第三章先秦诸子散文
第一节诸子和诸子的政治主张
诸子的三层意思:(1)对人的尊称;(2)指有思想的思想家、理论家;(3)指那些思想家的著作
1、诸子散文产生的文化背景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公元前500年
“轴心时代”——雅斯贝尔斯(德国)——《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2、“春秋战国”轴心时代的背景
(1)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
(2)多因素的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
(3)学术环境宽松为道术“天下裂”提供了条件
(4)士的崛起,私家学者集团的兴起
3、诸子百家及其理论主张
十家九流,百家争鸣
儒、墨、道、法、名、杂、农、纵横、阴阳、小说
孔子的思想:礼、仁
孟子继承:仁——仁政
荀子继承:礼——礼治
第二节诸子散文的文学成就
一、《论语》
1、孔子的生平
2、《论语》及其文学评价
A、《论语》的成书
(1)孔子及其弟子门人言行的记录,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
(2)成书时间大体在战国初年
◆B、《论语》文学评价
《论语》散文最大的特点是言简意赅,语言精练含蓄,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幽默风趣,富于形象性和哲理性。

其次,通过对人物神情语态的生动描写,刻画出孔子等人物形象。

二、孟子和《孟子》
1、孟子的生平、《孟子》的成书
◆《孟子》的文学评价
首先,流畅善辩、辞锋犀利,富于战斗性和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概。

其次,善于运用巧妙的比喻和幽默的寓言故事阐明道理。

第三,善于掌握对方心理,因势利导进行论辩。

三、庄子和《庄子》
1、庄子生平
◆2、《庄子》文章的特色
A、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汪洋恣肆,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B、《庄子》长于描绘、善于形容,叙事状物常常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庄子之言鹏曰“怒而飞”,今观其文,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殆得“飞”之机者。

——刘熙载《艺概文概》
C、富于抒情意味,充满感情色彩。

D、大量使用语言。

四、荀子和《荀子》
《荀子》的文学评价
A、说理缜密,风格醇厚
B、善用比喻、排比,以铺列论据作论证,已开骈俪先河。

C、第一个以赋名篇,开创赋体文学之先河。

◆从荀子开始,论说文走向成熟。

五、韩非与《韩非子》
1、韩非的生平(先秦论说文的最高水平)
2、《韩非子》的文学评价
A、思想犀利,文字峭刻。

B、逻辑严密,理充辞畅。

C、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历史资料作论据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各家寓言风格:
孟子寓言:多用民间传说;
庄子寓言:自我想象,虚构浪漫
韩非寓言:历史故事、文献资料
诸子散文小结
一、诸子散文体现了散文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水平,清楚地表示出论说文从始创到成熟发展的轨迹。

二、诸子散文各以其独特的风格影响了后世文学。

三、大量运用寓言是诸子散文文学性的突出表现,促使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第四章秦汉散文概说
第一节秦汉散文的发展阶段
秦代散文
汉代散文发展
第一阶段:西汉初年,即西汉成立至汉武帝登基
代表作家:贾谊、晁错、以及邹阳、东方朔等人
《淮南子》和《史记》
第二阶段:汉武帝至汉元帝(前48—前33年在位)年间,这一时期的文章偏重于思想领域的论争,桓宽的《盐铁论》
第三阶段:从汉成帝(前32—前7年在位)到东汉明帝(公元58—75年在位)。

代表作家是刘向、刘歆父子和扬雄等人;王充的《论衡》,历史学巨著《汉书》。

第四阶段:东汉后期,争论文章转向议论时政得失。

汉末三子:王符《潜夫论》、崔寔《政论》、仲长统《昌言》
第二节秦汉散文的文体特点
一、刘师培——《中国文学史》:文章各体,至东汉而大备
二、散文开始注意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
三、用语造句已开始注意工丽,逐渐出现了骈俪之体。

第五章秦汉政论文
一、贾谊
贾谊散文的思想内容
1、总结秦朝得失,为汉王朝建立新的统治提供借鉴,代表作《过秦论》(上、中、下)三篇;
2、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提出具体的施政主张。

(1)抱火厝之积薪之下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

(2)诸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二、晁错
晁错文章的思想内容
1、主张重农抑商——《论贵粟疏》
2、主张削弱诸侯藩国势力,巩固中央集权
3、徙民实边,抗击匈奴
◆贾谊、晁错比较
(贾谊、晁错)为文皆疏直急切,尽所欲言……惟谊尤有文采,而沉实稍逊。

如其《活安策》、《过秦论》与晁错之《贤良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然以二人之论匈奴者相较,则可见贾生之言,乃颇疏阔,不能以晁错之深沉为论比矣。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对秦及西汉政论文的基本评价
秦及西汉的政论文是战国诸子散文的余绪。

1、政论文的现实针对性增强,多是具体政策、施政主张的阐述。

2、文章更具有作者个人的风格。

3、政论文逐渐向文学化与应用化分流。

第六章司马迁与《史记》
第一节司马迁的生平
一、生卒年问题
生:公元前135年货公元前145年
卒:与武帝共始终,则公元前87年或公元前90、91
二、生活经历
20弱冠,壮游天下
父亡,接任太史令,公元前103年完成《太初历法》
李陵事件——人生重大转折、受宫刑、写《史记》
三、《史记》的传播及其名称
《史记》初名《太史公记》、《太史公书》
第二节《史记》的体例和思想内容
一、《史记》的体例
本纪:记载黄帝以来历代王朝兴衰的历史,以及各个帝王的事迹及社会的重大变化,共十二篇。

是皇帝而没有进《本纪》——汉惠帝
非皇帝而进《本纪》——吕后(刘邦之妻,惠帝之母)
——项羽
世家:记载王侯外戚以及个别有特殊贡献人物的事迹,共三十篇。

一类:周王朝分封的诸侯国。

二类,汉王朝分封的诸侯王。

非王侯而进《世家》——孔子世家(孔子被称为素王)
——陈涉世家
列传:共七十篇。

除了近十篇是一些综合性的记述外,其他都是人物传记。

司马迁为人物立传的标准:
1、扶义俶傥:扶持正义,才华卓越
2、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
表:十篇,是本纪、世家、列传的补充。

书:共有八篇,即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是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专史专论。

◆二、《史记》的思想内容
(一)进步的社会历史观
前所未有地把中华民族的历史看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强调民族的统一。

第一,从大一统思想出发,安排整部著作的体例、结构和布局。

第二,从大一统思想出发,强调了中华民族皆炎黄子孙的观点。

第三,史无前例地记述了中华民族内部华夏民族与兄弟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

(二)敢于善善恶恶,具有鲜明的人民性
1、首先表现在它敢于歌颂正义。

2、还表现在它敢于批判邪恶。

3、还表现在它写历代帝王乃至当朝皇帝时,不虚美,不隐恶,敢于写出他们的本来面目。

第三节《史记》的文学成就
◆一、文学成就
1、运用各种文学手段,塑造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1)运用互见法。

《史记》在选择和使用、运用材料的手法,一是用在些人方面,二是用在写事件方面。

(2)细节描写和重大事件相结合,开创了写人物的重大突破。

(3)运用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的性格。

人物自身语言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用第三者一针见血的评论来点明任务性格
对某一类人物《史记》不记其事,只记其言,通过语言写人物
2、文章风格多姿多彩
3、谋篇布局百态纷呈
4、强烈的抒情性。

二、《史记》的影响
从历史学的角度看,《史记》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后代史书树立了楷模。

对我国文学史的影响:
1、《史记》的散文成为后代古文运动的旗帜,为唐宋元明清历代大散文家们所效法。

2、《史记》是元明戏曲的一个重要题材来源。

3、《史记》对小说也有很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