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数量遗传学-基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组数 k:各组头数 i:1,2,…n
2.计算方法举例 为了便于说明重复力的具体计算方法,这里只取了5 头猪的产仔纪录(表14),在实际工作中,样本应当扩大。
表8-2 由5头母猪的产仔纪录计算产仔数的重复力 ——————————————————————————— 母 猪 编 号 胎次 1 2 3 4 5 总计 ——————————————————————————— 1 8 10 7 9 13 2 8 10 8 9 14 3 9 11 8 11 9 4 9 11 10 11 9 5 10 12 ——————————————————————————— Σx 44 54 23 40 45 216 Σx2 390 586 277 404 527 2184 ( Σx)2/ki 387.2 583.2 272.3 400 506.3 2149
答: 由于
m=(AA+aa)/2=(200+100)/2=150 (kg)
α=(AA-aa)/2=(200-100)/2=50(kg)
d=(Aa-m)=160-150=10(kg)
所以 (1) p=0.9, q=0.1时, μ= α(p-q)+2pqd=41.8 (kg) 这是与中亲值的离差, 所以实际的群体 平均数还要加上中亲值: μ+m=41.8+150=191.8 (kg) (2) p=0.1, q=0.9时, μ= α(p-q)+2pqd=-38.2 (kg) 实际群体平均数为 μ+m= - 38.2+150= 111.8 (kg)
VE=VEg+VEs
(CovEgEs=0)
所以,当各种效应无互作时,它们 的协方差为零,就有
VP=VA+VD+VI+VEg+VEs 或 VP=VA+VR
VA:加性方差 VR:剩余值方差
二、重复力(repeatability) 1.概念 (1)数量遗传学概念 表型方差中遗传方差和一般环境 方差所占的比率。
由 μ= α(p-q)+2pqd 可以看出,任何 基因座上的基因,对群体平均数的贡 献可以分为两部分:
α(p-q),为纯合子的加性效应; 2pqd, 为杂合子的显性效应。
无显性 d=0, 则 μ= α(p-q)= α(1-2q)
即群体平均数与基因频率成正比。
完全显性 d= α, 则 μ= α(p-q)+2pqd= α(1-2q2)
在一个大群体中,环境对个体的 作用方向可正、可负,正负抵消后, 其总和为零。所以
P=G+E
P G E N N N
PG
说明群体平均数的重要性,它反 映了群体的遗传水平。
2.基因型值的剖分 基因型值还可进一步剖分为 G = A+D+I A:基因的加性效应 D:基因的显性效应 I:基因的上位效应 由于显性效应中有分离,上位效应中 有重组,所以这两种遗传效应在群体中不 能被固定。能固定的是基因的加性效应。
如用图形表示,随着n的增加,二项分布逐渐成为 正态分布,从间断变异过渡为连续变异。环境对 基因型的影响,增加了表型变异的连续性。
多基因假说要点: (1)数量性状是受许多对微效基因 (Minor gene)控制; (2)微效基因间无显隐性关系,其效应 是累加的; (3)微效基因不能被单独识别,而是从 表现的性状作为整体来研究; (4)由微效多基因决定的数量性状,易 受环境影响。
第四节 遗传参数 一、数量性状方差的剖分 1. 遗传方差与环境方差 设 P=G+E (符号定义同前)
则 VP=VG+VE (CovGE=0)
2. 遗传方差的剖分
由于 则 G=A+D+I VG=VA+VD +VI (CovAD= CovAI = CovDI =0) 3. 环境方差的剖分
由于
E=Eg+Es
一、 表型值剖分的数学模型 1.表型值的剖分 P=G+E P:表型值 G:基因型值 E:环境离差 一个群体内,环境对不同个体施加影响, 从而使个体的表型值偏离基因型值,称之为 “离差”。有时也称为“环境效应”。
问题:
这里所说的“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是指“同样的”环境条件还是指“不 同的”环境条件?
可以用等级或分类表示的性状,如猪肉 颜色分为5级;蛋黄颜色分为9级。 这类性状的遗传基础是多基因,表型变 异是间断的。 最极端的阈性状是“两者居一”性状,又 称“全或无”(all or none)性状。如发病与不发 病,存活与死亡等只有一个阈的性状。
问题:
1、有没有遗传基础是单基因,表型 是连续的性状? 2、如有,应叫做什么性状?
即群体平均数与基因频率的平方 成正比。
由上可知,群体基因型均值是基因频 率的函数,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都将 引起基因型均值的改变,也必将引起 群体表型均值的改变。所以育种工作
就是要增加增效基因频率,降低减效 基因频率。
举例:
设基因A,a与育成牛的体重有关,个体AA型 体重200kg,Aa型体重160kg,aa型体重100 kg。试计算p=0.9, q=0.1 与p=0.1, q=0.9时群 体的平均体重。
总平方和=
ΣΣx2-C =2184-2121 =63
组间平方和=
( X) 2 ki
C
=2149-2121 =28 组内平方和=总平方和-组间平方和 =63-28 =35
这是一对无显隐性关系(共显性)基因控制 的性状,子1代为中间性,子2代以1:2:1的表型 比例分离。
第二类杂交试验:
P F1 F2 红色籽粒 x 白色籽粒 中等红色 15红色 :1白色
经仔细观察,红色中还存在不同等级。
1/16深红:4/16次深红:6/16中等红:4/16浅红:1/16白
第三类杂交试验:
二、 群体基因型的值及其平均数
1. 基因型的值
考虑一对基因A, a所构成的三种基因型AA,Aa, 和aa,设A对性状有增效作用,a对性状有减效作用, 三种基因型定义值分别为+α, d, - α。如图8-1所示。
aa 0 Aa AA d ———————————————— -α +α
图8-1 一对基因的加性显性效应
这一点在育种中很重要,所以A又叫做育 种值。
3.环境离差的剖分
E = Eg + Es Eg:一般环境效应 Es:特殊环境效应
一般环境效应又称永久性的环境效应, 能长期甚至是终身影响个体的表型值; 特殊环境效应又称暂时性的环境效应, 只影响个体某个阶段的表型值。
这样 P= G + E = A+D+I+Eg+Es =A+R P:表型值 A:育种值 R:剩余值
三、 数量性状基因对数的估计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P1 P2 ) n 2 2 8( F2 F1 )
2
n :基因对数
P1 ,
2 F1
P2 :两个亲本该性状的平均数
2 F2
, :F1和F2该性状的方差
该公式成立的条件:
1、亲本为两个极端品种; 2、决定数量性状的基因不连锁; 3、无显性,无上位; 4、基因型与环境无互作。
第七章 数量遗传学基础
第一节 性状的分类
一、质量性状 能够从表型明显区别的性状,如牛、羊的 有角、无角;猪、鸡的黑色、白色。 这类性状的遗传基础为单基因,表型变异 是间断的。
二、 数量性状
可以计数和度量的性状,如牛奶的产量、 猪的日增重。
这类性状的遗传基础是多基因,表型 变异是连续的。
三、 阈性状
上图中,d表示由显性效应引起的离差。 d值的大小决定于基因A的显性程度。
表12 d值与显性度的关系 ———————————————— d值 显性程度 ———————————————— d=0 无显性(加性) α>d>0 A部分显性 d= α A完全显性 - α <d<0 a部分显性 d= - α a完全显性 d> α A为超显性 d< -α a为超显性 ————————————————
3、显性离差 d= 12-10=2g
2.基因型值的平均数 有了基因型值,再与基因型频率 结合起来就可以计算群体基因型值的 平均数。
设在随机交配的群体中基因A和a 的频率分别为p和q,且p+q=1。则AA、 Aa和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p2、 2pq和q2。群体平均数可由表13算出。
表8-1 群体基因型值平均数的估计
例:
有一种侏儒型小鼠(pg pg)六周龄平均体重为6g, 正常型小鼠纯合子(Pg Pg)六周龄平均体重为 14g,杂合子(Pg pg) 同龄的平均体重为12g。 设饲养管理条件相同,试计算m,α和d。 1、亲本均值(中亲值)m= (14+6)/2=10g
2、基因的加性效应 α= 或 α=
(14-6)/2=4g, 14-10=4g
第二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 一、 多基因假说 (polygene hypothesis)
假说的提出 瑞典植物遗传学家Nilsson-Ehle (1908) 通过对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研究发现有三对不 同的基因控制着小麦籽粒的红色与白色。
第一类杂交试验:
P F1 F2 红色籽粒 x 白色籽粒 粉色籽粒 1/4红色,2/4粉色,1/4白色
则 P AABBCC(极深红) x aabbcc(白)
F1 F2 AaBbCc(中等红)
———————————————————— 大写基因数 比例 ———————————————————— 6 1 5 6 4 15 3 20 2 15 1 6 0 1 ————————————————————
F2中分离的比例可由二项分布中杨辉三角第2n+1 层的系数求得。(n为基因对数) 如 1 n=1,2n+1=3(层) 1 1 n=2,2n+1=5(层) 1 2 1 n=3,2n+1=7(层)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Σ(fx)= α(p2-q2)+2pqd
= α(p-q)+2pqd
所以群体平均数 μ= Σ(fx)/ Σf= α(p-q)+2pqd
3.基因频率对群体平均数的影响
—————————————————————————————————————————
(1)列表并作必要的计算
列表 见表14上半部分 计算 Σx,Σx2,(Σx)2/ki 见表14下半部分
而且 n=5, N=22, 校正项 C=(ΣΣx)2/N =(216)2/22 =2121
(2)计算平方和
举例:
已知玉米的短穗品种穗长为6.6cm,长穗 品种穗长为16.8cm;F1和F2的穗长标准差 分别为1.52和2.25,试估计决定穗长的基 因对数。
答:
(16.8 6.6) 104.04 n 4.7 5 2 2 8(2.25 1.52 ) 22.02
2
即玉米穗长约受5对基因控制。
二、对数量性状的新认识
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除了微效基因,也 可以有主效基因(Major gene); 决定数量性状的基因有加性效应,也有 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更多的情况是几 种基因效应同时存在; 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和统计方法,可以对 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从整体到局部进行 研究,如QTL。
第三节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的统计学方法
P 红色籽粒 x 白色籽粒
F1
中等红色
F2 中白色比例极少,约1/64。 F2中红色也有程度上的不同,经仔细分类, 可得到: 1/64极深红,6/64深红,15/64次深红, 20/64中等红,15/64粉红,6/64浅红,1/64白。
设 小麦籽粒颜色受三对基因控制。籽粒红色程度与 决定红色的基因数目有关。 大写字母为对红色有效基因,小写字母为对红色无效 基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型 频率(f) 基因型值(x) 频率x值(fx)
——————————————————————————————————
AA Aa aa
p2 2pq q2
Σf=1
α d -α
p2 α 2pqd -q2 α
Re VG VEg VP
Re:重复力
(2)生物统计学概念 性状多次度量值之间的组内相关系数。
MS b MS w t MS b (k 0 1)MS w
MSb:组间均方 MSw:组内均方 k0:样本数不等时的加权平均数
1 k0 ( k i ) n 1 ki
2 k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