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在中国

合集下载

中国遥感的发展及趋势

中国遥感的发展及趋势

中国遥感的发展及趋势
中国遥感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起初,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就开始了遥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这个阶段主要集中在地图制图、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和自然资源调查等领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逐渐在遥感技术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1999年,中国成功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遥感卫星“卫星一号”,标志着中国迈入了自主发展遥感卫星的新阶段。

在2000年代,中国积极推动空间技术和遥感领域的发展。

中国相继发射了多颗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如高景一号、资源三号等。

这些卫星在灾害监测、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的遥感技术已经进入了高分辨率、全谱段、全天时的综合观测阶段。

中国已经形成了包括高分辨率卫星、航空影像、无人机等多种观测手段的遥感系统。

同时,中国积极开展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加强数据共享、技术交流和应用研究。

未来,中国遥感的发展趋势将主要集中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的拓展上。

中国将继续提高遥感卫星的分辨率和观测能力,加强对陆地、海洋、大气等多个领域的观测。

同时,中国还将探索遥感技术在智慧城市、交通管理、农业精细化管理等领
域的应用,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做出更大贡献。

遥感技术在我国热带农业中的应用展望

遥感技术在我国热带农业中的应用展望
多 个 学 科 ,通 过 农 业 的 空 间 性 和 农 业
经 要 求 各个 县 将 农 业 资源 调查 作 为 县 级 以上 人 民政 府 法 定 政 府 职 能 工作 之 ‘ , 但 热 区 由 于发 展 较 缓 慢 , 且 作 为热 区 重 点 区 域 的海 南 省 于 1 8年 成立 ,热 区农 98 业 资 源 的 总体 调 查 并 未 形 成系 统 。所 以 在 现 阶 段热 区农 业 的 发 展 中 ,有 必 要 将
业决 策科 学化 ,为热 带农 业生 产提供 高 质量 的服 务 。
热 区天 然 橡 胶 的 种 植 是我 国战 略 物 资 自 给 的 重 要来 源 ;木 薯 、麻 业 等 经 济 作物
和 芒 果 、香 蕉 、 椰 子等 热 带 水 果 是 我 围
及 更 新 , 而 土 壤 图和 土 地 利 用 现 状 图


_

视 点 …
遥感技术在我国热带农她lI } 的应用展渠
建立我 国热带农业 资源数据库 ,对各项农业 资源进行规范化管理 ,并在此 基础 上进行热 带农业资源分析研究是我国热带农业发展 的关键 。
遥感技术在 我 国热 带农业 中的应用展望
中国热带农业 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 李海 亮 王 少青

些 特 点 , 比如 气 候 、 资 源 、 灾 害 、
地 理 位 置 等 ,这 就 使 得 热 带 农 业 对 资 源 环 境 的 依 赖 程 度 更 高 , 传 统 的 数 据
采集 、管 理 、处理 的方法 已显 得 “ 力
不 从 心 ” 了 ,3 技 术 己成 为 热 带 农 业 S 现 代 化 及 其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强 有 力 支 持 。遥 感 技 术 作 为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的前 沿 技 术 , 能 够 快 速 准 确 地 收 集 农 业 资 源 和 农 业 生 产 的 信 息 ,结 合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和 全 球 定 位 系 统 等 其 他 现 代 高 新 技 术 , 可 以 实 现 信 息 收 集 和 分 析 的 定

中国遥感的发展及其趋势

中国遥感的发展及其趋势

中国遥感的发展及其趋势
中国遥感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国遥感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中国在遥感卫星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一系列的遥感卫星,包括高分辨率、全色谱、合成孔径雷达等多种类型的卫星,这些卫星可以为各行业提供高质量、全面的遥感数据。

其次,中国不断完善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中国在遥感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一系列高效的数据处理系统和分析平台,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再次,中国不断扩大遥感应用领域。

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资源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灾害监测等各个领域,为国家的发展和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持。

未来,中国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数据开放和应用拓展方面。

中国将继续加大对遥感技术的研发投入,不断提高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力;同时,中国也将进一步完善遥感数据开放共享的机制,促进遥感数据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此外,中国还将进一步拓展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为各行业提供定制化的遥感解决方案,助力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提升安全能力

中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提升安全能力

中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提升安全能力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自己发射卫星能力的国家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取得了许多在太空领域的重要成就。

其中,中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是中国在提升国家安全能力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

遥感卫星是一种能够从太空中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卫星系统。

它通过传感器接收地球表面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将所收集到的数据传回地面,并进行分析研究。

遥感卫星的发射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包括但不限于军事、农业、气象、环境保护等领域。

首先,遥感卫星在军事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遥感卫星收集到的图像信息可以用于军事目标的侦察和监视。

国家安全是每个国家都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而拥有自己发射遥感卫星的能力将极大地提高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应对能力。

这些遥感卫星将能够提供准确的军事情报,帮助决策者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

其次,遥感卫星在农业领域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遥感卫星提供的农产品信息,农业部门可以更好地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发展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这对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遥感卫星还能够用于气象预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通过遥感卫星获取的大气和地面的数据可以用于气象学研究和气象预测,帮助气象部门更准确地预测天气变化,提供有效的灾害防范措施。

同时,遥感卫星还能够监测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情况,为环境保护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

最后,中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不仅提升了国家的安全能力,也展示了中国在太空技术领域的强大实力。

随着中国在航天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国家面临的安全挑战,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对提升国家安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在太空技术领域的发展成果,更为国家在军事、农业、气象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创新,遥感卫星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建设更加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农业遥感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遥感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遥感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遥感技术以其高效、精准的特性,逐渐在农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中国农业遥感技术应用的当前状况,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我们将回顾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历程,明确其在农业监测、资源管理、灾害预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我们将深入探讨当前中国农业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取得的成效,包括作物生长监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农业气象服务等。

我们将结合国内外遥感技术的发展动态,展望中国农业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农业遥感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农业遥感技术应用现状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农业遥感技术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

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监测、农业资源调查、农业灾害评估等多个领域,为农业生产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农作物监测方面,遥感技术通过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实现对作物生长状况的实时监测。

利用遥感数据,可以准确提取作物生长信息,如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等,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为病虫害防治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持。

在农业资源调查方面,遥感技术通过对土地利用/覆盖、土壤质量、水资源等方面的监测和评估,为农业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土地资源信息,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遥感技术还可以评估土壤质量和水资源状况,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农业灾害评估方面,遥感技术通过获取灾害发生前后的遥感影像,可以实现对农业灾害的快速评估和预测。

利用遥感数据,可以准确监测灾害发生的范围、程度和影响,为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重要参考。

遥感技术还可以评估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灾后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总体来看,中国农业遥感技术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业生产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技术尚需进一步完善、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程度有待提高等。

我国航空遥感发展现状及若干建议

我国航空遥感发展现状及若干建议

我国航空遥感发展现状及若干建议桂德竹:我国航空遥感发展现状及若干建议遥感即利用人造卫星、有人驾驶飞机、无人驾驶飞机、E艇等航天航空飞行器,携载各类成像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自然与人文景观所辐射的电磁波信号,经图像处理,提取自然与人文信息的技术,在基础测绘、国土资源管理、农林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自然灾害监测以及军事侦察等诸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山于遥感对地观测信息不受部门和地区利益的影响,以其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以及它的现势性、及时性和宏观性的特征,已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维护人民福祉、保障国家安全、建设和谐社会以及辅助国家重大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性信息资源。

卫星航天遥感系统、航空(中高空、近地空)遥感系统是对地观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各有特点,互为补充。

其中,航空遥感具有自主性强、精度高、效率高、灵活方便等优点,成为快速获取高精度遥感数据的有效手段。

为此,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大力推广航空遥感系统,提高遥感数据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促进遥感产业发展。

一、国外航空遥感发展形势随着现代航空器、传感器、图像处理等系列技术的发展,航空遥感系统呈现出军事、公益性、商业化协调发展,高精度、轻小型、集成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趋势。

一是军事、公益性、商业化协调发展。

一个先进完整的对地观测体系应由军事遥感,公益性遥感和商业化遥感组成。

军事遥感以维护国家主权、保障国家安全为己任,代表着国家的最高技术水平;公益性遥感以提高空间对地球的观测和认知能力,发展和提高地球科学和地球系统科学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为LI标;商业化遥感以提高遥感数据的分辨能力、数据的获取能力、信息的利用能力以及数据和信息的附加值为手段,追求空间信息的商业利润,成为地理 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轻小型、高精度、集成化应用。

由于轻小型航空器成本低,灵活性强,轻 小型飞行平台逐步成为遥感飞行主力;同时,航空数码相机、机载L 辺AR 等传感器 的数字化与轻小型化,以满足轻小型航空器平台载荷的要求;另外,高精度定位定 向系统与惯性稳定平台等集成应用,提高了航空遥感精度与效率。

高二地理必修3_遥感技术的发展和我国成就

高二地理必修3_遥感技术的发展和我国成就

遥感技术的发展和我国成就遥感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是过去30一40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它极大地增强了人类在区域乃至全球尺度上开发资源、动态监测地表信息变化的能力。

20世纪初,莱特兄弟发明了第一架飞机。

1915年世界上第一台航空摄影专用相机诞生。

此后航空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领域,直到1920年以后航空遥感才开始在民用领域得到应用。

1957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升空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随后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行器发回了第一张地球影像图,从此人类开始以全新的视觉重新认识地球。

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苏联发射了多颗各种用途的遥感卫星,包括气象、资源及登月项目。

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l(后更名为陆地卫星一号Landsat—1),用于专门收集地表资源信息,标志着遥感技术新时代的开始。

随后,美国发射了陆地卫星2号和3号,其携带的传感器为多光谱扫描仪,有4个波段,分辨率为80米。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又发射了第二代试验型地球资源卫星Landsat一4和Landsat一5。

卫星在技术上有了较大改进,平台采用新设计的多任务模块,投入使用的专题制图仪TM有7个波段,其分辨率为30米,第6波段为120米。

1986年以来,法国相继发射了SPOT系列卫星,SPOT—l、SPOT一2、SPOT 一3上均装有两台高分辨率可见光相机,可获取10米分辨率的全色波段遥感图像以及20米分辨率的三波段遥感图像。

SPOT一4增加了新的中红外波段,还装载了一个植物仪,增强了对植物的识别能力。

进入20世纪90年代,欧空局、日本相继发射了ERS和JERS系列卫星,印度、俄罗斯也相继发射了IRS和RESURS系列卫星。

1985年加拿大发射了DARSAT—l雷达卫星,标志着卫星微波遥感技术的重大进展。

我国在1998年的长江抗洪抢险中,采用了DARSAT—l雷达卫星提供的图像进行水情分析。

遥感技术在我国环境监测中应用现状及展望

遥感技术在我国环境监测中应用现状及展望

2.2 大气遥感监测
大气环境遥感是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大气 的结构、状态及其变化 , 对灾害性天气气候 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的监测和预测都具有极为 重要的意义。如辽宁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和中国科学研究院在太原市进行了以大气污 染为目 的的遥感监测。 辽宁省环境保护科学研 究所应用红外扫描仪对抚顺露天煤矿进行了 监测, 分析了矿坑上空逆温层的形成与大气污 染物扩散的关系, 搞清了 矿坑内产生污染的条
向定量、由静态研究向动态研究的方向发‘ 学依据 。 展, 明显地提高了遥感的实时性和运行性。 2.3 固 体废弃物遥感监测 遥感技术正在向 “ 多尺度、多频率、全天 目 地面垃圾乱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在 候 、高精度、高效快速”的 目标发展。 前, 我国各大城市乃至乡 村地带随处可见,垃圾 3. 1 遥感影像获取技术的发展 “ 围城”的现象已十分普遍。遥感监测的内容 从技术上讲, 遥感总是在解决空间分辨率 有: 工业、生活垃圾的堆放状况, 堆放点的分 和光谱分辨率这一对矛盾中前进的。空间分 布. 堆放点的面积、 数量等, 优化垃圾处理处 辨率向米级发展、光谱分辫率进一步细化、 置场 。 微波遥感向多极化、多波段及多种工作模式 2.4 海洋 污染环境监侧 的发展, 这些都将促进遥感数据精度的提高, 由于水体中不同物质在海洋水色的各波 并将进一步扩展遥感技术的应用, 特别是在城 段影响中会有不同程序的显示, 因此, 可以通 市环境动态监测与定量评价上。遥感技术的 过 目视、光电方法解译判断, 或以各种不同 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模式应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 获得海面悬浮泥 (1 高空间和高光谱分辨率已是卫星遥感 ) 沙、浮游生物 、可溶性有机物、海面油膜 影像获取技术的总发展趋势。对于遥感传感 和其它污染物等海洋水色不同的信息。另 器的改进和突破, 主要集中在成像雷达和成像 外, 利用红外扫描仪在白昼和夜间拍摄地面和 光谱仪(以其卓越的光谱分辨率使得在光谱域 海面的热图像, 可有效地监视海面的石油污 内进行定量遥感分析和研究地物化学成份成 染。例如, 19 7 2 一19 7 7 年l , 在 d e ’ 美国地质 为可能) 两个热点。 局、国家海洋管理局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利用 ( 2 ) 雷达遥感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 陆地卫星资料已经发现了六次大型的海洋石 用。 雷达遥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影像的获取 油污染 。 能力 以及对一些地物的穿透能力, 能在对地观 2.5 生态环境遥感监侧 测领域中发挥其他手段所难以发挥的作用, 因 我国在自 然生态遥感监测方面开展了 大 此其已成为目前遥感的前沿领域。 全工作, 前主要在利用NOAA/ AVHRR 数 目 (3 热红外遥感技术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 据LANDSAT/ TM 数据, 还有SPORT 数进 开发和完善陆地表面温度和发射率的分离技 行工作。如较早的津、渤环境遥感试验中, 术, 定量估算和监测陆地表面的能量交换和平 对天津市区土坡中某些中金属的污染状况作 衡过程, 将在全球变化的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 了监测、分析; 此后不少城市利用遥感技术 用。 开展 了 城市热岛效应与生态环境研究。如天 (4 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综合对地观测数 ) 津市、酒泉市、昆明市等都进行了多级多时 据获取系统必将是当前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的城市遥感监测研究。此外我国在湿地监 该系统将由 航天、 航空、 地面观测台站网 络等 侧、森林调查、草原监测、流域治理等各 子系统组成。它是一种具有定位、 定性、 定t 方面都采用了先进的遥感技术, 完成的重大课 以及全天候、 全时域、 全空间的数据能力的综 题有资源环境动态遥感与模型分析试验研 合性技术系统, 可为地学研究、资源开发、环 究、再生资源遥感研究、国家资源环境遥感 境保护、区域经济协调和持续发展提供系统 宏观调查与动态监测研究等。 的科学数据和信息服务。 3.2 遥感信息模型的发展 3 环境遥感监测发展趋势展望 遥感信息机理模型的发展和拓宽, 特别是 遥感技术问世3 多年来, 0 以应用为导向, 不确定性遥感信息模型与人工智能决策支持 技术方法与手段日 臻完善, 应用深度和广度也 系统的开发与综合应用, 也将是一个重要方 在不断拓展。一系列新构思、新理论、新 向。有学者认为遥感信息模型是集地形模 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 如光谱信息的成像化、 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之大成, 是利用遥 雷达成像的多极化、光学探测的多向化、 地 感信息和地理信息影像化的方法建立起来的 学分析的智能化、环境研究的动态化以及资 一种可视化模型, 是一种注重知识表达和影像

国内外遥感技术发展及趋势

国内外遥感技术发展及趋势

国内外遥感技术发展及趋势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非接触方式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具有高效、快速、准确、大范围等特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呈现出一些发展趋势。

一、国内遥感技术发展中国遥感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遥感技术体系,包括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等多个方面。

1.卫星遥感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多颗遥感卫星,如资源卫星、环境卫星、气象卫星等,这些卫星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了大量的遥感数据。

同时,中国还在积极研发更高分辨率、更快速响应的遥感卫星,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遥感数据需求。

2.航空遥感中国拥有庞大的航空遥感队伍和先进的航空遥感技术,可以为各个领域提供高质量的遥感数据。

近年来,无人机遥感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无人机具有灵活、高效、低成本等优点,可以为应急监测、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快速响应。

3.地面遥感地面遥感技术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地面激光雷达、地面高光谱等。

这些技术可以为地质勘查、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

二、国外遥感技术发展国外遥感技术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

1.美国美国是全球遥感技术的领军者之一,拥有大量的遥感卫星和先进的航空遥感技术。

近年来,美国还在积极推进商业遥感卫星的发展,鼓励企业参与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以推动遥感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2.欧洲欧洲也在积极发展遥感技术,拥有多个遥感卫星计划和航空遥感项目。

欧洲还在推进“哥白尼计划”,旨在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地球观测系统,为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领域提供数据支持。

3.日本日本也是遥感技术的重要发展国家之一,拥有多个遥感卫星计划和航空遥感项目。

日本还在积极推进遥感技术的应用,如在灾害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

三、遥感技术发展趋势1.高分辨率、高精度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数据的分辨率和精度也在不断提高。

未来,随着更高分辨率、更高精度的遥感卫星和航空遥感器的研发和应用,遥感技术将为各个领域提供更准确、更详细的数据支持。

中国遥感发展

中国遥感发展

中国遥感发展遥感发展前景遥感这个概念名词的使用。

最早是本世纪60年代初美国海洋研究室的地理学家提出并开始使用的。

至今已经经历了地面用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三个阶段。

广义的讲,遥感技术是从19世纪初期(1839年)出现摄影术开始的。

19世纪中叶(1858年),就有人使用气球从空中对地面进行摄影。

1903年飞机问世以后,便开始了可称为航空遥感受的第一次试验,从空中对地面进行摄影,并将航空像应用于地形和地图制图等方面。

可以说这揭开了当今遥感技术的序幕。

随着窨技术、无线电电子技术、光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20世纪中期,遥感技术有了很在发展。

遥感器从第一代的航空摄影机,第二代的多光谱摄影机、扫描仪,很快发展到第三代固体扫描仪(CCD);遥感器的运载工具,从收音机很快发展到卫星、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遥感谱从可风炮发展中国家到红外和微波,遥感信息的记录和传输从图像的直接传发展到非图像的无线电传输;而图像元也从地面80m*80m,30m*30m,20*20m,10m*10m,6m*6m。

我国自1970年4月24日发射“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后,相继发射了数十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使得我国开展宇宙探测、通讯、科学实验、气象观测等研究有了自己的信息源。

1999年10月14日中国---巴西地球资源卫星CBERS---1的成功发射,使我国拥有了自己的资源卫星。

在遥感图形处理方面,已开始从普遍采用国际先进的商品化软件向国产化迈进。

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的倡导下,国产图像处理软件从研制走向了商品化,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如photomapper等。

在遥感应用方面,国家将遥感列入重点攻关项目和“863”工程。

在这期间,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我们不仅可以直接接收、处理和提供和卫星的遥感信息,而且具有航空航天遥感信息采集的能力,能够自行设计制造像航空摄影机、全景摄影机、红外线扫描仪、多炮谱扫描仪、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等多种用途的航空航天遥感受仪器和用于地物波谱测定的仪器。

我国遥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遥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遥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遥感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关注。

作为现代环境监测、自然资源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基础,遥感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当前国内遥感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一、我国遥感技术的现状我国的遥感技术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球遥感技术的重要力量。

在卫星、航空和地面遥感领域,我国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

1. 卫星遥感卫星遥感是目前国内遥感技术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

我国在该领域已经有了自主研发、自主发射和自主运行的遥感卫星,包括光谱卫星、雷达卫星和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等。

遥感卫星的发射和运行,改变了对地面信息的获取方式,为我国的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提供了更高效、精确、可靠的手段。

2. 航空遥感航空遥感技术是指利用飞机、直升机等载具进行遥感数据采集。

我国在该领域已经实现了高分辨率、高频次、大面积覆盖的目标,使得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城市更新、环境保护和灾害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地面遥感地面遥感是指通过在地面接收、采集和处理卫星遥感数据,利用影像处理技术,进行地球观测。

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遥感技术手段之一,也是遥感技术的基础。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非常活跃,通过遥感技术的应用手段,对新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研究。

二、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1. 遥感技术的智能化和可视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数据分析和处理方面将更加智能化。

未来的遥感技术将实现自动化、高精度、高效率的遥感数据分析,遥感数据的可视化处理也将变得更加人性化、直观和可操作。

2. 遥感技术的高精度化高精度化是遥感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遥感数据获取的精度水平将得到更高的提升,例如超高分辨率、高时空分辨率等;二是遥感影像处理和应用的精度和精细程度将得到更高的提升,例如大数据分析、精准测绘等。

遥感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遥 感技 术 概 述 、 遥感技术是 2 0世纪 6 0年代新兴 的一 门以航空 、 摄影 、 数学 、 地理 、 计算机等学科 理论 为基础 的综合性学科 。遥感 的科学含义是指运用现
代 光学 、 电子学探测仪器 , 与 目标物相接触 , 远距离把 目标物 的电 不 从 磁波特性记 录下来 , 通过分析 、 解译 揭示 出目标物本 身的特征 、 性质及
战。 3 3运用 范围偏小 目前我国农业遥感技术主要是运用 于水稻 、 麦 、 小 玉米 等主要农 作
物上 , 而甘蔗 、 油菜等油料和糖类作物则还未 涉及 。 34地面配合投入不足 . 由于我 国独特 的地 理结构 , 幅员辽 阔 , 地形多样 , 南北 生产作物 差 距较大 , 统一的技术很难在全 国内发挥相 同的作用 , 这就要求 各地 区根 据 自身 的特点 , 时收集处理信息 , 及 配合卫星遥感 技术 的成果 , 做好 调 整和反馈 工作 , 选择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生产决策 。
其变化规律。
遥感技术 的原理 是物体的独特性使其 对入射光的反射 率不同 , 不 同物体的反射光谱是不一样 的。以低空遥感过程为例 ,通过摄影遥控 器、 接收机及舵机 、 数码相机 、 视频发射机 、 视频接收机和取景监视器等 摄影取景系统 , 由微型无人机等空 中设 备获 取的信息调制成 P L 将 A 制 式 的视频信号 , 由视频发射机送至地面 , 由地 面的视频 接收机接收 , 再 送人监视器 , 操作员可 以在地面基地就能 了解到整片 目标 区域 的实 际 情况。 2、 感 技 术 在我 国农 业 中的 应 用 遥 随着遥感技术 的 日渐成熟和发展 , 遥感技术 已经运用到军事 、 自然 资源的勘探和调查 、 城市建设和规划 、 地图绘制等许多领域 。农业是遥 感技术运用 中最重要和广泛的领域之 一。 在挣国 , 遥感技术 的应用 主要

浅谈遥感在我国林业中的应用

浅谈遥感在我国林业中的应用

用卫星数据估计森林蓄积 量、 小块林地 面积 、 以及 森林郁 闭度方法的研究 、 内易燃 物调 查、 林 森林动 态 图的编制等。特别是在 利 用上述方法进行森林调 查实际应用后 进行 的效益分析 , 而提 出了改进现行调 查体 系的建议 。 从 [ 关键词 ] 中国林业 ; 感 ; 遥 发展前景
其研究成果 转化 为生产力 ,推 动商 品化 的革命 发展 。但 是
由于科学技术 的影 响 目前这 个革命 还未 到来 。产 业化涵 盖
感技术在林业上 可应 用 于调查 工作 、动态 监测 和某些特 殊
了专业化 、标准化 、规模 化和 商 品化 四个基 本方 面。产业
化首先要求其技术 的专业 化 ,遥感技 术本 身有 很高 的技 术
在美国林业遥感研究 强调 在森林 调查 多阶或多 相抽样 中卫
星数据 的应用 ;在加 拿大 大多数研究 已集 中在特 殊 目的的 森林类型制 图 ( 如林 内易燃物 调查 、北方 森林调查 ) 和大 比例尺摄影 的应用上 ,病 虫害损失估测等 。R S在我 国林业 中的应用是令人瞩 目的 ,三北防护林 遥感综 合调 查在两 年 时间查清 了占全 国 6 % 面积 的三北地 区森林 、土地 、草场 0
l e d t o e t t o e t s c ou i aa t s ma e fr s t k v l me,s l f r s r a a d fr s a o y d n i t o s o e e r h,f r s t i o mal o e t ae n o e tc n p e st me d f r s a c y h oet
R ( e oeS nig的缩 写 )即遥 感 。通俗 地讲 ,是 S R m t es n

国内外遥感技术发展及趋势

国内外遥感技术发展及趋势

国内外遥感技术发展及趋势
随着政府投入研究的增加,与科技进步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及其在
科研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

接下来,将介绍遥感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趋势。

一、国内外遥感技术发展史
1.1 国内
在国内,按遥感应用开展时间的顺序来看,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
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57年到1980年,这个时期是我国遥感
技术发展的初期,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遥感教研室为主导,主要开展对俯
瞰图、卫星影像的研究;第二个阶段从1981年到2003年,这是遥感技术
发展的发展期,以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图像分析重点实验室为主导,开
始开发并运用现代遥感技术和技术体系;第三个阶段从2004年到2024年,这是遥感技术发展的成熟期,以中国遥感中心为主导,建立了我国遥感科
技研究的完整体系,并在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规划、灾害遥感监测、环境
质量监测及全球生态环境研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应用研究工作。

1.2 国际
国际上,遥感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军方在
建立“全球镜”项为标志,到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大量的民用遥感卫
星系统,实现了从技术上到应用上的极大发展。

我国资源环境遥感发展与应用(转)

我国资源环境遥感发展与应用(转)

我国资源环境遥感发展与应用遥感卫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陆地卫星、海洋卫星、气象卫星、环境卫星等四大卫星业务运行系统和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实验卫星。

卫星遥感构成了对地圈、生物圈、大气圈及其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过程和时空演变规律的系统化、立体化的探测系统,形成了全面的观测能力,在资源环境研究及其相关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

一、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能力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地理学研究中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已经导致这一学科研究方法,特别是地理学研究中空间对象的观测与信息获取方法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对地观测能力和丰富了观测内容,深化了人们对地理现象的认识。

目前,遥感技术已形成多星种、多传感器、多分辨率共同发展的局面。

各种遥感卫星包括资源卫星、环境卫星、海洋卫星、气象卫星等等,所获取的遥感信息具有厘米到千米级的多种尺度,如63cm、1m、3m、4m、5m、10m、20m、30m、60m、120m、150m、180m、250m、500m、1000m等多种分辨率,重访周期从1天到40~50天不等,在获取资源环境空间和时间信息方面构成很好的互补关系。

遥感技术在地球资源与环境研究和测量任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所具有的高度的空间概括能力,有助于对区域的完整了解;而且各种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互补,成为获取地球资源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不同卫星的适宜的重访周期有利于对地表资源环境的动态监测和过程分析;以多光谱观测为主并辅以较高分辨率的全色数据,极大的提升了对地物的识别和分类。

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使资源环境研究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在研究资源环境时空特征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具有重要影响的成果。

技术发展提高了成果质量,加强了研究深度,而且促进了成果应用。

二、资源研究中遥感技术的应用1.土地资源自1990年起,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国际全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两组织积极筹划全球性综合研究计划,于1995年共同拟定并发表了《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科学研究计划》,将其列为全球环境变化的核心项目。

国际环境遥感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

国际环境遥感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
会 是 一个 旨在 推 动 国 际环 境 遥 感 技术 发 展 与 应 用 的 国际 系列 会议 。这 是 该 系列 会 议 发起 5 0年 来 首 次在 中 国举 办大 会 。 全 国 政 协 副 主 席 王 钦 敏 出 席 大 会 开 幕 式 。 中 国科 学 院 院长 、发 展 中 国 家科 学
近 年 来 多 次 大 地 震 并 不 表 明 地 震 正 在 增
加。
美 国佐 治 亚 理 工 大 学 副 教 授 彭 志 刚 介 绍 说 地 震学 界 对 于 地球 是 否 进入 活跃 期 还 在 争 论 之 中 . 尚 未 达 成 共 识 。 有 一
9 5 级地震 ,这是 有科 学记 录 以来震级最
高 的地 震 。 1 9 6 4 年 ,美 国阿 拉 斯 加又 发 生
震等 大地 震频发 的情 况 .探讨这些 地震 之 间是否有 关系 。这 篇论 文最后 的结论 是 :大 地 震 发 生 的 时 间点 接 近 于 随 机 分
布 , 难 以 在 此 基 础 上 得 出 活 跃 期 的 结
多次震级 较大 的地震 但 “ 我们只能说地
球 在 运 动 , 目前 没 有 明 显证 据 显 示地 震增
加 ”。
既 然 科 学 界 倾 向 于 认 为 大 地 震 发 生
同 属 美 国 地 质 勘 探 局 的 专 家 伊 丽 莎 白 科 克 伦提 供 的 数 据显 示 .全 球平 均每 年 都 会 有 一次 8 级 以上 地 震 近 2 O 次7 级 以
上 一 个 特 大 地 震 比 较 集 中 的 时 期 是 上 世纪五 六十年代 。1 9 6 0 年 ,智 利 发 生
帕森 斯 推 荐 了 一 篇 2 0 1 2 年 发 表 在 ( ( 美 国 地 震 学 会 通 报 》 上 的论 文 ,其 中

我国遥感应用现状_问题与建议_续_

我国遥感应用现状_问题与建议_续_

我国遥感应用现状、问题与建议(续)田国良(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在对我国遥感应用现状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二十多年来遥感应用的发展现状。

据此,分析了遥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我国遥感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遥感应用;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TP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77(2003)71-0003-052 我国遥感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2.1 对遥感理解和认识上的问题2.1.1 对遥感的作用认识不足一个时期对遥感的宣传有误区,只从遥感能解决的问题去宣传,而对其遇到的技术难点,局限性等方面分析不够,给人们造成了遥感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印象,因此,人们对遥感的期望值很高,希望能解决业务中的主要问题,甚至是所有问题,一旦不能解决,又反过来认为遥感没有用或不好用。

使得遥感应用仅仅停留在科研和教学部门。

这种应用仅仅是典型的示范,推广到实际应用力度不够,有的还没有被人们普遍接受。

遥感是一种新兴的高技术,集航天、航空、电子、计算机、地学与生物等许多领域于一体,是一个综合复杂的技术。

一些关键技术是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发展提高、完善、成熟的,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也是逐步提高的。

由于遥感是一个正在发展的新技术,在一些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时,往往被人们误解为,还不能解决应用的问题。

因此,虽是新技术,但仅仅是业务应用的点缀,仍然沿用传统的业务方式。

2.1.2 对遥感和常规业务的关系认识不够由于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是近20年来才开展的。

人们对遥感技术应用的认识也是逐步提高的。

在初期人们对遥感能解决什么问题,与自己的业务有什么关系认识不足,遥感技术应用如何与已经建立的业务系统结合,如何发挥遥感的优势尚需进一步理解。

因此,对遥感应用的投入上不够,在开展大范围应用方面举棋不定。

常规技术开展业务应用已经为有关业务部门所熟悉,并形成了相应的工作流程和技术队伍,对遥感这一新兴技术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对其与常规技术与业务的关系认识有待提高。

中国遥感事业的发展

中国遥感事业的发展
船等; • 航空遥感平台(空中平台),如各种固定翼和旋翼式飞机、
系留气球、自由气球、探空火箭等; • 航天遥感平台(空间平台),如各种不同高度的人造地
球卫星、载人或不载人的宇宙飞船、航天站和航天飞机 等。这些具有不同技术性能、工作方式和技术经济效益 的遥感平台,组成一个多层、立体化的现代化遥感信息 获取系统,为完成专题的或综合的、区域的或全球的、 静态的或动态的各种遥感活动提供了技术保证。
8
• 热红外遥感器和微波辐射计的特点是能昼 夜使用,温度分辨力高,但也常受气候条件的 影响,特别是微波辐射计的空间分辨力低 更使它在应用上受到限制。
5
遥感应用领域
• 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 海洋、气象、水文、军事、环保等领域。
• 在民用方面,遥感技术广泛用于地球资源普 查、植被分类、土地利用规划、农作物病 虫害和作物产量调查、环境污染监测、海 洋研制、地震监测等方面。
主要的里程碑事件几时间
• 1950年组建专业飞行队伍,开展航摄和应用 •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1975年11月26日,返回式卫星,得到卫星像片 • 80年代空前活跃,六五计划遥感列入国家重点
科技攻关项目 • 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第一颗 “风云1号”气
象卫星 • 1999年10月14日中国成功发射资源卫星1 • 之后进入快速发展期--卫星、载人航天、探月
工程等…
1
主要的遥感平台、传感器及性能
• 遥感平台(remote sensor,platform for)是 安装遥感器的飞行器,是用于安置各种遥 感仪器,使其从一定高度或距离对地面目 标进行探测,并为其提供技术保障和工作 条件的运载工具。
2
遥感平台
根据遥感目的、对象和技术特点,可将遥感平台大体分为: • 地面遥感平台,如固定的遥感塔、可移动的遥感车、舰

我国遥感的发展及应用

我国遥感的发展及应用

我国遥感的发展及应用随着遥感技术在国内的逐渐发展,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在中国,遥感技术已经成为了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农业、城市规划、地质勘探、水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

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发展初期: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使用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农业科学研究和地质勘探。

这一时期的遥感技术主要是美国和苏联的航空遥感技术,大部分遥感数据需要从海外获取。

技术进阶:70年代以后,我国逐渐掌握了卫星遥感技术,同时也研制出了自己的遥感卫星。

1970年代初,我国开始设计“6401”卫星,这是我国第一颗遥感卫星,成功地进行了飞行试验。

1975年,我国研制出了“1号”卫星,开始实现遥感卫星数据的实时获取。

万里行长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推出了“万里行长征”计划,计划建设遥感应用系统,大力倡导遥感技术的应用。

其中,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核心的遥感系统,在城市规划、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技术方面,我国也开始研制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技术,提高遥感数据的综合利用效果。

技术完善:近年来,我国的遥感技术不断完善,研制出的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的卫星,大大提高了遥感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同时,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遥感数据的管理和分析提供了更为先进的工具和方法。

遥感应用领域农业: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植被信息、土地利用形态和土壤水文特点等数据,预测农作物产量、土地肥力状况、自然灾害风险等,为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提供支持。

城市规划: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城市更新、土地利用、建设用地变化等信息,实现城市发展规划及城市土地资源管理。

地质勘探: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地质构造、地貌地貌和矿产资源信息,实现地质矿产资源寻找和勘探。

水资源管理: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布、水质、水量等信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环境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地污染等信息,实现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

论述我国大力发展遥感技术的意义

论述我国大力发展遥感技术的意义

论述我国大力发展遥感技术的意义英文回答: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China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various fields, including resource exploratio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and urban planning. Here are some of the key benefits:1. Enhanced Resource Exploration: Remote sensing data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the Earth's surface, subsurface, and atmosphere, enabling geologists and mining engineers to identify potential resource deposits, such as minerals, oil, and natural gas. This technology helps optimize exploration efforts and reduces the associated costs.2. Improve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s and sensors collect data on various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including land use, vegetationcover, water quality, and air pollution. This information assists environmental scientists and policymakers in assessing environmental changes, monitoring pollution levels, and developing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3. Effectiv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disaster management by providing real-time data on natural hazards, such as earthquakes, floods, and wildfires. This information helps disaster response teams prepare for and mitigate the impacts of these events, saving lives and property.4. Sustainable Urban Planning: Remote sensing data is essential for urban planners to understand land use patterns, identify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and assess urban growth. This information enables them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regarding urban planning,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land management.中文回答:大力发展遥感技术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在中国
一、遥感卫星发射方面
遥感卫星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星。

用卫星作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称为卫星遥感。

通常,遥感卫星可在轨道上运行数年。

卫星轨道可根据需要来确定。

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遥感。

所有的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从遥感集市平台获得的卫星数据可监测到农业、林业、海洋、国土、环保、气象等情况,遥感卫星主要有气象卫星、“陆地卫星”和“海洋卫星”三种类型。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次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遥感卫星在太空中飞行遥感卫星在太空中飞行到1992年已发射13颗。

这种卫星和地球资源卫星的性质是一致的,只是它工作寿命短,只有5~15天,但是可以回收。

它是小椭圆近地轨道,近地点175千米~210千米,远地点320千米~400千米,倾角为57度~70度,周期90分钟。

卫星观测覆盖区域在南北纬70度之间,覆盖面积约2000万平方千米,约为中国的两个版图之广。

1992年8月9日下午4时,中国发射了一颗工作寿命已延长到15天的返回式遥感卫星。

从1999年开始,我国先后发射了3颗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2006年4月27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一号”送入太空。

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89次飞行。

美国称“遥感卫星一号”是合成孔径雷达侦察卫星,并称为“尖兵5号”。

2014年12月27日11时2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二十六号送入太空。

可以看出,我国在遥感卫星发射方面发展迅速,在数量和质量上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二、遥感理论研究方面
遥感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

例如航空摄影就是一种遥感技术。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大大推动了遥感技术的发展。

现代遥感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等环节。

完成上述功能的全套系统称为遥感系统,其核心组成部分是获取信息的遥感器。

遥感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多
光谱扫描仪、成像光谱仪、微波辐射计、合成孔径雷达等。

传输设备用于将遥感信息从远距离平台(如卫星)传回地面站。

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彩色合成仪、图像判读仪和数字图像处理机等。

任何物体都具有光谱特性,具体地说,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吸收、反射、辐射光谱的性能。

在同一光谱区各种物体反映的情况不同,同一物体对不同光谱的反映也有明显差别。

即使是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由于太阳光照射角度不同,它们反射和吸收的光谱也各不相同。

遥感技术就是根据这些原理,对物体作出判断。

遥感技术通常是使用绿光、红光和红外光三种光谱波段进行探测。

绿光段一般用来探测地下水、岩石和土壤的特性;红光段探测植物生长、变化及水污染等;红外段探测土地、矿产及资源。

此外,还有微波段,用来探测气象云层及海底鱼群的游弋。

遥感技术是由遥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设备、接收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

遥感器装在遥感平台上,它是遥感系统的重要设备,它可以是照相机、多光谱扫描仪、微波辐射计或合成孔径雷达等。

信息传输设备是飞行器和地面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图像处理设备(见遥感信息处理)对地面接收到的遥感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几何校正、滤波等)以获取反映地物性质和状态的信息。

图像处理设备可分为模拟图像处理设备和数字图像处理设备两类,现代常用的是后一类。

判读和成图设备是把经过处理的图像信息提供给判释人员直接判释,或进一步用光学仪器或计算机进行分析,找出特征,与典型地物特征进行比较,以识别目标。

地面目标特征测试设备测试典型地物的波谱特征,为判释目标提供依据。

三、遥感应用研究方面
在获取基础地理数据、地球资源信息和应急灾害的第一手资料方面,遥感比其它技术手段更有优势,同时越来越多的GIS系统依赖于遥感信息。

1、基础地理数据重要获取手段
遥感影像是地球表面的“相片”,真实地展现了地球表面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信息。

这比传统的地图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影像地图已经成为重要的地图种类之一。

随着商业卫星影像的分辨率越来越高(最高已经到达0.5米),可以满足较大比例尺“4D”产品生产要求。

同时,卫星影像具有获取数据范围大和周期短的特点,卫星遥感已经成为基础地理数据采集与更新的重要手段。

2、获取地球资源信息的最佳手段
遥感影像上具有丰富的信息,多光谱数据的波谱分辨率越来越高,可以获取红边波段、黄边波段等。

高光谱传感器也发展迅速,我国的环境小卫星也搭载了高光谱传感器。

从遥感影像上可以获取包括植被信息、土壤墒情、水质参数、地表温度、海水温度等丰富的信息。

这些地球资源信息能在农业、林业、水利、海洋、生态环境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3、为应急灾害提供第一手资料
遥感技术具有在不接触目标情况下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遭遇灾害的情况下,遥感影像是我们能够方便立刻获取的地理信息。

在地图缺乏的地区,遥感影像甚至是我们能够获取的唯一信息。

在5.12汶川地震中,遥感影像在灾情信息获取、救灾决策和灾害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地发生强震后,已有多家航天机构的20余颗卫星参与了救援工作。

4、成为GIS系统核心组成
遥感具有动态、多时相采集空间信息的能力,遥感信息已经成为GIS的主要信息源。

四、遥感教育方面
随着遥感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遥感专业的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加。

我国的遥感教育开始与上世纪70年代。

1977年教育部批准高校地理系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及其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等,并组织高校地理系有关教师制定教学计划。

全国各高校地理专业、地址专业先后开设了《遥感概论》课程,为后来的遥感课程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其后,教育部组织高校人员开展了山西太原地区卫星遥感的农业资源调查,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为遥感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

20多年来,随着我国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应用已深入到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的多个领域,同时遥感教育也得到稳步发展,并为我国遥感领域培养了大批应用人才。

目前,我国遥感人才培养由技术培训、大学教育构成。

技术培训主要是遥感应用软件公司对用户进行短期使用培训,技术培训时间短、见效快,但进一步的应用潜力受到限制。

大学教育周期长、规模大,专业理论系统扎实,人才培养比较慢,满足不了社会的人才急需。

随着遥感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遥感技术需要被普及和大力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