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系结构安装误差分析_图文(精)
轴系部件结构分析
![轴系部件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0ecd5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6e.png)
轴系部件结构分析知识要点一、轴结构应满足的要求(1)要装在轴上的零件,要能牢固而可靠地相对固定(轴向或周向固定)(2)便于加工和减少应力集中(3)轴上零件要便于装拆二、分析结构的几个方面其结构是否合理,主要考虑:(1)轴上零件的轴向、周向固定;(2)轴上零件的装拆;(3)轴的加工工艺性和减少应力集中等。
(4)轴承和轴的外伸端;三、分析结构的大致步骤:(1)从整体上看懂图中轴系结构的组成,了解传动件、轴承、端盖、箱体等件的分布情况;(2)按图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据轴结构的三个要求详细分析轴的各部分结构。
四、轴系结构常见错误(1)与轴支撑的转动件相关的问题:①轴上零件无双向轴向定位、固定。
②轴上零件无周向固定。
(2)与轴承相关的问题:①轴承要有双向轴向固定,并要能调整轴承游隙。
②定位轴承内圈的定位件(如轴肩轴环、轴套等)高度超过轴承内圈高度,不利于轴承装拆。
(3)与定位件相关的问题:①用轴套定位时,装零件的轴段长度超过零件轮毂长。
②用轴端挡圈定位时,装零件的轴段长度超过零件轮毂长;少防松装置;③用圆螺母定位时,螺纹大径超过零件的孔径;少退刀槽,少防松装置;④键过长。
有多处键联接时,键槽没有安排在同一直线上。
(4)与轴外伸端相关的问题:①端盖与轴间无间隙,引起动、静件相碰。
②外伸端无密封。
(5)与工艺有关的问题:①箱体、端盖、轴精加工面过大。
②轴直径不按中间大,两端小的结构安排,零件无法装拆;③轴承用脂润滑时无挡油环;④用6、7号轴承时,安装方向没相对应。
练习1.下图为一输出轴的结构草图,要求轴上斜齿轮与轴向采用H7/r6配合,齿轮内孔径为¢65,宽度为80mm, 选用轴承内孔口圆角r1.5,内孔径为∮69mm,试回答下列问题;(1)轴段L1的直径为_______mm ,长度为________ mm (75,78,80)。
(2)为保证该轴能传递大载荷,承受冲击,齿轮和轴间应采用_________和______作周向固定。
考虑装配误差的轴系结构静力学对比分析
![考虑装配误差的轴系结构静力学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0ea9e5b8f67c1cfad6b8f6.png)
Wl t n ConS l der at l 0n 0I as s e m bl y e r r or s
WANG Y u . n i n g, SU N Zh i — l i ,Y ANG L i , TO NG C a o
b e a r i n g s t r e s s s l i g h t l y v a r i e s . Th e r e f o r e, t h i s a p p r o a c h p a v e s a v e n u e f o r g e a r a n d b e a r i n g d e s i g n a n d
s h a f t , t h e e r r o r a n d e q u i v a l e n t s t r e s s i n c r e a s e . I n a d d i t i o n, t h e g e a r s t r e s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v a r i e s , wh i l s t t h e
s h a f t — g e a r — b e a r i n g o f a s p e c i f i c a c c e s s o r y g e a r b o x t r a n s mi s s i o n s y s t e m i s s t u d i e d . Fi r s t l y , t h e s h a f t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i s s t a t i c a l l y s i mu l a t e d b a s e d o n t h e c o n t a c t t h e o r y a n d f i n i t e e l e me n t me t h o d . B y c o n s i d e r i n g d i f f e : r e n t a x i s p a r a l l e l i s m d e v i a t i o n s wi t h a s s e mb l y e r r o r f a c t o r s , a c o mp a r a t i v e s i mu l a t i o n a n a l y s s t r a c t :O wi n g t o t h e c o mp l e x i t y o f h o l i s t i c a n a l y s i s o n t r a n s mi s s i o n s y s t e ms , s u c h s h a f t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a s
机械设计中轴系结构设计常见错误分析
![机械设计中轴系结构设计常见错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6a0076195f312b3069a512.png)
在导通与关断中运用半导体开关器件,这种控制技术是 通过控制电压的脉冲宽度从而使得其变压变频的目的, 而正弦脉宽调制则是通过控制回路来近似正弦电压波。 在高频脉冲宽度调制中,开关频率与谐波含量是成反比 例发展的,电压的叠加是通过多个逆变器实现的,从而达 到波形重构方式,波形重构级数与最低谐波次数是成正 比例发展的,主电路以及控制电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控制难度,在电压调借方面存在难度,因而此种方式一般 只适用于大功率逆变电源。在当前变频电源中,主要有两 种脉冲宽度调制技术可供使用,开关点预置控制方式及 SPWM 方案,两种技术各有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就开 关点预置控制方式而言,起源较早,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 不断得到优化,其具有损耗小、频率低的优点,在电压利 用率上也占有一定的优势,并得到了长足的研究,被人们 所熟知,但是发展到至今开关点预置控制方式依然没有 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运用,其对于计算高效准时在现有的 设备条件下还是具有一定实现难度,因而使得其在实际 运用中受阻,采用离线控制的方式,在无需调节电源的情 况下还是可以使用的。另外一直能够技术 SPWM 方案虽 然具有开关损耗大的缺点,但是其可以通过调节开关频 率来实现低次谐波的减少,改变脉冲宽度使得输出电压
得到调节。 5 总结 变频调速系统在社会中的运用使得人们对其已经非
常熟悉,其具备的功能全、利用率高的优势使其成为了当 下使用最广泛的交流调速方法,并且在未来的科技发展过 程中,其仍然具有被无限开发的潜力,正是由于其存在的 优势与潜力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并将得到持续不断的研究 与开发,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三相异步 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将会逐步走向方便化、专一化、灵活 化,使得其能够运用到更加广泛的领域中,有效延长设备 使用寿命,提供设备工作效率,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三 相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不断优化与升级能够有效 的推动我国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
机械零件装配过程中的误差分析与控制
![机械零件装配过程中的误差分析与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2a67603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6.png)
机械零件装配过程中的误差分析与控制在机械制造领域中,装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装配过程中的误差会直接影响到机械的性能和精度。
因此,对于机械零件装配过程中的误差进行分析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一、误差分析在机械装配过程中,误差的来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首先是零件本身的尺寸误差。
由于加工工艺的限制,零件的尺寸无法完全做到精确。
其次是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如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和专注度等。
还有一些误差是由装配工艺决定的,比如装配顺序和工艺参数等。
针对以上误差来源,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误差分析。
首先是对零件尺寸进行测量与分析,了解其误差范围和分布情况。
其次是对装配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例如使用传感器等装置对关键节点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误差。
最后是通过统计学方法对误差进行分析,找到误差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为下一步的误差控制提供依据。
二、误差控制误差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减小和控制机械零件装配过程中的误差。
首先是优化零件加工工艺,提高零件的精度和一致性。
这可以通过改进加工设备和工艺参数,提高机械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准确度,从而减小零件尺寸误差。
其次是加强对装配工人的培训与管理,提高其技术水平和专注度。
专业的培训可以帮助工人了解装配过程中的误差来源和控制方法,从而减小人为误差的发生概率。
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工艺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对装配过程进行规范和监控,可以进一步减小装配误差。
此外,使用先进的装配设备和技术也是误差控制的重要手段。
例如,可以采用自动化装配线,减少人为操作的不确定性。
还可以利用机器视觉系统和机器人技术来实现高精度的零件配对和装配,从而提高装配的准确度和效率。
最后,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系统也是误差控制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装配完成的机械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装配过程中的误差,确保机械的性能和精度。
三、结论机械零件装配过程中的误差分析与控制是保证机械性能和精度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误差来源进行分析和控制,可以有效减小装配误差的发生概率。
轴系结构图改错示例
![轴系结构图改错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9b8b1b710661ed9ac51f31d.png)
6.齿轮与右轴承装卸不便
装齿轮处轴段的长度应小于齿轮轮 毂的宽度;右轴承的右侧应有台阶。
7.轴端挡圈过定位 轴端挡圈与轴端应有间隙
⑩平键顶部与轮毂键槽间应有间隙,同时与键槽2在同一平面上。 ⑾联轴器上的键槽应为通槽。 ⑿联轴器无轴向固定,且与端盖间隙太小,易接触。 ⒀轴端部与端盖间应有一定间隙。 ⒁应该有调整垫片。
例2:指出图中错误,编号后简单说明错误原因。
(1)轴端不应超出半联轴器; (2)应有轴肩使半联轴器轴向定位; (3)应有密封装置,且轴承盖不应与轴接触; (4)应有凸台和调整垫片; (5)套筒外径应低于轴承内圈外径; (6)此凸台为多余; (7)多余的键连接; (8)此轴段的长度应小于毂孔长度; (9)轴肩高度应低于轴承内圈外径; (10)此凸台为多余; (11)轴承盖应顶住轴承外圈; (12)轴用弹性挡圈为多余; (13)应有凹坑以减少加工面。
应无轴环齿轮无法从右装入改为套筒固定同时轮毂比轴长23mm防止过定位
轴系结构图改错示例
例1:指出图中错误,编号后简单说明错误原因。
①弹性挡圈为多余零件。 ②装轴承段应无键槽。 ③轴肩太高,不便拆卸。 ④应无轴环,齿轮无法从右装 入,改为套筒固定,同时轮毂 比轴长(2~3)mm,防止过定位。 ⑤没有周向固定。 ⑥轴承应面对面布置。 ⑦此处应加工成阶梯轴。 ⑧端盖不应与轴接触。 ⑨端盖密封槽形状应为梯形。
例3:试指出图示斜齿圆柱齿轮轴系中的错误结构,并画出正确结构图。
正确结构图
例4、指出图中轴结构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并绘出改进后的结构图
⑤
② ④
①
1.轴两端均未倒角(应45°倒角)
2.齿轮右侧Leabharlann 作轴向固定(加套筒)3.齿轮处键槽太短
高速动车组轴承的轴盘几何误差与安装误差
![高速动车组轴承的轴盘几何误差与安装误差](https://img.taocdn.com/s3/m/d5e80dd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a.png)
高速动车组轴承的轴盘几何误差与安装误差高速动车组是现代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轴盘作为轴承的重要部件,对于车辆的运行性能和安全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轴盘几何误差和安装误差往往会对高速动车组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从轴盘几何误差和安装误差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高速动车组轴盘的几何误差。
轴盘几何误差是指轴盘的形状和尺寸与标准要求之间的差异。
这些误差可能由于制造过程中的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环节引起。
对于高速动车组来说,轴盘几何误差的存在会导致轴承受力不均匀、本体振动加剧、噪声增大、寿命缩短等问题。
因此,在轴盘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轴盘几何误差,确保轴盘的形状和尺寸与设计要求相符。
然而,即使轴盘的几何误差控制得非常精确,如果安装过程中出现误差,仍然会对高速动车组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安装误差一般可分为几个方面,首先是轴盘与轴一体化的误差。
由于生产加工和装配工艺的限制,可能会造成轴盘与轴的衔接面不完全平行、不垂直或倾斜。
这样的误差会导致轴盘与轴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轴承的受力不均匀,从而影响整个高速动车组的运行稳定性。
另外,轴盘的装配误差也是需要关注的。
装配误差主要是指轴盘与轴承座之间的配合间隙不合理、夹塞等问题。
如果装配过程中,轴盘与座圈的配合间隙过大,会导致轴盘的运动不稳定,同时也会增加轴承的磨损。
相反,如果配合间隙过小,可能导致装配困难,甚至无法安装。
因此,在轴盘的安装过程中,需要准确控制配合间隙,确保轴盘与轴承座之间的良好配合。
为了解决高速动车组轴承的轴盘几何误差与安装误差带来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手段来进行优化和改进。
首先,在轴盘的制造过程中,可以采用先进的数控加工技术和检测设备,以确保轴盘的精度和质量。
其次,可以通过改进装配工艺,精确测量和控制轴盘与轴的配合间隙,确保装配的精度。
另外,可以使用专业的轴承安装工具,确保轴盘与座圈之间的正确安装,减少误差的发生。
轴的结构设计改错要点课件
![轴的结构设计改错要点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3ae014d4d8d15abe234ec9.png)
10)套杯凸缘与箱体间应有调整垫片、套杯凸缘与透 盖间应有密封垫片;
11)轴的右端及透盖外圆外侧应有倒角。
学习交流PPT
25
12)轴右端面不应超出联轴器端面,应缩进去段 1~2mm;
13)联轴器上外圆及左端面内、外圆均应倒角;
14)某些类型联轴器应画联接孔的中心线;
15)套筒应做成阶梯;
16)轴承端盖外端面应凹进去1~2mm 。
学习交流PPT
17
2. 按示例①所示,指出图中轴系结构的另外8个错误。
(注:轴承支承型式为两端固定,其润滑方式不考虑, 倒角和圆角忽略不计)
轴系结构设计改错要点
❖ 轴的结构设计就是按照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 (周向、轴向)之需要,来具体确定各个轴段的 径向和轴向的尺寸及其形状。
❖ 解答轴系结构设计题目(特别是常见的轴系结构 改错)时,应从轴上零件的固定和定位方面、转 动件与静止件的关系方面、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方 面、装拆与调整方面、润滑与密封等几方面考虑。
学习交流PPT
8
• 圆螺母的轴向定位常见错误除未设防松装置以及不能顶 紧轴上零件外,还有螺母无法装入的严重结构设计错误 (图a),应注意要使螺母顺利装入,轴上螺纹的小径应 大于装入处的直径,可改为图(b)。
学习交流PPT
9
❖ 圆锥面将同时起到径向和轴向定位,如图(a)左端 轴肩的存在以及右端套筒同时接触轴肩和轴上零 件将使得圆锥面定位不能实现,应改为图(b)的结 构形式。
套杯凸缘与箱体间应有 调整垫片、套杯凸缘与 透盖间应有密封垫片;
左轴承内圈左 侧轴肩过高, 应减至内圈高 的2/3左右;
轴的右端及 透盖外圆外 侧应有倒角。
机械装配过程中的误差分析与优化
![机械装配过程中的误差分析与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2b08c73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8.png)
机械装配过程中的误差分析与优化一、引言在机械装配过程中,误差分析与优化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误差的存在会导致装配件的不匹配,使机械系统的性能下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我们需要对机械装配误差进行科学的分析与优化,旨在提高机械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
二、误差来源分析1. 几何误差几何误差主要由于零件制造和装配过程中的精度不足引起。
常见的几何误差包括平面度、垂直度、圆度、直线度等。
在机械装配过程中,需要对每个零件的几何误差进行测量和分析,确保其在允许范围内。
2. 尺寸误差尺寸误差是指零件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异。
尺寸误差往往由制造过程中的材料变形、切削误差、热胀冷缩等因素引起。
为了降低尺寸误差,可以采取合理的工艺措施,例如优化工艺路线、提高切削精度等。
3. 材料性质误差材料性质误差是指材料的力学性质与设计要求之间的差异。
材料的力学性质会受到材料种类、热处理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装配误差。
为了降低材料性质误差,可以选择性能稳定的材料,加强质量控制等。
三、误差分析方法1. 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法是通过计算机仿真对装配过程中的误差进行分析。
通过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或多体仿真方法,模拟机械装配的各个环节,预测误差的产生和传递规律。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有效地分析误差来源,找到优化的方向。
2. 测量分析法测量分析法是通过精密测量手段,对机械装配过程中的误差进行实时测量和分析。
常用的测量手段包括三坐标测量、激光干涉测量等。
通过测量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误差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四、误差优化方法1. 工艺优化工艺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制造工艺,减少误差的产生。
可以采用精密制造工艺、改进切削工艺等手段,提高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2. 组装优化组装优化是指通过合理的组装顺序和方法,减少误差的传递和累积。
可以先进行局部调整,然后再进行整体组装;可以采用引导装配和自动校正等方法,提高装配精度。
3. 设计优化设计优化是指通过改进产品设计,减少误差的敏感性和传递。
全站仪的轴系误差(一)
![全站仪的轴系误差(一)](https://img.taocdn.com/s3/m/e57686395727a5e9856a6144.png)
全站仪的轴系误差(一)一、全站仪的视准轴倾斜引起的误差A、视准轴不与横轴正交所产生的误差为视准轴横向误差C。
1、视准轴横向倾斜误差对水平观测值的影响C=△H Z×sinZ (△H Z为视准轴横向误差引起的水平角读数误差,Z为目标天顶距)当照准目标为水平方向的时候,视准轴横向误差对水平观测值的影响就等于视准轴横向误差;而当照准目标远远偏离水平方向时,△H Z可能远远大于C值,因而在水平观测值中引入较大的误差,但它的破坏力在于给高低不同的目标点引入大小不同的水平观测误差。
2、视准轴横向倾斜误差对竖值方向的观测值没有影响(略)B、相对于垂直度盘零点的位置产生的偏移为视准轴纵向误差i。
1、视准轴纵向倾斜误差对水平观测值没有影响(略)2、视准轴纵向倾斜误差对竖值方向观测值有影响(略)总结:1、将一个准确的视准轴横向误差C和纵向误差i存入全站仪相应的内存单元-电子校正时必要的。
方法:打开全站仪相应的视准轴误差校正程序,按照显示提示的步骤,对同一目标做一次(或多次平均)正倒镜观测,全站仪即可计算C和i并自动存入内存。
全站仪视准轴补偿功能需要定期检验,这里的检验是指电子补偿后残余值的检验和电子补偿正确性的检验,这也是区别于经纬仪C值检验的。
2、视准轴补偿功能表现天顶距对水平观测值的影响上。
3、取盘左、盘右实际读数的中数就可以尽量消除视准轴横向倾斜误差对水平观测值的影响。
所以外业测量中应尽量取盘左、盘右实际读数的中数来提高测量精度,因为全站仪即使有补偿功能,也有“残余值”问题。
那种认为全站仪单盘位可以达到光学经纬仪双盘位的精度是不对的,这还仅仅只是从视准轴误差这一项的考虑。
4、在俯仰角较大的测量作业中尤其要注意这项误差的影响,或者在施测方案制定时尽量避免大俯仰观测。
5、许多测量人员早已习惯了光学经纬仪前后视投影法放样直线,而将这一方法沿用到全站仪时则必须非常注意。
因为全站仪的视准轴精度是在电子补偿后以角度读数的形式保证精度,而直线投影测量离开了仪器的读数示值,电子补偿功能没有发挥作用。
轴系结构改错
![轴系结构改错](https://img.taocdn.com/s3/m/fc57251b02020740be1e9b95.png)
五、结构改错1.试指出图中的错误(不少于10个),用数字作记号标出轴系结构设计中的错误之处,并分别说明各处错误的原因。
(例:1—加工面和非加工面没区分开)2.试指出图中的错误(不少于10个),用数字作记号标出轴系结构设计中的错误之处,并分别说明各处错误的原因。
(例:1—加工面和非加工面没区分开)3.指出下图所示轴系结构设计中的明显错误,在错误之处标出数字作记号,分别按数字一一说明其错误原因。
(例如:①-轴端无倒角,轴上零件不便装拆)4.试指出图中的错误(不少于10个),用数字作记号标出轴系结构设计中的错误之处,并分别说明各处错误的原因。
(例:1—加工面和非加工面没区分开)答案:1.1、装联轴器处轴的长度应小于轮毂的长度;2、键的上部与轮毂之间应有间隙;3、运动件与静止件干涉,且无密封装置;4、联轴器左端无轴向固定,且与端盖接触;5、无垫片,无法补偿轴的热变形;6、加工面和非加工面没区分开;7、轴肩过高,无法拆卸轴承;8、装齿轮处轴的长度应小于轮毂的长度;9、轴肩过高,无法拆卸轴承;10、加工面和非加工面没区分开;11、无垫片,无法调整轴承的游隙;12、同一根轴上的两个键槽应布置在同一母线上;13、装右轴承段轴段太长,轴承装拆不便。
2.1、联轴器右端无轴向固定,发生轴向窜动;2、联轴器无周向固定;3、联轴器左端无轴向固定,发生轴向窜动;4、无调整垫片,无法补偿轴的热变形;5、套筒过高,无法拆卸轴承;6、装左轴承处轴段太长,轴承装拆不便;7、与齿轮配合段轴的长度应略小于轮毂的长度;8、齿轮无周向固定;9、轴肩过高,无法拆卸轴承;10、加工面和非加工面没区分开;11、无调整间隙,无法调整轴承的游隙;12、轴承采用脂润滑,齿轮油润滑,无封油盘,会稀释润滑脂。
3.1、加工面和非加工面没区分开;2、轴肩过高,无法拆卸轴承;3、齿轮无周向固定;4、与齿轮配合段轴的长度应略小于轮毂的长度;5、套筒过高,无法拆卸轴承;6、装右轴承段轴段太长,轴承装拆不便;7、运动件与静止件干涉,且无密封装置;8、联轴器左端无轴向固定,发生轴向窜动;9、联轴器无周向固定;10、无调整垫片,无法补偿轴的热变形;11、无调整间隙,无法调整轴承的游隙。
关于影响轴系安装精度若干问题的分析
![关于影响轴系安装精度若干问题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6346a9e53a580216fcfea2.png)
关于影响轴系安装精度若干问题的分析作者:杨木茂来源:《广东造船》2012年第01期摘要:轴系安装的精确度,不仅直接影响船舶的使用寿命和性能,而且也直接影响了船舶的经济效益,因此有必要对轴系安装过程中常见问题做出分析,以找出原因及应对方法。
本文重点结合现场施工经验,对此做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轴系安装;尾轴镗孔;尾管轴承压装;负荷调整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for Frequent Issues during Shafting InstallationYANG Mumao( COSCO (Guangdong) Shipyard CO., LTD. Dongguan 523146 )Abstract: As the precision of shafting installation will directly affect not only the service life and performance of ship but also the economic benefit,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frequent issues occurred during shafting installation and find out the causes and solutions. This paper discusses it combin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n site.Key words: Shaft installation; Stern shaft boring; Bushing press-printing Load; Adjusting1 前言船舶的轴系,是唯一传递主机动力,使船舶航行的系统组装部件。
轴系安装的精确度,不仅直接影响船舶的使用寿命和性能,而且也直接影响了船舶的经济效益。
轴系装配结构设计错误案例:
![轴系装配结构设计错误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7c71e9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60.png)
轴系装配结构设计错误案例:轴系装配结构设计错误案例:1、图示为一用对圆锥滚子轴承外圈窄边相对安装的轴系结构。
请按示例①所示,指出图中的其他结构错误(不少于7处)(注:润滑方式、倒角和圆角忽略不计。
)例①——缺少调整垫片解答⑴——缺少调整垫片⑵——轮毂键槽不对⑶——与齿轮处键槽的位置不在同一角度上⑷——键槽处表达不正确(应该局部剖视)⑸——端盖孔与轴径间无间隙⑹——多一个键⑺——齿轮左侧轴向定位不可靠⑻——齿轮右侧无轴向定位⑼——轴承安装方向不对⑽——轴承外圈定位超高⑾——轴与轴承端盖相碰2、请说明图示轴系结构中用数字标出位置的错误(不合理)的原因。
⑴——轴肩的高度超出了轴承内圈的外径;⑵——轴段的长度应该小于轮毂的宽度;⑶——螺纹轴段缺少螺纹退刀槽;⑷——键槽应该与中间部位的键槽在同一母线上布置;⑸——键的长度应该小于轴段的长度。
轴结构常见错误总结㈠、轴本身的常见结构错误:⑴、必须把不同的加工表面区别开来;⑵、轴段的长度必须小于轮毂的长度;⑶、必须考虑轴上零件的轴向、周向固定问题;⑷、轴外伸处应考虑密封问题。
㈡、轴承安装的常见错误:⑴、角接触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①、一定要成对使用;②、方向必须正确,必须正装或反装;③、外圈定位(固定)边一定是宽边。
⑵、轴承内外圈的定位必须注意内外圈的直径尺寸问题①、内圈的外径一定要大于固定结构的直径;②、外圈的内径一定要小于固定结构的直径。
⑶、轴上如有轴向力时,必须使用能承受轴向力的轴承。
⑷、轴承必须考虑密封问题;⑸、轴承必须考虑轴向间隙调整问题。
㈢、键槽的常见错误:⑴、同一轴上所有键槽应在一个对称线上;⑵、键槽的长度必须小于轴段的长度;⑶、半圆键不用于传动零件与轴的连接。
㈣、轴承端盖的常见错误⑴、对于角接触和圆锥滚子轴承,轴承端盖一定要顶在轴承的大端;⑵、和机体的联接处必须要考虑轴承的间隙调整问题;⑶、轴承端盖为透盖时,必须和轴有间隙,同时,必须考虑密封问题。
㈤、螺纹的常见错误⑴、轴上螺纹应有螺纹退刀槽;⑵、紧定螺钉应该拧入轴上被联接零件,端部应顶在轴上;⑶、螺纹联接应保证安装尺寸;⑷、避免螺纹联接件承受附加弯矩。
第三章 三轴误差 ppt课件
![第三章 三轴误差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e36954f121dd36a22d82b6.png)
测 ⑷当用正确的视准轴OZ瞄准目标P时,垂直照准 平面就必需以OZ为轴(逆)转一个角度,就是视
量 准轴误差C对水平方向观测值的影响。 学 求C与的关系。
以O为球心,OH为半径作单位球面,通过H点作
平 顶
一个大园弧,得直角球面三角形ZTP,按球面三角
山 工
形正弦公式有:
学 院 测 量
系
ssiinnCCsins9i(n09 0)
高 3 低 3 高 低 3 0
有: 高低
对于高点, (LR)高c2o Cs2i tg
控 对于低点,
2C
(LR)低cos2i
tg
两式相加和相减分别得C角和i角。若测了n个测
制回
测
C41n(LR)高(LR)低cos
量
i 41n(LR)高(LR)低ctg
学 二、垂直轴偏斜误差
平 顶
1产生原因
1产生原因
控 2水平轴倾斜误差对水平方向观测的影响 ⑴HH仪器水平轴正确位置,视准轴OZ划出的是
制 个垂直平面OZM。 测 ⑵H1H1仪器水平轴倾斜了i角后的不正确位置,此
时视准轴也跟着倾斜
量 i角后在,它划出的是个倾斜平面OZM。
学
平 顶 山 工 学 院 测 量 系
⑶以O为球心,OH为半径作单位球面。
确的方向值。
院
测
量
系
控
制
测 盘左 倒镜
L0 LC
量 盘右 R0 RC
(3-26) (3-27)
学 取盘左、盘右读数的平均数可得到正确的读数
平
A 1(LR)
顶 山
2
(3-28)
工 学 院
4计算2C的作用 一测回中各观测方向2C互差的大小,在一定程度
轴系及受力分析.ppt
![轴系及受力分析.ppt](https://img.taocdn.com/s3/m/e1c371f8c1c708a1284a44d1.png)
例题3答案:
• 安装:轴肩过高无法拆卸轴承(图中标 号为10、13处);键过长套筒无法装入 (图中标号为11处)。 • 调整:无垫片,无法调整轴承游隙(图 中标号为9、12处)。 • ⑷ 润滑与密封:齿轮油润滑、轴承脂 润滑无挡油圈,外伸轴端无密封(图中 标号为1、14处)。
如下图所示为一未设计完成的轴系结构,轴上 零件位置已定。试根据装拆、定位及固定等要求, 完成轴系结构设计。(说明:斜齿轮2的孔径未 定;滚动轴承采用“一端固定,一端游动”支撑 结构;轴向力不太大;倒角、圆角可省略。)
3
Ⅱ
手柄
Ⅲ 4 蜗轮 卷筒 G
2
v
1
Ⅰ
3
手柄
Ⅱ
Ⅲ
2 蜗轮
4
v
卷筒 G
例题
2
右 旋
4
n4
Fr 4
n2
Ⅱ
Fr 2
Ft 2
Ft 4
Fa4
Ft 3
Fa 3
3
Fr 3
Fa 2
І
Ft1
Fa1
n1
1
Fr1
结论:为使Ⅱ轴轴向 力小, Ⅱ轴上两齿 轮同旋向。
3
Ⅱ
手柄
Ⅲ 4 蜗轮 卷筒 G
2
v
1
Ⅰ
3
手柄
Ⅱ
Ⅲ
2 蜗轮
4
v
卷筒 G
受力分析:在图示的手动提升机构中,重物G悬 挂于钢丝绳上,转动手柄可提升重物。试: 1、在图中画出提升重物时手柄的转向; 2、若要求Ⅱ轴上所受的轴向力较小,确定斜齿 轮2的轮齿螺旋线方向; 画出斜齿轮2和蜗杆3上作用的六个(Ft12、 Fr2、Fa2、Ft3、Fr3、Fa3)的方向。 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系结构习题
指出以下轴系结构中的错误,说明其错误原因(并画出正确结构)。
1005
25
55
45
35
15
95
8
75
65
a)
1. 圆螺母直径小,不能固定齿轮;安装止动垫片的槽短,垫片无法安装到位;
2. 锥齿轮轮毂应稍长于轴段的长度;
3. 圆锥轴承无法安装;轴承滚子画法有误;
4. 键无法装拆;
5. 套杯没有轴向固定;
6. 加装调整垫片;
7. 轴承的支承形式多处错误:按照反安装或正安装的形式进行分析改正;
8. 轴外伸端应有轴向定位台阶;
9. 轴的两个键应布置于一条母线上;
10. 少密封装置;
75
15
45
85
65
55
95
35
25
15
1. 加装调整垫片,便于轴承游隙调整;
2. 轴肩过高,圆锥轴承无法拆装;
3. 齿轮轮毂应稍长于轴段的长度,以保证齿轮的轴向固定;
4. 毡圈处密封槽应为梯形;
5. 平键上侧应有间隙;与齿轮处的两个键应布置于一条线上;
6. 轴端挡圈没起到联轴器的固定作用;
7. 联轴器定位台阶太低;
8. 端盖外侧不应与转动件接触;
9. 套筒应加长,以保证圆锥滚子轴承与套筒轴向定位;
105
65
75
25
15
15
85
95
55
4
35
1. 端盖外径与座之间应有间隙;
2. 对于嵌入式端盖,箱体(或轴承座)应为剖分式,剖靣线方向最好上下不同;
3. 轴段的长度应稍短,以保证轴承的轴向固定;
4. 应有安装止动垫片的键槽;
5. 圆螺母处应装有止动垫片;
6. 套筒应安装在轴承内圈之间;
7. 轴承外圈应有轴向定位,可在孔处加工定位台阶;
8. 轴承内圈应有轴向定位(弹性挡圈等),以防轴承在轴上窜动、脱落;
9. 密封圈方向装反;
10. 密封槽压板与轴之间应有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