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答案(郭锡良版教材)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答案(郭锡良版教材)

古代汉语答案(郭锡良版教材)

练习二一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哪一个是本义,哪一个不是?请说明理由(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1.“鄙”在第二句中义为“边邑”,是本义。

从字形看,其意符为“邑”,旧注训为“边”,字义与字形相合。

在第一句中义为“浅陋”、“见识短”,为引申义。

2.“共”是“供”的古字,在第一句中义为“供给”,是本义。

在第二句中用的是副词“共同”义,是引申义。

3.从字形看,“及”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像一只手抓住了一个人。

《说文解字》:“及,逮也。

”“及”在第一句中义为“赶上”,字形与字义相合,与《说文》释义相合,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到”、“至”,是引申义。

4.《说文解字》:“疾,病也。

”“疾”字在第二句中义为“病”,与字形以及《说文解字》释义相合,是本义;而在第一句中义为“快”、“急速”,是引申义。

5.“乡”字甲骨文像两人对食之状,上古时代同一氏族部落的人在一起共食,故其本义是在一起生活的人或地方,即今所谓“家乡、乡里”。

“乡”在第一句中义为“乡里”、“同乡”,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朝向”,是“向”的通假字,不是本义。

二什么叫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而使其具有另一类词的功能。

这就叫做词类活用。

例如:《公羊传〃庄公十三年》:“曹子手剑而从之。

”“手”本是名词,句中是动词“拿”的意思,还带了宾语“剑”,临时具有了动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就是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是:1.两者表达的含义不同。

使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而意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

2.两者的使用范围不同。

能够有使动含义的词有动词与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等,而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名词的活用。

三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几种被动句式。

1.“于”字被动句式2.“为”字被动句式3.“为……所”被动句式4.“见”字被动句式5.“见……于”被动句式6.“被”字被动句式四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乃”、“即”、“维”、“惟”、“非”是不是判断词,为什么?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乃”、“即”、“维”、“惟”、“非”都不是判断词。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课后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课后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课后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课后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郭锡良本)参考答案(一)

《古代汉语》(郭锡良本)参考答案(一)

《古代漢語》(郭錫良本)參考答案練習一一查閱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辭源》修訂本)中所屬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亞(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嚴(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麽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書(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貳(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幹部)術(行部)按:繁體字“隣”與“鄰”爲異體字,都簡化作“鄰”。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辭源》修訂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辭源》中各有幾種讀音?兩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讀什麽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種讀音,在《辭源》中有4種讀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還引了《集韻》的一條注音“乎監切”(讀音爲xián)。

“行窳”的“行”讀xíng。

三從《詞詮》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虛詞在句中的意義:1.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列子·湯問》)曾,副詞,乃、竟。

2.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范仲淹《岳陽樓記》)則……則……,承接連詞,表文中對舉關係,就、那麽。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淵明《桃花源記》)既,時間副詞,表過去,已經。

4.或圓如簞,或方似笥。

(《水經注·巫山、巫峽》)或,無定代詞,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水經注·巫山、巫峽》)自,假設連詞,苟、如果。

常“自非”連用。

6.廣袤豐殺,一稱心力。

(白居易《廬山草堂記》)一,副詞,皆、都。

四什麽是六書?每類主要特點是什麽?分別列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字各五例。

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是古人對漢字的形體構造與使用規律所作的理論總結。

象形的主要特點是字形像它所表達的事物之形,是以簡單的線條把事物的輪廓或具有特徵的部分描畫出來。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答案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答案

《古代汉语》(郭锡良本)参考答案《古代汉语》(郭锡良本)参考答案(网络收集,仅供参考)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古代汉语》(郭锡良本)参考答案(二)

《古代汉语》(郭锡良本)参考答案(二)

《古代漢語》(郭錫良本)參考答案練習二一、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的詞哪一個是本義,哪一個不是?請說明理由(教材引文下加△處,本文改爲下加點)。

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左傳·曹劌論戰》)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

(《左傳·鄭伯克段于鄢》)“鄙”在第二句中義爲“邊邑”。

從字形看,其意符爲“邑”,舊注訓爲“邊”,字義與字形相合,是本義;在第一句中義爲“淺陋”、“見識短”,爲引申義。

2.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

(《左傳·齊桓公伐楚》) 備欲呼魯肅等共、會語。

(《資治通鑒·漢紀五十七》)“共”是“供”的古字,在第一句中義爲“供給”, 從小篆字形看是兩手捧物形,字義與字形相合,是本義;在第二句中用的是副詞“共同”義,是引申義。

3.故不能推車而及、。

(《左傳·鞌之戰》) 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

(《左傳·鞌之戰》)“及”在第一句中義爲“趕上”。

從字形看,“及”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像一隻手抓住了一個人。

《說文解字》:“及,逮也。

”字形與“趕上”字義相合,與《說文》釋義相合,是本義;在第二句中義爲“到”、“至”,是引申義。

4.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史記·孫臏》) 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

(《三國志·華佗傳》)“疾”字在第二句中義爲“病”。

《說文解字》:“疾,病也。

从疒 ,矢声。

”字形以及《說文解字》釋義與“病”義相合,是本義;在第一句中義爲“快”、“急速”,是引申義。

5.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左傳·莊公十年》) 騫因與其屬亡鄉、月氏。

(《漢書·張騫傳》)“鄉”在第一句中義爲“鄉里”、“同鄉”。

“鄉”字甲骨文像兩人對食之狀,上古時代同一氏族部落的人在一起共食,故其本義是在一起生活的人或地方,即今所謂“家鄉、鄉里”, 在第一句中是本義;在第二句中義爲“朝向”,是“向”的通假字,不是本義。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课后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课后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艹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邻”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邻”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邻”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郭锡良本)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郭锡良本)参考答案

《古代漢語》(郭錫良本)參考答案練習五一、解釋下列名詞:四六:文體名,也稱“四六文”,就是駢體文。

全篇多以四字六字的句子,世稱駢四儷六。

此文體形成于魏晉時期,南北朝時期成爲文章的正宗,唐代稱爲“時文”,晚唐至明稱“四六”或“四六文”,清代始稱駢體文。

其語言特點是:駢偶、“四六”、平仄、用典和藻飾。

工對:駢體文和近體詩中的一種對仗,因其對得工整,故稱“工對”。

它要求在對仗中用相同“事類”的詞語相對,即天文對天文,地理對地理,動物對動物,植物對植物等。

律賦:唐宋時科舉取士所採用的駢賦,要求平仄對仗,並限定韻字,因此又叫做律賦。

律賦大都內容貧乏,文字呆板,毫無生氣,在文學上沒有多少價值。

互文:古代修辭方式的一種,也叫“互文見義”,或簡稱“互見”。

其特點是上下文義互相呼應、互相補充。

二、簡述賦體的演變和各種賦體的特點。

賦體在其發展演變過程中産生了四種主要形式:騷賦、古賦、駢賦和文賦。

騷賦産生于漢初,由楚辭演變而成,其寫作類比《楚辭》,如賈誼的《吊屈原賦》。

這種賦體在形式上同楚辭相似,也以“兮”字入句;其內容則重在“寫志”而不重在“體物”。

古賦是指騷賦以外的漢賦,如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

這種賦體往往可分爲三部分。

開始有段近似序的散文。

中間常用問答的形式,篇幅也較大,極力鋪陳誇張;韻文中夾雜散文,用散文敍述,用韻文描寫。

結尾再用一段散文,發些議論,以寄託諷喻之意,類似楚辭的“亂”或“訊”。

古賦在句式上一般不再用“兮”字,主要是四言和六言,雜以三言和五言。

古賦在六朝時期發展成爲駢賦,如江淹的《別賦》。

這種賦體一般都是四六句,且講究對偶和平仄,堆砌典故。

實際上,駢賦等於有韻的駢體文,既具有駢體文的一般特點,又體現出賦鋪陳誇張的特色。

另外,駢賦到唐宋時期,科舉中要求平仄對仗,並限定韻字,因而又稱“律賦”。

文賦是受古文運動的影響而産生的。

唐宋古文家在賦的創作上,極力摒棄駢儷之習,通篇貫串散文的氣勢,重視清新流暢,在藝術形式上給賦體注入了新的活力,並創作了一些具有較高文學價值的文賦,如蘇軾的《赤壁賦》等。

郭锡良古代汉语课后答案

郭锡良古代汉语课后答案

1章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之亚常卍受严隣巡希幽胡怡攻书民煎者茁贰郊望平术答:(1)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2)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阝部)(3)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4)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5)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6)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以上各字需首先找到这些字对应的繁体字,才能在《康熙字典》中查找,如“严”的繁体字为“嚴”。

另外,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答:(1)“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hàng 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2)“行窳(yǔ)”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答:(1)曾,副词,乃、竟。

(2)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一,副词,皆、都。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参考答案[繁体修订版]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参考答案[繁体修订版]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题参考答案(此答案来自网上。

今改爲繁体,加以校订,稍作改动。

若发现错误,请及时告知)[可作考研或期末考试参考之用]练习一(P123)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艹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邻”爲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邻”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邻”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yǔ)”的“行”读什麽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爲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教材引文下加△处,本答案改爲加粗,下同):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麽。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麽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麽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古代汉语》(郭锡良本)参考答案(三)

《古代汉语》(郭锡良本)参考答案(三)

《古代漢語》(郭錫良本)參考答案練習三一、古代的“姓”和“氏”、“名”和“字”,是什麽關係?古代的“姓”和“氏”既有聯繫,又有區別。

姓是一種舊的族號,在古代有“別婚姻”的作用,而且它是不能改變的;而氏是姓的分支,往往隔一兩代甚至本人就可能改變。

上古時期,姓也是區分階級地位的標誌,貴族有姓,平民無姓。

戰國以後,人們往往以氏爲姓,姓和氏逐漸合而爲一。

到了漢代,通稱爲姓,而且自天子至平民都可以有姓了。

另外,由於姓是用來別婚姻的,所以在戰國以前,男子只稱氏,而女子卻必須稱姓。

古人有“名”,有“字”,二者都是古人的名字。

舊說上古時期嬰兒出生三個月由父親命名,男子二十歲成人舉行冠禮時取字,女子十五歲許嫁舉行笄禮時取字。

“名”和“字”之間往往在意義上有同義或相關聯的關係。

上古時期,名和字連著說時,通常是先稱字,後稱名;對平輩或尊輩則不能稱名,只能稱字,甚至連字都不能稱(如對父母),弟子自稱也稱名,弟子當著老師稱呼其他弟子也稱名。

二、簡述歷代中樞機構的變化。

我國古代的中央官制,影響較大的是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

秦漢以前,我國還沒有形成全國統一的官制。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設三公九卿,組成中樞機構。

三公即丞相、太尉和禦史大夫,是中央最高軍政長官。

九卿是中央行政機關的長官,即奉常、郎中令、衛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制粟內史、少府。

九卿之中,廷尉、典客和制粟內史管的是政務,其餘六卿管的是皇帝宮廷的事務。

以九卿爲主的各中央行政長官都各有屬官。

九卿之外,還有一些比較重要的中央行政長官,如中尉、將作少府等。

漢初沿襲秦制。

武帝時廢去太尉,改爲大司馬。

西漢末年又把丞相改稱大司徒,禦史大夫改稱大司空,與大司馬合稱“三公”(又稱三司),都是宰相。

漢代九卿中的名稱也有變化。

另外還有所謂加官,即本官之外另加的官職。

大臣得到加官,就可以經常接近皇帝。

到東漢時,三公已無實權,尚書機構尚書台(即台閣)反而成爲實際上的宰相府了。

魏文帝時,把權勢過大的尚書台改爲週邊的執行機構,另設中書省,參掌中樞機密。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参考答案[繁体修订版]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参考答案[繁体修订版]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题参考答案(此答案来自网上。

今改爲繁体,加以校订,稍作改动。

若发现错误,请及时告知)[可作考研或期末考试参考之用]练习一(P123)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艹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邻”爲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邻”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邻”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yǔ)”的“行”读什麽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爲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教材引文下加△处,本答案改爲加粗,下同):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麽。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麽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麽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古代汉语》(郭锡良本)参考答案(六)

《古代汉语》(郭锡良本)参考答案(六)

《古代漢語》(郭錫良本)參考答案練習六一、“葉音說”爲什麽是錯誤的?“葉音說”是在沒有確鑿根據的情況下,強改字音以求押韻和諧,並非探明了韻字的本音。

其根本錯誤,就在於對古韻採取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而非歷史的觀點,不懂得語音是發展變化的。

其後果,則是一個字可葉出許多的音,造成漢字讀音的極大混亂。

所以說“葉音說”是錯誤的。

二、熟記先秦古韻三十部和“平水韻”的平聲韻與入聲韻韻目。

1. 先秦古韻三十部是:陰聲韻入聲韻陽聲韻第一類之部職部蒸部第二類幽部覺部冬部第三類宵部藥部第四類侯部屋部東部第五類魚部鐸部陽部第六類支部錫部耕部第七類歌部月部元部第八類脂部質部真部第九類微部物部文部第十類緝部侵部第十一類葉部談部2. “平水韻”的平聲韻與入聲韻的韻目是:上平聲入聲下平聲入聲一東一屋一先九屑二冬二沃二蕭三江三覺三肴四支四豪五微五歌六魚六麻七虞七陽十藥八齊八庚十一陌九佳九青十二錫十灰十蒸十一真四質十一尤十二文五物十二侵十四緝十三元六月十三覃十五合十四寒七曷十四鹽十六葉十五刪八黠十五鹹十七洽三、寫出五言律詩“仄起仄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平收”四種格式的平仄。

1. 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 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 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 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解釋下列名詞:孤平拗救:五言詩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一字,七言詩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三字,必須是平聲字,否則就是“犯孤平”,即全句除韻腳之外只有一個平聲字(是“拗”的一種形式)。

但“孤平”可以救,即把本句的第三字(五言)、第五字(七言)由仄變平。

古代汉语答案(郭锡良版教材)

古代汉语答案(郭锡良版教材)

古代汉语答案(郭锡良版教材)1. 古代汉语是指哪个时期的汉语?古代汉语是指从上古汉语至明清时期文言文书面语所使用的汉语。

2. 上古汉语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上古汉语的基本特征是单音节字的优势、双音节词的发展、重音位置的不确定性、方言的异同。

3. 近古汉语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近古汉语的基本特征是语音上声母韵母的进一步发展、多音字的增多、声调的发展、文言白话的分化。

4. 文言文和白话文有何区别?文言文是古代中国人写文章、制定法律等的正式语言,属于一种高度规范化的语言形式,其语法、词汇、句式都相对固定。

白话文指口语化的现代汉语,已经取代了文言文成为新时期的正式书面语言,其语法、词汇、句式都比较活泼自然。

5. 《论语》和史书都是文言文吗?是的,《论语》和史书都是文言文。

6. 《红楼梦》中的语言是白话文吗?不完全是,红楼梦中的语言虽然比较口语化,但是仍然有不少文言成分,属于一种白话文与文言文的混合语言。

7. 什么是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即自1917年至1925年间,一些文学家开始倡导用简明、自然的白话文来写作,以革新古代文学语言。

此运动的代表人物为胡适。

8. 古代汉语的语音体系有哪些特点?古代汉语的语音体系有:无声调、单音节字优势、声母韵母少、语音变化多。

9. 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是什么?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是:语序灵活、主谓不定、兼容并包、修饰重叠、时态不分、动宾不分。

10. 古代汉语的词汇特点是什么?古代汉语的词汇特点是:古老、繁多、形音义尚不分、多义、派生力强、近义略异、多音字较多。

11. 什么是文言词汇?文言词汇是指与文言语境相适应的词语。

这些词语往往为汉字发展的早期阶段产生的,英语中通常翻译为“古汉语”。

12. 表示否定的副词有哪些?表示否定的副词有:不、无、莫、弗、毋、勿等。

13. “之”字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有哪些?“之”字在古代汉语中既是代词,又可以充当介词,还可以用来连接名词和动词,并表示关系。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课后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课后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艹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邻”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邻”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邻”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 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全网最全,精心整理)精编版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全网最全,精心整理)精编版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A.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课后练习题答案解析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课后练习题答案解析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如:目、舟、鸟、手、网。

指事的主要特点是用记号指出事物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二一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哪一个是本义,哪一个不是?请说明理由(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1.“鄙”在第二句中义为“边邑”,是本义。

从字形看,其意符为“邑”,旧注训为“边”,字义与字形相合。

在第一句中义为“浅陋”、“见识短”,为引申义。

2.“共”是“供”的古字,在第一句中义为“供给”,是本义。

在第二句中用的是副词“共同”义,是引申义。

3.从字形看,“及”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像一只手抓住了一个人。

《说文解字》:“及,逮也。

”“及”在第一句中义为“赶上”,字形与字义相合,与《说文》释义相合,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到”、“至”,是引申义。

4.《说文解字》:“疾,病也。

”“疾”字在第二句中义为“病”,与字形以及《说文解字》释义相合,是本义;而在第一句中义为“快”、“急速”,是引申义。

5.“乡”字甲骨文像两人对食之状,上古时代同一氏族部落的人在一起共食,故其本义是在一起生活的人或地方,即今所谓“家乡、乡里”。

“乡”在第一句中义为“乡里”、“同乡”,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朝向”,是“向”的通假字,不是本义。

二什么叫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而使其具有另一类词的功能。

这就叫做词类活用。

例如:《公羊传〃庄公十三年》:“曹子手剑而从之。

”“手”本是名词,句中是动词“拿”的意思,还带了宾语“剑”,临时具有了动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就是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是:1.两者表达的含义不同。

使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而意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

2.两者的使用范围不同。

能够有使动含义的词有动词与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等,而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名词的活用。

三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几种被动句式。

1.“于”字被动句式2.“为”字被动句式3.“为……所”被动句式4.“见”字被动句式5.“见……于”被动句式6.“被”字被动句式四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乃”、“即”、“维”、“惟”、“非”是不是判断词,为什么?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乃”、“即”、“维”、“惟”、“非”都不是判断词。

因为它们都不具备判断词的性质。

“乃”、“即”是副词,在判断句中起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就”、“便”等,所以当汉语中出现判断词“是”以后,它们还可以用在“是”前,构成“乃是”、“即是”等,可理解为“就是”、“便是”。

“维”也可写作“惟”,它是句中语气词,起引出谓语作用,不仅可以用于判断句中,也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句子中。

如《尚书?吕刑》:“蚩尤惟始作乱。

”“惟始作乱”即开始作乱,不能理解为“是开始作乱”,故“维”不是判断词。

“非”也经常用于判断句的谓语前,它是否定副词,不是判断词。

五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被动句,被动句有什么不同形式:1.前句是,无标志。

2.是,“见……于”式。

3.前句是,“于”字式。

4.后句是,“为……所”式。

5.前句是,无标志。

6.后句是,“为……所”式。

7.前句是,“见”字式。

8.后句是,“于”字式。

六下列句子哪些是宾语前臵?哪些不是?说明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

1.不是。

之,代词,指代梁王兔苑。

用作“想”的宾语。

2.是。

“何厌”作“有”的前臵宾语。

之,代词,复指前臵宾语。

3.不是。

之,连词。

前一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后一个“之”用于定中之间。

4.是。

“不谷”作“为”的前臵宾语,“先君之好”作“继”的前臵宾语。

之,连词,用于定中之间。

5.是。

“之”作“行”的前臵宾语。

之,代词,代指所闻之事。

6.不是。

两处的两个“之”,前一“之”字是代词,代指书籍,用作宾语;后一“之”字是连词,用于定中之间。

7.“奚以”是宾语前臵,疑问代词“奚”作介词“以”的前臵宾语。

之,动词,到、去。

七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序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1.古:何陋之有。

“何陋”作动词“有”的前臵宾语。

今:有何陋。

宾语后臵。

2.古:谁与守。

“谁”作介词“与”的前臵宾语。

今:与谁守。

宾语后臵。

3.古:未之见。

“之”作动词“见”的前臵宾语。

今:未见之。

宾语后臵。

4.古:莫之能一。

“之”作动词“一”的前臵宾语。

今:莫能一之。

宾语后臵。

5.古:不余欺。

“余”作动词“欺”的前臵宾语。

今:不欺余。

宾语后臵。

6.古:奚为。

“奚”作介词“为”的前臵宾语。

今:为奚,即为什么。

宾语后臵。

7.古:弗敢我谋,弗敢我杀。

“我”作动词“谋”、“杀”的前臵宾语。

今:弗敢谋我,弗敢杀我。

宾语后臵。

8.古:唯余马首是瞻。

“余马首”作动词“瞻”的前臵宾语。

今:唯瞻余马首。

宾语后臵。

9.古:孰法。

“孰”作动词“法”的前臵宾语。

今:法孰,即效法哪个。

宾语后臵。

10.古:恶乎长。

“恶”作介词“乎”的前臵宾语。

今:乎(于)恶长,即在哪方面擅长。

宾语后臵。

八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1.陋:形容词意动用法。

“陋之”即“认为它(小丘)不好”。

2.食、见:动词使动用法。

“食之”即“让他(子路)吃”,“见(现)其二子”即“使他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

3.朝:动词使动用法。

“朝秦楚”即“使秦国、楚国来朝拜”。

4.来:动词使动用法。

“不能来”即“不能来之”,也就是不能使“远人”归顺的意思。

5.降:动词使动用法。

“降巡”即“使张巡投降”。

6.弱:形容词使动用法。

“弱秦”即“使秦国变弱”。

7.后一个“君、臣、父、子”名词活用为动词。

“君君”即国君要像个国君,“臣臣”即大臣要像个大臣,“父父”即父亲要像个父亲,“子子”即儿子要像个儿子。

8.善:形容词意动用法。

省略了宾语“之”,“善之”即“认为他(孙膑)好”。

客:名词作状语。

“客待之”即“像对待客人一样地对待他(孙膑)”。

9.水:名词活用为动词。

游泳的意思。

10.云、响、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

“云集”即像云一样地聚集,“响应”即像回音一样地应和,“景从”即像影子一样地跟从(“景”是“影”的古字)。

九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或词组,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词性、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1.少:古义为稍,程度副词;今义为少,形容词。

2.稍:古义为逐渐,时间副词;今义为略微,程度副词。

3.曾:古义为竟然,情态副词;今义为曾经,时间副词。

4.直:古义为只、仅,范围副词;今义为不弯曲,形容词。

5.因:古义为就,副词;今义为因为,连词。

6.竟:古义为最终,时间副词;今义为竟然,情态副词。

7.但:古义为只,范围副词;今义为但是,转折连词。

8.虽然:古义为虽然如此,词组;今为让步连词。

十阅读下面一段短文,说明文中“以”的词性、意义和用法:这段文字中共有六个“以”字,分别解释如下:1.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以,动词,认为,在句中作谓语。

2.必以倦而归也。

以,介词,因,与“倦”构成介词词组作“归”的状语,引入“归”的原因。

3.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

以,介词,用、靠。

与“其力”构成介词词组作“攻”的状语,引入“攻”的凭依。

4.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

前“以”字是介词,把,与“其力之所不能取”构成介词词组作“送”的状语,引入“送”的东西。

后“以”字是连词,相当于“而”,连接状语与中心语。

5.王以虞卿之言告赵郝。

以,介词,把,与“虞卿之言”构成介词词组作“告”的状语,引入“告”的内容。

十一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代词的用法:1.所:辅助性指示代词,与“学”构成所字结构,指代学的东西。

2.诸:兼词,相当于“之于”,“注诸海”即“注之于海”。

3.或:无定代词,作主语,意思是“有的人”。

奚:疑问代词,用作状语,意思是“为什么”。

4.者:辅助性指示代词,用于数词之后构成者字结构,“五十者”即五十岁的人。

5.斯:指示代词,用作定语,意思是“这”。

何:疑问代词,用作定语,意思是“什么”。

所:辅助性指示代词,与动词“谓”构成所字结构,指代所说的事情。

6.其: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意思是“他们的”。

之:代词,作“望”的宾语,指代溃逃的齐军。

十二把下面的短文加上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标点: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臵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译文:陈康肃公尧咨善于射箭,当世没有人能跟他相比。

康肃公也以此自负。

他曾经在家中菜园里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人放下担子站在那里,用眼睛斜视很久没有离去。

看见康肃公射箭十中八九,只是微微点头。

康肃公问他说:“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技术不是很精湛吗?”老人说:“没什么,只是手熟罢了。

”康肃公很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箭技术!”老人说:“根据我的舀油就知道。

”于是就拿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舀了油滴进葫芦里,油从钱孔滴入而钱却没有湿。

老人于是说道:“我也没什么,只是手熟罢了。

”康肃公笑着打发他走了。

标点:平公射鴳不死,使竖襄搏之,失。

公怒,拘将杀之。

叔向闻之,夕,君告之。

叔向曰:“君必杀之。

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以封于晋。

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

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

”君忸怩,乃趣赦之。

(《国语?晋语八》)译文:晋平公射鴳没有射死,命令仆人襄去抓它,没有抓到。

平公很生气,把襄抓起来要杀了他。

叔向听说了,晚上赶去拜见晋平公,晋平公告诉了他这件事。

叔向说:“您一定要杀了他。

从前我们的先君唐叔在徒林射犀牛,射死了以后,用犀牛皮做了一副铠甲,因此被封在晋。

如今您继承我们的先君唐叔,可是射鴳射不死,抓又抓不到,这件事是宣扬我君的耻辱啊。

您一定要赶快杀了他,不要让这事传扬出去。

”晋平公很不自在,就赶快放了竖襄。

标点: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

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

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慄。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后汉书?酷吏列传》)译文:后来特地征召董宣为洛阳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