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题组训练模块综合测评A

新教材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题组训练模块综合测评A

模块综合测评A限时90分钟100分战报得分____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西周初年,周公旦被封在反周势力强大的商奄故地;政治、军事经验十分丰富的姜尚被封在反周势力非常强大的夷人故地。

这表明分封制()D.意图建立王畿的“藩屏”【解析】选D。

根据材料“周公旦被封在反周势力强大的商奄故地……姜尚被封在反周势力非常强大的夷人故地”可知,周武王将亲族重臣分封在反周势力比较强大的地区,目的是巩固西周的统治,建立王畿的“藩屏”,故选D。

2.战国时,齐国统治者不惜财力物力创办稷下学宫,实行各种优惠政策,招徕天下有识之士,稷下学宫也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策源地,成为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

齐国统治者创办稷下学宫是为了()A.实现富国强兵争雄天下C.弘扬“举贤尚功”传统【解析】选A。

齐国“招徕天下有识之士”是为了适应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需要,故选A;稷下学宫始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是智库性质,排除B;目的是适应兼并战争需要不是弘扬传统,排除C;稷下学宫的创办有利于学术文化的繁荣,但不是目的,排除D。

3.东汉光武帝鉴于历史教训,规定“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此举()A.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利于加强皇权【解析】选C。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光武帝刘秀虽然设立了“三公”职位,但是国家大事大部分都由皇帝亲自掌管的尚书台来处理,这就加强了皇帝的权力,故选C;题干内容涉及皇权的加强,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题干所述史实会加强皇帝的权力,不会导致宦官专权局面,排除B;题干所述史实会削弱相权,与抑制外戚干政无关,排除D。

4. “自魏晋重中书之官,居喉舌之任,则尚书之职,稍以疏远。

至梁、陈,举国机要,悉在中书,献纳之任,又归门下,而尚书但听命受事而已。

”这说明魏晋南朝时期()【解析】选B。

材料体现了作为中枢机构的中书省地位提高,尚书省地位削弱是有利于皇权加强的,故选B;三省承载的宰相参政议政职能制度化是隋唐时期,排除A;材料体现了制度变化没有体现效率的提高,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决策范围的扩大,当然不能体现“民主化”,排除D。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800分)1. (本题4.0分)如表所示为关于古代中国的部分考古成就。

这可以用来说明()1 广东英德市牛栏洞等遗址中发现了距今12000年到1000年的稻作遗存2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等许多考古发现表明,长江流城、太湖流域在7000年到6000年前已普遍种植水稻,江苏草鞋山遗址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的古稻田遗址3 商代水稻在黄河南北均有种植,郑州白家庄遗址、安阳股墟中都有水稻遗存发现A.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格局B.早期农业灌溉技术的辉煌成就C.中国早期水稻种植的扩展趋势D.中国的稻谷培植技术领先世界2. (本题4.0分)夏代居住在古河济地区的氏族邦方,除与夏王同一族姓的诸姒姓氏族外,还有有虞氏、昆吾氏、豕韦氏、有仍氏、薛氏、豢龙氏等,他们都与夏后氏通过联姻或担任夏朝官职保持着联系。

这表明当时()A.君主专制受到了制约B.地方治理体系较松散C.实行了内外服的制度D.确立了家国一体理念3. (本题4.0分)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

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朝最后一个王桀统治时期发生了“国人暴动”B.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是干支纪日法C.商朝的国家管理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D.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武王时的青铜器4. (本题4.0分)公元前6世纪中期,楚国国君熊通攻占了陈国的-块土地,按照周制,他应该把这块新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叔伯兄弟,而他却直接派自己人去开拓和经营这块土地。

于是,这块土地上的产出,便可以尽归楚王所有。

这块没有被分封出去的土地,便悬(古代通“县”字)挂在了那里,称之为“县”。

县的出现()A.反映了分封制必将走向瓦解B.体现了周天子专制权威被削弱C.是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D.有利于强化君主对地方的控制5. (本题4.0分)西周时期学校的教育内容是“六艺”,即所谓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的“六艺”科目。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第一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第一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据《左传》记载,鲁成公与晋侯朝拜周简王,会同刘康公、成肃公准备共同伐秦的时候,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他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由此推断当时的情况是()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君主直接控制地方C.分封制已彻底瓦解D.宗法制受到了挑战“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说明当时成肃公在挑战宗法制,而刘康公则力图维护宗法制,据此可以得出D项正确;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左传》记载的春秋时期,当时君主专制还没有建立,更谈不上强化,故A项错误;春秋时期,周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力日渐削弱,各诸侯国势力扩张,建立霸权,故B项错误;当时分封制正在走向瓦解,但并未彻底瓦解,故C项错误。

2.(2021·黑吉联考)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

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

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

”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旨在()A.奖赏开国功臣B.拱卫王室统治C.防止外族入侵D.团结同姓诸侯“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离为守臣扞(捍)城”可知,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形成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分散开来的诸侯就是守卫疆土的臣子、朝廷的捍卫者,故西周实行分封制旨在拱卫王室,巩固统治,故选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奖赏功臣的信息,且分封功臣并非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排除A项;根据所学,防止外族入侵也是为了拱卫王室,排除C项;根据所学,分封制下虽以同姓居多,但也有异姓的诸侯,且团结同姓诸侯不是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排除D项。

3.学者杨宁一认为,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这表明西周政治()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实现了家国一体D.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可知,周王朝时期诸侯国带有很强的独立性,这表明西周政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神权与王权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没有体现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和家国一体,故B、C两项错误。

2024-2025年历史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带答案)

2024-2025年历史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带答案)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3·河南省新乡市高一期末]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位于杭州湾南岸四明山和慈溪南部山地之间的一条狭长的河谷平原上。

同河姆渡相对一样的是北方地区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分布于浐河的阶地上。

这说明我国早期聚落( )A.受经济水平的影响 B.形成了多元的文化习俗C.选址注重自然环境 D.发展出独特的建筑风格2.[2023·江苏扬州高一期末]二里头遗址中心区域由宫殿区、官营作坊区、祭祀活动区和贵族聚居区组成,大多数建筑都有统一的方向,这种营建规制对后世历代都城建设影响很大。

据此判断该遗址( )A.显现了权力中心倾向 B.是夏朝都城的历史遗存C.凸显了阶级矛盾尖锐 D.呈现出中央集权的形态3.[2023·安徽宣城高一期末]西周初期,通过分封诸侯,加强对商朝旧贵族的包围和监督。

姬姓诸侯大多被分封到黄河流域的主要农业生产区,并利用功臣等异姓诸侯作为姬姓诸侯的屏障,控制着戎狄蛮夷部落。

同时,又将旁系姬姓贵族分封到原先少数部族居住的地区。

据此可知,西周分封( )A.适应了对地方控制的需要 B.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度C.摆脱了血缘对政治的束缚 D.解决了诸侯之间的矛盾4.[2023·江苏苏州高一测试]赤狄(鬼方)各部虽然盛极一时,但是他们彼此互不统属,所以他们实际上处在中原各国的包围之中。

鲁宣公十五年至鲁成公三年(公元前594~公元前588年),赤狄被晋国各个击破,其人口和地盘尽入晋国。

至此,古老的鬼方完全被华夏族征服。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征服战争推动民族交融 B.华夏认同推动国家统一C.兼并战争破坏了分封制 D.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5.[2023·广东深圳高一期末]如图为战国时期浇铸铁制镰刀时用的模具,背后有弓形把手,一次可铸两镰,模具柄上有“右廪”字样,“廪”是国家主管农业、司造农具的机构。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滚动综合测评1第一_二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滚动综合测评1第一_二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滚动综合测评(一) (第一~二单元)一、选择题1.(2024·潍坊高一检测)在河南淮阳曾发掘出一处距今约4 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有各种形制的圆形遗存分布于人工垫筑的台基之上,经考古专家初步推断,很可能是当时粮仓的遗迹。

如推断无误,这一遗存可实证( )A.原始农业的发展B.贫富分化的出现C.社会阶级的产生D.早期国家的形成A [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距今约4 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发觉了粮仓的遗迹,如推断无误,这一发觉可以实证原始农业的发展,A项正确。

]2.(2024·赣榆智贤中学高一开学考试)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日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

”站在“殷朝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 A.禹建都阳城B.盘庚迁都安阳C.发生“国人暴动” D.平王迁都洛邑B [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殷朝即商朝,因而在“殷朝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商王盘庚迁都安阳,故B项正确;禹建都阳城是夏朝的史实, A项错误;发生“国人暴动”的是西周,C项与题意不符;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D项错误。

] 3.“商鞅变法是一个长期实践法家路途的过程。

”下列思想中体现商鞅变法精神的是( )A.“俭节则昌,淫佚则亡”B.“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C.“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D [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为要因时而动,进行社会变革,这是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D项正确。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是墨家主见,A项错误;“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体现爱民与否干脆关系国力的强弱,B项与材料无关;“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意思是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天数,而一个国家的命运取决于礼法,C项错误。

] 4.春秋战国时期,主见“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思想流派是 ( )A.墨家 B.儒家C.法家D.道家A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是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故选A项。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衡湘稽古》记载:“天降嘉谷,神农拾之,教耕于骑田岭之北,其地曰禾仓,后以置县。

”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 )A.农耕文明的起源发展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D.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2.考古学家在中原龙山文化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发现墓地1 000多座,大型墓长3米上下、宽2米多,随葬品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等,数量可达一二百件。

但这种规格的墓葬不及墓葬总数的1%,由此可推断( )A.社会生产与分工日趋精密细致B.早期不同文明区域的交流C.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D.黄河流域已进入青铜文明3.春秋后期,劳动人民由于生活所迫,进入贵族禁地从事山泽资源开发,贵族诬其为“盗贼”并出兵镇压,镇压无效后,改用征税的办法;战国初期,各诸侯国主动开放禁地,推行征税制度,美其名曰“赐民”。

这种转变反映了( )A.贫富差距激化了社会矛盾B.土地私有化促进社会发展C.税制改革引发井田制瓦解D.阶级斗争推动了社会转型4.《吕氏春秋•上农》载:“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

”这种经济思想( )A.体现了富国强兵的要求B.根源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C.加速了分封制度的瓦解D.为小农经济的产生奠定了基础5.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与书数、射御等同。

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 ) A.农耕技术的推广 B.商业交往的便利C.军事战争的需要D.礼乐制度的重建6.《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中常见有“四海之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方内安宁”“日月所照”等类似表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各章节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各章节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各章节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解析
第一章:从人类起源到农耕文明的发展
单选题:
1. 人类起源于哪个大陆?
- A. 亚洲
- B. 非洲
- C. 欧洲
- D. 美洲
答案:B. 非洲
解析:根据考古学研究,人类的起源地可以追溯到非洲大陆。

2. 农耕文明最早出现在以下哪个地区?
- A. 中东地区
- B. 欧洲地区
- C. 美洲地区
- D. 非洲地区
答案:A. 中东地区
解析: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农耕文明的地区之一,例如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等。

多选题:
1. 下列哪些是农耕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 A. 人类开始定居形成村落
- B. 人类开始发展工艺技术
- C. 人类开始形成社会等级
- D. 人类开始使用货币交换
答案:A、B、C、D
解析:农耕文明的出现使人类从游牧生活转变为定居生活,形
成了村落和城市,促进了工艺技术和社会等级的发展,也推动了货
币交换的出现。

判断题:
1. 农耕文明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进步之一。

- 正确
-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农耕文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从采集时代进入生产时代,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上是第一章的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必修一历史模块考试测试题答案

必修一历史模块考试测试题答案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必修一)1-5 CABCA 5-10 CDDDC 11-15 CBCDA 16-20 DBAAB21-25 CDDDC 26-30 DBCCB 31-35 BCCDD 36-40 BCBAA41-45 BBAAA 46-50 CACDC51.(15分)(1)特点: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2分)(2)①城邦的权力属于全体公民。

②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③公民无论贫富均可担任公职。

(3分)区别:材料一实质是君主专制,材料二反映的是民主政治。

(2分)(3)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民主共和制(或总统共和制);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3分)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对国家政权的控制;有利于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使国家势力迅速壮大,成为世界性大国。

(3分)(4)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不能照搬别国模式;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52. (15分)(1)《十二铜表法》(1分);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的利益。

(2分)(2)特点:分权与制衡;(2分)意义:防止专制独裁(1分)(3)形式:共和体制。

(2分)影响: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分)(4)相同:都确立主权在民原则、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共和制。

(2分)创新:人民代表大会制、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分)53.(15分)(1)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

(2分)探索: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分答出两点即可)(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分)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分))(3)美苏对峙“冷战”的两极格局。

(2分)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别是“一边倒”。

(2分)(4)“中国形象”:成为世界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高中历史必修1综合测试(有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1综合测试(有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1综合测试一、选择题(2分×25=50分)1、元朝由中书省直接管理的地方有①河北②山西③山东④辽宁⑤西藏A、①②③④B、①③⑤C、①②③D、③④⑤2、《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深渊,这主要是指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C、清政府彻底成为“洋人的朝廷”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3、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实质上反映了A、作战方针的不同B、战略战术的不同C、认识水平的不同D、阶级本质的不同4、1856年秋天,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鼎盛,其主要标志是A、攻占南京B、东征和西征取得胜利C、李秀成率军攻至上海近郊D、取得三河镇大捷5、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方面,最大的贡献是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事势力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D、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教育的发展6、下列口号中,全面反映了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罢课、罢工、罢市”7、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8、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共中央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其主要的意义在于A、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C、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D、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9、下列哪项不属于新中国刚成立规定的内容A、首都B、国旗C、国歌D、国徽10、在我国的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建立的是A、西藏自治区B、新疆自治区C、内蒙古自治区D、宁夏自治区11、1998年,第九界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的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的制度是A、《劳动和社会保障法》B、《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中国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2、2001年,由中国领导创立的,在外交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组织是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东亚国家联盟C、东南亚国家联盟D、上海合作组织13、在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中,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公民大会B、五百人会议C、十将军委员会D、人民代表大会14、罗马帝国的缔造者和完成建立罗马法体系任务的皇帝是A、屋大维和查士丁尼B、梭伦和屋大维C、狄奥多西二世和哈德良D、梭伦和伯利克里15、1832年英国进行第一次议会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B、工业革命的进行C、农民力量的壮大D、金融资本主义的发展16、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政体是A、君主立宪制B、总统制共和制C、内阁制共和制D、代议制17、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不同于英国的君主立宪是A、宰相对议会负责B、宰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C、宰相只对皇帝负责D、代表资产阶级利益18、之所以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是因为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揭示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C、吸取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D、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9、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发生的地点是①英②法③德④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俄国“二月革命”的性质为A、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B、资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C、废除农奴制的革命D、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21、下列各项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B、第一五年计划建设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2、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雅尔塔体系的形成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23、从生产关系变革的角度而言,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A、朝鲜战争的特需订货对日本的刺激B、战后日本的民主改革C、确立“贸易立国”思想,扩大进出口贸易D、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进行改造24、苏联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是在A、1988年,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后B、“苏联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成立后C、“八一九”事件后D、“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25、决定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本性B、国际组织的建立C、帝国主义扩军备战的结果D、经济的发展二、材料题26、阅读下列材料(8分)材料一康熙中,御旨或命南书房翰林院撰拟。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部分,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在判定文明出现的标志时,有学者将其主要物化为两点:(一)金属器具被比较广泛地使用;(二)已能记载语言的成熟的文字的应用。

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A.一万年前B.黄帝时期C.商周时期D.秦汉时期2.我国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其来源于西周的分封制,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

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鲁国的历史要比齐国历史长B.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C.与宗法制的正统观念有密切的关系D.取决于分封制形成的等级体系3.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

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

”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与制衡B.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D.秦朝的中央官制体现出了此“原理”4.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

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

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

对以上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 基于原来科举录取在南北方的差异 B. 分卷录取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独特性C. 从维护统治秩序的角度平衡地区录取名额D. 体现出科举选才既保证公平又适当照顾5.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

……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此材料说明军机处()①防止了大臣专权②强化了君主专制③取代了内阁权力④扩大了统治基础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6.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 ……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C.慈禧太后的责难和阻挠D.户部的刁难和战略的失误7.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遭遇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1单元综合测试人教版必修1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1单元综合测试人教版必修1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1·安徽皖南八校高一联考)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与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威王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解析: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的封国任免官吏、征税和拥有军队的权利,故、B、、D三项所述行为均具“合法性”。

诸侯称王既不符合分封制的规定,也违背了宗法制,是“不合法”的。

答案: A2.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它具体反映的早期政治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君主专制D.宗法制度解析:本题考查生的解能力。

漫画体现了嫡长子在家庭中的宗主地位,是西周时期宗法制度的典型写照。

答案: D3(2011·安徽淮北高一检测)据齐鲁晚报载,“十五”期间,山东省西部一些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和全省二孩性别比达到1∶20左右。

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从历史角度看,这种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B.举制.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D.郡县制解析: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丝关系强化训练强化训练之上的一种政治制度。

在此制度下,人们特别注重家族的血缘传承,普遍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它的现实影响就是重男轻女,从而造成男女比例失调,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增高。

B、、D三项与重男轻女观念无关。

答案: A4.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其中“海内皆臣”一句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国家一统,皇帝集权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解析:本题考查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海内皆臣”说明秦已实现大一统,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答案:5.“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三大题(3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61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下面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西周推行“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宗法制,其根本目的是()A. 划分血缘关系的亲疏B.维护和巩固政治联系C.调节贵族之间的矛盾D.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2.“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3、《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

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4.宋代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5.唐朝中央政府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6.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7.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C. 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D. 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8.周恩来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

【教育资料】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模块综合测评试卷(解析版)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模块综合测评试卷(解析版)学习精品

模块综合测评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左传·昭公》中写道:“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藩屏周。

”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政治意图是( )A.灭亡殷商B.巩固统治C.镇压叛乱D.恩及兄弟B[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以藩屏周”可知分封制的目的是巩固统治。

] 2.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 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B[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出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强化,因此答案为B项。

]3.《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辨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

《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

”上述材料说明(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D[根据题干材料内容明确“左右丞”“制纠弹之官”等皆为监察官,从不同时期的史书对其职责的规定可知监察制度不断完善,故D项正确。

]4.明代大学士叶向高曾说:“臣备员(指叶向高谦称自己在内阁凑数)六年,百凡皆奉圣断,毫不敢欺负,其六部事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材料反映了当时( )A.君主大权独揽B.内阁受到六部非议C.丞相权力极大D.宦官参政妨碍阁权A[通过材料不难发现,“百凡皆奉圣断”,“圣”就是君主的意思;“其六部事务,尽听主者”,“主”是指六部尚书。

此处反映了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君主大权独揽,内阁并无实权。

2019版本人教版本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检测试卷试题含解析.doc

2019版本人教版本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检测试卷试题含解析.doc

模(:60 分分:100分)一、 ( 本大共 25 小 , 每小 2 分, 共 50 分)1.《中国大百科全》中 : 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关系族人行管和置的制度”。

种制度是 ( ) A. 分封制 B.宗法制 C. 郡制 D. 世制解析 :B 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宗族关系分配政治力的政治制度,故 B 正确。

2.“秦廷有集之制⋯⋯君臣集 , 犹与春秋列国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制独伸之象。

”材料秦朝集制度()A.有利于皇帝决策集思广益B.承先秦的分封制度C.有效解决了皇与相的矛盾D.化君主个人独裁解析 :A从“君臣集⋯⋯亦非一君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制度不是君主独裁, 而是有利于皇帝决策吸取他人意, 故 A 正确。

3. 比下列甲、乙两 , 由甲到乙所反映的本是()A. 中央官吏日益增多B. 以分集C.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权力分到兵部解析:B 甲图反映的是秦汉的三公九卿制, 乙图反映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三公九卿制下, 丞相权力很大, 威胁皇权; 而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 , 三省之间相互制约 , 相权一分为三 , 从而保障了皇权的独尊 , 故 B 项正确。

4.《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 , 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 得知中举后, 竟高兴得发了疯。

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A.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B.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C.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D.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解析 :A材料“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 ,表明科举制使士人的心理发生扭曲 , 人性得不到应有的伸张, 故 A 项正确。

5.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 “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 与中国大臣 , 无论京内京外者 , 文书来往 , 用‘照会’字样。

两属员往来 , 必当平行照会。

”这说明( ) A.英国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B.中国的行政主权遭到破坏C.清政府失去了外交自主权D.清朝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解析 :D材料规定突出的是中英来往时人员的平等, 打破了清朝的朝贡体系和天朝上国观念, 故 D项正确。

第一单元 单元检测试卷(一)(含答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一单元 单元检测试卷(一)(含答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单元检测试卷(一)一、选择题(16个小题,每题3分,计48分)1.(2024·驻马店高二校联考)《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

”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理念相较于商朝( )A.不再尊崇上天鬼神B.重视加强中央集权C.更加重视民心向背D.重视儒家思想的作用答案 C解析 据材料可知商朝重视鬼、神,神权色彩浓厚,借助神权强化统治,周人尊崇礼法,贵尚施惠,虽然敬奉鬼神但更重视百姓,反映了西周统治者重视民心向背,C项正确;周人“事鬼敬神”而非不再尊崇上天鬼神,排除A项;商周时期还没有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项;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末年,排除D项。

2.(2024·山东名校联盟联考)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普遍推行赋税制度,包括军赋方面的改革,如鲁国的“作丘甲”“初税亩”“用田赋”、郑国的“作丘赋”、楚国的“量入修赋,赋车籍马”、陈国的“赋封田”,等等。

这些举措旨在( )A.体现以民为本的追求B.构建中央集权的体制C.削弱世袭贵族的特权D.应对战乱纷争的局面答案 D解析 战国时期,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不断,各国变法普遍推行赋税制度,包括军赋方面的改革措施,这都是为了应对战乱纷争的局面,以争取在兼并战争中的优势地位,故选D项;战国时期的变法所推行的赋税制度及有关军赋方面的改革措施,是为了富国强兵、保证其在兼并战争中的物资供应,A、B两项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诸侯国普遍推行赋税制度改革的措施与削弱世袭贵族的特权无关,排除C项。

3.(2023·海南卷)据东汉《乙瑛碑》载,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一名百石卒史来守庙并掌管礼器(流程如图)。

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 )(注:①—⑦表示处理此事的先后步骤)A.国家行政中枢权力的逐渐扩大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巩固C.传统社会道德秩序的渐趋规范D.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答案 D4.(2024·大理高二联考)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经历了秦汉时期郡县两级制,魏晋时期州郡县三级制,唐代道州县三级制,宋代州(府、军、监)和县两级制,清朝省府县三级制的演变调整。

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历史必修1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项25题,每题2分,共50分)1、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A.丞相 B.御使大夫 C.太尉 D.诸卿2、从明朝废除丞相到清朝设立军机处,说明了A.皇权日益加强 B.封建国家军事实力不断加强C.相权战胜皇权 D.近代民主制度雏形出现3、在《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中,都涉及到的是①开埠通商②开办工厂③割占土地④战争赔款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4、“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

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

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

”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C.国民政府对日态度发生了变化 D.卢沟桥事变的爆发6、五四运动的主旋律是A.爱国主义精神 B.民主和科学精神C.追求真理的精神 D.勇于解放精神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A.北伐战争失败 B.日军大规模侵华C.西部急需开辟革命根据地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8、我国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A.多党合作、长期共存 B.多党执政、互相监督C.中共为核心的多党联合执政 D.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9、党和政府在少数民主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平等C.民族团结 D.共同繁荣10、根据“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其最重要的原则是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11、新中国建立后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这一政策破产的标志是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国与苏联等17国建交 D.中美建交12、中国积极推进与下列哪些地区性国际组织相关的区域合作①亚太经合组织②北美自由贸易区③联合国④上海合作组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13、希腊城邦最突出的特征是A、小国寡民B、以血缘关系组织在一起C、城邦之间没有任何往来D、实行奴隶制14、下列属于公民法调解范围的是A、罗马公民之间B、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之间C、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D、罗马公民与奴隶之间1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含义是A、宪法由君主主持制定B、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C、议会由君主负责召开D、君主权利受宪法制约16、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实行A、资产阶级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人民民主专政制D、邦联共和制17、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不包括A、欧文B、卢梭C、圣西门D、傅立叶18、下列哪项不是《共产党宣言》的观点A、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B、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C、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D、通过资产阶级的改革建立社会主义社会19、下列有关第一国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B、领导机构是临时中央委员会C、通过了马克思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D、马克思被选举为临时中央委员会总书记20、巴黎公社体现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1)、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2)、以阶级斗争争取工人阶级自身的解放(3)、夺取资产阶级的资本(4)、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A、(1)(2)(3)(4)B、(2)(3)(4)C、(3)(4)D、(1)(2)(4)21、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俄国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B、打破了资产阶级一统天下的局面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A、雅尔塔体系的确立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C、杜鲁门主义的出笼D、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23、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点是A、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C、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24、坚持独立主义的外交政策,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主张的是A、戴高乐B、马歇尔C、丘吉尔D、舒曼25、当代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A、第三世界日益崛起B、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C、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D、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选择题答题表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材料解析题26、阅读下列材料:(6分)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各单元测试题(全册 共8个单元 附解析 10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各单元测试题(全册 共8个单元 附解析 10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各单元测试题页) 109附解析个单元8共(全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100满分分钟:45时间() 分编者选题表题号知识点中易 4 、32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6 、57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4 、12、1113 、10、 9、8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9 、18、1620 、17、15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综合21 22 ,小题20本大题共(一、选择题) 分60共,分3每小题,莫如亲亲,捍御侮者;犹惧有外侮,怀柔天下也)指周(“其1.故以亲屏( ) ”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周。

拱卫王室统治B. 建立大宗小宗体系A. 扩大统治范围D. 明确宗室血缘亲疏C. 由“以亲屏周”可知其目的在于拱卫王室统治。

:B 解析2.以嫡,纣王虽幼;不得立,系庶出,“微子启虽长:《吕氏春秋》记载( ) ”材料反映了立。

宗法制的基本法则B. 财产继承的原则A.C. 兄终弟及的传统D. 任人唯才的要求页109 共页1 第以嫡立”反映的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地,“虽幼不得立”,“庶出:B 解析体现了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位间的关系立于宗庙的先人对神灵崇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祖先祭祀上。

)朝(商3.。

类似于周族的大小“宗”,“示”有大小之别。

称之为“示”,王的神主成为区别血缘亲疏的标记,大小“示”的祭祀规格与仪式有所不同,,维护着有关的等级秩序……从兄弟之间到父子之间的权力世袭继承( ) 逐步成为国家权力运作的核心。

材料主要表明了商朝已经有了规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A. 宗法制度出现并运用到权力继承上B. 重视血缘传承及基于血缘亲疏的权力运作C. 形成了浓厚的“家国同构”治国理念D.项A故,规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出现在西周而非商朝时期:C 解析B故,宗法制度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经出现而非迟至商朝才出现;错误项错误它们之间无一不是,等级秩序到继承制度礼仪、从祭祀规格、;这就表明了商朝统治阶级重视血缘继承,以血缘关系作为权力纽带的,治国理念“家国同构”浓厚的;项正确C故,以及与之相关的权力运作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

这种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袭制解析:B 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2.“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 )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C.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解析:A 从“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而是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项正确。

3.比较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图到乙图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央官吏日益增多B.以分权实现集权C.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权力分到兵部解析:B 甲图反映的是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乙图反映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很大,威胁皇权;而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相权一分为三,从而保障了皇权的独尊,故B项正确。

4.《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

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 )A.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B.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C.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D.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解析:A 材料“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表明科举制使士人的心理发生扭曲,人性得不到应有的伸张,故A项正确。

5.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

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这说明( )A.英国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B.中国的行政主权遭到破坏C.清政府失去了外交自主权D.清朝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解析:D 材料规定突出的是中英来往时人员的平等,打破了清朝的朝贡体系和天朝上国观念,故D项正确。

6.“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

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这一首歌谣描绘了( )A.三元里抗英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爆发解析:B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金田”得知描绘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故B项正确。

7.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B.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C.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D.促使知识分子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解析:C 据材料“直截了当地讲救亡”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故C项正确。

8.1899年,慈禧册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计划废黜光绪帝,但溥儁不获外国公使承认,慈禧被迫停止废立计划。

义和团运动中,载漪与载勋等利用义和团排外。

1901年,清政府与联军议和时,载漪被指为“首祸”要求惩办。

1902年,清政府下令将载漪、溥儁父子流放x疆。

据此可知( )A.列强开始干涉中国内政B.晚清政府进一步走向沉沦C.晚清统治集团发生分裂D.义和团运动引发朝廷内争解析:B 列强开始干涉中国内政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A 项错误;据材料“溥儁不获外国公使承认,慈禧被迫停止废立计划”“1901年,清政府与联军议和时,载漪被指为‘首祸’要求惩办。

1902年,清政府下令将载漪、溥儁父子流放x疆”可知晚清政府进一步走向沉沦依附于列强,B项正确;C、D两项材料体现不出。

9.有学者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了,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

这种不朽的业绩难道不值得我们今天给予热情的歌颂吗?”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A.促进了中国民主思想的传播B.推翻了封建等级制度C.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开端D.具有民主革命的一面解析:D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民主革命的一面,故D项正确。

10.“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这一事件( )A.体现强烈的爱国精神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推翻君主专制制度D.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解析:A 从材料提供的信息看反映的事件是五四运动,结合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B、C两项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D项是国民革命的意义。

11.右图是冯玉祥在1939年所作的漫画。

画上的白话“打油”诗是:“妈妈在前爸爸在后弟弟播种哥哥打寇男女老少齐报国仇多产粮米把倭打走”。

该漫画的主旨是( )A.嘲讽日寇对华侵略B.鼓励发展农村经济C.号召百姓积极抗日D.赞扬国共合作抗日解析:C 该漫画的主旨并不在于嘲讽日本的侵略,而在于号召百姓积极抗日,故A项错误,C项正确;鼓励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是抗日,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国共合作,故D项错误。

12.下图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代尺。

适合填入图中空白处的是( )A.开天辟地B.握手言和C.分道扬镳D.走向成熟解析:D 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D项正确。

13.该电报(如下)发于哪场战争中( )粟张,并告华东局,陈邓,中原局:齐辰电悉。

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

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应。

军委佳亥(9日21—23时)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解析:C 根据材料可知参战军队为华东解放军、中原解放军,指挥者为粟裕、陈毅、邓小平等,材料又涉及徐州,可知该战役是淮海战役,故C项正确。

14.下面两张历史照片反映的史实共同说明( )A.中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中国睦邻友好政策取得重大成果C.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D.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孤立政策破产解析:D 中美建交于1979年,A项错误;美国非中国邻国,B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世界格局未发生根本性变化,C项错误;图片信息共同说明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孤立政策破产,故D项正确。

15.《欧洲历史》说:“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代议制形式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

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这说明了( )A.古希腊民主与近代西方民主是完全不同的B.雅典民主强调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C.雅典民主比西方代议制优越D.西方代议制是直接民主解析:B 材料“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反映了雅典民主强调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故B项正确。

16.《查士丁尼法典》序言中写道:“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这句话表明( )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C.罗马法对近代欧洲法制影响深远D.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解析:D 材料强调了法律的重要作用:治理国家、巩固统治,D项正确。

A项不正确,罗马法可以缓和社会矛盾,而不是消除;B项错在“唯一”;C项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17.《欧洲文明扩张史》中说:“从欧洲的总体看,甚至到19世纪下半叶仍远不能说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都实现了英法式的近代民主。

而且民主的体制与民主的精神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有了议会制,是说有了民主的形式,不等于说有了民主的内容。

”最能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A.1689年《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1875年法国宪法D.1871年德国宪法解析:D 该题实际考查到19世纪下半叶有民主的形式,而无民主的内容的国家。

依据所学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拥有绝对权力,虽然有议会,但是议会的权力很小,D项正确。

18.19世纪上半期,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社会改造方案纷纷提出。

这反映了( )A.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B.民族主义思潮兴起C.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分化D.资本主义走向衰落解析:C 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明显,一些思想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

他们纷纷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社会上先后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潮。

19.巴黎公社会议决定,在市政厅开设公共食堂。

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就在食堂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

饭菜的价格和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午餐标准1.5法郎,晚餐2法郎,每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酒。

就是这样一个公共食堂,也严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

材料主要反映了( )A.公社因财政紧张提倡节俭B.公社的公共食堂管理规范C.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D.公社实行平均主义原则解析:C 材料中没有涉及公社财政状况,故A项错误;公共食堂的管理规范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但非问题的本质,故B项错误;材料“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严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说明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故C项正确;食堂的饭菜需要委员们自己掏钱,未体现平均主义原则,故D项错误。

20.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

”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解析:A 根据材料可知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存在的分歧在于当时是否需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A项正确。

21.下表是某国际组织资料,该国际组织是( )成立时间 1949年组织宗旨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促进欧洲——大西洋地区的民主、法治和福利,保卫成员国的自由与安全总部驻地布鲁塞尔A.北约B.华约C.欧共体D.不结盟运动解析:A 根据题目该组织成员国是为了促进欧洲——大西洋地区的民主、法治和福利,可知其成员国为西欧国家和美国,并且其总部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成立的时间是1949年,可以判断该组织是北约,故A项正确。

2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由盟友成为对手;到了80年代之后又谋求合作。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多极化的发展B.经济全球化的推动C.两国意识形态的矛盾D.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解析:D 美苏间合作也好对立也罢,都是出于自身利益而作的政策调整,国家利益是外交的根本出发点,故D项正确。

2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谈到:“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