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之乐
八音之乐

戏曲的四大行当
丑:属于喜剧的 角色行当,又叫“小 花脸”。分文丑(方 巾丑、彩旦、丑婆等) 和武丑(又称“开口 跳”)等。
戏曲的虚拟性
锣鼓经
是锣鼓乐队中各种乐器相互协作演
奏的一种固定模式,常用曲牌有几十种, 这些曲牌在民间乐事和中国戏曲中应用 很广泛。
戏曲中用于表现紧张、急促的锣鼓经——
戏曲中常作为开场、走场及舞蹈动作的锣鼓经——
戏曲中用于表现紧张、急促的锣鼓经——《急急风》
戏曲中常作为开场、走场及舞蹈动作的锣鼓经——《冲头》
学打锣鼓经
学打锣鼓经
创编表演
要求:
1、根据特定的情景或主题进行创编(如: 孙悟空、跑圆场、开门、关门、骑马、追杀 白骨精、水漫金山寺等) 。也可自拟主题。 2、用锣鼓经配合简单动作进行表演, 能够突出人物形象或场景特点。
谢谢指导!
八 音 之 乐学 打 锣 鼓 经
戏曲的四大行当
生:扮演男性 角色的一种行当。 包括老生、小生、 武生、文武老生、 红生、娃娃生等几 个门类。
戏曲的四大行当
旦:扮演女 性角色的一种行 当。包括花旦、 青衣、老旦、武 旦、刀马旦、贴 旦等。
戏曲的四大行当
净:指在面部勾 画各种脸谱,故又称 大花脸。一般都是扮 演男性角色,包括正 净(黑头、铜锤)、 副净(架子花脸)、 武净(武花脸)等。
锣鼓经
是锣鼓乐队中各种乐器相互协作演
奏的一种固定模式,常用曲牌有几十种, 这些曲牌在民间乐事和中国戏曲中应用 很广泛。
戏曲中用于表现紧张、急促的锣鼓经——急急风》
戏曲中常作为开场、走场及舞蹈动作的锣鼓经——
锣鼓经
是锣鼓乐队中各种乐器相互协作演
奏的一种固定模式,常用曲牌有几十种, 这些曲牌在民间乐事和中国戏曲中应用 很广泛。
八音之乐

同学讨论: 同学讨论:
竹笛、琵琶、埙、编钟、磬这五件乐器分 别是由八音中的那类材料制作的?
竹笛—————竹 琵琶—————丝 埙—————土 编钟—————金 磬—————石
金——青铜类的乐器 (编钟等) ——青铜类的乐器 石——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有青石和玉石 ——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有青石和玉石 (磬等) 丝——各种弦乐器(琵琶、胡琴等) ——各种弦乐器(琵琶、胡琴等) 竹——竹制吹奏乐器(竹笛、萧等) ——竹制吹奏乐器(竹笛、萧等) 匏——葫芦类的植物果实(笙等) ——葫芦类的植物果实(笙等) 土——陶制乐器(埙、陶笛等) ——陶制乐器(埙、陶笛等) 革——主要是各种鼓(悬鼓和建鼓等) ——主要是各种鼓(悬鼓和建鼓等) 木——木头制做的乐器,已经很少见(敔、 ——木头制做的乐器,已经很少见(敔、 柷等)
发展到现在,乐器的分类又以它的 演奏性能为主,分为四大类:吹奏 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和拉弦 乐器
了解新民乐
女子十二乐坊 民乐版《拉德斯基进行曲》
小结: 小结:
民族乐团的演奏让在场的外国观众惊赞不 止,由此可见,越是民族的就越世界的。 通过音乐我们了解一种文化,而通过文化 又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音乐,希望通过这 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屏弃旧观念,用督 智的眼光去重新认识我们的民族音乐,把 它继承和发扬光大。
云锣: 云锣:
属于金属体鸣 乐器族内的变音打 击乐器类, 击乐器类,音色清 圆润、悦耳、 澈、圆润、悦耳、 余音持久, 余音持久,但音量 不大。不是小型民 不大。 族乐队的固定编制, 族乐队的固定编制, 但大型民族乐队中 较为常用
堂鼓:
又称同鼓, 又称同鼓,属 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以木 为框,两面蒙牛 为框, 演奏时, 皮。演奏时,将 鼓放在木架上, 鼓放在木架上, 用双木槌敲击
八音之乐1

中国民族 管弦乐队
吹管乐器组
弓弦乐器组
弹拨乐器组
打击乐器组
唢呐、管子 笛子、笙等
二胡、中胡 革胡等
筝、琵琶、 阮、扬琴等
大鼓、小鼓 大锣、镲等
二泉映月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著名民间音乐家, 江苏省无锡人。他的父亲是当地“雷尊殿”一位道士,擅长演 奏二胡、三弦、琵琶等乐器。 华彦钧4岁丧母,随父亲学习音乐演奏;20岁时,父亲患 病去世;35岁双目失明;因社会动乱、生活无着,道产卖空, 他无法再做道士,只得流落街头,以卖艺为生,饱受了人间的 艰辛和苦难。 华彦钧在二胡、琵琶等艺术作品中体现了相当高的艺术 造诣,《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亲传的琵琶 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被收入了《阿炳 曲集》,成为中国近现代民间音乐研究的宝贵遗产。 《二泉映月》作为中国近现代民族器乐创作的优秀代表, 展现了古老民族的东方神韵。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在第 一次聆听这首乐曲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说:“这首乐曲太 感动人了,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
林丽霞
二 胡
唢 呐
笙
二胡:拉弦乐器,又称
胡琴,木制,琴筒前蒙以
蛇皮。适宜表现深沉悲凉
的内容,也能表现气势壮
观的意境,是极具魅力的
民族乐器。
云 锣
磬
琵 琶
堂 鼓
埙
琵琶:弹拨乐器,木制,
原称“批把”,由演奏方式
而得名。公元四世纪由西 域传入内地,在乐队中应 用相当广泛。
八音:是中国古代 用金、石、丝、竹、 匏、土、革、木等 八类材料制成的乐 器的统称.后来,人们 将民间器乐的演奏 形式也称为八音。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 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 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 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 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 往。
八音之乐1

大型琵琶曲《十面埋伏》,它是根据公元前 202年的垓下决战这一历史事实编写的。 全曲共分 3大部分: 第一部分描述了汉军大战前的准备(一、列 营,二、吹打,三、点将,四、排阵,五、走 队)。 第二部分描绘了两军殊死决战的激烈情景 (六、埋伏,七、鸡鸣山小战,八、九里山大 战)。 第三部分描写楚军战败,项羽乌江自刎的情 景(九、项王败阵,十、乌江自刎,十一、众 军奏凯,十二、诸将争功,十三、得胜回营)。
二 胡
唢 呐
笙
云 锣
磬
琵 琶
堂 鼓
埙
八音:是中国古代 用金、石、丝、竹、 匏、土、革、木等 八类材料制成的乐 器的统称.后来,人们 将民间器乐的演奏 形式也称为八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民族 管弦乐队
吹管乐器组
弓弦乐器组
弹拨乐器组
打击乐器组
唢呐、管子 笛子、笙等
二胡、中胡 革胡等
筝、琵琶、 阮、扬琴等
大鼓、小鼓 大锣、镲等
《八音之乐》教案.doc

《八音之乐》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介绍“八音”的种类及相应的乐器,并听辨其音色。
2.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
【教学目标】1.能积极感受、体验民族乐器的音色,加深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2.欣赏《二泉映月》,探究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掌握“八音”的基本含义,并能说出相应的乐器名称,听辨有代表性的乐器音色。
2.欣赏《二泉映月》,探究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我国民间音乐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
【教学准备】CD机、多媒体。
【教材分析】二胡曲《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教学过程】一、导入。
播放二胡、锣、琵琶、颐呐等乐器演奏的音频片段,请学生分别听辨乐器的音色,并说出乐器名称。
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我们听辨的乐器是西洋乐器还是民族乐器?学生回答。
二、结合音响片段,简介“八音”。
“八音”是中国古代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类材料制成的乐器的统称。
分别出示乐器图片并播放音频,判断属于那类乐器。
学生回答。
三、欣赏《二泉映月》。
1.教师:聆听全曲,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绪感受?学生回答。
2.学生演唱并熟记音乐主题。
3.教师:复听《二泉映月》,音乐主题在作品中以变奏的形式出现了几次?学生回答。
4.教师:作品是如何进行变奏的?音乐情绪又有哪些变化?学生回答。
【课堂小结】1.学生能独自判断“八音”各类乐器的名称及音色听辨。
2.学生在欣赏《二泉映月》作品中,探究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对表达音乐情感所起的作用。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介绍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
2.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
《八音之乐》PPT精选教学课件

我之钓,由观而悟。再而躬身一试。这 一发, 不可收 矣,且 日渐成 隐。这 于钓中 磨练的 道性, 忽一日 却派上 了用场 。辖区 连发数 起抢劫 妇女案 ,案犯 总是选 择天黑 行人稀 疏之地 下手, 调查摸 排,收 效甚微 ,上级 命令限 期抓获 案犯, 我便于 一帮同 事守株 待兔, 这一守 ,就是 半月, 夏日, 蚊叮虫 咬。耐 不住寂 苦,是 钓不上 这鱼的 ,我便 拿出了 钓时的 看家本 领,设 计新的 方案, 抛饵苦 守,待 案犯正 动手时 ,擒了 个正着 。这事 后来让 那位作 家朋友 知道了 ,他对 我风趣 地说“当 初钓鱼 ,你问 我为何 钓上一 条又一 条,又 扔进池 塘里, 为何不 急于起 竿,这 答案你 自己已 经悟解 了。” 看来饵 香鱼必 咬钩, 瞅准时 机起竿 ,鱼是 脱不了 钩的, 这近乎 是钓者 的一种 哲理了 。
我之钓鱼,出之偶然。记得那年,我在 一个乡 村派出 所任所 长。一 个阴雨 绵绵的 日子, 一位在 本地有 点名气 的作家 朋友来 访,见 我整日 被案件 缠身, 搅得心 绪不宁 的模样 ,他得 知为一 起并不 复杂的 伤害案 件,穷 于应付 那些登 门说情 者时, 对我大 谈海侃 钓鱼的 趣事, 劝我摆脱那些纷杂无聊的世事,到 外面去 领略一 下那大 自然的 风光和 钓趣, 并相约 第二日 一同找 一个幽 静的池 塘或河 岸,他 钓我看 。待到 翌日, 我俩来 到一处 池塘, 朋友娴 熟地拴 线挂饵 放竿, 一切都 显得是 那样得 心应手 ,待竿 伸入水 中,他 将竿插 入托竿 器中, 尔后与 我静静 地守着 ,与我 述说着 钓者的 逸闻趣 事,待 我听得 也进入 了他叙 说的角 色中, 他却起 竿坐在 了池塘 边的草 地上, 两眼或 睁或眯 ,目光 似绳, 一道一 道紧紧 盯在那 水面上 的鱼漂 儿,漂 儿动了 一下, 沉进水 中,他 却不急 着起竿 ,待漂 儿浮出 水面, 第二次 又被逮 入水中 ,只见 他肘起 竿升, 一切都 在瞬间 完成, 一条红 色鲤鱼 被甩出 了水面 ,摘钩 后又扔 进了池 塘中, 当我问 他第一 次不见 了漂儿 时为何 不起竿 的缘故 ,他只 是笑而 不答, 然后不 经意的 甩出了 一句没 头没脑 的话: “你不 钓鱼, 咋能体 会钓者 的心思 和感受 。”这样 ,我花 了整整 一日时 间,闲 陪他钓 了一回 ,看着 他钓鱼 动作的 变化, 心情也 随着他 的动作 起伏变 化。这 一日, 他钓一 条,放 一条, 一条鱼 儿也没 有拿回 来,就 凭这让 我这门 外汉也 看出了 点道儿 ,心中 似乎悟 出了个 理儿来 了。
八音之乐

八音之乐说课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号考生李冰,今天我说课的题目内容是第三单元《八音之乐》本次说课我分为五大板块1.教材学清分析2.教学重难点3.教学目标4.教学方法5.教学过程。
首先,我们进行一下教材分析,这一单元与其年级下册中的“华夏古韵”相呼应,是为学生了解民族乐器及器乐音乐而设立的。
在“音乐故事”栏目中,结合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介绍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笛子独奏《姑苏行》配以清淡秀丽的水粉画《水乡》,极具艺术魅力;二胡独奏《光明行》展示了二胡的音色和果敢刚毅的音乐性格;《十六版》《行街》《小放驴》《十番锣鼓》等都是我国各具代表性的器乐合奏形式。
本单元的特色还在于集中认识代表民族打击乐器,并据此安排了学打锣鼓经,模仿戏曲人物出场的手眼身法步等。
在音乐知识方面介绍了八音、弦索、江南丝竹、打击乐器、锣鼓经等。
本节主要介绍中国民间乐器。
音乐故事:楚汉相争。
音乐欣赏:《姑苏行》《光明行》《十六版》。
再来做一下学情分析:现在绝大多数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文化接触较少,大多数都不甚了解,一部分学生甚至存在“听不懂”的偏见,因此,紧紧围绕本单元依次展开,每一课时选择一个不同的主题。
并且我们教的学生大多是县级或乡镇的学生,他们虽然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从小对音乐方面的知识了解的较少,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方面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欣赏与分析2通过讲故事、欣赏、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有关材料,以及音乐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对个大型曲目的欣赏和分析理解。
教学目标是1介绍八音乐器,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中国民间乐器。
2通过音乐与古石像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出的情绪特征3通过欣赏《光明行》来了解中国民间器乐曲的演奏形式、风格特征4通过学习和欣赏让学生认识到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
下面我说一下本节课我设计到的教学法,首先教法有,教师讲解、赏析、小组竞赛、带有尝试性活动的教学方式。
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八音之乐

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八音之乐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八音2.掌握八音的基本概念和特点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4.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八音和其基本概念、特点;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八音的审美特点,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了解八音1.1 通过播放乐曲或演示乐器使学生了解八音。
1.2 定义和解释八音。
八音是指古代乐律中分为八类的乐器。
它们分别是钟、磬、竽、琴、瑟、筝、管、笙。
这八种乐器代表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声响和音乐的认识和把握。
1.3 向学生介绍八音的传统位置钟、磬、竹(竽)在前,瑟(古琴)、箫在左,筝、琴在右。
2.了解八音乐曲2.1 让学生听取古代八音乐曲,例如:•《广陵散》古琴曲(瑟乐)•《清平乐》笙、竹曲•《大明乐》钟、鼓、簧等弦乐器合奏曲•《古调单弦吟》弹弦乐曲•《清明上河图》筝曲2.2 制作八音乐曲的音乐理论材料制作八音乐曲的音乐理论材料,介绍各类乐器的演奏方法和特点,包括演奏技巧、调式和音乐表现形式。
3.学习八音乐曲3.1 点评八音乐曲,让学生认识到各类乐器的特点。
针对每首八音乐曲进行分析,以便使学生能够理解每种乐器的特点,了解每首乐曲的风格和特色。
3.2 用心体验、欣赏各种八音乐曲。
让学生听、看八音表演或自己演奏,感受古代八音乐曲所表现的生活情感和人文情趣。
3.3 组织学生进行八音表演。
•学生可以分组演奏八音乐曲,展示不同的乐器演奏特色。
•学生可以编排八音合奏乐曲,让学生自己通过不同乐器的演奏相得益彰。
•学生可以在课外创作八音乐曲,拓展并深化其音乐造诣。
四、教学手段•讲解、演示;•音乐播放和欣赏;•试奏和练习;•演唱和表演;•互动合作。
五、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在演奏、表演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八音的认知和掌握能力。
2.通过口头问答,了解学生掌握音乐构成和音乐表现等基本概念的情况,评价其音乐理论方面的学习。
八音之乐---十面埋伏

四面楚歌
乌江自刎
有图像的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1
1
2
3
4
你知道吗?
笛子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竹制吹管乐器。主要分为: ( 曲笛 )和(梆笛 )。
梆笛曲
曲笛 曲笛较长,音色柔和,因伴奏昆曲
而得名。曲笛音乐音调丰厚圆润,柔美流畅,旋 律往往呈波浪式起伏,旋律往往呈波浪式起伏, 节奏较为舒展、平稳。乐曲情绪顿挫有致,抒 情委婉,富于歌唱性。
拉德斯基进行曲
瑶族舞曲
西 洋 管 弦 乐 队
民族管弦乐队
八音之乐
八音——八音是中国古代制作 乐器的八种材料,分别是来人们 将民族器乐的演奏形式也称为 八音。
磬
锣
古 筝
笛 子
笙
埙
堂 鼓
梆 子
讲故事:
关 键 字
垓下之战 逐鹿中原
十面埋伏
梆笛
梆笛较短小,音色刚劲明亮, 因伴奏梆子戏而得名。
唢呐:唢呐是一种古老的外来乐器。早在一千
八百多年前,就在山东菏泽、济宁等地流传,后 来遍布全省,成为山东派唢呐。
考考你:
仔细听辨乐器音色,说出演奏乐器。
谢谢大家
《八音之乐》教学设计

《八音之乐》教学设计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体验民族器乐经典作品,能够对民族器乐作品产生兴趣;乐于了解民族器乐的发展史,了解八音乐器分类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音乐与故事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及乐曲所要表现的情绪特征;通过对比欣赏来了解中国民族器乐的演奏形式、风格特征。
3.“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八音之乐,初步认识中国民族乐器及其分类。
通过作品欣赏,了解中国民族器乐曲的演奏形式、风格特征。
初步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能够用语言简单描述乐曲的意境。
教学内容:1.介绍中国民间乐器及八音乐器的分类法。
2.音乐故事:楚汉相争。
3.音乐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笛子独奏曲《姑苏行》、二胡独奏曲《光明行》。
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讲故事、欣赏、讲解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音乐以及相关文化。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并进入作品,了解中国民族乐器及其分类。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1)导入传说在远古时期,补天的女娲娘娘看到人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地劳作,便采撷了天籁之音(大自然的声音)以供劳作的人们愉悦身心……自此华夏大地便有了音乐。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民间音乐也是其中一颗明亮的星星,大家都知道哪些民族乐器呢?(多媒体展示典型乐器,如:埙、编钟、编磬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初步了解中国民族民间乐器。
结合乐器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八音乐器分类法,八音是由七音扩充而来的八声音阶。
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民族器乐演奏形式也称八音)(2)介绍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分类吹管乐器组、弓弦乐器组、弹拨乐器组、打击乐器组。
(多媒体展示乐器及其音色,如:唢呐、二胡、琵琶、排鼓等)2.欣赏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1)简介琵琶。
琵琶属于弹拨类乐器,是历史悠久的弹拨类乐器之一,音域宽广、表现力极强。
(2)介绍《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简析乐曲结构。
八音之乐

❖ 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以高中音为主,缺少 低音乐器,演出的编制有弹性,并非固 定;
❖ 现代民乐团参考西方的编制分为吹、弹、 打、拉四个家族。乐团的整体音域较大, 每个家族都有高、中、低音乐器,并且 应用近代发明的低音键笙、低音唢呐等 等乐器。
八音之乐
民乐团
❖民乐团,是中国近代发展出的一种 以中国民族乐器为基础,再学习西 方交响乐团的编制,而成立的乐队 类型。
民乐团特色
❖ 民乐团一般分为吹、拉、弹、打四组。
❖ 胡琴对应交响乐团的小提琴、中提琴,并引 进了西方的大提琴及低音大提琴来加强低音 声部;
❖ 唢呐和改进过的扩音笙来代替铜管及木管乐; ❖ 打击乐器运用了定音鼓、军鼓等西洋乐器。
竹
丝
土
金
革
匏
石
木
❖其演奏手法十分丰富,左手 有揉弦、自然泛音、人工泛 音、颤音、垫指滑音、拨弦 等,右手有顿弓、跳弓、颤 弓、抛弓等。
笛子
❖ 笛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 器之一,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 笛。
❖ 笛子常在中国民间音乐、戏曲、中国民族 乐团、西洋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 是中国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
古筝
❖古筝是古老的民族乐器,属于弹拨 乐器,
❖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 “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 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目前 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
• 八音是中国古代用:
金、石、土、革、丝、木、 匏、竹 等八类材料制成的 乐器的统称.
❖ 金——青铜类的乐器 (编钟等) ❖ 石——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有青石和玉石(磬等) ❖ 丝——各种弦乐器(琵琶、胡琴) ❖ 竹——竹制吹奏乐器(竹笛、萧等) ❖ 匏——葫芦类的植物果实(笙等) ❖ 土——陶制乐器(埙、陶笛等) ❖ 革——主要是各种鼓(悬鼓和建鼓) ❖ 木——木头制做的乐器,已经很少见
《八音之乐》说课

《八音之乐》说课李娜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八音之乐》,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教与学的方法和教学流程三个方面来展现这堂课。
一、首先来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本课为七年级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属于音乐理论与欣赏的综合课。
本课与六年级下册中的“华夏古韵”相呼应,是为学生了解民族乐器及器乐音乐而设立的。
在音乐知识方面通过八种不同的器乐材质,带领学生走进民族乐器世界。
在“音乐故事”栏目中,结合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介绍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同时更深入的了解了琵琶的构造及音色特点。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武曲,出色的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垓下之战的激烈战况,乐曲壮丽辉煌,风格古典奇特,在古典音乐中十分罕见。
2、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指定为:1)、知识目标:学习“八音”掌握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常识;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体现出的情绪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赏析作品培养学生感知音乐、表述音乐、提升音乐的能力。
3)、情感目标:从整体上认识中国民间乐器,建立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良好态度。
3、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深度挖掘教材后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看图、辨音、赏乐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音乐的立体思维,在音乐中描绘场景,从场景中分析音乐。
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来说一说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现状,基于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情景创设法:学生在悠扬的民族音乐中进入教室,为本课学习烘托气氛;在欣赏《十面埋伏》前,用“四面楚歌”的故事为学生做情绪铺垫。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八音之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八音之乐》教案以下是出guo的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八音之乐》教案,欢迎大家浏览查看。
更多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八音、音乐故事、民族乐器听辨与乐曲欣赏。
2. 音乐知识方面讲解八音和八音代表的乐器,音乐表现上听辨乐器的音色。
“音乐故事”栏目中,结合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介绍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欣赏笛子独奏《姑苏行》二胡独奏《光明行》。
3. 这一单元与七年级上册中的“华夏古韵”相呼应,是为学生了解民族乐器及民族乐曲而设立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对本课的知识体系比较缺乏,现在学生普遍偏爱流行音乐。
2.七年级上册《华夏古韵》的学习,学生对古代乐器有一些解和认识。
欣赏课学生活动一般比较少,课堂气氛不活跃,因此我变换教学手段,在欣赏中也让学生动起来,以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从直观感官上吸引学生,用问答、讲故事、视频、视唱、竖笛吹奏、律动表演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意图使学生在今后的学生生活中喜欢我们的民族音乐。
3.如何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是本课的一个困难点。
(三)教学环境分析本课是欣赏课,视频播放、听赏的乐曲和展示的乐器图片较多,我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八音知识,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古代八音分类及代表乐器。
2.学生通过《十面埋伏》中的音乐故事《楚汉之战》,了解《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及创作背景,能分析《十面埋伏》及它的情绪、场面,能复述《楚汉之战》的故事。
3.学生能听辨出欣赏曲目中演奏乐器的音色。
4. 欣赏《姑苏行》《光明行》学生能视唱《姑苏行》的主旋律,能用竖笛吹奏《姑苏行》的主旋律。
能随《光明行》的音乐做律动表演。
5.学生了解现代民族乐器的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音乐与视频欣赏的形式,问答、听辨音色让学生了解古代民族乐器八音分类。
2.能听辨出欣赏曲目中不同乐器的音色,听赏、视唱、竖笛演奏、表演等形式了解《姑苏行》《光明行》的演奏形式、分析乐曲的风格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小结
这首乐曲的引子被称为“叹息音调'. 音乐材料只有五个音,虽然短小,但在情 感或风格上为整首乐曲奠定了基调。它采 用下行旋律线、前紧后松的节奏形态,以 及由弱到强的力度,表达了作者心中的苦 闷与哀叹。
复听《二泉映月》,音乐主题在作品中以变奏的形式共出 现几次?
探究:
作品中是如何进行变奏的? 音乐情绪又有哪些变化?
第三单元
八音之乐
音乐欣赏
请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乐器 的音色?
这些乐器有何共性特征?是西 洋乐器还是民族乐器?
你了解下面的中国民族乐器吗?
埙
音乐知识卡
八音 中国古代用金、石、丝、竹、匏
(páo)、 土、革、木等八类材料制成 的乐器的统称。后来人们将民间器乐的 演奏形式也称为八音。
你了解下面的中国民族乐器吗?
对比聆听变奏一与变奏二音乐片段,分辨出其旋律上有何异同?
变奏一
变奏二
小结:两个变奏主题虽只有一音之差,变奏一旋律线上行变奏二旋律 线下行,所以变奏二的音乐情绪较变奏一而言充满了愤懑与惆怅。
听变奏三音乐主题片段,感受音乐节奏较前两个音 乐主题而言是密集还是稀疏?
密集
变奏三把音乐主题隐藏在音符当中,使节奏历经生活磨砺的社会底层 劳动者生活的艰辛与苦楚,以及他们在苦难中磨炼出的倔强而刚毅的性格, 同时也体现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埙
云锣
金类 ——金属制成
磬﹙qìng﹚
石类
——用石料或 玉制成
若干个磬编成一组,挂 在木架上演奏,主要用于 宫廷音乐。
笛子
竹类
——用竹管或 竹片制成
笙
匏(páo)类
——乐器特点, 具有一个圆形或 椭圆形的音斗, 古时候常以匏做 笙斗,故将此类 乐器称为匏类。
埙土类 ——用陶土制成 Nhomakorabea堂鼓(又称同鼓)
小结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所采用的变奏是中国民间音乐 比较有代表性的创作手法。是我国民间音乐常见的变奏体 曲式结构。
音乐家故事-------
华彦钧1893---1950
民间艺人,因为双目失明, 人称瞎子阿炳。代表作品有二胡 曲《二泉映月》《听松》,琵琶 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革类 ——发音部分用皮 制成
梆子(又名梆板)
木类 ——用木制成
二胡
——因二胡其弦为 丝制,故属丝类
欣赏:二胡独奏
《二泉映月》
聆听乐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情绪 感受?为什么?
聆听乐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情绪 感受?为什么?
作品音乐情绪哀怨、深沉
请同学们边听边画出此乐句的旋律线。
请思考:
旋律线是上行还是下行?节奏形态是前 紧后松还是前松后紧?力度由弱到强还是 由强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