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课程标准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中医基础》是中药制药专业的基础课。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疾病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课程主要研究并讨论了五脏六腑、气血津液、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辨证和一些常见疾病的辨证。
该课程的后续课程有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等。
1. 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以中医学的观念指导中药材的使用,为理解中药材的药理、药性及安全用药提供保证。
2. 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程以培养中药调剂工职业技术能力为目标,按照药品相关行业技术领域相关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国家相关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重构,强化中药调剂工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并通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本课程教学内容应与《国家职业标准中药调剂工》所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相结合,安排学生参加中药调剂工(中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 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中药制药专业相关的调剂制备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为依据来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的设计“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继承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的同时,适度增加了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和研究和成果,以反映中医学现代化的要求。注重中医基础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在对中医学的
基本理论充分阐释的同时,适度指出它们的临床指导意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融合专业理论知识和中药调剂工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以达到培养学生具备从事中药调剂工作能力的目的。
其课程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同的工作任务对应不同的学习情境,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工作过程;
②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教学内容;
③实行模块化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
④技能鉴定、专兼职教师共同评定考核。
二、课程目标
1.终极目标:
根据中药制药专业中药调剂工岗位对技能的要求,参照中药调剂工职业标准,以五脏六腑、气血津液、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辨证和一些常见疾病的辨证为教学内容,在模拟中药调剂工作情境的教学环境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任务驱动教学原则,使学生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评价六个步骤,开展对学生中药调剂岗位的职业能力训练,最终培养学生能够胜任中药调剂工作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养成安全从事中药调剂工作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
2.具体目标:
2.1 知识目标
(1)能列举《中医学基础》的几部分内容,表述中医学的几个特点。
(2)能概述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概述脏与腑、五体、官窍的生理关系,表述心与肾、肝与肾、肝与脾、肾与肺的关系。
(3)能表述阴阳的概念和阴阳之间的关系,五行的概念和五行之间的关系,概述五行在中医学的应用。
(4)能表述气血津液的概念,列举人体中最重要的四种气,表述其功能;能表述气血津液的功能及气和血的关系。
(5)能表述经络的概念和组成;辨认表里关系的经脉;辨识正经和奇经;概述经络的主要功能和主要应用。
(6)能表述病因病机的概念,列举基本病机;列举常见的外感病因,概述六淫的致病特点。
(7)能列举望、闻、问、切诊的主要项目和临床意义。
(8)能列举常用的辨证方法,识别常见的五脏病症及感冒、咳嗽、中暑、伤食、胃痞、胃痛、泄泻、便秘头痛、眩晕不寐、痹症实火症虚证。
2.2 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形成中医学整体思维方式;具有运用中医学知识辨证的基本技能;具有运用中医学基础知识指导用药的技能;具有对病证结果进行分析和编制报告的能力。
(2)方法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通过各种媒介获取技能、提高技能,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查阅、收集、整理、分析相关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社会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具有与人交流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具有解决问题能力和社会应变能力;具有创新精神。
2.3素质目标
(1)思想品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修养、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2)文化素质:具有完备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节约资源、爱护环境、安全生产、清洁生产的观念及基本知识。
(3)职业素质:掌握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奋工作、奉献社会等职业道德;具有较好的社会交往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4)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心理卫生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体制健康标准;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能力、劳动态度和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
三、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
学习情境表具体安排如下:
学习情境表1
学习情境表2
学习情境表3
学习情境表4
学习情境表5
学习情境表6
四、实施建议
4.1教材编写
(1)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教材模式,充分体现任务引领的特点,以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项目教学形式进行设计,通过工作任务的分析,把握本课程的技能点和知识点,按照必须、够用的原则,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内容。
(3)教材编写考虑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采用图文并茂、多媒体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结合经典实验,同时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使教材富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并反映出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
4.2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任务引领的教学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潜能,增强学生掌握技能的实效性。
(2)创设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的情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技能实训为主线,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学生的反复训练,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3)选用典型病例分析,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4)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的培养,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3教学评价
(1)建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具有严谨的学风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2)结合上课过程中表现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3)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核评价。
4.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1)充分利用实物、投影仪、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电化教学手段以及实训室资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自己的职业综合素质。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跨校的多媒体课程资源数据库,努力实现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促使教学从单一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