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_潘辉
中国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国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问题概述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
然而,在利用外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外资流入仍然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发达城市;其次,市场准入限制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关键领域;第三,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问题分析2.1 外资流入不平衡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沿海地区和发达城市的开放政策。
这导致了全国范围内对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差异性。
相比之下,内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受到了较少的关注和投资。
这种不平衡现象可能导致经济间断性增长,并限制了整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提升。
2.2 市场准入限制尽管中国已经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改革成果,并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降低了很多行业领域涉及到自由市场的限制,但一些关键领域仍然存在准入限制。
比如金融、能源和电信等领域对外资的准入有所限制。
这对于吸引投资人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并阻碍了中国经济向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
2.3 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尽管中国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改善知识产权法律和执法情况,但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仍时有发生。
这给某些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开展业务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三、解决对策3.1 促进内陆地区发展为缓解外资流入不平衡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推动内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税收优惠政策等激励措施,以吸引更多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到这些地区。
3.2 加强市场准入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
政府可以加快金融业、能源和电信等行业的开放进程,降低外商在这些领域的准入门槛,并提供更多投资机会。
3.3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中国应该持续改善知识产权法律和执法体系,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同时,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推动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国际标准,并不断提高企业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利用外资的现实隐忧与对策建议
利用外资的现实隐忧与对策建议长期以来,利用外资是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实际利用外资自2003-2014年保持了十二年的全国第一。
但2013年以来,江苏利用外资呈下降态势,并在2015年被广东超过。
今年上半年,根据商务部口径,江苏实际使用外资131.68亿美元,重回全国第一。
但同时也要看到,江苏利用外资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要保持在全国的位次不后移仍面临不少挑战。
江苏利用外资的环境和形势分析一是全球经济总体复苏缓慢,跨国投资增长乏力。
我国在2015年吸收外资的全球排名从第一降到第三,吸引外资进入总量趋稳的结构调整期。
在这一背景下,江苏利用外资在总量上要有所提升难度不小。
二是制造业吸引外资规模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高端制造业吸引外资有望提升。
我国当前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
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向东南亚国家转移。
与此同时,江苏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内竞争。
另一方面,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先进制造业不断发展,在这个方面,江苏具有一定的优势,应努力将高端和先进制造业打造成吸引外资的新亮点。
三是服务业利用外资呈上升趋势,成为吸引外资的主力军。
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从2011年起已经连续4年超过制造业。
一方面源于我国服务业不断扩大开放,外资服务业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宽,另一方面我国人才和科技实力的增强与现有外资转型升级、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紧密契合。
可以说,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提升是确保利用外资总量提升的关键。
江苏目前仍然是以制造业利用外资为主,加快服务业利用外资的任务非常紧迫。
四是利用外资的制度和政策竞争更趋明显。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自贸区试验,在自贸区的改革举措没有得到复制推广之前,江苏既是“成本高地”,又是“制度和政策洼地”,同时面临来自三个区域的竞争压力,一是本已具有低成本优势的东南亚国家在加入TPP后又增添制度优势,二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上海、广东、福建、天津自贸区的虹吸压力,三是中西部一些地区出台特殊的优惠政策,在吸引体量大、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外资。
长三角地区利用外资变迁及其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长三角地区利用外资变迁及其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外资在中国的投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的投资。
这些外资企业的发展对长三角地区的就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利用外资变迁及其对就业结构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和参考依据。
长三角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部分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产业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
长三角地区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外资企业在长三角地区的投资领域涉及制造业、服务业、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外资企业在长三角地区的投资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变化、环境污染等。
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对外资企业投资长三角地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研究长三角地区利用外资变迁及其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梳理长三角地区利用外资的历史变迁,分析外资在长三角地区的主要投资领域和特点;其次,分析外资企业进入长三角地区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包括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就业岗位的影响;探讨应对外资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有效政策建议。
1.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以制造业为主导,同时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长三角地区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链水平,实现产业升级。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长三角地区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科研实力雄厚。
长三角地区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团队,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
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长三角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核心地带,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交通条件。
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一、引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外资的流入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利用外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外资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外资的流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下是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几个积极影响:2.1 技术引进与创新外资的流入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中国企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设立,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机会,推动了中国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2.2 增加就业机会外资企业的设立和扩大,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外资企业通常需要大量的员工来支持其业务运营,这对中国的就业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3 促进贸易平衡外资的流入可以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平衡。
外资企业通常会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将其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从而增加了中国的出口额,缓解了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三、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尽管外资对中国经济有着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以下是利用外资存在的几个问题:3.1 技术依赖与创新能力不足外资企业带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虽然有助于中国企业的发展,但也使得中国企业在技术上过度依赖外资。
这种技术依赖导致了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长期来看,可能会制约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 产业结构失衡外资的流入通常会聚集在一些特定的行业和地区,导致中国的产业结构失衡。
一些传统产业得不到足够的发展机会,而一些新兴产业却过度发展,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3.3 不稳定的资本流动外资的流动性导致了资本的不稳定流动,可能给中国的金融市场带来一定的风险。
外资的大规模流出可能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动荡,对中国的金融稳定构成一定的挑战。
3.4 不平等的利益分配外资企业通常会享受到一些优惠政策和待遇,而中国企业则面临竞争的压力。
长三角地区引进外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 04年长三角地 区 F I外 商直接投资) D( 总 额 已达 24 O 亿美元, 5 ,1 占全国 (0 .0亿美元) 66 3 的4 .9 18 %。但是近年来 , 这一 区域引资增 幅呈 下降趋势。据上海外经贸委统计 , 0 2 4年上海吸 0 引合同外资 比 20 0 3年增 幅同 比下跌 1. % ; 0 9 实 到外资比 20 03年增幅同比下跌 1. %。据浙江 83 省对外贸 易经 济合作 厅 统计 , 20 与 03年相 比, 20 04年该省吸引合同外资增幅同比下跌5 .% ; 67 实际利用外资增 幅同 比下跌 4 . 1 ; 9 7 % 外商直接 投资企业 比上 年减 少1 .%。据江 苏省统计局 39 统计 , 截至 20 04年底, 该省合同利用外资增幅同 比下跌 3 . %; 9 5 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增幅同比下跌 3 .% ; 批外商投 资项 目比上年减少 16 79 新 . %。 因此, 如何进一步改善长三角地 区的总体投 资环 境, 使外资在长三角地 区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发
表 l F I G P的回归分析及 D与 D
挥稳定的作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
增长弹性 (9 0 20 年 ) 19 ~ 0 3
、
F I 长三 角地 区经 济发 展的 地 区经济 的发 FI 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 18 年 以来 , 98 长三 角利用外资在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 中的比重不 断上升 : 上海市从 18 9 8年的 32 %增 加到 20 .9 03 年的 1.3 , 97 % 江苏省从 18 98年的 1 1 . %增加到 O 20 年的 2 .9 , 江省从 18 03 44 % 浙 9 8年 的 0 4 % .7
中国现阶段利用外资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精选五篇)
中国现阶段利用外资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精选五篇)第一篇:中国现阶段利用外资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中国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2006年我国吸收外商投资保持持续增长,外商投资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受全球跨国投资流动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在吸引外资的各个方面也正在发生变化。
在分析中国吸收外资近况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在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虚假外资;服务业一、现阶段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一)外商投资产业分布失衡,无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由于我国国家政策、劳动力及自然资源优势和市场容量等各方面的原因,外资在中国的投向表现出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过重,第一、第三产业过轻的局面。
截至2005年底,我国三个产业累计合同利用外资比重分别是1.96%,68.69%,和29.36%,其中制造业就占据第二产业引资总量的90%左右。
由数据明显可知,外资对于中国服务业的拉动作用远远比不上对制造业的作用,服务业在利用外资总量的比重远远落后于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
这种外资结构的倾斜不仅加大了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偏差,同时也加大了三次产业之间发展水平与国际竞争能力的距离。
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反而起到了负面效应。
(二)外资引进项目技术含量低且消化不足从我国外资的来源结构来看,亚洲经济体为我主要外资来源国,占据了我国引资总数的50%以上。
但在亚洲国家中来我国投资的多为中小企业,且投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和组装行业为主,使我方企业难以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更难以掌握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
即使是出于成本及利益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其亚洲研发(R&D)中心,但其核心技术仍然控制在母公司手中。
从而,表面上,我国技术蒸蒸日上,但实际上,跨国公司技术垄断加强,技术扩散放缓。
另外,我国还存在只重技术引进,不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创新问题。
国际公认的技术引进费与消化费的比例是1:10,而我国仅为1:2.5。
长三角经济国际化转型思考
长三角经济国际化转型思考背景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也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区域之一。
长三角地区聚集了众多跨国企业和外商投资,是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最紧密的地区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长三角地区需要面对更加激烈的全球竞争和变化多端的国际形势,需要加快国际化转型,以保持和增强自身经济竞争力。
国际化转型的现状长三角地区的国际化程度在过去几年得到了较大提升。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推出和国内外市场的不断开放,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活力与日俱增。
其中,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成为了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成为了中国经济对外交流的新窗口。
在产业结构上,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转型升级,建设了一大批高新技术区和科技园区。
国际化转型的必要性不过,长三角地区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国际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和经济周期的波动给长三角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其次,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供给侧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当前,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还偏重于传统产业,供应链不够健全,突出的问题还有过剩产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人才流失等。
另外,企业国际化程度和知识产权保护也需要提高。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长三角地区必须加快国际化转型,提高自身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国际化转型的途径长三角地区国际化转型的主要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与外商的合作与外商的合作是长三角地区国际化转型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通过与外商的合作,长三角地区可以获得技术、市场、资本等多方面的资源,提升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和创新能力。
同时,还可以促进本地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提高长三角地区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动企业国际化长三角地区需要加快企业的国际化步伐,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和竞争力。
企业国际化的方式包括对外直接投资、进口替代、海外并购等。
通过这些方式,长三角地区可以把握和拓展国际市场,增强企业内部的协调与合作,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率。
浅谈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及其对策
浅谈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及其对策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外资在国内市场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外资的引入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进一步优化外资利用,促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首先,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需要不断改进。
目前,虽然外资进入我国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但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一线城市,中西部地区仍然相对薄弱。
这一局面造成了地域发展不平衡,需要在政策制定上做出相应调整,鼓励外资进入中西部地区,推动地区的发展。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尽管我国市场庞大,但外商对于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仍然存在担忧。
政府应该加大对外资的管理和服务力度,保护外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外资的引导,鼓励外资向创新领域、高技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
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我国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促进技术的转移和合作,实现双赢的局面。
此外,我们应该提高我国企业对外资的吸引力。
当前,我国一些企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法与国际竞争对手抗衡。
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同时,要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吸引更多的外资投资。
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平衡发展。
外资的进入对我国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政府应该加大对外资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督促外资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外资企业的技术引进和创新能力提升,推动外资企业向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转型,为我国环境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尚需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和管理力度,鼓励外资进入中西部地区,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还要注重保护环境,推动外资企业向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转型。
长三角地区吸引外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1
长三角地区吸引外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摘要每个国家或地区快速发展的措施就是吸引外商投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向型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长江三角洲更是发展中的典范。
它吸引了全国50%的外来投资,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长三角是以上海为龙头的苏中南、浙东北工业经济地带。
这里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它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发达,这个仅占中国土地1%和人口5.9%的地区却创造出了21%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世界的骄傲。
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企业把眼光瞄准了长三角这块宝地。
所以,研究长三角吸引外资的现状模式,有助于其他地区去借鉴;总结长三角吸引外资的发展趋势,能够为长三角的发展起引导作用。
关键词:长三角发展现状吸引外资模式发展趋势分析张家港FDI现状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一、长三角吸引FDI现状概述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FDI)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1985年以来,长三角实际利用FDI增长了288倍,年均增长率达37%,占全国实际利用FDI的比重由1985年的5.46%,上升到2009年的47%。
2009年长三角地区实际利用FDI达到约430亿美元,其中上海市实际利用外资105.38亿美元,浙江省七个城市实际利用外资共94.75亿美元,江苏省八个城市实际利用外资231.57亿美元。
(具体如表1)表1 长江三角洲16城市2009年实际吸引外资(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2007 年上海口岸对外贸易延续快速增长势头,进出口总值近2826亿美元,同比增长四成,创历史新高。
16 城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19 亿元,同比增长1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有关研究表明,2005~2007 年期间,从选择投资区域企业数分布看,长三角占47%,环渤海经济圈占22%,珠三角占21%,东北地区占9%,但是,在长三角内部,跨国公司的投资却不是均匀分布的,各个地区因产业结构不同,吸引外商投资的方向也不同【1】2009年,在引进外资的16个城市中,3个城市总量超过40亿美元。
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不少于1000字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在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动力。
本文将从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对经济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深入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
其中,上海市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浙江省和江苏省分别位居全国第四和第五。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最新数据,2019年长三角地区总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到1694.33亿元,同比增长10.5%。
该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占全国比重超过35%。
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的直接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长三角地区经济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财政收入和就业岗位外商直接投资对长三角地区的财政收入和就业岗位的增加有着重大的作用。
外商投资企业需要缴纳税收和社保,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外商投资企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员工,提供了就业机会,减少了当地的贫困人口。
2.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带来了资金和市场,更重要的是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外商投资企业通常拥有先进的研发能力,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当地产业升级的关键。
同时,外资企业在实践中也会积极地与国内企业进行合作和创新,促进了产业的技术升级和转型。
3.消费和出口市场的扩张外商投资企业通常有自己的市场渠道和消费群体,它们的到来促进了当地市场的扩张和形成。
除了在国内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外资企业还可以出口到全球市场,带动地方外贸的发展。
浅析浙江省引进外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资料
浅析浙江省引进外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摘要:本文讨论了浙江省利用外资的现状,重点分析利用外资对浙江经济的贡献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成因,提出了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建议与对策。
本文认为,利用外资应“张弛有度”,不要“盲目追求”。
关键字:浙江利用外资现状问题对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是加速中国经济开发的有效途径。
从可显示资料来看,吸引外资较多的城市大多集中于长三角洲地区,而浙江作为长江三角洲主要省份,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经济合作,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提高,利用外资成为浙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开放初期浙江第一家外资投资企业——中港合资西湖藤器企业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外资开始进入浙江。
20多年间,浙江利用外资从无到有,迅速发展。
利用外资对浙江经济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外资成为浙江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力;外资成为浙江协调产业结构、推动浙江经济工业化和国际化的重要力量、外资也促进了浙江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利用外资在一定程度上对缓解浙江就业压力和人才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2012年浙江省利用外资情况(一)外商投资2012年1-9月,浙江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097家,同比下降7.4%,合同外资金额132.9亿美元,同比下降7.8%,实际使用外资85.9亿美元,同比增长0.1%。
截至2012年9月底,全省累计共批外商投资企业50505家,合同外资金额2062.6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072.5亿美元。
今年以来,浙江省利用外资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合同外资下降幅度逐渐收窄,实际外资出现拐点。
1-9月合同外资下降幅度比1-8月回落9.3个百分点;实际外资扭转下降趋势,同比实现正增长。
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有望走出低谷。
大项目占据主导,500强企业引进有新突破。
当年新批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91家,其中新批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以上重大项目144家。
长三角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聚焦长三角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长三角利用外资快速增长,成为我国利用外资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长三角利用外资受其冲击明显。
同时,利用外资行业分布失衡,产业同构严重,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利用外资过大。
此外,利用外资方式单一,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本文对此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长三角;利用外资;主要问题;对策Abstract:Ever since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the Yangtze River Delta has rapidly been growing in the us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has become the one of the fastest region of the China.With the spread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as been greatly affected.Meanwhile,there exists imbal-ance in the FDI distribution of trade,and Yangtze Delta homogeneous industry structur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For example,the share of manu-facturing and real estate is too larg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FDI.In addition,the pattern of FDI is too sin-gle,which affect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Keywords:Yangtze River Delta;FDI;the main prob-lems;countermeasures一、长三角利用外资现状1.利用外资规模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外向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各国利用外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积极引进外资以促进经济发展。
然而,我国利用外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环境污染、技术转让不充分、地区发展不平衡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提高环境监管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
一、问题分析1. 环境污染一些外资企业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环境监管力度不够强,导致环境污染问题。
这不仅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也损害了我国的生态环境。
2. 技术转让不充分虽然外资企业带来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但在某些领域,技术转让并不充分。
这使得我国企业始终处于技术领先地位,难以实现自主创新。
3. 地区发展不平衡外资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一些大城市,导致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
中西部地区以及一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人口流失严重。
二、对策建议1. 提高环境监管力度强化环境监管,加大对外资企业的环境保护要求。
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防止环境污染。
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外资企业侵犯我国知识产权的打击力度。
完善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加强执法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效果。
3.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引导外资流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建设一批现代化产业园区,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投资,同时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扶持力度。
4. 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外资企业加大对我国企业技术转让的力度,改变单纯引进技术的模式,更加注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鼓励我国企业与外资企业合作开展创新研发,提升全国创新能力。
5.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我国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以及其他国家的合作,提升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话语权和参与度。
通过加强交流与合作,更好地吸纳外资和经验,促进我国利用外资能力的提升。
外资营商环境:进展问题与改善
外资营商环境:进展问题与改善【摘要】外资营商环境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外资企业在中国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市场准入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等。
政府通过一系列改善措施,如简化审批程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逐步改善外资营商环境。
外资企业对于这些改善措施已经有所感受,但仍存在一些不满意的地方。
未来,外资营商环境仍需努力改善,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仍具有重要性。
建议政府进一步优化外资政策,提升外资企业的投资环境,以吸引更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推动经济发展。
外资企业也应积极融入中国市场,遵守规则,做出贡献。
外资营商环境的改善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共赢局面。
【关键词】外资营商环境、进展问题、改善、外资企业、政府措施、发展趋势、反馈意见、市场重要性、建议、展望、努力、未来、中国。
1. 引言1.1 外资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外资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资对于国家经济的贡献日益凸显。
外资不仅可以带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创新发展和就业增长。
外资企业的进入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提升整体产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外资企业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贸易往来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外资营商环境的良好与否将直接影响外资企业的投资决策和经营效果。
一个开放、透明、稳定、公平的营商环境可以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入驻,激发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的经济政策和有效的监管机制也是外资企业获得长期稳定发展的保障。
改善外资营商环境不仅符合国家经济发展大势,也是吸引外资、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外资营商环境的改善不仅关乎外资企业的切身利益,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保障。
1.2 外资营商环境的现状外资营商环境是外国企业选择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投资和经营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过去几年,中国一直在努力提升外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来投资兴业。
长三角对外直接投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长三角对外直接投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姜开诚;赵立平【摘要】对外直接投资是长三角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与其他经济指标相比,长三角对外直接投资水平落后,具备很强的发展潜力。
IDP检验给出长三角对外直接投资将呈现高速增长,非技术密集型企业所有权得到增强、具备对外直接投资的实力,同时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长三角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出现了诸如投资规模小、投资环境风险大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长三角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企业是长三角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是解决面临问题的关键。
政府作为服务提供者,需完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体系。
【期刊名称】《江苏商论》【年(卷),期】2011(000)009【总页数】4页(P99-102)【关键词】长三角;对外直接投资;对策分析;核心竞争力【作者】姜开诚;赵立平【作者单位】江南大学商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商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48一、长三角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对外直接投资(OFDI)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的结果,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国际投资活动愈加频繁。
“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助推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2010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为5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36%,成为世界第五大投资国。
长三角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除对外直接投资,长三角对外经济发展水平很高。
近几年,长三角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0%强,进出口占全国的35%强,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40%左右,而对外直接投资占全国的10%左右,明显低于经济平均水平,且波动幅度很大。
全球投资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值一般为0.01-0.02。
2010年,长三角OFDI流量与GDP的比值为0.0063,远低于国际水平。
2010年,长三角IFDI流量与GDP的比值为0.04,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为0.87,长三角OFDI流量与GDP的比值都远低于这两项指标,见表1。
江苏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问题及对策分析
江苏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问题及对策分析江苏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对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引导不够精准,缺乏针对性和差异化;二是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还存在一些不足;三是外商对江苏省产业发展和投资环境的了解和认可度有待提高;四是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关注不够,缺乏持续服务和支持。
针对这些问题,江苏省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分析:一、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
江苏省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外商直接投资政策体系,包括更加明确的优惠政策、更加灵活的批准和审批流程等,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透明度和便利度。
加大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导力度,针对不同的行业和区域,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江苏省投资。
二、优化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
江苏省可以加大对投资主体的扶持力度,降低投资成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加强对外商的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外商对江苏省法律法规的了解度,增强其对江苏省投资环境的信心。
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江苏省投资。
三、加强外商宣传和推介。
江苏省可以利用各类国际展会、论坛、座谈会等渠道,展示江苏省的投资环境、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加强与外商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外商对江苏省的了解和认可度。
还可以通过建立外商投资促进机构,提供全方位的咨询和服务,引导外商在江苏省开展投资活动。
四、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服务和支持。
江苏省可以建立健全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服务体系,提供持续的跟踪和支持,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还可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才支持,提高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江苏省可以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优化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加强外商宣传和推介、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服务和支持等措施,解决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提升江苏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和效益。
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作者:宋京蔚
来源:《时代金融》2012年第20期
【摘要】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其经济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但长三角地区在抢抓国际资本向中国转移的历史机遇中,却出现了引资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缺乏、集群效应较弱、开发区过多过滥、能源短缺等直接影响引资效益的问题。
本文建议采取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含量,培养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充分发挥外资作用,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健康发展。
长三角地区引进外资水平现状与对策分析(一)
长三角地区引进外资水平现状与对策分析(一)摘要]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抢抓国际资本向中国转移的历史机遇中,存在着比拼优惠政策、低成本竞争、引进外资重量不重质等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引进外资的效率和综合效益。
因此,应该通过着力营造优良的与国际接轨的投资环境;把引进外资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有机结合起来;以产业链为主线,实现民资和外资的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政府透明度等措施,充分发挥外资作用,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地区;引进外资;投资环境;产业升级一、长三角地区引进外资现状分析(一)利用外资数量分析2003年,在引进外资的16个城市中,3个城市总量超过50亿美元。
苏州协议注册外资达到124.96亿美元,居首位,上海列第2位,无锡以50.08亿美元居第3位。
增速上,南通、舟山分别同比增长了1.5倍和2.5倍。
苏中地区引进外资从协议注册外资来看偏少。
从构成情况看,16个城市中,上海市协议注册外资110.64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到位注册外资58.5亿美元,同比增长30.1%。
江苏沿江8市协议注册外资291亿美元,同比增长55.7%,到位注册外资149亿美元,同比增长52.0%。
浙江6市协议注册外资105亿美元,同比增长73.4%,到位注册外资48亿美元,同比增长71.7%。
从所占比重情况看,协议注册外资上海占21.8%,江苏板块占57.4%,浙江板块占20.8%(数据来源: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2003、2004年统计数据;江苏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2003、2004年统计数据;2004年浙江省外经贸综合运行情况所列数据)。
(二)利用外资来源分析长三角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分为4个层次:一是港澳台资;二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投资;三是美国、加拿大为主的北美洲地区投资;四是欧洲国家。
1.江苏。
台港商、日、美投资在江苏全面增加。
长三角区域外商投资法律问题
长三角区域外商投资法律问题摘要:本文主要分析长三角及全国的外商投资现状和外商投资法律现状,对当下长三角地区及全国的外商投资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同时,还对“国民待遇”、“超国民待遇”的概念和在中国以往以及当下的运用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本文着重对上海自贸区对于外资法律立法探索进行了分析,对上海自贸区成立的成果进行总结。
最后通过前文的分析,对有关问题提出一些对应的解决方案,应当在长三角和全国对外资的管理方式进行转变,最终需要通过法律管理。
关键词:长三角;外商投资法;上海自贸区Foreign investment legal problems in Yangtze river deltaAbstract: In this paper, I analyze the status quo about foreign investment and foreign investment legal in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China, make a conclu-Sion of foreign investment legal problems in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China, At the same time, I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treatment” and ”super Nati-onal treatment”, I simply introduce the status quo about “National treatment” a-nd” super National treatment” of previous China and China at once. The mostimpor tant I analyze how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explores f-reign investment legal, I make a conclusion of achievement in China(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 At last, On the basis of preamble , I propose solutions about relative problems. Government should change the management mode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whole China and Yangtze river delta. Eventually g-overnment needs to manag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Keywords: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foreign investment law; China(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地图中最为重要的区域之一,在改革开放以来,以它独有的区位优势,吸引了总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外商投资,成绩引人瞩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焦长三角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长三角利用外资快速增长,成为我国利用外资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长三角利用外资受其冲击明显。
同时,利用外资行业分布失衡,产业同构严重,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利用外资过大。
此外,利用外资方式单一,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本文对此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长三角;利用外资;主要问题;对策Abstract:Ever since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the Yangtze River Delta has rapidly been growing in the us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has become the one of the fastest region of the China.With the spread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as been greatly affected.Meanwhile,there exists imbal-ance in the FDI distribution of trade,and Yangtze Delta homogeneous industry structur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For example,the share of manu-facturing and real estate is too larg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FDI.In addition,the pattern of FDI is too sin-gle,which affect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Keywords:Yangtze River Delta;FDI;the main prob-lems;countermeasures一、长三角利用外资现状1.利用外资规模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外向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2000年以来,长三角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重一直高达40%以上,其中2003、2006及2007年度该比重均高于50%,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半数以上。
具体来看,协议合同项目数自2000年起呈快速增加趋势,2003年数目达到16064个,随后进入回落状态,2008年仅签成9842个项目。
协议利用外资金额方面,2000年协议金额约200亿美元,然后一直呈上升态势,2007年高达879.76亿美元,2008年出现小幅回落,比去年整体减少23亿美元。
实际引进外资数额在2003年也曾达到一个小高峰,合计约为271亿美元,但第二年即下降6.4个百分点,2005年后则保持稳定大幅度增长,2008年高达452.77亿美元。
合同项目的递减并未给引进外资的金额带来消极影响,这表明长三角区域内的大项目外资进入的比例有了较大提升。
2.利用外资区域分布长三角两省一市利用外资比重呈现不均衡态势。
江苏省在整个长三角利用外资中的比重一直处于绝对优势,上海和浙江利用外资额占长三角比重要低的多,且上海和浙江的比重不相上下。
从2000~2008年的数据来看,除2004、2005年之外,江苏省占整个长三角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基本上都在50%以上,处于绝对优势,2008年度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仍高于中国其他省市和地区,连续6年跃居全国第一。
上海近年来吸收外资额不断攀升,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实际利用外资仍突破100亿美元,占长三角利用外资比重达22.3%。
浙江省2000年实际利用外资占长三角比重达14.4%,然后一路上升,到2005年该比重则达27.8%,然后开始下降,到2008年该比重为22.2%,略低于上海。
3.利用外资产业分布长三角利用外资结构整体上保持着“二、三、一”的态势,第二产业成为长三角地区利用外资的中坚力量,第三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也十分红火,唯有农业发展滞缓。
从长三角16城市①横向来看,以2004、2006年及2008年数据进行分析,农业利用外资比例基本都在5%以下,比例非常低;第二产业利用外资比例70%以上的城市居多,少数城市高达80%到90%;第三产业占比在30%左右居多。
纵向来看,长三角利用外资结构有不断优化的势头。
2004~2008年的数据表明,16城市中农业利用外资比重变化不大,第二产业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如2004年长三角16个城市中有12个城市的第二产业利用外资比重高达80%以上,到2008年锐减为3个城市。
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利用外资不断提高,2004年长三角16城市中第三产业利用外资比重大于20%的城市只有4个,到2008年上升为10个城市,其中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尤为突出,第三产业利用外资比重高达50%以上,苏州于2006年第三产业利用外资比重曾高达99.8%,创长三角利用外资第三产业年度比重的新纪录。
综上所述,长三角区域利用外资产业结构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是相符的,呈现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1.受金融危机冲击明显从国际形势来看,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不断蔓延,受此影响,长三角利用外资增速明显回落(见下表)。
2008年长三角地区合同利用外资为60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6.4%;实际利用外资41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8%,增幅比2007年回落4.6个百分点。
其中,除了上海市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为10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3%,没有出现增幅下降之外,江苏和浙江两省15个城市的数据都显示出增幅下降的态势。
江苏8个城市FDI实际使用金额为226.2亿美元,增长13.6%,增幅比上年回落6.8个百分点;浙江7城市FDI实际使用金额减少,实际使用外资为91. 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
长三角利用外资增幅的下降与美国次贷危机是不无关系的。
直接的影响是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和金融危机动荡,世界资本市场剧烈震荡,企业并购的融资难度加大,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开始减少,从而导致全球FDI的下降。
长三角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潘辉杨卫532011年1月Special Zone Economy特区经济长三角区域FDI实际使用金额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2009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及港澳特别行政区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2.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利用外资比重过大统计指标显示,长三角利用外资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制造业和房地产实际利用外资占整个利用外资的比重过大。
2005年和2006年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比例中,除了上海的比例略低以及苏州、镇江等个别城市个别年份数据缺失外,基本上全部大于50%以上。
相比之下,房地产业利用外资比重要低得多,但是在长三角16城市利用外资的产业分布中,房地产行业利用外资比重基本上可以位居第二(个别城市除外),且该比重基本上处于逐年上升态势。
外资过分集中于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对整个长三角地区产业均衡发展和结构升级是不利的。
一方面,外资过于集中制造业,势必挤占第三产业引进外资,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升温推波助澜,对我国近年来本已过热的房地产市场火上浇油。
3.结构性失调问题突出首先,引资总量不平衡问题。
长三角外资的地域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以上海为辐射源向周边地区辐射的“中心地模式”和以开发区为引资基地的“据点开发模式”。
上海及周边地区是外商投资的密集区,其他地区的外商投资主要集中于各类开发区。
外商投资过于集中,导致区域引资的失衡与区域发展差异扩大。
例如,2008年长三角区域16个城市实际使用外资数额最多的是上海市,达100.84亿美元,最低的为舟山市,仅1.59美元,前者是后者的63倍。
究其原因,一方面,各地城市规模、地理位置、相关配套产业等方面的差异较大;另一方面,各地政府片面追求引资的数量,大搞“支柱产业”建设,引资大战让各地争相把电子、机械、化工与医药等产业作为本地区未来的主导产业,产业同构现象严重。
其次,投资方式重复率高,恶性竞争加剧,导致江、浙、沪各种资源的巨大浪费。
比如各地低价招商引资、竞相圈地大搞开发区,破坏公平竞争的环境,助长低水平重复建设,妨碍产业结构升级,侵犯农民利益,加剧社会矛盾,增加地方财政风险。
此外,长三角这种高投入、高能耗、高增长、低效益的引资模式弊端已初现端倪:电荒、地荒、水荒、技工荒的警钟接连在长三角地区敲响。
三、对策与建议1.大力营造与国际接轨的良好投资环境地方政府在吸引外资中做好服务工作,向服务性政府靠拢。
在产业政策制订、执行和优化投资环境上要体现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
加快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消除各地区的行政壁垒,加快市场、产业、交通、信息、制度和环境等的一体化步伐。
着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形成公正透明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严明规范的法制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
2.引进外资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实施新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导向政策,包括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外商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国有企业技术改造和出口型项目投资。
扩大外资准入领域,将从竞争性、基础性领域逐步扩大到服务性领域。
引进外资要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与境外企业合资,利用外资嫁接、改造长三角民营企业,提升长三角民营经济的产业层次、技术层次和管理层次。
3.中外资深度融合,增强产业集群效应引进本行业规模大、技术先进的龙头企业,带动本地中资民营企业的发展,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引进拥有当地产业集群产业链中薄弱环节技术的先进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引进外资应注重本地企业与外资企业配套,特别是通过外资企业,建立和发展与先进区域创新中心的联系,在产业链上与处于中高端的跨国公司实现对接。
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采购公司,通过购买、供货等关系,沟通产业集群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使长三角产业集群成为世界级的零部件制造商或服务提供商。
4.合理引导,强化监管,促进低碳经济发展2009年美国和欧洲纷纷抛出以碳关税为首的新型贸易壁垒。
有鉴于此,长三角必须避免招商引资中的“重量轻质”,做到对外资项目认真遴选、合理引导、强化监督、促进低碳经济快速发展。
在今后的发展中要致力发展新型工业经济,将低排放、低污染摆在突出的位置上,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从大局着手,全面布局、制定标准、严格监督、狠抓落实,确保各项指标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