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经济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125eba7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b.png)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一、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经济思想、经济学的起源与初步发展、经济学的现代化以及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古代经济思想古代经济思想是经济学发展的起点。
在古代,人们对经济活动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思考和总结。
例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来源。
古印度的孟子也提出了分工与合作的观点,认为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三、经济学的起源与初步发展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英国。
亚当·斯密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放任的经济观点,主张市场的自由竞争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此后,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逐渐发展起来。
19世纪末,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对经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经济学的现代化20世纪是经济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经济学家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模型,为经济学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其中,凯恩斯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凯恩斯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调节总需求来干预经济活动,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五、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速,经济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经济学: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经济学将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经济学家将研究如何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2. 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研究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因素。
未来,经济学家将更加关注人的行为和心理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更准确地预测和解释经济现象。
3. 数量经济学:数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与数学的交叉学科,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现象。
未来,经济学家将继续深化对数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以提高经济理论和政策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演化经济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演化经济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https://img.taocdn.com/s3/m/eee61f085f0e7cd185253613.png)
演化经济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杨虎涛文章提要:演化经济学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达尔文的进化论之前,由于种种原因,经济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排斥了演化思想。
20世纪80年代以来,演化经济学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如缺乏价格理论、分析框架不统一等。
演化经济学将从自然科学中继续汲取营养,完成自己的有机整合。
关键词:演化经济学达尔文主义新古典经济学罗斯托在晚年时曾对经济学做过这样的总结:“尽管要冒极大的过于简单化的风险,但还是可以说经济学家长久以来分为两派,新牛顿学派和生物学派。
”[1]尼古拉斯·乔治斯库·罗根则直接将经济学分为演化的经济学和非演化的经济学,他同时还强调,前者是有人文关怀的,后者是没有人文关怀的。
以经济学说史的标准看,这种划分的确有些简单,但它却简洁地描述了经济学多年纷争的实质。
马歇尔以来,经济学的主流和非主流基本上可以在演化标准下得到区分,以新古典为内核的主流经济学属于非演化一支,而非主流经济学,尽管各有其非主流的原因,但基本上可归列为演化一支。
在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非演化的新古典经济学一直占有压倒性的优势,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演化经济学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对主流经济学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
演化经济学当年为何惜败于新古典经济学?在当前的反击中演化经济学面临着哪些困难?演化经济学将如何实现自己的有机综合?本文拟对演化经济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做简要阐述。
一、演化经济学的过去——被湮没的黑暗时代虽然演化二字更多地让人联想到生物学,但事实上经济学中的演化思想远早于甚至启发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斯密关于交换倾向与人类进化关系的猜测至今仍为演化生物学家们着迷,达尔文则称自己从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中直接借鉴了竞争选择的思想,而后期的演化经济学家们则发现,包括弗格森、斯密在内的早期苏格兰哲学家们关于社会秩序的构想中,已经隐藏了典型的“个体群”的思考方式。
不过,演化经济学的正式号角是凡勃伦吹响的。
经济学理论的演变趋势
![经济学理论的演变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da8e62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9.png)
经济学理论的演变趋势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其理论体系已经经历了多次演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各种政治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简单地探讨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演变趋势。
1. 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学科的先锋,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古典经济学主要探讨的是市场经济的自由和优化,以及劳动分工和生产力的提高。
古典经济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市场自由竞争机制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 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中后期出现的一种经济学流派,它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等人。
新古典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中继承了一些基本思想,但是与古典经济学相比,它更加关注市场的微观分析和价格以及信息的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的自由竞争机制能够引导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提高。
3. 开放经济学开放经济学是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一次重要补充和发展。
它主要研究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关系的影响。
开放经济学认为,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贸易、资本流动和人员流动的自由化对于全球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家之间在开放经济学中的角色也逐渐发生了改变,从刚开始的“互补”到后来的“同质化”。
4. 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学思想,它将“人性”这一因素引入到经济学的分析中。
行为经济学认为,人的行为不一定是理性的,行为和决策中带有情感、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些都可以对市场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随着新技术和信息的迅猛发展,行为经济学也开始探索数字经济的特殊行为模式。
5. 绿色经济学绿色经济学是人们对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这一问题的关注引发的新的经济学流派。
绿色经济学认为,环境和发展是有机联系的,发展道路必须要能够满足可持续性的发展要求,它强调要将生态环境因素融入到经济增长和人民福祉的全过程中。
简述经济学的演变
![简述经济学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9aeafa1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b.png)
简述经济学的演变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社会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科学。
经济学的演变是一个源远流长的过程,从古代开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学派的崛起和衰落。
本文将简要概述经济学的演变历程,并重点介绍经济学在不同阶段的主要学派和贡献。
1. 古代经济学古代经济学主要包括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时期的经济思想。
在古希腊,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资源有限性的概念。
在古罗马,主要学派是斯多亚派,他们关注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
2. 中世纪经济学中世纪经济学受到基督教宗教思想的影响,注重道德和正义的经济观念。
主要学派是经院学派,如托马斯·阿奎纳斯。
他们认为私人财产是合法的,但不是绝对的,应当以公平和社会目标为导向。
3. 经院学派和重商主义经院学派逐渐衰落后,重商主义崛起。
重商主义认为贸易和金币的积累是国家富强的关键。
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斯。
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自由竞争”和“市场机制”等重要概念,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古典经济学派古典经济学派主要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英国经济学家和思想家。
除了亚当·斯密外,代表人物还有大卫·李嘉图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古典经济学派主张市场自由、劳动价值论和国际贸易等理论,对于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5. 边际革命和新古典经济学派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经济学经历了边际革命,主要由奥地利学派(如卡尔·门格尔)和英国剑桥学派(如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引领。
新古典经济学派以边际效用理论为核心,注重个体行为和市场均衡的分析,对经济学的方法和模型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6. 社会主义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20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社会主义经济学逐渐形成。
主要代表人物有马克思、列宁和莫斯科学派的经济学家。
发展经济学则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贫困问题,旨在提出适应发展中国家特点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模型。
经济学发展脉络
![经济学发展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47b012f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c.png)
经济学发展脉络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其发展历程与人类社会的历史紧密相连。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探讨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带领读者了解经济学的演进历程和现代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一、古代经济学在人类社会还处于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经济活动主要依靠狩猎、捕鱼和采集等方式获取食物和生活必需品。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出现了贸易活动,这也就是经济学的雏形。
在古代,经济学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古代希腊的经济学,另一种是中国古代的经济学。
古希腊的经济学主要是由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建立的。
他们认为,经济活动应该服从于道德和政治的原则,而不应该单纯追求利益。
而中国古代的经济学则主要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讲究合理利用土地、水利和气候等资源,提倡节俭和劳动,强调农业生产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二、现代经济学的起步现代经济学的起步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
当时,英国的经济学家威廉·佩蒂提出了“经济学”这个词汇,并且开始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此外,法国的经济学家孟德斯鸠也在其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了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
18世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成为了现代经济学的里程碑,他强调了市场经济的自由和竞争的重要性,提出了劳动分工和价值理论等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斯密的理论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欧洲,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等人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剥削性质,提出了“剩余价值”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重要概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现代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向现代经济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学科,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史和经济学方法论等。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国民经济、货币和金融、国际经济等方面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则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等问题的学科,主要研究消费者、生产者、企业和市场等方面的问题。
演化经济学与经济学的演进的读后感
![演化经济学与经济学的演进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deaad7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8.png)
演化经济学与经济学的演进的读后感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由一系列的学派、理论和历史背景演进而来。
演化经济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兴经济学理论,旨在揭示经济演化的本质规律,给经济学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式和研究视角。
本文将就经济学的演进和演化经济学的思想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就其进行一些思考总结。
一、经济学的演进经济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由亚当史密斯主导的古典经济学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领导着一派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提出了政府介入经济、宏观经济政策等一系列新理论。
20世纪后半期,新经济学派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将社会、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因素纳入经济学范畴,并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如游戏论、信息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这些理论为经济学的多元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二、演化经济学的兴起演化经济学派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由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弗朗西斯·克里克、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与凯文·卡罗等人发起,其思想可以表述为:“经济系统是一个演化的生态系统”。
演化经济学的观点是,经济系统的演化类似于动物生态系统的演化,它们都遵循着适者生存的规律。
三、演化经济学的主要思想1)演化经济学的思想源于进化思想和生物学,认为经济系统具有类似于生物系统的演化思维模式,是以自然选择、遗传变异、适应性进化为核心的演化过程。
2)演化经济学主张从方法论上将经济系统看作一个自然态势,拒绝逻辑演绎、静态均衡等传统观念,强调经济系统的演变过程。
3)演化经济学关注的是复杂的经济系统的演化,以及演化规律与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重视金融市场、创新、社会网络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探究复杂经济系统的基本演化规律。
四、我对演化经济学的思考演化经济学的思想是一种新的研究经济的思考方式,其理论构造和方法论正如一个全新维度的开拓。
我认为,演化经济学对于揭示现代市场经济中大量的问题和现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解释经济危机、泡沫破裂等突发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演化经济学
![演化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3eeec7a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7f.png)
演化经济学演化经济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它涉及社会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行为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不同领域的多种理论。
它旨在用进化的观点来研究经济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出新的经济分析和政策。
它探讨的相关问题包括经济行为的演化历史,市场竞争的演化机制,以及各种经济景气度的演化过程。
1、演化经济学的概念演化经济学是一种研究经济问题和政策的新兴学科,它结合了进化论和经济学,旨在使用进化和遗传学的观点来研究经济问题。
它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涉及社会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等不同领域的多种理论。
它的发展受到科学家们的持续关注,并被认为是一种新兴的、以研究经济问题和政策为目标的学科。
2、演化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演化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演化过程为基础的经济理论。
它借鉴了进化生物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关注经济行为的演化历史,以及经济行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趋势。
它的研究表明,经济行为的演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并受到人们的决策影响。
3、演化经济学的应用演化经济学已经被用于解决各种经济问题,如市场竞争、投资决策、社会结构和行为等问题。
此外,它还被用于研究经济景气度的演化过程,以及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
演化经济学的发展受到不同领域的学者们的持续关注,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新的经济分析和政策建议。
它的理论框架也被用于研究和改善商业决策、市场竞争、投资策略、社会结构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4、演化经济学的发展前景演化经济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它的理论框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但仍有很多有待探索的理论和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比如,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如何更好地模拟经济行为的演化历史,以及如何应用演化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来改善商业决策和投资策略。
此外,演化经济学也可以用于研究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从而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
在未来,演化经济学将继续发展,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多有效的经济分析和政策建议。
经济学发展历程
![经济学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3c25d59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9.png)
经济学发展历程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学科,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
从古代简单的经济思想到现代复杂的经济理论体系,经济学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和演进。
在古代文明中,就已经存在着一些朴素的经济思想。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商品交换和货币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他认为,货币是为了方便交换而产生的,但过度追求货币财富是不道德的。
在中国古代,也有诸如管仲、商鞅等思想家提出了一些有关经济政策和管理的观点。
然而,这些早期的经济思想大多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更多地是基于实践经验和道德伦理的考量。
到了中世纪,欧洲的经院学派开始对经济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他们关注的重点是公平价格的确定以及财产权的合法性等问题。
这一时期的经济思想仍然受到宗教教义的很大影响,强调经济活动应当符合道德和宗教原则。
随着欧洲文艺复兴和商业革命的兴起,经济思想开始逐渐摆脱宗教的束缚,向更加实用和理性的方向发展。
17 世纪的重商主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经济思潮。
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的财富来源于对外贸易,主张政府通过干预经济来增加金银储备和促进贸易顺差。
然而,重商主义过于强调货币和贸易,忽视了生产领域的重要性。
18 世纪中叶,古典经济学应运而生,其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誉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他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会不自觉地促进整个社会的福利。
斯密强调了劳动分工的重要性,认为它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此外,他还探讨了价值、价格、工资、利润等经济范畴,为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亚当·斯密之后,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古典经济学。
李嘉图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的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利益分配。
他还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级差地租理论。
19 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诞生为经济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3e2db03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3.png)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一、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生产、分配、消费以及经济增长等经济现象的学科,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概述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中的重要里程碑。
二、古代经济思想的萌芽在古代,人们对经济活动的思考主要集中在农业和贸易领域。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经济学”一词,并探讨了劳动价值和货币的概念。
古代中国的经济学家孔子和墨子也对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合理的税收和贸易政策。
三、重商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时期是欧洲经济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
重商主义者强调国家贸易顺差的重要性,提倡保护主义政策,通过限制进口和扩大出口来增加国家财富。
他们的思想对欧洲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古典经济学的兴起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亚当·斯密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主张市场自由竞争和分工的原则。
大卫·李嘉图则进一步发展了古典经济学,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地租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崛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
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著作《资本论》系统地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和矛盾,提出了剩余价值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和经济学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
六、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经济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该学派强调市场供求的均衡和效率,发展了边际效用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等经济学家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七、现代经济学的多元化现代经济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在微观经济学领域,约翰·纳什等学者的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等新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兴起对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演化经济学理论梳理
![演化经济学理论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bf0eb1a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d.png)
演化经济学理论梳理演化经济学是一门以进化论为基础的经济学理论,它将进化生物学的思想引入到经济学领域,通过对个体行为和市场结构的演化过程进行研究,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
演化经济学理论梳理是对演化经济学相关理论和观点的整理和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演化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逻辑框架。
本文将从演化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对演化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核心观点和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演化经济学理论概述。
一、演化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二、演化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演化经济学的核心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演化经济学认为经济系统是一个动态演化的复杂系统,个体行为和市场结构都是在不断演化变化的。
演化经济学认为,经济漱膜选择理论、路径依赖理论和演化动力学等概念,解释了经济系统的非均衡性和历史依赖性。
演化经济学强调了不确定性和学习的重要性,认为经济主体通过不断学习和适应,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演化经济学还强调了制度环境对经济演化的影响,认为制度是影响经济行为和市场结构演化的重要因素。
三、演化经济学的相关概念1. 演化动力学演化动力学是演化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框架,它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和市场结构的演化规律。
演化动力学认为,个体行为和市场结构的演化是在动态环境中不断发生的,受到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呈现出非均衡状态和历史依赖性。
演化动力学的核心概念包括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遗传规划算法等,通过这些概念来解释个体行为和市场结构的演化过程。
2. 经济漱膜选择理论经济漱膜选择理论是演化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基础,它主要研究经济系统中的漱膜选择机制和漱膜选择过程。
经济漱膜选择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中存在着漱膜选择的机制,即优胜劣汰的竞争过程,通过这一机制,个体行为和市场结构不断演化变化,最终会形成适应性更强的经济系统。
3. 路径依赖理论路径依赖理论是演化经济学中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它主要研究经济系统中历史依赖性和不确定性的影响。
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学科发展历程与趋势
![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学科发展历程与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0477ca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1.png)
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学科发展历程与趋势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经济学专业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较大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回顾经济学专业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当前和未来的趋势。
一、经济学专业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
当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视为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19世纪,经济学逐渐被纳入大学教育体系,并形成了一些最早的经济学院和经济学专业。
二、二战后的经济学教育的蓬勃发展二战后,世界各国开始重建,并逐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导致了经济学专业的需求迅速增长。
在这个时期,经济学专业开始扩展其研究领域,逐渐发展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不同的分支,并引入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三、经济学专业的跨学科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复杂性增加,经济学专业逐渐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许多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例如,经济学与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公共政策等学科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和就业机会。
此外,经济学专业还与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开展合作研究,深化了对经济现象的理解。
四、信息时代对经济学专业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学专业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出现,为经济学家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和分析工具,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研究经济现象和预测市场走势。
此外,电子商务的兴起也为经济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
五、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挑战未来,经济学专业将继续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加强将需要经济学专业的研究者具备更深入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其次,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全球性问题也将成为经济学专业研究的重点。
此外,经济学专业还可以加强与实践领域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结论:大学经济学专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迅速,并且与时俱进地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变化。
未来,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速推动,经济学专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发展经济学的起源与演变
![发展经济学的起源与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0dbafee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4.png)
发展经济学的起源与演变一、历史与现状——发展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
当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科学的发展,经济学也不断得到壮大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中,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和探讨贫穷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问题,而这就是发展经济学的起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经济学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
经济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和研究方向,不断探寻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路径。
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到可持续发展,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不断拓展,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学派和理论也在脉络中不断博弈、交织和竞争。
因此,本篇论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展开分析和讨论发展经济学的历史和现状:1.从贫穷国家到经济体系的研究2.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3.以人为本的发展经济学4.可持续发展的研究5.发展与全球化的关系二、从实践到理论——发展经济学的案例分析为了更好的了解发展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我们将通过以下五个具体案例来进行分析和研究:1.中国的经济发展2.印度的低收入阶层融入经济体系3.非洲传统社区经济的升级4.全球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5.全球化和发展的冲突三、历史与现状1.从贫穷国家到经济体系的研究发展经济学起源于对贫穷国家的研究。
20世纪40年代,这一学科开始发展,主要关注经济增长和工业化问题。
与此同时,维也纳学派和凯恩斯主义普及,流行起来的一种发展经济学理论是这些国家可以跟随现代工业化国家的道路发展,进而实现经济繁荣。
然而,这种理论没有考虑到这些穷国之间的经济差异和社会差异,最终导致很多社会经济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在20世纪60年代,传统的发展经济学开始遇到了很多批评和挑战。
有很多学者认为,发展经济学研究忽视了物质和能源资源的限制,不考虑导致发展停滞的内部不平等和外部依赖性。
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经济学学者开始将注意力从经济增长转移到更全面的发展问题,包括贫困、社会福利等。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76f32a83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65.png)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学科,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以及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
1. 经济学的起源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就开始思考经济活动和资源分配的问题。
然而,直到18世纪才出现了现代经济学的雏形。
2. 古典经济学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提出了一系列经济理论和观点。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认为是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他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和分工理论。
李嘉图则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地租理论等。
这一阶段的古典经济学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新古典经济学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兴起。
该阶段的代表人物包括威廉·斯坦利·杰文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等。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边际效用和供需理论,并对古典经济学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和发展。
4.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阶段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爆发,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来调节经济活动,以刺激经济增长和解决失业问题。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5. 新古典合理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古典合理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逐渐兴起。
新古典合理预期学派主张个体在做出经济决策时具有合理的预期,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
供给学派则强调供给侧改革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6. 行为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近年来,行为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成为经济学领域的热点。
行为经济学研究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因素,对传统经济学的理性假设提出了质疑。
实证经济学则借助数据和实证分析,对经济现象进行实证研究。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变革和创新。
演化经济学理论梳理
![演化经济学理论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f1b5b309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d.png)
演化经济学理论梳理在经济学领域中,演化经济学是一种相对新兴的理论方法,它试图解释和描述经济体系中的现象和行为。
演化经济学理论梳理旨在剖析和解释演化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方法论特点以及对实际经济活动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围绕这些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经济学学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一份全面深入的指南。
一、演化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演化经济学是一种基于生物学演化理论的经济学理论方法,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的制度、技术和组织结构的演化过程。
演化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体系中的种种现象和行为都是经过长期演化而来的结果,而这种演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竞争、适应和选择的影响。
演化经济学理论还强调了路径依赖、不确定性和制度变迁等概念,认为这些因素对经济体系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在演化经济学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需要特别强调。
首先是“路径依赖”概念,即过去的决策和事件对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路径依赖理论认为,一旦某种制度、技术或组织结构在经济体系中形成,它们就会对后续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未来的选择。
其次是“不确定性”概念,即人们在进行经济决策时所面临的信息和预期不完全,导致他们往往不能做出最优的选择。
最后是“制度变迁”概念,意味着经济体系中的制度会因为内外部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迁,从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演化轨迹。
二、演化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演化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在此期间,包括斯坦利.萨洛等学者开始尝试将生物学的演化理论应用到经济学领域中来。
他们通过深入研究市场、企业和技术等方面的演化过程,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并逐渐形成了演化经济学理论框架。
1990年代以后,演化经济学理论开始迅速发展,并在学术界和实际经济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时期,演化经济学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大到了创新、产业组织、经济增长和发展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
一些经济学大师如亚瑟·彭罗斯,布莱恩·阿瑟等也开始将演化经济学理论引入到他们的研究中,从而为演化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与趋势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与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b2d38785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6.png)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与趋势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西方经济学已经历了许多发展和变化。
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的演变,西方经济学一直在努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需求。
本文将讨论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和趋势,并探讨其对未来的影响。
一、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指的是18世纪和19世纪初期的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提出的理论。
这些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是自我调节的,通过自由竞争,市场价格将自然形成,并在资源配置上发挥重要作用。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重视自由市场,主张自由放任经济和私有财产。
二、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发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对古典经济学的一种修正和完善。
新古典经济学中,人被视为理性行为者,对自己的利益作出最佳决策,用市场价格来衡量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同时,新古典经济学建立了完整的市场结构和市场失灵的理论框架,并引入了圆曲线工具。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逐渐转向形式化的分析,注重理论的严密性。
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的,是以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命名的。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并不总是自我调节的,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管理经济。
此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政府在支出方面的作用,认为政府应该在经济下滑的时候进行逆周期调节,来确保经济稳定。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政府干预和增加市场力量。
四、新兴经济学派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兴经济学派也逐渐崭露头角。
新兴经济学派通常将复杂系统理论应用于经济研究,并以行为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为代表。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注重实证分析和多学科融合,以更综合的视角来研究和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
五、未来趋势未来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趋势还将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很可能会看到更多的跨学科研究和新兴经济学派的发展,各种学科的知识会不断地相互渗透和融合。
此外,随着全球经济市场的不断扩张,我们也将看到更多的国际合作和协调,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经济学的演变过程
![发展经济学的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e6f7445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9.png)
发展经济学的演变过程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经济学的主要关注点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在这个时期,发展经济学主要是在欧洲和北美发展起来的,其中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亚当·斯密关注市场的作用,认为自由市场机制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马克思则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并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增长方式。
这个时期的发展经济学主要集中在贸易、工业化和政府干预等方面的研究。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发展经济学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模型,特别是关于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的理论。
其中最重要的是哈罗德-多马模型,即进行了技术进步和储蓄的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型。
哈罗德和多马认为,技术进步和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此外,发展经济学在这个时期还开始关注贫困和不平等等社会问题。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发展经济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所谓的“发展经济学的黄金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发展经济学经历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取得了重大突破。
主要的贡献者包括阿瓦罗·苏亚雷斯、罗斯纳-罗达南等人。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理论和政策建议,强调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等措施来推动经济发展。
这个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增长模型、技术进步和市场失灵等方面。
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经济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所谓的“新发展经济学”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发展经济学主要关注市场机制和制度安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威廉·商业德尔和杰弗里·萨克斯分别提出了市场失灵和制度经济学理论,对发展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时,发展经济学也开始关注其他方面的问题,如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和全球化等。
当前,发展经济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已经扩展到更多的领域。
在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背景下,发展经济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简述经济学的演变
![简述经济学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2efbe40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3.png)
简述经济学的演变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稀缺资源下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活动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经济学的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不同的学派和理论的发展。
本文将简述经济学的演变历程。
1. 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的起源,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
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自由放任主义等理论。
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自律,认为市场机制可以自动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
古典经济学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在19世纪产生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批判了古典经济学的某些观点,并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等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走向灭亡。
3. 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思潮。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个体行为和市场均衡,在理论上对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了修正和发展。
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杰文斯、瓦尔拉斯等。
4.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一种经济学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总需求管理和国家干预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了重要影响。
5.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思潮。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的完全竞争和效率,提出了效用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等。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有斯图尔特·米尔斯、加里·贝克等。
6. 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经济学分支。
行为经济学研究人类决策行为和心理因素对经济决策的影响。
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理性假设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有限理性和认知偏差等概念。
7. 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贫困问题的一门经济学分支。
发展经济学关注经济增长、贫富差距和社会发展等问题,并提出了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保障等政策建议。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f611cea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1.png)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其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而又丰富的演变过程。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的演变和发展。
一、古代经济学的雏形1.1 古代经济学的起源古代经济学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人们开始探讨生产、交换和分配等经济活动的规律。
1.2 古代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古代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他们对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3 古代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古代经济学主要关注生产要素的配置、市场价格的形成等问题,奠定了经济学理论的基础。
二、现代经济学的形成2.1 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建立现代经济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8世纪以来,经济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立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2.2 经济学的主要流派现代经济学形成为了不同的流派,包括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等,各流派对经济学理论有着不同的解释和理解。
2.3 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现代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经济活动。
三、经济学的发展与应用3.1 经济学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经济学在政策制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经济学理论来指导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3.2 经济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经济学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匡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和规律,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3.3 经济学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经济学在国际交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需要经济学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四、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4.1 数量经济学的兴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量经济学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大数据和计量分析来深入研究经济现象。
4.2 行为经济学的崛起行为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分支,研究人类行为暗地里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对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思量。
4.3 绿色经济学的兴起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经济学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点,探讨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2a45f12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0.png)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人类社会中资源的生产、分配与利用。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古代文明时期,而今天它已经演变为一门丰富而复杂的学科。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概述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经济思想古代的经济思想集中在对贸易和物质财富的研究。
在古代文明中,像古希腊、古罗马、印度和中国的经济思想家为我们奠定了经济学的基础。
其中,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整个社会应该以自然经济为基础,强调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而在古中国,墨子则提出了公平贸易的观点,主张进行公平的商品交换。
中世纪到近代的经济思想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主要是由基督教的教义所主导。
在此期间,经济活动被视为一种罪恶,对金融和利息的负面看法也暗中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然而,到了16世纪,重商主义崛起,提倡贸易逆差和保护主义政策,以国家利益为中心。
18世纪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大量关于自由贸易、劳动价值和市场竞争的理论,为现代经济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经济学的兴起19世纪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时期。
马克思和英格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和剩余价值的问题。
另一方面,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经济学家如卡尔·穆恩以及英国和美国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如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纷纷提出了关于供求、效用和市场均衡的理论。
这些理论为经济学打开了新的研究方向。
20世纪的经济学发展20世纪经济学迎来了诸多重要的学派和新的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提出了国家干预和财政政策的重要性,以缓解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
自由市场学派则强调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主张限制政府干预。
此外,发展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等新兴学科也在20世纪迅速发展起来。
21世纪的经济学趋势随着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21世纪的经济学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数字经济的兴起,都成为当前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化经济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杨虎涛文章提要:演化经济学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达尔文的进化论之前,由于种种原因,经济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排斥了演化思想。
20世纪80年代以来,演化经济学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如缺乏价格理论、分析框架不统一等。
演化经济学将从自然科学中继续汲取营养,完成自己的有机整合。
关键词:演化经济学达尔文主义新古典经济学罗斯托在晚年时曾对经济学做过这样的总结:“尽管要冒极大的过于简单化的风险,但还是可以说经济学家长久以来分为两派,新牛顿学派和生物学派。
”[1]尼古拉斯·乔治斯库·罗根则直接将经济学分为演化的经济学和非演化的经济学,他同时还强调,前者是有人文关怀的,后者是没有人文关怀的。
以经济学说史的标准看,这种划分的确有些简单,但它却简洁地描述了经济学多年纷争的实质。
马歇尔以来,经济学的主流和非主流基本上可以在演化标准下得到区分,以新古典为内核的主流经济学属于非演化一支,而非主流经济学,尽管各有其非主流的原因,但基本上可归列为演化一支。
在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非演化的新古典经济学一直占有压倒性的优势,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演化经济学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对主流经济学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
演化经济学当年为何惜败于新古典经济学?在当前的反击中演化经济学面临着哪些困难?演化经济学将如何实现自己的有机综合?本文拟对演化经济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做简要阐述。
一、演化经济学的过去——被湮没的黑暗时代虽然演化二字更多地让人联想到生物学,但事实上经济学中的演化思想远早于甚至启发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斯密关于交换倾向与人类进化关系的猜测至今仍为演化生物学家们着迷,达尔文则称自己从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中直接借鉴了竞争选择的思想,而后期的演化经济学家们则发现,包括弗格森、斯密在内的早期苏格兰哲学家们关于社会秩序的构想中,已经隐藏了典型的“个体群”的思考方式。
不过,演化经济学的正式号角是凡勃伦吹响的。
在《经济学为什么不是一门进化的科学》这一开创性的文献中,凡勃伦强调,“近代科学”的特征是追求“累积的因果关系”,而“思考习惯”是经济学中用来说明人类行动以及行动所带来的“经济利害”的中轴。
与变化的思考习惯相对应,经济学也应该是进化的,它应当是——“由经济的利害所规定的文化的成长过程的理论”。
在凡勃伦看来,包括斯密在内的绝大多数持演化观的经济学家只能算是前达尔文主义,他们以持有本身是“善”的、必然成为“常态”的“自然法则”为中心,根据这种方法,只会产生把现实变化当作是“正常”的发展路径的“超进化论的先入之见”。
凡勃伦倡导的是后达尔文式的思考方法,它要求从“产生因果关系的”的累积过程出发来解释变化。
如我们所知,凡勃伦抛出的石块只是引起了旧制度经济学的一阵涟漪,它很快就被新古典经济学的浪潮所掩盖了,而且,这种掩盖如此之长,以致于在20 世纪,对于演化经济学来说,是“黑暗时代”,是“丧失了机会的世纪”。
(霍奇逊,2005)这实在是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因为在19世纪末期,达尔文革命所引发的反本质论思想无论对当时的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它所倡导的一系列理念,如非线性、不可逆等,都使各学科共同体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但经济学却似乎无动于衷。
《物种起源》发表于1859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发表于之后31年——1890年,凡勃伦的呼吁——《经济学为什么不是一门进化的科学?》则发表于1899年,这说明虽然经济学有充分的时间吸收和消化进化理念,但它仍然放弃了它,转而从在十六、十七世纪就已经成型的牛顿力学体系和数学工具中寻求帮助。
被誉为进化革命的达尔文思想促生了地质学、生物学甚至哲学的重大转折,唯独未促使经济学走向演化之路,这实在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魏特写道,在19世纪下半叶,在两个不同的学科几乎同时发生了库恩式的“科学革命”,一个是自然史中或科学中的著名的“达尔文革命”,另一个是经济学中的“边际革命”,这种巧合确实是对历史的讽刺,因为不可能再有比这两种革命所追求的目标更对立的了。
尼古拉斯·乔治斯库·罗根也评论道,“正当杰文斯和瓦尔拉开始为现代经济学奠基时,物理学一场惊人的革命扫荡了自然科学和哲学中的机械论教条。
奇怪的是,‘效用和自私自利的力学’的建筑师,甚至是晚近的模型设计师,看来都没有及时地觉察到这种没落”。
[2]这就留给人们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当其他学科都开始抛弃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本质论(也称类型论)思考方式时,经济学却将其发展到了极致?或者说,达尔文为什么没有战胜牛顿?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看,任何时代的理论都不可避免地带有“社会构造物”的特征。
从思想史的历程考察,在达尔文之前,进化理念已经在各学科中得以普遍提倡与发展,拉普拉斯的天文学、莱尔的地质学、巴尔的胚胎学都蕴涵了进化的思想,而在社会科学领域,孔德、黑格尔和斯宾塞在探询人类经济社会形态变化规律时也都显示出了演化的思想倾向。
作为时代的主流思潮,他们的理论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形成和传播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他们的社会演化理论中,内蕴着两个关键命题:一是演化是否具有目的和方向?二是人类智力和理性是不是社会进化的决定性因素。
在第一个问题上,虽然就目的、方向性的具体观点并不一致,但黑格尔、孔德和斯宾塞都承认社会演化会经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存在一个预先的演化顶端,即进步;在第二个问题上,黑格尔和孔德都认为人的理性、知识力量是决定社会进化的关键,斯宾塞也不否认这种力量,只不过他更强调从自然与社会的关联中去思考人类社会进化的动力。
作为时代的产物,达尔文的进化论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理论的影响。
达尔文虽然挑战了神创论,但他在两个关键的地方态度一直非常含糊:第一个问题同样与目的性和方向性有关,即进化是否具有明确和终极的完美方向。
在黑格尔、孔德等人的影响下,当时的各种进化思想都带有鲜明的目的论倾向,进化普遍被理解为是一项既定计划的展开。
达尔文也不免受到影响,他始终无法鲜明地对目的论和方向论予以反对,“目的论、方向论、进步这些观念既是达尔文所反对的假设,也是达尔文不由自主地捍卫的假设”。
[3]第二个问题则与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有关。
虽然达尔文在1859年就出版了《物种起源》,但当时他并没有将人类本身纳入到这一解释框架中,“没有哪一种观点比认为心灵——无论多么复杂和有力都不过是大脑的产物这——观点更能动摇西方思想最为深刻的传统了……这种观念太异端了”。
[4] 12年后,在《人类的由来》中达尔文终于与两千年来的哲学和宗教决裂了,[5]但他仍困惑于人类迥异于其他物种的高度发达的能力是如何形成的这类问题。
这样,尽管达尔文将人从进化树的顶端拉回到普通一枝的位置,但达尔文革命并未解决早期社会进化论中目的性、方向性问题的争论,社会进化理论中的含混之处也并没有因贝格尔号的航行而被廓清。
在达尔文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进化思想留下的遗产主要包括:被默认的目的性、方向性,存在争论的意识与物质的第一性,未加解释的独特的人类理性、竞争选择,以及自然、社会的二分法。
达尔文之后,人们接纳了进化遗产中最易于接受和理解的部分。
人们易于接受人的生物性观念,但也坚信人的智力、心灵的独特性和理性的无边能力;人们易于接受进化的必然性,但也坚信人类对自己的进化有控制和预测能力。
在后期的社会进化思想中,进化的目的性、方向性被强化了,它被视为一个有目标的定向的过程,“大多数自然科学家都不希望看到偶然事件,而希望看到包揽一切的规律性,以肯定它们自己的感觉——世界是理性计划好的创造的产物,其结果是出现了一长串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但这些理念却是芜杂的”。
[6]这些混乱的、未加整理的社会进化思想也影响到了当时的经济学家,并最终在他们的经济思想中得到折射。
正是因为对诸如人类独特理性的来源和智慧能力的边界这类问题的争论没有达成一致性结果,边沁的快乐计算器才得以大行其道,成为早期边际学派的理论基础;正是因为意识与物质的第一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主观效用价值论才得以发展;正是因为目的性和方向性被默认了,而这一过程又是由人类智力所推进的,迎合人们头脑中潜在的乌托邦想象,才有了假想中的最优均衡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是主流经济学宏微观合流并彻底奠定主流地位的时代,也是社会进化理论发生重大转折的时代。
社会进化思想中那些将生物规律直接套用到人类社会的相关理论受到普遍置疑,与种族、性别有关联的理念被彻底剔除了,狭隘社会达尔文主义使得人们对进化论在人类事务的应用产生了怀疑甚至是厌恶,并使社会达尔文主义从此背上了恶名。
人们正确地意识到生物界的规律不能不加诠释和区分地应用于人类社会,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进化论从此进入了“谨慎隐喻”的时代,但进步、目的论和理性能力却依然得以保留,并潜在地成为欧洲民族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思想的支撑。
如此一来,人们正确地泼掉了将生物规律机械套用于人类社会的“脏水”,却也倒掉了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联系的“孩子”,并且留下了一些未加清洗的痕迹。
方向性、目的性、主观世界的重要性、人类无边的理性以及乌托邦的渴望都在经济学思想中得以继续保存。
基于当时的经济学界迫切希望将经济学建成为一门不带传统社会科学色彩的“真科学”的热情,在数学工具和物理学术语的帮助下,在边际学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得以继续发展,而这一时期的演化经济学,则“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甚至使用‘演化’这个词也要冒声誉受到严重损害的风险”。
[7]结合社会进化理论的变化,在某种意义上,新古典不是非演化,而是有目的和方向的演化,是基于完美理性的完美演化的凝固。
新古典经济学家暗合社会进化论中的理性、方向和目的,也容纳了进化论中的关键术语——竞争和选择,构建了一个理性的、理想的有必然实现目的的进化。
它可以说是演化思想的另外一种变形,它仍然是体现时代思潮的“社会建构物”,也正因如此,才有演化经济学家主张将新古典视为演化经济学的特例。
(弗罗门,2003)二、演化经济学的现在——繁荣及繁荣背后的困境然而,尴尬的是,虽然新古典暗合了当时社会思潮中的目的论和理性无边精神,但进化论在科学思考方式上引发的变革又从根本上与之相悖。
达尔文革命之后,当时处于主流地位的、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本质论思考方式就引起了广泛的质疑。
本质论坚持的信条是:所有表象上变化的现象均可归入到若干特质恒定的类别中,每一个类别和其他本质截然不同;一切变异是偶然的、相互无关的,基本类型和其所代表的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完全可以忽视的。
时间无涉、种群稳定、可预见性和最优均衡是本质论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关键词,如牛顿力学中的质点模型、生物学的神创论等。
而进化论则与本质论迥然不同:进化论认为演化动力来自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是基础性实在的本身,而不是对不变的基础性实在的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