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饰的发展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饰的发展史
银饰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众多研究者对其蕴含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进行潜心的研究。在这里对银饰的发展历程进行一个大致的叙述,让大家对所戴银饰有更深刻的了解。
封建社会和解放前中国的寻常百姓家,由于生活困苦,黄金在百姓中难以拥有,因此百姓制作首饰的首选材料自然是价格适中又有质感的白银,从而使银饰文化在民间落地生根。
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在这一载体中,融合有来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耳档",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跳脱”,以及从古代饰物中衍生而来的“步摇”、“五兵佩”和中国传统的龙、凤、鳞纹样等等。
银饰采用各种加工工艺,加工成的银饰品种类繁多,基本分为耳饰、颈饰、手饰、足饰和服饰5个大类。由于对银饰的大量需求,苗族银匠业极为兴旺发达。仅黔东南境内,以家庭为作坊的银匠户便百上千,从事过银饰加工的人更是多达数千。苗族银饰决不单纯表现为某个民族专有的艺术形态,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混合体。苗族银饰可分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盛装饰和童帽饰等,都是由苗族银匠精心做成。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
苗族从古至今都有“以钱为饰”的习俗,史料也显示,“钱”饰与银饰是同时步入苗族服饰领域的。这种通过“以钱为饰”所流露出来的夸富心态,对于苗族银饰的审美价值取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形成了苗族银饰最基本的三大艺术特征,即以大为美,以重为美,以多为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黄金白银首饰已不再是大众难以拥有的奢侈品。而传统的银首饰,除了一些老人和儿童的银饰,早已不被年轻人青睐。
然而现代时尚银饰在原料方面有着相对较低的制作成本,在材料上拥有中性不俗的质感,在款式上更注重休闲个性,在设计上更加大胆夸张,更适合日常佩带因而获得年轻时尚一族的青睐,银饰终于打破局限,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