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滑轮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2节《滑轮》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2节《滑轮》教学设计

12.2《滑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滑轮是是常用的简单机械。

教学一开始,可让学生观察并说明滑轮的结构特点。

从实际应用中是认识滑轮的两种用法定滑轮和动滑轮。

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的实验,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加深体验。

但要注意根据学生情况把握好分寸。

因为这个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装置装配上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滑轮有一些认识,但是还不够深刻,本节内容让学生使用滑轮,对于滑轮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了解滑轮的存在,了解滑轮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认识滑轮不困难。

但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连接实验装置,探究滑轮工作特点,学生因为缺少实际操作经验存在着不少困难,甚至有些学生会手足无措,无从下手。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滑轮的作用;3. 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二)过程与方法在认识滑轮的过程中,体会对比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关心生产、生活中滑轮的应用,有利用滑轮的意识。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难点: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滑轮、细绳、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设计的意图】采取“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思维程序,探究问题,得出科学结论。

通过讨论分析、应用举例、练习巩固对本节内容更深的理解。

强调以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为主,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

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请学生观察图片教师活动讲授请同学们结合实验,思考以下问A.F1最大B.F2最大A.F1>F2>F3B.F2>F3>F1第二课时我们把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做滑轮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2.2滑轮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2.2滑轮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物理教材,第12章第2节“滑轮”。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滑轮组的概念及其省力特点。

3. 掌握滑轮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滑轮的省力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了解滑轮组的概念。

2.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滑轮的省力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难点:滑轮组的省力计算,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绳子,重物。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教师可以演示一个滑轮的实验,如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滑轮的省力特点。

2. 概念讲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滑轮的构造,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如定滑轮固定位置,动滑轮随物体移动等。

3. 滑轮组讲解:教师讲解滑轮组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如如何省力,如何改变力的方向等。

4.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举例讲解滑轮组的省力计算,如给定重物和滑轮组,让学生计算所需用力的大小。

5.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滑轮组,使物体提升一定高度所需用力最小。

6. 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吊车、电梯等。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和特点2. 滑轮组的省力特点3. 滑轮组的应用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描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请解释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1. 定滑轮固定位置,动滑轮随物体移动;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

2. 滑轮组通过多根绳子承担同一重物,能够省力;例如,一个重200N的物体,用一个动滑轮提升需要用力200N,而用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只需要用力100N。

【2019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2、2滑轮 教学设计

【2019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2、2滑轮 教学设计

【2019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2、2滑轮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的第二节。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学生具备力学和杠杆的相关知识,并已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和工作原理。

(3)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目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完成观察、测量、记录等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将滑轮抽象成杠杆的展示及分析过程,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

(2)经历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实验过程,感受对比、分析、归纳在探究实验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实验和大组交流,养成互动交流和团队协作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难点:滑轮组的作用四、教学手段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基础,先让学生了解滑轮,然后以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和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滑轮的使用特点。

教师通过自制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滑轮的工作原理,通过视频及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进而了解滑轮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五、板书设计(一)定滑轮:实质:等臂杠杆作用:不省力,但可改变力的方向。

(二)动滑轮: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作用:省一半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三)滑轮组:由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作用: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动力与阻力的关系自由端移动距离与物体移动距离的关系六、教学过程课堂训练题目:1、如图1所示的是用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的三种拉法,所用的拉力分别以F 1、F2、F 3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拉力F 1最小B.拉力F 2最小C.拉力F 3最小D.三种拉法所用拉力一样大 2、1、如图2、3、4所示,当物体在滑轮作用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1示数为30N ,则测力计2示数分别为___N ;___N ;___N 。

2019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滑轮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滑轮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滑轮》这节课既是对杠杆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功的原理和机械效率”做准备。

所以本节课在十一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为了达到这个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把杠杆和滑轮的实质对比着讲解,加深理解,并在实验探究中突出滑轮做功的特点,以便引出“功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2、会根据要求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

3、能根据滑轮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了解滑轮的结构。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3、学习处理数据和信息的方法,有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收集数据信息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滑轮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自制仪器的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滑轮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

教师用:教学课件、滑轮。

一、初步认识滑轮1.提出问题:如何把木料运到楼上?做一做:选择合适的器材做一个模型,试一试能否实现自己的设想。

2.介绍滑轮的结构: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观察使用时的情景:a.使用时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这种滑轮称为定滑轮; b.使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称为动滑轮。

3.请学生举出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滑轮的实例,并指出分别是哪一种滑轮。

4.说明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

二、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2.在它的右侧挂钩码,左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三、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2019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2.2滑轮

2019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2.2滑轮

教案:2019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 滑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19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2节,主要涉及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和滑轮组的使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滑轮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区别。

3. 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4. 学会计算滑轮组承担的物重和所需绳索长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能识别常见的滑轮类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难点:1. 滑轮组承担的物重和所需绳索长度的计算。

2. 滑轮组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选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滑轮模型。

2. 绳索。

3. 测力计。

学具:1. 滑轮组模型。

2. 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教师可以展示一个滑轮组使用的实例,如升国旗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滑轮组是如何工作的?它有什么特点?2. 概念讲解:教师介绍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区别。

3. 原理探究:教师通过滑轮模型和绳索,演示滑轮组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滑轮组承担的物重和所需绳索长度。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典型例题,如“一根绳子通过一个滑轮组吊起一个重物,已知绳子自由端拉力为10N,求滑轮组承担的物重和所需绳索长度。

”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滑轮组工作原理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6. 滑轮组优化选择: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组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选择,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滑轮组以减小所需力量等。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作用;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滑轮组承担的物重和所需绳索长度的计算方法。

12.2滑轮(教学教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教学(人教版)

12.2滑轮(教学教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教学(人教版)

教案:12.2 滑轮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教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第2节“滑轮”。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应用,以及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掌握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

2. 教学重点:滑轮的分类、特点和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模型、绳子、重物、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滑轮装置,如吊车、晾衣架等,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2. 知识讲解:介绍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讲解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使用方法。

3. 例题讲解:运用多媒体展示滑轮组的使用实例,讲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滑轮组实验,测量不同滑轮组的省力效果,并计算力的大小。

6. 知识拓展:介绍滑轮组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滑轮1. 定义:利用轮轴原理,实现力的传递和变换方向的装置。

2. 分类: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滑轮。

3. 特点:能减小力的大小,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1. 省力特点:力的乘积原理,多段绳子承担同一力,力的大小减小。

2. 使用方法: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滑轮组,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重200N的物体,通过一个定滑轮提升5m,求拉力的大小。

(2)一个重100N的物体,通过一个由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10m,求拉力的大小和方向。

2. 答案:(1)拉力大小为200N。

(2)拉力大小为50N,方向向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实验,使学生掌握了滑轮的定义、分类、特点和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二章12.2《滑轮》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二章12.2《滑轮》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二章12.2《滑轮》一、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介绍滑轮的概念,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讲解滑轮的作用和特点。

2. 滑轮的原理: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包括力的转换和方向的改变。

3. 滑轮组:介绍滑轮组的组成和应用,讲解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4. 滑轮的选用: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滑轮,以提高使用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选用方法。

2. 教学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滑轮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三角板、直尺、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滑轮设备,如吊车、晾衣架等,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阐述滑轮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滑轮应用,如滑轮组的使用,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滑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滑轮组,体验滑轮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滑轮组的选用方法,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滑轮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滑轮定义:分类:动滑轮、定滑轮作用:原理:力的转换、方向的改变滑轮组组成:应用:省力特点:选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请解释滑轮的工作原理。

3. 请举例说明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请谈谈你如何选择合适的滑轮组,以提高使用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动手操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滑轮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滑轮(第1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滑轮(第1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滑轮(第1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编写:修改:_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 使用日期_____________教学目标:1.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特点及作用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让同学们观看书上的漫画。

问:为什么小孩却拉不住这个物体?二、学生自学(一)独立思考下列问题,阅读课本P81--83内容,并将重点部分划线:1.滑轮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2.定滑轮和动滑轮有哪些不同之处?(二)自学检测1.如图12.2—1中的两个滑轮,,甲滑轮物体上升而上升,乙滑轮物体上升而上升。

(选填“随”或“不随”)2.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如;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如。

三、活动及感悟活动一: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一)自已动手做一做(1)如图12.2—2所示,分别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

甲乙图12.2—1(2)我们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所挂物重G /N 物体上升的距离h /m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m定 滑 轮 0.5 0.1 1 0.2 2 0.3 动 滑 轮0.5 0.1 1 0.2 20.3(二)师生交流归纳:结论一:使用定滑轮 省力, 省距离,但定滑轮 改变动力的方向。

(选填“能”或“不能”)结论二:使用动滑轮 省力, 省距离,但动滑轮 改变动力的方向, (选填“能”或“不能”) 活动二:小组讨论(一)自已动手做一做如图12.2—3所示,甲、乙两图中O 为支点。

标出两图中的动力F 1和阻力F 2、并画出动力臂L 1和阻力臂L 2; (二)师生交流归纳:甲图中定滑轮的动力臂L 1与阻力臂L 2关系为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甲图中的动力F 1和阻力F 2的关系为 ;因此,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杠杆.乙图中动滑轮的动力臂L 1与阻力臂L 2关系为 。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乙图中的动力F 1和阻力F 2的关系为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2.2 滑轮(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2.2 滑轮(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巩固小结
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布置作业
完成到学案上的试题
板书设计
一、定滑轮:转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特点:不能省力,但可改变了力的方向。
实质:等臂杠杆。
2、动滑轮:转动轴与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特点:能省力一半,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实质:动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三、滑轮组:
特点:使用滑轮组时,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和动滑轮的几分之一。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课题
第2节滑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
了解其他简单机械(轮轴、斜面等)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自主学习
通过视频学习滑轮组的特点、绕法
用以下的动滑轮和定滑轮,可以组成怎样的滑轮组呢?
学生观看升旗的视频、思考问题
学生听讲、记忆
通过实验合作学习定滑轮的定义、特点、实质。
通过实验合作学习动滑轮的定义、特点、实质。
学生观看、记忆、思考
滑轮组小结:
1.有几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n就为几;
2.重物上升h高度,绳子自由端要移动nh距离s=nh;
3.力的关系:F=1/2G物(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
F=1/n(G物+G动)(不计摩擦、绳重)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明确滑轮的特点及定义
明确定、动滑轮,为学习滑轮组奠定基础。
明确滑轮的特点及绕法
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起物体.将物体提升的力等于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n)。

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 滑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 滑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第2节滑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够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3.能够根据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特点和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有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收集数据信息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滑轮及滑轮组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实际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演示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滑轮、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直尺、钩码、细线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屏幕展示图片(四幅图片),边指着图上的滑轮,边讲述:升国旗时,要用到滑轮;起重机上有滑轮;晾衣架上有滑轮;升降机上要用到滑轮;滑轮有哪几种呢?使用滑轮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新知识。

(二)进行新课1.定滑轮和动滑轮:(1)认识滑轮。

由于多数学生不认识滑轮,因此可先出示滑轮实物,让学生认识滑轮是一个周边有凹槽,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

教师可分别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实物组装提升重物的装置,让学生观察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时的特征。

也可配合观看视频或者动画,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区别。

有一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始终固定在支架上不动,这种滑轮叫做定滑轮。

还有一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会整体随着重物一起上升,这种滑轮叫做动滑轮。

(2)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方案,然后分组实验,让学生经历实验研究的过程。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及应用:①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

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
3、探究内化
1、探究动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观察定滑轮、动滑轮拉钩码匀速上升时的示数,和钩码的重力进行对比。
学生在研究动滑轮时会看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刚好是钩码重力的二分之一,这时我启发学生观察在提起钩码的同时把动滑轮也提了起来,从而为引入理想情况下拉力和实际情况下拉力为什么不同做了很好的铺垫。
鉴于上述情况,我启发学生说:“这节课我们用20分钟的时间来研究滑轮组(多组)的组装方法,每个同学都要想办法,看一看怎样组装最合理、最省时间?”
把自主权放给学生后,我就巡视观察,并强调每个实验小组要关注绳子的绕法,让会的同学去教不会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操作一下,感受一下成功的乐趣。在一声声的欢呼声中,大多数孩子学会了看示意图组装定滑轮、动滑轮、简单的滑轮组,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通过组织孩子们分析自己记录的实验数据,孩子们找到了实验结果:?1、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2、滑轮组组数越多越省力。
?实践出真知,这就是科学实验课的真谛!
滑轮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教师
时间
5.24
课题
滑轮
计划学时
2
重点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及特点
课标
要求
能识别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与实质,
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课时
目标
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法
主要采用边实验边学习的方法和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4、拓展延伸
轮轴和斜面
说出轮轴的组成:由轮和轴两部分组成。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轮轴:阀门、内门锁、自行车车把、板子方向盘等等。引导学生利用力与距离的关系,分析斜面是省力还是费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2节 滑轮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2节 滑轮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滑轮的概念和原理。

2.能够运用滑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探究滑轮的运动规律。

二、教学准备1.教学设备:滑轮、绳子、载重物、各种材质的小物块、测力计、计时器等。

2.教学资源:课本、多媒体设备。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举实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学习的内容,例如:什么是简化机械?简述简化机械的作用。

步骤二:引入滑轮概念(15分钟)1.教师呈现滑轮的图片,解释滑轮的概念:滑轮是一种简化机械,由一个可以上下转动的轮子和与之配合的一个绳子组成。

2.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滑轮,并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滑轮的特点和用途。

3.教师通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滑轮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在生活中哪些场景中会用到滑轮?步骤三:滑轮原理(15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或板书,给出滑轮的工作原理图,并解释滑轮的原理:当有人用力拉绳子的时候,上面系著重物的绳子与下面捆著手的绳子拉力相等,因此,人用的力只要提供两条绳子上的摩擦阻力,就可以使重物移动和举起。

2.教师让学生观察滑轮实验,记录下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滑轮的原理。

3.教师通过问题和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加深对滑轮原理的理解:为什么使用滑轮可以减小力的大小?为什么使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步骤四:滑轮的运动规律(15分钟)1.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滑轮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规律,例如:拉动绳子的方向和力的大小对滑轮的运动有什么影响?2.教师通过问题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滑轮的运动规律:当两个滑轮连接时,上下滑轮的半径相同时,施加在附着物上的力与绳上的力相等;当两个滑轮连接时,上下滑轮的半径不同时,施加在附着物上的力与绳上的力成正比;当两个滑轮连接时,上下滑轮的半径相同时,滑轮速比为1。

步骤五:小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滑轮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复 备 标 注
1.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知识目标 2. 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教 3. 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学 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目 能力目标 2. 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标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情感目标 重点: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感知 目标 重 难点: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实际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学法点拨 学好本节应注重实验。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体会各种简单机械的特点。在探究活动之前, 点 最好先画出简单机械的草图,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会有什么结果,然后再用实验验证。 难 如果有出入要去认真分析原因,必要时请老师参与。例如,探究定滑轮的特点时,先画草图、 点 再分析:一根绳子,通过定滑轮转了一弯,估计不能省力,但明显能改变力的方向,然后实际 做做看。 做后我们发现实际情况与分析有出入, 想想是什么原因?(是实验误差还是分析有问题) 找出原因就是提高了自己。本节内容在中考中的考查范围为滑轮组的连接方式和计算,常出现 在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与计算题中,且往往与后面的功、功率及机械效率结合起来考查. 器材 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的配套器材、剪刀、钳子、指甲刀、瓶盖起子、镊子等、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 引例:如图所示,人站在岸上,借助一个树桩、一个滑轮和 一些绳子, 要把船拉上河滩且能省力.你会在图中画出滑轮 应安装的位置以及绳子绕法的示意图吗?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境,激趣 导入,激 学 生 观 察 发学生兴 思考、讨论 趣 学生对实 验更有兴 趣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 通过滑轮 来提升钩码, 看谁的办法又快又多? 二、 一会向大家展示你的设计并画出示 意图。 复备标注

2019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2.2滑轮

2019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2.2滑轮

2019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2.2滑轮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以实践活动为主线,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滑轮,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滑轮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滑轮。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滑轮的基本原理,能够正确使用滑轮,并能够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能够正确使用滑轮,并能够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滑轮的工作原理和滑轮组的使用方法,教学重点是滑轮的基本原理和滑轮组的设计。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滑轮模型、绳子、重物等教具和学具。

活动过程如下:一、导入:我先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滑轮,如吊车、窗户开关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滑轮是如何工作的。

二、实验探究:我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个滑轮模型和一些绳子、重物。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滑轮的工作原理,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四、实际操作:我将学生带到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滑轮,如用滑轮组吊起重物,让学生体验滑轮的实际应用。

活动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和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滑轮的原理和应用,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滑轮,并能够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对滑轮组的使用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同时,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滑轮的其它应用,如滑轮在机械设备中的作用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对于这些重点细节,我需要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关于导入环节,我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滑轮实例,如吊车、窗户开关等,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滑轮的存在和作用。

我在展示这些滑轮时,会详细解释滑轮的工作原理和作用,让学生对滑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思考滑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 滑轮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 滑轮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对滑轮、斜面和轮轴特点的研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分析、讨论、练习等.

教学准备
滑轮(单个滑轮1个,双联滑轮2个),细线,铁架台,砖块,小车,弹簧秤,钩码4只,斜面。

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
备注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升旗时,升旗手在旗杆下只是简单的拉着绳子,就把旗给升上去了,你可曾想过,旗手是怎样将红旗升到旗杆的顾顶上去的?在往车上装油桶的时候,工人师傅们通常不是直接把它搬(抬)上去,而是在车尾加一个长木板,把油桶推上去的,你知道他这样做的好处吗?
②应用:盘山公路,滚油桶上车等。
(三)想想议议
使用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提起重物,有的省力,有的不省力;使用它们时,有的力可以移动较短的距离,有的力却要移动较长的距离。通过这几种简单机械的,你认为省力或者费力、省距离或者费距离,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使用任何机械,能省力就必然费距离,而省距离的机械也就必然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永远没有。
(二)轮轴和斜面
1.轮轴
①定义:轮轴由轮和轴组成,并且都是绕固定的轴线转动的机械。
②特点:轮轴连接在一起,工作时,转速相同。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
③应用:水龙头,门把手,自行车踏板,自行车龙头,扳手等。
2.斜面
①演示,总结
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越平缓,越省力,但同时也就越费距离。
今天我们就探讨这些问题。
进行新课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滑轮:中心有轴,周边有凹槽,可以绕装在框子里的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滑轮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滑轮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滑轮——新授课★整体设计说明★通过生活中人们向高处运送木料或预制板的情景再现,创设学习情景,导出课题。

感受、认识动定滑轮并探究定、动滑轮的特点。

通过实验的设计归纳则可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带领学生学习滑轮的本质。

滑轮组的教学及生活中的简单机械---轮轴和斜面,让学生体会物理从生活中来,又走向生活的课程设计理念。

最后一环是小节和作业布置,利用遗忘规律,起当堂巩固和延伸课堂教学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二力平衡、功和功率、杠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功和功率学习的延续,是对简单机械学习的深化。

它为机械效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之一。

★教法建议★本节内容由“定滑轮和动滑轮”和“滑轮组”两部分构成。

教学的重点是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教学的难点是滑轮组。

要引导学生完成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找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加深对滑轮的认识,并为学习滑轮组做好知识储备。

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和特点后,要通过对比找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事物的意识和习惯。

对于滑轮组的特点,可进行必要的拓展,为学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做好铺垫,分散教学的难点。

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轮轴和斜面的相关内容。

★学情分析★对学生来说“科学探究”既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一种重要、有效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对教师来说,它既是教学目的,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滑轮是学生知道但是并不熟悉的一种简单机械,可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又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教法和学法上拟用实验探究法,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和学的目的。

★学法引导★教学过程中运用观察比较方法的来认识定动滑轮,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动手设计制定探究动定滑轮的特点实验方案、设计记录数据表格、同学交流评估方案的优劣、学生通过数据处理得到实验结论,通过一般规律推到普遍规律,在教学中力求教学方式多样化,这样课堂形式更富吸引力,课堂具有更多的生成性。

人教版物理八下12.2《滑轮》 教案设计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下12.2《滑轮》 教案设计设计

《滑轮》教学设计一、整体设计“滑轮”是初中物理力学中一种比较重要的简单机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后,对一些变形的杠杆的进一步认识,对生活中现象的进一步观察和应用。

滑轮按使用情况可以分为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它们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对滑轮组的绕线及段数的判断不容易理解,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本节课将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而教师只是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本节课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生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与处理数据、表达与交流、解释问题等过程,归纳得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通过物理建模的方法从理论上将滑轮抽象为杠杆,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滑轮的工作原理,然后再对已经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解释,进一步理解滑轮的工作特点。

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去分析动滑轮省一半的力的原因时,“支点位置”的分析是一个难点,教学中不必涉及动滑轮使用时支点随时间变化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协作的实验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

二、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使用,对实践中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2.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动滑轮、定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及特点。

四、教学难点: 1.定滑轮及动滑轮的实质; 2.滑轮组省力情况的判断,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滑轮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滑轮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滑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物理教材,第12章第2节,主要讲述了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3. 学习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4. 探索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滑轮的定义和分类,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2. 能够运用滑轮组解决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难点: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绳子,重物;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滑轮,试着说出滑轮的定义和分类。

2. 知识讲解:介绍滑轮的定义和分类,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 实验演示:用滑轮组模型进行实验,展示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a. 滑轮组是如何工作的?b. 使用滑轮组时应注意什么?5. 例题讲解:讲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滑轮提升重物的问题。

6. 课堂讨论: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讨论滑轮的优缺点。

7. 板书设计:板书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8. 作业设计:题目1:请同学们画出一种滑轮组的示意图,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题目2:解答滑轮提升重物的问题。

答案:题目1:见附件;题目2:见附件。

六、板书设计滑轮定义:……分类:……工作原理:……特点:……滑轮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题目1:请同学们画出一种滑轮组的示意图,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答案:见附件。

题目2:解答滑轮提升重物的问题。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同学们对滑轮有了直观的认识,通过实验演示和随堂练习,使同学们掌握了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八下人教版12.2滑轮教案

八下人教版12.2滑轮教案

教案:八下人教版 12.2 滑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的第12.2节,滑轮。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 掌握滑轮的原理,即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3. 学会计算滑轮组的力量放大倍数;4. 能够运用滑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滑轮的原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滑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原理。

难点:滑轮组的力量放大倍数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滑轮模型、绳子。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段关于滑轮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滑轮的作用。

2. 知识讲解:介绍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讲解滑轮的原理。

3. 例题讲解:用PPT展示例题,讲解滑轮组的力量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滑轮组的力量放大倍数的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5. 应用拓展: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滑轮的情景,并进行讨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2.2 滑轮定义:……分类:……特点:……原理:力的传递、方向的改变力量放大倍数计算:……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滑轮应用,并说明其原理。

答案:如吊车、晾衣架等。

(1)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小滑轮组成的滑轮组;(2)两个小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答案:(1)力量放大倍数为2;(2)力量放大倍数为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有学生对滑轮组的力量放大倍数计算掌握不牢固?2. 拓展延伸:请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滑轮组,使其力量放大倍数最大?重点和难点解析:滑轮组的力量放大倍数计算及应用1. 如何理解滑轮组的力量放大倍数?2. 滑轮组的力量放大倍数是如何计算的?3. 如何将滑轮组的力量放大倍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一、理解滑轮组的力量放大倍数滑轮组的力量放大倍数是指,通过滑轮组的作用,人所需施加的力与直接作用于重物上的力之间的比值。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我始终坚信,孩子们应该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下面,我将以第一人称,向大家分享我设计的一次幼儿园教学活动。

一、设计意图:我设计的这节课,主要围绕滑轮展开。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了解滑轮的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节课,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原理。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和原理。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滑轮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模型、绳子、重物。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滑轮模型、绳子和重物。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滑轮小游戏,让孩子们初步接触到滑轮。

我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滑轮。

2. 讲解滑轮的原理:我拿出滑轮模型,向孩子们讲解滑轮的定义和原理。

我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孩子们看到滑轮是如何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鼓励孩子们积极提问,解答他们的疑惑。

3. 动手实践: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用滑轮模型、绳子和重物进行实践。

我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地使用滑轮,观察滑轮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巡回指导,帮助孩子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4. 团队协作:我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团队合作,用滑轮模型、绳子和重物完成一个任务。

这个任务旨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滑轮的原理,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滑轮的定义和原理。

2. 难点:理解和掌握滑轮的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

优点在于孩子们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强,团队协作良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滑轮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年级八科目物理任课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12.2滑轮授课类型新授
课标依据2.2.6知道简单机械。

3.2.4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

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活动建议:
查找资抖,了解人类利用机械的历程,写一篇调查报告。

教学目标1、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及其特点,并能正确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经历动手探究滑轮特点的过程,自主归纳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特点;利用杠杆的知识,分析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加深对滑轮特点的理解。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
重点
1、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及其特点,并能正确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是杠杆。

2、经历动手探究滑轮特点的过程,自主归纳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特点;
利用杠杆的知识,分析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
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加深对滑轮特点的理解。

教学
难点
1、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是杠杆;
2、利用杠杆的知识,分析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动
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
点学习目标
媒体
类型
教学作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

媒体来源
小结知识技能视频J G回顾本节内容4min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
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
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问题引入
1、力臂画法;
教师在黑板上提前画图,一生上台作出力臂,他生纠错,教师点评
2、利用杠杆可以将物体提升,还有哪些机械也能达到同样效果?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点评
回顾上节关键
知识,为本节
奠定基础。

定滑轮
1、定滑轮图片、模型图、实例(教师的窗帘)、定义
教师依次给出,学生听讲并观察
2、实验探究:拉力F与重力G的关系(F要改变方向)
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和操作后,两生上台完成实验,并分析实验数据得
出结论:
F=G,即定滑轮不省力
追问:定滑轮的作用是什么?
结论:改变动力方向
教师追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3、实验探究: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的关系。

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和操作后,两生上台完成实验,并分析实验数
据得出结论:
开门见山
探究得出定滑
轮拉力特点
改变受力方向
开展探究是培
养学生缜密的
理科思维
透过现象看本

为后续机械效
率的学习奠定
基础
s=h
4、实质:
从杠杆的特点出发,回顾哪类杠杆有上述类似的特点
学生在定滑轮上依次找出杠杆的五要素,支点o、动力阻力和相应力臂,并比较力臂长度后得出结论:
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改变动力方向
教师引导讲解,学生思考回答总结出定滑轮的特点
动滑轮
1、动滑轮图片、模型图、实例(吊车下摆)、定义
教师依次给出,学生听讲并观察
2、实验探究:拉力F与重力G的关系(F要改变方向)
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和操作后,两生上台完成实验,并分析实验数据得
出结论:
F=G/2,即定滑轮省一半的力
追问:定滑轮的作用是什么?
结论:省力
教师追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3、实验探究: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的关系。

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和操作后,两生上台完成实验,并分析实验数据得
出结论:
s=2h
教师引导讲授s=2h的等效原理,学生听讲
4、实质:
开门见山
探究得出动滑
轮拉力特点
改变受力方向
开展探究是培
养学生缜密的
理科思维
透过现象看本

为后续机械效
率的学习奠定
基础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